山西潞城导游词
求一篇长治沿途讲解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本次带团导游小子。
今天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一起,祝大家在今天有一个愉快的旅行。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具有魅力城市之称的长治市。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向为晋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市行政管辖城区、郊区两区和长治县、潞城县两县。
全市人口约八十七万余人,面积一千四百四十七平方公里。
市区地势南高北低,海拔高度为六百四十米至九百七十米,市中心区最高点老顶山达海拔一千三百六十八米。
这里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八点九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为六百二十毫米。
长治市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太焦、邯长两铁路线交会于此,并有民航班机与外地联系。
长治市历史悠久,古有壶关、潞州、隆德府、潞安府之称。
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即有人类活动;商周时,为黎国;春秋时为赤狄人的潞子国;战国初为韩国别都,后属赵;秦时置上党郡,后周时又设置潞州。
隋开皇年间,在现在地址筑城,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
宋崇宁间称隆德府,明嘉靖八年,升潞州为潞安府,附郭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之名由此而始。
一九四五年十月建市,一九五三年改为省辖市。
长治市的战略位置至为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向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语。
建安十一年( 206),曹操不顾羊肠坂道之艰难,亲自带兵来这里征服袁绍的外甥高干。
他的著名诗歌《苦寒行》,就是纪述这次行军的情景的。
战国时著名的秦赵长平之战,就是在长治的附近进行的。
在现代战争史上,也同样显示了长治市战略位置的重要。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为领导抗日,开辟革命根据地,先后在市境内的故县、北村、南村等地驻扎。
揭开解放战争序幕的上党战役,也发生在这里。
长治市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名胜古迹甚多。
市郊区壁头村和潞城县合室村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都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治县西南的师庄羊头山石窟,创建于北魏孝文南太和年间,为石窟艺术的杰作。
出土文物以市内北城墙根分水岭春秋战国古墓葬的文物为著名,除战国车马外,还有象错金豆、铜皿、铜犀立人擎盘、铜镜、铜编钟等不少上乘精品。
市境内的古建筑星罗棋布,主要有上党门、梁家庄的观音堂、长治县的玉皇观、潞城县的原起寺等。
长治市物产资源丰富 ,市区以及周围地区地平水浅 ,是山西省有名的一个“ 米粮川”。
矿产资源黑(煤)、青(石炭岩)、黄(硫磺矿)、白(石膏)都有。
煤的储量大,质量优,品种齐全,开采条件好。
石炭石分布广,现已探明的储量占全省的百分之十七。
长治县刘家山的硫磷矿和潞城县的石膏储量也相当可观。
除此之外,水资源充足,地表水有漳泽、陶清河等水库,地下水潞城县辛安(西流)泉平均流量为每秒九点五立方米,这些都为建设城市、发展工农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长治市的土特名产以党参、潞麻、潞酒、大风丸、草帽辫、铁货为最著名。
上党是党参的故乡。
这里所产党参名闻四方,封建社会里一直是送往皇宫的贡品。
潞麻色泽洁白,皮薄性韧,纤维修长,柔软光滑,为麻的上品,称誉海内。
潞酒酿造历史悠久,北宋时,在晋冀鲁豫一带就很有名。
它以透明清香,绵软味长而著称。
潞城的草帽辫以色泽清白,起光发亮,扳平码方,文纹均匀,草质柔韧而有弹性,拉力强度大而闻名于国内外,从清同治年间出口,一直畅销于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
潞城制作的大风丸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适用于男女老幼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筋骨酸困,遍身肿疼,胎前产后风等病症。
明清时,长治县荫城的铁货行销全国各地,还远销到蒙古、印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一带,因此有“千里荫城”之称。
清乾隆、嘉庆年间,交易额达一千万两白银,民谣有“千里荫城,日进斗金”的说法。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长治有名的景点,他们是:上党门在长治市东南,为古上党郡府署衙之大门。
据明《潞州志》载:“州治(上党郡署衙)在城市北润德坊子城之内。
子城隋开皇三年(583年)筑,周围三里十步,今址犹存。
”唐武后时,唐明皇李隆基曾任潞州别驾,住于郡署之中,因而此处建筑在玄宗登基后,得冠龙凤之名,如:飞龙宫、德凤亭等。
位于长治市壶关县境内,由五指峡、龙泉峡、王莽峡和紫团山组成,占地面积5848公顷,共有景观44处,景点400余个。
景区内有浓荫蔽日、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奇百态的山石,甘甜可口的清泉,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
五指峰是五指峡的入口,形状好像是伸出的五指。
五指峡就是因为这座山峰而得名。
五指峰集雄、奇、险、幽、美于一体,不仅有刀削斧劈的悬崖,又有千奇百态的山石。
古人曾如此描写五指峰:“五朵危崖五指开,亭亭玉立绝尘埃,惊涛忽涨清泉水,是否翻云覆雨来”。
太行山大峡谷的山势千奇百怪各不相同,有悠闲品茗,切磋棋艺的仙人对弈;有镇守着自己领地的凛凛雄狮,有“超然云雾中,不与群山伍”的照壁峰,有沐浴朝阳的金鸡报晓,各个超然出众。
有两座造型奇特的山被当地人称做纸(指)山,后面稍远的好象一张薄薄的纸,前面的又象一根手指头,所以都被叫做纸(指)山,但却代表着不同的造型。
五指峡中的黑龙潭水非常清澈,终年流淌不息,在这个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据说每到大旱的时刻人们就到这几来求雨,但是求雨的人一定要是属龙和蛇的,因为守护着黑龙潭的是一条黑龙。
清澈的山涧为来到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快乐。
游人可以泛舟水上,进行皮筏漂流。
山西晋中名胜古迹的导游词300字
女士们、先生们: 地处三晋腹地的平遥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我国现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
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4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在平遥召开,会议首推平遥作为申报联合国“人类遗产”项目的第一个古城,晋中之窗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查后把平遥古城正式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从此,晋中之窗座小城名声远扬,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利用行车间隙我把平遥城的历史沿革作个简要介绍。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远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有史以来,建置沿革屡经变迁。
晋中之窗称为古陶,是尧帝的封地;西周时名为京陵城,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是平遥城的前身;北魏时改名为平遥县,并把县治迁到这里。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它的繁华,也曾多次遭受战火的破坏。
现存的城墙是明代洪武年间,即1370年修建的。
明清以来经多次维修,使古城墙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潞城市南华公园仿写赵州桥的作文查询
自从我在课本上学习了关于赵州桥的历史以后,我的脑海中就经常浮现出赵州桥的轮廓,于是有了亲自到赵州桥参观游览的愿望。
在我的一再请求下,爸爸同意在十一假期期间带我去那里游览。
盼望着、盼望着,十一假期终于到来了。
早晨,我们早早地就出了门,坐上去赵县的公交车,向我期盼已久的目的地奔去。
这一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真让人心旷神怡。
车上的人很多,路上的车也很多。
大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一边聊天一边尽情享受着这浓浓的秋色。
我们乘的车经过一个小时在人海和车海中的穿梭,终于来到赵州桥公园门口。
门口已经停放了很多车辆,有很多人在等候入园。
到了大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赵州桥”五个大字,穿过赵州桥公园古香古色的大门,我们来到园内。
大门正对面是一面墙,上面写有我国着名桥梁学专家茅以升关于赵州桥的介绍,有许多人在那儿驻足观看。
在通往赵州桥的主路两旁,均匀分布着八仙的雕像:汉钟离、曹国舅、张果老、铁拐李、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我还在汉钟离旁边,拉着他那宽大的袍袖让爸爸给我照了一张像。
前面远远地已经能看到赵州桥了,它那两边的栏杆和宽阔的桥面,真像要乘风飞去。
我一溜小跑地来到了桥的前面,为庆祝十一,桥的前面摆放了一个大花坛,里面有五颜六色的鲜花,非常漂亮。
桥的旁边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雕刻着赵州桥的建造者李春的名字以及桥梁建造的年代:公元595-605年,我不禁为我们国家光辉灿烂的文明而自豪。
从桥的上面看,四周风景很美,有绿树碧水蓝天。
桥墩上雕刻着桃子,护栏上雕刻着龙的图案,非常精美。
在桥上照相的人很多。
我还看见了一个很深的车辙印和马蹄印,爸爸告诉我:车辙印是海龙王推着太行王屋二山在桥上通过时留下,而马蹄印是张果老骑驴在桥上踩下的,我国古老的传说真有意思。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南华公园日记100字写有什么东西
【课题背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 “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根据这些要求,我们针对语文教师长期以来就教材教教材,就课文上课文,课程资源匮乏,阅读量严重不足,“满堂讲”、“满堂问”、“满堂练”,学生阅读时间严重不足的弊端,从2007年起开始了长达7年的艰辛探索之旅,我们一路走来,经历了自由素读——经典诵读——群文海读——主题阅读,逐步形成了今天的“1413”单元整体阅读,让阅读真正实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构建出了低消耗高收获的语文阅读教学。
【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1句】: 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不同文本的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第2句】: 依托教材以及其他优秀的阅读资源探索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各类课外阅读课的基本模式及相应策略,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
【第3句】: 学校及家庭在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方法指导上的配合的研究
【第4句】: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途径研究。
【课题研究的思路】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以单元主题为核心展开教学流程,遵循“整体性原则”组织阅读教学,以一个单元的教材为单位组织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以学校的“四环十六字”的总体教学模式为依据,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三级教案”的形成推进课题的研究和发展。
具体开展以下活动:
【第1句】: 开展单元主题阅读的研究、研讨活动。
【第2句】: 开展单元主题阅读的研究经验交流活动。
【第3句】: 开展单元主题阅读的研究案例、示范观摩活动。
【第4句】: 开展单元主题阅读的研究实践活动。
【课题研究的原则】
【第1句】: 科学性原则
【第2句】: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第3句】: 可操作性原则
【课题研究的方法】
【第1句】: 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主题式阅读相关的科学理论,广泛汲取、借鉴主题式阅读相关的先进经验,收集处理各种资料,把握依托教材开展主题式阅读的规律和特点。
【第2句】: 调查研究法:通过访问调研等,了解主题式阅读现状,发现和分析其存在的利弊、问题和需要,为研究指导方向,提供决策依据,调整和促进课题研究。
【第3句】: 个案研究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学习个体和学习组织,进行专题研究,研究项目各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展过程,得出结论,形成案例。
【第4句】: 经验总结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分阶段总结经验,形成成果,建立适应我校开展主题式阅读的机制。
【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1句】: 准备阶段 2011年 8月—— 2011年10月(1) 加强理论学习,申报课题。
(2) 确定研究对象,培训研究人员。
(3) 制订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
(4) 编写校本教材《主题阅读》。
【第2句】: 实验阶段 2011年 10月—— 2014年 12月(1) 以学期为单位,制订计划,进行小结,形成研究管理制度。
(2) 以抓单元主题阅读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根据实际,修正研究思路,加强对课题的指导和管理。
(3) 组织相关的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认真及时总结有关成果和成功案例。
【第3句】: 总结阶段 2013年 11月—— 2014 年 12 月(1) 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2) 撰写结题报告,报请上级科研机构评估鉴定。
【课题成果分析】单元整体阅读是在一个单元中不断地让学生践行着精读与略读结合,诵读与默读结合,通读与情读结合,细读与海读结合,读一课书与读整本书结合的综合性、整体性阅读。
单元整体阅读是将国拔课程资源与自我开发课程揉为一体,将学生读书兴趣的激发与读书能力的培养揉为一体,将学生读出情感体验与读书思想分享揉为一体的主体性、多元性阅读。
单元整体阅读是从教材出发通往浩瀚书海,从课堂出发通往孩子自然生活,从情感出发通往人类精神文明,让阅读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旗帜性构建性阅读。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收获了主题文化,收获了学习能力,收获了良好的习惯。
一、“一主多元”的课程体系让课程资源丰富充实“一主多元”的课程体系中的“一主”即以现行的“语文教材”为主体,“多元”即指围绕语文教材,我们编写的《经典伴我成长》读本、《主题阅读》读本、围绕单元主题推荐的一本阅读书籍,以及学生自己进行拓展阅读的主题读物。
在这种课程体系中每个单元都是一个主题文化大单元,主题文化大单元以课本中的4篇课文为核心统领,由《经典伴我成长》中的5篇优秀诗文,《主题阅读》校本教材中的5篇美文和每单元一本推荐书形成14篇+1本的主题文化内容。
主题大单元的阅读内容与过去的一本教材比成倍增长,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更广的语文阅读资源,阅读空间大、阅读视野广、阅读内涵深、阅读效率高。
此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各地区、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所以,我们在进行“单元主题整体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经常根据教材中的相关主题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丰富学生的课程学习资源。
如:四、五、六年级每个学期的教材中都会有写景类的文章。
主题大都是“壮丽山河”“祖国各地”“景物聚焦”等,在这些主题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就会让学生在网上搜集祖国秀美河山的图片,或自己旅游的照片,并配以文字介绍、导游词或旅游日记的形式,开展“诗情画意绣山河”展览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以此达到主题教育的目的。
在学完“春之旅”主题单元后,就让学生假期在父母的带领下走进田野、走进公园、走进大自然开展“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郊游活动;在学了“名人风采”主题单元后,我们便开展了“寻找身边的名人”调查走访活动;在学了“民俗风情”主题单元后,让学生去体验赶庙会、看大戏、圆十三、二月二吃糕、七月十五送娃娃等地方风俗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学了“绿色的梦”主题单元后,让学生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走上街头义务宣传、自制超市环保袋、变废为宝小制作、环保时装秀等多彩的活动形式让环保意识深入到每个学生心里。
异彩纷呈的主题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学生们在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了语文素养。
二、自主编写的主题教材广受好评并推广运用在“单元主题整体阅读”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围绕语文教材编写了《经典伴我成长》读本、《主题阅读》读本及每单元推荐的对应整体阅读书籍。
我们编写的《经典伴我成长》读本分年级共6册,每册基本由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及《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圣经》四部分构成。
我们所编写的《主题阅读》教材,配合各年级学期学习共分为12册,每年级分上下两册,每册教材配套语文课本分为6——8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单元导读、美文赏析、名家名篇推荐三个部分组成,每册最后编入本学期推荐书目。
这些配套的主题阅读校本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和广阔的阅读空间,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我们编写的主题阅读校本教材还受到了教育界权威专家和领导们的一致认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姚文俊专门给我们的主题阅读校本教材写了序;市、县教育局局长还专门为我们的校本教材题了词。
同时来我校参加教学研讨、观摩学习的省内外20多所兄弟学校和相关单位对我们编写的主题阅读校本教材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他们学校进行了广泛的推广使用。
还有一些慕名而来要求购买主题阅读校本教材的单位和个人也得到了我们的赠与。
在他们的阅读反馈中,我们感受到我们编写的主题阅读校本教材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1413”的教学策略让语文课堂多元高效“1413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策略”是从大单元14篇课文的整体入手设计教学流程,组织教学活动的。
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逐渐形成了“课型多元,课堂高效”的鲜明教学风格。
【第1句】:课型多元“1413单元整体阅读教学”体系中第一个“1”是每单元的一节起始课——略读导引课。
“4”是每个单元的四节自主阅读课——精读品析课。
这里的精读品析课包括“得法型单篇精读品析课”“迁移型1+X精读品析课”“运用型多篇联动课”三种课型。
第二个“1”是每个单元精读之后的思想文化成果汇报课——情读分享课。
最后的“3”是14篇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围绕单元主题文化开展的三节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延伸课——海读拓展课。
其中包括了三类7种课型,具体有好书推荐课(绘本推荐课、主题读物推荐)、名篇欣赏课(古诗吟唱课、诗词赏析课、美文欣赏课)、名人研究课(名人推荐课、名人交流课)等几种特色课型。
【第2句】:课堂高效“1413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模式中的各种课型的课堂都体现了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的特点。
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灵活,表达生动,在独立阅读中大胆思考与想象,在分析、比较、归纳中捕捉阅读感受,对课文的内容、层次、主题、写法等各个方面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能够进行高效、有序的学习。
在合作交流环节,学生能够以小组为核心,先在组内充分地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读书收获,同时又能够在小组内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
在全班交流时组内成员分工明确,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合理高效,充分凸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多种学习能力。
同时,这几种课型均以学生探究为基础,以自学感悟为主线,注重读书方法的迁移、运用、渗透,真正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略读导引课教会了学生略读、浏览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概括表达、总结归纳的能力。
精读品析课则侧重指导学生运用画、注、批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深度品析感悟,创设了开放自主的阅读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能力。
辨析文本的能力、概括中心的能力、品词析句的能力、内化表达的能力。
同时,学生在精读品析课上由“扶”到“放”的过程,也正是学生逐步习得方法的过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精读品析课上掌握了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后,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多篇联动课和海读拓展课中运用内化、形成技巧、收获能力。
几年下来,学生们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了运用语言的规律,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丰厚的语言积累。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我们的“1413单元整体阅读教学”不仅是对单篇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挑战,更是对信息时代的主动应对,不仅提高了阅读效率,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讨论分享,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有证据的思考、多维度的思考、辩证的思考,以此实现了开阔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潜能、开放学生思想的价值追求。
四、主题阅读硕果缤纷成就学校铸就辉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虽然我们第二小学的校园硬件设施并不是最好的,但这些年我们的“单元主题整体阅读教学”课改活动却进行得风生水起,名声在外。
正所谓“墙里开花墙外香”。
2008年全县古诗文教学研讨观摩会在我校召开,2008年全县养成教育现场会在我校召开,2009年全市养成读书写字好习惯现场会在我校召开,2010年全国养成教育晋城现场会上我校六百多名(两个年级)学生读书成果展示得到陶西平郭振友等专家及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2013年4月全县“1413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研讨推广会”在我校召开,同年5月,山西省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阳城现场会上,我校800名学生的主题文化诵读展示赢得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评价。
2014年5月,“晋城市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与会专家、同仁观摩了我校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拓展课的八种课型的教学,我校的“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受到省教育学会崔云宏主任、市教研室卢团云老师的高度好评和认可。
而这次现场会的星火也正以燎原之势,在晋城大地上掀起一片“单元主题整体阅读”的热潮
与此同时,我们的课改经验也先后在《太行日报》《晋城教育》《山西教育》《青少年日记》《全国语言文字报》上刊登,数次在全省校长论坛、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交流。
如今,“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已经成为我们阳城县第二小学一张响亮的名片,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教育同仁。
几年来,来自河北、河南、山西临汾、运城、太原、长治、吕梁、晋城等省、市、县学校的局长、校长、教师纷纷前来观摩学习、取经寻宝,先后观摩学习20余次,人数达几千人。
每次他们都是慕名而来、满载而归。
同时长治潞城、离石城内小学、晋城城区三小等几所学校已经成为我校课题实验推广学校,并将我校的课改经验做法在他们的学校全面铺开实践。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学校荣誉室内一面面锦旗、一座座奖杯记录着我校行走在课改路上的点滴收获。
五年来,我们学校年年被评为晋城市和谐校园、晋城市养成教育示范校、晋城市先进单位、阳城县红旗单位、小学教育先进单位,课改先进单位,先后获得中华经典诵读实验学校,全国作文教育示范学校,山西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等三十多项荣誉。
【问题与反思】思考一:单元主题整体阅读具有较新的理念和操作方式,可供借鉴较少,实践过程中光有教师们的摸索实践往往会走一些弯路,需要有更多的专家引领和实践指导,才能更好的发现课堂中的一些隐性问题,让课堂更加高效。
思考二:课题组领导、教师都兼任了学校管理工作或班主任工作,工作量较大,而实施单元主题整体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自身的阅读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并能敏锐地挖掘课内外可整合的因素,这对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与课题研究,很多学习和思考都在八小时以外,教师负担相对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教师课改能力、业务水平提高不快的现象。
总之,既然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课改方面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我们就会以课题的结题为一个新的起点,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并对课题内容进一步细化、深化,争取更多、更有价值的成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为课程改革作出更大的贡献。
潞城卢医山总分总作文350字
在潞城市南2千米处。
方圆25平方千米,海拔1310米,山峦叠蟑,松柏葱笼,绿草如茵,仙蝶翩翩,名冠八景。
相传战国时,齐国卢村秦越人,在赵为医,皆名扁鹊。
他在为晋国赵简子医病途中曾游于此。
他视病能窥肺腑,尝以黄芪救活人,故以卢医名山。
根据扁鹊神医传说,历代多有建筑,以示纪念。
昔日山顶有庙宇,祀玉帝三皇及名医诸神。
日军侵华时,毁于兵燹。
现存有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此山口增修的扁鹊洞3个。
旁刻楹联:“南钟婴国无双景,北距太行第一峰。
”2011年4月1日开工复修,2014年7月25日竣工,甲午金秋举行了开光典礼。
现已塑起了扁鹊像,修复了墙垣阶梯,新建了迎宾亭和蝴蝶亭,是市区游客避暑消夏、登高远望的好去处。
重观卢医山,真乃仙山琼阁。
卢医山的妙传有二:其一风洞祈雨,有求必应。
卢医山顶有一风洞,口径很小,但深不可测,遇天旱,只要在洞口虔诚拜祭,就有甘霖雨降。
其二药王神丹,无病不除。
药王扁鹊在此地为乡民治愈不少疑难病症。
百姓建庙祭祀。
后人逐步神化,谓“远近病者,持香烛纸钱诣庙,通籍贯,述病情,用黄纸空包,压香炉下,祷祈毕,纸自动开,视红丸者,入口病即愈;白丸者,数日可愈,无治者无药”。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
09届只有动漫网游,汽车维修和数控,10届有两个护理,一个育婴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6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