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山西晋城导游词500字

我是小导游山西晋城作文500

“白马寺山”按理说,山和寺本应该各自有其名的,但因为山是人类有史以来就有的,而寺庙是人们后来才修建的,所以人们通常习惯以山的名字来代称山上的寺庙。

如远近颇有点名气的珏山,山顶上的庙宇叫做真武庙,但人们为了方便,习惯上也称这座庙为珏山庙,却从不把珏山称作真武庙山。

而白马寺山就是因为山上有一座白马寺,而被叫做白马寺山的。

  这天,天气好晴朗,蔚蓝色的天空没有一丝儿云彩。

当我们来到司马山麓,仰望山颠,却见山与天相接之处挂着一片白云,起初并没很在意,稍微走近些一看,哪里是什么白云呀,是一件硕大的巨型白色雕塑。

很快,我们从雕塑的大致轮廓和“白马寺山”的名字判断出这是一匹腾飞的白马。

马首高昂,后腿立地,前腿平伸,像是要飞扑下来一般。

这时,一个同伴大声说:“这哪儿是马,你看马头,分明就是鸟嘴嘛!”我仔细一看,可不,马脖子很粗壮,马头却又细又尖,很像是一个长着细长嘴巴的鸟头。

不知是哪位蹩脚的雕塑家弄出这么一幅马身鸟首的糟糕作品,让人越看越觉得别扭,我索性不想再看它了。

  近午时分,我们终于来到了白马寺。

历史上的白马寺应该只是一座普通的寺院,明万历《泽州志》只记了“城北司马山,国朝建”几个字,清雍正《泽州府志》也只写了“在城北十里司马山,明建”的字样。

晋城的青莲寺、碧落寺在古代都很有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名人题咏和碑记,而白马寺却除了方志中这些极其简短的记述之外,再难找到任何有关的文献了。

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九年,侵华日军用大炮对准了这座小寺,历来在寺内养尊处优的释迦摩尼、观音大士、地藏菩萨及其十八罗汉诸佛,眼睁睁地看着这座小寺和自己的塑像化成了一片可怜的焦土,那被芸芸众生称作“无边”的佛法却怎么也施展不出来。

可恨的是,在东洋鬼子的炮火之下,竟连一块残碑断碣都没能够留存下来,这里从此便断绝了香烟。

  这时,一位站在台阶上的老僧便过来和我们攀谈。

老僧面目清癯,衣帽整齐,显得很精神,而且十分健谈,自言是从钱塘辗转而来,在此临时挂单。

当谈到白马寺工程浩大耗资甚巨时,老僧微笑着说:“这很容易,官方行为,一句话的事,就是一句话的事。

”老僧特地将“一句话的事”作了重复,来强调不论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是官方行为,那就是说一句话那么容易。

  告别了佛祖,离开了白马寺,一路下坡,步履轻快,虽然不是一句话的事,却比上山容易多了。

这时,我突然想起有人说过,“晋城市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理由是晋城建市二十多年来,还没有一座市级的图书馆;有人还为此而大声呼吁,请求当政者重视文化建设,请求要尽快修建一个市级图书馆。

想到这儿,我不禁纳闷了,这些人难道没有来过白马寺吗

这白马寺难道不是晋城市的文化吗

白马寺里面的那座高大雄伟的藏经楼,不就是一座很好的图书馆吗

我来当导游 介绍山西晋城沁水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西北部,中条山东北,黄河支流沁河中游。

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西临翼城县,东连高平市、泽州县,北和浮山、安泽、长子县接壤,南与垣曲、阳城县搭界,总面积26

【第76句】:6平方公里。

地理坐标为北纬35°24′-36°04′,东经115°55′-112°47′。

县境四周环山、东至老马岭、岳神山与高平、晋城市泽州县为邻;西至东坞岭与翼城县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与阳城、垣曲县接壤;北至香山岭、关帝岭、宇峻山与浮山、安泽、长子县毗邻。

全县东西长约150千米,南北宽约55千米,总面积2655平方千米。

沁水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女娲补天,舜耕历山的动人传说。

70年代发掘的“下川遗址”,证明早在

【第2句】:3万年到

【第1句】:6万年前,沁水人的先祖们就创造了灿烂的“下川文化”。

现存的河头村汉墓群、武安村战国古寨、东峪村北齐石刻造像、玉溪村唐代古塔、窦庄村宋代窦将军墓、郭南村元代崔府君庙以及明清建筑柳氏民居、湘峪古城、上阁古民居、窦庄夫人城等,映证了沁水历史的辉煌。

历史名人刘东星   沁水人。

明隆庆进士。

累升湖广左布政使。

万历中,历官河漕总理、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

时朝鲜以倭患告,王师调集,恰天津等地又受灾,他请漕米平粜,以济民困。

开元贾鲁所浚故道,又浚漕渠邵伯、界首二湖之后开泇河。

卒官。

后李化龙循其遗迹,与李三才共把河开成,漕运遂便。

天启初,谥庄靖。

孙居相   (

-1634)沁水人。

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

授恩县知县。

征授南京御史。

负气敢言,曾疏陈时政,告发诚意伯刘世延奸并及南京子弟暴横罪状,尽被查问,强暴为之掩盖劣迹。

天启时,累升兵部右侍郎。

被魏忠贤弹劾,削籍。

崇祯时官户部尚书。

因牵连杨时化通书事,被贬边,卒戍所。

孙鼎相   居相弟。

历官吏部郎中、副都御史、湖广巡抚,亦有名于东林中。

张铨   (

-1621)沁水人。

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

历御史、江西巡按。

言辽东兵事,有先见之明。

熹宗立,出按辽东。

天启初,清兵陷城,被俘,不屈,自杀。

赠大理卿,再赠兵部尚书,谥忠烈。

张凤仪   铨女,夫马祥麟(明末著名女将军秦良玉和马千乘所生),明末著名抗清女英雄。

张五典   铨父。

历官南京大理卿。

卒,赠太子太保。

霍氏   张铨妻。

居窦庄寨堡。

崇祯中,率僮仆坚守寨堡拒流“贼”,贼攻不克。

遂名其堡曰“夫人城”。

张道濬   铨子。

荫锦衣指挥佥事。

屡升都指挥佥事,佥书卫所。

有讨贼功。

因沁城失守,被弹劾,更戍海宁卫。

贾景德   (1880-1960)沁水县人。

清朝进士。

山西大学肄业。

曾任山西都督府秘书监、山西省政务厅厅长、正太铁路局局长、山西绥靖公署秘书长。

1942年后任国民党政府铨叙部部长、考试院副院长、行政院副院长、行政院秘书长。

到台湾后,任台湾“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

赵树理   (1906-1970)作家。

沁水人。

曾任小学教员、杂工。

后任山西阳城县新编第八区区长,《黄河日报》路东版副刊编辑,《中国人》报、华北新华书店、《新大众》报编辑。

建国后,任《说说唱唱》主编,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著有长篇小说《李家庄变迁》、《三里湾》,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锻炼锻炼》。

有《赵树理文集》(四卷)。

综观沁水地名,除上述外,还有与地理方位、庙宇、信仰、历史演变、政治文化有关的地名。

所以说,地名既是历史,亦是文化,更是一种传承与推进,是连接古老和未来的桥梁。

现代文明,不排挤古老的地名,现在许多省份和地区都在大做地名文章,不惜代价收集原始资料,编写《地名志》,利用名人及名地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河南济源、林州等地修荆浩纪念馆,建荆浩故居,将一些地名、寺名、村名都改为“洪谷山”、“洪谷寺”、“荆浩村”。

在我国历代大量的史志中,都记载荆浩为山西沁水人。

我们为什么不能组织有关人员,对沁水的山川河流,村落山庄进行考证,寻找先人的足迹,编写完整的《地名志》

这岂不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帮忙写一篇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关于阳城小吃的作文.谢谢.不少于500字.

提起“杂割”,在我县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尤其是每天早晨,都可以看到一个街头、或一个巷尾,一个小摊,围着一团人,除了坐在简单的桌凳上的人外,还有旁边或蹲或站的人,嘴边放着二号碗,一个个香喷喷的样子如饕餮之徒,真可谓阳城一景。

  但考证“杂割”一词由来,却不知出自何处。

单就从字意来理解,杂字容易读懂的,因为这种吃食,是混合了荤素的原料在里边,有猪羊牛的下水、血块处理做成的成品,还有白萝卜、冬瓜、豆角等蔬菜在里边,而且汤汤水水,极易下口,杂字大概如此而来吧。

但这“割”字,却不知是哪个字,本来有人写食字旁外加一个各字的,但我查来查去,字典上又没有,见有人用“割”代替,今天我也只能用它来冒充了。

不过,我觉得这个字代替有一定道理的,那些肉类的东西,不是用利刀一片片割下来做成的吗

  “杂割”在阳城,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羊“杂割”,一类是牛“杂割”,好像前者更正宗一些,用的是羊肚、羊血和羊汤做成。

尤其在冬天的早晨,吃一碗是又香又辣,填饱了肚子,又暖和了身子,那真叫痛快。

正因为这样,以前吃“杂割”,大都在冬季,但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人吃了,而且,以前大都在早上吃,现在中午也有人吃了,在凤桥市场里边, 就有一家专开“杂割”店的,吃的人也挺多。

而牛“杂割”呢,放的是已炖好的牛肉细条,用的血块大部分是猪血。

在夏季,因为羊“杂割”易上火,而第二类“杂割”就可以在冬季以外的时间食用了。

不过,第一类的羊“杂割”成本可能要高一些,不过,精明的商家有的看重的是长远的利益,宁可以优质的服务来取得众多市民的青睐。

在阳城,因从事“杂割”生意的人不少,而且一年收入也不菲,一碗两元的价格,但一天却卖到了近百碗,利润对半,一天收入近百元,一年下来,上了三万元。

这就叫本小利大。

  谈到“杂割”的味道,可能是符合了阳城人的口味,除了主要原料外,调味品少不了大蒜、油辣椒和香菜,当然食盐、味精、酱油、醋就都少不了啦。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吃“杂割”的人越来越多,看看学校附近的“杂割”小铺,大都是学生在吃。

但吃性不同,有的要辣椒、有的要萝卜、有的要粉条,总之,有的需要多放,有的需要少放,有的需要不放,店铺老板会根据个人的好恶问到每一个人。

看着这么多的学生在吃,我想,从阳城走出去的大学生,大都是与“杂割”有很深缘分的。

当然,我们回想父辈们在求学日子的吃不饱的年代,“杂割”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奢想,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并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而成长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哈哈!!!

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名胜古迹山西晋城作文600字

我从小生活在晋城,我被这个地方深深吸引住了,晋城位于黄土高原之上,被巍巍的太行山脉环绕的美丽城市,有冷热分明的春夏秋冬,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矿产。

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光荣称号。

依托地理和资源优势,成为巍巍太行山上的一座明珠城市。

晋城市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地方。

听爸爸讲,20年以前的晋城是一个贫苦落后的地方,常常是风来沙土起,雨下遍地流,街不象街,路不象路,非常荒芜,改革开放的春风才使我们晋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就随我来看看我们晋城一一的变化吧。

先看市容市貌吧,在上世纪90年代,泽州路、凤台街的街道绿化就已称誉华北。

今天,两河治理工程、生态防护林带、凤凰岭公园等一大批园林精品引以为豪。

如今走在市区,人在绿中行,景从身边过,一个精致而优美的城市环境让人油然而生热爱之情。

天更蓝、草更绿、路更宽、花更艳、空气更加清新。

居民的城市意识显著增强,市容市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个美好和谐的晋城向我们走来。

泽州路、南北大街、凤翔小区等繁华区域道路畅通,秩序井然,非常美丽。

晋城市正在向整洁、优美、舒适、文明的新型现代化城市迈进。

当一次小导游

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许。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到潮州普宁,欣赏一下普宁的风光美景。

首先,我们进入普宁最有名的公园——普宁公园,公园内绿树成荫,来往游人不断,嬉闹、欢笑,走过任何小道,抬头向上看,那一棵棵高大的大树,让游人们在清新的空气中悠闲的散步,从远看,像一幅幅风景似的画卷展现在大家眼前。

接着,我们来到五指山,这个名称看定让很多人想到美猴王孙悟空了吧

五指山的名称缘由是因为它外观像五根手指一样,因此大家称它为五指山,春天,满山嫩绿,萌生新芽;夏天,满山蝉鸣,鲜花怒放;秋天,满山落叶,硕果累累;冬天,满山冬梅,毅然绽放。

走累了,我们还可以去乘坐小船、玩摩天轮、玩碰碰车,还有……然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潮州普宁的特色小吃。

潮州普宁的小吃,有鱼丸、虾饺、豆沙饼、豆腐花、腐乳饼、大粒汤圆……其中豆腐花是普宁一出名的小吃。

每当清晨,只要听到从小巷深处传来的一阵阵“崆崆崆”的小锣声,就知道卖豆花的人来了,这是他们特有的叫卖,以锣声代替,民间叫做“扣空”。

到了晚上,外面总有些表演和烧烤,让人不得不去看一看,尝一尝。

普宁的烧烤非常好吃,鱼类、肉类、蔬菜类,甚至还有烤乳猪,烤好的乳猪,色泽金黄,香味诱人,是首选的美食。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来我的家乡游玩

我的家乡晋城作文

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众古代建筑——宫观寺院、历塔、石窟造像塑壁画、古城关隘、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传世珍宝及风情民俗、风味名食、烹饪技艺等文化遗产.“山西——中国古代艺术的博物馆”之称,已被国内外各界人士所认同.寺庙宫观:山西现存古代建筑,其数量之多和历史、艺术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已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据统计,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为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其中唐代的有五台南禅寺大殿、佛光寺东大殿和芮城广仁王庙等,五代的有平顺大云院、平遥镇国寺万佛殿等,宋、辽、金代的有近百处,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宋代的晋词圣母殿,高平游仙寺、崇明寺、开化寺、大雄宝殿,辽金的大同华严寺建筑群,大同善化寺,朔州崇福寺、应县净土寺正殿,五台佛光寺文殊殿,晋城青莲寺大雄宝殿,长子崇庆寺万佛殿,汾阳太符观和文水武则天庙等.山西元代以后的古建筑保留更多.元代的永乐宫、广胜寺的建筑和壁画均为艺术珍品;北魏始建而重建于明代的悬空寺惊险奇特,中外独有;更有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建筑群,作为净土宗道场的玄中寺,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的平遥双林寺,全国武庙之首的解州关帝庙等,都是明清时期的艺术杰作.此外,孟县藏山庙、介休后土庙、绵山回銮寺、万荣飞云楼、秋风楼,灵空山圣寿寺,临汾尧庙等,均各有千秋,闪烁着历史和艺术的光华.

介绍大同名胜古迹小作文

这天,天气很热,但我们还怀着好奇的心情去参观。

我们先去了位于新桥村西的永兴桥。

它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桥长50米,宽

【第3句】:4米,桥洞有3个,洞高约5米,享有“沙井第一胜”的盛誉。

永兴桥的桥面石栏上雕有龙凤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桥的两头还立有石狮,威武勇猛,惟妙惟俏。

你知道它用什么建的吗

它是用花岗石、岩石砌筑,所以造型美观。

永兴桥时逾三百载,是我市不可多得的古桥梁之一,是古代深圳人民智慧和技结晶。

今天,人们漫步永兴桥,举目四望,沙井新貌尽入眼底,确有心旷神怡之感。

接着,我们又去了曾氏大宗祠,它位于新桥村内,建于清乾接着,我们又去了曾氏大宗祠,它位于新桥村内,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1029平方米,是深圳保存较完好的宗祠之一,曾氏宗祠还规模宏伟、古朴。

位于天井中的石牌坊顶部的屋檐上均有精美的花纹雕塑,形象生动逼真、技艺精湛。

坊柱前后用抱鼓石相护,坊上横额书写楷书“大学家风”浑厚有力的四个大字,两边还有很多有意义的字。

宗祠内的木雕、石雕、砖雕多为寓意吉祥的动物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然后,我们还参观了江氏宗祠,它的两边墙都有蚝壳砌成,经过百年的风吹雨打,还屹立不倒。

万丰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村办博物馆。

它体现了祖先们的难苦的生活和奋斗精神。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认识到更加努力学习,把沙井创建成一座古今建筑俱全的中外名镇。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666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