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恒山悬空寺导游词
以导游词(介绍大同悬空寺)写一篇日记150个字左右
悬空寺,位于恒山脚下,在浑源悬城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
自古以来,这里一直被列为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观。
新加坡电视连续剧《莲花争霸》曾在这里取景。
悬空寺,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 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
1957年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
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
仅1
【第52句】:5平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
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
远望悬空寺,像一付玲珑剔透的浮 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
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桅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
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悬空寺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之处,古代诗人形象的赞叹: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
公元735年,诗仙李白游览后,在岩壁上写下了壮观二个大字。
明崇祯六年,徐霞客游历到此,称之为天下巨观。
李铁映同志1989年来恒山视察时,挥毫写下了伟哉神工四个大字,当人们感概之余,不竞要问,建悬空寺的初衷是什么
为什么历经1500多年,能够保存完好
悬空寺由于科学的选址,是建在崖壁凹回去的部分,且两边突出的山崖缓解了风势,东边天峰岭遮挡了太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小时,风侵,雨蚀、日晒都对其损害不大。
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公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
换句话来说,就是让人们上了这处寺院,感到与天上的神仙共语,而将人世间烦恼抛掉。
从天师仙逝到始建的43年间,他的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乃至寺庙宗教内容的构思都超出了常人的智慧,将陶宏景(公元456-540)明确提出三教合流的思想,巧妙地体现在一处空中寺院内,并将三教殿建在寺院的最高处,使三位教主共居一殿,他们神态各异。
殿内正中端坐佛主释迦牟尼,慈和安祥,左边是儒家始祖孔子,微笑谦恭,右边是道教主老子李耳,清高割达,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三教殿内的宗教内容,佛、道、儒的和平共处,体现了儒家思想和为贵、仁者爱仁、智者见智以及道家的无量度人,礼度为先和佛教普渡众生的思想,是三教思想融恰升华的展示,为指点世人化解矛盾纷争作出了榜样。
因此,悬空寺始建至今,地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恒山,不但没有遭到破坏,而且历代都加以维修、完善,(悬空寺的现貌是保存了金大定18年修缮后的基本原貌),足以说明天下渴望和平的无穷力量。
悬空寺原名玄空阁,是取道家之玄,佛家之空,形貌楼阁而得名,后称悬空寺,是因“悬”与 “玄”的谐音,以及寺院象悬挂在半崖之上,习惯地称作悬空寺。
总之,悬空寺的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丰富的内涵,堪称世界一绝。
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国宝,也是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
正如,联邦德国的一位建筑专家说: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
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写道:中国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 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
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
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先生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中国来一趟。
北岳恒山导游词300字
北岳主峰——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是中国“著名的道家名岳、道教名山”,北岳是道家得护国五岳之一,恒山是道教的,各种知识、学问、技巧、艺术等等,多样性类型文化得,开拓、创新、发展、弘扬、传播:新思维、新思想、新理论、新科学、新实践、新方法、新成就、新时尚、新风格的主要场所之一。
北岳依托主峰恒山,开发建设有多处传统型制、经典风格得,道教得,武帝殿、文皇宫、仪轨院、观礼台、界望亭、临境阁、经书图册馆、字典纬籍楼、名师会(明者有名、名者已明)、先贤祠(古圣者,嫡亲之长子、宗族之大儿、教授之首学,称作:“先贤”)、净斋堂、禅思房、诊所、药局、休息处、宿舍、卧室、沐浴间、盥洗间、卫生间等等基础设施(如有确实之需要,可以拓址增建、佳筑新成),另附建有“儒、释、道”三教合一者,悬空寺庙宇一座。
我想让大家帮忙写一份古建筑宗教游的导游词
悬空寺导游词(转)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您在这个吉祥美好的日子,光临中华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
莽莽苍苍蜿蜒起伏的北岳恒山,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古有“恒山十八景”之说,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悬空寺。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建筑具有险、奇、巧的特点,共有楼阁40余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
这座纯木构建筑,瞩目远望,仿佛是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飞之势,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民间道:“悬空寺,半天高,三尺马尾空中吊”,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
据史料记载,初建时,寺院高出地面近百米,而支撑寺院的仅仅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柱子。
悬空寺为什么建在这悬崖峭壁之上而不与地相接
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势力的分裂,道教也分为南北天师道场。
北魏时期,太武帝拓跋焘崇信道教,曾一度灭佛兴道,并且迎请嵩山道士寇谦之来京都平城设立道坛。
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下诏将天师道场移到恒山,就在当年,按照寇谦之道长“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遗训修建了“崇虚寺”,后来人们根据崇虚寺建筑悬空的特点,改称如今的“悬空寺”。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
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
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平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
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
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两座楼之间飞架悬空栈道连接,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
插入岩石里的横梁使用当地产铁杉,事先用桐油浸过,起到防虫防腐作用。
之前先将木楔置于洞内,后将横梁插入,因石洞口小肚大,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
在横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则虚设,甚至可以晃动,根本不受力,悬空寺像这样形似虚设、可以晃动的支柱有十多根。
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 悬空寺的选址充分显示出它的合理性,没有花费巨大的劳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势造殿,显示出各殿阁的主次错落和强烈的节奏感。
寺庙建筑半藏绝壁之中,上有巨崖掩护,两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挡,下雨时雨水顺崖而下,正好滴在寺庙前檐流入峡谷,避开了雨水对殿宇的侵蚀;山风吹来两旁突出的石壁减缓了风势,减少了对寺庙的威胁。
另外,对面高耸的恒山主峰天峰岭遮挡太阳,相对缩短了寺庙的光照时间,就是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时节,每天也只有三四个小时。
这些因素是悬空寺巍然屹立1500多年,仍然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最主要的就是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
全寺共有大小殿宇40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教殿”。
三教殿是体现 “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
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
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
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
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
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
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也叫夏布)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
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
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
” 大同云岗石窟 五台山应县木塔 显通寺写完。
但是过时间了。
阿弥陀佛 希望对你有帮助
山西日语导游词
陕西省整体地理历史简介:北は万里の长城を挟んで内モンゴル自治区と、东は太行山脉を挟んで河北省と、南は黄河を挟んで河南省と、西は北上した黄河を挟んで陕西省とそれぞれ接している。
山西高原は黄土高原の东部に当たり、北部では海河水系の滹沱河や桑乾河が东へ流れ、中部から南部は黄河水系の汾河が贯いている。
主要都市は太原以外には大同がある。
春秋时代には晋の领域であり、晋分裂后は大半が赵に属した。
秦代には太源郡、前汉代には并州と呼ばれる。
五胡十六国时代の前赵・后赵・北魏がいずれも大同に首都を置き、唐の高祖李渊が隋に兵を上げたのは太原であった。
唐では河东道と呼ばれる。
五代十国时代には大同周辺は燕云十六州の一部として辽の支配下に入った。
元に入ってから山西の名前が使われるようになった。
各市信息可以参考以下网页:
简短五岳的导游词怎么写
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的泰安县,以雄著称。
主要景点有岱庙(与北京故宫,孔庙、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碧霞祠、南天门等,四大名景是黄河金带、云海玉盘、旭日东升、晚霞夕照。
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南岳--横山位于湖南衡阳市,以秀著称。
四大名景是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藏经阁之秀,祝融峰之高。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浑源,以奇著称。
主要景点悬空寺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的华阴县,以险著称,“自古华山一条道”就体现了他的险。
景点有玉泉院、百尺峡等。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登封。
著名的少林寺就在此。
汉之前五岳之制因势而异,各有不同。
周建都于丰、镐,以华山为中岳: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又以嵩山为中岳,华山为西岳。
只有东岳泰山和北岳恒山自古未变。
至汉武帝时,才正式创立五岳制度,并登礼天柱山封为南岳。
据《汉书·郊祀志》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发诏书,确定以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即天柱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
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后,于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诏定湖南湘江之滨的衡山为南岳,废霍山为名山。
北岳恒山在汉、唐、宋时,皆在山阳的河北曲阳登礼。
至金、元、明、清诸代均建都于北京,曲阳之山在京城之南,与北岳名称不符。
而恒山主峰天峰岭位于山阴的山西浑源,恰在京城之北。
所以,明代称浑源恒为北岳,但因路途遥远,祭祀仍在曲阳。
直到清代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才根据礼臣的建议,改招北岳于浑源。
急需山西俄语导游词
悬空寺山西大同恒山上有被客称为“天下巨观”的悬空寺,为恒山景之冠。
始建于北魏后约公元六世纪),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最著名的悬空专。
古代诗人形象地赞叹道:“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
全寺共有坐西朝东的楼阁40间,在陡崖上凿洞穴插悬梁为基,楼阁之间有栈道相通。
登楼俯视,如临深渊;谷底仰望,悬崖若虹、千百年来,此寺临风沐雨,历经数次大地震,却安然如初,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寺庙的建筑由寺院、南一楼、北楼三部分组成,南北二楼,上下对峙,既是碑亭,又是门楼,殿阁均为三层檐歇山顶式结构。
殿阁的建造以山作基,上大下小,下砌砖壁,上建楼阁,凿石卡栋,就崖起屋,所有建筑的力点都在这些岩石的缝隙之中。
在南北二楼的中央隔有断崖,飞架栈道相通,栈道之上又起双层檐楼,虽处绝地千尺峭壁但仍设有三面环廊围抱,使建筑更见壮观俊俏。
它不仅以殿阁惊险驰名,而巨佛堂道殿双全,既有佛教的三佛殿、释迦殿、地藏殿、观音殿、伽蓝殿,又有道教的太乙殿、三官殿、纯阳宫和佛道共容的关帝殿,甚至于塑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三像于一殿。
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佛道两教在发展过程中曾有矛盾和斗争,发生过“三武一宗”大规模“灭佛”的事件,其中的“一武”就是在大同称帝的北魏第三代皇帝大武帝。
但因为两教都是多神教,如佛教中有佛、菩萨、罗汉、天王、明王等千佛万佛;道教中有天尊、大帝、天神、地祗、真人,山川雷火,明月星辰,无物不神、无处不神,皆非不能容忍异教介入的一神独尊,所以在历史长河中两教友好相处、僧道彼此往来是主流。
故五台山的普化寺内建有道教玉皇阁;古道教圣地临汾姑射山洞中建有佛教观音阁;昆明西山龙门道教三清阁的慈云洞内塑有观音像;甘肃敦煌石窟中有太清观;大同观音堂内有三真殿塑儒、释、道三位真人像。
可见佛道殿神相聚一庙、塑像壁画共祀一处者并不罕见。
而且佛教还把皇帝和外国人引入罗汉的行列,如北京香山碧云寺、成都宝光寺、广州华林寺都把清代乾隆皇帝的御像塑为五百罗汉之一;康熙皇帝被塑为成都宝光寺五百罗汉中的第295尊夜多尊者;昆明练竹寺罗汉堂中有基督教的耶稣罗汉像;广州华林寺罗汉堂中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罗汉像。
我国除恒山悬空寺外,还有两座悬空寺,一座位于河北井陉县东北苍岩山,即河北苍岩山悬空寺;另一座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郊15公里处的西山罗汉崖,即云南西山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为首。
悬空寺游记(2006-01-24 04:25:17)对于北岳恒山第一奇观———浑源悬空寺,以前仅仅只是在电视上看过几眼,浮光掠影般,没有什么具体的印象,今有幸到悬空寺一游,置身其中,不由得便被那里的一切叹服了。
出浑源县城南五公里,至恒山金龙峡,远远望去,峡谷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一组古建筑凌空而挂,玲珑剔透。
它仿佛是从天宫飘落下的一处琼楼仙阁,被紧紧地抱在了恒山的怀抱之中,这便是闻名遐迩的悬空寺了。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它背靠翠屏峰,面对恒山主峰天峰岭,下临深谷约50米,坐西向东,取朝拜、供奉恒山主庙恒宗殿之势。
全寺由寺院和南北二楼三部分组成,是恒山庙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全球最早、规模最大的悬空式建筑和国内现存惟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看着不大的一座寺庙究竟有何特别之处,令海内外的游人和专家称奇呢
在导游的领引下,我带着疑问,踏进了悬空寺景区,努力寻找着答案。
中华大地上的寺庙殿宇可谓星罗棋布,但大部分建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像悬空寺这般别具匠心的在陡直的峭壁上落座的实在罕见。
最初的设计者如一个作家一般,对太多的俗世文章大概已经厌恶了,遂产生写一篇惊世之作的想法。
经过一番构思后,一出手便是大手笔。
你瞧,悬空寺所在的翠屏峰的峭壁中间略呈弧形,悬空寺不偏不倚就坐在弧形的底上,上面悬崖的突出部分像遮阳帽,或像屋檐,把整个寺院呵护着,任他风雨飘摇,烈日炎炎,峡谷雨季洪水泛滥,他自岿然不动。
如果碰上有雾的天气,云雾缭绕,时隐时现,似真似幻,晃如闯入人间仙境,让人迷醉,留连忘返。
难怪明代王湛初会留诗赞曰:“谁凿高山石,凌虚构梵宫。
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
”浑源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这是对悬空寺外形的写照。
从正面来看,悬空寺整个建筑用十几根小腿肚子般粗的松木柱支撑着,给人以岌岌可危之感,仿佛撤掉了木柱,悬空寺就会掉下来。
其实不然,除了部分建筑以山石为基础外,悬空寺大部分重量被暗插在峭壁上的飞梁分散传递给了岩石和山体。
在峭壁上建寺,首先要解决的是支撑问题。
我们的前人是聪明智慧的,他们先在峭壁上凿洞,然后插入桐油泡过的木梁,再在上面具体建造。
据专家考证,为了保证稳固性,在插入木梁前,在进洞的一端先把一个楔子打入少许,等木楔接触洞底后,随着用力,木楔会慢慢把木梁撑开,而且打得越深,插得越紧,与今天的膨胀螺丝原理一般。
支撑的十几根木柱常态下只起了装饰作用,无人的时候并不受力,上面负载超过一定限度时,才发挥作用。
哇,这下明白了。
怪不得悬空寺又名玄空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灵活变化,融兵家的道理于建筑之中,单凭这一点它便令人刮目相看了。
悬空寺面积虽然不大,却建有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钟楼、鼓楼、纯阳宫、三官殿、观音殿、雷音殿、三圣殿等大小殿阁40余间,拥有全国最小的大雄宝殿。
寺内供奉各种铜铸、铁铸、木雕、泥塑等佛像、神像80余尊,他们表现形式各异,造型生动鲜活、异彩纷呈,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全寺最有特色的就是最高层的三教殿。
三教是指佛、道、儒三教。
让三教的开山鼻祖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同居一室,充分体现了“三教合一”的思想,形成了一处信仰自由、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人间天堂。
假如美国总统布什能站在这三教殿里,他也一定会为自己的好战而羞愧不已的。
悬空寺有一处石窟内壁上镌刻“公输天巧”四个大字,作何解释呢
鲁班姓公输,名班,因是鲁国人,人们常称他鲁班。
“公输天巧”以我的理解是夸赞鲁班心灵手巧,技艺高超,雕刻出的东西胜过天然之物。
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
相传当年鲁班和小妹鲁姜到恒山游览,当游至悬空寺所在的地方时,觉得这里紫气环绕,景色宜人,便决定在翠屏峰半山腰修建一座佛寺,在金龙峡的浑河上建一座桥。
因为人手不够,鲁班想请其他高手建桥,自己亲手建寺。
争强好胜的鲁姜知道后,说自己便可修建,不劳他人。
于是二人打赌,约定一昼夜完工,并以鸡叫为限。
兄妹二人你追我赶,谁也不示弱。
不多时,哥哥就完成了寺庙的主体工程。
谁知妹妹的速度略胜一筹,刚过子时,桥就完工了。
她站在桥头,看哥哥还在忙乎,就耍了个鬼心眼,捏住鼻子学了三声鸡叫。
鲁班听到鸡叫,乱了方寸,三下五除二,凑齐了寺内的神像,使一座本该属于佛家的寺院,变成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地方。
虽然只是一个传说,却使本来已经超凡脱俗的悬空寺更加神奇美妙了。
从悬空寺出来,对它“寺山合一”的景致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了,正想不出该用什么词来形容,忽然看见寺的下方有一块大石头,上书“壮观”二字,正好配了这巧夺天工之作。
问导游,才知是唐代诗仙李白游历后留下的。
来悬空寺前,听人说那里的凉粉很好吃,我似信非信。
游了一圈,出口的地方正好有凉粉店,要了碗吃下,果真滑嫩爽口,满腹留香,与那里的景色不差上下,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悬空寺险、悬、奇、巧,把力学、美学、建筑学、阴阳学、宗教等融为一体,设计者用心良苦,建造者精益求精,游历者叹为观止,不愧为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所云的“天下巨观”。
观景悟理,愿我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从中得到顿悟和启迪,并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6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