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山西概况导游词100

山西武家湾导游词100字

您好,100字的导游词,只能介绍武家湾的概况,我觉得你还是需要详细的写里面的内容,望采纳,谢谢

介绍山西的英文导游词

你的要求真高

我们的学生都是自己写的

她们大部分准备宗教古建那条线

平遥古城导游词100-200字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1-2] 2009年,平遥古城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

2022年7月13日,平遥古城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

[3-4] 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

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委员会)

急山西导游考试口试详细过程

一、组织形式:在太原市统一组织。

二、口试方式:室内模拟讲解形式。

三、口试时间:考生按照准考证上安排的时间和考场参加考试,逾期不到者,视为弃考。

四、口试内容:根据《情系山西—旅行社导游词选编》,考试内容共涉及5条线路,考生可任选其中一条进行准备。

讲解内容分为景点讲解、沿途讲解和专题讲解,共15分钟,其中景点讲解6分钟,沿途讲解4分钟,专题讲解5分钟。

每条线路包括5个旅游景点,要求考生通过抽签决定所要讲解的内容。

沿途讲解、专题讲解的内容在考试范围内随机抽取其中一项内容进行考核。

口试总分100分,考评要点为景点讲解、沿途讲解、专题讲解、语言表达、仪表礼仪,分值比例为3:2:2:2:1。

5条线路分别为:

【第1句】:古建宗教游

【第2句】:晋商文化游

【第3句】:寻根觅祖游

【第4句】:黄河文明游

【第5句】:太行山水、红色经典游 考生讲解内容分别为: (一)古建宗教游 景点讲解:

【第1句】:云冈石窟

【第2句】:悬空寺

【第3句】:应县木塔

【第4句】:显通寺

【第5句】:佛光寺 沿途讲解(大同—应县—浑源古建宗教游;太原—定襄—五台佛教文化游;大同—朔州—代县长城边塞游): (1)大同概况 (2)金沙滩古战场 (3)塔建筑文化 (4)跤乡挠羊赛(5)明代长城 专题讲解: 专题一: 山西这方土 (1)文明摇篮、史前三圣(2)气候物产、民俗风情 (3)风云人物、文人墨客 (4)名胜古迹、名山大川 专题二:山西古建筑 (1)山西是中国古建筑博物馆 (2)山西古建筑的构造 (3)山西古建筑的环境美学(4)山西古建筑保存众多的原因 (二)晋商文化游 景点讲解:

【第1句】:晋祠

【第2句】:乔家大院

【第3句】:平遥古城

【第4句】:双林寺

【第5句】:王家大院 沿途讲解(太原—平遥—灵石晋商文化游): (1)榆次老城 (2)太谷概况 (3)祁县古城 (4)平遥概况 (5)灵石风貌 专题讲解: 专题一:山西这方土 (1)文明摇篮、史前三圣(2)气候物产、民俗风情 (3)风云人物、文人墨客 (4)名胜古迹、名山大川专题二:山西的商人 (1)晋商的兴起(2)晋商的特点 (3)晋商的历史贡献(4)晋商的衰败及启示 (三)寻根觅祖游 景点讲解:

【第1句】:普救寺

【第2句】:关帝庙

【第3句】:永乐宫

【第4句】:尧庙

【第5句】:大槐树 沿途讲解(运城—侯马—临汾寻根觅祖游): (1)文明摇篮古河东 (2)舜都蒲坂话名人 (3)禹都安邑今夏县(4)华夏文明源黄河 (5)大禹治水凿龙门 专题讲解: 专题一:山西这方土 (1)文明摇篮、史前三圣(2)气候物产、民俗风情 (3)风云人物、文人墨客(4)名胜古迹、名山大川 专题二:山西古壁画 唐代及五代的寺观壁画 (2)宋、辽、金时期的寺观壁画 (3)元代的寺观壁画(4)明清两代的寺观壁画 (四)黄河文明游 景点讲解:

【第1句】:芦芽山

【第2句】:玄中寺

【第3句】:碛口古镇

【第4句】:酒都杏花村

【第5句】:壶口瀑布 沿途讲解(太原—忻州—宁武黄河文明游、太原—汾阳—碛口黄河风情游): (1)忻州概况(2)宁武概况 (3)果乡醋都话清徐(4)文学大师罗贯中 (5)黄河黄土说吕梁 专题讲解: 专题一:山西这方土 (1)文明摇篮、史前三圣(2)气候物产、民俗风情 (3)风云人物、文人墨客(4)名胜古迹、名山大川专题二:山西的食俗 (1)山西酒 (2)山西醋 (3)山西面 (五)太行山水、红色经典游 景点讲解:

【第1句】:藏山

【第2句】:黄崖洞

【第3句】:八路军纪念馆

【第4句】:太行山大峡谷

【第5句】:皇城相府 沿途讲解(晋城—长治—武乡太行山水游,太原—阳泉—左权红色经典游): (1)中共创建第一城(2)左权将军与辽县 (3)太行明珠数晋城(4)长治概况(5)太行山水名胜多 专题讲解: 专题一:山西这方土 (1)文明摇篮、史前三圣 (2)气候物产、民俗风情 (3)风云人物、文人墨客 (4)名胜古迹、名山大川专题二:山西的民俗 (1)居住民俗(2)特有节庆 (3)婚嫁习俗 (4)山西民歌 五、口试程序:

【第1句】:考生在指定时间按顺序进入候考室(区)

【第2句】:考生提前10分钟按照选定线路进行景点抽签,确定讲解内容(不得二次抽签);抽签内容按5条线路分别设计

【第3句】:考生进入考场,将准考证、身份证交主考官,考官在《评分表》上登记考生姓名、准考证号、所选线路、景点讲解、沿途讲解、专题讲解等内容。

【第4句】:开始考试①景点讲解;②沿途讲解;③专题讲解。

【第5句】:考试结束,考生退出考场这是08年的考试方式 09方向不会怎么改变 希望对你有帮助。

平遥古城的导游词。

一定要快。

诸位游客,大家好。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

1997年12月3日,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山西省和江苏省列入。

现在大家可以观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较完整的外观。

  ,历史悠久。

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

京陵城就建在今平远县城东7公里的京陵衬,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这可以说是平遥建城的开端,也是现在乎迢城的前身。

从那时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历史了。

  现在这座平遥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

大约在拓跋陶时,为避名讳,将原来的平陶县改为平遥县.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

建城时间应该是这以后的事。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遭受战火的破坏。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加高加厚加砖扩建而成的,明清以来虽曾数次维修,但风格未变。

  平遥城内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隆庙、武庙戏台等。

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

漫步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精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

  平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

是敢于不顾“满门抄斩”的恐吓、秉笔直书的若名晋代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孙康等古代名人,当代已故历史研究所所长、已故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侯秸一、已歇中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王瑶、著名画家李苟、著名歌唱家等都出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平适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过惠济桥)  我们现在正行驶在惠济桥上,惠济桥是一座九拱石桥,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同治年间重建。

清代名宿傅山先生曾亲笔为它写道碑记。

这座桥规模不等大.历史也不算很长,但造型优美.桥面平坦,没有像一般石桥那样高高隆起,便于车马行走。

而且更有一个奇处,就是这座桥下还有一座桥。

下面的桥不见文字记载,人们原来也不知道。

1977年8月,一场暴雨造成特大洪灾,滚滚洪水带走了不少淤积多年的河沙。

水退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惠济桥叠架在旧桥的桥面上,形成桥上桥的奇观。

利用旧桥做新桥的牢固基础,既节省财力、人力,又省时间,多聪明的构思叼!这在造桥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到了.请大家随我上城墙参观。

  (带游客进“下东门”)  这里就是乎遥古城的“下东门”。

大家看这高达12米的城墙多雄伟、多壮观。

在城外,本来还有护城河.城门处架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我们进来后这个地方是下东门瓮城,它是为保卫城门而设立的。

城门是城墙上的薄弱环节,有了瓮城.就大大增强了城池的防卫手段。

这里地方根小,四周为高墙围护,即便敌人攻入瓮城也只能进来少数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

有的瓮城门并不是开在城门对面,而是拐个弯开在旁边.更可防止冲入的敌兵一较作气冲到城门下.通过拐弯来消解敌兵锐气。

这些设计思想都是古人在长期实战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大家看.瓮城里还有一个建造讲究而小巧的院落.这是干什么的呢?原来这是一座小关帝庙。

关帝是武圣人.把关庙修进瓮城里,却是平遥人的独特创造。

请大家随我进城,上城墙参观。

  现在我们已经在城上了,这里本来还有城楼.在战争中毁掉了。

这座建在城墙上的台,传说就是尹吉甫的点将台。

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将,在历史上游藩有名,《律经冲的《较高》、《冠R2等几首诗就是他作的、前面提到的那有名的对北方游牧民族0l犹的北伐,就是由他指挥的。

为了巩固北伐的成果,他还在这里修建了京陵城。

尹吉甫遗迹这里还有多处。

在京陵村附近还有一处村茁叫尹村,传说是尹吉甫当年驻兵酌地方。

在上东门外有尹吉甫募,募前一通明代石碑上大书“周卿士ZJ吉甫神道”八字。

上东门里还有一座纪念尹吉甫的小庙。

  请大家随我观赏一下古城的建构。

  (带游客向南浸步.边走边说,约走2—3个墩台即可停下)  我们看城墙上两边各有一道短堵,叫女儿墙,为什么叫女儿墙呢?宋代官府编写的《营造法式》上有个书面解释:“言其卑小。

比之于城,若女子与丈夫也。

”意思是说城墙高大厚实,保伟丈夫;女墙单薄短小,像弱女子。

民间有的地方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早先城上并没有女儿墙,有一次一个老人被拉来做工,和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女也天天随他来到城上.坐在旁边观看。

一天,一位累极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竞走到城墙边上,小女孩伯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过大,民工虽得救了,小女孩却摔死了。

为了纪念她,工匠们在城上修起了矮墙,并把它叫做女儿墙。

这实在是个感人的故事,但确实说明了女儿墙的保护性功能。

我们看:两边的女儿场并不一样,向外的女儿墙上还修筑了垛口,垛口还留着供臆望和射击使用的小孔.这当然是为了实战的需要。

  大家都注意到了,城墙每闲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部分,这叫做墩台.墩台是干什么的呢7它是保卫城墙的。

我们知道.古代攻守城他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弯机,上面既可射下去,下面也可射上来,因此守城的士兵轻易不敢探出身去。

这样,城墙脚下反丽成丁防御的死角。

有了墩台.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从三面组成一个强大的立体射击网,城防力量大大加强。

在每个塌台上,还修有一座敌楼,上面有孔,也是为观察和射击用的。

  干遥古城除了具备这些共性持点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城墙本是战争的产物,平逗人却偏偏喜欢给抹上一层浓浓的文化色彩.把象征文化星官的魁星楼修在丁城墙东南角上(指形状独特的魁星楼)。

据统计,古城上共有3000个垛口、72废敌楼,那是象征着文圣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乎遥俯视似龟形,历来有龟城之称.据说是取神龟寿水长存之意。

全城六座城门,南门似头,城门和瓮城外门都向南.任龟首自由伸缩,北门似尾,瓮城外门拆而东向,好儡龟尾东甩:东西各二门似龟脚.三座瓮城外门拐向南开,好像神龟正续缓伸腿屈肢向前爬行,只有咱们刚才进来的下东门瓮城外门不向南拐而向东开,传说是伯神龟爬向别处,所以用一根无形的绳索把左后脚牢车地拴在城东Lo公里的麓台塔上,把这条腿都拉宜了。

在南门外左右各有一口井,人们说那就是神龟的一对明亮的眼睛。

在市中心,也就是龟心的位置,还修有一座市楼,就是我们看到的那座高踞众屋之上的楼,在市楼楼顶两坡上,还用黄、蓝两色琉璃瓦拼出双喜字相寿字,它充分体现了古城独特的文化氛围,表达了乎迢人民良好的愿望,这可以说是龟城城建构思的画龙点暗之作了。

  乎遥城内文物众多,西南方向那一片覆盖琉璃的建筑,就是城隍庙、财神庙建筑群,近处观看,可以见到它馆角高挑、群昂飞动、油漆彩绘的壮丽景色。

在它附近很显眼的那座现代大楼是平适中学教学楼。

文庙大成殿就在校园内,从这里看不清蔑。

为保护原来的风貌,古城中一般是不准建楼的,干迢人却为学校破例修了一座教学楼,足见对教育的重视。

平迢中学也不负众望,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保持着这所省级重点中学在省内的领先地位一个我们山西导游非常熟悉的平遥人,来过山西的游客你一定见过这位老先生,沧桑的外表下是一颗火热而至诚的心,乐观的性格也一定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把他也请到这里,尊称他为“平遥旅游形象大使”如果您来过这座北方魅力小城,希望老先生可以勾起你的回忆,如果您还没有来,那就别犹豫了,背起您的行囊,平遥古城欢迎您

太原市导游词

太原市旅游...最好 ..一卡通”售价每卡50元 ★晋祠 在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下晋水发源处。

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叔虞封唐,子燮因晋水更国号,后人因以命祠名。

晋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温17度,清澈见底。

祠内贞观宝翰亭中有唐太宗撰写的御碑《晋祠之铭并序》。

祠内还有著名的周柏、隋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侧,隋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天龙山石窟 在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

四周山峦起伏,山头龙王石洞泉水荡漾。

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东峰8窟,西峰13窟。

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自东魏至唐,历魏、齐、隋、唐四个朝代。

以唐代最多,达15窟。

石雕体态生动,刀法洗炼,具有丰富的质感。

宋代改名圣寿寺,寺宇已毁。

寺前蟠龙古松苍翠蔽日。

“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

萧鼓沸天,弓刀似水,连营十万貔貅。

金骑走长楸,少年人一一,锦带吴钩。

路入榆关,雁飞汾水正宜秋。

追思昔日风流,有儒将醉吟,才子狂游。

松偃旧亭,城高故国,空余舞榭歌楼。

方面倚贤侯,便恐为霖雨,归去难留。

好向西溪,恣携弦管宴兰舟。

”历代咏并诗中,成就最高的无疑是宋代词人沈唐的这首《望海潮.上太原知府王君贶书》,大词人除了描绘太原的风光形胜、怀念昔日的儒将才子之外,更重要的是从大历史的高度,准确地提出了太原的文化定位: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681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