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风光导游词600
四年级作文导游词,必须是山西的风景明胜100字
位于壶关县东部的晋豫两省交界区,北距壶关县城30公里,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公园涉及三个乡镇的23个村,占地面积达4389.4公顷,其中林木面积3287.6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
【第74句】:9%。
公园风光旖旎,和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
规划以五指峡、龙泉峡、五莽峡三大峡谷为主线,开辟紫团洞、云盖寺、水妖洞和真泽宫四大景区。
共有峡景、水景、山景、石景、树景、林景和名胜古迹景观44处,景点400余个。
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姿百态的山石,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
景点有实有虚,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险,巧夺天工,使公园的和人文景观珠联壁合,相映成趣。
公园的景点主要集中在紫团山上。
山距壶关县城东南60公里,因山有紫气缭绕成团而得名。
山区突兀,。
古称抱犊,风光绝佳,有“南五夷(山),北抱牍(山)”之说,是“海内不可多得”之胜境。
历史上有颂扬它的诗词百余篇及36景诗传世。
主要有八大景色:仙翁崖、云盖寺、照壁山、倚秀峰、南参园、唐崖碑、将军峰、翠微洞和白龙潭。
云盖寺在山巅,亦称白云寺,有南向的二进院佛寺建筑,大殿斗拱层叠,木质透雕,尤以4组戏剧砖雕而著称。
紫微洞亦称紫团洞,是紫微道人面壁之处。
洞如迷宫,宽窄不等,最高处达50余米,最宽处达30余米,最低窄处则仅容一人侧身而入。
洞中有“天神”、“罗汉”、“八仙过海”、“玉龙捧寿”等溶岩层景点151处,已开发1500米,接待各方宾客。
真泽宫景区以真泽宫为中心,位在紫团山区树掌镇神郊村。
宫内供奉着乐氏二仙女,又称“二仙奶奶庙”、“二圣庙”。
宫外红墙碧瓦,巍峨庄严,内部雕梁画栋,结构巧妙,占地7000平方米,依山筑砌成五进院落,一院高于一院。
有香道、牌坊、山门、当央殿、万寿亭、钟鼓楼、寝宫、圣公母大殿及两侧的楼阁式配殿,有阳宫、阴宫、婴儿宫、奶水宫、梳妆楼等,使整个建筑统一在古朴典雅、高低错落的环境之中。
太行山峡谷,古有“藏龙卧虎之地”的美称。
不久太行峡谷森林公园,将以“返璞归真”的氛围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游人赞赏、青睐。
太行山绵延千里,象一条青色的巨龙,盘踞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辽阔的大地上。
位于林州市西部的一段被称为南太行林虑山。
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就构筑在磊山的悬崖峭壁中。
因此,该风景区定名为“红旗渠·林虑山风景名胜区”。
这里是国家级风景浼胜区,也是“亚州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
主要景区面积有100平方公里。
我国锦乡山河素有“北雄南秀”之称,而林虑山是北雄风光最胜处。
林虑山属暖温带半湿润,它的最高山峰海拔1675米,形成独特的山区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雨量670毫米左右。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暖少雨,秋凉气爽,平均气温
【第12句】:7。
C。
林虑山历史悠久,汇独特的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景区内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1处,旅游资源丰厚。
从南北朝时期起,这里就已成为众所瞩目的旅游胜地。
这里曾留下了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贤士、文豪武侠、名流高僧、神医巧匠的足迹,也有他们美丽而神奇的传说故事。
商朝第22代国王,省年时被其父送往王相岩与平民奴隶生活在一起,在此结识了奴隶,发现其很有才华,他即位后三年不语,方把朝臣说服,请出山并拜为宰相,而得辅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殷道复兴”。
东汉时期,朝中官宦夏馥迫于皇宫之祸,陷姓埋名避难于此,现遗迹尚存。
明嘉靖年间游方道人赵得秀居山不舍,依崖筑景,苦练仙丹,现仍存其师徒墓塔。
景区气势磅礴,风光独秀。
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以“人工天河”红旗渠、、太行之魂王相岩、冬夏倒置桃花谷、、天开图画黄华山、文物宝谷洪谷山、北雄风光天平山、翠柏园林龙凤山、石门涌泉万泉山、龙洞天桥王龙洞等景观为主体的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本书重点介绍风光。
北起林州市任村镇回山角,南至山西省平顺县井底村,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200米,最窄处60米。
群山环绕,山峦重迭,奇峰突兀,台壁交错,形态万千,森林覆盖,郁郁葱葱,青山流水,,景色“雄、险、奇、秀”。
站在高处眺望,抬头是景,低头是景,左看是景,右看是景,景色迷人。
主要景区有:山前景区、王相岩景区、仙台山景区、桃花谷景区、太行平湖景区、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等。
那三九冰雪桃花开的桃花谷和三伏酷暑洞结冰的冬夏倒置奇观,更是令游人神秘莫测、赞口不绝。
太行大峡谷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四方游客。
每年接待观光野营、休疗养生、滑翔攀岩等大批游客。
现在北京、河南、上海、广州等多家电视台、电影制片厂来此作外境地,拍摄电视、电影片,著名的电影片《李双双》和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故事》等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每年迎来大批美术院校师生,来此写生作画,创作出了无数优秀美术作品。
咏太行大峡谷高空吊桥凌空横跨危崖半,极目凭栏忘胆寒。
树绿峰青鸟蹈舞,天蓝云白水安澜。
山西名胜古迹用导游词写出来三百字
我愿思绪如风,任其飘远到祖国壮丽的河山,秀丽的山川,领略今朝的大好风光。
然而,那故乡的大海,那独有的风景,是我脑海中永恒的记忆。
故乡清晨的海是活的,层层白浪迎风而起,伴随着跳跃的阳光,在追逐,在嬉戏。
海风轻轻地拍打着堤岸和奇形怪状的礁石,绽出朵朵雪白的浪花。
浪花拍打着礁石的声音,好似大海欢乐的笑声。
海面上漂浮着几只渔船,岸边的海水亲切地拍打着金色的沙滩,发出“哗,哗,哗”的声音,好像要将沙滩拥入自己的怀抱。
海风轻轻拂过脸颊,带着淡淡的咸味,清新而又凉爽。
我保准你只要一吹到海风,就会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
傍晚,我漫步在海边,远眺大海。
海天相接之处燃烧着玫瑰色的霞光,落日的余晖,给大海铺上了一层红纱。
温柔的风轻拂海面,海水泛着涟漪,涌着碎波,那是大海迷人的笑脸。
“哗-哗-哗”涛声阵阵,那是大海优美的歌声。
啊!好一幅壮观的大海晚景图!我被这故乡大海的迷人景色所征服,浓郁的乡土气息所熏陶,我爱故乡的大海,因为这里风景独美!
山西万荣景点导游词作文500字
太原市旅游...最好 ..一卡通”售价每卡50元 ★晋祠 在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下晋水发源处。
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叔虞封唐,子燮因晋水更国号,后人因以命祠名。
晋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温17度,清澈见底。
祠内贞观宝翰亭中有唐太宗撰写的御碑《晋祠之铭并序》。
祠内还有著名的周柏、隋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侧,隋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天龙山石窟 在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
四周山峦起伏,山头龙王石洞泉水荡漾。
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东峰8窟,西峰13窟。
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自东魏至唐,历魏、齐、隋、唐四个朝代。
以唐代最多,达15窟。
石雕体态生动,刀法洗炼,具有丰富的质感。
宋代改名圣寿寺,寺宇已毁。
寺前蟠龙古松苍翠蔽日。
“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
萧鼓沸天,弓刀似水,连营十万貔貅。
金骑走长楸,少年人一一,锦带吴钩。
路入榆关,雁飞汾水正宜秋。
追思昔日风流,有儒将醉吟,才子狂游。
松偃旧亭,城高故国,空余舞榭歌楼。
方面倚贤侯,便恐为霖雨,归去难留。
好向西溪,恣携弦管宴兰舟。
”历代咏并诗中,成就最高的无疑是宋代词人沈唐的这首《望海潮.上太原知府王君贶书》,大词人除了描绘太原的风光形胜、怀念昔日的儒将才子之外,更重要的是从大历史的高度,准确地提出了太原的文化定位: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
介绍介休的导游词,主要围绕三贤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太原盆地偏南,地理坐标东经111°44′10″——112°10′14″,北纬36°50′01″——37°11′04″,北、东北部分别与汾阳市、平遥县接壤,东南与沁源县毗邻,西南与灵石县相连,西北与孝义市相望。
介休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
全市下辖5个街道、7个镇和3个乡,行政区域总面积744平方千米,总人口
【第41句】:35万(2013年)。
城镇化率
【第62句】:1%,居山西省各县市第一位。
介休市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文明史逾2800年。
当一次小导游
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许。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到潮州普宁,欣赏一下普宁的风光美景。
首先,我们进入普宁最有名的公园——普宁公园,公园内绿树成荫,来往游人不断,嬉闹、欢笑,走过任何小道,抬头向上看,那一棵棵高大的大树,让游人们在清新的空气中悠闲的散步,从远看,像一幅幅风景似的画卷展现在大家眼前。
接着,我们来到五指山,这个名称看定让很多人想到美猴王孙悟空了吧
五指山的名称缘由是因为它外观像五根手指一样,因此大家称它为五指山,春天,满山嫩绿,萌生新芽;夏天,满山蝉鸣,鲜花怒放;秋天,满山落叶,硕果累累;冬天,满山冬梅,毅然绽放。
走累了,我们还可以去乘坐小船、玩摩天轮、玩碰碰车,还有……然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潮州普宁的特色小吃。
潮州普宁的小吃,有鱼丸、虾饺、豆沙饼、豆腐花、腐乳饼、大粒汤圆……其中豆腐花是普宁一出名的小吃。
每当清晨,只要听到从小巷深处传来的一阵阵“崆崆崆”的小锣声,就知道卖豆花的人来了,这是他们特有的叫卖,以锣声代替,民间叫做“扣空”。
到了晚上,外面总有些表演和烧烤,让人不得不去看一看,尝一尝。
普宁的烧烤非常好吃,鱼类、肉类、蔬菜类,甚至还有烤乳猪,烤好的乳猪,色泽金黄,香味诱人,是首选的美食。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来我的家乡游玩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6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