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山西大乘寺导游词

河北省和四川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著名景观,交通,各色小吃等旅游知识

普陀山:以普济寺为核心,可以住:(普济寺)—(大乘庵)寺为核心,周围有海印池、菩萨墙、文昌阁、多宝塔、百步沙、法华洞、仙人井、朝阳洞、朝阳阁、不肯去观音院、紫竹林、南天门、南海观音等。

往南到码头乘船上洛迦山(船1小时一班) 安排好食住行建议住:(普济寺)—(大乘庵)寺为核心,“房间的价格:30元\\\/人有2—4人间———50元\\\/人有2—3人间”条件很好,寺内有三餐供应,一般的寺早上5:30分就开大门。

晚上9—10点白云封面。

从早—晚香火很旺———— 始建于宋代的普济寺,位于普陀山的灵鹫峰麓,又名前寺,是全岛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庄严巍峨,在我国东南地区规模最大。

普济寺正如所说“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寺内沿中轴线有天王殿、大圆通殿、藏经楼等正殿,以及伽蓝殿、祖师殿、绣佛殿、白衣殿、灵应殿、关帝殿等配殿。

大圆通殿是普济寺的主殿,殿内宽敞无比,建筑很奇特,“百人共入不觉宽,千人齐登不觉挤”,故有“活大殿”之称,被公认全国圆通殿之冠。

“圆通”是观音的代名词,其意是“不偏倚,无阻碍”,圆满通达。

所以看到圆通殿,那就是供奉观音菩萨的了。

殿正中供奉的高达

【第8句】:8米的毗卢观音,是全国唯一的观音真像,也就是男身像。

(观音入主中国初期,还是以“伟丈夫”男菩萨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

中国早期观音造像,例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的木雕,观音都是以男子汉形象出现,嘴唇上还有两撇小胡子。

后来,特别是唐宋以后,因为其普度众生、有求必应的慈祥形象,被许多妇女请入闺房,从而逐渐改变形象为女菩萨,而且是非常秀美妩媚的女菩萨。

)像呈“大悲形象”。

大悲观音,也称千手千眼观音、千眼千臂观音。

观世音菩萨曾发愿说:“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

”愿落后,即时生出千手千眼。

她用千眼照见众生的烦恼,再用千手拔除其苦难。

表示有普度一切众生的无限法力。

寺前的海印池宽大,仅桥就有三座,东桥建于明代,叫永寿桥,也叫莲花桥。

西桥由方石垒成,桥四周都有龙头,下雨时,龙头中就能吐出水来,此桥叫瑶池桥。

中桥平阔,南衔御碑亭,亭里有一碑,碑文是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普陀山的发展史,这位从未到过普陀的皇帝,凭着自己的想象写道“普陀秀峙海堙,回立于天风紫涛浩瀚无际之中,尤灵秀萃聚,宜其为仙真之所栖息。

”康熙说,和广大无垠的大海相比,普陀不过拳头大小的弹丸之地,可因为有了观世音菩萨,成就了佛选名山。

这块石碑系红色花岗岩,重

【第2句】:5吨,驮石碑的大乌龟是青石制成,也重2吨,雕刻十分精妙,那龟后脚使劲站立,前脚用力向前,伸颈昂首,生动逼真。

据说石料是从300公里外的温岭运来的,可惜文革期间碑和龟同遭厄运,现在展示的皆为复制品。

寺前东南侧还有一座元代多宝塔,高32米,四方五层,有台无檐,与我们一般看到的塔不同,造型呈藏式高原平顶建筑风格,全国已经不多见。

它是普陀山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与慧济寺鹅耳枥树、扬枝观音庵内的扬枝观音碑,合称普陀三宝。

普济寺还有一个不开大门的故事。

当年乾隆微服私访,来到普济寺,天色已晚,寺内大门已关,乾隆叫门借宿,小和尚出来开了侧门,叫他从侧门进入。

乾隆的皇帝脾气上来了,我堂堂的皇帝竟让我从侧门进,岂有此理

于是告诉小和尚说自己是在京城做大官老爷,小和尚去报告住持,住持说:什么京城的大官,就是天王老子也不开。

乾隆十分生气,又因为是微服私访,不好暴露身份,只好从侧门进入。

乾隆回京后,想想这件事就生气,于是下一道圣旨,普济寺的大门永不许开。

当然现在大门有时还是开的。

例如,国家政要来了,新任主持就任,重大的佛事活动时可打开。

法雨寺景区:以法雨寺为核心,有千步沙、望海亭、杨枝庵、大乘庵等。

法雨寺的观音殿规模很大,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藻井按古朴典雅的九龙戏珠图案雕刻而成,一条龙盘顶,八条龙环八根垂柱昂首飞舞而下,八根金柱的柱基是精致的雕龙砖,正中悬吊一盏琉璃灯,宛若一颗明珠,组成九龙戏珠的立体图案。

观音殿内雕龙画凤,享有皇家待遇的,国内只此一家。

因此法雨寺的观音殿被人们称为国内规格最高的佛殿。

玉佛殿原供有清光绪八年(1882年)普陀山僧人慧根赴印度礼佛,途经缅甸时请得的释迦牟尼玉佛像一尊,像高2米,玉色皎洁,雕琢极工。

后来被毁,现在供奉的玉佛高

【第1句】:3米,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移来的。

九龙殿前青石栏板上刻有24孝图,还有一个仿刻的九龙壁是由香港人捐款,于1987年有浙江民间石雕艺匠雕刻的。

我国有四大九龙壁,余三者分别在北京故宫,北海,山西大同,都是陶制,只有普陀的是青石雕刻而成。

杨枝庵始建于明万历,其中的杨枝观音碑是根据阎立本的画像所作,这也是阎立本唯一传世的佛像。

佛顶山景区:以慧济寺为核心,有海天佛国崖、普陀鹅耳枥树、刀劈石、天灯台等。

慧济禅寺就在佛顶山上,又名佛顶山寺。

据说,该寺原本只是一个石屋,明代圆慧和尚在一石上发现“惠济禅林”四字,随募化在此建了一个庵堂。

以后时兴时废,直到光绪23年(1907年)德化禅师请得御赐

【大藏经】在寺中珍藏,当年就把寺庙大肆修茸,成为普陀山第三巨刹。

它和普陀山其他寺庙不同,普陀到处都是供奉观音的,惟独这里供奉的是释迦牟尼,观音殿在藏经阁西,是后来由普陀山佛教协会为弥补佛顶山无观音的欠缺补建的。

观音像高

【第2句】:7米,周围墙壁上还嵌刻了汇集唐、宋、元、明、清五朝名画家的杰作123尊石刻观音像 普陀山的古树名木首推“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

据说此树先由缅甸僧人来普陀朝山时引进,因其繁殖率及低,在其原产地早已绝迹。

因此它也就成了普陀的象征,成了佛界的菩提。

这株当世珍贵树种生在佛顶山慧济寺的后门西侧,树高

【第13句】:5米,树枝骈出双分。

岛上僧尼和群众称它为“夫妻树”。

1930年我国植物学家钟观光到普陀山进行植物调查时发现。

1932年,经著名植物学家郑万均先生鉴定,认为确是一新树种,树龄200年以上,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棵,并定名为普陀鹅耳枥,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

慧济寺前有一个“佛”字大墙,距离

【第4句】:5米处有一块莲花石铺地,站在此莲花石铺地上闭上双眼转3圈去摸“佛”字,凡能摸到“佛”字者有一定的佛缘。

从慧济寺到法雨寺,共有1088级台阶,名叫香云路。

石阶上每隔三、五级,都雕有莲花图案。

朝圣的香客们,遇花顶礼,三步一叩,五步一拜,形成独特的宗教景观。

途中可见一方形巨石矗立路边,奇特的是,石上又累一长方形石,凌空卓立,危而不坠,让人惊叹不已。

这就是云扶石,当年郭沫若游普陀山曾有一个求对联的典故。

郭老出的上联是:“佛顶山顶佛。

”随行的诸多文化名人对出的下联都不贴切,而当地的一位山民却脱口对出了:“云扶石扶云。

”一句绝对。

郭老称妙之余,更没忘记提醒随行者,学问再高也不要忘了:三人行,必有我师。

西天景区:以自然风貌为主:有心字石、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千年古樟树、炼丹洞(梅福庵)、观音洞等 千年古樟树在普惠庵(现为疗养院)门前,这棵900岁的老树,树干坚实,并不像一般老树那样中空,那树叶茂密而葱绿,还是一棵青春常在的老树呢,它的树干上还聚集着苔藓类、蕨类、种子类近20科30余种植物,不知道的还以为那是老树树干上长出了树叶呢,那气势使每个前来观看的人都为之赞叹,怪不得被称为“ 天然空中植物园”呢。

往西天而去,必经西天门,这是由三石构成的一个石门,两石兀立,上面横一危石,石门狭窄,上有题字“西天法界”。

从这里游览,就到了全山石景荟萃的地方。

西天门下方有一平坡巨石,中心有一个巨大的“心”字,仅中心的点上就可坐两三个小孩。

这个字刻于何年,又是出自何人之手,都无从考证了,只知清代以前就有了。

这个心面朝苍天,博大舒展,正应了那句话“海比地大,天比海大,心比天大。

”佛家以修心为上,这一个“心”字,有多少内涵,只有靠自己去理解了。

心字石右上有一酷似蟒蛇的石头,它的西侧还有一石酷似蛤蟆。

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当年善财童子救了蟒蛇精,但蟒蛇精不思报恩,执意要将善财童子吞食,观音菩萨赶来相救,与蟒蛇斗法,把降服的蟒蛇压于石山下,500年过去了,观音菩萨想试试蛇,于是放一蛤蟆在蟒蛇身边,蟒蛇却纹丝不动,并不伤害蛤蟆,蟒蛇精经观音指点得道,这就是“佛试蛇心”的故事。

在圆通庵前山道的下面,有 “一叶扁舟石”:一斜仄的石坡上摆放着有一块菱形石,恰似一只在破浪前行的小船,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累成,上面一石高3米、宽7米,称为陀,下边的巨石顶部呈弧形,称磐,两石仅有很少的部分接触,好像一石空悬另一石上,又像一个浮搁的大鸡蛋,可它竟然千万年如此相累相依,即使经历了无数的地质变化也从不动摇。

“磐陀夕照” 是普陀十二景之一 磐陀石东面不远,有一鼓状巨石,顶平如台,传说为观音大师的说法台。

盘陀石西边有一石,酷似卧在路边的水牛,据说是水牛赶来赴法会,却迟到羞于近前,所以化成一顽石。

二龟听法石应是最有趣味、也最逼真的了。

岩崖上有两石酷似海龟。

一龟趴在崖上回首顾盼,可能是在等它的伙伴,另一龟悬伏在崖侧,昂首伸颈,似在追赶上面的龟,据说这是龙王派来听法的,却因入迷忘了归期,化成石头永住普陀了。

二龟听法石的上端还有许多奇岩怪石,被称为53参石,典出当年善财童子曾求道于53位智者的故事。

梵音洞景区:有梵音洞、飞沙岙、善财洞等。

南天门景区:以轮船码头为核心,有正山门广场、海岸牌坊、短姑道头、南天门。

短姑道头是旧时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

传说有姑嫂俩发愿礼佛,几年后集资买船进山进香,不想小姑来潮,自愧不洁而不敢下船。

其嫂短其无福朝圣,便独自进山拜佛。

时近响午潮水大涨,小姑饥不得食。

正在此时,一村姑模样之人持食盒至岸,边向潮水投下一些石子,边踩着石块径直来到小姑舟中,说是其嫂托她所捎。

待其嫂归来告之,其嫂愕然,记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见观音大士衣裙湿着一片,便知此是观音所为,忙又进山叩拜。

紫竹林景区:有南海观音露天大佛、潮音洞、紫竹林(不肯去观音院)等。

“南海观音”铜像是1997年建成的标志性的巨型露天铜像,从下往上看,四大天王把守天门,蓝天白云下,观音菩萨高高在上。

礼佛广场“一路莲花” ,每块青石板上都雕有莲花,青石板每三步一块,正好可以让进香朝圣的信众三步一拜。

观音脸部呈满月型,这是唐朝观音的审美,眉如柳叶,双目低垂。

据说观音两眼睁开也是有规定的,约15度左右,睁太大或太小都不行。

有两层含义:一是观音慈悲为怀,慈目视众生,她怀着一颗慈悲心来看我们世间的一切有情;二是观音她不同于我们凡人,我们只有在离她很近的时候,虔诚地仰起头,才能与她双目对视,观音左手托起法轮,右手施无畏印(举右手,五指前伸,掌向外,左手作拳,执袈裟之两角,安于脐上,意思是如来的殊胜之力遍一切处,消除一切恐惧和烦恼)显现大慈大悲相。

据介绍,观音像身高18米,莲花座高2米,三层座基 13米,总高33米(合观音33应身之意,所以台阶也是33级。

),占地5500平方米,亚金铜铸造,总重70吨,其中仅面部就重

【第1句】:42吨,含纯金

【第6句】:5公斤。

耗资4000多万元,堪称当今世界观音铜像之最,是海天佛国之象征。

功德厅内顶梁柱外围为了美观用紫铜做成壁画,其东南西三面雕塑的是观音十方世界说法图,北面雕塑的是普陀山首任全山方丈妙善大和尚,他89年被选为首任方丈后,用十年时间(当时文革刚结束)恢复普陀山的建筑。

南海观音是他倡建的(因当时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生前与妙老是好朋友)曾有个愿望:在祖国的东西南北中,用五个露天佛像来保佑中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五尊露天佛像分别是:(东)普陀山南海观音,(南)海南南山观音,(西)四川乐山大佛,(北)辽宁千山大佛,(中)无锡灵山大佛。

)除此之外他还有三大功德,分别是:杨枝庵——给山上年老的师父养老用;佛学院——全国佛教精品寺院隐秀庵;普济医院——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为岛上百姓及香游客提供医疗服务。

免挂号费门诊费,药品按成本价供应,检查费用是国家标准定价的一半。

这四个功德都被雕在妙老铜像的周围,妙老于2002年2月26日圆寂,92岁高龄,他把自己一生所有的积蓄全部捐给了普陀山佛教协会,有2亿多人民币。

“不肯去观音院”是由一堵黄色矮墙围着三间质朴的佛堂,是按唐代寺庙风格建筑的。

相传,在唐咸通四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佛像泛舟回国,行至莲花洋新罗礁附近,因起风浪,舟不能行,慧锷大师便向佛像祷告“若我国众生无缘见佛,当从所向建立精蓝”。

船终于在潮音洞旁泊岸,当地一个姓张的渔民看到后,将自己的茅屋献出供奉佛像,这就是最早的“不肯去观音院”。

也是“佛选名山”———普陀山成为观音道场的开始,故历来被视作普陀第一庵,香火兴旺,不同寻常。

五代后梁贞明年间(917)迁址于灵鹫峰麓(即今普济寺之前身),潮音洞上的旧址因而湮没。

1980年在潮音洞附近新建此寺。

还修了一个仿唐建筑 ——中日友好长廊。

这里的观音人称爱国观音,1918年8月,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先生到普陀山小憩并作诗述怀:“观音过此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

楼间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

云和岛屿青未了,梵杂风潮音更多。

第一人间清净土,欲寻真歇竟如何

” 不肯去观音寺外就是潮音洞。

潮音洞口朝大海。

据介绍,此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洞内怪石交错,犬齿森然,不可容足。

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

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御书“潮音洞”刻于洞壁。

因为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故名潮音洞。

石崖上刻有“现身处”三大字。

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

大概因为这里的奇异自然景观,常使人产生观音现身的幻觉,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希望去往西方极乐世界的。

还有的香客,燃手指为香,以表虔诚。

到了清朝,如此“舍身”现象愈演愈烈,于是定海县令缨燧在岸上建“莫舍身”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

现在亭已毁坏,碑犹在。

碑文大致是说大慈大悲观世音是救人于危难,怎能让人跳崖、燃指,严令禁止跳崖、燃指。

潮音洞的旁边还有一个小池,其实是个泉,以前紫竹林附近的僧人都用这里的水,据说甘甜清洌,用之不竭,传说这里的水用来洗眼能治眼疾,因明朝正德年间,治好了皇太后的眼疾,故改为“光明池”。

紫竹林禅院,传说这里为观音菩萨修道居住处。

背山面海,古朴典雅,原为不肯去观音院旧址,旧称“听潮庵”,为聆听潮音洞潮音最佳去处。

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就曾多次写到南海紫竹林中的观世音菩萨。

后紫竹林遭毁,此庵一度衰败,今在原处新植紫竹约3000余,重现了紫竹的繁茂古景。

紫竹林庵下,海边卧一平坦巨石,称“观音跳”。

这巨石处在普陀山最东南端,为普陀山距洛迦山最近点。

相传观音菩萨是从洛迦山到普陀山来教化众生的,一个跨步就跳到这块巨石上,所以在石上留下了清晰的脚印。

也有传说观音大士是从桃花岛上跳过来的,因桃花岛磨盘峰的磨盘石上也有一只脚印,与普陀山的脚印正好左右相称。

不管传说如何,脚印真的很像,分开的脚趾印清晰的留在石上了。

洛迦山景区:这座小岛远看像一个安详躺在莲花洋中的睡观音,岛上有一塔,是五百罗汉塔,导游说那是观音的心脏。

据说那里是观音最早修行的地方。

西安8大景点导游词~(简短点的)

、钟楼和鼓楼今天我们将去参观、钟楼和鼓楼。

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

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

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

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

【第13句】:9公里。

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

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

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

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

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

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

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

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

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

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

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

【第2句】: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

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

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

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

兼用来打更。

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

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

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可屯兵。

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体建筑,是主将镇守指挥所在。

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的敌台,俗称“马面”。

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

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

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

”。

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

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

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

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通向城头的马道,便于战马上下。

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

因此守卫异常严格。

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城墙的长乐门、安定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

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

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最初作为礼器和乐器。

大约自,开始用于军事指挥。

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

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时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

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

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到了万历10年,将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华丽庄严。

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

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砖砌成。

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

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

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5米,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

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小得多。

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

现在这口钟收藏于。

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

没有办法,只有另换。

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

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和碑刻。

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

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

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

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

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

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与钟楼是姊妹楼。

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

楼体呈长方形,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

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

楼分上、下两层。

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文武盛地”,北为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声闻于天”。

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

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

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

谢谢大家

去五台山佛母洞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你前面说的那个我不知道 我10 1刚去完五台山 刚钻了那个佛母洞 穿什么都行 不怕扯就行 虽然洞口被人钻来钻去磨得很光滑了 但我钻进去的时候还是听见衣服刺啦刺啦的 还好没扯烂了 爬山要爬1个小时左右吧 虽然看着不高 高峰期还得排队一组一组进去 一组就8个人左右 上了山进了庙就看见一排排的铁栏杆 进去就到了 有喇嘛在那主持着大家 我去的时候 就把拖得外套和包放在洞口了 因为进去不到1分钟就出来了 里面并不大 进去拜下 再爬出来 很快 只要不胖 一般都能钻进去 我前面两个队十几个人 就进去一个女的 有个人脱光了都进不去 我们这队 都挺顺利的 五台山温差比较大 我住的宾馆居然有暖气 早上晚上比较冷 中午还是挺热的 如果你早上去爬山的话 爬到一半天就热了 外套穿不穿吧 补充一下吧 那个佛母洞是在白云寺 是个喇嘛庙 没有那么多讲究的导游说他们可以吃肉结婚的 所以穿什么没关系的 佛母洞里面很像一个子宫 洞口也很像那个 女生特别能感觉出来 钻进去钻出来就找一种重生的感觉 体验一种从母亲肚子里爬出的感受 如果顾导游的话到处都是 价钱也不一样 有10快的 20的 正规旅行团的是50 他们会把出名的几个地方带你转了 要1上午左右 不过爬上和没有买东西提成的地方导游是不带的 佛母洞导游就不会带 进了五台上的寺庙 有本地人给你说话最好别理他们 随便给你个东西 说是开过光的 就让你施舍点钱 少了还不行 所以在庙里别理当地人

高分求2010年四川导游资格考试真题,500分,有真题另外开贴送分

榆次    榆次老城占地100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园林建筑面积60万不方米。

老城内有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思凤楼、清虚阁、大乘寺、西花园、遗址公园、褚尚书书院、桑芸故居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

建筑斗拱交错、重檐飞翘组成了庙、市、街、景合一特有的明清风格及宏伟景观。

2003年9月29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在榆次老城揭幕,100万平方米的老城与老城景区“馆园合一”。

整个景区分为6个区域:民间文化博展区、民间传统文化演示区、民居文化区、市井商贸文化区、宗教文化区、文物古玩区。

展品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中国民间习俗和民间文化。

国内各大剧组在老城内成功的拍摄了《乔家大院》、《龙票》、《哥哥,你走西口》、《晋商》、《立秋》、《白银谷》、《幻影神针》、《李卫辞官》等10余部影片。

  常家庄园  山西榆次常家,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

常家事业长盛不衰之原委,就在于该族深谋远虑,居富思危、课子苦读、家学渊源,代代恪守“学而优则贾”的家训,源源将优秀的文化人才输送到商界,经商集团保证了持久精英,纵横捭阖,将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完美地体现在经济意识与经营活动中,实现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合一,遂咸清代驰名中外之儒商望族。

经之后近二百年的完善,建成百余处房屋四千余间,楼房五十余幢,占地六十万平方米。

院内楼厅台阁,雕梁画栋,精致恢宏,蔚为壮观。

另有七处园林,名花古木,高阁低亭,曲廊斋坊,水溪池潭,在千里堡墙八道堡门的环围下,实现了主人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遐想、可观赏、可浏览、可悦心、可咏叹等”八可”追求的理想精神庄园。

现已修复的四万平米宅第,八万平米园林,虽只占原规模的四分之一,但基本上保持了庄园风格,再现了昔日风采。

  后沟古村  榆次后沟古村位于榆次区东赵乡,与寿阳县相邻,全村有75户人家、280多口人,是榆次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可考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

村庄建筑接近陕北窑居,沿河岸依山势而建,保留了砖窑三合院、四合院、独立式窑洞等大量古建筑和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

村中精巧别致的古戏台、观音堂、菩萨殿,堪称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乌金山森林公园  国家级森林公园乌金山风景区,群峰耸峙,草木滴翠,灵泉淙淙,珍禽异兽无数。

其主峰上建水晶院,有龙池,冬不冰,夏不涸。

红沙山在乌金山东南,峭壁磷峋,沙石多红,有正寿寺,四围翠柏,其旁清泉溢出。

阴山,在罕山西南,形势险峻,上有深洞,土塞罗列,为先年屯兵之所。

大方山、中林山中揖群峰、松柏郁茂,四时浮青攒翠。

五太山在河口村西北二里,下有五龙河。

小五台山,在榆次城东北二十里,上建芦山寺,有九跃龙地。

紫严山,接寿阳境,俗称长者头,相传为唐代华严经大师李通玄隐居处,中有华严寺,其山松柏丛生,蒜峪、芹峪二水俱出其下。

  九龙国际滑雪场  九龙国际滑雪场(International skiing spaces of nine dragons)是山西省内规模最大、滑雪条件及专业技术力量最强的旅游滑雪场,目前已跻身于全国主要滑雪场的前列。

其位于榆次乌金山镇,滑雪场选址在黄河文化影视基地的中心,地处太原市与晋中市的交汇处,海拔高度900米,地貌地形开阔,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得天独厚。

滑雪场从选址到滑雪道的开发以及设备的购置,都是在中国滑雪协会的专业指导下完成,滑雪场占地面积达2000平方米,建有多条初、中、高级滑雪道,总长度达2000米,雪场拥有滑雪器材1000余套,加之雪地摩托车、雪上飞碟等先进的滑雪设备,同时可容纳1500人滑雪,成为目前华北地区滑雪面积最开阔、规模最宏大、设备最安全、专业技术最强的滑雪场。

九龙国际滑雪场开辟多条适于初、中、高级不同滑雪水平的滑雪道,总长度2000多米,另外还建有儿童滑雪区、灯光滑雪区、跳台滑雪区、大场面滑雪区域以及滑雪圈道、狗拉雪橇道、越野滑雪道等,可容纳1000人同时滑雪、嬉戏。

部分滑雪道可作为优秀运动员竞赛线路及冬夏训练场地。

各种滑雪道经严格修整,平坦安全。

更多资料可以找百度百科搜索榆次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709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