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导游词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怎么样
人文景观山谷流泉摩崖石刻:80年代初,山谷流泉摩崖石刻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旧《潜山县志》记载“清溪两岸、环壁刻唐,宋人诗,使之无隙石”,此处石刻密集、显眼,具有文学艺术和观赏价值。
多为载于史籍经传的名人所留。
如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陆游等 人的作品。
其中最为称道的,是王安石与黄庭坚的四幅真手迹。
山谷寺(三祖寺):山谷寺始建于梁武帝时,为高僧宝志禅师首创。
相传:南朝梁时,白鹤道人、宝志和尚两人都想在此建道场,梁武帝命他两各施法宝识地,得者居之,道人放白鹤,和尚抛锡杖,鹤飞在前,将落地时被锡杖飞来声所惊,止于他处,锡杖卓立此地,宝志即在此建寺。
大同二年(536年)武帝萧衍赐名为山谷寺,佛教二祖曾在此驻锡,佛教禅宗在中国的第三代祖师僧璨禅师在此圆寂,肉身葬于寺后小丘上,后人又称为三祖寺。
现今寺门上高悬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山谷寺”匾额。
寺院内觉寂塔俗称三祖塔,建于唐玄宗时,塔下藏三祖舍利百粒,代宗大历七年,赐号曰觉寂,塔高六丈,七层八面,结构精巧,壁雕佛像栩栩如生,北有石级可登,外旋中空,螺旋而上。
每层有四门相对,两虚两实,虚实分设。
游人登塔,常被虚实所迷,1984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中国古塔》科教影片,曾来潜山拍下了觉寂塔的雄姿。
舒王亭:即“潜阳十景”之一的“舒台夜月”,故址在潜山城内东南隅天宁赛上,舒王台环境十分清幽雅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期间,每夜必登此台读书,兴浓时竞通宵达旦。
夜深人静,高台秉烛,浑如月挂中天,后人诗云:“荆公读书处,夜月生辉光。
台高月皎洁,清影照回廊。
至今留胜迹,千古有余香……”胭脂井:位于县城东郊的潘铺乡,相传汉末、太尉乔玄的两个女儿大乔、小乔是远近闻名的绝代佳人。
两女每日在井旁照影梳妆,逾年历岁,井水渐为胭脂染红,故称“胭脂井”。
后世,井中脂粉香味,仍依稀可闻。
井栏石上,犹刻有“建康元年干月”字样,虽是字迹模糊,却是历史的见证。
石牛古洞:街北头山各溪涧中,有如牛的大石两处,此处不仅风景优美,尤以虎壁石刻的繁密,古老、名家手迹居多而驰名远近,石刻数量近300方,内有李翱 、李德修等唐代名家和王安石、黄庭坚、李师中等宋代名家的真手迹,这个古洞是考证历史学习书示,研究石刻艺术。
观赏吟哦古诗词的绝好处所。
求天柱山导游词一篇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来天柱山旅游观光!天柱山景区因为你们的到来而倍添光彩! 先让我来介绍下天柱山的大致概况吧!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境内,因其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而得名。
天柱山过去还有潜山、皖山、万岁山称。
据说,称万岁山是因汉武帝南巡时,亲临皖山设台祭岳,敕封皖山为“南岳”,在祭岳时,人群高呼万岁,所以将此山称为万岁山。
隋唐以后,南岳改为衡山,天柱山被列为国内五大镇山之“中镇”。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了一着赞美天柱山风景奇秀的诗“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诗云:“奇峰山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绝称人意......” 车过旌驾桥,我们就进入了天柱山的南哨——三祖寺景区.三祖寺景区是天柱山人文景点最集中、文化品位最高的一个文化精品景区。
我们将在这里感受到天柱山神秘的宗教文化和帝王文化,观赏到具有历代书法艺术长廊之称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摩崖石刻群。
( 进入其南大门野人寨上行不远就到达三祖寺。
这是天柱山最著名的景点。
相传,寺始建于南朝,现仅存藏经楼、偏房数间和屹立于寺前的觉寂塔。
三祖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 ,谷侧陡岩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遮天蔽日,称之为“山谷流泉”。
山谷门有一石洞,石洞前有一巨石状如卧牛,称“石牛古洞”。
相传,北宋人黄庭坚曾坐此石上读书,并自号“山谷道人”。
在这里的一块巨石上刻有黄庭坚的诗和同时代大画家李公麟所绘的黄庭坚坐于石牛上的画像。
这件珍贵的古代诗画刻石,现仍清晰可见。
) 话不多说,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
很快我们就到野人寨景区了
野寨是“野人寨”的简称。
这样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地方怎么取名“野人寨”呢
这里有两个动人的传说:一说是很早以前,这一带常有野人出没,伤害人畜。
当时的一位县令决心牺牲自己,解救民众。
他带上好酒好菜,深入野人洞中,陪野人喝酒,命人用生铁水将洞口凝住,和野人同归于尽。
其二,说是在南宋末年,本地土豪刘源率十万义兵在天柱山抗元。
他自号“刘野人”,在谷口扎的第一寨命名“野人寨”。
刘源抗元前后十八年,最后被内奸出卖壮烈牺牲。
后人为纪念他,野人寨的名字延用至今。
现在我给大家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大家可以随意拍照,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那我们一个小时后见吧
一个小时的时间过的可真快啊,不知道大家玩的开心与否
好吧,现在我们继续我们的游程吧
。
我们现在来到了三祖寺前的广场了。
抬眼望去,红墙黛瓦的寺院建筑,被绿树翠竹包围着。
整个山形宛如一只振翅欲飞的彩凤,觉寂塔就建在凤冠上,东西两侧逶迤的山岗呈环围合抱之势,恰如凤翼护卫着庄严佛地。
常言道:“远看山包寺,近看寺包山。
” 三祖寺,全称“三祖山谷乾元禅寺”,是中国禅宗三祖传经布法的场所,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3年,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开放寺庙。
三祖寺的建筑群,沿着凤形山的山势自下而上依次架造。
从山门一直通向祖师殿,全都处在一道中轴线上。
烧香礼佛,应从山门进入。
三祖寺的山门,也叫三门殿。
正门名“般若门”,即“智慧之门”;东边门名“解脱门”,意为摆脱烦恼业障的束缚而获得自由,也称“自由之门”;西边门名“精进门”,意指在去染滤净的修行过程中,要不懈地努力,也称“勤修之门”。
门楣上,悬挂着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乾元禅寺”匾额。
进了山门,大家看到殿堂两边,站立着
【第5句】:5米高的“金刚力士”各一尊。
佛教汉化后,这两尊像按《封神榜》中的“哼”、“哈”二将的形象来塑造的。
穿过山门殿,步上“通天阶”。
三祖寺因山势陡峭,一路上去,有360级台阶。
大家不妨从现在开始数一数,“通天阶”高差15米。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门票是免费的吗那里有漂流吗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不是免费的
漂流是在水吼镇
距离45公里的地方
潜山县境内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什么
胡缵宗在安庆期间,十分注重文化建设,他作《五箴》以教士,作民箴以教民,并改建、移修、开办了近思书院、二良书院、山谷书院、皖山书院等6所讲学场所。
他还亲自编撰《安庆府志》30卷,四库全书存其卷目。
胡缵宗先生文思敏捷,书法雄健,公务之暇,喜欢寻幽访胜,而每遇胜景,他都会题字摩崖、吟诗赞美、刊碑勒石,他很喜欢安庆的青山绿水,未到安庆之时就作有《望安庆》之诗,诗云:“青山下碧流,江树引舒州。
千里轻帆外,层层见水楼。
”郡守安庆期间,更是走遍了安庆的山山水水,并留下不少墨迹。
如《登大龙山》诗细致描绘了龙山松茂竹修的风景:“半山细路入嶙峋,沃野春融百卉新。
一日阴晴客未卜,四时风雨谁为神。
云中鸡犬空人世,鸟外松篁彻帝钧。
谷口桃花春水涨,更携社酒醉吾民。
”而登枞阳凤凰山所作《惜阴亭》则颇多感慨:“扫云初上惜阴亭,亭下芊芊草色青。
碑刻不随城市改,渔矶聊待贾帆停。
山围春树年年雨,江映寒芒夜夜星。
射虎纵横今始灭,谁将辛苦献王廷
”山奇水秀的皖公山更是让先生留连忘返,留下了众多的诗赋与碑刻,如《天柱山》曰:“皖国潜峰同揖让,禹门砥柱独纵横。
平临北极星辰动,俯视东溟日月生。
瀑布傍天云不冻,回龙到地雪偏晴。
荒台昼静鸾犹舞,百代空瞻汉武名。
”《皖山高》云:“不曾凌绝顶,宁识皖山高。
身在层霄上,江湖一羽毛。
”,《涪翁山谷》赞叹:“涪翁读书处,琬琰绣荒苔。
谷水泠泠出,云山漠漠来。
少陵花鸟兴,元佑马班才。
日暮空怀古,溪寒欲放梅。
”在“丹灶苍烟”处他怀念汉未名道左慈:“相传汉左慈,垂纶壁崖际。
幻引淞江鲈,掣作杨花鳜。
”;在“白云岩”他感慨:“潜谷斜风舞欲晴,汉坛残月挂还明。
仙曹乘鹤俱飞去,珠树琼崖云自横。
”“帘崖”也留下了他“望望如飞龙,石蛟漫相逐”的奇特想象,秀美的“山谷流泉”景区更是引发了先生的如涌文思,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
如《石牛》诗云:“耕时云已红,卧处月犹白。
上为河边星,下为溪边石。
”想象瑰丽、语言明快、引人遐思,刊刻在摩崖上的《山谷寺》诗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山谷流泉景区“诗崖石刻藏幽谷,水咽泉声如漱玉”的韵致,更令人诵不绝口:“摩诗坐山谷,谷水身边流,篆密龙蛇动,潭空牛女游”,先生还在石牛背上镌刻篆书“石牛”、楷书“天下奇观”等写景纪游题刻,“山谷流泉”处另有字径2尺“山谷”两字的大字题刻,也是先生所书。
他还在三祖寺建三高亭,并撰文记之。
为在安庆城内也能远眺天柱山景致,他又在安庆的正观门外建造了天柱阁,并兴致勃勃登阁赋诗曰:“与客上江楼,横江山欲浮。
云当天柱出,月傍小姑流。
帆外收吴楚,尊前落斗牛。
弥漫忽千里,倚槛思悠悠。
”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75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