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刘公岛景区导游词
威海刘公岛导游词
丁汝昌寓所 建于1889年,丁汝昌家眷在此居住六年。
按清北洋水师章程规定,海军军官只有丁汝昌才可带家眷住岛上,其它官员一律驻舰上。
但是当时清军上下很腐败,军纪不严,丁汝昌也带头破坏军规。
大家看了公府很气派,面积又大,丁汝昌根本用不了这么多房子,他主张将剩下的房子租给其他官员的家眷住。
方伯谦也在岛上盖了房子,并向外租,丁、方二人也因此起过矛盾。
正厅是会客厅,是按资料记载复原的。
前导厅现辟为丁汝昌生平展室。
丁汝昌祖籍安徽巢县注郎中村,出身贫苦,参加过太平军,后随主将程学启降清,建战功升至总兵,后与上司刘铭传有矛盾,解甲归田。
1879年到天津投奔同乡、老上司李鸿章,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
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任提督。
丁汝昌自杀后,清迁将其棺枢锁上三道铜箍,不准人葬,以示惩罪。
直至1910年,经威海、荣成等地绅民及一些官员的奏请,才为其昭雪,得以下葬。
真是可悲
刘公岛炮台 刘公岛上有清代炮台6座,共有各种口径的古炮58门。
炮台工程规模浩大,施工严谨,造型巧妙,坚固实用。
其中主要有: 黄岛炮台,位于刘公岛最西端的黄岛上,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设有口径24厘米平炮4门,速射炮3门,6厘米口径,行营炮2门,地下通道全长200米,炮台尚存,地道完好。
公所后炮台,位于刘公岛海军公所后面,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99年),设有24厘米口径地阱炮2门,7.5厘米口径行营炮6门,速射炮8门,建兵舍14间。
1987年修复了地阱炮位,供游人观赏。
旗顶山炮台,位于刘公岛最高点旗顶山,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分地下掩蔽体和地上炮位两部分,设有24厘米口径平射炮4门,建有5公里护墙及弹药库。
北洋海军铁码头位于刘公岛西南,为北洋海军停泊战舰之用,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铁码头墩桩用厚铁板钉成方柱,径四五尺,长五六丈,中灌水泥,凝结如石,直入海底。
1915年重建,上部改按铁架,长205米,宽6.9米,水深负7米。
1935年铁板锈蚀,威海卫管理公署会同中国海军、地方绅商、英国海军联合成立了修理铁码头工程委员会,重修后的铁码头,涨潮时可停泊万吨轮船。
1953年,威海市政府将已锈蚀的铁板、墩桩、铁框等拆除,用优质钢材进行重修。
1971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建了实堤“丁仍为人民海军使用。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