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济概况导游词
山东经济发展状况导游词
山东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也是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2007年以来经济总量居第3位。
2014年,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GDP)594
【第26句】:6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
【第98句】: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7
【第88句】: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58
【第40句】:1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60879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9911美元。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
【第26句】: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9
【第65句】: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
【第78句】: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1
【第75句】:9亿元。
山东简介
山东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
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东简介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
山东省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被誉为“五岳之尊”的泰山和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故乡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山东省省会为济南市,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泉水众多,被称为“泉城”。
山东的文明史可以上溯到5000多年前,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在山东,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邹县丁公村“龙山陶书”,发掘出了中国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拥有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
这里还是陶瓷和丝绸的发源地之一。
山东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至今仍对中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
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至今仍然是中外军界和商界推崇的经典。
由于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著名的鲁国和齐国都在今天的山东境内,山东因而简称“鲁”或“齐鲁”。
独具特色的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山东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山东人具有勤劳、朴实、重情义、守信用的传统美德,向以不怕困难、不甘落后、吃苦耐劳、勤俭努力而为世人称道。
山东省是全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境内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点约493处,古建筑、古遗址
【第1句】:3万多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9处。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构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山东旅游独特的风格。
目前,全省360多处旅游景点,基本形成了6大旅游区:济南、泰安、曲阜延伸到邹城的“山水圣人”旅游区(曲阜圣地之旅);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一体的海滨旅游区;以潍坊市区为中心,以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俗旅游区;以淄博齐国故城、殉马坑、蒲松龄故居为主体的齐文化旅游区;以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风貌为特征的东营黄河口旅游区;以水浒故事为主线,梁山、阳谷为重点的“水浒”旅游线。
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故里,儒家学说的发祥地,孔庙,孔府,孔林规模宏大,文物荟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泰山,作为中国“五岳之首”,雄伟壮丽的风光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象征着中华之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山东东部漫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风光绮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烟台,威海,日照。
青岛被誉为“黄海明珠”,前海风光独具魅力,崂山为道教胜地,古迹众多。
“鱼果之乡”烟台,“人间仙境”蓬莱阁,“海滨花园”威海,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是理想的旅游,疗养,度假胜地。
山东中部,民俗风情丰富多彩,“世界风筝都”潍坊的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石家庄民俗旅游等卓有特色。
以古老齐文化著称的古齐国都城淄博,拥有齐国故城遗址,东周殉马坑,齐长城遗址等古迹。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经山东570公里汇入渤海,黄河入海口自然风光壮丽奇特,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梁山水泊遗址,菏泽的牡丹,聊城的光岳楼,铁塔,德州的苏禄王墓,枣庄万亩石榴,徽山湖十万亩荷花以及古运河游等也都各具特色。
为满足中外游客的需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山东每年都举办一系列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如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潍坊国际风筝会、泰山国际登山节、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等,同时,还开发了常年可以参加的孔子家乡修学旅游、穆斯林旅游、徐福东渡游、农家民俗旅游、书法旅游、烹饪旅游、中医康复旅游、朝圣旅游等三十多个专项旅游活动,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
请问山东曲阜的经济状况怎么样
消费如何
消费不高,在山东来说已经是比较低的了,,,,与他交界的县市有:泗水县,兖州市,汶上县,济宁城区,泰安的宁阳县等。
交通便利,东邻物流之都临沂市,北邻泰安市,西邻菏泽市,欢迎来山东投资兴业,度假,旅游。
山东概况英语导游词
网上有买《山东英语导游全攻略》 ~ 宫娟 (作者), 孙凤芝 (作者) ,山东概况及考试的景点导游词都有,我今年也准备考英文的。
请问山东泰安旅游界朋友们,现在我们泰安导游需求状况怎么样
泰安的导游还是非常抢手的。
很好找工作。
山东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发展前景
《论山东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李东成 (山东师范大学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250014) 摘要:山东民俗文化因其传承性强、地域特点鲜明、影响广泛而成为山东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
凭借此资源优势,山东的民俗旅游享誉国内外,成为山东旅游业一个富有潜力的增长点。
但在当前的民俗旅游开发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山东民俗旅游的特点、类型和山东民俗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就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开发原则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俗;民俗文化;民俗旅游;山东 一、民俗文化、民俗旅游的界定 (一)民俗文化的定义 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
[1] 它是民俗旅游最重要的资源。
民俗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文化,因此,也有些学者提出用“生活文化”指代民俗文化。
与精英文化或宫廷文化相比,民俗文化更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独特性、生动性和大众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与当代大众旅游的诸多特点相吻合,使得民俗文化成为民俗旅游的主体资源,这也是推动民俗旅游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民俗旅游的界定 (三)民俗旅游的分类 对应民俗的分类,陶思炎依据民俗范畴,表现空间、产品性质、服务功能等为标准对民俗旅游的类型作了细致的划分。
他以民俗旅游涉及的民俗旅游范畴为标准,将民俗旅游产品划分为物态、动态、心态、语态等民俗旅游类型;以民俗生活空间角度为标准,将民俗旅游划分为市井民俗游、水乡民俗游、山村民俗游、渔村民俗游等环境类型;以产品性质角度为标准,将民俗旅游划分为观览型、参与型、休闲型、运动型等类型。
[5]但现实中的民俗旅游活动与理论上的探讨稍有差异,比如心态、语态等民俗很难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俗旅游类型。
王德刚把民俗旅游的开发模式分为品牌经营模式、社区-历史(传统)街区模式、乡村模式、“生态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和节庆活动模式。
[6]这6种模式在山东均有分布,且比较切合中国民俗旅游的实践。
笔者依据山东民俗旅游开发的历史及其现状,把山东的民俗旅游产品主要分为以下6种:民俗博物馆旅游、节庆民俗旅游、婚俗旅游、渔家乐、农家乐、民俗村(民俗主题园)旅游,下文将结合山东民俗旅游开发现状对此分别详述。
二、山东民俗旅游的特征 山东民俗旅游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1句】:传承性强
【第2句】:地域特点鲜明
【第3句】:影响广泛
【第4句】:开发较早 三、山东民俗旅游开发现状 山东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以此为基础的民俗旅游活动也类型多样,丰富多彩,而且各地的民俗旅游内容、形式不一,因此,很难全面、确切地描述山东民俗旅游开发现状。
参照山东民俗旅游产品的分类,笔者只是粗线条地勾勒出山东民俗旅游的概貌。
(一)民俗博物馆旅游 (二)节庆民俗旅游 这是山东民俗旅游的主体,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效益最好。
其下又可分为传统节庆旅游,现代节庆旅游、新兴节庆旅游、假日旅游(如双休日、黄金周等)。
山东主要的旅游节庆有潍坊国际风筝节、济南千佛山庙会、趵突泉灯会、大明湖荷花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泰山国际登山节、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烟台国际葡萄酒节、菏泽国际牡丹花会、青岛海云庵糖球会、天后宫民俗文化庙会、荣成国际渔民节等。
(三)婚俗旅游 (四)渔家乐 (五)农家乐 (六)民俗村、民俗主题园旅游 四、山东民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山东民俗旅游发展到今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类型丰富多样,在开发内容上也逐步深入,形成了一批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比较高的民俗旅游品牌,成为山东旅游又一个较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专项旅游产品,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山东建立了许多民俗旅游村、数条民俗旅游线及民俗旅游区,但目前山东民俗旅游业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节就当前山东民俗旅游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下一步的开发思路。
有些问题在整个旅游业中是普遍性的,如对民俗旅游资源重开发不重保护,重经济效益轻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些景点(景区)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等;也有一些具体问题,如景点(景区)各自为政,重个体得失轻共同发展等。
就目前山东民俗旅游实践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1句】:管理体制的分割所带来的矛盾 (1)“三孔”管理体制变更所带来的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问题。
(2)蒲松龄故居与聊斋园的管理体制分割
【第2句】:企业化运作带来的弊端
【第3句】:“内讧”式的不规范竞争 (1)胶南、龙口的徐福节 (2)中国民俗旅游第一村之争
【第4句】:开发滞后,对外竞争不力 (1)运河民俗旅游必须迎头赶上 (2)梁祝婚俗旅游有待大力开发 (3)水浒旅游:墙内开花墙外香 (4)菏泽牡丹要做大做强
【第5句】:民俗旅游节庆的相似性和庸俗化 五、山东民俗旅游开发原则和对策 (一)、山东民俗旅游开发原则
【第1句】:文化原则 “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民俗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旅游,它的魅力在于民俗旅游景观所承载和体现的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随着山东旅游业的深度发展,以文化为内涵的旅游将会超越以观光为内涵的旅游,对山东民俗旅游而言,齐鲁文化和山东民俗文化是其开发的灵魂,因此,开发山东民俗旅游必须遵循文化原则。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开发和经营者应具有较强的文化意识,对民俗文化有较全面的理解,对民俗文化在民俗旅游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能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各类民俗事象,发掘民俗旅游资源。
其次,民俗旅游项目应创造和实现民俗文化氛围,以便让旅游者得到深刻的文化体验和感受。
最后,民俗旅游项目开发不仅要具有民俗的“神”,还要具有民俗的“形”,做到“神”、“形”合一,把民俗文化的精华完整地表现出来。
[9]
【第2句】:本土化原则 民俗旅游利用民俗文化吸引游者,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必须以民俗文化为根基,避免过于商业化的运作和不切实际的模仿与开发。
本土化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突出“原汁原味”,不要轻易仿制。
当然,这并不排除以此为目的的适当提炼和加工,在实际的开发和经营中,这样做往往是必要的;二是对于移植的外来民俗文化,则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某些与当地民俗文化背景有冲突的民俗文化资源,在强调新奇性的同时,必须经过本土化的改造,否则不宜移植。
【第3句】:特色性原则 特色性是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民俗旅游资源尤其如此。
失去特色,民俗旅游资源也就不复存在。
在民俗旅游开发实践中应以特色为依据,突出各地区的民俗旅游特点,设计和推出与众不同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和旅游购物品。
突出特色性原则也是提升旅游区的品位,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
【第4句】:游客中心原则 游客是民俗旅游的主体,因此,民俗旅游应以游客为中心,按照游客的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民俗旅游产品。
游客的旅游心理复杂多样,但最基本的还是求新、求异、愉悦身心,针对游客的这些基本旅游心理,我们要开发新奇、参与性和体验性强的民俗旅游产品。
【第5句】:多样性与专题性结合原则 多样性与专题性既对立又统一,二者充分结合会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多样性不仅不会冲淡专题性,而且还能衬托、突出专题性;多种专题也能丰富多样性,使多样性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第6句】:可进入原则 各地区民俗文化不同,表现为各个旅游景区(点)是一种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且民俗活动多在农村开展。
因此开发时要考虑距离远近、可进入程度、交通状况等问题,以便作到各旅游片、区内各景区(点)相对集中、联系较紧密,各片、区间交通顺畅,可进入性好。
这样有利于设计旅游线路,方便游客进行各种民俗旅游活动。
【第7句】: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民俗旅游规划和开发中,更要注重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挖掘、抢救和保护,不要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要有长远眼光,保持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进程呈加速度增长的势头,民俗文化赖以存在的风俗习惯和古民居、古建筑遭到建设性破坏,因此,对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迫在眉睫,旅游开发是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要注意避免重蹈城市化的覆辙。
【第8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统一原则 旅游规划与开发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充分协调经济发展、资源保护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统一,促进山东省民俗旅游健康、高效持续的发展。
(二)、山东民俗旅游开发对策
【第1句】:挖掘、突出山东民俗旅游的齐鲁文化内涵 旅游具有文化性和经济性双重属性,而齐鲁文化自其产生之日起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核心,它也是山东民俗旅游的立身之本。
在目前大多数民俗旅游景点日益走向庸俗化、企业化的时候,挖掘、突出文化内涵是提升民俗旅游景点品味的良好手段。
山东的民俗文化包罗万象,除了其以民间建筑、民间技艺、民间游戏为代表的物质层面和以婚丧嫁娶为代表的制度层面外,以民间传统、宗教信仰、人文素质为代表的精神层面也同样不容忽视,在民俗旅游的开发实践中,后者尤其要引起民俗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的重视。
【第2句】: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文物保护 文物作为物质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民俗旅游开发的重要载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破坏文物就毁灭了民俗旅游的基础,失去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从理论上来讲,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保护文物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开发,有了旅游开发的收益才能更好地保护文物。
在处理二者的关系上,应当把相关文物的保护工作置于主导地位。
然而,在实践中,二者的关系不是如此。
某些单位和个人把旅游开发的收益中饱私囊,不愿对文物保护投资。
对此,必须加强旅游管理方面的分工负责,统一协调,理顺管理体制,同时,正确贯彻《文物保护法》,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
【第3句】:树立鲜明的形象,打造民俗旅游品牌 独特性是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特征,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卖点,不致被替代。
青岛在民俗旅游方面即有多个卖点,不能互相替代,形成了多赢。
关于石家庄、王家皂中国民俗旅游第一村之争,其实,二者在民俗旅游内容和开发历史有很大不同,石家庄以“农家乐”著名,王家皂以“渔家乐”为主;石家庄因其开发较早,影响较大,王家皂却是新开发的民俗旅游村。
称石家庄为“中国民俗旅游第一村”是合适的,王家皂可定位在“中国海洋民俗旅游第一村”,从笔者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国内还没有如此定位的。
这样既可避免石家庄带给王家皂的“阴影效应”,还可突出王家皂的海洋民俗特色。
最好的竞争是避免竞争,在这方面,杨家埠做得比较好,它定位为以特色民俗为主题的“中国民间艺术遗产村庄”,突出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第4句】:对内联合,对外竞争 面对来自江苏等其他省份以徐福东渡为主题的民俗旅游,胶南、龙口的徐福节庆首要的是在协调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一致对外竞争。
因为二者的资源特点类似,地理位置较近,内部竞争只能导致两败俱伤。
在实际操作中可采取两地每年轮流举办徐福节庆,或以一地为主,一地为辅的方式;也可把每年的徐福节时间分开,两地分别举行,从而避免同一时段举办徐福节庆。
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济南三胜”的春节黄金周。
“济南三胜”在春节黄金周均举办大同小异的民俗旅游活动,与其拼内耗,不如联手一致对外。
如果把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三大名胜分开来看,都不及泰山、西湖等著名旅游景点有影响力,但如果“山、泉、湖”强强联手,进行资源优势互补,让游客以优惠的价格一票通游,将对游客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形成泉城民俗旅游的拳头产品,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济南。
【第5句】:整合旅游资源,做大做强 以菏泽为例。
菏泽作为全国最大的牡丹生产基地,完全可以在每年冬季举办一次全国牡丹催花展。
既可以让人们在寒冬观赏到牡丹的芳姿,又可以进行花木交易,可谓一举两得。
此外,菏泽是著名的“戏曲之乡”和“武术之乡”,枣梆、柳子戏、山东梆子等十几个地方戏种同时并存,这在全国同级地市中尚不多见。
菏泽的面塑、鲁锦等独特民俗,也可以重点开发为“民俗博物馆”和民俗生态保护区,和牡丹一起构筑菏泽旅游的四季文章。
菏泽市目前正在选聘有关专家编制旅游发展规划,以牡丹、水浒、黄河旅游为主线,涵盖全市民俗文化和人文景观,以期构造全年有景的格局,做活四季文章。
如果菏泽牡丹与黄河、水浒结亲成功,将从根本上摆脱当地旅游业多年来单靠牡丹一条腿走路的尴尬。
【第6句】:加大旅游开发力度 在这方面,运河民俗旅游、水浒民俗旅游和黄河三角洲民俗旅游比较迫切需要加大旅游开发力度。
为加强对梁祝文化的研究,可成立梁祝文化研究学会,在对梁祝文化的开发利用上,可将梁祝读书处——峄山建成爱情摇篮之山;将微山县马坡梁祝墓所在地恢复明代梁祝祠,建梁祝爱情文化园。
通过对梁祝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为济宁文化大市建设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梁山虽然没有以前的“八百里梁山水泊”,但有水浒民俗文化,可从民俗旅游入手,吸引鲁西南、鲁西北和全国的游客。
【第7句】:编制全省民俗旅游规划 截至目前,全省还没有专门的民俗旅游规划,这与山东的民俗旅游资源大省、民俗旅游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
国外旅游专家在为山东做全省的旅游规划时曾说,潍坊是山东民俗旅游的中心,可在“千里民俗旅游线”的基础上把山东全省的民俗旅游进行统一规划,东引山东的海洋民俗旅游,西联鲁西南的运河民俗旅游、水浒民俗旅游和菏泽的民间艺术旅游,形成横贯山东全省的民俗旅游线。
如此以来,势必盘活山东全省的民俗旅游活动,扩大山东民俗旅游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促进山东民俗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83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