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的导游词
要一篇山东德州苏禄国东王墓的导游词,300字。
谢谢
各位游客、各位先生、女士,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山东德州苏禄国东王墓。
苏禄国东王墓,座落在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城北,是中菲友好历史的见证,也是我国历史上利用京杭大运河对外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留下的重要遗迹之一。
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禄国位于菲律宾西南部,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酋长国,国有三王:东王巴都葛叭答喇、西王麻哈喇叱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
1417年(明永乐十五年)7月,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刺、西王巴都葛叭苏里、峒王巴都葛叭刺卜率眷属及侍从340人来华访问。
9月辞归,途中东王染疾,13日薨逝。
永乐帝闻讣遣官致祭,赐谥“恭定”,并亲撰碑文。
10月3日以王礼厚葬于此。
东王长子都马含随西王、峒工回国承继王位,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刺、三子安都鲁及侍从等十人留居墓地。
明宣德间,在墓旁修建了清真寺。
1731年(清雍正九年)东王八代孙温崇凯、安汝奇申请加入中国国籍获准,遂以温、安二姓定居德州。
王陵园区占地八十馀亩,墓高四点二米,直径十六点六米。
走进墓区,但见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长长的神道前竖立著石头牌坊,两边立著华表、翁仲、狮虎羊马,尽头处是威严的仪门。
进得仪门,裬恩门、正殿、东西配殿,依序排列。
正殿正中,高悬著苏禄国王巨幅画像,正殿后正中是一个硕大的圆顶土冢,墓碑上书「苏禄国恭定王墓」。
陵墓完全是中国式的丧葬规制,与其他王陵不同的是,墓正门外西南侧有一个建筑规整的清真寺,东南侧还有三座土冢,分别是其王妃、二子温哈喇,三子安德鲁之墓。
清代雍正八年,苏禄王访问中国,途经德州,曾瞻拜祖茔。
菲律宾驻华的许多任大使和菲前任总统马科斯的儿子都曾来过德州,拜祭苏禄国东王墓。
一九九九年,菲律宾苏丹王到德州拜祭祖先。
现在院中所立的「苏禄国东王纪念碑」也是由菲律宾苏禄国东王后裔苏丹王、菲律宾实现黎刹信念协会、菲律宾国家历史协会联合为苏禄国东王所立的纪念碑。
陵墓的南面,是当年修建的清真寺。
北营村民信奉伊斯兰教,每逢周五就齐聚寺内做礼拜。
北营村的「王室后裔」们勤奋敦厚,有不少人在许多领域都卓有建树。
这些年来,不仅仅菲律宾的各界人士经常来这里访问,他们也多次派代表去菲律宾参观访问祖国,为两国的睦邻友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好,先介绍到这里,呆会儿我再为大家做详细讲解。
为家乡写一份导游词,介绍家乡的山山水水。
培训班:有培训班的,报名时旅游局都有推荐的报名时间:一般在九月份开始报名,到十一月初考。
报考指南:一.考试报名须提交材料: 1.本人身份证(原件);外省的须暂住证。
2.学历证明(高中毕业或中专毕业以上)原件; 3.国家县(区)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近期健康状况证明(必须包括常规检查及肝功、乙肝两对半检查) PS:校医院及不符合规定的医院开据的健康证明不能证明其本人的健康状况;健康证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4.本人1寸正面半身免冠彩色照片四张; 5.在报名地点领取并填写完整的《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报名表》。
6.报名的条件:年满十八岁,身体健康,具备有高中(含职业中学)或高中毕业以上文凭的中国公民。
7.报名在自己的户口所在地的旅游局报名。
在校大学生在学校所在地的旅游局报名。
在外地打工的,须持打 工城市的暂住证,在该城市的旅游局报名。
8.报考外语导游资格考试的要外语专业的大专以上,非外语专业的本科以上 考试内容:笔试方面主要是看《导游实务》、《旅游政策法规》、《导游基础知识》,都是山东科技出版社的。
《实务》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基础知识》知识点比较多。
面试部分各个地方的导游词不一样,面试还有现场问答。
德州旅游局联系方式:TEL:0534-2629916 FAX:0534-2629916 E-mail:dzhujianjun@ 可以打电话具体问问,态度很好的
长城的导游词四年级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长城
长城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太空照片清楚可见,东起山海关至西的嘉欲关一共有一万三千多里,真不愧是万里长城。
长城的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各国相互防御,在地势险要之处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为防御此外敌入侵,连接了所有的长城,各朝代都在原有基础修筑,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明代的长城。
长城的故事也有很多,孟姜女哭到长城,这个故事大家一定熟练能详。
当年秦始皇到处抓扑壮丁,孟姜女的丈夫____范杞梁就是其中之一,范杞梁已经去了一年多的时间了,一点消息也没有,孟姜女于是千里寻夫,历经了千辛万苦,在长城脚下获知了消息,哪知是个死讯,孟姜女伤心痛哭,她的声音惊天动地,孟姜女所到之处长城轰然倒塌。
长城千百年来屹立不倒,毛泽东在长城上写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句话。
扬州运河导游词
【景观中国12月16日讯】 在纪念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20周年之际 三位著名专家联手提出 “申遗“应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遗产同步规划 呼吁沿岸十八个城市(区)以新思路加快步伐 •京杭大运河沿岸各种遗产多得令人兴奋惊叹 •可有效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申遗可形成一条新的景观带 新年到来前夕,正执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20周年。
为此,国内著名的三位城市规划建筑、文物保护和工艺美术专家联名致信给京杭大运河沿岸18座城市(区)的市(区)长,呼吁用创新的思路,加快京杭大运河在申报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遗产领域的工作进程。
这三位专家分别是90岁的著名城市规划建筑专家郑孝燮,82岁的著名文物古建筑保护专家罗哲文,以及正在四川主持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峨眉山金顶修复工程的铜建筑工艺美术专家、61岁的朱炳仁。
三位专家在呼吁中说:“以我们的经验来看,京杭大运河可是个无价之宝呀
沿岸的文化遗产内容令人目不暇接,如果再加上还未被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就更令人兴奋。
” 罗哲文也是著名的长城保护专家,他认为,“如果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足可以与长城媲美。
” 罗哲文坚信,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率非常大,甚至大过目前正在排队等待的许多申报项目。
自1985年,由侯仁之、阳含熙、郑孝燮、罗哲文等四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中国应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来,至今已经经历了20个年头而且我们国家的收获甚丰。
中国已有三十一个项目名列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并有三项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列入了名录。
专家们赞扬“这是国家的大好事,是民族的盛事,我们的后代将会感谢和铭记所有为此作出贡献的人。
” 三位专家都对目前大运河沿岸由于行政区划而产生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不一致甚至相左表示忧虑。
专家们一致建议,沿岸的十八个主要城市(区)主管部门应该将申报自然文化遗产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在一起通盘考虑。
专家们认为,只要方法正确,通过“申遗”,可有效地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甚至可逐步形成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的文化与自然景观带。
郑孝燮老人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京杭大运河的价值和风貌传承千万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断流”。
而更重要的是,与以往的文物景观不同,京杭大运河是一个流动的、还活着的遗产。
从这一点来说,它甚至仍还是个"孩子"。
所以必须保护要考虑发展,发展中要涵括保护。
这才是我们申遗的目的。
” “正因为此”,罗哲文特别强调:“我这个搞文物保护的人,才一定要把朱炳仁这个工艺美术界的专家请来,以一种新的联手思路来为大运河的"申遗"乃至未来百年发展尽份力
” 由朱炳仁担纲主持修复的峨眉山金顶工程,是峨眉山这一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按照遗产保护的要求修复的这一工程已初露风貌,主体铜殿金碧辉煌,原真再现。
“在郑孝燮、罗哲文这样中国顶级专家的带领下,一个以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为已任、能够胜任世界文化遗产风貌保护要求进行设计的中国专家群正在形成”,朱炳仁说:“但是,怎么传承
什么还称得上是弘扬
这就是每个专家和设计者与政府主管部门都在每天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必须有一个不同寻常的保护思路,也就是在保护的同时把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但要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而且更要为后代留下我们这一代创造的传世瑰宝。
实际上,大运河的保护与发展规划,本身就可称的上是一次"新文物运动"。
” 三位专家认为:目前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经济发展高潮还未真正到来。
既然是一条活着的运河,那上面肯定有更多的标志性的建筑如桥梁、塔、亭、台、楼阁等等。
怎样才能既融合新的技术,又能体现大运河本身的独特风貌,给后人留下代表我们当代水平的作品
这不是一件小事
“朱炳仁这样阐述说。
三位专家呼吁,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为大运河创造一些有应用价值、符合世界遗产保护要求的标志性建筑和艺术作品。
罗哲文介绍说:“专家们考虑是否先从设计一座实用与标志性相结合的钢骨铜桥入手。
这件作品可在北京,也可在杭州,更可以落在沿岸任何一个有代表意义的城市的适当位置,因为每个城市都是大运河的孩子,是大运河的明珠。
” 郑孝燮专家深情地表示:“千百年来我们都受益于这条河,我们有责任保护好它,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几个老人都愿作大运河上的一个纤夫。
” 关于加快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信 郑孝燮 罗哲文 朱炳仁 (2005年12月15日) 各位尊敬的市长: 在纪念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20周年及2006年新年到来之际,我们三位年老的城市规划与建筑、文物古建筑保护和工艺美术工作者,怀着急迫的心情,联名致信给您,呼吁用创新的思路,加快大运河在申报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遗产领域的工作进程。
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以我们多年的经验来看,京杭大运河可是个无价之宝呀
沿岸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内容令人目不暇接。
如果再加上还未被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就更令人兴奋。
如果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足以与长城媲美。
我们坚信,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率非常大,甚至大过目前正在排队等待的许多申报项目。
自1985年,由侯仁之、阳含熙和我们中的郑孝燮、罗哲文等四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中国应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来,至今已经经历了20个年头而且我们国家的收获甚丰。
中国已有三十一个项目名列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并有三项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列入了名录。
这是国家的大好事,是民族的盛事,我们的后代将会感谢和铭记所有为此作出贡献的人。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京杭大运河的“申遗”工作迟滞裹足不前。
这也造成了目前大运河由于行政区划而产生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不一致甚至相左。
为此我们向您建议,这件工作不仅不能再拖, 而且,在大运河沿岸的经济发展高潮还未到来之际,务必还要使主管部门将申报自然文化遗产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在一起通盘考虑。
这样才能作到全面。
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京杭大运河的价值和风貌传承千万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断流”。
而更重要的是与以往的文物景观不同,京杭大运河是一个流动的、还活着的遗产。
所以必须保护还要考虑发展,发展中要涵括保护。
这才是我们申遗的目的。
可有效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申遗”,京杭大运河完全可形成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的文化与自然景观带;在保护和弘扬了中华千年文化的同时,还能够使京杭大运河沿岸人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北京 郑孝燮 (90岁) 北京 罗哲文(82岁) 杭州 朱炳仁(61岁) 2005年12月15日 京杭大运河流经18个城市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通州(区)、天津、杭州、镇江、清江、扬州、台儿庄、临清、苏州、湖州、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济宁、德州、沧州、等18个市区。
经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84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