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山东堡立交桥导游词

求助:需山海关沿途导游词,万分感谢

兴隆山是距兰州市最近的国家级自然森林保护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五公里处,距兰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

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兰州兴隆山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兰州兴隆山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兴隆山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五公里处,距兰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

古因“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取名“栖云山”,向有“陇上名胜”之称,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早在西周时已成为道人凿洞修行之地。

  唐宋时,兴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称“洞天福地”。

清代时,这里庙宇楼阁,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画栋雕梁,飞檐红柱,甚为壮观。

后大多被毁,仅存清代所建飞跨兴隆峡的云龙桥(卧桥)一座。

清康熙年间取复兴之意,改名“兴隆山”。

本世纪五十年代,全山亭台楼阁以及庙宇达70多处,景点24处,成为佛、道胜地。

shadow© 2014 Baidu-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兴隆山是距兰州市最近的国家级自然森林保护区。

主峰由东西二峰组成,东峰“兴隆”海拔2400米,西峰“栖云”海拔2500米,二峰间为兴隆峡,有云龙桥横空飞架峡谷。

现栖云峰有混元阁、朝云观、雷祖殿等殿阁;兴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泪亭等景点。

史载,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病逝于兴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于此。

1939年,成吉思汗的灵柩运至兴隆山,密藏于大佛殿内;1949年8月才迁往青海塔尔寺;1954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寝室。

兴隆山因这段历史而更加著名。

  篇二:兰州兴隆山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兴隆山。

由于天热,早上天刚麻麻亮我们就出发了。

到了山脚下抬头一望,山高大雄伟,气势磅礴,高大耸立的松树像巨人一样挺拔着身姿,保护着兴隆山的一草一木,同时它们也见证了兴隆山风风雨雨的历史。

  顺着石阶我们一点一点往上爬,鸟儿在我们的前方带路,溪水从山上的小瀑布往下流,溪水清澈见底,周围还有许多参天大树,路上真是欢快极了。

当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们已经是满头大汗,于时我们找一块平地,平地上有2棵参天大树,我们挂上吊床,躺在吊床上,尽情地享受着阳光的滋润。

阳光隔着树叶洒下来,照在身上无比舒服暖和,几阵轻风从身边拂过,让我感受到一丝清凉和,惬意极了。

  我们继续往上爬,快爬到山顶时,我也浑身顿感有力,加紧了爬山的步伐,终于爬到山顶了,我在心底呐喊着。

山顶上竖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面刻着几个金光大字,“站的越高,看的就越远”。

往下望山脚下的商店、汽车、行人等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此时虽没有“登临泰山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是感觉自己还是无比的强大。

石碑旁边还有一帘瀑布(山间的溪水就是从这个瀑布飞泻下去的),山间竞相开放着野花,让瀑布变得更加光彩照人了。

  站在观云台上,好像一伸手就可触摸到朵朵白云,白云一会儿变成小狗,一会儿变成小猫,变化多端,形态各异。

在下山的路上林间的鸟儿叽叽喳喳,像是在演唱优美的歌曲,几只小松鼠在林间小道上快活的蹦来蹦去,山下的野花在朴素中绽放着华丽的光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像一个个小仙女在跳舞,蜜蜂嗡嗡就像歌手在唱歌。

有机会我还会再去游览兴隆山的。

我爱你,兴隆山。

  篇三:兰州兴隆山相关传说  明代皇帝朱元璋开国重臣刘伯温斩西北龙脉的传说老少皆知。

在有关史书的传说中,记载着刘伯温与西北黄土高原陇右明珠——榆中兴隆山的许多神话故事。

  兴隆山地处甘肃省省会兰州东45公里、榆中县西南

【第6句】:8公里处。

有兴龙、栖云两山峰,主峰有东西两峰组成,仙人峰、灵龟山皆系两峰支脉。

两峰间为兴隆峡,有云龙卧桥横空飞架峡谷。

其脉来自马衔山,枝连皋兰山,东结飞龙卧虎之势,西集瑞凤灵龟之象。

相传此山以东1公里有座云盘山,那里曾经是轩辕黄帝羽化升天的地方。

人们为了祭奠黄帝,决定在云盘山建道观, 不料夜间有神狐将五色道旗衔至兴隆山,于是便易地而建。

而栖云主峰建有混云阁、朝云观、雷袒殿阁;兴龙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泪亭等。

山上曾有位道士说:“山有龙兴之状,此地必出真龙天子(皇帝),藏龙卧虎之地。

”  在兴龙山与栖云峰中间有座形似弥勒佛袒腹而坐的小山叫仙人峰,这里青松如云,苍翠欲滴,鸟飞蝉鸣,宛如一处仙境。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有一年,镇海仙童触犯了天规,玉皇大帝用仙仗把镇海仙童打下天宫,镇海仙童摔倒在地上,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仙人峰。

龙王的两个太子听到,起来相劝,也变成了两座山峰,就是现在的兴龙山和栖云峰,将仙人峰团团围在当中。

仙人峰是由神仙化成的,自然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成了风水宝地。

  据有关史料记载:金代和元代时的榆中县,有一个身世显赫的女真族世家蒲察氏,先后出了五六个当过国公、将军之类的大官,其中金代的燕国公蒲察俊最有名。

过了若干年,当朱元璋坐天下的时候,蒲察氏败落改为蒲氏。

此后连个知县、把总之类的文武小官都没有了,只出了一个精通地理勘察风水的先生,便是蒲察俊后裔孙蒲察世禄。

孙蒲察世禄为巩昌路都元帅,金兰会都元帅,阖州安抚使;曾孙蒲察谊,明代列为贡生,为榆中的贤达。

  相传,在明初洪武年间,榆中县蒲家庄蒲阴阳,为了夺取江山,主宰天下,到全国各地察访风水宝地,曾汲取江南,踏遍西北,见很多地方虽然能取得江山社稷,但不能持久巩固,所以不停地选又不断地放弃。

一日凌晨,他突然看见西面的兴隆峡谷紫气氤氲佛光普照,一束龙脉徐徐从兴隆山谷腾空而起,不禁大惊失色,此地必出帝王!尤其仙人峰背靠起伏的兴龙山,面对高耸的栖云峰,内含腾飞之势,外有登天之举,谷中清流沿着山际涓涓而去,宛如玉带,三山低头,五峰朝供,此处作为墓地,可取得江山并保住千秋万代。

  他掐指一算,自己的大限已到,蒲阴阳当即进山,在兴隆山中盘亘数日,并在龙脉出没的地方为自己选中一块风水宝地,坐北朝南的仙人峰怀中埋下一枚麻钱(古币),将来帝王必出自蒲家。

  蒲阴阳还是不放心,又让自己略微懂得风水的儿子四处察访墓地。

结果儿子也选准了这块地方,将一枚绣花针穿根红线扎在地上。

第二天,父子俩一同到仙人峰察看选的坟址是否相同。

儿子顺着红线刨开黑土,见绣花针扎于铜钱方孔之中,蒲阴阳十分高兴,吩咐儿子说:“儿呀,爹爹大限已到,没能给你留下什么财产,我死后不能给我挂一针一线,你若见到蛇打鼓、马摇铃、驴骑人,就把我埋在这里,并且在我死后一百日那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太祖朱元璋必定在金柱前洗漱。

那时候,你朝着东方连射三箭,必将取代朱元璋成就帝王大业。

”蒲阴阳的儿子半信半疑,不几天,蒲阴阳死后,儿子便按其遗嘱,不给死去的爹爹穿一针一线,而他的妻子为了遮羞,硬是给老人穿上了一件裤头。

儿子便让村里人将灵柩抬到墓穴等待时机。

没料到老天连续下了七七四十九天淫雨。

这天天刚放晴,山后一个阴阳在谷中歇息,无意中将阴阳扇鼓压在一条蛇上,棺材抬进兴隆峡谷时,蒲阴阳的儿子碰巧看见这条蛇用尾巴敲打着卧龙桥头的一面石鼓玩,他大为震惊,渐渐深入幽谷,一群商人赶马走来,脖胫里的铜铃铛响成一片,在山谷里回荡无穷。

蒲阴阳的儿子更加惊奇,想看看爹爹说的驴骑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走了半晌,并不见此怪事,蒲阴阳的儿子内心犯起了嘀咕,驴怎么会骑人呢?突然峡谷乌云四起下起瓢泼大雨,一农夫的驴恰巧产下一小驴驹子,农夫怕小驴驹子被雨淋坏了,索性背在肩上下山,蒲阴阳的儿子一见大喜过望,连忙将老父亲葬在这里。

可是挖开墓坑一看,里面竟然埋着三枚麻钱,  安葬好蒲阴阳后,儿子便再没有回家,按照爹爹的遗嘱,开始昼夜不间断地为爹爹守坟。

但是在这深山老林中守一百天坟不是件容易事。

天一黑,周围的山就像一块黑幕蒙在眼上。

狐鸣狼叫,怪兽出没,加之淫雨不断,好不容易守到第九十九天。

这天红日刚出东方,他的妻子送来饭,见他住的窝棚里雨水还在滴落,心疼地说:“你整天守在这里,让我天天走几十里路送饭,我走路不要紧,就是天天担心你会不会被狼叼走,怕你生病没人照顾,你看看,你都熬成什么样了!”他的妻子边说边抹着眼泪,又接着说:“现在只差一天了,俗话说‘有个九十九,没个一百一’,你就照爹说的,照日头射上一箭我们回家吧!”  蒲阴阳的儿子听了妻子的话,心想只差一日,也无大碍,便心急火燎张弓搭箭朝着东方连射去三支金翎箭,正好射在南京紫禁城里金銮殿的金柱子上。

据说刚起床的朱元璋走到宫柱背后,突然天崩地裂三声巨响,第三支箭恰好射在金龙柱上,再差一步朱元璋必死无疑!朱元璋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军师刘伯温,刘伯温掐指一算,连呼“不好”,西北要出帝王。

  刘伯温手执朱元璋御赐上方宝剑,带着三千人马,日夜兼程到西北察访龙脉,每到一处,将有龙脉的地方挖开口子斩断脉气。

最后刘伯温一直寻到兰州榆中兴隆山,见两峰系马衔山支脉,如龙飞跃,前有凤凰岭如同屏风立于峡口,藏精聚气,一派帝王之象。

能掐会算的刘伯温深知,兰州历史上曾出过黄金,故又有“金城”之名。

古代风水堪舆理论,将山与水形成的格局,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分为五类,以论地之吉凶。

刘伯温断定兰州为一大都会,皋兰山坐南朝北,开八扇威屏,如大将屯军,黄河水自西而东,环绕而去,其形如玉带缠腰,水口紧锁,明堂开阔。

太祖为秦岭山脉,千里来龙,千里结作,少祖为黄土高原第一峰马衔山,主峰海拔3700米,其势峻险,方圆数百里,终年积雪,雄踞陇右。

其脉向东北而出,结兴隆山阴宅穴场,能产王侯将相、真龙天子,故曰“兴龙”,其脉向西北而去,结皋兰山兰州省城,与黄河水组成“金城”格局,故曰“金城”,能兴国立都。

刘伯温带几百号人凿挖兴隆山山石,取出栖云山半山的蜡烛(两锭黄金),确定兰州的黄金在兴隆山。

进一步确定西北的龙脉便在此处,随后开始斩龙、伏龙。

起初命人挖仙人峰左腿,可奇怪的是,白天挖的大坑在夜间又会长平,一连挖了十几天还是原来的模样。

  有一天晚上收工后,有个老士兵的烟袋掉在了挖取出来的土地上,走到中途又返回去寻找。

听见挖开的壑口里,有人喊叫说:“快点长!快点长!老士兵把这件事告诉了督工的官兵,官兵又禀报给了刘伯温,刘伯温便下令轮班斩挖,昼夜不停。

又挖了三天三夜,挖出个芦草根,士兵们将其斩为两段,芦苇中不断涌出鲜血,一直流到兴隆山峡河边,离峡水河边一指宽的地方有个牛蹄窝,血流到蹄窝中刚满就凝固住不流了。

刘伯温上前一看,暗暗自喜:“真好,真好若芦苇中的鲜血流到峡谷的河水里,便可借助‘青龙’,东山再起。

”有位当地老人讲了蒲阴阳儿子守父亲坟的事儿,刘伯温听后更是大吃一惊:“就因为少守了一天的缘故,不然他就成就帝王了。

刘伯温还听到蒲阴阳临终前嘱咐儿女不要给他穿一针一线,可是儿媳妇不忍心,给穿了一条裤头。

刘伯温听后暗暗窃喜,如若没有给穿那件裤头,他定能乘马飞腾,助儿子成事,给蒲家流下千古美名。

  刘伯温听说了常有恶龙盘踞在兴隆山上,担心会留下隐患,便将恶龙的一条腿斩下,落在地上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松树,树根攀岩在半山坡上,颇像龙爪。

现如今,闲暇时,邀朋友和家人去爬兴隆山时,还偶尔会听到其他游客谈论龙爪松,会有一些游客停在一棵已有500多年历史的老树前拍照留念,当人们抬头看时,发现它的树根真的酷似龙爪,深深地扎在山石中。

  刘伯温斩龙脉的故事老少能详,“刘伯温斩断龙脉后,出现了这一道河谷,马衔山的水从分水岭被“榆七兰三”分成两股,有三分水从柴沟河流入了兰州汇入黄河,七分水分成两股从上庄、羊道沟和白家堡、红庄子、马坡、卧龙窝流下汇合在龙头峰一处,向峡外流向了榆中宛川河汇入桑园子峡的黄河内。

品德高尚的事例有哪些

品德高尚的故事有很多,比如以下人物:全国助人为乐模范(10位)李明素(女)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林秀贞(女)河北省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村民刘月生、王世昌(女)夫妇刘月生系原军委工程兵副政委、离休干部;王世昌系国务院国资委离休干部丛飞生前系广东省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邱娥国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调研员全二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邮政局小佘太镇邮政所所长兼乡邮员吴天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巡视员刘国江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国家税务局工人党素珍(女)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杜儿坪矿矿工家属李玉兰(女)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天桥街道居民致敬辞:“善行无疆。

是你们,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是你们,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让爱与付出成为了社会和谐的主旋律——向你们致敬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11位)王树先生前系福建省永定县抚市镇里兴村村民殷雪梅(女)生前系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城南小学教师徐伟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韦正雄(布依族)贵州省望谟县油迈瑶族乡教育辅导站教师魏青刚河南省固始县武庙集乡钱老楼村村民赵传宇湖北省长江大学学生,现为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谢芳秋(女)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生艾尼·居买尔(维吾尔族)新疆大学学生李学生生前系浙江省温州金有利皮鞋厂工人王贵连(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依龙镇初晓村村民曹茜青海省西宁市环球运输服务有限公司出租车司机致敬词:“舍己为人。

是你们,面对灾难和死神大义凛然、知险而上,把平安和生机留给他人;是你们,用流血和牺牲,将灾难和危急变成了人民至上、他人至上的高尚情怀的课堂——向你们致敬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11位)文花枝(女)原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导游,现为湘潭大学学生曹道云上海市普陀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武秀君(女,满族)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镇滴塔村村民王乐义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范玉恕天津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副总工程师尚金锁河北省柏乡县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徐辉安徽省合肥燃气集团蜀山区服务所副所长单增(藏族)西藏山南地区建筑工程建材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党总支书记王一硕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徐丽珍(女)福建省寿宁县凤阳乡基德村村民李静娜(女)海南兴旅导游服务有限公司中级导游致敬辞:“一诺千金。

是你们,用宽广的心胸,标定了人间的公平;是你们,经历困苦,信守承诺,显示了中华文明代代传承的善良天性

那就是,对待他人,将心比心;对待自己,方正严明——向你们致敬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10位)袁隆平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永刚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钟南山 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云泉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王顺友(苗族)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投递员许振超 山东省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固机经理李素芝 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刘玉莲(女)新疆哈密市二堡镇二堡村乡村医生包起帆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申纪兰(女)山西省平顺县西沟乡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致敬辞:“恪尽职守。

是你们,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人民、尽心尽力、安贫乐道;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将责任心、使命感化作了坚守的动力,为社会的发展奠定牢固的根基——向你们致敬

河东有哪些名人

季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三。

得姓始祖 季札。

春秋时吴国公族。

为吴王寿梦四子,诸樊(后袭王位)之弟。

受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州来(今安徽凤台),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

他贤明博学,多次推让王位。

曾北游齐、郑、晋等国,并观乐于鲁,论盛衰大势,颇中时要,以有远见而著称。

因他远见卓识,贤明仁德,后世子孙以其排行次第为姓,以别他族,称季姓。

他们尊季札为季姓的得姓始祖。

名人精粹季布:西汉楚人,以任侠名。

楚汉战争时为项羽部将,数围困刘邦。

汉朝建立后,被刘邦追捕缉拿,后得赦免,累官至河东守。

季心:季布弟,亦以任侠名。

闻名关中,方圆数千里志士争着为其死,曾经杀人,亡命于吴地。

官至中尉司马。

季广琛:寿州人,唐代大臣。

历瓜州刺史、荆州刺史,曾率兵赴河南,拜青徐等五州节度使。

后因兵败贬温州刺史,不久擢浙江西道节度使,官至右散骑常侍。

季复:名复或作几复,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代官吏、学者。

与弟季中复有文名,其平生笃于学问,博览群书,为文师韩愈、欧阳修。

为政有惠德,得民称诵,官至朝奉郎知渠州。

季陵: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宋代学者、官吏。

政和间三迁太学博士。

南宋时迁中书舍人,曾被罢官,后复官右文殿修撰等。

季厚礼:安徽无为人,明代大孝子,以孝行著称于世。

其子立,孙廷春,亦效之,人谓其“一门纯孝”。

季本: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明代大臣、学者。

师从王守仁。

进士及第后,授建宁府推官,征为御史,以言事谪揭阳主簿。

官至长沙知府,落职归。

有《易学四同》、《诗说解颐》等。

季寓庸:江苏泰兴人,明代官吏。

进士出身,官至吏部郎。

工书画,画仿沈周而能登其堂,书宗祝允明而能入其室。

季开生、季振宜:泰兴人,兄弟俩均为清顺治年间进士,开生官至给事中,以直言著称。

后因谏买扬州女子,几遭极刑,戍尚阳堡。

在戍所被光棍殴死,官司不问。

其工于书画,亦工诗。

其弟季振宜,号沧苇,官累至浙江道御史。

藏书富甲海内。

有《季沧苇书目》、《静思堂诗集》。

季士言斤:江苏常熟人,清代书画家、词人。

词宗南宋、书学董其昌,宕逸多姿,绝去尘俗。

水墨写生笔趣奇纵。

有《问红词》。

季雨霖:湖北荆门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

曾与刘静庵等创设日知会,密谋革命。

武昌起义后,任湖北第八师师长,不久辞职。

后被军阀黎天才杀害。

季羡林:山东临清人,当代学者,著名教授、文学翻译家、印度学和佛学专家。

通梵文和吐火罗文,可称一代宗师。

著有《季羡林文集》。

哈密概况

哈 密 概 况-------------------------------------------------------------------地理位置哈密位于横贯亚洲中部的天山山脉东端,并被天山分割为南北两处,山南是哈密绿洲,山北为巴里坤草原和伊吾河谷,总面积

【第15句】: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山东省的面积。

哈密是多民族地区,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28个民族,总人数45万人。

  哈密地理位置重要。

远在两千年前,这里就是汉代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要塞,素有“西域咽喉,东西孔道”之称。

今日它仍是祖国内地西进新疆的第一大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大门”。

横贯甘肃、新疆两省区的兰新铁路和312国道,都从哈密绿洲穿过,通过这条铁路和公路干道,将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奎屯连成一线,形成东疆、北疆经济开发带,哈密的北部同蒙古国接壤,通过陆地口岸,开辟了哈密对外开放的新途径。

  哈密物产资源丰富,是一块待开发的宝地,除驰名中外的哈密瓜和巴里坤马之外,还有储量丰厚的各种矿产。

现已探明的矿藏有76种。

  哈密也是风光秀丽,名胜众多的地方。

横亘于哈密大地上的天山山脉,雪峰绵绵,林海苍苍,天山极东部分在哈密境内的陡然消失,又鬼斧神工似地造就出许多奇特地貌景观。

巴里坤湖、白石头、口门子、鸣沙山、石城子、八大石、庙尔沟、西黑沟等,都是别具一格的旅游景点。

气候  哈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天山山脉自东向西400公里横亘其中,形成山南山北气候迥然不同的两大自然环境区:天山南部的哈密盆地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是哈密瓜的故乡和哈密瓜、哈密大枣的主要产地,年平均气温

【第9句】:8摄氏度,年均降水量

【第33句】:8毫米,年均蒸发量3300毫米,年均日照3358小时,无霜期182天,北部的巴里坤草原和伊吾河谷,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均气温1-3摄氏度,降水89-203毫米,无霜期仅104天,是哈密地区的畜牧业基地。

  人口  全地区总人口52万人,有28个民族成份。

其中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1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2%;城市人口占二分之一,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例达22‰。

  水资源哈密水资源主要以天山冰川和地下水为主,有大小冰川226条,冰川总面积1

【第80句】:9平方公里,储量

【第67句】:5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为

【第16句】:97亿立方米,总用水量

【第10句】:56亿立方米,占

【第62句】:23%。

其中地表水

【第8句】:77亿立方米,用水量

【第5句】:047亿立方米,占地表水总量的

【第57句】:55%;地下水

【第8句】:2亿立方米,用水量

【第5句】:57亿立方米,占地下水总量的

【第67句】:93%。

现有农业耕地面积110万亩,草场6000多万亩。

矿产哈密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大多位于铁路、公路沿线,开发条件便利。

目前已探明各类矿种76种。

其中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镍、黄金、盐、石材、芒硝、黄腐酸等是优势资源。

哈密煤炭远景预测储量5708亿吨,占全疆煤炭远景调查储量18182亿吨的

【第31句】:4%。

大南湖、沙尔湖煤田为特大型煤田。

沙尔湖煤田远景调查储量为2

【第24句】:5亿吨,大南湖煤田远景调查储量为230亿吨。

三道岭矿区详查储量15亿吨,并建有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矿,年产煤炭330万吨。

黄腐质酸储量

【第3句】:7亿吨,居世界第一。

铁矿储量4亿吨,占全疆己探明储量的42%,雅满苏铁矿是新疆主要钢铁原料基地;铜镍储量146万吨(金属吨),仅次于镍都金川。

东天山有色金属开发带已被列入西部大开发十大重点开发带,其中土屋-延东铜矿已被国土资源部认定为储量在千万吨级以上的大型铜矿;芒硝储量

【第1句】:56亿吨;石材资源丰富,蓝色花岗岩-天山蓝、星星蓝等珍贵石材为国内唯一产地。

哈密油气资源丰富,前景可观。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

已形成以化工、电力、冶金、煤炭、建材、轻纺、制药、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具备了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

交通哈密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以312国道为主干线的公路四通八达,联接亚欧的第二大陆桥、兰新铁路横穿哈密,亚欧通讯光缆横穿全区,形成了国内国际快捷方便的交通通讯网络。

哈密历史悠久,人文、自然景观星罗棋布,闻名遐尔。

早在汉唐时哈密就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北道、新北道分叉的咽喉要地,有过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兴盛时期,为沟通中西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过巨大贡献。

唐玄奘法师西去印度取经,出阳关后遇到的八百里流沙河,就是指的这块神奇的地方。

哈密地区概述行政区划  哈密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端,地跨天山南北。

东部、东南部与甘肃省酒泉地区肃北县、安西县、敦煌市为邻;南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西部、西南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毗邻;北部、东北部与蒙古国接壤,有长达5

【第86句】:663千米的国界线。

  地区最北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乡的大哈甫提克山,约北纬45度5分33秒;最南为哈密市南湖乡的白龙山附近,约北纬40度52分47秒;最东在星星峡东北约东经96度23分处;最西在七角井以西约东经91度6分33秒处。

南北相距最长有440千米,东西相距最长约404千米。

全地区总面积约

【第15句】:3万平方千米,占新疆总面积的9%,为新疆第三大地州。

这个面积比山西、山东、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海南、宁夏、台湾等10个省、区的面积都大。

  哈密地区下辖一市两县,即:哈密市、伊吾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辖区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3师、乌鲁木齐铁路局哈密分局、吐哈石油勘探指挥部、哈密煤业集团、新疆钢铁集团雅满苏矿、新疆第6地质大队、704地质大队及伊吾军马场等20多个中央、自治区驻哈单位。

  哈密市位于哈密地区南部,北接天山与伊吾县、巴里坤县为邻,总面积84977平方千米,占全疆总面积的

【第5句】:2%,其中市区面积约23平方千米。

伊吾县地处地区境内天山北坡东端,南以天山为界与哈密市相邻,西与巴里坤县接壤,总面积19735平方千米。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位处地区境内天山北坡西端、天山和阿尔泰山余脉之间,南隔天山与哈密市为邻,东界伊吾县,总面积38445平方千米,占全疆总面积的

【第2句】:2%。

区划沿革  哈密,古称昆莫,汉称伊吾或伊吾卢,唐称伊州,元称哈密力,明以后称哈密。

  哈密地处西域与中原的交通要冲。

2000多年前就是汉朝与匈奴激烈争夺以制西域的战略要地。

哈密成为通往西域的主要孔道,被视为“西域襟喉”。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使哈密在历史上代不绝书。

  从三道岭,七角井发现大量的磨制石器可证明,距今7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哈密人的祖先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了。

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先后有多种民族在这块绿洲上生活过。

哈密绿洲的开发和社会进步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哈密地区三县市地名沿革表  两汉时期(公元前206—220年)  西汉时哈密称伊吾卢,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伊吾卢和蒲类国归西域都护府管辖。

东汉开始哈密称伊吾。

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在伊吾设置宜禾都尉,131年顺帝又设伊吾司马,驻伊吾主持军事和屯垦,两汉经营西域期间,著名人物班超可圈可点。

班超父子建功西域,首先从哈密开始,班超次子班勇继承父业,经营西域,再建功业,也与哈密关系密切。

东汉顺帝永平十五年(72年),汉王朝派大将军窦固为奉车都尉,耿忠为骑都尉,耿秉为附马都尉率大军出屯凉州(今甘肃武威)。

次年分兵四路北征匈奴。

这时的班超还只是窦固军中的一个领兵司马,(汉制:大将军辖军5部,各部置司马一人),在这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中,班超奉命率所部人马,单独进军哈密。

班超以他机智勇敢的精神和出众的组织才能,赢得将士们的信赖。

部队以极神速的动作,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越过千里戈壁,率先收复哈密绿洲,然后翻越天山达坂,在今巴里坤湖畔与匈奴人展开激战,取得全胜。

汉王朝考虑到哈密地方是通往西域的战略要地,决定派兵常驻哈密,屯垦戍边,并派“宜禾都尉”统领。

这是哈密哈密历史上最早的军屯,也是汉王朝在哈密设官之始。

  班勇是班超的次子,生于西域,长于西域,素有大志,决心要效法父亲,立功边陲。

延光二年(123年),班勇被任命为西域长史,率甲卒500出屯柳中(今鄯善鲁克沁)。

两年后,班勇征集敦煌、张掖、酒泉诸郡兵6000人,联合车师前部人马,大破车师后部,捕获匈奴使者和后部王军部,押至伊吾屯城处死。

以后,班勇又与龟兹国合兵赶走匈奴蠡王。

永建元年(126)年,领导西域各国军民大破北匈奴呼衍王,进一步巩固了汉王朝在西域的统治。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  一、哈密建置  从东汉末年至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的369年中,中国经历了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各个时期。

在这数百年中,朝代更迭频繁,武装割据盛行,但对西域的管辖还是延续不断、一脉相承的。

  三国、魏晋时代,魏在哈密仍置宜禾都尉,东晋咸和二年(327),位于河西的前凉国张骏功取伊吾后,把伊吾划属敦煌郡治理,伊吾建置相当于县。

张骏委派参军索孚为伊吾都尉被视为设置郡县之始。

  南北朝时,西凉残部唐契、唐和兄弟二人和外甥李宝率余部,历尽艰辛从武威(凉州)逃来伊吾依附于柔然,有众2000余家。

柔然命唐契为伊吾王。

  二、伊吾王唐契  东晋末年,天下大乱、军阀割据,相互攻杀,抢占地盘,掳抢人口。

中国历史上出现大动荡、大混乱、大分裂局面。

  东晋安帝隆安四年(400),河西汉族人李皓起兵参加反抗氐族人吕光建立的后凉统治,然后拥兵占据敦煌,自称凉王,史称西凉。

  李氏小王朝建立20年后,中原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此时,在河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又出现了一个匈奴后裔建立的北凉政权。

北凉派兵攻占了敦煌,李皓的孙子李宝和他的两个舅舅唐契、唐和及其他王室贵族统统成了北凉政权的俘虏。

一年后唐契、唐和设法携外甥李宝逃出牢狱,历尽了千辛万苦逃到伊吾。

这时的伊吾属柔然汗国的统治范围,收容有大批从河西一带逃难而来的汉族人。

史载有2000余家。

柔然贵族为了有效地统治这些新依附的汉族臣民,便委派唐契为伊吾王。

唐契被封王以后,便和他的弟弟、外甥一起,进一步招集流亡人口,发展生产,训练民兵,以图有朝一日再杀回敦煌,恢复旧业,经过20年的励精图治,伊吾绿洲已是阡陌纵横,沃野千顷,人民富裕,生活安定。

  这时,由鲜卑人拓跋圭建立的北魏政权日渐强大,黄河上下割据自立的大小王朝相继被攻灭,其势力已达河西,并向西域逼进。

北魏始光二年(425),原西凉公李皓之妻尹太后自酒泉逃到伊吾,祖孙得以团聚。

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当北魏军队消灭了北凉政权以后,李宝与舅舅商议,决定摆脱柔然控制依附北魏。

李宝按既定之策率2000人先期返回敦煌,受到当地官员欢迎,经奏请皇帝批准,任命李宝为敦煌太守。

  唐契等背柔然降北魏的事为柔然贵族察觉,柔然统治者命唐契等率众迁居高昌(今吐鲁番)。

另派柔然人高羔子据伊吾。

  唐契等在北魏政权支持下率部抵达高昌后,和柔然人进行殊死战斗,唐契战死。

唐和收抚余众和侄儿唐玄达(唐契之子)一起继续和柔然人斗争,在西域转战20年,屡建奇功,成为北魏政权经营西域的先锋。

北魏太平真君十二年(451年),唐和偕侄儿唐玄达一起回到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受到皇帝的褒奖,官至济州刺史。

死后追授征西将军、太常卿、酒泉王。

唐玄达封晋昌公,官至华州刺史。

北魏太安二年(456年),北魏敦煌镇将尉眷率兵曾一度功占伊吾。

随着北魏势力的进一步扩大,柔然汗国的瓦解,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柔然伊吾城主高羔子降附,北魏置伊吾郡。

这是哈密最早的行政建置。

  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一、隋唐经营伊吾  隋初,文帝派元晖出伊吾,联络西突厥达头可汗。

以后达头可汗的使者和达头可汗本人都先后经伊吾到隋朝觐,受到文帝的特殊礼遇。

  隋大业四年(608年),炀帝派裴炬和将军薛世雄率军屯驻伊吾。

隋军在伊吾城东另建一座新城,号新伊吾(地当今日之哈密回城)。

裴炬对西域各国使者说,天子因为西域偏远,交通不便,所以在伊吾另筑新城,便利行旅。

隋军留下银青光禄大夫王威率兵1000,常驻伊吾,保护行旅及丝路之畅通。

大业六年(610年),设立伊吾郡,并在伊吾城之东北设立柔远镇(地当今日之沁城)。

  大业五年(609年),炀帝巡幸河西,先派裴炬到敦煌一带招抚西域各国。

裴炬派使者说明伊吾吐屯设(“吐屯”突厥语,官名。

“设”领兵的武职)、高昌王麴伯雅等27国首领和使者,到张掖觐见炀帝。

诸国首领及使者表示恭顺,炀帝看了自然喜不自胜,西域臣属者30余国。

  隋末,伊吾属西突厥。

  在隋末农民起义的基础上,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

  贞观四年(630年),伊吾城主以7城降附,太宗以其地置西伊州。

两年后去西字称伊州。

辖伊吾(今哈密)、柔远(今沁城)、纳职(今四堡)三县。

柔远县是因为隋朝曾在那里设有柔远镇而得名。

纳职县是由于鄯善胡人在此筑城,城名纳职,因以为县。

始设州时有1332户、6778人。

百多年后的天宝年间(742—755年),伊州人户已有较大增长:户2467,人10157,有佛教寺院2处、道教观4处、烽火台7处,军事哨所3处。

  就在西域各国先后表示臣属的时候,高昌王麴文泰受西突厥可汗挟制,与唐为敌。

切断西域与内地交通,“杜远方之职贡,阻重驿之往来”太宗召文泰入朝,文泰又托疾不至。

贞观十四年(640年),太宗派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姜行本、薛万钧等为副总管,讨伐高昌。

唐军行至碛口,麴文泰闻讯惊惧而死,其子智盛继位。

行军副总管姜行本率众先出伊州,在今哈密口门子一带伐木制作各种攻城器械。

姜行本曾为将作大匠,监修过“九成”、“洛阳”二宫,以智巧和能干著称。

军中又有山东大批能工巧匠服役,专司营造攻城器械。

阴历五六月的口门子、松树塘一带,正是冰融雪化、绿草如茵的季节,六月二十五日纪功碑就矗立于天山之巅了。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法师不顾朝廷禁令,一人独行去天竺取经。

他从安西出发,在沙漠中跋涉了5天,才找到野马泉,又经过2天2夜的奔波终于来到伊吾,佛寺中的汉族和尚听说法师到来,连鞋都顾不上穿,就赤脚出迎。

见面后相抱痛哭,诉说着对家乡及亲人们的思念。

玄奘在伊吾休息了10余日后继续西行。

  贞观十六年(642年),西突厥咄陆可汗源兵袭伊州,安西都护郭孝恪率轻骑2000击败入侵者。

  景龙四年(710年),设伊吾军,驻地在伊州西北之甘露川(今巴里坤大河)。

伊吾军辖兵3000,配马1030匹。

伊州刺史兼任伊吾军使。

伊吾军战时执戈征战,平时屯田种地。

  开元二年(714年),东突厥发兵侵伊州,伊州刺史郭知运率军迎击,敌军败退。

  唐天宝元年(742年),伊州改称伊吾郡、属陇右道辖治。

天宝三年(744),东部回鹘崛起,蒲类为其领土。

乾元元年(758)伊吾郡又改称伊州。

广德二年(764)后,伊吾被吐蕃人占领,一直沿继了90年左右。

  唐经营伊吾时,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点的伊州,文化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以伊州命名的《伊州曲》也在这时传入长安。

开元二十四年(736),盖嘉运任北庭经略节度使时,将《伊州曲》进献玄宗李隆基。

经“梨园”艺人加工的《伊州曲》先盛行于宫廷,后又在长安的歌舞伎馆、茶楼酒肆中广为流传。

  二、袁光庭以身殉伊吾  唐朝天宝年间,国家太平日久,玄宗李隆基以为天下从此就可以太平无事了,渐渐地沉缅于酒色淫乐、欢歌笑舞之中。

太平中孕育着祸患,一场风暴终于来临了,长达7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把一个好端端的国家弄得四零五散、分崩离析,几乎造成亡国悲剧。

  在“安史之乱”中,吐蕃贵族趁火打劫。

他们先以协助唐朝叛为名,攻占今甘肃、青海等大片土地,继而挥师西进,觊觎西域广大地区。

西北各地到处燃烧着战争烈火。

伊州成了吐蕃贵族西进的重要障碍。

吐蕃人为了扫除障碍,派重失包围伊州城。

这时在任的伊州刺使名叫袁光庭,他面对强敌审时度势,深知伊州孤悬沙碛,无援可求,只有依靠守城官失和城内民众的力量与敌周旋。

至于这样下去究竟能支持多久以及后果如何,他都置之度外了。

在他和守城将士及民众的拼死抵抗下,打退了敌人无数次进攻,取得保卫占的初步胜利,伊州城仍安然无恙地屹立于天山脚下。

  于是敌人改变战法,围而不功,让城内军民坐以待毙。

  他依靠城内有限的物资储备和军民们誓死抗击顽敌的精神,竟意外地和强敌相持了数年之久。

这期间,敌人反复使用军事进攻和诱降的办法,许以高官厚禄,许以军民不死等。

但进攻和诱降都没有动摇袁光庭及城内军民誓死报国,与城共存亡的决心。

  伊州城失守的最后时刻到了,被饥饿、疾病和疲劳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将士们,仍然奋力挥刀杀敌,以一当十,但还是一个一个地英勇不屈地倒下了。

袁光庭在最后时刻不得不杀死自己的妻子、儿女,以免被俘受辱,然后从容地走向烈火之中,以身殉城。

建中元年(780年),唐朝追封以身殉城的伊州刺史袁光庭为兵部尚书。

  五代、宋、元时期(公元907—1368年)  五代时期,伊州守将为汉人陈氏。

他和西州回鹃和沙州归义军节度使都保持着相当密切而友好的关系。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太祖遣供奉官王延德、殿前承旨白勋出使高昌,联络西域各国。

途经伊州,州将为汉人陈氏,他接待了王延德一行。

  北宋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伊州、蒲类归属西辽。

13世纪初,蒙古人崛起于漠北。

宋嘉定二年(1206年),孛儿只铁木真(成吉思汗)为蒙古大汗。

3年以后西州回鹘“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臣属蒙古。

此时他们不再称回鹘而改称畏兀儿了。

高昌亦都护归附蒙古后,第一批征服对象就是“罕勉力、锁檀、回回等国”。

罕勉力即哈密力。

由此可知这时哈密并不是从属于高昌畏兀儿,只是在蒙古人和高昌畏兀儿的联合武装进攻以后才依附于蒙古人的。

哈密归附蒙古后,也没有并入高昌成为高昌畏兀儿的一部分,而是和高昌并存的一个地方政权。

  南宋淳祜十一年(1251),蒙宪宗在西州回鹘建别失八里行省州改称哈密力。

  至元十六年(1279年),忽必烈灭南宋,建都大都(今北京),任命察合台曾孙阿只吉镇守别失八里,兼辖天山南路畏吾儿哈喇火者(即高昌)及哈密力等处屯戍军事。

  至元十八年(***1年),设甘肃行省,哈密隶甘肃行省管辖。

次年,哈密城主的斤迭林曾捐资帮助当地屯垦。

至元二十四年(***7年),增派汉军及新附军500人来哈密力屯田。

  延佐六年(1319年),皇帝敕命哈密力人和畏吾儿人(即高昌人)自相讼,可以由自己的头目处理,如果和其他百姓争论,则由自已的头目和地方官吏共同审讯。

元末,察合台后裔兀纳失里据哈密,为威武王。

元覆亡后,兀纳失里割据自立,称哈密国。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于金陵(今南京),元亡,元朝覆亡前2年占据新疆全境的察合台汗国也分崩离析;新疆各地形成了各自割据,不相统属的地方王国。

暂守哈密的威武王兀纳失里亦自立为哈密国王,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兀纳失里病逝,其弟安克帖木儿继位。

  永乐二年(1404年),诏封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

两年后设哈密卫,设指挥、千户、百户等官。

畏兀儿马哈麻火者任指挥。

又派汉族人周安为忠顺王长史、刘行善为纪善,共同辅政。

  明成化三年(1467年),由于哈密忠顺王王位久虚,各族头目再次极力推荐,明廷方才提升把塔木儿(畏兀儿人)为右都督,代行国王事,5年后,把塔木儿卒,其子罕慎请嗣父职,朝议只准嗣都督位,但不准主国事。

哈密仍无王统摄,政令无所出。

  明成化八年(1472年),吐鲁番阿力汗率兵攻人哈密城,俘虏王母,抢去金印,委其妹夫牙兰占据哈密。

哈密都督罕慎被迫率余众逃至甘肃苦峪(今安西县东南、玉门之西),并筑城以居,开渠引水,屯垦种地,作长期打算。

  哈密都督罕慎在苦峪经过10年生聚,实力大增。

乘阿力汗新死、阿黑麻继位立足未稳,联合赤金、罕东二卫,拥兵万人,于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军哈密。

牙兰不敌败逃,罕慎顺利收复八城。

罕慎因功进封左都督,赏白金百两及其他物件,特旨褒奖。

弘治元年(1488年)明孝宗即位,晋封罕慎为忠顺王。

可是,罕慎封王却为吐鲁番阿黑麻所不容,就在当年十一月,他率兵至哈密,威胁利诱,最后杀死了忠顺王罕慎,仍令牙兰据守。

  为了打击阿黑麻的嚣张气焰,明廷采取薄其赏赐、或拘留使臣、却其贡物、敕责令悔罪等措施。

3年后,阿黑麻才不得不将哈密8城、忠顺王金印及500多被虏居民送还。

明廷派安定王族人陕巴(系忠顺王脱脱重孙)继忠顺王。

弘治六年(1493年),阿黑麻再次攻占哈密,掠去陕巴。

  当阿黑麻和明朝反复争夺哈密的时候,其兄马黑木在中亚的地盘却被南下的乌兹别克人夺去,阿黑麻令其长子满速儿为代理执政,自己率部援助其兄去了。

以后阿黑麻病死于阿克苏,满速儿当政后,无情镇压反对他的几个弟弟,并继续东侵哈密。

  弘治十八年(1505年)冬,陕巴卒。

其子拜牙即自称“速檀”(即苏丹),改信伊斯兰教,仍袭忠顺王。

拜牙即愚昧昏庸而又淫暴,经常担心部属害他。

吐鲁番满速儿汗又不断派人向其游说,威胁利诱他背叛明朝。

明正德八年(1513年),拜牙即终于置哈密于不顾,弃城叛入吐鲁番。

满速儿派火者他吉丁据哈密。

  明正德十年(1515年),都御使彭泽筹措缎、绢、布匹等物,遣马骥等往哈密,向满速儿索要拜牙即王印。

他吉丁归还哈密王印,而拜牙即却匿居阿克苏,拒不返回。

此后,吐鲁番常以哈密为跳板,屡侵河西诸县,大肆抢掠,嘉峪关外人民深受其害。

满速儿一面侵扰河西,一面派使通贡;明廷一面抵御入侵,一面责其归还忠顺王。

然入侵不断,贡使不绝,忠顺王不还,哈密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愈加动荡。

  此后,明朝国势日弱,又因哈密得而复失事追究大臣责任,屡兴大狱,许多大臣牵涉其内,捕杀甚多。

最后只好以罢兵息民、专图自治为口实置哈密于不顾不了。

  哈密地方王国从1380年受封,至1514年被吐鲁番汗并占,经11世,凡135年。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满速儿死。

长子沙速嗣“速檀”,居吐鲁番;其弟马黑麻亦称“速檀”居哈密。

明隆庆四年(1570年),马黑麻返吐鲁番嗣兄职。

  此后,吐鲁番汗亦势衰力竭,它的领地逐步为察合台后王所建立的喀什噶尔汗(后首府迁至叶尔羌,史称叶尔羌汗国)所占有,哈密亦随之成为该汗的东部领土。

  此时叶尔羌汗国在哈密的代理人是叶尔羌汗国国王的四弟,名叫巴拜汗。

  清朝时期(1644—1911年)  一、清代哈密建置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廷派员到哈密按蒙古王公例编制旗队,划为蒙古镶红回旗,委任官佐。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哈密回城,号镇远城。

雍正五年(1727年)修哈密汉城(今老城)。

雍正七年(1729年)至九年(1731年),修巴尔库尔汉城。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修巴尔库尔满城,号会宁城。

同治八年(1869年),修哈密新城。

  清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移安西州同知驻巴尔库尔,自此该地始有行政机关。

安西同知隶属甘肃布政使。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建哈密厅,设理事通判,管理回王辖属以外民事,亦隶属甘肃。

次年,在哈密设办事大臣,巴尔库尔设领队大臣。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镇西府,又设巴尔库尔道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4862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