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导游词结尾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跪坐人像,面目极为狰狞 在三星堆文化中,对于许多铜人的眼睛为什么不表现瞳孔,学者们的看法很不相同。

孙华先生认为,大眼睛的铜人可能有几种身份,其中一种可能是萨满一类的神职人员,这些人可能是一个叫做鼓蒙的一群很特殊的人,掌握着较高的文化,但是眼睛是失明的。

对鼓蒙阶层的推测是以中原周人的历史为依据的。

在三星堆的统治阶层中,如果真有这样一群人,那么他们是三星堆本地的人,还是来自中原的呢

陈显丹先生从当时的祭祀习俗推测到:掌握神权的巫师不会自己制造危害自己生命的祭法,当时的古蜀人为求得神灵的保佑或宽恕非自我牺牲不可,因此制造出若干个替身。

这些替身中,不排除是他们仇视的人或鬼神以及战俘的偶像。

在三星堆王国的时代里,同一时间或以后的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关于祭祀、下葬或重大活动中,以人作为牺牲的记录。

在三星堆的墓葬中,人们至今没有发现有人牲或殉人的现象。

如果这些铜人头就是用作牺牲的话,那也仅仅是某些人头的替代品。

三星堆的铜面像既不像现在的四川人,也不像蒙古利亚人,它们所代表的是哪一支人群,一直是人们猜测的话题。

孙华:“所有的人,不管是地位高的、地位低的,不管是神还是人,不管是大还是小,它的脸部造型都是千篇一律的。

所以这是当时人们认为可能是最好的一种面部的表现形式。

” 从三星堆出土的黄金面罩与戴金面罩的铜人使人们的联想多了起来。

金面罩出土于1986年7月27日。

而当1986年8月14日,4件戴有黄金面罩的青铜像出土时,人们很自然地想到了西亚与北非的同类器物。

与三星堆黄金面罩同时出土的一支由黄金制成的棍状物,经过复原,发掘者将其命名为金杖。

这件器物长:143厘米,直径:2点3厘米,重:463克,用纯金皮包卷而成,出土时已压扁变形。

这件器物在入土前遭受过人为的毁坏,但上面长达46厘米的手刻图案仍然是清晰的。

金杖上有鱼、鸟和剑的图案,似乎表明了使用者的标志意图。

林向、陈显丹先生从图案上的鱼和鸟分析认为金杖的主人是鱼凫王。

对于这件器物是否称之为杖,也有学者持不同的意见。

孙华:“它是不是杖,现在也是不能肯定的。

这个器物出土的时候它不是直的,它是一个圈,从那个出土的情况来看它是一个环形的。

那么它是一个带还是一个杖,现在就不能肯定。

姑且认为它是一个杖。

” 由于金面罩、金杖多见于古埃及和西亚的墓葬,所以人们的目光便很自然地从三星堆向西移去。

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霍巍先生认为三星堆文化的一些因素可能受到了来自遥远的西亚、中亚文明的影响。

对此,学者们也持有不同的看法。

孙华:“就中国自身的传统来说,当时有权力的人也会拿着杖。

所以根据这个有杖无杖去和西亚进行联系,那是比较牵强的。

” 古埃及的艺术家制作出金面罩,也许是为了用不朽的金属遮盖住死者一定会变形的脸,以达到法老们灵魂不朽的目的。

三星堆的金面罩是附着在青铜人头像上面的,其目的是什么呢

孙华先生认为,金面罩不是面罩,它是古蜀人为青铜头像装点的黄金的皮肤。

高国藩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的巫师通常是生理有缺陷的人,或者有癫狂病、神经质。

病态的人表演虚幻的巫术,人们便用虚幻的心情去接受,巫术的效果便显得格外逼真。

传说中治水的大禹就曾模仿巫术。

同样是出于通神的目的,三星堆王国的艺术家们获得了最高权利的特准,消耗大量的国家资源,以蜀人超乎寻常的想像力制造出通达神灵的面具和偶像。

只是,那些面具并不是为活着的人设计的,铜的面具是为铜人设计的。

在三星堆的二号坑中有两件器物也许就是为了显示通神的。

一件名为“兽首冠人像”,他的下半身已经残断。

另一件名为“人身鸟爪形人像”它的上半身已经残断。

从这两件铜像的造型与装束来看,它们属于同一类铜像。

复原后的“戴冠鸟足铜人像”就很可能应当是头带异形冠,身着对襟短群,下鸟足或下着鸟爪形连裤鞋,脚踩飞鸟遨游云头的人或者神的形象。

孙华先生认为,这件“鸟形足的装束”已经向我们暗示,整个鸟足戴冠铜人像实际上表现的是一个装扮成鸟模样的人像。

至于该铜人像双足下踩着的两只后尾已经化为云气的大鸟,则蕴含有踏着飞鸟或云气之类的东西升腾的意义。

三星堆王国的统治者希望与太阳神发生联系,他们需要一个中介物,那就是飞翔的鸟。

三星堆王族用鸟作为自己的名称和徽号,他们的神职人员也要时常打扮成鸟的样子与神交往。

他们将这种通神的愿望用制造器物的方式表达出来,用陶器、用石器、用玉器,直到用贵重的铜精心铸造。

1986年7月至9月,三星堆遗址异常热闹。

两个月来,巨大的收获已经使考古者亢奋不已。

这一天,好奇的人们听说考古队在坑中发现了一个人,当考古者将坑里的人抬出来的时候,围观的人们简直难以置信,因为那个人是用铜制作的。

考古者称它为青铜大立人。

这件青铜立人被发现的时候,人们看到它从腰部拆段为两节。

可以推想,当时击打的力度是相当猛烈的。

修复后的立人像底座高80厘米,人像高172厘米,冠高10厘米,人像及底座通高2米62。

立人像面部特征为高鼻、粗眉、大眼,眼睛呈斜竖状,宽阔的嘴,大耳朵,耳垂上有一个穿孔。

脑袋后端有发际线。

立人像身躯瘦高,手臂和手粗大,很夸张,两只手呈抱握状。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的头部与同时期出土的青铜人头的造型基本是一致的,不过拥有身体的雕像仅此以件,并且十分高大。

这不是一件写实风格的雕像,从人物的骨骼上分析,他的躯体不符合正常人的比例。

这件雕像表现的不是一般意义的人。

那么,这尊青铜立人像代表的可能是谁呢

当年的发掘者陈显丹先生认为他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宗教领袖。

段渝先生从立人像的体量推测它是蜀王的象征。

赵殿增先生同样从制造者选取材质的角度考虑,认为立人像在众铜人像中指挥着全局。

这种全身青铜雕像在中国地区是罕见的,它的出现显得十分突然,于是,有的学者在近东地区寻找着这一特征的渊源。

美索不达米亚在公元前30世纪初便开始使用青铜制造雕像。

古代的爱琴文明也有大量的青铜雕像。

青铜立人像的意义

三星堆的青铜立人像的意义

青铜立人像青铜立人像172,底座高90厘米,通高261厘米。

青铜立人像手极为,呈抱握状。

他代表的是国王兼巫师一类的人物,在下民眼中,他同时也是“神”,是集神、巫、王于一身的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是神权与王权最高权力的象征。

它是中国,也是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代文物群中最早、最大、最奇特、最神秘、最为宏伟壮观的青铜立人雕像,被誉为“铜像之王”。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有着一又环管状巨手的青铜人像在陕西西周墓葬中也有发现。

宝鸡市博物馆就有两件这类藏品:其一为男相青铜人像,由宝鸡茹家庄1号墓出土,属西周中 青铜立人像期,通高

【第17句】:9厘米,秃顶,颧骨凸出,细眉大眼,宽鼻隆起,衣下有孔,双臂举至肩,两手握成环管状。

其二为女相青铜半身人像,由宝鸡茹家庄2号墓出土,属西周中期,通高

【第11句】:6厘米,头戴三叉形发饰,穿对襟袍服,双臂下垂,两手也握成环管状。

这两尊铜像的出土地点正是建于西周初期的、与三星堆鱼凫族有密切联系的“(yu)国”王族墓地。

而“(yu)国”很可能就是商周之际强盛的鱼凫族的一支由巴蜀地域进入渭水平原的结果;也有可能是当时随着周武王伐商的鱼凫族军队,因杜宇称王、鱼凫灭国而滞留在渭水平原的结果。

但是,不管茹家庄出土的青铜人像来源如何,其夸张的环管状双手证明它们与三星堆大型青铜立人有着文化的同源性,而且以环管状双手的不同摆放姿势,丰富了三星堆青铜立人的文化内涵:或许它们作为帝王或是巫师,在祭祀时挥舞着巨大的环管状双手,窥天瞅地,向臣民们传达着上天之意、神灵之意、祖宗之意。

夸张的环管状双手大大增加了神秘的气氛。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手里原来是拿着什么东西

三星堆青铜像祭 ,拿着是祭祀用的仪器, 在进行祭祀活动青铜立人大的环管状双手是古蜀人出于对帝王或巫师的敬畏而臆构的夸张,但更可能是当时的“真实”存在。

显然不论是谁,都不可能长有如此大的一双肉手。

那惟一的可能便是帝王或巫师举行巫术礼仪活动时,双手握有两只制成环管状的手饰,即法器,并在袍袖遮掩下远远望去与真手浑然一体。

这一双巨型环管状手形法器,若为青铜制造会因过重而不便使用;估计当为木质,其使用时的情景被铸成青铜而记录下来。

今天人们看到的三星堆大型青铜立人像和宝鸡茹家庄出土的青铜人像,正是三千余年前古蜀帝王或巫师们在巫术礼仪活动中的真实形象,是他们多种姿态的瞬间定格。

或许它们作为帝王或是巫师,在祭祀时挥舞着巨大的环管状双手,窥天瞅地,向臣民们传达着上天之意、神灵之意、祖宗之意。

夸张的环管状双手大大增加了神秘的气氛。

望采纳,谢谢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所代表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什么文化

代表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星堆”文化。

望采纳^.^

三星堆文化中的青铜立人像的眼睛为什么是凸出来了

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具有千里眼的本领,同时有一种威慑别人和敌人的作用,目光如炬嘛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手里抱的什么?他的身份和地位是什么?

有学者说是象牙,因为当时还出土了好多象牙;有学者说是玉碂等祭祀法器;也有学者说什么都没有那,双手握成圈状,是祭祀手势,类似印度佛教的法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5129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