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三水大卧佛导游词

谁知道导游词怎么写?我想马上要

Hi,大家好,我就是你们的导游,欢迎你们来参观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的历史有一千多年了,尽管大佛崖壁上数百种石刻,数千尊造像风化严重,但从幸存的部分石刻中,犹能窥见盛唐风貌,其工艺之精妙,堪与甘肃墩煌,洛阳龙门和山西云冈等地的石刻辘美。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

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崖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

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

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筑的至唐德宗贞元19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鸟龙山,巨型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

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盛区范围,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区的风景,旅游盛地。

谢谢你们来参观乐山大佛,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导游词 急呀

Hi,大家好,我就是你们的导游,欢迎你们来参观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的历史有一千多年了,尽管大佛崖壁上数百种石刻,数千尊造像风化严重,但从幸存的部分石刻中,犹能窥见盛唐风貌,其工艺之精妙,堪与甘肃墩煌,洛阳龙门和山西云冈等地的石刻辘美。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

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崖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

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

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筑的至唐德宗贞元19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鸟龙山,巨型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

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盛区范围,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区的风景,旅游盛地。

谢谢你们来参观乐山大佛,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宝莲山野人洞导游词

赣县宝莲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赣县东南部端韩坊乡小坪管理区高寒山区,距离赣州中心城区79公里,因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

景区立足“贵山福地,毓秀宝莲”的旅游精品定位,规划面积70公里,未来将形成“两个中心、13个景区”。

个中心:大坪和黄婆地综合服务接待中心;13个景区:宝莲西湖景区、梅子河漂流景区、八仙谷瀑布景区、观音谷瀑布景区、小千山景区、大千山景区、疗养度假景区、野人洞景区、卧佛山景区、山地运动休闲景区、农业观光休闲景区和宝莲山云霄景区。

名胜区内重峦叠嶂,林海起伏,风景如画,有野人洞、仙人岩、瀑布群、木鱼山、卧佛山、弥勒峰等众多神奇的自然景观,享有“赣南小庐山”、“天然氧吧”的美称。

境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赣县第一高山水鸡岽,鬼斧神工的野人洞、仙人洞等溶洞群和飞流直下的瀑布群、双佛神山、云海日出等名胜景点,还有茫茫林海和成群结队的飞禽走兽。

莲山风景名胜区打造成为集秀美的青山绿水、神秘的野人仙洞、幽深的峡谷瀑布、宜人的田园风光、灵秀的佛教圣地于一体的“中国佛教文化第一山”、中国南部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介绍小镇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灯古镇,我是**旅行社的导游,我叫**。

千灯是着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故乡,是昆曲的发源地,它是江苏昆山的一个千年古镇。

位于昆山市南15公里,东接上海青浦,西邻苏州,距苏州市区35公里。

千灯古称千墩,因古时北面流经的吴淞江有土墩999个,而第1000个正好在此故被叫作千墩。

到清宣统年间因此地长满茜草,故又改名为茜墩,解放后都觉得叫墩不妥,而灯与墩读音相近,灯又象征光明,象征辉煌,象征财富,1966年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改为千灯至今。

千灯历史悠久,早在25XX年前就是个军事要塞。

目前千灯的地域面积85平方公里,人口13万,是昆山最大的古老乡镇之—。

千灯古镇的石板街,南北贯穿古镇,并连接各条支路,呈蜈蚣形。

全长5公里,主干街道长800米,由2027块长条形花岗岩铺设而成。

石板下设有既宽又深的下水道,与古镇各处河埠相通。

既使下滂沱大雨,石板街从不积水,转睛即干,让古建筑专家都为之惊叹。

我们除了逛石板街,还可参观:顾炎武故居、昆山腔的创始人顾坚纪念馆、延福禅寺、秦峰塔、世界第一大玉卧佛、余氏典当、秦望山、少卿苑等景点。

顾炎武故居:包括故居,亭林祠堂和墓及顾园三个区域,是千灯明清宅第之首。

昆山腔创始人顾坚纪念馆:顾坚元未戏曲家。

自号风月散人。

延福禅寺:建于梁天监年间。

秦峰塔:与延福禅寺同年建,位于寺庙西面。

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第一大玉卧佛:白玉毛料于1999年在缅甸发现。

佛像长

【第8句】:9米余氏典当:由徽州休宁的徽商余爱山的第二代传人余尚德于清顺冶年间在千灯营建的徽派建筑。

谁有关于佛寺的导游词啊?

寺庙  寺庙--我国的艺术瑰宝库,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

  从广义上来说,寺庙不佛教仅仅与佛教一家有关。

但在佛教中,寺庙就有许多种称谓:如“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

在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

“寺”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为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新称呼。

如白马寺、大召寺等。

除此之外,如庵,那是尼姑居住的寺庙。

还有石窟,那是开凿在山崖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

印度早期佛寺多用这种形式。

印度佛教石窟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精舍式僧房,方形小洞,正面开门,三面开凿小龛,供僧人在龛内坐地修行;一种为支提窟,山洞面积较大,洞中靠后中央立一佛塔,塔前供信徒集会拜佛。

在蒙古语中称“寺”为“召”。

如大召、五当召等。

另外,有称之为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等。

  在道教中,寺庙的称谓也很多:道教创立之初,其宗教组织和活动场所皆以“治”称之。

又称为“庐”、“靖”、也称为静宝。

在南北朝时,道教的活动场所称呼为仙馆。

北周武帝时,道教活动场所的称呼叫“观”,取观星望气之意。

到了唐朝,因皇帝认老子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称为“宫”,所以道教建筑也称为“宫”了。

其它还有叫“院”、“祠”的,如文殊院、碧霞祠等。

  儒家则称之为“庙”、“宫”、“坛”,如孔庙、文庙,雍和宫,天坛等。

  伊斯兰教称之为“寺”,如清真寺等。

天主教称之为“教堂”。

  在原始或民间中,称之为“庙”、“祠”,如旧时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地方。

叫太庙、中岳庙、西岳庙、南岳庙、北岳庙、岱庙等。

如祖庙、祠堂(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有武侯祠、韩文公祠等。

  寺庙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谓之“历史文物的保险库”, 乃当之不愧。

寺庙建筑与传统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

  同时,寺庙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等等。

各地一年一度的庙会如火如荼,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围,同时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寺庙可以产生一个安定脸孔让一个不满的人口变得安定。

  在上古时代,几乎每个城市都会有一座寺庙来供奉他们的守护神。

而多数的城市都会有多座寺庙来供奉其他的神明。

而到了现代,寺庙变成了一个礼拜的地方,像是礼拜堂以及教堂。

在上古时代的社会中,寺庙被认为是神的居住地。

信徒们会带食物、香料、稀有物等贡品来到寺庙,当做是对神明的敬意以及尊重。

寺庙存在城中可以带给人们平和的效果,通常有智慧的领导人都会在城市开始成长时尽快地设置寺庙。

  十大名寺  中国十大名寺介绍我国著名的古寺:白马寺、灵隐寺、少林寺、寒山寺、隆兴寺、清净寺、大相国寺、卧佛寺、塔尔寺、扎什伦布寺。

  洛阳白马寺: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郊,称为“中国第一古刹”。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

白马寺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

白马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杭州灵隐寺: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

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清康熙南巡时,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 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

灵隐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登封少林寺: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的少室山麓五乳峰下。

因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年)。

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宗。

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的祖庭。

传说少林拳是达摩创造的。

少林寺以其卓绝的少林武功名扬天下。

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来的碑碣石刻共计300多块,其中的一块\\\\太宗文皇帝御书碑\\\\记载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迹,碑文为唐太宗亲笔书写。

少林僧人练武、习拳的情景在寺内白衣殿的壁画之中均有描绘记载。

  苏州寒山寺: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

到了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

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寒山寺便闻名了。

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正定隆兴寺: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 年),原名\\\\龙藏寺\\\\。

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成。

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泉州清净寺: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位于市区涂门街。

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阿拉伯伊斯兰教徒。

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现在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开封大相国寺:大相国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自由路西段。

开封是“富丽甲天下”、“自古帝王都”的历史文化古城,民间向有“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

而“大相国寺天下雄,天梯缥缈凌虚空”(元·陈孚),寺院历史上名僧辈出,名士荟萃,活动频繁,寺藏丰富,鼎盛时期辖64禅律院,占地达540亩。

高僧、达官、文人、使节、民众出入其特别是北宋期间;佛事,大相国寺、巡幸、文娱、参访、商贸汇集其中,成为中外佛教及文化交流的中心,深为海内外佛教界瞩目。

  北京卧佛寺(十方普觉寺):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

它位于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

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

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

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

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磐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据元史记载:当时铸铜像冶铜50万斤,用工七千。

铜佛身长5米作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

卧佛后面围坐着12圆觉菩萨,他们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涅磐于婆罗树下,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象。

  西宁塔尔寺:塔尔寺又名塔儿寺。

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

它座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喇嘛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市尼色日山南侧,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扎什伦布寺是西藏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又是西藏地区班禅四世之后历代班禅举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扎什伦布寺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全寺分宫殿、勘布会议(后藏地方政府最高机关)、班禅灵塔殿、经学院四大部分。

经学院有措钦大殿,4个扎仑及下属的64个康村组成。

肇庆七星岩导游词

4A级旅游景区  肇庆七星岩位于肇庆市区北约4公里处,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

【第8句】: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景。

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积达

【第6句】: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

被誉为人间仙境、岭南第一奇观。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所以取名为七星岩。

  七星岩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沥湖,主体由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20多公里长的林荫湖堤,如绿色带飘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和里湖连结在一起,湖光山色,绰约多姿。

  七星岩历史悠久  早在晋代已有文字记载。

唐朝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来游,写下了著名 七星岩风光的《端州石室记》,镌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

叶剑英元帅于一九六四年四月游览七星岩期间曾写七绝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七星岩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来就有“峰险、石异、洞奇、庙古”之说,重点游览区有“七岩、八洞、五湖、六岗”,可供观赏之景点达80余处。

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龙岩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诗廊”之美誉;石峒古庙最古,洞中有庙。

  门 票:60元(部分景点需另外收费)  建设  肇庆市委、市政府于一九九七年底先后投资1500万元,在七星岩景区内的六个小岛、七座山岩,八公里长的湖堤上安装了环湖园林路灯560盏、1000瓦的射灯、彩色泛光灯250盏及3000米的彩虹管,运用目前最先进的第三代光源的变化多姿。

以不同的颜色交错投射到景物上,勾画出七星岩景区内神秘幽雅的堤岸、小桥,花木,岩山与湖水交相辉映,使夜幕下的七星岩更加绚丽多彩;同时开辟了星湖夜游项目,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在夜色中游湖观光提供了一个美丽的环境 ,再造出“第二星湖”。

  近年来,增加了许多新的景点,如牌坊文化广场,每当夜幕降临,霓虹闪耀,游人如鲫,全国目前最大的露天音乐喷泉启动之时,七星岩牌坊广场更显得壮观,每逢周末或节假日,这里还可以欣赏一台台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真是令人如醉如痴。

位于星岩东面的仙女湖,每当太阳西下,还可以观赏到天然奇观--卧佛吞日。

在仙女湖与星岩之间湖面上新建的佛教大观园--东方禅林,也可以领略到禅的奥秘。

最近,新开挖了3公里长的禾花水道,使星湖景区的游览面积比原来增加了五倍,并使得陆上景点与水上景观浑然一体。

如果你坐在游船上环湖游览,你会有一种新的感受。

  七星岩牌坊  位于景区中心湖南部,1959年落成,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高12米,宽

【第17句】:5米,四柱三间,柱础花篮形,四根大圆柱饰以朱红,仿歇山顶,上盖琉璃瓦,中门上方镶嵌着朱德于1959年手书的“七星岩”三个大字,为肇庆的重要标志物。

牌坊北侧有广场,面积

【第2句】:83万平方米,是集娱乐、休闲、观赏、购物于一体的活动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动场所。

广场有广东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文化在省内颇有名气,周末游客可在此免费观赏文艺演出。

  七星岩摩崖石刻  位于景区中心,共有531题,其中石室洞有333题,是广东省保存最多、最集中 七星岩外拍的石刻群,1957年就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石刻以唐为贵,七星岩就有唐刻4题。

石刻以汉字为主,还有藏文和西班牙文。

汉字各种书体俱全,以楷书为最,行书次之,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记》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珍品。

石刻群文体有诗、词、歌、赋、对联、题记,其中诗有252首,陈毅元帅撰诗称之为“千年诗廊”。

  石室洞  由龙岩洞、碧霞洞和莲花洞组成,龙岩洞以小艇导游,后两洞可步行参观。

石室洞是七星岩开辟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

穹隆高大,千姿百态,如梦如幻的景观,令历代文人骚客陶醉,并留下赞美的诗篇。

洞中存各种文体石刻333题,可见石室洞在七星岩风景区中是何等的注目。

  石峒古庙  位于七星岩东北部,仙女湖游览区内。

始建于唐初,明万历十三年(1585)重建,清嘉庆三年 (1798)、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古庙置于岩洞中而得名。

庙中供奉附近百姓的神,称周氏神。

因传说庙中石钟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故有俗称“出米洞”。

  莲湖泛舟  最佳观赏点在红莲桥南风情码头处。

  [1]此处设有竹排、摇橹木船、电瓶船等,船在水中行,景色两岸走,如在画中游,休闲舒适、快意悠悠。

自古有云:“不乘舟游湖,不知湖光之胜,枉来星岩。

”  肇庆的特产  肇庆裹蒸,是粽子的一种,用糯米、绿豆、肥猪肉,再加入适量的精盐、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制而成。

肇庆裹蒸用肇庆特产冬叶包制,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

包制肇庆裹蒸的主要原料糯、绿豆和肥猪肉,其比例为10:6:4,包制好、未经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约0.5 公斤。

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时,边蒸煮边加入大量的清水,直至糯米、绿豆和肥猪肉溶化为止。

目前,市面上个别店铺节日期间制作的肇庆裹蒸,除用糯米、绿豆、肥猪肉外,还在其中加入冬菇、鸡蛋、腊肠等。

这种裹蒸被称之为肇庆特种裹蒸王。

肇庆裹蒸香气横溢,入口溶化,甘香,是当地居民欢度春节的传统食品。

  紫背天葵,名丹叶、散血子,是夏季清凉饮料中的佳品。

紫背天葵属秋海棠科,是一种矮小的草本植物,长在阴暗湿润的山崖上,叶面有毛,呈深绿色,叶背紫色。

紫背天葵能清热解毒,润燥止咳。

用开水冲泡,其色紫红,味微酸,清香可口,若加入少许白糖,其味更佳,能消暑除热,又有解酒之效。

  气候  御寒避暑的游览胜地,七星岩风景区绿树成荫,凉风习习,年均气温摄氏

【第21句】:6度,夏日最高月均气温摄氏

【第28句】:9度 ,冬日最低月均气温

【第13句】:4度,确是一个御寒避暑的游览胜地。

这里最佳旅游季节为七、八、九月和春节期间,最高日达4万人次。

  交通  从广州到肇庆约二小时车程,肇庆火车站前的迎宾大道不远处就是七星岩;肇庆市内有公共汽车,环湖旅游专线车、出租小汽车和交通船都直达景区内。

风景区内有公共汽车,环湖旅游专线车、出租小汽车和交通船,旅游、度假、开会都非常方便。

  编辑本段  七星岩-景点历史  七星岩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已有文字记载。

唐朝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来游,写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记》,镌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

  叶剑英元帅于一九六四年四月游览七星岩期间曾写七绝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七星岩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来就有“峰险、石异、洞奇、庙古”之说,重点游览区有“七岩、八洞、五湖、六岗”,可供观赏之景点达80余处。

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龙岩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诗廊”之美誉;石峒古庙最古,洞中有庙。

  编辑本段  七星岩-景点景观  七星岩,隋唐至宋,称栖霞洞。

相传桂林在远古是海,海陆变迁后,隆起而成为今日的七星岩洞,100万年来,石灰岩经雨水溶解成乳状液,后又凝结,日积月累形成各种形状,遂使那石乳、石笋、石柱、石幔千姿百态,蔚为奇观。

洞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高于中层10米,下层为地下河。

游览中层,游程820 米,洞内恒温20℃左右。

在隋唐时代,这里就成为游览胜地,洞口有隋开皇十年(590年)昙迁题栖霞洞和唐显庆四年(659 年)佚名玄玄栖霞全洞题刻。

从岩口沿石级而下,有明朝张文熙写的第一洞天大字。

过老君台、白兔守门,就是白玉长廊。

这里岩顶光洁平坦,石壁洁白晶莹,有玉为墙壁雪为城之称。

继续前行,佳景很多,有仙人晒网,米粮山,唐僧晒袈裟。

  过了狮子抢黄沙景点,便是歌仙台。

传说刘三姐和她的情人白马郎到了桂林七星岩,唱了三天三夜的歌,吸引了许多听众,后来三姐要走,白马郎依依不舍,紧握她的手不放,三姐在他耳边轻唱一首离歌,化成一尊石像成仙去了,因为声音很小,只有白马郎一人听得清,只有这几句流传下来:少陪了,日头落岭在西方。

天各一方心一个。

过云山壁画,到广场,这里景点最集中,银河鹊桥、十八娃娃倒攀莲、奇象异洞等等,最后一景是送客蟠桃  七星岩雄伟深邃,整个游程814米,洞中经年留下了许多诗文和题刻,也流传美丽的传说。

以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碧虚铭》最为有名。

明代画家张文熙称之为“第一洞天”,并刻于石壁之上。

古人称此景为“栖霞真境”。

1963年叶剑英游完七星岩后,作诗写道:“海洋冲刷山穿洞,石乳冰凝玉塑山。

幽窟千年供避难,今游人乐舜尧天。

”  没有天上宫阙,却有北斗七星在人间;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景。

这就是七星岩最真实的写照。

七座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排列状如天上北斗,镶嵌在如镜的湖面上,如梦如幻。

叶剑英元帅亦诗赞:“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

”  七星岩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中北部,南临城区,北倚北岭山,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积

【第6句】:5平方公里,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景区湖中耸立着七座峻峭的石灰岩山,名曰:阆风、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岩。

形似北斗星,故得名“七星岩”,其中石室岩因古迹众多,成为游览的中心。

围绕七星岩的湖名曰星湖,划分为五个湖:东湖、青莲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

景区集“桂林之山,杭州之水”为一地,以“峰险、石异、洞奇、庙古”著称,可供观赏的景点有80余处。

景区分中心游览区、仙女湖游览区、东方禅林游览区、玉屏和阆风岩游览区、仙掌岩游览点及荫梓岗(半岛)游览点。

可供游人攀登的有天柱、石室、仙掌、玉屏和阆风岩。

可供游人参观的石洞有双源、石室和出米洞,其中前两个为水洞,后者为旱洞。

  特色景观  七星岩牌坊  位于景区中心湖南部,仿古建筑,高12米,宽

【第17句】:5米,四柱三间,柱础花篮形,上盖琉璃瓦,中门上方镶嵌着朱德于1959年手书的“七星岩”三个大字,为肇庆的重要标志物。

牌坊北侧有广场,面积

【第2句】:83万平方米,有广东最大的音乐喷泉,是集娱乐、休闲、观赏、购物于一体的活动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动场所。

  七星岩摩崖石刻  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

位于景区中心,共有531题,其中石室洞有333题,是广东省保存最多、最集中的石刻群,陈毅元帅撰诗称之为“千年诗廊”。

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记》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珍品。

  石室洞  由龙岩洞、碧霞洞和莲花洞组成,龙岩洞以小艇导游,后两洞可步行参观。

石室洞是七星岩开辟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

其令历代文人骚客陶醉,并留下赞美的诗篇。

洞中存石刻333题,可见石室洞在七星岩风景区中是何等的注目。

  石峒古庙  位于七星岩东北部,仙女湖游览区内。

始建于唐初,明清皆有重修,古庙置于岩洞中而得名。

庙中供奉附近百姓的神,称周氏神。

因传说庙中石钟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故有俗称“出米洞”。

  水月岩  石室洞南口左侧,一座依山面水的宫殿式建筑,名曰水月宫,水月宫旁湖面上有一组作放射式排列、玲珑剔透的水亭,中间一座八角重檐,四旁各一座四角单檐,曲栏相接,连成一体,又以一道长桥连接湖滨,与水月宫合成一个整体。

在亭上环视周围景色,水、月、岩、云人间天上浑然一体,便是水月岩云。

描写日出景象的语句

朝阳燃烧着晨雾,一片金光。

林丛里,经霜耐寒的松树、柏树,还有冬青树湿润的秃枝和暗绿色的叶子闪耀出春天一样焕发的生命。

给阳光一烘晒,晨雾降落下来,渗透到泥土里,到处冒起阵阵湿气。

王西彦《春回地暖》黎明的霞光却渐渐显出了紫蓝青绿诸色。

初升的太阳透露出第一颗微粒。

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红;也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鲜。

一刹间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

光影有了千变万化;空间射下百道光柱……徐迟《黄山记》太阳——不像炎热的旱天时那样火辣辣的,不像暴风雨前那样暗紫色的,却明朗而发出可爱的光芒——从细长的黑云底下静静地浮出来,清爽地照耀着,沉浸在它的淡紫色的雾气中。

舒展着的云的上面的细边,发出像小蛇一般的闪光;其光彩类似炼过的银子……但又迸出动摇不定的光线来,——于是愉快地、庄严地、飞也似地升起那伟大的发光体来。

(俄)屠格涅夫《猎人笔记》太阳因为有雾气的关系,显得不同寻常,好像一个人,有五官,能感觉;想要把它表现得恰当,总得用男性代名词才成。

他现在的面目既是那样,再加上一片大地上连一个人影儿都没有,这就立刻叫我们明白了古代崇拜太阳的缘故。

……这个光芒四射的物体简直就是一个活东西,有金黄的头发,有和蔼的目光,神采焕发,仿佛上帝,正在年富力强的当儿,看着下面包罗万象的世界,觉得那儿满是有趣味的事物。

(英)哈代《德伯家的苔丝》海上日出天空变成了浅蓝色,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儿扩大了它的范围,加强了它的光亮。

我知道太阳要从那天际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里就出现了太阳的一小半,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

这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步一步地、努力向上面升起来,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那颜色真红得可爱。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光亮,射得人眼睛发痛,同时附近的云也着了光彩。

巴金《海上的日出》这时东方水天极处,染上一片橙红色,一会染成桔红色,一会又暗下去,暗成浅灰色。

就在这片浅灰色里,慢慢烘出一个半圆形的浅红色轮光,轮光下面骨突地冒出半边鲜红鲜红的太阳,越冒越高,转眼跳出水面,于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太阳稳稳当当搁在海面上。

杨朔《黄海日出处》好几天来,一直阴沉沉的要下雨。

可是现在,天空像绷紧的淡蓝色绸缎,清澈明亮地笼罩在海洋和陆地上。

嫣红与金黄的透明云彩,簇拥着它。

一轮旭日,庄严地从水波涟涟、亮光熠熠的海面上升起,而海洋好像在它下面颤抖和脸红起来似的……这一天就是这样开始的。

(德)托马斯·曼《托尼奥·克勒格尔》湖上日出缥缈峰下一声鸡鸣,把湖和山都喊醒了。

太阳惊醒后,还来不及跳出湖面,就先把白的、桔黄的、玫瑰红的各种耀眼的光彩,飞快辐射到高空的云层上。

一霎间,湖山的上空,陡然铺展了万道霞光。

耀花眼的云雀,从香樟树上飞起,像陀螺样打转转,往朝霞万里的高空飞旋。

在沙滩边和岩石下宿夜的鸳鸯、野鸭,也冲开朝霞,成群成阵的向湖心深水处飞去。

艾煊《碧螺春讯》鄱阳湖日出早晨,你坐上旅游车,到含鄱口游玩,如果天气好,还可以看见鄱阳湖上的日出。

水天相连的地平线上,由淡青变为淡黄色,渐渐又由淡黄变为绯红、深红、金红,紧接着金光四射,跃出一轮红艳艳的朝阳

霎时间,整个鄱阳湖显得生机勃勃,碧蓝的湖面上金波闪烁,白帆点点。

再看看含鄱口左边高耸云霄的五老峰和右边陡峭的犁头尖山,啊,百里鄱阳湖一齐被收揽在这两山夹峙的豁口中了,含鄱口由此而得名。

陈祖芬《庐山》阿里山日出等着,等着,天色由黎明的鱼肚白色,逐渐成淡蓝色。

大家全神贯注的凝视对面的山峰,中央山脉的顶峰亮了,接着一片霞光四射,只一眨眼,如轮的旭日跃升而出。

先是一角、半圆、全圆,刹时万道金光投向大地,山林亮了,幽谷亮了,溪水也亮了,四野青翠欲滴,阳光普照大地,又是崭新的一天

鲍晓晖《阿里山今昔》天柱山日出我们借着月光,踏着米白色的石级,穿过飞龙涧,登上丹砂峰,来到观日亭。

观日亭约十来平方米,小而雅致,圆柱石栏,四角飞檐。

但观日出最佳位置还是那块耸起的方形石岩。

观日亭中已聚集着不少观众,那方形石岩上人们或坐,或站,都翘首东望。

前方除几座低矮的峰峦外,是一处一望无际的开阔地。

导游说:这是皖水、潜水的会合处,天边那略呈弧形的是长江。

此时,东方欲晓,曙光渐现,微晖稍露,天际恰似一片白蒙蒙的鱼肚色。

低处几座峰峦,影影绰绰,扑朔迷离,犹如一个技艺绝群的剪纸大师,信手剪出的张张剪影。

导游指着一座山影说:“你看,那是前不久游客发现的卧佛,你们上海报纸发过消息的

”正说着,只听得远处有人欢呼,回头望去,原来身后高山上,还有观日出的游客,他们居高临下,先看到日出胜景了。

待我掉首前望,果然东方泛出朝霞,刹那间,天宇变成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瑰丽世界,花絮似的云霞闪烁着金红的光彩,恍如一条硕大无比、满身金鳞的大鲤鱼,横卧在天际。

紧接着,金光喷射,人群齐声欢呼,但见一轮火球冉冉升起,一时间,万道金光,驱云散雾,漫天彩霞漫天虹,漫江春水漫江红,那憩息的卧佛,也仿佛苏醒了,只见他容光焕发,红光满面。

掉首望去,身后高耸的天柱峰,染上了片片玫瑰色,重重叠叠的峰峦间,镶起了道道银边,闪烁得如同金蛇狂舞……新的一天开始了。

朱亚夫《天柱山观日出》黄山日出我们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约半个钟头,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辉映着朝霞,赛似刚从高炉里倾泻出来的钢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张开眼睛直视。

过了一会儿,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纷披,灿若锦绣。

那时恰好有一股劲的山风吹来,云烟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瞬息万变,犹如织锦上面的装饰图案,每幅都换一个样式。

这样的景色霞光,我们就是在彩色图片和彩色电影中也很难看得到的。

黄秋耘《黄山秋行》日出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

然后在几条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

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

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

它晶亮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立刻都被它照明了。

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

刘白羽《日出》海 上 的 日 出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

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

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远处的地平线上,一轮太阳将要落下,西天的晚霞挥动着绚丽的纱巾.膜糊间,遍地的小草都镀上了一片金黄色.晚风吹起来,一支支狗尾草摇响一渠黄昏的抒情曲.一排排白色的小木屋出现了,像童话一般精致,又像梦一样美丽.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5565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