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湾导游词400
跪求一篇介绍三娘湾的英文导游词
观景三娘湾 碧海白云黄沙坪,浪花奇石乌雷岭;榕树根下织渔网,海猪石外渔舟行。
白鹭飞舞红树林,海豚欢跃碧水兴。
朝霞如画衬渔人,余晖似火海天映。
钦州三娘湾作文400字
说起我们钦州,就当然会想起那美丽的三娘湾。
她坐落在北部湾的南边。
三娘湾有三点最出名:石头、海水、海豚。
三娘湾的石头很多,像母猪石、三娘石、观潮石……并且很多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最有意义的就要数三娘石了:传说,有三位仙女下凡,见到这里的美景,便决定嫁到这来。
玉帝久等不见仙女归来,便掀起大风大浪,把很多出海的渔民都淹死了。
三仙女久等丈夫未归,时间久了,便化成了三块石头。
每个到这儿来,听到这个传说的人,都会为之动容。
三娘湾的海水很蓝,很美。
它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有时像顽皮的孩子,有时又像安静的姑娘。
无风时,阳光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的,美丽极了;有风时,朵朵洁白的浪花被风吹起,不停地撞击在礁石上,那情景可真是壮观啊
三娘湾的海豚乖巧可爱,机灵聪明。
它们有时双双从海里跃起,有时藏在水里不出来,有时又亲热地围在渔船旁游来游去……它还被誉为“海上救生员”,世界上还发生过几起海豚救人的事件呢
三娘湾的海石奇特、海水碧蓝、海豚乖巧。
我爱我的家乡钦州,更爱这美丽的三娘湾。
你曾经游览过祖国的那些自然景观
请你从中选一处写几句导游词,向大家做个介绍。
通过你的介绍,让大家喜
湄洲岛旅游攻略登岛感受此次前去,总体感受还是很好的,海水蓝澈,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个人感觉除了沙滩不能比及厦门沙滩外,总体还是非常值得前去游玩的。
虽然标示许多景点需要收费,但是其实许多还是可以避免交费,免费参观的哦。
登岛攻略一、乘车船乘车到车站下车(只知道一个莆田天九湾客运站),乘车有写到文甲码头、湄洲岛的车子,买票上车(13元),到达文甲码头下车。
车火车到莆田火车站下车的游客,可以乘车到莆田火车站路口下车下车2元,转乘任何一辆去文甲码头的公交车(13)都可。
也可以乘车29路公家交车到笏石下车,再转乘任何一辆去文甲码头的公交车(8)即可。
到达文甲码头后,即可购买登岛的入岛费(64),乘船费(10),每整点一小时一班,最迟18点返程时,好像是17点(不确定)或乘汽船(20),每20分钟一班。
如果有导游证,可免入岛费,有学生证可半价。
船费不打折。
如果会讲当地方言(可能是莆田方言),可免入岛费,乘船费半价。
二、景点旅游岛上有景点若干,可参阅莆田湄洲岛旅游指南。
本人此次只游玩了妈祖祖庙,黄金沙滩,海滨浴场,鹅尾神石。
现一一道来。
妈祖神庙公园,好像不要钱,只有妈祖神像(山顶)收费,具体价格不知道,请知道现价的朋友补充。
但是因本人是早晨7点半之前上去的,所以不要门票,景区7点半正式上班。
有很多带团的导游会选择让旅客们早点过去参观估计与此有关吧。
景色很不错。
庙宇壮观,肃穆,香客云集,虔诚。
黄金沙滩,感觉挺不错的,虽然比不上厦门的沙滩,但是同样海水碧蓝,沙滩细棉的,踩上去很舒服哦。
虽然从正门过去需要收取门票,但是因为沙滩是开放的,所以可以从其他沙滩过去,是不需要钱的。
还可以从环岛南路,后巷村站下车,从村子里进去。
海滨浴场,可能是去的时间不对,或者还没完全开发好,总之收费20,简直让人无语。
去时只有一个小沙滩可以游玩,没有其他项目,而且这个小沙滩也可以从旁边的树林子过去,根本不需要付费的。
鹅尾神石,开发的还是很不错的,还只是开发一半左右,值得一玩,只是大夏天的不建议去,太晒了。
标榜着收费,其实也是可以不用交的,因为跟海滨浴场是连在一起的。
虽然有用围栏隔离,但是可以从岩石之间度过。
从浴场沙滩这边沿着围栏一直爬上去(缓坡的岩石非常好爬),直到围栏消失,就可以爬下岩石,再爬上去,就可以过去了,不建议翻过围栏,容易损坏围栏,自己也可能刮伤。
三、岛上乘车岛上有摩的,电瓶车和公交车,电瓶车要价属于信口开河,公交车则中规中矩。
如果需要环岛游玩,可以选择乘坐电瓶车。
因为要价随意,所以也就可以随意砍价,最终看双方水平了。
公交车则是从码头到鹅尾神石4元,黄金沙滩5元。
看自己的具体需要了,也可以选择步行的,看的会很多,当然很耗时。
据说环岛公路全长34公里,步行环岛一周估计需要3-4个小时吧。
四、岛上食宿本人在岛上,基本没敢在饭店,海鲜店里消费,为什么,我想你懂的。
所以,所谓当地小吃这部分就不分享了。
住宿则是选择当地的家庭旅社。
本人选择的旅社,并非提前预定,登岛前,会有推荐自己的旅社的房东老板,主动过来交谈,我们也是择价选择的。
不过这次选择了一位房东老板,是跟我们要价标间100左右的(比较了另一位120左右)。
其实刚开始也是有所顾虑的,怕会被骗,不过还好遇到的那位房东老板,人很好。
据他介绍,旺季时,不管好的宾馆,不好的旅社,都会住满,并且价格不会低于200,所以,考虑经济的,就不要再旅游旺季前去了。
个人觉得也没必要,那时候属于人挤人类型的地方,不去也罢啊。
五、个人经历本人跟随同学一行4人,3女1男。
是从仙游县下午3点出发前往的,并且提前准备也不是非常充足,所以还是比较长促的。
从仙游某酒店出发,打的到汽车站(仙游的出租车(5元2公里起步价),到站话费6元)业管理上个人感觉还是很规范的,并没有碰到乱要价的现象,这里赞扬一下),从汽车站坐车14元约1小时左右到达莆田汽车站,具体哪个站不记得了。
到站时,正好看到有车到文甲码头、湄洲岛,就赶紧过去询问时间,价钱等情况,问道最后一班时间是晚上18:30,当时是4点左右,所以还来得及。
当即买票13元上车,估计1小时左右到达码头。
一行人,在窗口处买票,因一同学有导游证,故免掉入岛费,只交了10元船费。
其他则都用了学生证,只交了每人42元入岛费和船费。
并且是6点的船,因此在大厅内等候。
正好期间有两位岛上的房东老板,过来推荐自己的旅社。
都说是在妈祖庙附近,一个120元标间,一个100元标间,我们就想着先去便宜的那家去看看,条件太差,再去其他那家(其实,这个不怎么现实,各种原因不说了)。
那位房东老板还是很不错的,态度及表现非常的好。
这也是我们4人一致的感觉。
免费将我们送到了他家。
并且介绍了房间,我们要了一间单人房,一间标间。
跟老板还价到最终150元入住。
标间100元,单人间50元。
这个价格是不是相对来说很划算了。
估计也是因为雨天和淡季(五一过后游客很少,适合前去哦)吧。
当时走的冲忙,晚饭没吃,老板就建议帮我们叫餐,或者在他家厨房自己做(老板人太好了),后来听说下雨,面送不过去,就让我们自己做了,价格还划算每人10元即可。
房东家有帮我们做,海鲜加佐料配合真是好吃,这算是我在岛上吃到的正宗的当地小吃了。
雨天出行不便,我们就在市内活动了,三人斗地主,一人看电视。
不过下面的问题,还是出现了,如果房东老板有看到,请对下面的问题进行改进啊。
有限电视放到9点多就没有信号了,不知道是全岛如此,还是只有房东家这样。
这样很不好。
并且期间老板娘几次因小问题,上来询问(比询问要厉害点,并且老板娘嗓门不小啊),搞得大家心情都不愉快。
后来我们形成统一意见,就是老板人很好,属于岛上比较淳朴的居民,会做生意。
但是老板娘就比较短视了,只顾眼前利益,因小失大。
所以这里就不给大家主动推荐这家旅社了。
旅馆也是有的,只是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而已。
因为听了老板的提议,选择7点半之前前去附近的妈祖庙,我们也起了个大早,只是没有在附近买到早饭,值得空腹上山了(其实准备充足的话,自己携带轻便的食物去岛上应急食用还是很好的)。
以为自己已经够早的了呢,没想到达山上,就发现已经有大量的妈祖信徒开始朝拜了,真是虔诚。
我们也怀着心诚的态度,拜了一些庙阁。
时间有限,没有在山上逛太久,其实山上景点还是很多的,值得时间充裕的朋友好好游玩。
下了山,沿着环岛路往南走,此时还是空腹,大家都饥肠辘辘了。
就从一岔路口,进去,找到一所宫下村的小学附近的小商店,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了合适的食物。
我自己选择一碗桶面,店女主人很好,允许我们在店里吃过桶面再走,并免费提供热水,这里因为离妈祖庙比较近,所以商品普遍贵些,比如桶面5元,康师傅矿泉水2元,银鹭八宝粥4元,奶茶3元。
包子1元小个(这个就太贵了)可以理解。
吃吧,上路,在环岛路等公交车,上车后说是去黄金沙滩5元,结果只把我们送到了海滨浴场就让我们下车了,公交车售票员相当的不厚道,狂生气啊。
当我们买票时,那个景点售票小姐,竟然也说是黄金沙滩(真无耻,明明是海滨浴场),学生证还没用,更加无耻,不正规。
交了20元进去后,结果我们误以为到了黄金沙滩,,都失望了。
这TM也值20元,就一个小沙滩啊,其他什么都没了啊。
在这个误以为的黄金沙滩玩了半小时,就沿着沙滩往南走了,爬上了岩石,遇到围栏那边过来的一位小姐,让我们顿时醒悟。
被涮了啊。
黄金沙滩离我们还远着呢,这里是浴场,和神石。
晕死了,在沙滩上玩时,就发现,其实根本不用买票的,从旁边的树林子进去就可以了。
这边我们沿着围栏往里走,走到围栏的尽头,就绕着岩石,爬过去了(实际上此时我们已经进入鹅尾神石景区了,可是门票免了),大方向上是从里面往外面走的趋势,逛完了半个景区,最后累的不行,从门口出来。
我们观察了地形和地图,决定沿着下面的沙滩一直都下去直到到达附近不远的黄金沙滩。
于是赤脚上阵,爽啊。
边玩边笑走过了2个不大不小的沙滩,终于到了我们的终点站黄金沙滩,第一眼望去确实挺大的。
期间捡到了几张很大的海带(这里是海带养殖区,海带特别多),可惜没有袋子装,最终放弃了。
快到达沙滩时,大家都觉得比较饿,就决定先找地儿吃饭,再继续游玩,上岸后,找到的第一家是沙滩表上的海鲜馆,只问了价钱就放弃了,随地要价,一点都不知道廉耻。
后来,问了一个居民,指引我们找到了附近村庄(后巷村)的一个小卖铺。
到了小卖铺,我们才感受到什么叫民风淳朴啊。
商店女主人,不仅以路上市场价卖给我们东西,而且还允许我们在家里吃桶面,期间没有人在场(这是对我们的信任啊,换我自己未必做到)。
这里我们总结了,岛上大部分居民还是相当淳朴的,但凡跟钱或自己跟旅游沾上边的,都是黑心眼(短见的房东老板娘,不厚道的公交车售票员,不厚道的景区售票员,海鲜店老板)。
离开了小卖铺,也算是吃完午饭了,我们从村子进入沙滩,找阴凉处休息,期间一同学找正在收获还在的阿姨聊天,不久嘻嘻哈哈的拿回几张干海带,说是阿姨送的,民风好,阿姨好啊。
歇毕,沿着沙滩游玩,捡破损的珊瑚,一路到头。
出沙滩景区正门后,沿大路走到路口,乘公交车4元,回到码头,买票10元后,乘5点船回文甲码头。
上岸后,会有许多人拉客乘车,尽量选择公交车不致上当受骗。
乘公交车至火车站路口13元,转乘去火车站公交车2元(51路,还有很多路),到火车站买票,最后回到福州。
全程结束。
(编辑时间为2013年5月6日)
导游词 大足石刻
我的家乡湄洲岛,他像一块金银的玛瑙镶嵌在万顷碧涛之中,与宝岛台湾遥遥相望,闻名于世的海神妈祖就曾经生长在这个美丽的地方。
登上岛顶,环顾茫茫的大海,顿时觉得心旷神怡,好一幅美丽的图画,只见海跟山相连,海鸥扇动着矫健的翅膀,在湛蓝的海面上盘旋,飞翔,海水像天空一样宁静,闪着银色的光辉,海面有时涌起潮水,激起多多浪花,像顽皮的小孩跳跃不定,穿梭来往的帆船在海波中荡漾。
岛上遍布奇岩怪石,千姿百态,与满山遍野的野花相映成趣,渔家孩童三五成群地在海上追逐哦嬉戏,与五颜六色的贝壳相映散落在金色的沙滩。
海岛娘挎着鱼篓哼着歌在礁石间讨小海……真是饱览不尽的海天奇观,上不完的渔家奇趣,令人无限的陶醉。
最令人神往的是岛上的妈祖庙,那是一座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的,绝不亚于海上龙宫,庙内烟气缭绕,一身栩栩如生的妈祖,安详的端坐在龙椅上,她身穿龙袍,头戴玉冠,慈眉善目,嘴含笑意,形象活灵活现,造型逼真,惟妙惟肖,这真是一座艺术品,显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
络绎不绝的人们手里拿着香,真诚地向妈祖拜了拜,表示对妈祖的敬爱,真诚地妈祖祈祷,请妈祖保佑大家平安无事。
看到这些,我想起发生在这里的美丽的故事:相传,妈祖是一千多年前一位渔家的女儿,叫林默娘。
她小时候聪明伶俐,八岁去读私塾,16岁那一年有一天她到井边打水,井底突然射出一道金光,找、照的她睁不开眼睛,从那以后林默娘就会当医生,给村民治病,还会单身出海,救过不少渔民,28岁的那一年,有一天,她出海为了救渔民,而牺牲了自己,人们为了世世代代瞻仰她,缅怀舍己救人的事迹,特地在海上建了一座庙,尊她为海上女神,称她为妈祖她闻名全世界,她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在岛上的最高峰,一尊雄伟壮观的妈祖雕像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尊神像大约有14米高,是精雕细刻而成,妈祖头戴珍珠冠,手捧玉如意,身披纱巾,穿着贵重皇服,双眼深情的注视海面,仿佛在希望出海捕鱼的渔民平安归来,又希望海峡两岸的人早日团圆。
我们来到黄金沙滩,之间这里碧海茫茫,活泼可爱的海浪从遥远的天边涌过来,欢乐的歌唱,拥抱五颜六色的贝壳,浪花为海滩上镶上了白色的花边,阳光照在海面上山着点点金光,海面帆船点点,此起彼伏,偶尔有几只海鸥叫欢叫着跃过波光粼粼的海面。
山美水美人也美,湄洲岛的美丽与神奇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前来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瞻仰美丽妈祖神像,湄洲岛像一颗珍珠,增进了各国人民友谊的往来,写下了新的篇章,湄洲岛,我赞美您
关于中国世界遗产颐和园的传说
检举 1.戊戌变法与光绪皇帝 光绪是清朝第九个皇帝,本是慈禧的侄子。
慈禧在儿子同治死后,为掌握实权,立他为帝,实行“垂帘听政”。
光绪帝19岁“亲政”后,宫廷中保守派与维新派在政治上发生冲突。
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由于这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只持续了 103天即被扼杀,故亦称“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后,光绪被软禁在南海的瀛台岛上。
每年慈禧来颐和园时,光绪帝也必须跟随同来,住在玉澜堂。
为了严密控制光绪帝,慈禧命人在王谰堂前后左右修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太监站岗。
此时的玉澜堂被全面封闭起来,活像一座监狱,光绪在这里完全失去了行动自由。
近百年来,原为囚禁光绪帝用的砖墙已拆去不少,王澜堂也基本上恢复了皇帝寝宫的面貌,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霞芬室和藕香榭)内的暗墙仍然保持原样,作为与戊戌变法有关的遗迹供人参观。
【第2句】: 关于铜牛传说 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了个人享乐,挪用建立海军的几百万两白银修了颐和园。
她传下旨令: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
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
既然有天河,当然还要有牛郎和织女。
於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边安置了一头铜牛,以象征牛郎;在石舫的旁边又建了一座织女亭。
铜牛身体朝东,而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方向。
这样,以昆明湖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格局。
从此,这头铜牛就这样朝朝暮暮遥望着“织女”,却不得相聚。
有一年的七月初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头铜牛突然活了。
它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湖里,向着织女亭的方向游去。
怎奈昆明湖太大了,铜牛游到一半便沉了下去。
人们赶忙禀报太后慈禧。
慈禧开始不信,亲自到十七孔桥一看:铜牛果然不见了。
怎么办
“天河”边不能没有牛郎啊
於是下令仿照过去的铜牛赶制一只,放在原来的地方。
防它再跑,就用铁链拴住。
到了第二年七月七,铜牛又动起来,眼看铁链子也拴不住了,慈禧忙派手下几个保镖的壮汉将它拉住。
几个壮汉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拽着“牛”尾巴,由於用力过猛,“咔嚓”一声,尾巴断了。
幸好这时有人拿来了更粗的铁链,七手八脚最后总算将铜牛锁住了。
从此,昆明湖边便留下了一只断了尾巴的铜牛。
【第3句】: 铜牛的六大传说 传说一:七孔桥头说铜牛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的镀金铜牛,它昂首安卧于岸边。
令游人流连忘返,合影留念。
是牛的力大无比,勤劳朴实,温顺善良,平和自如,使游人陶醉;另一层意思,是镀金铜牛的故事,多少年来,吸引了千千万万游人。
传说二:禹治水铸铁牛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人人皆知的故事。
大禹,传说中的夏后氏部落长、炎黄部落联盟领袖、夏朝的创始者。
姒姓。
亦称大禹、夏禹、戎禹。
鲧之子。
奉舜命治理洪水,接受鲧治水失败的教训,立足于疏导,终于治平水患。
据传说,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便铸造一条铁牛沉入河底,认为牛识水性,可防河水泛滥。
传说三乾隆:皇帝铸铜牛 到了唐代,经过长期沿袭,人们不再把铁牛投入河中,而是把牛放置在河岸边。
清代高宗皇帝弘历,好大喜功,仿盛唐而自比尧舜禹,袭古人而又标新立异,于乾隆二十年(1755),沿用大禹治水的传说,仿唐朝铁牛上岸的做法,命匠人铸造了一只铜牛,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铜牛全身镀金,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其全文是: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
制寓刚戊,象取厚坤。
蛟龙远避,讵数鼍 (音驮,一种爬行动物)鼋(音元,俗儿鼋)。
(音湾)此昆明,潴流万顷。
金写神牛,用镇悠永。
巴邱淮水,共贯同条。
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
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但毕竟是一代较有作为的君主。
铸造镀金铜牛,放置在昆明湖岸边,还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
据科学考证,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约10米。
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便成水患之地,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设置铜牛,观察湖水水位线,随时知道水位比皇宫的城墙高多少,以便加强防护,免使皇宫遭受洪水之灾。
传说四:天上人间话铜牛 铜牛是天上牛郎的象征。
乾隆皇帝把自己比作天上的玉皇大帝,把昆明湖比作为天河。
在天河两侧必有牛郎和织女。
昆明湖东堤岸边设置了牛郎,那么织女又在何方
据有关史料记载,昆明湖西侧有织耕图,以此象征织女。
据民间传说,在昆明湖西墙外某一菜园里,曾发现了织耕图,的踪迹。
有一汉白玉石碑,上刻有三个字织耕图和乾隆御笔的方印,这织女如何在西墙外
据分析,在1860和1900年,因为晚清府腐败无能,颐和园 遭帝国主义列强两次劫难,很多珍贵文物遭受破坏,被偷盗哄抢很多,有一些流失园外,也就不足为奇了。
乾隆把自己比作玉皇大帝,晚清贪图享乐的慈禧太后,则把自己比作天上国母王母娘娘。
在扩奸建颐和园,她曾传下御旨,要将颐和园修成天上人间。
佛香阁 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
既然有天宫天河,当然要有牛郎和织女了。
为此,她见昆明湖东堤已经安置了铜牛,能够象征牛郎,所以又在石舫的旁边,建起了织女亭。
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扭向西北,正好冲着织女亭所在方向,以昆明湖(天河)为界,便暗合了牛郎和织女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
传说五:铜牛遭难民相救 1860年,英法侵略军攻入北京城,侵占了颐和园。
侵略者贪婪无度,掠夺成性,破坏园林,抢夺文物。
镀金铜牛身上的金箔,也成为他们抢的目标。
这伙儿魔鬼竟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块一块剥金箔。
铜牛在哭泣,湖水在落泪,手无寸铁的当地居民一个个义愤填膺,怒气冲天。
后来又听说,金箔剥完之后,这伙魔鬼还打算将铜牛运出颐和园化铜卖钱,合伙分赃。
民众们经过商议,决定挑选十个身强体壮的大汉,趁天黑夜静之时,带上工具,潜入颐和园,将铜牛沉入了昆明湖底。
这一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昆明湖东堤留下一点痕迹。
第二天,附近居民纷纷传说,铜牛被大风刮跑了,洋鬼子寻不到破绽,真以为是上帝的安排,也就没有再寻找。
由于人民的保护,时至今日,铜牛才得以在昆明湖东堤岸边,向广大游人展示。
传说六:铜牛的铸造 颐和园铜牛,是我国古代用拨蜡法铸造的代表作。
我国古代雕刻,是以写意见长,这只铜牛,却用了写实的手法,它不仅造形生动,而且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置于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好似回首惊顾,若有所闻。
炯炯目光注视着昆明湖的西北方向。
它神态自若,造型逼真、反映了我国当时的铸造艺术水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也是颐和园内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第4句】:天地一家春 “天地一家春”本是圆明园四十中景的一景,建筑得朴素典雅。
一八六O年火烧圆明同时,巳被英、法联军全部烧毁了。
奇怪的是在今天颐和园的仁寿殿。
乐寿堂等处的消防铜缸上,都刻有“天地一家春”的大印,这些缸都铸于清朝光绪年间,离火烧圆明固已经有几十年了。
圆明园四十景,可纪念可追忆的地方太多了,为什么对“天地一家春”念念不忘呢?这里面也有慈核的一段故事。
慈禧进宫时地位被微,开始只封了一个兰贵人,可后来声名越来越显赫,当政四十多年,这些都是从“天地一家眷”开始的。
原来这“天地一家春”是慈禧进宫初期的住所,咸丰皇帝初次看上兰贵人既是在这里。
当时,咸丰正带着八大臣在圆明园里闲逛,慈用重金买通了皇帝的跟班太监,有意把皇上往“天地一家春”引,慈禧为了引起皇上的注意和好感,也特意轻装谈抹,倚着雕栏,唱着江南小曲“艳阳天”。
由于唱得非常动听.常居深宫的皇帝入了谜,乖乖地落到了兰贵人的美人计。
从此,名不见经传的兰贵人就开始了步步高升的日子,懿嫔、懿贵妃,荣华富贵全都有了,在生了太子以后,更是一步登天。
咸丰帝死后,她就当上了垂帘听政的皇太后, “天地一家春”是慈禧太后的发样地。
在光绪年间,重娃清筋园时,慈禧本想在园子里再建一座“天地一家春”,并让工部找来了当年的图样。
可是当时国力实在太空虚,再也拿不出许多银两丁。
可她又忘不了对“天地一冢春”的思念之绪,就心生一计,在匠人们铸造防火缸的时侯,她特意下了一道懿旨,在每个铜缸上都刻上了“天地一家春”的大印,并把它们摆在了自己的住室乐寿堂及勤政的仁寿殿。
5.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是怎么修成的
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芦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其实,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雕刻了五百多只石狮子,比芦沟桥的狮子还多好几十只呢
这十七孔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一座桥,全长一百五十公尺,东连八方亭,西接南湖岛。
那十七个券洞上边,是雕刻着石狮子的汉白玉石栏杆,它就象是一道虹,把人世间和蓬莱仙岛连接起来了。
相传,在乾隆年间修十七孔桥的时候,请来了许多能工巧匠。
那晶莹洁白的汉白玉,是石匠们一斧一凿从房山的大石窝开采的,流着汗水一步一步把它运来的。
有一天,修桥工地上来了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儿,头发长的过耳根台子,脸上的土有一个铜子厚。
他背着工具箱子,一边走一边吆喝:“谁买龙门石
谁买龙门石啊
”工地上的人看他那肮脏劲儿,都以为他是疯子,谁也没搭理他。
老头子在工地上转游了三天,也吆喝了三天,还是没人理他。
这个老头,背着工具箱子离开了工地,往东走到六郎庄一棵大槐树底下,呆住不走了。
他夜里就睡在树底下,每天鸡叫头遍起身,抡起铁锤,叮叮当当凿那块龙门石。
一天傍黑儿,下起了瓢泼大雨,风吹雨潲迷得老头睁不开眼睛。
他双手抱头,蹲在树底下背雨。
正好,村西住的王大爷打这儿路过,见那个老头畏畏缩缩的样子,挺心疼,就让他搬到自个儿家里来住。
老石匠搬到王大爷家,有房子住,还管饭吃。
他整整住了一年,也叮叮当当一天不停地凿了一年龙门石。
一天早晨,他对王大爷说:“今天我要走了。
我吃你的饭,住你的房,你的恩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我也没有什么报答的,就把这块石头留给你吧
”王大爷瞅了瞅汉白玉的龙门石,对老头说:“你也别说报答不报答。
为这块石头,你劳累了一年,还是你带走吧
我要它也没用。
”老头说:“我这块石头,真要到节骨眼上,花一百两银子还买不到呢
”说完,背起工具箱,顺大道往南去了。
颐和园里修建十七孔桥的工程快完工了。
听说乾隆皇帝还准备前来“贺龙门”呢
没料想到,桥顶正中间最后那块石头,怎么也凿不好、砌不上。
这可急坏了工程总监
这时候,有人想起了那个卖龙门石的老头子,提醒了总监,就派人四面八方去找他。
工程总监打听到那个老石匠在六郎庄住过,就亲自来到王大爷家。
他一眼看到窗底下那块龙门石,就蹲下来量了量尺寸,结果是长短薄厚一分不差,就好象专为修桥琢磨的一样。
总监高兴得合不拢嘴,对王大爷说:“这是天上下来神人专为修桥凿的,可救了我的急啦
你张口吧,要多少银子我支付多少。
”王大爷说:“你也别多给,那老石匠在我家吃住了一年,你就给我一年的饭钱吧
”总监听说,留下一百两银子,就把龙门石运走了。
这块龙门石砌在十七孔桥上,不偏不斜,严丝合缝,龙门合上了
那些石匠、瓦匠们,人人都吐了一口气:总算把石桥修成了呀
要不然,皇上怪罪下来,还有大伙的活路吗
正当大伙高兴的时候,有个老石匠忽然醒悟过来,对大伙说:“诸位师傅现在该明白了:这是鲁班爷下界,帮咱们修桥来啦
” 从这以后,鲁班爷帮助修建十七孔桥的故事,就流传开啦。
6.瓮山的来历 颐和园里有一座万寿山。
在乾隆十六年以前,这万寿山原来叫做“瓮山”。
提起瓮山的名字,在北京西郊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在很早很早以前,瓮山一带平地出泉,是一片沼泽水洼,当地的人都以打鱼摸虾、垒砖烧窑、做小买卖为生。
除去几家财主以外,老百姓生活很苦,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家家户户为填包肚子四处奔波。
瓮山的半山腰里,有一座又破又小的财神庙,庙里供奉的是财神爷赵公元帅。
老人们说:“赵公元帅心善,他要每年四月十五这天显灵,周济一户穷人。
” 果然,接连几年,每到四月十五赶庙会时,总有一个穷人发了财:先是扛活的赵老黑挖出一瓮元宝;后是卖豆浆的王瞎子捡了一瓮珍珠。
这些事传到有钱人耳朵里,那些财主和大官们可就急红了眼
到四月十五这天,他们也穿起破衣烂衫,腰里系根杂布绳,肩上搭个捎马子,假装穷人,在庙会上晃来晃去,妄想让赵公元帅度化他。
在瓮山西南有一家大财主,叫王有财。
他家有一顷水地、两顷旱地,北京城里还有几座买卖铺子。
王有财贪心不足,还想发大财,就在四月十五这天,穿上他家长工的一身破衣裳,到瓮山上去赶庙会。
他在人群里走过来闯过去,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善心的财神爷度化度化我吧
我家有八十老母,都饿病啦
”他从东走到西,从南念到北,转了六六三十六圈,还是没有遇到那位宽衣大袖、鹤发童颜的财神爷
他累得腰酸腿痛,口干舌燥,没精打采地回家去了。
王有财到家后,喝了两杯茶,倒在炕上就睡着了。
他梦见,从瓮山财神庙走出来两个小孩,一胖一瘦,个头一般高,都穿着一身红兜肚,一蹦一跳地往后山走去。
那个胖小孩说:“师傅叫咱俩今天晚上,把那一瓮金豆度化给一个最穷的人,咱们快去挖金豆吧
”瘦小孩问:“那个最穷的人是谁
”胖小孩说:“咱师傅访察了一年才找到他。
这个人住在山西边,叫大老李;他有个小孩,眉尖上长着一颗痦子。
师傅让咱们把金豆埋在他家西屋旮旯儿里。
”这两个小孩走到山后一棵松树底下,一锹又一锹,挖出来一个鬼脸青色的小瓮来,细脖大肚子,盛满了光闪闪的金豆。
瘦小孩提起小瓮就要走,不小心掰下来一块瓦碴儿,他把瓦片扔在地上,抱起小青瓮就走了。
王有财见把金豆拿走了,急得大声喊起来。
这一喊,把他自己喊醒了。
原来是做了一个梦。
王有财急醒以后,跳下炕就往瓮山跑。
他找到那棵松树,果然在树底下发现了一块破瓦片,跟他梦里看见瘦小孩扔的那块一模一样。
他捡起来揣在衣袋里,盘算着怎样才能找到大老李,想办法去那瓮金豆。
第二天一大早,王有财来到瓮山西边青龙桥一带,到处转悠。
见到小孩就看人家眉尖上有没有痦子。
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就垂头丧气地往家走。
在青龙桥村西,遇到一个卖切糕,就搭起话来,问:“你贵姓
”卖切糕的说:“我姓李,人家都叫我大老李。
”王有财一听说他就是大老李,就别提多高兴了,又接着问:“你家孩子有多大了
”大老李叹了口气说:“不瞒你说,我打了半辈子光棍,四十岁才娶亲,快五十岁了,还没尝过当爹的滋味呢
” 正说到这儿,从街里跑过来一个小孩,喘着粗气喊:“李大叔,我大婶生了个小胖子
”大老李一听,拔腿就往家跑,连切糕车和王有财都忘掉了。
等他料理好家里的事,再来推切糕车时,王有财还站在那里帮他看车呢
王有财问:“你大喜啦
孩子长得很富态吧
”大老李笑着说:“长得又胖又壮实,一脸福相啊
喜眉笑眼,眉尖上还有一颗痦子。
”王有财想:果然就是他家
连忙奉承说:“这就是喜鹊(雀)登梅(眉)嘛
” 大老李推着切糕车回家去了。
王有财跟在他后边认准了家门。
过了几天,王有财提着饽饽匣子和两瓶白酒,到大老李家去贺喜。
大老李也留他在家吃饭。
以后,两人越混越熟,经常来往。
一次下大雨,大老李家的房子塌了。
王有财说:“我家祖坟的几间房归你住,你这房就归我啦
行不行
”大老李说:“那敢情好,我们全家就谢谢您啦
” 大老李前脚搬走,王有财后脚就迈进家门,到西屋墙旮旯去挖金豆。
挖来挖去,果然挖出来一个鬼脸青的缺沿小瓮。
他从兜里掏出那块瓮片一对,正好对上。
他刚一提起瓮盖,就从瓮里钻出几条毒蛇来,紧紧地把他缠住,有咬得他浑身是伤,不久就死了。
后来,大老李有搬回青龙桥,他在重新盖房时,也挖出了一个鬼脸青的小瓮,瓮里盛满了金豆。
因为这一瓮金豆,是从山坡上松树底下挖出来的,这座山就叫做“瓮山”了。
7.洋鬼子血染智慧海 庚子那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慈禧还没瞧见洋人的影儿呢,就逃到了西安。
王公大臣们一看太后带头儿颠了,也争先恐后,携带金银细软,四散逃命。
守城的八旗兵军心涣散,群龙无首,和洋人没打几仗,也各想各的法儿去了。
八国联军进了北京,杀人放火抢东西,干尽了缺德事儿。
他们闯进颐和园,又抢又烧,把园子弄得乌烟瘴气。
天擦黑儿的时候,一帮洋鬼子窜到了万寿山顶的智慧海。
他们一看这智慧海,一个个全愣了:好家伙,世界上竟有这么漂亮的房呐
墙是琉璃的,瓦是琉璃的,整个建筑没用一砖一石,也没有一檩一柁,全是用琉璃攒成的。
每块琉璃砖上,还雕刻着一尊佛像,都盘腿打坐,双掌合十,慈眉善目,象活的一样。
鬼子们越看越红眼,就用枪砸开了琉璃佛像。
低处的砸完了,又搭起人梯砸高处的。
刚才还是好好的佛像,不一会儿就被砸德不是缺腿就是少头。
洋鬼子们正砸得起劲,忽听的嗷嗷儿几声怪叫。
鬼子还没弄清发生了什么事儿,有的就被顺风刮来的沙土迷了眼,有的被石头砸破了头。
他们吓得撒丫子就颠,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就在这时,从智慧海后边的松树林里蹿出十几个怪人来,全是黑衣服,短打扮,朱砂涂脸,手拿刀剑,嗷嗷儿叫着冲进鬼子群里。
洋鬼子哪见过这种场面啊,一个个吓得浑身筛糠,两腿发软,尽剩了哭爹喊娘了,哪里还跑得动半步。
这十几个人就象猛虎扑羊一样,挥舞刀剑,一顿猛杀猛砍,直杀得鬼子人头滚滚,血流满地,不一会儿,都倒在了智慧海周围。
过了有两个时辰,从死人堆里晃晃悠悠站起一个鬼子来。
该着着家伙走运,没受致命伤,刚才是连惊带吓晕过去了,因此就成了落网之鱼。
他听听四下没什么动静,就连滚带爬地跑下万寿山,把这事儿报告了洋鬼子头儿。
洋鬼子头儿带着人跑到智慧海一看,立时就傻了眼。
他越看越纳闷儿,怎么他们一枪都没放,就老老实实让人家把脑袋切下来了呢
这是什么人干的,这么大本事
他让人找来了看颐和园的老头儿,问他们这是怎么回事。
两个老头儿看了看说,他们这是叫阎王爷拿了去了。
这智慧海本是一座佛殿,里边儿供的是地藏王,他是阴曹地府的头儿,谁要是在世上为非作歹,专干坏事,他就派追命无常把谁拿了去,根据罪过的大小,分别押在十八层地狱里。
你们今儿个在园子里又烧又抢,还跑到智慧海来砸佛像,阎王爷不拿你们还拿谁去呢
你们再放火抢东西,阎王爷要是再一发火,你们的小命儿就全得留在这儿。
洋鬼子们一听,差点儿全吓晕过去。
有的立马就冲智慧海下了跪,一边嘟囔一边画十字儿;有的拔腿就跑,连头都不敢回,生怕让阎王爷勾了魂儿去。
转眼功夫,鬼子们屁滚尿流地逃出了颐和园。
砸智慧海的洋鬼子真叫阎王爷拿了去了吗
不是,哪有阎王爷呀
他们是被人杀的。
那是一些练过武术的村民,都在颐和园附近住家,他们看洋鬼子在颐和园里边儿烧杀抢掠,实在气愤不过,就假装成鬼神模样,把砸智慧海的洋鬼子送上了西天。
8.瓮娘娘坟与佛香阁 元世祖忽必烈的正宫皇后,是个很有学问的人。
她辅佐忽必烈治理天下,满朝文武和三宫六院没有一个不佩服的。
后来,她忽然得了重病,临死前,对忽必烈说:“臣妾死后,只有一个要求,望陛下把我埋在丹棱北边的那个小山包上。
”忽必烈流着眼泪问:“为什么偏葬在那么荒凉的地方
”瓮娘娘说:“日后有天子给我看坟。
”说完没多大功夫,就闭眼了。
忽必烈按照她的意思,把她葬在了那个小山包上。
从此,那小山也就叫瓮山了。
但到底是葬在瓮山的哪一块儿,地面上没留下任何蛛丝马迹,为的是防备有人决坟盗墓。
五百年以后,清朝皇帝乾隆看这儿山清水秀,风景幽静,心里很喜欢,就想在这儿建座皇家园林。
他征调民工,把瓮山泊开凿成昆明湖,并在瓮山上大兴土木,修建行宫。
在半山腰挖地基时,忽然发现下边有一个大地穴,都是用三尺见方的大石块砌成的,还有一个大石门,关得很紧实。
监工的太监把这事立马禀告了乾隆。
乾隆心想:“这准是瓮娘娘的坟,要能把这坟挖开,说不定里头尽是奇珍异宝
”于是,他亲自跑去看了,命令工匠们悄悄把门撬开,可那门太严实了,工匠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撬开了门前的一块挡门石。
翻过来一看,上面写着几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不动你”。
乾隆一看,脸色立时掺白,吓得差点背过气去,慌忙命令工匠把石头重新砌好。
就在瓮娘娘坟的上边,修建了佛香阁,把坟给压住了。
这一来,瓮娘娘的坟没人敢动了,乾隆认为自己的江山也就牢靠了。
果真应了瓮娘娘:“日后有天子给我看坟”那句话。
这事听起来好象很神,其实并不神。
瓮娘娘是个有学问的人,他见丹棱北边那地方风景好,知道日后准被皇家看上,在这儿修行宫,所以她才说“日后有天子给我看坟”。
至于石板上的字,那是防人掘坟盗墓为吓唬人而刻的。
正好碰上了乾隆,乾隆这人讲风水,好迷信,就给唬住了。
【第9句】: 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 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是颇为讲究的,可以说在中外历史上罕见。
颐和园专有一座供西太后享用的“寿膳房”,地处仁寿北殿的后身,大戏楼东侧,共有八个大院,一百多间房子。
专门为她烹调饮食的首领太监、厨役、菜役等有一百二十八人之多,比乾隆时期的御膳房多二十余人。
膳房下设五局: 一、荤菜局。
专做烹、炒、炸、熘、蒸、炖各种山珍海味、鸡、鸭、鱼、肉等荤菜。
二、素菜局。
专用豆腐、面筋等素菜做各种炒菜、炸菜、熘菜等。
三、饭局。
专做饭、粥、馒头、花卷、烙饼、面条等各种主食。
仅每顿要做的粥就有:绿豆粥、小米粥、肉粥、薏米仁粥、大麦粥、大米粥等。
四、点心局。
专做早点、午后点心,还有夜宵所有的各种蒸、煮、炸、烙点心。
五、饽食局。
专做酥皮饽饽、酥盒子、奶油琪子、小炸食、萨其玛等点心。
西太后膳房的太监、名厨等,不管皇太后到哪里巡幸,都要随驾侍奉。
颐和园“寿膳房”的太监、名厨中的有不少是从故宫“西膳房”调来的。
关于厨师随驾伺候的事,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位名厨师叫谢二,是一位首领太监的弟弟,因油炸糕做得好,被传入宫中效力。
他做的烧麦皮薄如纸,馅美可口,特别受到“老佛爷”赏识。
有一次西太后去东陵祭祀,谢二没有随驾,到了东陵西太后要吃烧麦,吃完后感到味道不对,问是什么缘故,手下人说谢二没随驾,是刘大做的,结果一怒之下,打了刘大四十大板,并立即传旨命谢二火速赶到了东陵。
在西太后爱吃的菜品中,有一个菜叫“酿豆芽”。
这道菜做起来非常费功夫,必须挑选挺直肥大的豆芽,先用手将头尾掐去,只留中段,再用细铜丝将其挖空,然后再将事先用鸡肉或其它佐料调好的馅塞进去,上锅蒸熟。
就这一个菜,十个人做一天也够忙累的。
在她爱吃的面食里有一种小窝头。
其主要原料有栗子粉、小米面、豆粉、糜子面和玉米面,再加桂花、白糖和枣泥,精心做成如同拇指般大小的窝头。
寿膳房制作的食品花样繁多,能制点心四百多种,菜品四千样,各种上等高级食品如燕窝、鱼翅、熊掌等应有尽有。
西太后用膳每天有固定时间,一般早膳六点,午膳十二点,晚膳下午六点。
另外还有晚点。
传膳前,各局将做好的菜食一律装入菜食盒中,放在廊下几案上。
盛菜的用具是淡黄色的绘有二龙戏珠的木制膳盒,膳盒底部有一个用锡制成的底座,座内装有热水,外包棉垫,能保温较长时间,一般情况下,西太后在乐寿堂用膳,乐寿堂离寿膳房一百多米,每次进膳前,乐寿堂正厅内临时用几张桌子拼成一张大餐桌。
只有当首领太监发出“传膳”时,所有的膳食才能从寿膳房向乐寿堂运送。
传膳时,膳房学徒的小太监有几百人之多。
当传膳太监传旨开膳时,小太监每人把自己的膳食盒搭在右肩上,管膳太监和首领太监领着这些小太监依次而入,再由内侍太监把菜食放在膳桌上。
这时总管太监李莲英用银筷子试尝,他认为安全可靠后才请皇太后用膳。
西太后每天的膳食费一百两白银,比乾隆规定的六十两还高。
在当时,一百两白银可买大米一万二千斤。
按当时一般农民的正常用粮每人每年三百斤计算,可够一人吃四十年的。
那真是“帝后一顿饭,百姓数年粮”。
西太后在颐和园消夏如何吃冷食。
慈禧常吃的是一种叫“甜碗子”的冷食。
系用莲子、藕、各色瓜果,加上冰糖,经过冰镇之后食用。
据说西太后很爱吃,宫女、太监如若能够被赏赐吃上一碗,那是莫大的幸事了。
晚清就用上冰箱了,但那时的冰箱不是机械制冷,而是用天然冰块冰镇的。
冰箱的外形呈斗状,即四方形,上面略比底大,由下往上渐大。
大冰箱有高八十多厘米者,体积容量不小,冰箱的下面都做有流水孔,盖面上留有气孔,便于放出冷气,可使室内降温。
皇宫冰箱多用红木制作,也有的用珐琅制作。
其表面多有雕刻或镶嵌纹饰,也是极好的工艺品。
上应有的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56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