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三年级青海湖导游词

迷人的青海湖导游词400字

各位游客朋友们,离开了,离开了的传说.我们前方将要到达的是我们美丽富饶的青海湖.青海湖古称西海,藏语称为错温布,称为库库若尔.大家知道为什么称为库库若尔吗 相传,古时的青海湖美丽而宽广,但这里一写部落头人却肆意地欺压百姓.有一个叫库库卓尔的英雄解仇释怨,使群众团结和睦,亲如一家,并帮助邻里部落解决危难,度过饥荒.他死后,被天帝封为团结之神,保护善良.从此,称青海湖为库库卓尔,即我们所说的库哭若尔.对于青海湖的形成原因,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大约在两千多派万年以前,如今的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大陆板块挤压,,海底渐渐向上隆起,逐渐形成了被称为的.而青海湖则是在地壳隆起过程中断层陷落而形成的.关于它的形成,还有着一些非常有趣的传说.如有的说,这是水晶宫老龙王最小的儿子,引来108条江河的水汇成的.还有的说,当年大闹天空时,与大战.被追赶到这里,觉得又饥又渴,发现了此处被石板盖住的神泉.他跑过去大喝一通后,忘了盖上石板,神泉滚滚涌出,汇成了大湖.而此时,也已经追上来了.急忙顺手抓了五块石头,压住泉水.后来这五块石头就变成了湖中的五座小岛.二郎神连做的饭都顾不上吃,拔腿跑时不小心,一脚踢翻了锅.锅里有盐,倒在湖中,从此湖水就变咸了.不止如此,他的盐口袋被扯了个口子,边套边撒,一路漏盐.于是青海湖畔就有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盐湖和盐泽.关于青海湖的传说,我们就讲到这里了.大家请看前面那平嵌在皑皑的雪山和茫茫的草原之间,的宝镜,那就是青海湖了.青海湖面积4400多平方公里,东西长106公里,南北宽63公里,湖水平均深度19米,湖面海拔3260多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如今,青海湖已经成为青海省四大旅游区之一,初步形成了以观光为主,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环湖旅游带.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青海湖的湖滨地区.此处地势平坦开阔,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是理想的避暑胜地.不仅如此,这里还是青海省重要的牧业基地,丰美的牧草,肥沃的土地,养育着这里成群的牛羊.没到夏秋季节,辽阔的草原像披上了一层碧绿的绒毯,各种野花五彩缤纷,将绿色绒毯点缀得如锦似缎.四周大片整齐的农田麦浪翻滚,油菜花一片金黄,散发出沁人肺腑的芬芳.湖面上碧波万倾,白色海鸥追逐着鱼帆在空中翱翔,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日出日落的景色更是充满着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

写青海湖的风景100字左右

去过青海的人们会去最美的湖——青海湖。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处,祁连山的东南部。

青海湖湖面海拔为3260米。

她就像西施一样美丽、动人。

我骑上一匹小马去参观青海湖,青海湖很美,很宽阔。

从远处看青海湖一片碧绿,像一块巨大的绿宝石镶嵌在青藏高原上。

走近一看,青海湖的海水很蓝很蓝,蓝得自然,就像一块蓝宝石。

里面有许多小鱼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它们在水中嬉戏,弄得我也想变成小鱼跟他们一起玩。

水草青青的,把蓝蓝的青海湖衬托的更加美丽。

我们来到青海湖附近的花海鸳鸯。

站在花海鸳鸯的湿地里,我突然发现湿地对面牛羊成群,在草原上就像天空中的点点繁星。

绿草如茵的草原上还有一条细细的河,露在阳光下,远远看去,像一条发光的银项链。

我和爸爸一边骑马一边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我突然看到远处立着几座挺拔而起的雪山,我激动地对爸爸说:“爸爸,有雪山,有雪山

”爸爸说:“是啊

雪山真美啊

”妈妈对雪山赞不绝口。

我还看到了一只土拨鼠正懒洋洋地晒太阳,它紧闭双眼,蹲在地上,它好像在跟太阳公公对话呢

没想到青海湖旁边还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色呢

我爱美丽的青海湖

青海湖的简介 100字~~

青海湖碧波浩瀚,鸟翼如云的青海湖,古称“西海”,位于青海省刚察县南部。

湖面海拔3195米,面积广达4583平方公里,绕湖一周共约360公里,为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湖中有海心山,盛夏时节平均气温仅15度,为天然避暑胜地。

每年春夏,有数十万的候鸟来海西山、三块石等岛屿栖息,鸟岛因而得名,现以列为候鸟保护区。

导游词200字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王导,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颐和园的风景名胜。

请大家随着我走。

现在,我手指的这个是著名的长廊。

这个长廊可不一般。

它全长700多米,分成273间。

大家可以看到,每间的横槛上都有许多五彩图画,画得各式各样,有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难怪被称为“世界第一廊”。

大家往前看,这就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

这片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游船经常从这里经过,大家可以听到船上游人们的欢歌笑语。

在昆明湖的上面,就是闻名遐迩的万寿山。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部风景。

站在这里看,整个颐和园真可谓是无比壮观。

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阁。

大家快随我看看这美丽的石桥吧

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姿态不一的活灵活现的小狮子。

这座在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

1986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家听了我的介绍,也心动了吧

那就亲自到颐和园看看吧

关于塔尔寺的导游词300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现在我们来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

塔尔寺占地六百余亩,它的数十座殿塔在幽深的莲花山坳里依山势起伏,交相辉映。

雄距全寺中心的大金瓦殿,金顶辉煌,规模宏伟,富丽堂皇,是塔尔寺的主建筑。

它与明柱素洁、气象壮严的大经堂,以及各具特色、错落排列的弥勒佛殿、金刚殿、释迦殿、文殊殿、长寿殿,以及四大扎仓等,吸取了青海同仁热贡木刻艺术的精华和甘肃河州砖,雕艺术的特点,并采用了青海居民建筑布置的方式,及藏族固有的传统风格,成为形式独特、布局严谨、汉藏相结合的宏大艺术建筑群。

寺内宝塔林立,古树参天,景色十分壮丽。

所在的这个镇在藏语里称为“鲁沙尔”,汉语地名是“湟中”,意思是地处湟水的中游。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发源于古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地区之后形成的一个佛教支派,由于藏传佛教寺庙中取得佛学学位的僧人在藏语中称为“喇嘛”,所以喇嘛教这个称呼就传开了。

“格鲁”是藏语译音,意思是“善规”。

佛教自7世纪传入西藏到最后形成藏传佛教,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变迁和改革。

格鲁派是15世纪才出现的藏传佛教的一支派别,因它的教规对僧人要求十分严格,故得名“善规”,又因该派僧人在做法事时戴黄色的帽子,所以更多的人称它为黄教。

虽然黄教在藏传佛教中出现最晚,但是由于管理最严,深得信徒崇敬,因此规模越来越大,在藏族地区信徒居其他教派之首。

黄教寺庙更是随处可见,其中最着名的6座是西藏的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甘肃的拉卜楞寺以及我们现在参观的塔尔寺。

塔尔寺的着名完全在于它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

平遥古城导游词100-200字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1-2] 2009年,平遥古城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

2022年7月13日,平遥古城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

[3-4] 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

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委员会)

一篇小学五年级文章

在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上,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带着满载丝绸的骆驼商队,正缓缓西行。

这是对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建立丰功伟绩的纪念和歌颂。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首脑人物凯撒穿着一件丝绸长袍到剧院看演出。

谁料,他比演员更引人注目,满剧场的人都把眼光盯在这件从来未见过的丝袍上。

当大家知道这是中国生产的丝织品后,又是高兴,又是羡慕。

此后,身着中国丝绸锦绣,成了罗马上层人物高贵和权力的象征。

中国的丝织品是怎样到了欧洲的

这要从张骞出使西域说起(汉代西域指今日河西走廊以西的天山南北及巴尔喀什湖地区)。

张骞(公元前

——前114年),陕西汉中成固(今城固)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公元前138年到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通西域,开辟了我国和西方的国际陆路交通道路,从此,一条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境内,到达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正式开通。

通过这条横贯亚洲大陆古代东西贸易通道,从公元前2世纪到9世纪以丝绸为主的中外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沿途各地的经济繁荣,特别是对中国蚕桑丝绸技术的西传起了巨大作用。

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希特霍芬首先使用了“丝绸之路”这一名称。

后来在这条通道上陆续出土了中国汉唐各朝的大量丝织品和其它文物。

:早年,人们对这条东西往来的通路没有给予一个统一的固定名称。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德文作Seidenstrassen, 英文作the Silk Road)。

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 Herrmann)在 1910 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是个形象而且贴切的名字。

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近年中国各地的考古发现表明,自商、周至战国时期,丝绸的生产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

因此,多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想给这条道路起另外一个名字,如“玉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 但是,都只能反映丝绸之路的某个局部,而终究不能取代“丝绸之路”这个名字。

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

它东面的起点是西汉的首都长安(今西安)或东汉的首都洛阳,经陇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兰州),然后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

汉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两道的分岔点就在楼兰。

北道西行,经渠犁(今库尔勒)、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至疏勒(今喀什)。

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经且末、精绝(今民丰尼雅遗址)、于阗(今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

从疏勒西行,越葱岭(今帕米尔)至大宛(今费尔干纳)。

由此西行可至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安息(今伊朗),最远到达大秦(罗马帝国东部)的犁靬(又作黎轩,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

另外一条道路是,从皮山西南行,越悬渡(今巴基斯坦达丽尔),经罽宾(今阿富汗喀布尔)、乌弋山离(今锡斯坦),西南行至条支(在今波斯湾头)。

如果从罽宾向南行,至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转海路也可以到达波斯和罗马等地。

这是自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换句话说,狭义的丝绸之路指的就是上述这条道路。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和政治、宗教形势的演变,不断有一些新的道路被开通,也有一些道路的走向有所变化,甚至废弃。

比如敦煌、罗布泊之间的白龙堆,是一片经常使行旅迷失方向的雅丹地形。

当东汉初年打败蒙古高原的北匈奴,迫使其西迁,而中原王朝牢固地占领了伊吾(今哈密)以后,开通了由敦煌北上伊吾的“北新道”。

从伊吾经高昌(今吐鲁番)、焉耆到龟兹,就和原来的丝路北道会合了。

南北朝时期, 中国南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而北方的东部与西部也时分时合。

在这样的形势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与西域的交往,大都是沿长江向上到益州(今成都),再北上龙涸(今松潘),经青海湖畔的吐谷浑都城,西经柴达木盆地到敦煌,与丝路干道合; 或更向西越过阿尔金山口,进入西域鄯善地区,与丝路南道合,这条道被称作“吐谷浑道”或“河南道”,今天人们也叫它作“青海道”。

还有从中原北方或河西走廊向北到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越伊犁河至碎叶(今托克马克附近),进入中亚地区。

这条道路后来也被称作“北新道”,它在蒙古汗国和元朝时期最为兴盛。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5709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