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三坊七巷景点导游词

三坊七巷有哪些风景

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

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

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

以沈葆桢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1句】:衣锦坊  衣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

据清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

”宋时称“禄锦”,明朝更为“衣锦”,其实都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之后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也改过去称“通潮”,则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

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最具特色。

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

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州市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

  

【第2句】:文儒坊  文儒坊是“三坊”中的第二坊。

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

据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

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

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

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

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老师陈宝琛。

清代的著名诗人、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主。

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

在文儒坊里,有一条幽深清静的小巷,叫闽山巷,俗称“三官堂”,那是因为该巷古代建有三官堂而闻名。

据清朝道光年间林枫卷中“坊巷第二”记载:“三官堂,在文儒坊南闽山巷,南有小巷通光禄坊,西口达常丰仓河沿。

大抵皆以寺而得名也。

而此则以闽山保福寺名也。

”由此可见,三官堂与保福寺之密切关系。

是在宋朝至少已有七八百多年以上悠久历史。

  

【第3句】:光禄坊  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

光禄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

历史上,光禄坊内有一座法祥院,俗称“闽山保福寺”(在今光禄坊公园内)。

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

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

”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

上世纪8090年代光禄坊因道路改造被辟为马路,后又因保护需要将地面改回石板铺设,并且将两边陈旧的现代建筑给予拆除。

  

【第4句】:杨桥巷  杨桥路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

杨桥路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

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便更名为“杨桥路”。

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

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中,亦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

巷道扩大为道路后,林觉民烈士和女作家冰心的故居(可参见词条“福州冰心故居”),有相当部分被保存下来。

杨桥巷(南)有座“双抛桥”,规模不大但传奇多。

一是此桥所处内河沟道,是东西两水“合潮”的地方,“万里潮来一呼吸”的内河奇观,在此感受得最为真切。

二是双抛桥边两岸相向而长的一对榕树,在空中竟枝叶连理,相拥成阴,于是就有个青年男女殉爱的凄美故事,传之久远,以至后人已说不清先有爱后有树、先有树后有桥,还是相反。

近闻有海外作家将之与“”的绝唱相提并论,更添了几分悲情。

不过,由于河道改造和城市建设的缘故,桥下的琼东河已被填平,后来在桥下建设了一个景观池,让人们知道这里曾经有内河的存在,双抛桥已经由“桥”慢慢变成了一座街边的“亭”,成为路人歇脚品茶的场所。

  

【第5句】:郎官巷  郎官巷,在杨桥巷南,南后街的东侧,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

据清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

宋代诗人陈烈原籍长乐,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

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  

【第6句】:塔巷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东能八一七北路闹市区,西能南后街。

据《榕城考古略》载:“旧名修文,宋知县陈肃改名兴文,后改文兴。

今呼塔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也。

”此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

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还在,以后未见记载。

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片的小塔,作为古迹纪念。

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

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流传有一首赞誉他诗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

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

”至今仍传为美谈。

  

【第7句】:黄巷  黄巷在塔巷之南。

隔着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

据闽志载,晋永嘉二年间(308年)固始人黄元方(公元280-375年)又名允字彦丰避乱入闽,落户于,故称黄巷。

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837-920年)退隐归居这里。

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黄巷。

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

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

曾一度改名新美坊,后称新美里。

巷内有一“唐黄璞居”石碥,20世纪50年代初期还有人见过。

黄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黄楼”,属于文物保护单位。

  

【第8句】:安民巷  安民巷位于黄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文儒坊相对,安民巷旧名“锡类坊”,它改名“安民”,与黄巢入闽有关。

据《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

”旧有锡类坊,以宋刘藻以孝闻,后太宰余深居此改曰:“元台育德”。

历史上巷内人家多为社会贤达。

元行省都事贾讷居之。

巷西侧民居旧宅仍保留匀称格局和古朴风韵。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驻闽办事处设在其间。

今此老宅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第9句】:宫巷  宫巷在安民巷之南,东西两端分别一八一七北路和365kuaile.cn南后街相接。

据清《榕场面考古略》载:“旧名仙居,以中有紫极宫得名。

后崔、李二姓贵显,更名聚英达,明得改英达。

”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今人叹为观止。

如漏花窗户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过木格骨骼的各种精心编排构成了丰富的图案装饰。

在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饰以重点雕刻。

各种精巧生动的石刻在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上随处可见。

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

  

【第10句】:吉庇巷  吉庇巷,福州三坊七巷之一,俗称“吉避巷”。

宋郑性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

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

改革开放后,吉庇巷成为一条沟通东西方向的主干道,一度更名为“吉庇路”。

2009年福州市将其复名为“吉庇巷”,并开始对北侧的破损古建筑进行改造。

福州著名的“安泰楼”酒楼也就位于吉庇巷口。

  

【第11句】:南后街  福州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

福州南后街西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

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

也是因为商业,这条街才得以在建设大潮里保存下来。

三坊七巷的福建省5A-2A级旅游景区

福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鼓浪屿三坊七巷,南靖土楼等等

三坊七巷简介

八坊十三巷,临夏市民族风情古街区,民族建筑艺术“大观园”,古街民居保护并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呈现出穆斯林的生活画卷,成为临夏民族民俗文化名片。

  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区,由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铁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等八坊,大旮巷、小南巷、坝口巷、北巷、沙尕楞巷、专员巷、大南巷、仁义巷、细巷、拥政路、铁家寺巷、王寺街等十三巷组成。

街巷结构最早形成于清初,具有临夏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

各式清真寺融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阿拉伯文化特色于一体,庄严肃穆,秀丽壮观。

现存穆斯林居住的院落、清真寺等建筑气势宏伟,有裙楼、阁楼、砖雕、木刻等特色工艺。

  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的建设理念,按照“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合理利用”的原则,临夏市将八坊十三巷分区规划为滨水休闲区、院落休闲区、原生风貌观光区、创意工坊区、文化博览区、民俗风情区等8个功能区,分期实施总投资

【第3句】:4亿元的古街民居保护和改造工程,严格保护八坊十三巷基本地理格局和文化风貌,优化保护传统民居风貌,全方位展示传统民族文化。

截至目前,一期工程投资过亿元,其中大旮巷80号院落已完工,大旮巷

【第64句】:65号院落完成总工程量的90%。

  八坊十三巷古街民居保护和改造工程,充分利用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有选择地使用特色景观语言,融合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集民族特色、休闲旅游、绿色生态、人文科教为一体。

同时,还结合街区形态及周边环境,系统安排和合理规划区域设施与建设项目,确保八坊十三巷的民族特色和发展动力。

  红水河自西向东流经临夏市,也从八坊十三巷穿流而过。

针对河道污染、防洪能力低等问题,临夏市投资近1亿元,对城区段河道进行综合治理,使原来的臭水河变成了风景河。

  新西路是临夏市老城区的一条主干道,也是八坊十三巷的核心道路。

针对路面狭窄、交通拥堵、管网老化破损严重等问题,临夏市投资

【第1句】:93亿元,实施综合改造工程,将其建设成为集伊斯兰特色展示、民族特色产品经营、民族风情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街区。

  红园广场和人民公园地处八坊十三巷北端,周边居民多,区位优势明显。

临夏市投资1580万元,分门别类建成集会区、景观区、健身区、幼儿活动区和集古典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区,既提升了城市品位,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八坊十三巷与红水河、新西路、红园广场等景点有效对接、融为一体,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生态景观。

  把八坊十三巷打造成临夏市城市名片、临夏必游地、临夏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支撑点、省级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中国伊斯兰文化最佳旅游目的地,这是临夏市推进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最终目标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七八月份,三四千元在国内哪些旅游景点好玩

7月8月份,正是青海湖的最适宜旅游季节,如果你喜欢大自然湖泊的,可以去那里,还有湿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5961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