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宁波菜导游词

介绍宁波的自然、人文、土特产导游词四年级的作文450字左右

“半盏屠苏犹未举前小草写。

”在家乡最值得一提也是最热热闹闹的民俗,便是春节传统了。

春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灯笼,贴上新对联,到处是的景象。

从小到大,春节来得往往很早。

过了腊月门,家家户户开始办年货,坚果瓜子,各种糖果应有尽有,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更是忙碌了起来,腊月二十三是我们北方的小年,小年虽然没有大年那么重要,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节日,到了晚上,四面传来鞭炮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这一天,一家男女老少开始忙活,拆洗被褥,洒扫庭院,听妈妈说,这有扫除倒运之意。

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我和姐姐总是最积极的。

妈妈现在都让我们自己打扫自己的房间,虽然打扫一天很劳累,但是看着干干净净的卧室,忽然觉得即使劳累也是值得的。

“二十五,做豆腐”。

我之前一直不理解新年为什么要做豆腐,后来才知道,豆腐与“头富”谐音,有人们新的一年都富贵吉祥的美好寓意。

在我很小的时候,只有少数人家才会有豆腐机,这时候每家每户的人就会挑着两桶黄豆,到那家人门口排队,大家有说有笑,谈论着过去一年的收成。

腊月二十六到二十九期间,就是妈妈最忙碌的时候,蒸花馍,蒸面鱼,做丸子。

每到这个时候,我和姐姐都会给妈妈打下手,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刚出炉的热气腾腾的年糕,我总是会先试尝一个,软软糯糯的别提有多好吃了。

到了大年三十,爸爸会起个大早制作贴对联的浆糊,制作完成后把我和姐姐叫起来一起贴对联,贴完对联后我就会换上自己的新衣服跑去找好朋友,不自觉地炫耀着,自己今年的新衣服有多好看。

大年三十晚上最热热闹闹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吃完年夜饭后一起动手包水饺。

这一天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守岁到十二点。

等到十二点的钟声响起,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这便是我们家乡的春节风俗,中国各地春节传统虽然都有不同,但都是大同小异。

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到处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美食的解说词怎么写,500字

一欢迎词亲爱的顾客朋友们:大家好

您现在看到的是康师傅江南美食推广活动。

雪笋肉丝面,清鲜爽口;笋干烧肉面,鲜香浓郁,欢迎免费品尝

二产品介绍包括1品系介绍2口味介绍,特点,价格,坎级介绍(包括赠品的单独介绍)康师傅江南美食雪笋肉丝面新味上市。

优选宁波风味雪菜和鲜嫩笋片,精心烹制而成,雪菜爽口,清鲜入味

产品中特别添加丰富的笋片和雪菜,味道更加鲜美醇正,欢迎大家品尝

(康师傅江南美食笋干烧肉面新味上市。

笋干烧肉面,精选江南特产笋干和上好五花肉,大火煸炒,小火焖烧,肉酥笋嫩,鲜香浓郁

欢迎大家品尝

)康师傅江南美食系列现在有笋干老鸭煲、东坡红烧肉、雪笋肉丝、笋干烧肉和精炖牛腩五种口味四种规格方便您在不同时机和场合品尝,现在购买,还有精美实用礼品相赠,欢迎顾客朋友踊跃购买

三其中穿插、煮面流程的解说在这里我们将为您演示正确的康师傅江南美食烹制流程,您还有机会得到康师傅为您准备的精美礼品。

您现在看到我们康师傅公崽大厨手上的笋干烧肉面,首先在烧水同时将面外包装撕开备用(温度调至240℃)煮面用水量为600ml(面饼90g)水沸后,将面饼放入锅内,开始计时;将菜包加入试吃锅中加盖煮,我们的蔬菜包里有货真价实的脱水高丽菜,和脱水胡萝卜及脱水猪肉。

面饼煮至1分钟时,用筷子将面饼挑散,开盖继续煮面。

2分钟时加入粉包、酱包并使料包与面、水充分混合香气四溢,面饼煮至3分钟时关火。

(您现在看到我们康师傅公崽大厨手上的雪笋肉丝面:570ML (面饼85g)首先在烧水同时将面外包装撕开备用(温度调至240℃)煮面用水量为570ml,水沸后,将面饼放入锅内开始计时。

将菜包加入试吃锅中加盖煮,我们的蔬菜包里有货真价实的脱水高丽菜,和脱水胡萝卜及脱水猪肉。

面饼煮至1分钟时,用筷子将面饼挑散,然后开盖继续煮面。

2分钟时加入粉包、酱包并使料包与面、水充分混香气四溢,开盖煮面

【第2句】:5分钟时,放入雪笋肉丝风味包,用筷子挑散到面汤。

)四欢迎品尝词+卫生提示五派发+邀请好,就这样,一锅鲜活带劲的康师傅江南美食方便面完成了,欢迎大家前来免费品尝

(促销员将试吃品按要求派送给顾客)(待促销员将试吃品派送完毕后播音)为了维护本商场的购物环境,请您将使用过的一次性碗筷自觉地投入到我们为您准备的垃圾桶内,谢谢您的合作,祝您购物愉快

六询问沟通欢迎您来到我们的康师傅方便面的活动现场,请问你平时经常吃方便面吗

吃的是什么品牌的方便面

您的口味是辣的还是不辣的或您的口味是偏浓的还是偏清淡的喃

(可以根据顾客的回答反馈再挑选符合当前顾客的口味的面进行介绍)产品口味和面的特点价格,坎级介绍(包括赠品的单独介绍)

丝绸之路讲了哪些内容100字和体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唐灭西突厥(1张)加。

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丝绸之路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

从此,丝绸之路这一谓称[1]得到世界的承认。

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

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

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丝绸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线分为南、中、北三道。

丝绸之路(Silk Road)古代贯通中西方的丝绸之路风光集萃(19张)商路。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 丝绸之路  thofen)命名。

不过他所指的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国于河间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

所谓西域则泛指古玉门关和古阳关以西至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

后来,史学家把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丝绸之路。

因其上下跨越历史2000多年,涉及陆路与海路,所以按历史划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按线路有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之别。

陆上丝路因地理走向不一,又分为“北方丝路”与“南方丝路”。

陆上丝路所经地区的地理景观差异很大,人们又把它细分为“草原森林丝路”、“高山峡谷丝路”和“沙漠绿洲丝路”。

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

隋唐年代(589年~896年)丝路空前繁荣,胡商云集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定居者数以万计。

唐中叶战乱非常频繁,丝路被阻,后虽有恢复,规模远不如前,海上丝路逐渐取而代之。

北方陆上丝路指由黄河中下游通达西域的商路,包括草原森林丝路、沙漠绿洲丝路。

前者存在于先秦时期,后者繁荣于汉唐。

沙漠绿洲丝路延续千余年,沿线文物遗存多,是丝路的主干道。

其起点一般认为是长安(今西安),其实它随朝代更替政治中心转移而变化。

长安、郏鄏—洛阳、平城(今大同)、汴梁(今开封)、大都—燕京—北京曾先后为丝路起点。

草原森林丝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穿蒙古高原,越西伯利亚平原南部至中亚分两支,一支西南行达波斯转西行,另一支西行翻拉尔山越伏尔加河抵黑海滨。

两路在西亚辐合抵地中海沿岸国家。

沙漠绿洲丝路是北方丝路的主干道,全长7000多公里,分东、中、西3段。

东段。

自长安至敦煌。

较之中西段相对稳定,但长安以西又分3线: ①北线由长安沿渭河至虢县(今宝鸡),过汧县(今陇县),越六盘山,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较短,沿途供给条件差,是早期的路线。

②南线由长安沿渭河过陇关、上邽(今天水)、狄道(今临洮)、枹罕(今河州),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张掖。

③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郡(今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

南线补给条件虽好,但绕道较长,因此中线后来成为主要干线。

南北中三线会合后,由张掖经酒泉、瓜州至敦煌。

中段。

敦煌至葱岭(今帕米尔)或怛罗斯(今江布尔)。

自玉丝绸之路风光欣赏(20张)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

自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为北道。

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咸海间)。

北道上有两条重要岔道:一是由焉耆西南行,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至南道的于 阗 丝绸之路  [2];一是从龟兹(今库车)西行过姑墨(阿克苏)、温宿(乌什),翻拔达岭(别垒里山口),经赤谷城(乌孙首府),西行至怛罗斯。

由于南北两道穿行在白龙堆、哈拉顺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条件恶劣,道路艰难。

东汉时在北道之北另开一道,隋唐时成为一条重要通道,称新北道。

原来的汉北道改称中道。

新北道由敦煌西北行,经伊吾(哈密)、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北庭(吉木萨尔)、轮台(半泉)、弓月城(霍城)、砕叶(托克玛克)至怛罗斯。

西段。

葱岭(或怛罗斯)至罗马。

丝路西段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历史上的国家众多,民族关系复杂,因而路线常有变化,大体可分为南、中、北3道: ①南道由葱岭西行,越兴都库什山至阿富汗喀布尔后分两路,一西行至赫拉特,与经兰氏城而来的中道相会,再西行穿巴格达、大马士革,抵地中海东岸西顿或贝鲁特,由海路转至罗马;另一线从白沙瓦南下抵南亚。

②中道(汉北道)越葱岭至兰氏城西北行,一条与南道会,一条过德黑兰与南道会。

③北新道也分两支,一经钹汗(今费尔干纳)、康(今撒马尔罕)、安(今布哈拉)至木鹿与中道会西行;一经怛罗斯,沿锡尔河西北行,绕过咸海、里海北岸,至亚速海东岸的塔那,由水路转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

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

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有番禺(后改称广州)、登州(今烟台)、扬州、明州(今宁波)、泉州、刘家港等。

同一朝代的海上丝路起点可能有两处乃至更多。

规模最大的港口是广州和泉州。

广州从秦汉直到唐宋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商港。

明清实行海禁,广州又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

泉州发端于唐,宋元时成为东方第1大港。

历代海上丝路,亦可分三大航线: ①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鲜、日本。

②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东南亚诸国。

③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丝绸之路线路图  广州、泉州在唐、宋、元时,侨居的外商多达万人,乃至十万人以上。

丝路意义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古代东西方最长的国际交通路线,它是丝路沿线多民族的共同创造,所以又称之为友谊之路。

在丝路上起居间和转运作用的大宛人、康居人、印度人、安息人、阿拉伯人、西突厥人等对中国丝绸的西运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为争夺丝路贸易权发生多次争斗,尤以波斯与东罗马之间的斗争最激烈。

  编辑本段历史遗迹  丝绸之路  世界地质公园秦岭终南山北麓有一条古道,名“神仙路”又称“古丝绸之路”,宽度为0.1~

【第2句】:0米,自古长安(今西安市)直通甘肃天水以西,绵延2000多里,是一条最为古老的长安连通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该路历史遗迹众多,唐僧曾由此路西行取经,沿途有唐僧留下的数不完的圣迹及传说,现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地处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石井镇西安钟馗故里欢乐谷内,其余路段虽古迹不再,多有毁弃和断阻,但如今相当一部分依然供当地乡民耕作和行走。

是难得的丝绸之路历史遗迹,是宝贵的古丝绸之路考古遗址。

  编辑本段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

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完成了它的使命。

它已被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10900公里长的新亚欧大陆桥所取代。

但是,它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

  商品交流  丝绸之路上的驼队  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象征。

丝绸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

并且丝绸的西传也少许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由于西传至君士坦丁堡的丝绸和瓷器价格奇高,令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乃至东亚是一个物产丰盈的富裕地区。

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

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

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出了贡献。

这种珍贵的商品曾是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

当青金石流传到印度后,被那里的佛教徒供奉为佛教七宝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远的宗教色彩。

而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

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

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

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

  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 "丝绸之路"简图  技术西传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刚经》就发现于敦煌。

造纸术曾经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这种技术似乎只有东亚及南亚部分国家才有发达的造纸工业。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

人们已在在楼兰遗迹的考古发现了2世纪的古纸。

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的证据。

很多人认为造纸术的西传为欧洲及中亚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而最初这场变革却是残酷的:唐朝与新兴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亚的势力摩擦不断。

在对中亚政治格局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怛罗斯战役中,阿拉伯人将中国战俘沿着丝绸之路带回撒马尔罕,而这些战俘中就有长于造纸术的中国工匠。

最终造纸术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西域 丝绸之路  地区沙漠密布,各国的繁荣与水往往是脱不开关系的。

天山与昆仑山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

然而收集这些雪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溶化后积聚在山脚的水很短时间就会被蒸发或渗入地下。

自汉朝派遣军队囤积在西域发展农业时,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被同样需要水源的军人使用在西域,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

早先西域地区坎儿井技术究竟是由中国还是波斯传入西域一直事件有争议的问题。

不过井渠技术和穿井法被证实是用中国传向西方:《史记》中记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断绝水源的方式围困城市。

然“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令大宛人坚持了很长时间。

中国古代印刷术也是沿著丝路逐渐西传的技术之一。

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已经发现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纸制品。

其中唐代的《金刚经》雕版残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国。

这说明印刷术在唐代至少已传播至中亚。

13世纪时期,不少欧洲旅行者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将这种技术带回欧洲。

15世纪时,欧洲人谷腾堡利用印刷术印出了一部《圣经》。

1466年,第一个印刷厂在意大利出现,令这种便于文化传播的技术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

  宗教思想交流  唐朝(7世纪)时在中国北方发现的西方传教士像东汉初期,佛教自于闻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侧之“丝绸之路”子孔道,全面传到西域各国。

关于佛教传入西域地区,目前尚有许多说法。

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基本看法是:佛教早在公元前2世纪以后,晚在公元前1世纪末已传入西域了”。

据此,佛教公元前87年传入西域于阗以后,公元前60年至公元前10年左右自佛教圣地于阗向西或北方向传播到叶城、莎车、塔什库尔干、喀什、阿克苏、库车、焉首等西域之“丝绸之路”北路各地和向东北方向传播到且末、若羌、米兰、楼兰等西域之“丝绸之路”南北路诸地是理所当然之事。

除了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

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

拜火教(一名为祆教)是中国人对波斯琐罗亚斯德教(这可能与西域地区与拜火教敌视的伊斯兰教有关。

)的称呼,该教于前5—前1世纪沿丝路向东方传播,被认为是最早传入西域的宗教。

拜火教曾是波斯的国教,在阿拉伯帝国兴起后被迫东移。

有记载当时西域各国都信仰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受到当时南北朝时代的北方各国皇帝的支持,唐朝时也有许多祆祠以备“胡商祈福”,地方统治者为控制拜火教的发展,设立萨薄一职,试图将宗教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中。

但该教宋朝以后则基本消失。

其宗教风俗则被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所保留,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风俗。

景教则是叙利亚基督教聂斯脱里教派的一个分支,史料记载景教在唐代初期搏得皇帝好感,李世民曾批准教徒在长安兴建庙寺一所,初称“波斯寺”,后更名为“罗马寺”,“大秦寺”;到唐高宗年间,阿罗本被奉为镇国大法主,往后教堂亦挂上历代唐朝皇帝像。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景教徒伊斯曾协助郭子仪平乱,后被赐紫衣袈裟。

从635年开始,景教在中国顺利发展了150年,与祆教及摩尼教并称唐代“三夷教”。

在会昌法难之后,景教慢慢走向衰弱,但一直延续到明朝天主教进入中国时。

从西方到东方丝路在元朝之后的逐渐不受注意后,间接刺激了欧洲海权兴起,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刊行后,中国及亚洲成为许多欧洲人向往的一片繁荣富裕的文明国度。

西班牙、葡萄牙国家开始企图绕过被意大利和土耳其控制的地中海航线与旧有的丝绸之路,要经由海路接通中国,并希望能从中获得比丝路贸易更大的利润。

一些国家也希望将本国的所信仰的宗教传至东方。

1492年,哥伦布远航的一个目标就是最终能到达中国,并开创另一条比丝路更好的贸易要道,但他却在大的失望中带领欧洲发现了美洲这一块新大陆。

于是哥伦布之后的探险家在美洲开启了新世界的殖民地时代,17世纪之后,荷兰与英国也陆续在非洲、美洲、南太平洋扩展他们的势力。

19世纪初期,尽管欧洲强权已在海上遍布,中国依然被西方认为是向往之地,是最兴旺与古老的文明,学者多认为这是丝路在中西交流史上所带来的精神性影响,也造成西方在近代200年期间,认为与中国交易能获得巨大利润的印象。

  编辑本段陆路“丝绸之路”  背景  目的: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经过: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

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

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

张骞返回长安,身边只有在西域娶的胡妻和一位随从,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于是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

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曰趋频繁。

西域都护的设立: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班超经营西域: 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任命为西域都护,他在西域经营30年,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波斯湾。

166年,大秦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简介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

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

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

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

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

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

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

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

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路线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中南北三条线路。

东段 东段:从洛阳、西安到玉门关、阳关,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

(汉代开辟)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

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以下为丝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称(括号内为古地名)。

三线均从长安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

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但路途漫长。

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均属适中。

西安(长安):须弥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 石窟 武威(凉州) 张掖(甘州) 酒泉(肃州) 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 公元10世纪时期北宋政府为绕开西夏的领土,开辟了从天水经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

成为宋以后一条新的商路。

天水 西宁 伏俟城 索尔库里盆地(索尔库里) 中段 往返于丝绸之路上的商队。

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内的诸线路,它们随绿洲、沙漠的变化而时有变迁。

三线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镇(640年设立)多有分岔和支路。

南道(又称于阗道):东起阳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鄯善)、和田(于阗)、莎车等至葱岭。

阳关 若羌(鄯善) 且末 尼雅(精绝),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和田(于阗) 中道:起自玉门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经罗布泊(楼兰)、吐鲁番(车师、高昌)、焉耆(尉犁)、库车(龟兹)、阿克苏(姑墨)、喀什(疏勒)到费尔干纳盆地(大宛)。

玉门关 楼兰(为鄯善所兼并,现属新疆若羌县) 吐鲁番(高昌):高昌故城、雅尔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焉耆(尉犁) 库车(龟兹):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 阿克苏(姑墨) 喀什(疏勒)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经哈密(伊吾)、吉木萨尔(庭州)、伊宁(伊犁),直到碎叶。

哈密,水道纵横盛产哈密瓜 乌鲁木齐,回文意思解作美丽的草原 伊宁(伊犁) 碎叶 西段 自葱岭以西直到欧洲的都是丝绸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线分别与中段的三线相接对应。

其中经里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线是在唐朝中期开辟。

北线:沿咸海、里海、黑海的北岸,经过碎叶、怛罗斯、阿斯特拉罕(伊蒂尔)等地到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

乌鲁木齐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 江布尔城(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城市) 托克玛克(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城市) 萨莱(俄罗斯) 萨克尔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中线:自喀什起,走费尔干纳盆地、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到马什哈德(伊朗),与南线汇合。

喀什或喀什葛尔 白沙瓦: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尔 巴米扬:著名的巴米扬大佛在2001年被塔利班摧毁。

南线:起自帕米尔山,可由克什米尔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从白沙瓦、喀布尔、马什哈德、巴格达、大马士革等前往欧洲。

马什哈德(伊朗) 萨卜泽瓦尔 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番兜,和椟,可能位于如今的伊朗达姆甘和沙赫鲁德之间。

) 德黑兰 哈马丹 克尔曼沙汗 巴库拜(伊拉克) 巴格达 阿布哈里卜 费卢杰:沿幼发拉底河至阿列颇。

拉马迪 阿列颇(叙利亚) 大马士革 阿达纳(土耳其) 科尼亚 安条克 布尔萨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路线简略: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境内)、通往中亚(安息古波斯)、西亚,直到欧洲(大秦古罗马)。

发展  公元前1世纪以前上古时期 早在远古时期,虽然人类面对着难以想象的天然艰险的挑战,但是欧亚大陆东西之间并非像许多人想象中那样地隔绝。

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之北的草原上,存在着一条由许多不连贯的小规模贸易路线大体衔接而成的草原之路。

这一点已经被沿路诸多的考古发现所证实。

这条路就是最早的丝绸之路的雏形。

早期的丝绸之路上并不是以丝绸为主要交易物资,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中国商人就已经出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购买产自现新疆地区的和田玉石,同时出售海贝等沿海特产,同中亚地区进行小规模贸易往来。

而良种马及其他适合长距离运输的动物也开始不断被人们所使用,令大规模的贸易文化交流成为可能。

比如阿拉伯地区经常使用,耐渴、耐旱、耐饿的单峰骆驼,在公元前11世纪便用于商旅运输。

而分散在亚欧大陆的游牧民族据传在公元前41世纪左右即开始饲养马。

双峰骆驼则在不久后也被运用在商贸旅行中。

另外,欧亚大陆腹地是广阔的草原和肥沃的土地,对于游牧民族和商队运输的牲畜而言可以随时随地安定下来,就近补给水、食物和燃料。

这样一来一支商队、旅行队或军队可以在沿线各强国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存在或激发敌意的情况下,进行长期,持久而路途遥远的旅行。

最初的发展在商代帝王武丁配偶坟茔的考古中人们发现了产自新疆的软玉。

这说明至少在公元前13世纪,中国就已经开始和西域乃至更远的地区进行商贸往来。

依照晋人郭璞在《穆天子传》中的记载,前963年周穆王曾携带丝绸、金银的贵重品西行至里海沿岸,并将和田玉带回中国。

虽然这种说法的真实性还没有定论,但是目前在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中,确实出土了部分在这一时期的丝绸制品。

在中国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经存在了相当规模的对外经济交流。

《史记·赵世家》中记录了苏厉与赵惠文王的一段对话:“马、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宝者非王有已。

”苏厉用赵国通过对外贸易得到的财富威胁赵惠文王一段从侧面说明了这一点:因为人们相信,“昆山之玉”即为昆仑山下出产的软玉,而胡犬则是产自中亚、西亚的一个狗的品种。

随着公元前5世纪左右河西走廊的开辟,带动了中国对西方的商贸交流,西域地区诸如鄯善、龟兹等国家纷纷在这一时期逐渐出现。

而当时的欧洲国家已经出现了“赛里斯”(Seres,源自希腊语言“丝”,从汉语“丝”的音转化的“Ser”。

)——对中国的称呼。

这种小规模的贸易交流说明在汉朝以前东西方之间已有经过各种方式而持续长时间的贸易交流。

青金石是在早期丝绸之路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商品之一,如今也是一种重要的宝石。

不仅仅是丝绸,同时丝绸之路上另一件著名的商品,产自今阿富汗巴达克山的青金石早在公元前31世纪就开始出现在中国、印度、埃及——这意味著中亚地区的商旅贸易开始的时间要比这一地区部分国家的诞生还要早些。

约1000年后,青金石的贸易开始传入印度的哈拉帕(Harappa)。

后来成为佛教七宝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早出现国家的文明之一,目前很多考古发现证明埃及人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从事北非、地中海及西亚的贸易。

人们相信,在前14世纪时期,埃及人已经造出了船。

在埃及,人们发现了距今5000余年,产自阿富汗的青金石,说明埃及人已经开始沿著这条时候被称为丝绸之路的道路上,展开了一定规模的贸易。

一些人认为是前1070年左右丝绸残骸的碎片已经被发现,这意味著至少在前1070年埃及可能已经与中国有了间接的贸易往来。

不过此后不久丝绸在埃及的地位一落千丈,并绝迹于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史册。

同时,这些前11世纪的丝绸究竟是中国养蚕技术所出现的丝绸,还是一个来自地中海沿岸或者中东的“荒野丝”,就是一个极有争议的话题了。

在一统巴比伦和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帝王大流士一世(前521年至前485年)统治下,四处扩张的波斯建立了在中、西亚的地区强权。

史料记载这位帝王喜爱爱琴海生产的鲜鱼和故乡帕提亚的水。

为此大流士建立了一条连接安息帝国首都苏萨(位于底格里斯河下游流域)到小亚细亚以佛所和国土各地的“波斯御道”,这条仅由王室使用的皇道在沿线各段设立驿站,借助每个驿站的好马和驭手皇室所需要的一切通过这条道第一时间送至首都,再将帝王的指令传播到波斯全国。

依照皇道的效率,一位向大流士进献快信的人只需9天即可送至首都,而同样的距离对于普通人而言需要3个月。

去杭州旅游的注意事项

导游内容:鲁迅故居一百草园一三味书屋一鲁迅祖居一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一咸亨酒店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

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

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

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

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

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

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

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

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

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

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

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

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

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

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

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

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

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

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

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

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

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

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

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

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

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

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

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

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

”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鲁迅祖居导游词 ·宁波市导游词 ·杭州市导游词 ·大慈岩导游词 ·岳庙导游词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

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

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

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

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

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

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

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

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

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

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

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去吴哥窟旅游,几月份最好

11月到次年2月去吴哥窟旅游是最好的。

此时为旱季,天气晴好,早晚凉爽,可以看吴哥日出日落胜景。

但此时吴哥水池几乎干枯,金边—暹粒的船可能停航。

3月—5月是热季,需尽量避免。

6月—10月为雨季,通常上午晴天,中午到下午下雨,雨季的吴哥窟有湿润的树木和石头,拍照更有质感。

但路滑、天气闷热,还难以见到吴哥日出日落。

吴哥中午十分炎热,最好在阴凉的神庙里或回旅馆休息。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6952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