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引起共鸣的导游词
关于甘肃某个景点的导游词。
详细的。
鸣沙山、月牙泉导游词 想知道鸣沙山为什么叫做鸣沙山,月牙泉为什么叫做月牙泉吗
望文生义是老师不允许的,但是在这里呢,大家可以小小的破一次例。
还是先听一个故事吧。
话说在八仙中的张果老听说这一带风景如画,宛如人间仙境。
就想下凡来瞧一瞧,看一看。
于是乎就倒骑着毛驴,下凡来了。
毛驴上还驮着两大袋沙子,您可别小瞧这沙子,这可是镇压鬼怪的宝物那。
有一天呢,张果老骑驴到了鸣沙山脚下,正在欣赏风景的时候,一个淘气的小孩子把毛驴上的沙袋给扎开了
这可了不得了,毛驴受了惊吓弯弯曲曲的狂奔起来,沙子也随着毛驴奔跑的路线源源不绝的流出来,而毛驴的脚印踏过的地方,都会有水源出现。
等到毛驴停止的时候,沙子也流完了,把这里的鬼怪全给镇压住了。
从此以后啊,只要一起风,这里的鬼怪就会呜呜哭,在反思自己的罪过。
现在明白了吧,鸣沙山的响声就是鬼哭狼嚎的声音,月牙泉就是毛驴奔跑过得地方。
开玩笑,只是个神话故事。
鸣沙山就是因为山上的积沙骚动有声而大名鼎鼎,月牙泉则是因为形似弯弯新月而芳名远扬。
“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千百年来,鸣沙山月牙泉已经俨然成为了大漠戈壁中的孪生姐妹。
不过现在呢,咱们得让她俩先分开一会,为什么
因为要一个一个给你们介绍啊
先说鸣沙山。
鸣沙山又称神沙山、沙角山,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东西绵延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达数十米,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它处于腾格里沙漠的边缘。
整个山体都是由红黄绿黑白五色像米粒一样的沙粒堆积而成的。
五色沙粒细软滑圆,手感非常好。
不信,不信一会您亲自彭一把试试
鸣沙山的山形也是相当美观的,尤其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一道道沙脊就呈现出波纹状,一会儿湍急,一会儿缓慢,一会儿还自己打转儿,明暗相见,层次分明,远看连绵起伏,就像一条龙一样。
人们登山下滑的时候啊,常常会觉得两肋生风,有羽化成仙飘飘然的感觉。
史书记载啊,天空晴朗的天气,即使风平沙静,这里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这就是敦煌八景中的“沙岭晴鸣”了。
今天天气不错哦,看来大家很有运气啦。
鸣沙山的鸣响之谜,古人理解不了就用传说故事来解释,但是我们得从科学的角度推究啊。
现在成型的解释大概有这么三种:一、静电发声。
鸣沙山沙粒在人力或风力的推动下向下流泻,含有石英晶体的沙粒互相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即发出声响,响声汇集就大如雷了;二、摩擦发声。
天气炎热时,沙粒特别干燥而且温度增高,稍有摩擦就可能发出爆裂声,众声汇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轰轰隆隆的鸣响;三、共鸣放大。
沙山群峰之间形成了壑谷,是天然的共鸣箱。
流沙下泄时发出的摩擦声或放电声引起共振,经过天然共鸣箱的共鸣,放大了音量,形成了巨大的回响声。
如果您对这三种解释都不满意,一会可要仔细研究了,说不定能提出更合理的解释呢。
接下来就是月牙泉了。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古称沙井,又名药泉。
为什么叫药泉呢
相处泉内生长有铁背鱼和七星草,专治疑难杂症,食之还可以长生不老,所以就被称为药泉了。
月牙泉面积
【第13句】:2亩,长240米,宽39米,平均水深
【第4句】:2米。
这里水质甘冽,澄清如镜。
说来也怪,月牙泉在沙子堆里躺了几千年,却始终碧波荡漾,清澈见底。
下雨天不溢,大旱也不干涸,遇到烈风泉水不会被流沙淹没,地处戈壁泉水始终不浑浊,不能不说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
也难怪有人把它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了。
这“月牙晓澈”自然也成为敦煌八景之一咯。
好了,现在该让这对孪生姐妹见面了。
鸣沙山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还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呢,很厉害吧。
一会下车了,大家可以光着丫丫爬山、滑沙、骑骆驼、登山丘,也可以滑板滑沙、跳牵引伞、滑翔伞。
只是有一定可得注意了,别乐不思蜀不想回家了
看你那迫不及待的样儿,不是到了吗
下车
解说词和导游词有什么差别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采用口头或书面解释的形式,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份、所做出的贡献(成绩)、社会对他(她)的评价等,或就事物的性质、特征、形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行说明。
其作用有二:一是发挥对视觉的补充作用,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同时,从听觉上得到形象的描述和解释,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二是发挥对听觉的补充作用,即通过形象化的描述,使听众感知故事里的环境,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为大雁塔写一篇导游词四百字
各位游客: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
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
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
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
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
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
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
【第48句】:5亩。
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威武的石狮子。
说来也怪,一般外域传入我国的东西,总是先传入实物,而后才有根据实物创作的艺术品。
而狮子落户我国,却例外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而后才有真狮子的出现。
大家知道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我国的,石狮子则是与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我国。
狮子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狮子。
慈恩寺大门口,有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靠近大门的两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时。
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
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
看来这些狮子也按照人们的习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
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19年(公元1930年)雕造。
这两对石狮高度在
【第1句】: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
奇怪的是这两尊八面威风石制实心的庞然大物,即使用手轻轻地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各位游客,您能猜出这是什么原因吗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
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
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
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
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
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
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
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
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5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
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
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
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
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各位游客,我们走出藏经楼,就能看到壮观雄伟的大雁塔。
看到这座唐代建筑,你们一定会又感叹又好奇吧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此塔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
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
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
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
”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
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
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
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
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
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建成。
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
玄奘法师俗姓陈,13岁在洛阳出家为增,勤奋好学,在国内各地访师问学后,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蕴。
玄奘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上天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学成后返回长安,历时17年,行程5万公里,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回佛经657部,并在印度获得极高地位,备受尊崇。
回国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主。
翻译的佛经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开创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共译著佛经75部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
应该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类西出取经为背景而写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个经过艺术化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西安大雁塔导游词-三联阅读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时高60米,5层,砖表土心,光盘梯。
后塔心砖缝草木丛生,渐趋颓废。
经武则天长安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后唐长兴年间几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长高了
【第4句】:5米,还加了两层。
底层每边长25米,基座为方形,边长45米至48米,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
塔底层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尤其是西门楣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上刻当时废殿建筑的写真图,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
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内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
两碑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国家保护的珍贵书法原刻,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完全可以这样说,这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形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游客们,大雁塔自建成至今,历代名人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句。
杜甫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赞语,岑参有“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名句。
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那么,我们今天的参观游览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怎么讲”的导游,点开看看一定有收获
“风景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导游员讲解得怎样,往往是游客衡量一个导游员优劣的标尺。
一个讲解好的导游员能够从气势上征服游客,赢得游客的赞许,可以避免许多旅游行程中潜在的不利因素;同时一个讲解好的导游员,也能够力挽狂澜,瞬间可以平复一车游客的心头怒火,使之喜笑颜开,为剩余的行程打好良好的情绪基础。
那么,导游怎样才能快速掌握掌握讲解的诀窍
来看一下一名老导游总结出的“门道”吧:从做导游开始起,我一直认为导游的讲解技巧是整个带团过程中最紧要的,其次才是处理问题的能力。
从我带第一个团开始,我就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
讲解内容最初不丰富,就到处找资料,充实自己的大脑。
带团最初期的时候,我每个团都坚持写一篇导游词。
这有个好处,常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写的同时也是在背诵。
就这样不断的积累,才有了这么多的东西可讲。
导游词一定要在准确性方面严格要求,我不喜欢讲野史,导游说小了讲代表一个公司,往大了说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和代表,以讹传讹的野史只会破坏自身的形象,或者说城市的形象。
哗众取宠地讲解一些花边的新闻,来满足客人的好奇心,我做不来。
导游词对于导游来说重不重要,已经毋庸置疑。
但很多人也认为能很好的控制团队,或者说服务好团队那就可以了。
现在有句话形容中国旅游特色“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就拍照,回家一问什么都不知道”。
很多人来旅游景点一趟,要不就是收获一大堆照片,要不就是收获一大堆景点购买的东西。
我带团的时候,也常给客人讲这句,客人往往会心一笑,但我接着会说“祖国山水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我希望的是在我面前的你们,不但收获美景的照片和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更多的是一份精神上愉悦的享受,了解更多江西的历史,然后大家口口相传,让更多您的亲朋好友来江西旅游。
”我讲解的时间相对于一些导游会多很多。
客人愿意听我讲,有的时候是缠着我讲,甚至有些时候,两个导游配团,客人因为要上我的车而争抢座位。
(面对客人殷切的目光,我实在管不住自己的嘴,这一说就是滔滔不绝,相对于那些一上车就睡觉的导游来说,我真的算是个“另类”)所以,相对于其他导游控团的技巧而言,我更多的是用我的讲解技巧来控团。
我不擅长“赚钱”,旅行社说不让进店,我提都不会提,所以很多司机一听说与我配团,都是大摇脑袋“这趟又没想法了”。
我是个死脑筋,父亲曾告诉我,要对得起信任你的人,这句话也成为我人生的信条。
从入行到现在,我几乎没有做过哪个旅行社的专职导游,一直做着“游兵散勇”。
所以要想有团带,就得对的起别人对我信任,我选择是抵制那些诱惑。
也许很多导游会说我“假清高”,是的,对于钱,哪个世人能免俗,我也喜爱,但更多的我喜欢心安理得的赚那些我拿着放心的钱。
很多人说,揭哥啊,你看你的客人那么听你的话,你带着他们去购物店拿个人头,也比你赚这点点导服好啊。
很感谢那些朋友善意的劝告,但既然接了团,要对得住别人的信任,就不能因为一点小利而害了地接社以后的业务。
我认为一个导游只有具备了渊博的学识,并能把这些知识艺术地讲授给客人,做到寓教于乐、引人入胜,使客人在旅行中一直兴致盎然的导游员,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导游员,他的导游讲解,才是成功的导游讲解。
合格的导游讲解,绝不是照本宣科地给游客们背诵一遍关于某一景点的讲解词便告终,那样做,是不可能吸引游客的。
不少导游人员,在某一景点为游客讲解时十分卖力,但遗憾的是,客人们对其讲解却并不怎么感兴趣,几十个人的大型旅游团,能随其听到最后的,往往是寥寥无几,其他客人则早已是各行其事了。
仅剩下的几位客人,有时恐怕也是碍于情面,硬着头皮往下听而已,真可谓“费力不讨好”。
之所以会这样,究其原因,不外乎二条:一是知识深度不够,其二便是导游讲解呆板、语言艺术欠缺。
由此可见,导游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导游技巧及语言艺术发挥的如何,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旅游情绪和导游工作的正常开展,是游客评价一个导游员和该导游员所在旅行社导游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所以,我觉得如何把一件事、一个景物讲得明白透彻、富于知识深度,讲得幽默风趣,能够引人人胜,从而使游客们满意、满载而归,深感不虚之行,是每一个导游人员应予认真对待、潜心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1句】:怎样接站(机)、问好、自我介绍
我从接站开始说,接站(接机),是导游与客人的初次接触,是关系到导游留给客人包括能力、个性及外观形象等在内的第一印象好坏的关键时刻,套用“马姐”的话来说,接站的时候是“把自己卖出去的第一步”,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以早上接站(接机)为例;从车站接到客人并带客人上车后,首先是问好,其次是致欢迎词及自我介绍等。
这是导游——这种特殊艺术表演的开始。
实践证明,这几个语言节目表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客人对导游的信赖程度和客人与导游之间的人际关系,影响着客人的旅游情绪和导游今后工作的正常进行。
当导游张口对初次见面的客人道第一次“各位亲爱的游客早上好”并得到客人异口同声的回问时,实际上便是徐徐拉开了导游艺术表演的序幕。
问好之后,我认为不应去说一些“我代表XX旅行社对大家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之类枯燥的欢迎词及以“我叫xxx,请多多关照… …”等几句简单的寒喧,便匆匆宣告自我介绍的结束,而应根据客人们的心理,情绪状况及其所在省份地区、**俗以及导游自己所在城市的特点、司陪人员的姓名等的特征,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后再讲,方能引起因长时间乘坐夜车而昏昏欲睡的游客们对“节目”表演的浓厚兴趣和共鸣,简单点说,就是欢迎词一定要有特色,要出彩。
早上接站时,由于客人是坐夜车而来,因此,我在向客人问好后,我会首先以“各位坐了七八个小时的夜车,一定很累了吧?”之类体贴关怀的问候语为开场白,然后我会以“三个代表”作为欢迎词。
“三个代表”是新世纪时期,我党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可以说全国皆知,以这作为题材,来做欢迎词,应该说还是蛮吸引客人的注意力。
上文讲过,自我介绍时,亦要动一番脑筋。
以我的学员名字——杜凯艳为例,自我介绍时,可以这样说,“我姓杜,叫杜凯艳。
杜,就是杜甫的杜, 凯呢,是凯旋而归的“凯”,而这个“艳”字呢,就是艳丽的艳,是美丽的意思……”,介绍的如此详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下文作铺垫。
接着再这样讲下去“……不是自吹,我的这个名字可有深意哟,那就是:我的姓名对各位来说更具有祝福之意……”,说到此,可稍作停顿,以“吊”客人的胃口,最后,再抖开“包袱”:“我祝福能大家在这次江西之行能带着美丽的心情凯旋而归”这种在名字上做文章的自我介绍法,不仅加深了客人对导游的印象,使导游的姓名深深地铭刻在客人的心中,而且还在自我介绍时表达了导游对游客们的美好祝愿,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第2句】:问好、致欢迎词、自我介绍后,该讲啥?不少导游在此之后,便立刻开始了冗长乏味的诸如本地区工业、农业、文教卫生等城市概况的介绍。
殊不知,这个时候客人所关心的,并不是这些内容,大家出来以休闲为主,所以教科书式的导游词,只适合在比赛中使用,应尽量捡客人感兴趣的东西为主来讲。
所谓客人关心和感兴趣的东西,无非是游客们耳闻、目睹、口语的内容。
如在南昌,客人于夏天乘火车或飞机抵南昌后,往往一下车,便会立刻发出“真热啊!”之类的感叹,因此,在接站 “三大项”——问好、致欢迎词、自我介绍之后,就可以向客人用幽默的方式叙述一下南昌的气候情况和当天的天气情况。
如:“刚才大家都说,‘真热啊!’是啊,南昌地处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在加上江西北面环水,东南西三面环山,这风吹不进来,热气也散不出去,因此,气候十分炎热,我们南昌就成了传统的四大火炉之一……”这样,以察言观色的方法去讲,既回答了客人们所关心的事情,又顺便介绍出了当地的气候、地理情况。
那么从这也就引出了江西的地理概况,然后就从这开始讲起,这样既能引起客人的兴趣,又让客人顺着你的思维渐渐了解江西。
我非常不赞成用一些书面语言的数据来概况江西,在导游词的创作上,虽然我现在发表的一些概况导游词有很多的数据,但我讲解的时候,我往往会用对比法和讲故事的形式来描述。
这样既不显得生涉难懂,而且又让客人很直观的了解江西,比“纸上谈兵”效果要好得多。
如在上文的欢迎词中,便可顺其自然地提及城市人口数目。
比如在三个代表中“首先我代表江西4800万的江西老表欢迎各位到江西来旅游”,这样既告诉大家江西的人口,又可以为下面讲江西老表的故事做铺垫。
【第3句】:沿途讲解切忌“费力不讨好”沿途讲解也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内容。
沿途导游,切忌在刚出城的路上马上就大“侃”关于要去景点的概况之类的内容,那样做,会因为太抽象而导致没有吸引力,致使游客们全部走神,可谓“费力不讨好”。
一般来说,我喜欢在接到客人出城前往景区的时候,先讲一些江西概况,或者南昌概况,当然里面穿插一些历史故事,来吸引客人的注意力。
客人听讲解,最佳的时间是40分钟左右,过了这个时间,会因为客人起的早或者因为车体摇晃的原因,客人的精神就会渐渐疲倦,开始犯困。
所以等出城以后,上了高速,我就开始讲“摇篮”的故事,然后让客人休息一到两个小时,等客人上完服务区,开始有精神了,对于马上到达的景点充满好奇,我再开始沿途讲解和前往的景区、目的地的概况讲解。
前面讲过,在沿途导游时,只有用察言观色的方法,按照客人所听、所看、所讲即客人感兴趣的内容去导游,才称得上是沿途导游,才能引起客人们的兴趣。
我以去井冈山的途中为例,看到途中路过的城市,可以向客人介绍途中这些城市有意思的历史故事,比如在出城的时候大家看到沿途陆续建起的高楼大厦,可以和大家聊城市的房价等民生内容,这一般都是客人比较关心的话题,但最好是结合周边省份或者客源地来说,“我们南昌的房价现在均价8000多,个别楼盘甚至能卖到3万多一平方,相对于周边的湖南省的省会长沙来说,我们的房价在中部地区来说算是比较另类的。
”又比如:大家都知道江西最好的酒是四特酒,我们路过的樟树就是出四特酒的地方,那四特酒因为1959年周恩来总理曾在品尝此酒后给了“清香淳纯,回味无穷”的评价使得四特酒名扬天下,但四特酒的名字却不是周总理取的,那么它是怎么得名的呢
再比如到了峡江,可以先讲峡江名字的来由,从而极其自然地引出江西水资源丰富,江西在明清两朝因为水运的发达,所以江西历史上是个非常富庶的江南水乡,从而造就了“江右帮”商人的传奇;而当看到川流不息的大货车,又可以讲江西的地理位置非常的优越,这些年在省领导的重视下,广修高速,现在江西的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100公里,四通八达,高速公路的里程数在全国排名前十,中国有句老话叫要致富先修路,所以现在江西便捷的交通也使得江西的经济不断的攀升。
讲这么多,关键是想强调两点:一是利用途中的某一景物,以触景生情佐以由此及彼的方法,顺其自然地向客人详细介绍江西各方面的情况,二则是类比式讲法。
比如在介绍江西面积的同时,把客源地的面积以比较的方法介绍给客人,比笼统地在接站时讲江西的面积,效果要好得多。
这样介绍,不仅强调了江西面积之广阔,资源之丰富,而且使客人对这些枯燥的数字牢记不忘。
沿途导游做得好坏,对客人们了解本地区各方面的情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求北川导游词
导游词我觉得还是自己整理比较好,首先你要对北川非常了解,不知道你是说老北川还是新北川,如果不了解那你就在网上多搜一下资料,图片,然后你百度百科一下北川,里面有很多介绍,有风土人情,人文地理,自然环境,以及现在的发展,都可以借鉴,而且里面很细,你自己整理一下,还有如果是老县城的导游,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些关于北川地震的感人事迹,这样更有生动性,会让游客也产生共鸣,如果你是北川本地人,那这些事对于你自己来说应该是小事,用心去想。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考导游 大家来帮我看看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 现在想考导游
第一招:理解式记忆,只要你懂了,知道要记忆的东西的内在顺序,自然就容易背了(适合课文之类的)第二招:反复使用,比如说数学公式,数学家推导出来了,你用就可以了,不好理解,只能死记硬背,但又不好背,那就多做题,用习惯了自然就记住了第三招:反复听,反复读,适用于各种问题,给你打个比方哈“我们要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
。
”这句话你肯定会,原因是电视反复播,政治课反复学,你又反复读,自然就会了最后总结一句:没有一条捷径是让你能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无论你用什么方法,不用功不用心都是枉然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71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