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毛湖胡杨林导游词
福海胡杨林导游词简介
各位游客,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西部秘境阿拉善盟最西端的额济纳旗。
我是此次旅行的导游员杨雨,胡杨的杨,春雨的雨,大家可以叫我小杨或者小雨。
大家请朝车窗外看去,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额济纳旗旗政府,我先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额济纳旗,“额济纳”系西夏党项语,意为“黑水”(即今额济纳河),额济纳旗旗名就是源于额济纳河的河名;额济纳旗在蒙古语称“亦集乃”,元代曾在此地设亦集乃路,在汉语中就是“害怕”的意思。
额济纳旗面积114606平方公里,比江苏省和浙江省都大1万多平方公里,接近台湾、海南、宁夏三省区面积之和,是中国旗县(市、区)中面积最大者,但人口只有
【第1句】:8万人,是我国是人口最少的县级行政区。
额济纳旗现有胡杨林45万亩,是世界仅存的三大成片胡杨林之一。
另外两处成片胡杨林位于我国新疆的沙雅县,新疆 轮台县。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额济纳胡杨林景观区、还有胡杨中长老级的树物“神树”、还有胡杨死后的形态“怪树林”。
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就要到达胡杨林景观区了,我给大家先介绍一下与此有关的知识。
额济纳胡杨林景观区位于达来呼布镇以东 16公里处。
额济纳胡杨林景观区是居延绿洲的主体,沿额济纳河两岸分布,2003年被国家林业局核准建立额济纳胡杨林国家森林公园,2004年又被国家环保部门批准建立“七道桥胡杨林国家自然保护区”。
每年深秋时节,树叶一片金黄景色秀美,额济纳胡杨林景区便成了摄影家和艺术者的天堂。
胡杨,又称胡桐、异叶杨。
杨柳科落叶中型乔木,西北及内蒙古荒漠地区、盐碱地重要的造林树种。
胡杨是最古老的一种杨树,在一亿三千多万年前就开始在地球上生存。
余秋雨曾赞美它说:胡杨树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
胡杨有顽强的性格,也有独特的美,胡杨在朝日、夕阳的照耀下,它的千姿百态显得更加文雅优美。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胡杨林,感受胡杨带给我们的美。
写格尔木胡杨林的作文
胡杨林今年十一假期,我们去了额济纳旗一处优美的风景——胡杨林在那无边无际的戈壁滩的催眠下,小轿车上的人昏昏欲睡.可是那么大的戈壁滩上真没一棵树木吗?昏沉沉的困倦中我睁开眼.如闪电掠过黑夜,我的眼睛为之一亮.只见沙漠里屹立一棵胡杨树,这时,爸爸特别把车开的慢慢的,我不由自主的把旁边的妈妈捣醒,“妈妈,你看,这时什么呀?”我问道.妈妈眨巴着惺忪的睡眼:“哦,那是胡杨树,传说胡杨树有三千年,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我想:这棵是死树,应该有两千年的历史吧.我眼前出现了一条小河,“看,这里有河”我指着河说.爸爸说那叫额济纳河,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高原荒漠区内流河,发源于张掖,最终流入居延海.
游湖金塔杨林导游词
胡杨林在那无边无际的戈壁滩的催眠下,小轿车上的人昏昏欲睡.可是那么大的戈壁滩上真没一棵树木吗?昏沉沉的困倦中我睁开眼.如闪电掠过黑夜,我的眼睛为之一亮.只见沙漠里屹立一棵胡杨树,这时,爸爸特别把车开的慢慢的,我不由自主的把旁边的妈妈捣醒,“妈妈,你看,这时什么呀?”我问道.妈妈眨巴着惺忪的睡眼:“哦,那是胡杨树,传说胡杨树有三千年,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我想:这棵是死树,应该有两千年的历史吧.我眼前出现了一条小河,“看,这里有河”我指着河说.爸爸说那叫额济纳河,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高原荒漠区内流河,发源于张掖,最终流入居延海.来到胡杨林里,我觉得这里的风景别样的美.秋风乍起,大部分的叶子仿佛在一夜之间变成了金黄色,似乎把太阳的全部馈赠都要通过枝叶展示给我们.叶子们如一只只金蝴蝶,打着旋儿飞舞着,最后才极不情愿地落到地上;那金黄的颜色不含半点的杂质,黄得热烈,黄的眩目,让人不敢睁大眼睛去看.有一颗半死不活的树,两个枝丫像一幅弹弓,树干要六个人手拉手才能围过来,可树干的中间却是空的;有一颗死树活像一个垃圾桶,已经被游人填入了一些垃圾.还有朽木,而且形状各异,有的像奔腾的小鹿,有的像凶猛的狮子,有的俨然是一把长剑,有的则仿佛是一只淘气的小猫.离开胡杨林时,我忍不住回头再看看,微风掠过,胡杨的叶子们“沙沙”地挥舞着那小小的巴掌在向我告别,就像千万只蝴蝶振动双翅快乐地舞旋,有的轻轻落到,有的嬉戏打闹,还有的飞向那无垠的天际.我爱这片胡杨林,因为它是具有奉献精神的勇士,从刚生下来便一只跟风沙作斗争,直到死也要为大自然默默奉献着自己的能量,是值得我们所敬佩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文《游胡杨林有感》
胡杨,大漠中的坚强(500字)作文 在遥远的戈壁滩,沙漠如饥似渴般腐蚀大地,遥远的沙尘与漫天黄沙交织。
狂风漫天,阴云密布,有如汹涌蓬勃的海浪,卷走一切浪花,气势惊天,响彻云霄。
漫天只剩下黄沙,黄沙掩盖的树,只剩下扭斜的躯干,还是不肯倒下;那不肯弯头的精神,有如几千年的伟大历史。
再也找不到的绿洲,再也听不到的狐鸣,永远也不可能知晓的未来;沙漠中的胡杨,即使只剩下这丑恶的躯干,你还是不肯低下腰吗
你还只是默默忍受,忍受这风一般的痛苦,沙一般的寂寞。
不如趁早倒下罢,即使是最擅长在沙漠中行走的骆驼,也忍受不住风吹猛打,也会从此迷失方向,迷失在这沙尘地狱中。
而你却是紧咬牙关,为什么
这究竟是为什么
难道仅仅是想守护你的家园,却不肯低头,没有水的滋润,没有土的滋养。
守住仅仅只是一小片土地,只是一点点属于你的地方。
不肯放弃,就算没有了希望,生命还是有如干枯,你却不肯低头,不断成长。
沙漠中的胡杨,在经历了几百年,几千年的挫折。
尽管没有了了水源,没有了生命,还是挺拔坚强。
给这原本没有希望的荒野带来沙漠中的绿洲。
即使是漫天黄沙也掩盖不住你的坚韧,坚强而富有生命力。
沙漠中的胡杨,好比苍天大树,给予这土地唯一的希望,为这大漠中谱写几千年的历史,为这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千百倍的信心。
沙漠中坚强而不腐朽,就算原本的容颜被风沙掩盖,但心中的火焰永远燃烧。
关于胡杨林的作文按季节写
格尔木的胡杨林 胡杨,号称沙漠三剑客之一,是新疆特有的植物,它生活在沙漠,是古老的杨树,在6000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
胡杨树很希奇,同一棵树上可以生长着三种叶子,有的像杨树的叶子,椭圆形;有的像弯弯的眉毛,是柳叶;有的像火红的枫叶,故又叫“三叶树”不同的叶子集于一棵树,很事奇特。
夏天胡杨的叶子很厚,上面有一层像蜡一样的东西,你知道吗
因为新疆夏天太热,水分容易蒸发,这层蜡是为了不让水分蒸发。
秋天新疆最美的季节,也是我们去胡杨林最好的时候,那时,叶子黄了,叶子落下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天空中飞舞。
这时我们进去烧烤,那可太好了,吃着烧烤,欣赏着胡杨的金黄,那可太美了 其实我最佩服胡杨树了,它可以活一千年,然后死了,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
犹如我们新疆人,我从小就要学习胡杨树这种不屈向上,永不倒下的精神。
我赞美你,胡杨,不久的将来我也是一个永不屈服的胡杨。
多少年来,胡杨历经磨难却始终没有倒下,它们坚强,坚韧不拔的品质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描写松江广富林遗址公园 作文
寻找文化之根——访广富林遗址 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们终于可以停下脚步,注视属于松江的根。
——题记 树因有根才显得郁郁葱葱,显得枝繁叶茂;花因有根才熬过风霜雨雪,熬过花落花开;草因有根才冲破层层黑暗,冲破岩石大地。
我们生存的这一片松江古城底下,同样也埋藏了深深的根,那就是广富林遗址。
它跨过世纪,穿越秋冬,安静地沉思于华夏大地的一角。
初春的日子,我与同学乘车前往松江新城的广富林,我怀着几缕新奇和神秘的渴望走进这充满文化积淀的遗址。
一边和同学在其中漫步,一边听导游娓娓地介绍广富林。
广富林原称黄甫林、广福林古代属于华亭谷范畴,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古发现并已证实:这是一处历史大跨越的圣土,几千年以来,广富林地区一直没有断过人烟,先民们在今天的广富林地段繁衍生息,以捕捞鱼虾、种地耕田为生存方式。
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居住在长江中下游的先民们因洪涝迁移到松江佘山以南的区域作为最终的栖息之地,于是这处田园水乡就成了他们的生长之地。
这一文化遗存的发现超越了零星分布在该地区的其他文化,是十分稀有的文化瑰宝,成为松江的骄傲
想知道广富林遗址的发现历程吗
让我来告诉你吧—— 1958年,当地农民开掘河道时,发现了大批古代遗物。
1961年9月对其进行考古发掘,探明遗址为2层。
上层面积10000平方米,出土大量陶片、陶纺轮、陶饼、带纹饰、硬陶和带釉陶等,系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遗存。
下层面积7000平方米,有灰坑1个,墓葬2座。
通过考古和挖掘,初步证实了广富林地区是一处相当有价值的考古宝地,为诊断松江悠久的历史奠定了基础。
1999至2005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勘探和小规模的发掘,首次发现了一类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文化遗存,推测出广富林是松江最老最早的古城镇轮廓。
2008年,随着这一带的规划建设,广富林遗址开始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场发掘面积5000余平方米,开探方196个,为上海目前规模最大的田野考古现场。
从遗址发掘出大量极具考古价值的遗存,其中东周时期的青铜鼎残器是上海考古工作首次发现,填补了环太湖地区新时器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谱的空白,为研究环太湖地区提供出新的材料。
无意中目光瞥向手表,发现时间已然过半。
我和同学们来到晚明着名的文学家、诗人,陈子龙墓,它于1987年9月,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墓地1300余平方米。
松柏环绕,郁郁葱葱;碑亭墓室,庄严肃穆。
入口处辟有3米宽甬道,石牌坊作墓门,高6。
7米,牌坊正中由着名书法家李一氓书“明陈子龙墓”。
过牌坊甬道,缓步三级,为小平台,北侧新建3。
3米高、2。
7米阔的碑墙,嵌有着名书法家、学者顾廷龙先生撰书的《陈子龙事略》石四方,陈子龙画象石一方,古朴端庄。
过小平台,再步四级,为墓前大平台。
墓室为三穴砖砌券顶,坐东向西。
面对这历史名人的墓碑,我内心不禁感慨万千。
不仅有对广富林文化的赞叹,更饱含了对陈子龙烈士的钦佩
不知不觉中,和同学游览的时间所剩不多。
我与同学向北走向在一座座小院,领略到各种式样的装饰品不同的风貌。
再往前走是延伸公园的新建石桥,大多是复古的环龙桥,石桥大多是圆拱形,上面铺就石板,重塑了当年古镇的风貌。
宽敞的路面上还有一座座横跨的过路楼,烘托出广富林的意蕴与不凡。
这些跨楼造地很是奇伟,似有廊桥楼的特色,却又有了一份自然的超越;似有竹门楼的婉约,却又多了一丝刚毅……是的广富林作为松江的一个区域,创造了松江历史最悠久的神话。
是什么让胡杨“活了三百年不倒,死了三百年不朽”
是什么让黄山上的松“飞檐走壁”
是根,是在地下伸开无数手臂趴着泥土的根;是用细微的管道努力允吸着露水的根。
松江之根,我们的根。
华夏存根,根扎华夏儿女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718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