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南岳四绝导游词

南岳衡山的导游词四百字

南 岳 衡 山尊敬的各位来宾:欢迎大家来南岳参观游览。

南岳衡山为我国五岳名山之一,主峰祝融峰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境内,七十二峰,群峰逶迤,其势如飞。

素以“五岳独秀”、“祭祀灵山”、“宗教圣地”、“中华寿岳”、“文明奥区”著称于世。

现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和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提名地。

“南岳”一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周礼·虞书》云:“(舜)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

”以南岳称谓衡山,最早见诸文字是汉初《尔雅》,其《释山》篇有“江南衡”之说,意指江南衡山,后《尚书·大传》中解《虞书》云:“南岳,衡山”。

但是据《周礼·职方氏》、《春秋》、《星经》等典籍介绍,对南岳衡山的来历另有一番解释。

它是按星宿的划分,说这地方上承轸宿玉衡星,所以叫衡山。

衡山因地处五岳的最南端,故名南岳。

1984年,衡阳市成立南岳区,管辖三乡一镇一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96万,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景区100.7平方公里。

南岳衡山自然风光秀美,四时景色各异,春赏奇花,夏观云海,秋望日出,冬赏雪景。

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自古赞誉为南岳“四绝”。

南岳衡山无山不树、无处不绿,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

【第91句】:58%。

境内有树木600多科、l700多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90多种,如号称活化石的千年银杏、水杉;濒临绝种、世界罕见、衡山特有的绒毛皂荚;以及摇钱树、同根生、连理枝等等。

负氧离子浓度平均值高达26000个,立方厘米,是难得的“天然氧吧”。

与之相伴的有珍稀野生动物黄腹角雉、锦鸡、大头平胸龟、穿山甲等,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天然的生物宝库

南岳衡山历史源远流长。

五岳自古就是江山社稷的象征,炎帝、祝融曾在此栖息,尧、舜、禹均登临祭拜,历代帝王或遣使或亲临祭祀。

自尧舜以来.南岳衡山作为五岳之一的历史已达四千余年。

黄帝、舜帝曾在衡山巡狩祭祀;大禹为治水,专程来南岳杀白马祭告天地.得“金简玉书”,立“治水丰碑”。

宋徽宗、康熙等皇帝为南岳题诗吟咏。

相传黄帝委任祝融氏主管南方事务并封他为管火的火正官即火神;祝融教民以火熟食,生活御寒,举火驱兽;制乐作歌,以谐神明,以和人声。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管火有功的火正官,便以他的名字祝融命名南岳衡山的最高峰,并在峰顶建祠用于长年祭祀。

南岳是中国南方唯一一座最古老的人文始祖的祭祀山。

自舜帝南巡至隋唐至清,历史上有记载的朝廷遣使祭祀南岳的就有120次之多,民间祭祀就不计其数了。

《星经》载:南岳衡山对应星宿二十八宿之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寿命.故名“寿岳”。

唐玄宗于南岳朱陵洞(水濂洞)投龙祈寿。

宋徽宗在南岳金简峰皇帝岩御题“寿岳”巨型石刻。

康熙皇帝亲撰的《重修南岳庙碑记》之中钦定衡岳为亿万臣民的“主寿之山”。

中华祝颂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南山”即南岳衡山。

《辞源》释“寿岳”即南岳衡山,南岳衡山因而被称誉为“中华寿岳”。

南岳衡山不仅是风景名山,也是宗教圣山。

这里道佛并存,互彰互显,同尊共荣。

既有佛道儒共存共荣的南岳大庙,佛教禅宗尊为“六朝古刹、七祖道场”的福严寺。

视为“天下法源”、“曹洞祖庭”的南台寺,又有道家立为《黄庭经》发源地的黄庭观等。

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南岳独占四处。

南岳衡山祝融峰中英文导游词

素有“皖西名山”之称的南岳山位于霍山县城以南

【第2句】:5公里处,海拔405米。

岳顶面积约1815平方米。

山体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长约3000米,南坡陡峭,北坡平缓,山巅东西两侧均向南延伸。

南岳山原名天柱山,亦名霍山,又名衡山,近代又称之为小南岳。

南岳山的动植物及花卉药材资源极为丰富。

动物有穿山甲、麝獐、黄羊、小灵猫、獾、野兔、松鼠、青蛇、白鹭、野鸡、画眉、山雀等数十种;植物共有68科600余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水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连香树、银鹊树、香果树、鹅掌楸、银杏、小勾儿茶等,国家三级保护树种香榧、厚朴、都枝杜鹃、醉翁榆等,“珍、稀、危”树种的天女花、紫楠、青栲、红茴香等也有少量分布,其他较为普遍的是青檀、黄檀、松树、竹子、栗树、榆树、四季青、油茶等数十种,森林覆盖率达95%;果树有樱桃、山桃、野葡萄、核桃、猕猴桃、山楂、栗子、杏子、梅子等十几种;花卉有兰花、杜鹃、紫薇、紫荆、梅花、桂花等数十种;药材有断血流、石蚕、夏枯草、蛇床子、金银花、铁观音、海金沙、石韦、天南星、柴胡、丹参、黄精、玉竹、细辛等百余种。

南岳山的水资源也较为丰富,它虽无明显的河流,但却有富有神话色彩的久旱不涸的天池和龙井,其优质矿泉水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1984年文物普查部门在霍山县境内发掘了商周时代的古村落遗址,这说明在距今三千多年前,已有人类在霍山县这块土地上栖息活动。

因此,南岳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

南岳山也因其历史悠久而蕴藏着许许多多美丽而动人的传说。

诸如汉武帝的传说、吕洞宾南岳情结、和合二仙游南岳、十八罗汉拜南岳及八仙檀、九桠古枫、断血流、南岳鸟语、申茶、南岳秀姑、状元红等神话故事,都给南岳山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简短五岳的导游词怎么写

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的泰安县,以雄著称。

主要景点有岱庙(与北京故宫,孔庙、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碧霞祠、南天门等,四大名景是黄河金带、云海玉盘、旭日东升、晚霞夕照。

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南岳--横山位于湖南衡阳市,以秀著称。

四大名景是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藏经阁之秀,祝融峰之高。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浑源,以奇著称。

主要景点悬空寺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的华阴县,以险著称,“自古华山一条道”就体现了他的险。

景点有玉泉院、百尺峡等。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登封。

著名的少林寺就在此。

汉之前五岳之制因势而异,各有不同。

周建都于丰、镐,以华山为中岳: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又以嵩山为中岳,华山为西岳。

只有东岳泰山和北岳恒山自古未变。

至汉武帝时,才正式创立五岳制度,并登礼天柱山封为南岳。

据《汉书·郊祀志》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发诏书,确定以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即天柱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

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后,于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诏定湖南湘江之滨的衡山为南岳,废霍山为名山。

北岳恒山在汉、唐、宋时,皆在山阳的河北曲阳登礼。

至金、元、明、清诸代均建都于北京,曲阳之山在京城之南,与北岳名称不符。

而恒山主峰天峰岭位于山阴的山西浑源,恰在京城之北。

所以,明代称浑源恒为北岳,但因路途遥远,祭祀仍在曲阳。

直到清代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才根据礼臣的建议,改招北岳于浑源。

湖南十三篇导游词

天柱山为什么又称古南岳呢

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国五岳之封始于三皇伏羲之前的无怀氏,距今已五千余年,那时天柱山已被封为南岳,名列五岳第二位。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南巡登临天柱山,筑坛祭岳。

同行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汉武帝这次南巡活动:“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

”到公元589年,隋文帝为开拓南疆,改封湖南衡山为南岳,从此天柱山以“古南岳”之名传之后世。

因被皇帝加封,在民间,天柱山又被称为万岁山,简称万山。

  大家都知道安徽省简称“皖”,皖有怎样的来历呢

皖又有什么意思呢

“皖”在古书上与“睆”通用,是明亮而美好的意思。

我们天柱山地区自古以来山青水秀好风光,这样美丽的地方,周天子封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名称叫“皖国”。

治理皖国的是一位伯爵大夫,他施以仁政,很有政绩,后人为纪念他,尊称他为皖公,在天柱山建了皖公庙。

天柱山也随之称为皖公山,又叫皖山,流经天柱山下的大河称为皖水,皖水注入长江的下一段叫做皖江。

自周朝至今,“皖”的历史已有近3000年。

安徽省以“皖”这样一个既具有悠久历史、又含有美好寓意的字眼作为省份简称。

我们登上天柱山后,可以一睹浑然天成、惟妙惟肖的“皖公神像”——他可是安徽的“老祖宗”哟

古老的天柱山不仅历史悠久,更是一座集壮丽风光和文化内涵于一身的天下名山。

李白曾有诗曰:“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宴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这便是描写了天柱山秀美的风光;

谁有关于佛寺的导游词啊?

寺庙  寺庙--我国的艺术瑰宝库,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

  从广义上来说,寺庙不佛教仅仅与佛教一家有关。

但在佛教中,寺庙就有许多种称谓:如“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

在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

“寺”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为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新称呼。

如白马寺、大召寺等。

除此之外,如庵,那是尼姑居住的寺庙。

还有石窟,那是开凿在山崖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

印度早期佛寺多用这种形式。

印度佛教石窟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精舍式僧房,方形小洞,正面开门,三面开凿小龛,供僧人在龛内坐地修行;一种为支提窟,山洞面积较大,洞中靠后中央立一佛塔,塔前供信徒集会拜佛。

在蒙古语中称“寺”为“召”。

如大召、五当召等。

另外,有称之为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等。

  在道教中,寺庙的称谓也很多:道教创立之初,其宗教组织和活动场所皆以“治”称之。

又称为“庐”、“靖”、也称为静宝。

在南北朝时,道教的活动场所称呼为仙馆。

北周武帝时,道教活动场所的称呼叫“观”,取观星望气之意。

到了唐朝,因皇帝认老子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称为“宫”,所以道教建筑也称为“宫”了。

其它还有叫“院”、“祠”的,如文殊院、碧霞祠等。

  儒家则称之为“庙”、“宫”、“坛”,如孔庙、文庙,雍和宫,天坛等。

  伊斯兰教称之为“寺”,如清真寺等。

天主教称之为“教堂”。

  在原始或民间中,称之为“庙”、“祠”,如旧时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地方。

叫太庙、中岳庙、西岳庙、南岳庙、北岳庙、岱庙等。

如祖庙、祠堂(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有武侯祠、韩文公祠等。

  寺庙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谓之“历史文物的保险库”, 乃当之不愧。

寺庙建筑与传统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

  同时,寺庙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等等。

各地一年一度的庙会如火如荼,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围,同时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寺庙可以产生一个安定脸孔让一个不满的人口变得安定。

  在上古时代,几乎每个城市都会有一座寺庙来供奉他们的守护神。

而多数的城市都会有多座寺庙来供奉其他的神明。

而到了现代,寺庙变成了一个礼拜的地方,像是礼拜堂以及教堂。

在上古时代的社会中,寺庙被认为是神的居住地。

信徒们会带食物、香料、稀有物等贡品来到寺庙,当做是对神明的敬意以及尊重。

寺庙存在城中可以带给人们平和的效果,通常有智慧的领导人都会在城市开始成长时尽快地设置寺庙。

  十大名寺  中国十大名寺介绍我国著名的古寺:白马寺、灵隐寺、少林寺、寒山寺、隆兴寺、清净寺、大相国寺、卧佛寺、塔尔寺、扎什伦布寺。

  洛阳白马寺: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郊,称为“中国第一古刹”。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

白马寺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

白马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杭州灵隐寺: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

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清康熙南巡时,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 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

灵隐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登封少林寺: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的少室山麓五乳峰下。

因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年)。

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宗。

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的祖庭。

传说少林拳是达摩创造的。

少林寺以其卓绝的少林武功名扬天下。

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来的碑碣石刻共计300多块,其中的一块\\\\太宗文皇帝御书碑\\\\记载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迹,碑文为唐太宗亲笔书写。

少林僧人练武、习拳的情景在寺内白衣殿的壁画之中均有描绘记载。

  苏州寒山寺: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

到了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

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寒山寺便闻名了。

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正定隆兴寺: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 年),原名\\\\龙藏寺\\\\。

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成。

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泉州清净寺: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位于市区涂门街。

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阿拉伯伊斯兰教徒。

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现在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开封大相国寺:大相国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自由路西段。

开封是“富丽甲天下”、“自古帝王都”的历史文化古城,民间向有“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

而“大相国寺天下雄,天梯缥缈凌虚空”(元·陈孚),寺院历史上名僧辈出,名士荟萃,活动频繁,寺藏丰富,鼎盛时期辖64禅律院,占地达540亩。

高僧、达官、文人、使节、民众出入其特别是北宋期间;佛事,大相国寺、巡幸、文娱、参访、商贸汇集其中,成为中外佛教及文化交流的中心,深为海内外佛教界瞩目。

  北京卧佛寺(十方普觉寺):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

它位于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

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

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

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

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磐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据元史记载:当时铸铜像冶铜50万斤,用工七千。

铜佛身长5米作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

卧佛后面围坐着12圆觉菩萨,他们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涅磐于婆罗树下,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象。

  西宁塔尔寺:塔尔寺又名塔儿寺。

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

它座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喇嘛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市尼色日山南侧,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扎什伦布寺是西藏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又是西藏地区班禅四世之后历代班禅举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扎什伦布寺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全寺分宫殿、勘布会议(后藏地方政府最高机关)、班禅灵塔殿、经学院四大部分。

经学院有措钦大殿,4个扎仑及下属的64个康村组成。

求天柱山导游词一篇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来天柱山旅游观光!天柱山景区因为你们的到来而倍添光彩!  先让我来介绍下天柱山的大致概况吧!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境内,因其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而得名。

天柱山过去还有潜山、皖山、万岁山称。

据说,称万岁山是因汉武帝南巡时,亲临皖山设台祭岳,敕封皖山为“南岳”,在祭岳时,人群高呼万岁,所以将此山称为万岁山。

隋唐以后,南岳改为衡山,天柱山被列为国内五大镇山之“中镇”。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了一着赞美天柱山风景奇秀的诗“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诗云:“奇峰山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绝称人意......”  车过旌驾桥,我们就进入了天柱山的南哨——三祖寺景区.三祖寺景区是天柱山人文景点最集中、文化品位最高的一个文化精品景区。

我们将在这里感受到天柱山神秘的宗教文化和帝王文化,观赏到具有历代书法艺术长廊之称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摩崖石刻群。

  ( 进入其南大门野人寨上行不远就到达三祖寺。

这是天柱山最著名的景点。

相传,寺始建于南朝,现仅存藏经楼、偏房数间和屹立于寺前的觉寂塔。

三祖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 ,谷侧陡岩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遮天蔽日,称之为“山谷流泉”。

山谷门有一石洞,石洞前有一巨石状如卧牛,称“石牛古洞”。

相传,北宋人黄庭坚曾坐此石上读书,并自号“山谷道人”。

在这里的一块巨石上刻有黄庭坚的诗和同时代大画家李公麟所绘的黄庭坚坐于石牛上的画像。

这件珍贵的古代诗画刻石,现仍清晰可见。

)  话不多说,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

很快我们就到野人寨景区了

野寨是“野人寨”的简称。

这样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地方怎么取名“野人寨”呢

这里有两个动人的传说:一说是很早以前,这一带常有野人出没,伤害人畜。

当时的一位县令决心牺牲自己,解救民众。

他带上好酒好菜,深入野人洞中,陪野人喝酒,命人用生铁水将洞口凝住,和野人同归于尽。

其二,说是在南宋末年,本地土豪刘源率十万义兵在天柱山抗元。

他自号“刘野人”,在谷口扎的第一寨命名“野人寨”。

刘源抗元前后十八年,最后被内奸出卖壮烈牺牲。

后人为纪念他,野人寨的名字延用至今。

  现在我给大家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大家可以随意拍照,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那我们一个小时后见吧

  一个小时的时间过的可真快啊,不知道大家玩的开心与否

好吧,现在我们继续我们的游程吧

我们现在来到了三祖寺前的广场了。

抬眼望去,红墙黛瓦的寺院建筑,被绿树翠竹包围着。

整个山形宛如一只振翅欲飞的彩凤,觉寂塔就建在凤冠上,东西两侧逶迤的山岗呈环围合抱之势,恰如凤翼护卫着庄严佛地。

常言道:“远看山包寺,近看寺包山。

” 三祖寺,全称“三祖山谷乾元禅寺”,是中国禅宗三祖传经布法的场所,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3年,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开放寺庙。

  三祖寺的建筑群,沿着凤形山的山势自下而上依次架造。

从山门一直通向祖师殿,全都处在一道中轴线上。

烧香礼佛,应从山门进入。

三祖寺的山门,也叫三门殿。

正门名“般若门”,即“智慧之门”;东边门名“解脱门”,意为摆脱烦恼业障的束缚而获得自由,也称“自由之门”;西边门名“精进门”,意指在去染滤净的修行过程中,要不懈地努力,也称“勤修之门”。

门楣上,悬挂着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乾元禅寺”匾额。

  进了山门,大家看到殿堂两边,站立着

【第5句】:5米高的“金刚力士”各一尊。

佛教汉化后,这两尊像按《封神榜》中的“哼”、“哈”二将的形象来塑造的。

  穿过山门殿,步上“通天阶”。

三祖寺因山势陡峭,一路上去,有360级台阶。

大家不妨从现在开始数一数,“通天阶”高差15米。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7201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