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南通动物园导游词

导游证考试考的导游词是哪几个地方

三元桥东,文峰塔南,有一座以田园神韵取胜的公园,这就是1989年建成的文峰公园(原名长春园)。

此园三面临水,东边与纺织博物馆相连。

占地近10公顷,除园畔流过的濠河外,园内与濠河相通的河面就有

【第3句】:3公顷,可谓水包园,园包水。

文峰公园以植物造园为主,借鉴传统的造园手法,仿山摹水再现自然山水之灵,依地形、山体之势,巧妙布局,显出幽远与开阔明朗相兼的景观。

  文峰公园的北门,与文峰塔隔濠河相望。

走过横跨于濠河上的塔影桥,迎面便可看一座宽阔的塑石假山,高约10米,面积约 450平方米。

整座假山东高而西低,通体自然浑圆,峻峭处则显得峥嵘。

假山顶上有一?quot;飞来石,状似蘑菇,颇为奇特。

山洞隐现流泉,奔涌而下,山下成一碧潭。

有山有水,有静有动,构思精巧,野趣天成。

山上有石刻二处,一为书法家顾廷龙先生的古篆长春二字,一为园林艺术家、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的手迹鸟啼花落,山石流泉。

名人题字更增添了山水的风采。

山脚处,有一洞,游人经此入园,寻奇觅胜。

  由石洞入园后,一幅高4米、宽8米的石崖浮雕呈现眼前。

此浮雕赭白壁,人物形象生动,颇具情趣。

浮雕名为生命在于运动图,亦名青春浮雕,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原始渔猎图,再现远古代体育运动的原始初态,一轮红日高挂天空,下有飞禽走兽与游鱼,男子或弯弓射箭,或追逐奔鹿,女子细腰丰臀,似正为收获而翩翩起舞。

第二部分为“老少练功图”,左侧有一少年,正欲举石担,右侧一老者,正练太极拳,展现白鹤亮翅之势。

第三部分为少女练功图,有两位现代少女,一位亭亭玉立,双手握剑于臂后,一位仰坐,双臂后撑,昂首挺胸,正做自由体操,形态十分优美。

整座浮雕充满青春活力,游人见之,精神陡增。

此浮雕在园中起分隔作用,将其前后有关景观分隔开来,避免游人一览无遗。

  欣赏毕入口处的石崖浮雕,转身入园,但见芳草如茵。

在150平方米的草坪东边,有一组白色羊雕。

走近观看,见一只公羊、一只母羊和一只小羊羔亲昵相依。

羊雕高

【第2句】:5米,宽3米。

三只白羊,栩栩如生,神态各异。

公羊昂昂竖角,目光警惕地注视着林间小径,母羊及小羊,温驯地依在其身边,似在寻求保护。

这组三羊开泰雕塑,温馨可人。

在羊雕北边有一座六角亭,上有张绪武题写的匾额圣萱亭。

系由旅日华侨日本大阪学院经济教授圣萱亭。

系由旅日华侨日本大阪学院经济学教授邢生为其母九十寿辰而捐建的。

羊群雕塑表现了公羊、母羊对小羊羔的呵护、慈爱;而此亭则表达了游子对慈母的一片孝心,可谓相得益彰,发人深思。

  向前走去,在河边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建筑物,这就是文峰公园中的主体建筑长春楼(又名茗憩楼)。

此楼临水而建,韵味甚浓,造型独特,别有情趣。

大坡度、尖钻式、不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屋面,简洁而新奇。

整座楼中有亭、院、廊,保留了中国园林传统的特色。

此楼在设计方面别具匠心,如楼底面低于水平面

【第1句】:5米,涉水感强;外廊到长廓之间,有水相隔,采用五块古典规则式的丁步石作过渡,使游人如在水中走过;楼内水泥磨石子地饰以甲骨文图案......长春楼内外无一处景致相雷同,移步转景,俯仰皆令人赏心悦目。

尤其是在楼前有宽阔的水面,若在楼上玲珑而雅洁的茶座中品茶、观景,乃一大乐事。

  园内遍值花木,有牡丹园、杜鹃园、樱花园、桂花园、梅园、月季园等,四季有花。

在东南南角有一座掩映于一片竹丛之中的映竹精舍,内设有棋室及蓝印花布艺术展览馆。

牡丹园内数百株牡丹,春日花开,雍容华丽,秀韵多姿。

由牡丹园向南至梅园,须经一条小河,河面上有大小不一的圆形鹅卵石丁步作桥,河中塑有白色群鹅,或展翅欲飞,或仰天长鸣,姿态生动。

在河边还塑造一位綄纱女,神态优美,仿佛在迎接前来的游人。

梅园占地9亩,有300多棵梅花,开花时节,艳如彩霞。

梅园四周树林葱茏,种有广玉兰、雪松、水杉、香檀、石楠、合欢、紫薇、绣球,环境幽雅。

常有新郎新娘特来此佳境摄影留念。

  在文峰公园西边,沿河的建筑有中日友谊石碑。

碑上刻中日友好四字。

1986年10月日本丰桥庆祝建市80周年时,与南通市建立友好城市,立此碑以资纪念。

园内西南角濠河边的中日友谊阁,建于1989年8月,部分资金由日本丰桥契狮子俱乐部捐赠。

阁楼高

【第14句】:5米,共3层,它具有日本传统建筑风格,与北边的文峰塔遥相呼应。

在园内水池边还有一双吉亭,为1995年5月名古屋银行日中友好协会所赠建。

两座四方亭相连,别具一格。

旁竖一快2米多高的巨石,上镌刻双吉亭三字,由南通书法家仲贞子所书。

亭中柱上有楹联两副,一为文峰园兼容两国旖旎景,濠河水浇灌千秋友谊花,另一为湖映新亭晴后月,楼伴古塔大同风。

  园的最南端有中心岛,南北两面临水,岛上香樟丛树使人流连忘返,即使炎炎夏日,游人至此仍有凉爽之感。

一座三孔石桥,将园中东西两边的景物相连,使园中景色浑然一体。

  %寒山寺导游词 ·江苏周庄导游词 ·扬州瘦西湖导游词 ·淮安市导游词 ·夫子庙导游词%  文峰公园内还设有南通地区规模最大的动物园,华南虎、非洲狮、金钱豹、孔雀、棕熊等30余种珍奇禽兽,令游人大开眼界。

  在文峰园的西边另有一门,亦濒濠河,有精美的石拱桥架于河上,与外面的公路相通。

  文峰公园受人喜爱,不但是由于地理位置正处于半村半廓的濠河东南风景区,而且它本身造园艺术具有魅力,故而能吸引四方游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简介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是指1985由《中国旅游发起并组织全国人民经年多的评比,于当年9月9日评选出的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避暑山庄、西安秦陵兵马俑十个风景名胜区。

这十个景区分布于中国南北东西各个区域,包括自然景观,历史建筑,人文景观和文物古迹等。

桂林山水位置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南岭山系的西南部,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为主要特点。

桂林诸山虽都是石质山体,极少土质,但因为气候温和湿润,利于植物生长,加上桂林人非常注重石山绿化,故岩石缝隙间会顽强地生长出许多的灌木、乔木和藤类植物,将一座座石峰罩得严严实实的,显得青翠而富有生机。

桂林是典型的岩溶地貌。

桂林景色岩溶地貌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在流水的长年侵蚀下,一方面会形成各种奇形怪状的洞穴,并不断地改变着形态,另一方面又会生长出各种不同的石笋、石幔、钟乳石,两者构成了奇妙的岩溶洞穴奇观。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评出的“新西湖十景”。

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理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在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

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

新西湖十景是1985年经过杭州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家评选委员会反复斟酌后确定的。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

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

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

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

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

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

苏州园林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狮子林、怡园、沧浪亭、耦园、艺圃。

[4]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长江三峡:中国长江上游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

是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日月潭是台湾的“天池”,湖周35公里,水域9平方公里多,为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全国少数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

承德避暑山庄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

冬天虽然寒冷,但由于四周环山,阻滞了来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袭击,故温度要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是旅游避暑胜地。

关帝庙俗称武庙,位于避暑山庄丽正门西南侧宫墙外20米处,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是中国唯一的皇家关帝庙。

秦陵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陵墓的陪葬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

小天才电话手表哪里有维修

你说的是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

步行基本上不可行,通往景点有一段好几公里的山路,很难走,关键是景区里面游览需要走的路程也不短。

进去后可以走以下路线 散养小动物区---散养猴---孔雀园---笼养猴--鳄鱼--排队免费乘车至 非洲食草动物区,游览犀牛斑马鸵鸟羚羊长颈鹿等---进入食肉动物区,观看演出---排队乘车参观散养狼虎狮---参观圈养虎熊等动物----走回非洲食草动物区排队乘车回到景区门口。

我是按自己的说法写的。

景区的各区都可以喂食。

另外,乘车参观散养狼虎狮,节假日人多时建议坐免费车,老虎根本不来吃你拿的一小串肉,5元的收费车一共最后一排座位需站着,而免费车有座。

食肉动物区的演出下午1点、3点两场,如果从济南市里8:30出发10点到景区,基本可以赶上1点的演出。

写一篇向外地游客介绍美景的说明文作文

1记中的线索有人说,写如珠,没有一根线索将各个要素联结起来,这篇文章就会支离破碎,或者杂乱无章。

写游记更是这样,一定要有一条合理的线索贯穿其中。

这条线索也可以说是写作的顺序。

游记中,最常用的写作顺序可能就是行踪了。

即按照游览的先后次序来写。

比如一篇参观动物园的游记,就可以按照参观的顺序一一记述。

此外,还有以景物的组织关系、方位关系等作为记游的线索的。

我们建议大家初学写游记时,一定要用一定的线索来组织文章,以求在一开始就养成条理清晰的写作习惯。

【第2句】:游记中的主体主体指的事做这件事的人或集体。

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体。

在游记的写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与说明文或写景散文差不多了。

对游记中主体的点明也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开始就点明,比如在一篇游记的开始,一位作者就这样写道:“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在班主任李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北京大学,点明游记的主体是我们班的同学和李老师”;此外,游记的主体还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出场,也可以在文章结尾指出。

【第3句】:游记中的写景对景物的描写也是游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是主体,景是客体。

游记中的写景,应根据写作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写。

游记中的景物描写最好能够配合文章的主题。

如一位同学写一篇游览长城的文章,就分别着重对长城的古老壮观与周围干净整洁的景区环境进行了描写,将景物描写与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的主题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第4句】:游记中的地点在写游记时,一定要注意说明游览或参观的地点,比如海洋馆、大草原、科技馆等。

【第5句】:记游要分清主次游记虽然是对游览过程的记录,但却不是面面俱到的记录。

我曾看到过一位大学生写的游记,从早上起床写起,然后写怎样吃早饭、怎样出门坐车、路上都见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一一写到,一直到最后怎样回到了家里。

一篇游记,写了上万字。

却没有任何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这样的写作不是游记,而是流水帐,是没有人愿意读下去的。

游记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对表现文章主体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点描写,其它的则应该一笔带过,或者干脆略去不写。

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主次分明,主题突出,玲珑有致。

附例文:游狼山闻思月/文我们南通是个依江傍海、景色宜人的花园式城市,狼山更是名闻遐迩。

星期日早晨,我们一家三口前往游玩。

上午我们先去了啬园,午餐后就直奔狼山。

一路上爸爸告诉我们,狼山古称狼五山、紫琅山,相传有白狼踞其上,所以又叫白狼山。

据史籍记载:唐天宝年间,鉴真东渡日本,曾经过此山以避风浪。

它位居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呢

我们在车上远望狼山,只见一片翠绿,雄伟的宝塔屹立在山顶,十分壮观。

不一会儿,到了山脚下,我们没上缆车,沿着花岗岩铺成的台阶向上攀登。

山上人来人往,喜气洋洋。

山路两旁古木参天,千姿百态,不禁令人暗暗称奇。

狼山不高,父亲说才10

【第4句】:8米,面积18公顷,在多山的地方,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山。

但在南通,却是大名鼎鼎。

真是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说笑间,不知不觉我们就登上了山顶。

从山上向下俯视,马路四通八达,楼房一幢接一幢,江面上传着几艘豪华的大轮船,码头旁的大吊车犹如长颈鹿玩具,好一片壮观景象。

狼山因为落座在一马平川、沃野千里的江海平原之上,耸立在一望无垠的长江之滨,所以显得特别突兀高大。

尤其是它山势陡峭,拔地而起,临江高耸,直插蓝天,气势更加非凡。

登上支云塔,仿佛觉得不是站在一座百米小山之上,而是置身于九霄云外了。

辽阔的江海平原,从脚下一直伸展到无边的远方;滚滚的万里长江,犹如一条闪光的缎带,从遥远的天际蜿蜒而来,奔腾入海;那海,那长江入口处的大海,更是水天相连,烟波苍茫,好一派江天寥廓、沧海浩瀚的壮丽景象。

怪不得宋朝大诗人王安石来此,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赞叹:“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想起萃景楼前两根石柱上的那副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我们的胸怀也顿觉无限宽广

这样的山,怎能不名闻遐迩呢

狼山之名所以闻名,更因为它和历史文化名人联系在一起。

如唐初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近代革命先驱、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就葬在狼山。

又如法乳堂内的十八高僧巨幅瓷砖画像,出自南通籍画家范曾之手,同样令人敬仰。

傍晚,回程途中,妈妈感慨地说,一切为中华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说

世界遗产黄山的导游词怎么写?

黄山风景区(Huangshan Mountain)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

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

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

黄山集名山之长。

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四绝著称于世。

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

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

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

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

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

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蜚声中外,令世人难忘。

古今有很多黄山诗词流传于世。

2007年5月8日,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山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意境之美,有着让人产生太多联想的人文之美。

无论是艳阳高照下显现出的铁骨峥嵘之阳刚之美,还是云遮雾绕下若隐若现的妩媚之美,亦或是阳春三月里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透出的浪漫之美,甚至在雪花纷飞的严冬处处银妆素裹下的圣洁之美,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黄山一年365天只有51天可以看到云海。

游过黄山的人都说:黄山的“主旋律”是在云雾中。

这就是说黄山最好的景色是在高峰地带,而且是有云雾时为最佳。

当人们在高山之巅俯首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

黄山云海,特别奇绝。

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一幅奇特的千变万化的云海大观。

每当云海涌来时,整个黄山景区就被分成诸多云的海洋。

被浓雾笼罩的山峰突然显露出来,层层叠叠、隐隐约约,山之秀之奇在这里完美的表达出来。

飘动着的云雾如一层面纱在山峦中游曳,景色千变万化,稍纵即逝,每一分每一秒都不一样。

  黄山年平均有雾淞62天,雨凇

【第35句】:9天。

黄山大部分是粒状雾凇,气温在-2至-7℃时,就容易形成。

当雾滴扩大到毛毛细雨时,就能形成雨凇。

黄山地形复杂,小气候差异明显,所以有的地方多雨凇,有的地方多雾凇,有时两者可同时出现。

  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的区分  黄山市成立后,因历史的原因,形成了三个基本相同的地名,这就是: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

  黄山市原为徽州地区,是我国三大地方学之一“徽学”(其他两个是“藏学”“敦煌学”)的发源地。

1987年,为发展黄山旅游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同时将原黄山市(县级市,原太平县)改为黄山区,这样就有了三个不同性质的“黄山”:黄山市(屯溪)、黄山区(太平,黄山风景区北大门)、黄山风景区(汤口镇,黄山风景区南大门)。

  黄山风景区(也就是要游览的黄山脚下)目前在黄山区的政区内,不在黄山市政府所在区,黄山市政府所在区以及黄山车站、黄山机场距黄山风景区约70公里。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黄山山脉东起绩溪县的大嶂山,西接黟县的羊栈岭,北起太平湖,南临徽州山区。

具体位于东经118°1"度,北纬30°1",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风景区154平方公里。

  编辑本段黄山名称由来  黄山古代秦时称黟山,相传公孙轩辕黄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来此炼丹,并最终得道升天,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依此传说,唐玄宗赦改黟山为黄山。

  编辑本段地质地貌  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

黄山群峰林立,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最高峰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横的立体画面。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 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 7处、关2处。

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蚀残留的刃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垱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传为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编辑本段气候  黄山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

黄山阴雨天多,云雾天多,接近于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四季平均温度差仅20摄氏度左右。

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年均气温

【第7句】:8°C,夏季平均温度为25℃,冬季平均温度为0℃以上。

年平均降雨日数183天,多集中于4-6月,山上全年降水量为2395毫米。

西南风、西北风频率较大,年平均降雪日数49天。

  编辑本段生态  黄山自然环境条件复杂,生态系统稳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带明显,群落完整,还保存有高山沼泽和高山草甸各一处,是绿色植物荟萃之地,森林覆盖率为56%,植被覆盖率达83%。

黄山野生植物有1452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水杉,二类保护的有银杏等4种,三类保护的8种,有石斛等10个物种属濒临灭绝的物种,6种为中国特有种,黄山特有2种,首次在黄山发现或以黄山命名的植物有28种,尤以名茶“黄山毛峰”、名药“黄山灵芝”驰名中外。

黄山动物种类300多种,有梅花鹿、黑麂、毛冠鹿、苏门羚、长尾雉等14种中国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

  编辑本段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16世纪中叶的

国家级的画家有几个人

所谓的国家级画家就是在中国有广泛影响力的画家群体,画作也很有名气的人,中国具体有国家级画家多少人无法统计,根据时代顺序举例如下:  任伯年  任伯年[2],1840年生,1896年卒,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

他的杰出艺术成就受到世人瞩目。

  英国杂志认为:任伯年的艺术造诣与西方梵高相若,在19世纪中为最具有创造性的宗师。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

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

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

著有、。

  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元旦(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四岁。

  黄宾虹  黄宾虹(1865-1955)现代杰出画家。

名质,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

安徽歙县人,出生于浙江金华。

  潘天寿  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

潘天寿原名天授,字太颐,号寿者。

晚年号雷婆头峰寿者。

潘天寿年青时自感“无干事之才,只有书画尚能胜任”,因而在诗、书、画、篆刻等方面深入探研。

  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大风堂画派创始人之一。

他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李苦禅  李苦禅(1899~1983)原名英杰,后改名英,号励公,生于山东省高唐县。

我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人民的美术教育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李可染  李可染[2](1907~1991)江苏徐州人。

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

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

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

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开一代山水画宗师。

1979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1978年起当选为第五届、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傅抱石  傅抱石,我国著名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

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

1904年10月5日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

少年家贫,11岁在瓷器店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

1925年著〈国画源流概述〉,1926年毕业于省立第一师范艺术科,并留校任教。

1929年著〈中国绘画变迁史纲〉,1933年在徐悲鸿帮助下赴日本留学。

1934年在东京举办个人画展。

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

抗日战争期间定居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

1946年迁南京。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

  徐悲鸿  徐悲鸿[2](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寿康,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画家、  徐悲鸿代表作  美术教育家,擅长画马。

他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

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不久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1919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鲁石  鲁石先生是一位以花鸟画著称的画家。

原名杜广廉,又作杜冰,斋号观月楼,1937年生,1966年毕业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受教于潘天寿,吴弗之,诸乐三,陆抑非诸先贤,并曾受到李苦禅,吴作人,赖少奇,王个移等大师的指点,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

鲁石先生的画风豪放雄浑,气势磅礴,画面绚烂强烈,苍苍郁郁,无论是大画或者小画,整幅画面墨气萦绕生机勃勃,个人面貌十分强烈。

多年的艺术浸染加上自身的刻苦自励,使他兼具北方画派的粗犷豪爽和南方画派的细腻精致。

李苦禅先生说:‘鲁石的画墨气好,有扎实的基本功,正统国画也’。

赖少奇先生也赞叹道:‘鲁石的画很有大家风范’。

吴作人先生说:“看鲁石作画是一种享受、其神、其韵、其境确非一般。

” 近些年,鲁石的作品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国内外数十家博物馆、美术馆均收藏其作品。

  范曾  范曾,江苏南通人,1938年生于书香之家,自幼即学习历史、文学和绘画,1959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

  刘大为  刘大为,男,汉族,山东诸城人,1945年生,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研究生班。

  臧伯良  臧伯良,别名臧连良。

(误传名藏伯良、藏连良)  1960年生于北京,少年拜著名画家张丽为师,研习素描、速写、油画。

  1973年10月参加获二等奖,1976年12月参加,作品素描获一等奖。

  19岁后先后得到李可染、何海霞、黄胄、吴冠中、董寿平、梁树年、白雪石等老一辈艺术大师的亲授。

1978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高级研究班学习,后改攻重彩水墨画。

1986年北京画院研究班毕业。

  原某画报社美术摄影部主任,职业画家,中国国际美术交流协会理事,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会员。

  1984年与著名画家胡爽庵合作,1984年创作,张大千先生大陆弟子著名画家田世光教授、梁树年教授、刘力上教授、著名画家胡爽庵题词。

    古元  古元1919年8月5日出生于广东中山县那洲乡(现属珠海市)。

1932年 考入广东省立第一中学(广雅中学)。

1939年 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第三期学习。

1941年 在“鲁艺”担任美术工场木刻组长,兼任部队艺校美术教员。

1942年 参加延安整风运动和“延安文艺座谈会”,参加“全国木刻展”,引起各界和国际舆论注目。

  1944年 “鲁艺”美术工场改为研究室,任研究生、创作组长,被选为“甲等文教模范”。

  黄胄  黄胄,字映斋。

因其父四十多岁方得此子,取乳名“老傻”,以求平安。

“黄胄”是初中时自己起的笔名,以后一直沿用此名。

曾用名梁叶子、苗迪。

文革中作品曾题名梁蓬、梁泉。

  周思聪  周思聪(1939~1996),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

天津市宁河县人。

1955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58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刘凌仓、李苦禅等诸位名师指点,  周思聪代表作  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周思聪受过严格的艺术训练,擅长水墨人物画,兼及花卉,偶作山水。

自80年代起,她又致力于自身画风的变革与探索,在作品中引入西方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对笔墨加以提炼和强化,使之更为精练,并富有意趣。

代表作品中国画获1979年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一等奖。

1985年创作《正午》获第6届全国美展铜质奖。

  宋涤  宋涤笔名建公, 1945年出生于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自幼在北京读书。

196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著名画家,开创了一代中国画的写实主义新风。

  1960年投师李苦禅、许麟庐先生,学习写意花鸟。

1963年考入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工笔花鸟、人物。

  黎雄才(1910-200

【第1句】:12)男,汉族,广东肇庆人。

我国当代杰出的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

自幼酷爱绘画,后从师高剑父,入“春睡画院”学习,数年后得高剑父资助留学日本,历时四载见闻益广,艺事大进。

1924年,他就读于肇庆中学。

1926年拜高剑父为师,翌年入高剑父的春睡画院学习,并一度在广州烈风美术学校兼习素描。

1932年,得到高剑父资助,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日本画;1935年毕业归国,任教于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

1943年,受聘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副教授。

1948年任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任华南文艺学院、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兼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

三十年代初作品《潇湘夜雨》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金奖,《寒江夜泊》、《珠江帆影》入选芝加哥“当前进步博览会”和德国柏林举办的“中国美术展览会”。

其中〈珠江帆影〉为德国博物馆收藏。

  叶浅予  叶浅予(190

【第7句】:

【第3句】:31 -1995),浙江桐庐人,从事画教学和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 叶浅予奠基人。

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院教授。

擅人物、花鸟、插图、速写等。

曾为矛盾小说《子夜》、老舍剧本《茶馆》等书插图,出版个人画集多种。

创作长篇漫画《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组画《天堂记》等,著有《画馀记画》和《十年恶梦录》 。

1936年出版《旅行速写》《浅予速写集》。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叶老就由漫画转向中国画。

综观叶老一生,在中国画人物画创作上致力最勤,为衰落的人物画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时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启功  启功,1912年7月26日生, 字元白,也作元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

  蒋兆和  蒋兆和(1904—1986)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中国现代画坛独领风骚的艺术巨匠。

  刘海粟  刘海粟(1896-1994年) 。

祖籍安徽省凤阳,生于江苏省常州。

自幼酷爱书画,1912年11月与乌始光、张聿光在上海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任校长,并取苏轼“渺沧海一粟”词意,改名“海粟”。

首创男女同校,采用人体模特儿和旅行写生,被责骂为“艺术叛徒”,但得蔡元培等学者支持。

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1919年到日本考察美术教育,回国后创办天马会。

  朱屺瞻  朱屺瞻先生(1892-1996)清光绪十八年五月初二生于江苏太仓浏河新镇,名增钧,号起哉、二瞻老民。

  赵望云  (1906-1977)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

河北省束鹿(今河北省辛集市)人。

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首任主席、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等职。

  赵望云除了对现代山水、人物画方面取得成就之外,对于家畜动物的描绘也有新的创造。

特别是他画的毛驴、造型准确。

笔简墨润、形象生动、活泼可爱,所以解放前人们送给他一个雅号--“赵望驴”。

当今画驴名家黄胄,就是在他的影响下而有所发展的。

 ”  黄君璧  (1898—1991),广州南海人;原名允瑄,晚号君翁,本名韫之,以号行,广州南海县西樵人;  吴作人  吴作人(1908—1997),安徽省泾县人, 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教务长,1955年任副院长,1958年出任院长,1979年任名誉院长。

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

1979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1985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1984年法国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艺术与文学最高勋章”,1985年荣获比利时王国王冠级荣誉勋章。

吴作人为“中国水墨画”的开拓了新的风貌,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当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钱松岩  ( 18

【第99句】:9~19

【第85句】:9),当代画家。

江苏宜兴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名誉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是当代中国山水画主要代表人之一。

    宋文治  宋文治(1919—1999)师从张石园学习“四王”,拜吴湖帆为师,并向陆俨少、朱屺瞻请益打下深厚的传统功底;1957年在江苏国画院从事专业山水画创作,博取众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60岁后以“泼彩”和其他新技法启发,作品气息清新,妙趣横生;曾经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美协副主席,江苏文联委员,南京大学教授等职;代表作品有《江南春潮》、《山川巨变》、《梅园长春》、《江南春潮》等;出版有《宋文治作品选集》、《宋文治画集》等。

  黄永玉  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城沱江镇。

土家族人。

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

土家族人,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

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

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

十六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

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朱宣咸  朱宣咸(1927年——2002年),中国画画家、木刻版画家、漫画家与美术活动家。

  20世纪40年代初起从事中国画,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与时政漫画,由浙江到上海直接参与鲁迅发起的新兴木刻版画运动,1946年加入中华全国木刻协会;1948年在近代史上著名的“《观察》事件”中被捕;1949年与刘开渠、杨可扬、张乐平、(郑)野夫、庞薰琹等代表上海美术界在上海《大公报》发表了迎接解放的“美术工作者宣言”,该宣言的发表也意味着国统区美术和上海近代美术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同时,进入中华全国美术协会、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中华全国漫画协会“联合办事处”,参与了上海解放初期美术事业的筹备建设工作;此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底随军到重庆。

1951年起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今中国美术家协会前身)重庆执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重庆市美术家协会成立时被选举为首任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是成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的筹备人,成立重庆国画院的发起人、顾问,成立重庆美专校的创始人、校长。

作为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美术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对于建立、推动和促进20世纪中期与后期重庆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与走向全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被政府授予“献给共和国创立者”勋章。

  于非闇  于非闇,原名于照,字非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山东蓬莱人,母系为爱新觉罗氏。

1889年3月22日生于北京,1959年7月3日卒于同地。

早年随王润暄学画,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学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

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任职于故宫古物陈列所,临摹、研究了大量古代绘画,打下了较深的传统根基。

1949年后任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谢稚柳  谢稚柳(1910-1997)江苏常州武进人,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生,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

擅长书法、缓画及古书画鉴定。

少曾任中央大学教授,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

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等。

在书画鉴定上与徐邦达,启功二先生齐名。

  张善孖  张泽(1882-1940),字善孖(一作善子,又作善之)号虎痴,四川内江人。

曾任上海美专教授。

与八弟张爰(大千)同寓上海,领袖风雅,又二难之目。

善画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尤精画虎。

画有十二金钗图,写虎各种形态,各摘西厢记词句题之。

如“临去秋波那一转”、“怎么回不过脸来”、终日价情思睡昏昏“等,以寓美人猛虎之意。

抗日战争后,游美,举行画展募捐,返国卒于重庆,年五十九。

  亚明  亚明(1924~2002年),安徽合肥人。

原姓叶,名家炳,号敬植,后改名亚明。

历任无锡市美协主席,江苏省美术工作室主任,华东美协理事,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主席,中国美协常务理事,香港《文汇报》中国画版主编,南京大学艺术研究中心教授。

出版有《访苏画辑》、《亚明作品选集》、《亚明画集》、《三湘四水集》、《亚明近作选集》、《当代名家中国画-亚明》等。

  王雪涛  王雪涛,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

1903年12月31日出生,1982年11月24日逝世,河北成安人。

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 。

自幼喜绘画,1918 年入保定直隶高等师范附设手工图画科, 毕业后到小学执教。

  董寿平  董寿平(1904--1997) ,原名揆,字谐柏,后改名寿平。

男,汉族,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人,祖辈皆为当地丹青高手,家中 藏书甚富。

  张仃(1917—2010),号它山,辽宁黑山人;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曾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院长,曾任《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顾问。

  霍春阳  霍春阳,1946年出生于河北,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

现为天津美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

  朱新建  朱新建,1953年生于南京。

198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并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美协会员。

1987年为上海美术电影厂、中央电视台设计动画片《老鼠嫁女》、《金元国历险记》、《皮皮鲁和鲁西西》的人物造型。

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参加重要展览。

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

出版有《笔墨随心》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版;《水墨小品》、《戏曲人物》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版等多种画集。

  王泰戈  王泰戈,字天翼,啸林斋主人,善画虎、狮、豹、熊、熊猫等,素有虎王之称。

他不求功名,只是把所有收入全部投入到写生创作上,他经常出现在世界各地野生保护区及动物园,这也是他人生最大的追求。

一幅好作品需要投入全部精力去创作,整个创作过程的心里满足感只有艺术家本人能体会到,虽然很苦很累很危险,但他一直在按自己的方式去面对他精彩的艺术人生。

  于志学  于志学,冰雪山水画创始人,现任黑龙江省美协名誉主席、黑龙江省画院荣誉院长、、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术创作院创作研究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6 年荣获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文艺终生成就奖”。

现已多次出版了《于志学画集》。

  王镛  王镛,别署凸斋、鼎楼主人等。

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

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一九八一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发表,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并出版专集数种。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副理事长。

  吴冠中  吴冠中,1919年生,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中国画家,中国绘画大师,杰出中国国画家,油画家,中国流艺术家,美术教育家。

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袁运甫  袁运甫,1933年5月生,江苏南通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

1949年就读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改名中国美术学院)。

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即任教,合并清华大学成立美术学院后继续任教,并担任新开拓的公共艺术学科博士生导师。

  陈玉先  陈玉先,男,1944年生于安徽省。

中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家、美术家。

擅水墨舞蹈人物画。

其作品灵动飘逸、至柔至美,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浪漫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五彩缤纷 2007年作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7322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