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讲解五分钟

南京玄武湖-中山陵-夫子庙导游词讲解如何衔接

o 跨度好大啊

你去百泰导游培训中心 咨询一下,应该有吧,他们做导游比较专业了,这方面资料应该有的。

放心,他们服务还不错的,只有有肯定会给你,

中山陵自碑亭导游词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五层平台上,这里有一对巨大的紫铜鼎,上面刻着“奉安大典”四个篆书大字,这是当时的上海市政府为纪念中山先生的葬礼而敬献的。

请大家仔细看西侧的那只铜鼎,壁上留有两个弹孔,据说是1937年12月日军攻打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终于登上了第十层平台,这是陵墓的最高处,海拔158米。

让我们环顾一下平台四周,这座平台东西宽162米,南北进深38 米,祭堂就位于平台的正中。

到了这里,我想问一下,哪位游客能说出刚才我们一共走过了几级石阶

对了,从广场到祭堂总共有392级石阶。

设计者为避免单调,将这392级石阶分为十段,每段一个平台,总计有大小十个平台。

朝下看,不见台阶,只见平台。

如果从下往上看,那么就只见到台阶,不见平台了。

或许有的游客要问:这392级台阶的数字是否巧合

不是

而是暗喻了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

  现在我们来到了祭堂前,这座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

【第12句】:6米的华表拱卫。

祭堂的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用花岗岩砌成。

祭堂的三拱门婚上从东到西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6个篆体大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

居中的“民生”门楣上端,还有孙中山所书“天地正气”4个金字直额。

  请各位跟我进人祭堂。

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

堂内四周还可以看到12根黑色石柱,直径有0.8米,四隐八现,12代表的是一年中的 12个月,4代表的是一年中的4个季节。

大西两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祭堂正中是一尊石雕孙中山全身坐像,像高

【第4句】:6米,底座宽

【第2句】:1米,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

只见中山先生身穿长袍马褂,膝上放着一本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显示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深沉和睿智。

坐像是由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郎特斯基雕琢而成的,它于1930年雕成后从治国巴黎运到中山陵,总造价150万法郎。

坐像底座四侧的六幅浮雕,再现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生动画面。

正面一幅为“如抱赤子”,画面上孙中山先生正在精心地为一个患病的幼儿治病。

东面两幅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表现了孙中山先生早年奔走革命和创建同盟会的情形。

背面一幅为“国会授印”,再现了辛亥革命后,议会向孙中山授大总统印的场面。

西面两幅浮雕,一幅是“振聋发聩”,表现了孙中山为唤起民众,正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另一幅是“讨袁护国”,内容是孙中山发表演说,号召人民讨伐倒行逆施的袁世凯。

  祭堂后壁正中是墓门,与墓室相通。

墓门分为两道,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婚上刻有“浩气长存”横额,是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

第二道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7个篆字。

门开启时,这7个字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墓门关闭时,门上的字才能看见。

  整个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式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

室内圆形,直径约18米,高11米,四壁用妃色人造石贴面。

墓室的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

墓壁上装有目光灯,顶上装有8个反光镜;使室内保持柔和而充足的光线。

墓室的中央是安葬孙中山灵棕的大理石矿,直径约

【第4句】:3米,石矿深

【第1句】:6米,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

墓护正中的长方形墓穴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卧像身穿中山装,神态宁静,面容慈祥,如同生前安睡一样,令人肃然起敬。

这是捷克雕塑家高浓按孙中山遗体的形象而创作的。

  讲到这里,大家最关心的一定是孙先生的遗体是否仍在中山陵,事实上,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的确是历经了磨难。

本来,孙中山逝世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

可当孙先生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时安放在酉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

当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的遗体已久殓半个多月了,由于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

1929年6月1日,遗体从北京迁往南京,当时就在这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美国定购的紫铜棺。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内。

  各位游客:中山陵的主体建筑就介绍到这里,有兴趣的游客还可到祭堂外墓堡公园内去看一下《中山陵建设史料图片展》,以便更多地了解中山陵建设的情况。

参观完毕后,请大家准时到停车场上车,继续游览下一个景点。

谢谢各位

谁能给一篇简短的南京中山陵的导游词,要好背哦,谢谢

你去搜搜吧,肯定很全面的,也很好背 《百泰》《导游》他们的考试通关宝典,还算不错。

中山陵解说词

旅客朋友门,马上我们就要来到南京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中山陵风景区。

中山陵位于 南京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陵墓动工于1926年,完工于1929年,历时三年,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全国5A级景区。

据说孙中山先生在与朋友在明孝陵一带打猎时,就说:“带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

”在此之前,灵谷寺主持和尚也向中山先生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

中山先生临终之际又嘱咐左右要归葬紫金山。

中山先生逝世后,为尊重其遗愿,预示选定了现在的中山陵位置。

中山陵是由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目的全局成木铎型,意在唤醒民众,简朴坚实切具有中国古代建筑之精神。

吕彦直,字仲宜,山东东平县人,1894年出生于天津,191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除了设计中山陵外还有广州中山纪念堂和中山纪念碑,越秀山纪念碑均获得过首奖,是我国近代建筑的精品。

孙中山,本名孙文,字逸仙。

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毕业后在广州、香港等地行医,后弃医从政,于1905年组织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四大纲领以及旧三民主义。

1911年辛亥革命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24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1925年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1929年5月22日在北京碧云寺举行易棺仪式。

5月26日,灵柩由北平南移,

求一篇南京概况导游词要好玩一点的~

我们现在来到了南京,也许大家早就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苏州确实是风景美如画啦,南京没有苏杭那么漂亮的风光,但是,她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有非常浓重的文化底蕴。

  她是一个古都,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这些都是说的我们南京。

大家看古装剧的时候,老是看到以前的读书人说“我们要进京赶考,进京赶考”,这个“京”也许就是指的我们南京,而非今天的首都北京。

北京虽然有故宫,有一千年的文明史,但她仅仅是明清两朝的都城所在地,而我们南京呢

我们南京讫今为止有多少朝代在此建都呢

大家可以跟着我数一数:三国时的东吴,两晋时的东晋,南北朝时的。

(列举十个朝代)。

数过了吗

有整整十个朝代是建都在南京的,整整两千五百年的沧桑历史。

所以,发展到如今,南京也拥有了比其他城市更多的名字,比如:。

(可以让客人说,一般人都会听说过几个,像金陵,建业,应天府等。

)那么,有谁知道,我们南京建城至今,到底有过多少名字呢

(可再次调节一下气氛,搞个有奖竟猜)告诉大家,我们南京发展至今,用过的名字有七十多个。

大家肯定会惊叹吧

是啊,我们今天南京的一条路名,一条河名,一个小区的名字,也许都曾经作过这个城市的名字,但是,她也有一个千百年来固定不变的名字,知道是什么吗

——“石头城”。

  大家看过《红楼梦》吗

中国明清四大小说之一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当时就是生活在我们今天的南京城,他的小说中很多的地形,环境,风俗,人物,都是参照的南京城,是以这个城市作为创作的背景的,大家还记得书中提到的“金陵十二钗”“江宁织造府”吗

金陵,江宁都是南京的旧称啊

江宁织造府,其实就是当时曹雪芹的家,你知道他的家有多大吗

整整占到了当时大半个南京城啊,有房屋几百间,有几百口人,权倾朝野。

大家知道江宁织造府是干什么的

就是负责整个江南的丝绸刺绣的,杭州的丝绸,苏州的苏绣,历来就是朝延的贡品,皇帝的龙袍,嫔妃的霞披,可都是从江南上贡的,而封建等级制度的严格也早有规定皇帝穿绫,大臣穿罗,商人穿绸,百姓穿布(故名“布衣”)。

[稍作丝绸铺垫,点到即可]。

清朝的两个皇帝康熙和乾隆一共十三次下江南,到南京全都是住在他家,你说他的家大不大

所以,小说实际所写的是曹雪芹自己家的事,是他们家祖先的事,他们家是后来才败落的。

那么,他当时给这部小说取名字的时候,并不是叫《红楼梦》的,《红楼梦》是我们后人为这部书取的名字,他自己取的名字叫什么呢

就叫《石头记》。

因为,南京是一个石头城

  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希望可以给大家一点帮助,因为讲南京的话历史是最重要的,只讲历史可能会很烦燥,这样通过“石头城”这条主线,可以很好的穿起来,讲起来比较生动一点,也显得内容比较丰满,又可以铺垫一些东西,大家还可以穿插更多的东西,比如:南京的天气,军事地位,工业,风俗。

谁能给一篇简短的南京中山陵的导游词,要好背哦,谢谢

这个在这里不可能都打出来的。

去买一本导游词的书就好了呀。

巍巍中山陵导游词

各位旅客,你们好

我是XXXX社的XXX。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的钟山陵园。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

而设计中山陵的是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吕彦直。

中山陵1926年开工,1929年建成之后,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从北京奉移至南京,随即与当年的6月1日举行备极隆重的奉安大典,将中山先生的灵柩葬入中山陵,时至今日。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吕彦直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如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

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中山陵的主体建筑包括博爱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所有建筑均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从下往上总共有392级台阶,寓意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墓室里面有一汉白玉的孙中山卧像,卧像下方5米深处的墓穴内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装殓,周围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墓室后面是后花园,有中山陵的历史陈列展览。

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

堂内四周还可以看到12根黑色石柱,直径有0.8米,四隐八现,12代表的是一年中的 12个月,4代表的是一年中的4个季节。

大西两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祭堂正中是一尊石雕孙中山全身坐像,像高

【第4句】:6米,底座宽

【第2句】:1米,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

只见中山先生身穿长袍马褂,膝上放着一本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显示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深沉和睿智。

坐像是由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郎特斯基雕琢而成的,它于1930年雕成后从治国巴黎运到中山陵,总造价150万法郎。

坐像底座四侧的六幅浮雕,再现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生动画面。

正面一幅为“如抱赤子”,画面上孙中山先生正在精心地为一个患病的幼儿治病。

东面两幅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表现了孙中山先生早年奔走革命和创建同盟会的情形。

背面一幅为“国会授印”,再现了辛亥革命后,议会向孙中山授大总统印的场面。

西面两幅浮雕,一幅是“振聋发聩”,表现了孙中山为唤起民众,正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另一幅是“讨袁护国”,内容是孙中山发表演说,号召人民讨伐倒行逆施的袁世凯。

帮帮忙,我想找中山陵的讲解词.

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钟山第二峰小茅山南麓。

中山陵原名总理陵园,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中山陵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由半圆形广场、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组成。

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

墓室在海拔165米处,与起点平面距离700米,上下落差73米。

整组建筑总平面取“自由钟”图案,表“使天下皆达道”之义。

孙中山逝世后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南京民国政府在紫金山选址建造中山陵。

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

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也有称:警世钟)式图案荣获首奖,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的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南洋大学校长凌鸿勋在评判报告中称赞吕彦直的设计图案“简朴浑厚,最适合于陵墓之性质及地势之情形,且全部平面作钟形,尤有木铎警世之想”。

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

1929年3月18日,中山陵工程还没有最后完工,吕彦直就因为患肝肠癌而去世了,年仅36岁。

为了表彰他为建造中山陵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后来,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在中山陵祭堂西南角奠基室内为吕彦直建了一块纪念碑。

碑的上部是吕彦直半身像,下部刻于右任所书的碑文:“总理陵墓建筑师吕彦直监理陵工积劳病故,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于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议决,立石纪念。

”。

中山陵自1926年1月动工,至1929年主体建成。

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京运抵南京。

三天公祭结束后,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

1931年全陵工程次第落成。

中山陵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

环绕中山陵的主体建筑,还有一系列纪念性建筑,如为便于孙中山先生家属守灵而在陵墓后上方建造的永慕庐、存储奉安大典纪念物品的奉安纪念馆以及宝鼎、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光华亭、行健亭、藏经楼等。

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

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

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

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历经了磨难,在守灵人尽职护卫下,才免遭不测。

本来,孙中山逝世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

可当孙先生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时安放在酉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

当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的遗体已久殓半个多月了,由于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

1929年5月26日,遗体从北京迁往南京,当时就在这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美国定购的紫铜棺。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内。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

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

沿墓道前行为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

再进为碑亭,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阔约12米,高约17米,一块高约9米的碑石上刻着由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谭延闿(另三位是于右任、胡汉民和吴稚晖 )。

手书的“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孙中山当年以袁世凯保证清帝退位为条件,答应荐袁以自代,辞去临时大总统,由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所以是以国民党总理的名义下葬)的鎏金大字。

字为颜体。

1928年葬事筹备处认为先生思想和业绩非文字所能要概括,故决定不用碑文。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

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

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

祭堂是仿宫殿式的建筑。

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外壁用香港花岗石建造。

堂顶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

祭堂建有三道拱门,门额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代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

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

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

【第4句】: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的。

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

祭堂的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全文。

堂后有墓门两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

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

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

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

墓室在海拔165米处,与起点平面距离700米,上下落差73米。

顶部用彩色马赛克镶嵌成国民党党徽,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

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此像系捷克斯洛伐克雕刻家高崎按遗体形象雕刻的。

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

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

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瞻仰者可在圆形墓室内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

音乐台在中山广场南面。

舞台面积近250平方米,台后建有弧形大照壁,壁高

【第11句】:3米,宽

【第16句】:7米,具有汇聚声音的功能。

台前有弯月状莲花池。

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观众席,可容纳观众3000余人。

藏经楼又名孙中山纪念馆。

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茫茫林海中。

是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

此楼专为收藏孙中山先生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部分。

主楼为宫殿式建筑,外观又像一座寺院楼,共三层,底层为讲经堂,并有夹楼听座;二楼为藏经、阅经及研究室;三楼为藏经室。

楼后有回廊式建筑,长125米,壁面镶砌的是冯玉祥将军捐赠的河南嵩山青石碑138块,三民主义学说全文碑刻,共十六讲,计15万5千余字。

每讲分别由当时的书法家张乃恭、陈天锡、连声海、李启琛、叶恭绰、郑洪年、陈仲经、蔡允、胡涤、彭醇士、王宜汉、李宣倜、王贤、邓粪翁等人书写,是一组书刻俱佳的珍贵文物。

美龄宫系蒋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龄下榻的别墅,正式名称是“国民政府主席官邸”。

1984年起,这座富丽堂皇,典雅秀美的别墅正式对外开放,并称为“美龄宫”,成为中山陵附近的一处著名景点。

1949年之后,刘伯承任南京市长时,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这里。

1960年12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陪同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等贵宾晋谒中山陵。

那时,为了支援农业,有关部门向陵园索取木材,紫金山的森林被大量砍伐。

周总理指示“中山陵园不仅是南京市的、江苏省的,也是全国人民的,一定要保护和管理好”。

第二天,采伐工人就全部撤出。

多年来,中山陵园不断整修拓新,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

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

2005年04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中山陵,举行拜谒仪式。

这是自1949年两岸分隔56年来,中国国民党主席首次亲临谒陵。

中山陵两侧,长眠着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风云人物,如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和国民党政要等。

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在中山陵东侧的灵谷寺址改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增建牌坊、纪念堂及纪念塔。

在由灵谷寺无梁殿改建的纪念堂内,镌刻着北伐、抗日诸役阵亡将士姓名军衔,据计当时共刻碑10块,有人名33000多个。

钟山北麓,还有座庄严肃穆的航空烈士公墓,墓碑上刻着3306位为抗日而捐躯的中、美、苏等国烈士姓名。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7559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