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华门城堡导游词
求南京景点导游词(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公园、总统府、夫子庙、中华门),今年考英语导游证,求资料
这个在这里不可能都打出来的。
去买一本导游词的书就好了呀。
南京导游考试景点路线图 总统府、雨花台、中山陵、灵谷寺、中华门城堡、明孝陵、夫子庙 帮帮忙吧,,
这个线路都是自己编的,根据《走遍江苏》上的导游词,自己亲身到景点去看下,可以跟着讲的好的导游后面跟下,每个导游的带团路线都不是完全相同的而且现在搞成看电视说导游词了,这个我们真没玩过,当年我就是跟着学长在每个景点走了两次,然后回去自己编导游词
急求南京各个景点的日文导游词。
|“灵谷寺”“总统府”“中华门”“大屠杀纪念馆” 谢谢各位了~~~~~~~~~~
中文导游词在线翻译一下
如果你是一个小导游,打算怎样向游客介绍南京呢
请设计一段解说词写下要来。
20字
游吧路游来,江南景游了不美食也品了不少,美女呢,也见过不少。
大家我也开心。
不过肯定还有不少的遗憾,江南的美景太多了,不可能在这短短的几天就全部看到,我所能做的就是带大家欣赏更多的美景,多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文物特产。
也许有的人还有机会再来,也许有的人可能再没有机会来了,一路上大家对我的工作都很支持,我很感谢,让我们一起抛开遗憾,收藏美丽
快到南京了,说起南京带给我的感受,可谓爱恨交加。
为什么呢
听我慢慢道来。
在南京呆过一年半载的人,都知道,夏天像个大火炉,那个热呀,恨不得苍蝇蚊子都能中暑;冬天像个大冰窖,那个冷呀,好像睡觉也会冻翘翘。
三言两语难以表达我的讨厌。
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要说到它的地势了。
听听诸葛孔明怎么说的。
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应孙权之约,下江南共商抗曹大计,骑着小毛驴,摇着鹅毛扇,考察建邺后(今南京),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也就是说,在南京,东有绵延起伏的钟山,像一条盘龙;西有巍然的石头城屹立于大江之滨,像一只猛虎蹲踞着,这一切暗合古时传统的好风水:左青龙,右白虎,后人简称为“虎踞龙蟠”。
大山小山整把南京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了个口儿。
造物主偏爱南京,又送给她什么
长江,对了。
古人没翅膀,没大桥,没飞机,没大炮,敌人只能望江兴叹。
所以嘛,封建帝王想:“南京好,美景多,美人娇,躺在里面睡大觉”。
更关键的是,南京有个凝聚了金陵王气的宝物,就是貔貅,南京的市徽。
它是上古的神兽,英勇善战而且招财进宝、驱邪消灾。
大家要记得带个回去哟,是个好东西。
于是乎,11个朝代在南京这个大摇篮中,上演了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历史剧。
想当年,蒋家王朝也曾妄想据长江天险二分天下。
哪十一家,有你家吗
我们游客中有姓孙的,姓朱的吗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有几家了
十。
还有一家,哪去了
再加上南唐前的“杨--徐政权”。
杨指杨行密、徐指徐温,南唐始建政权者是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也即唐烈祖李昪。
从去年年底始,南京已被定格为十一朝古都,还说十朝古都的,以后可没说当初导游没讲过呀。
南京深得帝王宠爱,可总是红颜薄命。
因为兵家必争之地,自然会血雨腥风。
改朝换代就像小孩子搭积木一样,不满意,推翻再重来;牺牲的将士就像朱元璋手中捏的鸡,死了还有鸭子替代;从天子到臣子到小卒子最后到凡夫俗子的坟墓就像路上的红绿灯一样,没两步就亮起来。
不好,不能讲了,要不然大家夜里睡不着找我唠磕,怎办
不好意思,少说点,就打对折,就说近几百年的吧。
明朝。
葬朱元璋马皇后的明孝陵,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提到朱元璋,不能不提长
【第35句】:267公里的明城墙,这个数据是最新的,用美国佬的军用卫星测量出来的。
当年朱元璋采纳谋士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借沈万三的聚宝盆修筑了固若金汤的城墙。
如今以中华门城堡最雄伟,也是保存得最好。
如果有机会,登临中华门,我们既可领略明城墙的雄伟坚固,又可以回味书上报上口头上的种种历史传说,还可以幻想种种可能的结果。
当年,为了不按约定在五更鸡叫时还聚宝盆,朱元璋下令杀光全城的鸡。
从此,南京没有鸡子,就吃鸭子了。
南京的板盐、盐水鸭,皮白肉粉骨头绿,极具地方特色。
至于其中详细故事过会一一道来。
为了江山社稷安稳,朱元璋建城墙;为了集中政权,树立朱氏子孙的威信,朱元璋比“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更狠毒,造了一座功臣楼。
皇上的心计只有刘伯温一人知晓,就装病告老还乡,临行前到中山王徐达府上——瞻园。
忘了,这园子是朱元璋亲自在泱泱金陵挑选的宝地,建成豪华的王府作为自己当初的吴王府,后来登基作了皇帝,送给徐达的。
军师悄悄说:“楼成摆庆功宴时,你要紧追皇上,寸步不离。
切记切记。
兄弟过此别过”。
结果,除徐达外,其它功臣元老都随一声炮响而无影无踪。
究竟徐达在朱元璋心目中是何等地位,晚上我们瞻园里的江南美美自然会告诉我们的,白天时间比较紧张,我们还要去—— 清朝。
南京遭到的罪孽与扬州相比较少,康熙赞朱元璋“治隆唐宋”,就是夸他功劳高过唐太宗和宋太祖。
为什么
得民心者得天下。
南京是明都遗都,反清复明的首领都集聚于此,清朝要国泰民安,想让鱼米之乡的江南搞好农业生产,就得收拢人心。
康熙甚至拜明孝陵,乾坤六下江南也有这原因。
所以,南京的清朝的孤魂野鬼较少。
怕人呀。
太平天国。
清军镇压,无数军兵死于战乱。
天王洪秀全本葬在荣光大殿下,后曾国荃令士兵掘墓、鞭尸、焚烧,最终真可谓灰飞烟灭。
想想生前贵为万人之上的天子,死后连安身之地都没有。
人生在此,在好好享受每一天的同时,再想想还有什么地方没去的,什么景点没玩的,什么好吃的没尝的,什么漂亮的没买的。
短短人生几十年,少太了,我还要向苍天再借五百年,唉呀,那不成了老不死的了吗。
扯远了。
在当年烧成废墟的天王宫殿上建两江总督府,后又扩建为总统府。
人们常说,北有故宫,南有总统府。
故宫是封建文化的最高代表,体现了帝王之风;总统府是中外文化碰撞的火花,中西合璧。
二者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帝王由故宫走向金銮殿,却从总统府走向坟墓。
如今总统府是中国最大的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到南京不去总统府就等于去北京不去故宫一样,白来一趟。
导游证考试考的导游词是哪几个地方
【民族概况】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
历史上自称“京”,他称“越”。
1958年定名为京族。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区的山心、沥尾、巫头三地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京族人口数为22517。
主要从事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
使用京语,与越南语基本相同。
现基本上通用汉语广东方言和汉文。
【历史】京族自15世纪以后陆续从越南涂山等地迁来,最先居住在巫山岛和江平镇附近的寨头村,后来才逐渐向(沥)尾、山心、潭吉等地发展。
清朝政府曾在江平地区设立“江平巡检司”,清末属防城县管辖。
京族和当地汉族人民一道,披荆斩棘,筑海堤,垦荒坡,劳动生产,共同开发了南方的沿海边疆,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
在历史上曾和汉、壮等族人民联合进行过多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中法战争期间,京族聚居的福安村(包括今沥尾)里长杜光辉率领京族、汉族群众数十人,参加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
1886~1887年间,法军侵占江平地区时,当地京、汉族人民联合组成义军,坚决抗击法国侵略者。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沥)尾、山心京族30余人参加东兴总工会领导的船工工会。
山心京族地区曾成立农民协会。
总工会及农民协会允后在沥尾、山心组织动员京族群众数百人举行游行示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本家的斗争。
1944年初,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入京族地区,京族人民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纽争州川:平地区抗日游击小组,开展武装斗争。
解放战争中,京族人民积极参加游击队活动,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社会经济】解放前,京族主要从事浅海捕捞的渔业,兼营农业、盐业。
地主、富农和渔业资本家占有大量的渔、农业生产资料。
沥尾、巫头、山心、潭吉的地主、富农、渔业资本家占4村总户数的
【第2句】:93%,他们占有4村渔箔的
【第23句】:87%,每人平均占有数为贫苦渔民的
【第7句】:54倍;拥有4村渔船总数的
【第28句】:94%;占有4村耕地的
【第35句】:09%,平均每人占有的耕地数为贫农的11.73倍。
封建的租佃剥削是京族地区的基本剥削方式,在渔业上表现为网租和箔租,剥削量达70%以上;在农业上表现为地租,租率占产量的50%。
雇佣剥削以雇长工和利用京族传统的帮工互助性质的“寄赖”关系进行,剥削率高达70~80%。
在残酷的剥削下,京族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京族保存以“翁村”为首的社会组织。
“翁村”意为乡长或乡正,负责处理村内事务及纠纷,监督执行村约,主持祭祀仪式,筹办公益事业。
‘‘翁村”下有“翁管”,协助翁村执行处罚,管理山林;“翁记”负责文书账目。
重大事务由村中长老组成的“嘎古,,集团商议决定,交“翁村”执行。
国民党统治时期,曾利用“翁村”作为统治京族人民的工具。
解放后,京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京族人民充分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经济建设事业。
单纯的渔业生产也发展到多业经营。
生产不断增长,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改善。
京族的渔业生产也发生了几大变化:一是由过去的浅海捕鱼发展到深海作业;二是过去的竹筏小船已改为大中型渔船;三是从单纯的捕捞发展到捕捞、养殖、加工相结合的生产形式;四是从单纯重视渔业生产发展到工、农、林、渔业并举,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沿海地区实行比内地更优惠的开放政策,使得处于开放前沿的京族地区贫困落后面貌迅速改变。
文教卫生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
【文化艺术】京族传统民间文艺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京族的歌唱艺术颇有特色。
唱时由一位哈哥操三弦琴伴奏,二位哈妹则边敲打竹梆子与竹板轮流进行演唱,内容多为叙事史歌以及中国古诗词等。
如《宋珍、陈菊花》、《斩龙传》、《琴仙》、《浔阳江头夜送客》,等等。
歌的曲调不下30种。
按内容分有山歌、情歌、结婚歌、渔歌、诉苦歌、长篇叙事歌、风俗歌、劳动生产歌等等。
其中有些歌本流传,有些却是即兴创作,触景生情,随口而出。
用京语演唱的京歌,有着自己的格律,比较复杂。
京族的民歌内容也十分丰富,由于生产的影响有不少歌曲都与大海相关。
如有一首海歌这样唱道:“潮涨潮退不离海,风吹云走不离天;大路不断牛脚印,海上不断钓鱼船。
”有一首情歌的歌词是:“摇船过海摇绳断,还有几摇到岸边;板短搭桥难到岸,望妹伸手过来牵。
”京族青年男女一般通过对歌物色对象,所以他们个个能歌善唱。
“京戏”是京族传统的戏剧,称“嘲剧”,独具民族特色。
独弦琴是京族独有的民族乐器,它的半片大竹筒,或3块木片制成长方形的琴身,长约75公分,一端插一根与琴身成直角的小圆柱,或金属片条,另一端按一把手,两端由高至低拉一弦线。
演奏出来的声音十分幽雅动听。
【渔业文化】渔业是京族的传统产业。
在各类渔业生产中,京族主要从事浅海曳网渔业和杂渔业。
渔业工具有拉网、塞网、渔箔、刺网,以及用于专门渔猎对象的鲨渔网、南虾网、海蜇网、鲎网、墨渔网等。
至于挖沙虫、耙螺、挖泥丁、捉蟹等等,都是较简单的小海作业了。
由于各地所处的地理条件有所差异,从事的作业种类也有不同。
尾主要以拉网捕鱼,山心主要以渔箔捕鱼,而巫头以渔箔和塞网捕鱼。
渔具之多、分工之细,形成了京族独特的渔业文化。
拉网有大小之分。
大的拉网高3米,长400米,整幅网身由6张缯网缀连而成,网眼小而密。
小拉网由4张缯网组成,网眼大而疏,网长330多米,两头高
【第2句】:3米,中间高
【第3句】:3米,略成桃叶状。
操作时,前者需三四十人,后者要二三十人。
操作程序为:先探察海域,观测鱼情,选择作业地点;其二,在发现鱼情的地方,划小艇或竹筏将渔网慢慢放开,由滩边向海面围成一个半月形的大包围圈;其三,操网者分为两组,各执网纲一头,合力向滩岸拉收;其四,在拉拽过程中,两组人一边拉一边徐徐靠拢,直到网尽起鱼。
这样,一次拉网操作即告结束。
这种拉网作业是京族较大型的群体性操作的渔业生产方式之一。
男女均可参加,也不受季节限制。
塞网又称闸网或壅网,分疏、密两种。
网的长度和高度与拉网相当。
但其网的设置地点是在海滩上定置进行的。
操作时把人分为三组,各组又具体分为“号桩”、“插桩”、“挂网”(把网挂于桩上)、“挑沙土”(将网脚填塞)等工序。
这种塞网的设置,都是在潮涨之前预先进行的。
当海潮上涨时,各种鱼虾随潮水进入塞网圈内,退潮时,鱼虾便被渔网和沙土围成的海滩包围所困,“束手就擒”。
这种“塞网”与“拉网”的区别就在于,塞网着重在固定的“塞”和“堵”,而拉网则着重在“拉”与“收拢”,其操作各具特色。
渔箔,是一种漏斗形的捕鱼工具,一般选择在潮水升降、水势较急的汇合处设立。
每个箔位有规定的大小距离。
先用高约2米,直径10多厘米的木桩围成两排,一头汇合处用木桩固定,再用小竹片编排,结成“篱笆”栅栏,围成高约
【第3句】:5米呈圆形的渔港(鱼室)。
退潮时,随流鱼虾蟹顺两排木桩游动进入渔港,即可网住。
鲨渔网是一种用于深海猎捕鲨鱼的专用网具。
网身长400米,高
【第1句】:3米,网眼粗大,由网线、网浮(竹筒)、网坠(铅铁或石块)、网纲等组成。
下网时由4人乘筏到鲨鱼活动的深海区,将网的两端及中间脚部以重石坠定于海中。
每次下网可持续三四天,连续捕猎,是一种既惊险又充满乐趣的捕鱼作业。
在京族的渔业生活中,至今还保留着“见者有份”的被称为“寄赖”习俗。
“寄赖”即我们俗话说的“沾光”之意。
如果想吃海味,就可到退潮后的渔箔边或满载归来的渔船上,捡一些拿走,主人是不会怪罪的。
在长期的渔业生活中,京族人民还形成了一些礼仪与禁忌习俗。
如饭烧焦了,不可说“焦”,因为“焦”与“礁”同音,怕触礁;在船上将“油”说成“滑水”,“滑”即“顺利”、“顺当”之意。
京族男子每次出海,老人、妇女、孩子都要到海滩上送行,并举行一些祭海活动。
京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渔业生产经验。
他们非常熟悉各种鱼类的回游规律,能准确预测潮水的涨落和海上气候的变化,根据潮水的“涨”“落”规律来安排生产。
【节庆】京族除了和汉族相同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
京族农历六月初十(沥尾、巫头岛)或八月初十(山心岛),正月二十五(红坎乡)时,当地京族要过最隆重的“唱哈节”,由歌手“哈妹”轮流吟唱。
唱哈活动要连续进行3天3夜,一边宴饮,一边听唱。
“唱哈节”过去每年都举行,各地日期不一。
“唱哈”是京语唱歌娱乐之意,每逢唱哈节,京家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汇集到哈亭听哈之前迎神、祭祀,祈保渔业丰收,人畜两旺。
唱哈的活动过程,大致分为迎神、祭神、入席唱哈、送神四个部分。
节日前一天,先把京家信奉的“镇海大王”等诸神迎于哈亭,节日当天下午三点钟左右开始祭神,祭神完毕,即入席饮宴、唱哈。
这是唱哈节的主要活动项目,节目有情歌、灯舞、乐舞、歌唱族杰等,这是唱哈节的高潮,人们纵情欢歌跳舞持续多天。
唱哈至尾声时进行送神,送神毕,唱哈节结束。
春节家家都要做“白薯壹”(用糯米粉包糖心做成的一种糕点),年初一早餐不吃荤不喝酒,只吃糖粥、粽粑和白薯壹。
春节期间全村都要到哈亭以猪、鸡、鱼为供品祭拜诸神,回家后要拜祖先。
岁守时,必须在祖先牌位前,摆上白薯壹方能入睡。
【饮食】大部分地区习惯日食三餐,居住在污尾的京族一般习惯日食两餐,早餐多选在上午十一点左右,直到入夜后才吃晚餐。
过去京族常以玉米、红薯、芋头混着少量的大米煮粥作为主食,只有出海捕鱼或秋收,劳动量大时才吃干饭。
如今稻米已成为京族最为常见的主食了。
京族喜吃鱼、虾、蟹、鱼汁及大米糍粑“风吹穑”。
日常菜肴以鱼虾为主,常用鱼虾做成鱼汁,作为每餐不离的调味品。
家庭饲养的猪鸡,也是日常主要肉类来源。
京族的典型食品有:鱼汁,又称“鲶汁”。
是京族民间传统调味品,以各种小鱼经腌制而成。
妇女爱嚼槟榔。
到京族三岛去旅游与做客,您一定会品尝到那风味独特的鲶汁和“风吹(米乙)”。
鲶汁在市场上一般叫鱼露,是用小鱼腌制的一种调味汁,每年3至6月间,渔民家家腌制鲶汁。
分为头漏汁(多出口东南亚各国)、二漏汁(多在国内市场销售)、三漏汁(通常自家食用)。
即便是三漏汁,也会使初尝者赞不绝口,回味生津。
做汤时加些鲶汁,汤味顿觉鲜美;吃肉时蘸以鲶汁,入口便觉清香。
【服饰】京族的服饰,部分老年妇女穿民族服装,上身穿窄袖紧身对襟无领短上衣及菱形遮胸布,下穿黑色或褐色长宽裤子,外出时加穿白色长外衣,形似旗袍而开衩较高,结“砧板髻”。
少数妇女还保留染黑牙齿的习惯。
过去男子穿窄袖上衣,长及膝盖,腰间束带。
但现在多数青年男女的服饰已与附近汉族相近。
【民居】京族过去的居屋多带“干栏”式建筑遗风,以木为柱,以竹、泥为墙、茅草为盖,属草庐茅舍一类,易于搬动。
但现在大多筑方石砖瓦房屋。
每块石条长75公分,宽25公分,厚20公分。
石条砌墙,房高约7米,屋顶盖瓦,稳固凉爽,可抗台风。
室内以条石或竹片木板分隔为左右偏房及堂屋共3间。
厨房与畜圈在居室旁另建。
近年还出现了不少钢筋水泥楼房,带有阳台和装饰性栏杆,摆放着鲜花盆景。
【婚俗】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
现在大多自由恋爱,用对歌物色对象。
对歌后,如果男方钟情于姑娘,就慢慢靠近女方,并用脚尖将沙撩向姑娘,如女方也心中有意,就会照样将沙踢回对方。
通过这种踢沙方式或互相对掷树叶的活动,建立感情,再请“兰梅”(媒人)传递爱歌,双方还要互赠彩色木屐一只,如果正好是左右足配对,就被认为天生成双,可以缔结婚约(称作“对屐”),然后男方带着礼品,请些歌手去女方对歌认亲。
举行婚礼时,女方紧闭大门,在屋前大路和树林里设三道悬灯挂彩的榕门。
要想通过三道门,必须对歌,直到女方歌手满意才可通过关卡。
晚宴以后,去往男方家拜堂,对歌,此起彼伏,通宵达旦,幸福愉悦的歌声伴着天作地合的一对新人。
京族男女青年订婚,男方要用一定数量的猪肉、糕饼等作为礼品送给女方,贫穷之家也要送少量的糖、糯米、茶叶、糕饼作为订婚礼。
结婚时,男方要备一百斤猪肉、二百提酒(每提等于200克)、七斗米及其他礼品,送给女方。
婚后三天,新娘“回潮”,夫妻俩将自家染红的糯米饭两托盘(约6斤),猪肉两块、鸡两只回娘家谢拜岳父母,婚礼才算结束。
【习俗】逢年过节都要进行祭神活动,届时要备猪、鸡、鱼拜祖。
煮猪肉拜祖还是京族女子出嫁时的一种礼习。
每年哈节,凡年满16岁的男子都要置备鸡、酒、糯米饭、槟榔等祭品到哈亭祭祀,经过祭拜的男子才算“入众”(即进入成年),才能被允许参加唱哈节的入席活动,从此便可参加捕鱼生产。
【禁忌】在渔家做客,千万别说饭烧焦了,因为“焦”与“礁”同音,怕触礁。
在船上不要说“油”,把油称为“滑水”,因为“滑”有“顺当”、“顺溜”、“顺利”之意,而“油”与“游”同音,船破后人落水才要游呢。
移动器物要拿起来,别拖着推着移动,因为有“搁浅”之嫌。
当然,一般来说,不懂规矩的客人是不会被责怪的。
【宗教信仰】京族崇拜祖先,多神崇拜,特别是与海有关的神尤为敬仰。
京族过去一般多信奉佛教、道教,少数人信奉天主教。
京族男子每次出海,老人、妇女、孩子都要到海滩上送行,并举行一些祭海活动。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75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