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南京著名导游词

求南京概况的导游词

我前年也是在南京考的导游证,考导游证不是有本《南京导游词》的书吗

这本书前面有南京简介的,值得提醒你一句的是,你最好自己总结,这样就有条理了,背诵的时候也好记住

另外考试的时候不要太紧张,就像面对自己的老师就好

祝成功啦

如果你是一个小导游,打算怎样向游客介绍南京呢

请设计一段解说词写下来

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会,地处中国东部地区,长江下游,濒江近海。

全辖11个区,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2013年建成区面积7

【第52句】: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

【第18句】:78万,其中城镇人口6

【第59句】:1万人。

[1-4]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拥有着6000多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庇佑华夏之正朔,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

[5-7]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

截至2013年,南京有高等院校75所,其中211高校8所,仅北京上海;国家重点实验室25所、国家重点学科169个、两院院士83人,均居中国第三。

初中历史: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以导游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介绍南京的沧桑历史。

南京是一个文化鼎盛,人文荟萃的江南名城。

历史上,南京是六朝古都。

相传,南京最早叫“金陵邑”,属楚地,当年始皇帝一统六合,巡游天下,觉得南京有帝王之气,所以特改名为“秣陵”以示压制,现在江宁区那边还有的地方叫秣陵。

后来东吴孙氏在南京筑“石头城”距今也已经有1800多年,南京市历经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的六代经营,到隋唐时期已经达到鼎盛,因为北方战事频繁,士族大姓多有南渡长江,定居江南,而南京就是北方士族到南方后定居的最大的城市,他们从北方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

夫子庙那边有个乌衣巷,后来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描绘中国历史上这一人口大迁徙。

从东吴到五代十国时期,南京的发展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沧桑巨变。

现在游客到南京,出了南京火车站看到的就是玄武湖,玄武湖曾是南朝的宫禁之地,湖边的明城墙(台城)如今依然雄伟,每一块城墙砖上都烧铸着工匠的姓名,让人不禁回想起大明初兴之时的勃勃生机。

抬首东望便是那迤逦的紫金山,紫金山是中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山,也是来南京的人必须去的朝圣之地,这座山上埋藏着太多的故事,明太祖朱元璋、革命先驱孙中山都安奉在这里,紫金山是一个沉淀历史的地方,多少劲歌铁马,在这里尘归尘,土归土。

请问有谁有阅江楼完整的导游词吗

谢谢

六百余年南京阅无楼,因为明朝天下,朱元璋最后权衡利弊,考虑到现要在狮子山上建这座大楼供游人观赏,又要把这座山作为军事重地,当时的经济力量是不够的,于是阅江楼便停止建造了。

今山顶所存平砥,即为当年拟建阅江楼的故址。

  狮子山阅江楼风景区于2001年年底建成并对外开放。

阅江楼内部布局,围绕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两代帝王的政治主张展开。

底层,最值得看的是一椅、一壁、一匾。

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元璋龙椅”,虽是仿制品,但选上等优质红木制成,重量超过千斤。

龙椅靠背上雕有九条龙,刻工精细、形象生动。

东侧的一匾,“治隆唐宋”,为康熙所书。

二层有一船、一画,明朝永乐帝朱棣,取消海禁,扩大贸易、文化交流,当时南京下关地区是座造船厂,船厂打造了许多船,最长的船,长一百三十八米,宽五十六米,航行时有九桅十二帆,载重量七千吨,在六百年前可算世界之最。

这幅巨型瓷画,画面反映了一四五年到一四三三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这段历史。

画面由十二个部分组成,详细描写了航海家郑和按照永乐皇帝的旨意建造宝船,到西洋各国宣传中华文明的盛况。

画面还反映了永乐皇帝敕建“静海寺”、“天妃宫”并亲赐“天妃宫碑”,撞响静海寺钟声,以祭奠这位保护航海平安的海神天妃娘娘。

  阅江楼的顶层可观蟠龙藻井。

屋顶盘踞的金龙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龙身上用的是二十四 K 黄金,用江宁金箔制作工艺制作。

这座楼内外共用去十一公斤二十四 K 纯金,所以显得特别金碧辉煌。

  中国古代有四大名楼,一般是指山西鹳雀楼、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

  也有人把广州镇海楼、嘉兴烟雨楼、济宁太白楼分别归入四大名楼之列的  87年发行一套邮票《中国历代名楼》,印的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四大名楼。

  唐代诗人王之涣千古绝唱《登鹳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穿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就在山西永济境内,其楼址在黄河古渡“浦津渡”之畔,但鹳雀楼早已荡然无存,原遗址上仅有一土丘。

鹳雀楼已无楼可设计入邮,就把蓬莱阁这一著名的历史古楼设计入邮了。

山西鹳鹊楼位于山西永济,已于前年国庆节修好后对游人开放。

鹳鹊楼、黄鹤楼、滕王阁我都曾前往游览过。

如今南京阅江楼横空出世,已与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并称长江四大名楼,成了江南四大名楼。

盛世建楼,志在久远。

写一篇导游词

马鞍山概况 安徽省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兴钢铁工业城市。

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区、芜湖县、宣城市接壤。

至芜湖市区30公里;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距南京市中心45公里,距上海不到300公里,是安徽融入长三角、推进东向发展和长三角城市向内地延伸的重要门户。

马鞍山为安徽的东大门,水路交通便利。

宁铜铁路、宁芜高速公路、205国道、3

【第13句】:314省道穿过本境。

长江“黄金水道”与国内外港口通航。

马鞍山是全国距离南京公路里程最近的城市,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38公里。

方山石景区导游词

山风景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方山,因像一个巨大的印章又被称为天印山。

它是传说中南京第一个被人工改造过的山,秦始皇凿山通淮泄王气,晋宋时人就认为是在这儿。

传说往往是历史的影子,方山至少在东吴——六朝的第一个朝代,就被纳入“誓把山河重安排”的宏大工程之中。

南京被定为一国之都,作为中枢,它需要一个能够顺畅联结王朝各个部分的交通体系。

南人以舟为车,水路交通自然是首选。

南京向北,有天堑长江,同时也是黄金水道,再向北有邗沟和巢湖两条水路,一东一西沟通江淮;南京向南,则是水路交通的薄弱环节,金陵地势高于三吴的太湖流域,没有河流通航。

通过占天斗地的人工改造,将南京与太湖水系的河道串连成线,成为弥补天然缺陷的唯一选择。

吴人把工程起名为“破岗渎”,这个是真正的凿山断垄。

方山是破岗渎的终点,山南筑有方山埭。

埭就是横截河道的土坝。

破岗渎中间高,两头低,要通过沿途上下十四埭,太湖船才能层层抬升至句容,再下航方山,经秦淮河入城,最后走运渎入吴宫。

过埭时,用牛牵绳引船,要缴牛埭税,有点像现在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在方山设有津主一人负责管理。

所以古人相送,关系近、感情好的也就送到方山,由于方山距 城有四十里,大多还要住一晚才依依惜别。

迎来送往,客货中转,方山便热闹起来。

晋元帝时,南京老百姓因为大官张廷尉私建大门侵占民宅,到处打官司无人敢 理,后来听说另一个高大的官贺司空出城,便跑到方山拦住他告状,张廷尉吓坏了,赶紧拆掉大门,还亲自去方山请罪。

晋成帝逝世,名士阮裕自会稽晋京,千里赴 丧,不见京中名流,事毕了就打道回府,众人齐追至方山,不及而返。

这两件事都记在《世说新语》里,所以方山津是东南方向出入京城的必经之地,与著名的石头 津南北相对。

王彪之、谢灵运也都有方山送别诗为证:与诸兄弟方山别诗 晋·王彪之脂车总驰轮,泛舟理飞棹。

丝染墨悲欢,路歧杨感悼。

邻里相送至方山 宋·谢灵运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

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谢灵运此去就任永嘉太守,其永嘉山水诗是中国诗风的一大转折。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两句已见山水寄情之端。

过往的人多了,方山之奇便为人所注意,六朝人又爱山水泉林之幽隐。

元嘉末,尚书令何尚之退休后即僦居方山,还写了《退居赋》以明其志。

何尚之是“赞扬佛 教”的著名居士。

此后,孝武帝时,又有高僧释法瑗庐于方山,注《胜鬘》及《微密持经》。

这是方山与佛教搭上关系的最早明证。

方山这么好,于是皇帝也来凑热闹,齐武帝就梦想着要在这儿起离宫,大诗人王融、沈约都有《侍游方山应诏》诗,估计和此事有关: 王融巡躅望登年,怅饮临秋县。

日羽镜霜浔,云旗落风甸。

四瀛良在目,八寓婉如见。

小臣窃自嘉,预奉栢梁讌。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7567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