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花台导游词雨花阁
南京的风俗
南京民俗节庆活动: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八在夫子庙举行的“金陵灯会”始于六朝,盛于明清,经久不衰。
每年2月28日-3月18日,正值梅花盛开之时,“”的举办地——东郊梅花山是中国四大赏梅胜地之一。
此外,南京地区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还有正月十六的“爬城头”、三月初三“上巳节”、四月初八“郊区庙会”、还有立夏、立秋、重阳、冬至及除夕都别有特色。
能有幸在这里过上一个节日也是不错的享受
金陵灯会 灯节在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或上元节。
南京灯节前后历时10天,初八上灯,十八落灯。
明代灯节最盛,从笪桥至评事街,鱼龙纷沓,五光十色。
届时老少看灯,万人空巷。
后来集中挂灯区移到了夫子庙一带,至今每到灯节这一带仍很热闹。
旧时讲究“上灯元宵落灯面”,是说南京人灯节期间的食俗。
梅花节 在南京的民间节日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二月下旬举办的梅花节,是南京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每年此时,梅花盛开之际可谓是南京人最高兴的日子,届时东郊的梅花山上几千棵梅花竞相开放,有成千上万的南京人涌向梅花山赏花、观景,钟山脚下万里人海花香,蔚为壮观。
爬城头 爬城头在正月十六。
每年这一天南京人都要和家人或三五好友登城览胜,俗话叫“走百病”、“踏太平”。
过去游人主要登三山、石城、聚宝(中华)、通济四城门。
现在只有聚宝门(中华门)可以爬上。
正月的南京,天气回阳,外出走走,换换新鲜空气,焕发精神,对身体不无好处。
上巳节 上巳节是农历三月初三。
南京有民谣道:“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
”这天人们采荠菜花煮鸡蛋,传说可治头痛。
上巳节始于六朝东晋,人们把荠菜花挂在门头、锅灶上或床上,妇女则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藉以消灾灭难。
南京过年习俗 图吉利、讨头彩、盼来年 王涌坚(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心顾问):老南京过春节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九个字:图吉利、讨头彩、盼来年。
除夕那天,老南京人要祭祖、守岁、吃年夜饭等等。
守岁时,要吃一种甜羹,又叫福寿汤。
这汤由红枣、莲子、荸荠等熬制而成,取“增福添寿”的意思。
初一吃饺子不是南京人的传统,而是吃“元宝蛋”(就是茶叶蛋),客人来了,一定要吃一个。
另外,要给客人端一碗糖水,里面放上一个“欢喜团”(把糯米粉蒸熟以后晒干,搓成一团),寓意甜甜蜜蜜、欢欢喜喜。
腊月二十四就开始忙年 周爱玲(江心洲旅游商会会长):我们江心洲从腊月二十四就开始忙年了。
炸萝卜圆子、豆腐圆子,做年糕、蒸馒头、准备各种菜肴,一直忙到年三十。
在江心洲过年,鱼是每家必备的。
三十晚上要烧两条鲫鱼两条鲢子鱼。
烧好的鱼放到家里的箱几上,等到过了小年(元宵节)才能吃。
此外,每家至少还要买8条活鲫鱼养起来,以此寓意(余)。
年三十中午开始,家家清扫门窗,贴春联、窗花。
然后是祭祖、放鞭炮、吃年夜饭、包饺子、守岁。
每乡每镇都有跑龙灯 芮经贵(溧水县洪蓝镇何林坊村龙灯会成员):在我们溧水,过年时,每乡每镇都有跑龙灯的习俗。
我们有一条龙灯,长40米,共18节,需要60个人一起舞。
这60人,村上每家都有,都是从上一代传下来的。
王涌坚:溧水是南京的龙灯之乡,有几十条龙灯,其中最大的龙灯有数百米,是江南第一大龙。
这条龙灯要等石臼湖水干了,在湖床上才舞得起来,场面非常壮观。
按照习俗,初七不出(龙)灯,初八才上灯,十八下灯 传统节俗 自古“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南京又是十代都会,“衣冠文物盛于东南和都市大气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透露出几分儒雅之气,豪杰之风,斯文秀美,亢朗冲融。
春节 以前称元旦,俗称过年。
南京人过年要洒扫庭除,张灯结彩,穿新衣,戴新帽,贴春联,放鞭炮。
南京人过年大门上贴春联或门神,还有文人雅士在大门贴一幅画鸡,取“鸡日相长”之意。
这是他处所没有的。
初一早上必饮屠苏酒。
宋朝王安石三度以宰相之身知江宁府,在诗中咏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此俗始于南朝,千百年来,南京人一直饮用,而且形成一套规制:日升之时,面向东方“自少至长次第饮之”。
年少的先饮,年长的后饮,取旭日东升,蒸蒸日上之意。
上午起,亲友至拜新年。
在客人到来时,双手合揖,并以茶点相待。
还献二枚元宝蛋,称“进元宝”。
现在人们过年相见,互祝“恭喜发财”,并敬递茶烟,以时尚糕点相待。
元宵灯会 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称元夜,夜与宵同义,便称元宵。
元宵节最初由祭祀而起,渐演为隆重热烈异彩纷呈的娱乐节庆。
古时为一日,唐代为十六至十八,三日;宋代为十四至十八,五日;明代在南京做皇帝,把元宵节一下延长为十日,即初八至十七,十八落灯。
食品也由食豆粥,改为品尝元宵(汤圆),南京有“上灯元宵,落灯面”之俗。
明清两代,南京元宵灯会,有玩龙灯和挂纱灯之俗。
玩龙灯不但老百姓玩,军人也玩,长度也为他处所不及,短的十余丈,长的百余节,玩起来多则上百人。
纱灯有楮练纱帛,而且有名人在上面作画,愈是高手价值愈高。
商家届时也在店前举办猜灯谜活动,吸引众多游客,猜中者即奖所售物品。
有一种由南京人首创的“走马灯”,外罩灯笼,内点蜡烛,利用空气热胀上升的原理,带动灯面转动,灯面上画着各种姿势的骏马疾驰,宛如万马奔腾。
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之为中国古代人的一项发明。
龙灯气势磅礴,纱灯精美绝伦,五光十色,万象争辉,引得长居逗客倾城出,欢歌笑语动地来,“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
近几十年来,夫子庙元宵灯会越办越红火,利用新工艺、新材料,声光电控,五花八门,维妙维肖,斑斓夺目。
灯会自春节起,为期一月。
期间,每天吸引四方游客达二三十万人之多。
清明节自古以来由于注入扫墓祭祖的习俗,受到历代朝廷和民间的重视。
民间届时上坟祭扫、祭洒、烧纸、挖盖坟帽、插柳以表达慎修追远的情思。
并带茶点到看坟地者门上看望,看坟者亦留食茶饭,互称“坟亲家”。
此时正值春光明媚,男女藉以到郊外牛首山、雨花台、梅花山“携酒游山,谓之踏青”。
有谚云“春牛首”。
近年牛首山又经修葺增设景点,并与附近新开发的将军山联成一线,成为游人观赏郊野自然风光的绝佳之处。
此外,城南雨花台、东郊梅花山也是游人常到之处。
近十多年来,梅花山造万亩梅园,还举办国际梅花节。
每到春晖融融,万花争放,云蒸霞蔚,暗香浮动,男女毗肩接踵,陶醉在香雪海之中而留连忘返。
端午节游秦淮 夏历五月初五叫端午,又称端阳。
这一天,南京人最喜吃粽子、绿豆糕,以及食“炒五毒”(用银鱼、虾米、茭菜、韭菜、黑干杂炒)、苋菜和雄黄豆,饮雄黄菖蒲酒,以求免灾。
用经过曝晒的水洗眼,谓之“破火眼”,说可免一年眼疾。
还用菖蒲、艾叶醮水洒地而后插门楣,用以“禳灾”。
悬挂钟馗图像及方士刻印的五毒(蟾蜍、毒蛇、蝎子、蜈蚣、壁虎)形图,“驱鬼避邪”。
儿童颈项挂五色丝络,络中装咸鸭蛋;臂系五色丝挽成的丝绦,叫“长命缕”,穿虎头鞋,背虎头披,用雄黄酒在额上画王字。
妇女鬓也插五彩老虎花。
午饭后,全家人去夫子庙观看秦淮河龙舟竞渡。
金陵龙舟向有“三帮”,有河帮、江帮、木帮,龙舟之多,规模之大,别处也不多见。
各船均饰以彩筝;有少儿扮戏中人物在上作种种游戏。
当舟过之时,河岸人家掷银角、铜钱或放鹅鸭,为龙舟竞取之以为乐,谓之“夺标”。
岸边男女蚁集,罗绮如云,金鼓齐鸣,欢声雷动。
富庶人家还事先订租游船,泛舟览胜。
秦淮游船自唐朝兴起,明清直至民国前期为盛。
画船箫鼓,桨声灯影是秦淮河上一道斑斓夺目的亮丽风光。
这在顾起元、孔尚任和余怀中均有生动记述。
近20多年来,秦淮河又进行了大力整治,定期换水,增添画舫,景色宜人。
入夜,秦淮两岸万家灯火,五光十色,流光溢彩。
游人置身游船中,船在景中过,人在画中行,自有别样情趣。
中秋圆月摸秋 ,江南又称八月节。
此夜,天上月圆,人间圆月,即使身在外地也要赶回家团聚。
南京人喜合家赏月,叫“庆团圆”,团坐聚饮称“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有朝月楼,皆为游人赏月之所,而以游玩月桥为最盛。
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为旧院所在地。
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
是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
明亡后,遂渐衰落,后人有诗云:“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
”长板桥,即原玩月桥。
清以下,赏月之风仍盛,人们祭月,陈列鲜果、月饼,燃放斗香(扎香如塔式,上加纸斗,叫斗香),讲《嫦娥奔月》故事,然后分食月饼。
月饼以瓜埠“赖月”,民国时期以“金陵套饼”为上乘。
此夜,南京女子有摸秋之俗,到茉莉园“摸”(以摸“偷”瓜果取乐)得瓜豆者宜男,此游戏盛传颇久。
近20年来,人们又重视中秋节,登台城赏月,或去玄武湖、夫子庙秦淮河划船赏月。
自购或单位赠发月饼颇为盛行,圆月之夜情意融融。
重阳登高会 夏历九月初九日,因月日皆为阳数,故称重阳。
历史上建康(今南京)人在这一天都外出登高,形成“登高会”。
此俗源于一个古怪离奇的避邪传说,南朝梁人吴均写的《续齐谐记》中有详述。
从魏晋南北朝及至明清,建康重阳风俗犹盛。
当时居城南登雨花台,城中登北极阁,城北登幕府山,尤以幕府山为最著。
此山汉时建有一亭,晋元帝渡江传说“马化为龙”,遂命此亭为“化龙亭”;山侧有梁达摩古洞,游者甚众,形成“幕府登高”之俗。
清嘉庆十年(1805),由胡兰川太守(江宁知府)等府县官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发起,有制军、抚军主其事在山上建“望江楼”,长夜明灯,既为导航灯塔,又可观览胜景,被远近百姓誉为善事。
重阳节,南京人喜食重阳糕,“或粉或面为之,又用面裹肉炊之,称骆驼蹄”,饮菊酒,赏菊花,制重阳旗赏给儿女,如此日嫁女必送旗及时鲜盒,谓“重阳节盒”。
如今人们逢重阳也欣然登高,但不为避邪,而是欣赏祖国壮丽河山及建设新貌,惬意之感油然而生。
当今四季旅游节 春 ·南京国际梅花节梅花,是南京市花。
探梅、赏梅是南京的民俗,自六朝至今不衰。
而今,南京的 珍珠泉 、傅家边、古林公园等处均有梅观,尤以梅花山为最佳。
每年的2月底至3月中旬,南京都要举办国际梅花节,参加梅花山主会场活动的多达40万人次。
夏 ·江心洲葡萄节江心洲,南京城西南部长江中的一个岛,风光旖旎,景色优美。
每逢7月至8月,岛内千亩葡萄园硕果累累,游人登洲观大江风貌,享天然氧吧,尽情体验采摘葡萄的野趣。
秋 ·南京雨花石艺术节雨花石,南京标志物之一。
金秋九月,都要在雨花台风景区举办“天降雨花”表演、雨花石精品展、研讨会、采石游等系列活动。
雨花石产地的六合县同时开展分会场活动。
冬 ·迎新年听钟声活动迎新年听钟声活动通常在栖霞寺钟楼举行。
由寺院法师念经祈祷和平,祝愿民安,再由主持于宾客代表共同撞响铜钟108次,全场洋溢着祥和喜庆的气氛。
灵谷桂花节 位于中山陵园风景区的灵谷桂园,是一个占地1700亩、种植桂树近2万株的全国最大的桂花专类园。
每年九月丹桂飘香时,繁盛的花事,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到灵谷寺品秋赏桂。
高淳螃蟹节每年9月30日至10月6日,“到高淳,品螃蟹,看大佛,逛老街”已成为南京人的习俗。
在高淳老街、游子山、迎湖桃源三大景区还将举办戏曲、马灯、武术、龙舟表演和万人品螃蟹、篝火晚会等活动,令中外游人流连忘返。
浦口生态旅游节 素有十里温泉、百里老山、千里银杏美誉的浦口生态旅游节,是集欣赏、参与、游玩为一体的旅游节庆活动。
人们通过泼水节、民俗文化节、登山烧烤节等系列活动,充分感受“山、水、绿色、空气”的自然生态美景。
请问雨花台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韵,一部青史铸千秋圣台。
雨花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纪念圣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和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一个集教育、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江苏省级纪念性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城堡南,它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 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3个山岗组成。
东岗又称梅岗,中岗也称凤台岗,西岗延伸至安德门外,无别名。
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10万之多。
从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这一带传礼授农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
三国时,因岗上遍布五彩斑澜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
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
明、清两代,景区内的“雨花说法”和“木末风高”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雨花台还是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吟咏之地,从李白、王安石、陆游、朱元璋、康熙、乾隆到鲁迅、田汉、郭沫若、刘海粟,都留下了吟咏雨花台的优美诗篇。
由于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东晋豫章太守梅颐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将岳飞在此痛击金兵;此后的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革命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都曾在此掀起连天烽火,雨花台也因此逐渐荒芜。
1927年以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决定在此兴建烈士陵园。
如今的雨花台,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
景区荣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集体、全国保护旅游消费者权益示范单位雨花台,三国东吴时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时,佛教盛行,传说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因说法虔诚所至,感动上苍,落花如雨,始得名。
明、清两代,景区内的雨花说法和木末风高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为江南著名风景游览胜地。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由名胜古迹区、烈士陵园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六大功能区组成。
近年来,新、复建了雨花阁、二忠祠、木末亭、乾隆御碑亭、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马冢、甘露井、曦园、怡苑、梅岗等20余处名胜古迹和楼台亭阁馆。
雨花台风景区的著名景点江南第二泉,原名雨花泉,泉有二孔,水出地面1米,纤湮缕浸,清洌甘美,色味俱绝,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到四川任职时途经建康,登雨花台游览,用泉水沏茶,备加赞赏,品为二泉,位列金陵名泉之首。
明代赵谦为二泉题匾,江南二字为后人所加,现在镌刻在大理石上的江南第二泉是当代著名书法家萧娴题写。
在江南第二泉上面,是百年老店二泉茶社。
原茶社为木结构,经白蚁常年侵蚀,已成危房。
随着雨花台风景区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为拓展雨花茶的文化特色,2001年,雨花台风景区对二泉茶社实施整体翻修。
如今,这里有气势雄伟全国规模最大的烈士纪念建筑群,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郁郁葱葱的山林,四季应时的花草,以及驰名中外的雨花石和闻名遐迩的雨花茶等,已成为集教育、旅游、休闲、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风景名胜区。
描写南京的诗句有哪些
石头城 刘 山围故国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临江仙 宋.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金陵三首(一) 唐.李白 晋家南渡日,次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金陵三首(二)唐.李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洲。
金陵三首(三) 唐.李白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邻里相送至方山 南朝.谢灵运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
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白鹭洲寄杨江宁 唐.李白 朝别朱雀门,暮栖白鹭洲。
波光摇海月,星影入城楼。
望美金陵宰,如思琼树忧。
徒令魂入梦,翻觉夜成秋。
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
因声玉琴里,荡漾寄君愁。
劳劳亭歌 唐.李白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
古情不尽东流水, 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 独宿空帘归梦长。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一) 唐.李贺吴苑晓苍苍,宫衣水溅黄。
小鬟红粉薄,骑马佩珠长。
路指台城迥,罗薰裤褶香。
行云沽翠辇,今日似襄王。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二) 唐.李贺 宝袜菊衣单,蕉花密露寒。
水光兰泽叶,带重剪刀钱。
角暖盘弓易,靴长上马难。
泪痕沽寝帐,匀粉照金鞍。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三) 唐.李贺 剪翅小鹰斜,绦根玉镟花。
秋垂妆钿粟,箭箙钉文牙。
狒狒啼深竹,鵁鶄老湿沙。
宫官烧蜡火,飞烬污铅华。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四) 唐.李贺 十骑簇芙蓉,宫衣小队红。
练香熏宋鹊,寻箭踏卢龙。
旗湿金铃重,霜干玉镫空。
今朝画眉早,不待景阳钟。
雨花台所见 明.汤显祖冉冉春云阴,郁郁晴光莹。
取次踏青行,发越怀春兴。
拚知天女后,如逢雨花剩。
宜笑入香台,含嚬出幽径。
徙倚极烟霄,徘徊整花胜。
态随惊蝶起,思逐流莺凝。
美目乍延盼,弱腰安可凭。
朝日望犹鲜,春风语难定。
拾翠岂无期,芳华殊有赠。
持向慧香前,为许心期证。
如何违玉缨,沈情击金磬。
题丁家河防亭子 清.钱谦益 小阑花外市朝新,梦里华胥自好春。
夹岸曲尘三月柳,疏窗金粉六朝人。
小姑溪水为邻并,邀笛风流是后身。
白首吴钩仍借客,看囊一笑岂长贫。
南京48景有哪些?
1)石城霁雪——清凉山石头城上的雪景;2)钟阜晴云——紫金山上的云景;3)鹭洲二水——江东门外白鹭村一带的古白鹭洲,李白诗“二水中分白鹭洲”;4)凤凰三山——城西南露岗凤凰台遗址上远眺江边的三山,李白诗“三山半落青天外”;5)龙江夜雨——下关龙江边夜听雨声;6)虎洞明曦——东南郊高桥门外黄龙山附近的虎中观看黎明时的阳光;7)东山秋月——中秋节在江宁东山镇的土山上赏月;8)北湖烟柳——玄武湖畔台城上的垂柳和烟景,唐韦庄诗“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9)秦淮渔唱——在秦淮河上聆听渔歌;10)天印樵歌——在方山郊游时听到樵歌;11)青溪九曲——城东的青溪很多河湾,夹岸均垂杨亭馆;12)赤石片矶——城东南今雨花门外的由红色砂岩构成的秦淮河畔小岗;13)楼怀孙楚——李白在金陵时常饮酒的“孙楚酒楼”,遗址约在今水西门水关一带的秦淮河畔14)台想昭明——钟山北高峰上的梁代昭明太子读书台,一说在江宁湖熟的梁台;15)杏村沽酒——今城西南花露岗下的古杏花村,相传是唐代诗人杜牧买酒处;16)桃渡临流——夫子庙利涉桥畔古桃叶渡,相传是东晋王献之妾桃叶渡秦淮处;17)祖堂振锡——唐代法融祖师在祖堂山得道,成为佛教南宗第一祖师;18)天界招提——中华门外的天界寺,原名龙翔寺,与灵谷寺、报恩寺并称为明代“金陵三大寺”;19)清凉问佛——清凉山的清凉寺;20)嘉善闻经——幕府山东南铁石岗石佛阁的嘉善寺;21)鸡笼云树——鸡笼山的景色;22)牛首烟岚——牛首山的景色;23)栖霞胜景——栖霞山的景色;24)达摩古洞——幕府山东北麓的达摩洞,传梁代达摩法师渡江前曾在此休息;25)燕矶夕照——在燕子矶观夕阳;26)狮岭雄观——狮子山上的卢龙观;27)化龙丽地——幕府山北麓临江的“五马渡”,相传西晋末年时琅琊王司马睿与彭城王等皇族分乘五马来此地,琅琊王所乘之马忽然化龙飞去,成为司马睿称帝前的“吉兆”,一说在幕府山上。
28)来燕名堂——今夫子庙对岸乌衣巷内东晋王谢大族故居的“来燕堂”;29)报恩寺塔——中华门外报恩寺的九级琉璃宝塔;30)永济江流——在燕子矶的永济寺观音阁俯视江流;31)莫愁烟雨——莫愁湖“荷亭消暑,柳岸追风”之景观;32)珍珠浪涌——今鸡鸣寺至浮桥的古珍珠河;33)长干故里——中华门外古长干里;34)甘露佳亭——雨花台高座寺甘露井旁的亭台,另一说在小九华山;35)雨花说法——相传梁代云光法师在雨花台上讲经,天上落花如雨,雨花台即因此得名;36)星岗落石——约在今鼓楼岗一带的古“落星岗”:37)长桥选妓——今夫子庙对岸一带明清妓院的集中地;38)幕府登高——登幕府山眺望长江;39)谢公古墩——五台山永庆寺前东晋谢安登临过的高墩;40)三宿名岩——下关静海寺附近南宋名将虞允文曾休息三夜的三宿岩;41)神乐仙都——光华门外的道观神乐观;42)灵谷深松——灵谷寺周围的上万株古松;43)献花清兴——祖堂山北峰献花岩的景色;44)木末风高——雨花台永宁寺侧的木末亭,一说在方孝孺祠内;45)凭虚远眺——在鸡笼山最高处的凭虚阁远望市区及玄武湖;46)冶城西峙——朝天宫所在的冶城山峙立于城西;47)祈泽池深——南郊高桥门外祈泽寺的泉水,传说宋时东海龙女来此听法师讲法华经后所开。
48)商飙别馆——钟山南麓梅花山前的南朝离宫商飙馆遗址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75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