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孙权墓导游词讲解
介绍南京的导游词
游吧路游来,江南景游了不美食也品了不少,美女呢,也见过不少。
大家我也开心。
不过肯定还有不少的遗憾,江南的美景太多了,不可能在这短短的几天就全部看到,我所能做的就是带大家欣赏更多的美景,多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文物特产。
也许有的人还有机会再来,也许有的人可能再没有机会来了,一路上大家对我的工作都很支持,我很感谢,让我们一起抛开遗憾,收藏美丽
快到南京了,说起南京带给我的感受,可谓爱恨交加。
为什么呢
听我慢慢道来。
在南京呆过一年半载的人,都知道,夏天像个大火炉,那个热呀,恨不得苍蝇蚊子都能中暑;冬天像个大冰窖,那个冷呀,好像睡觉也会冻翘翘。
三言两语难以表达我的讨厌。
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要说到它的地势了。
听听诸葛孔明怎么说的。
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应孙权之约,下江南共商抗曹大计,骑着小毛驴,摇着鹅毛扇,考察建邺后(今南京),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也就是说,在南京,东有绵延起伏的钟山,像一条盘龙;西有巍然的石头城屹立于大江之滨,像一只猛虎蹲踞着,这一切暗合古时传统的好风水:左青龙,右白虎,后人简称为“虎踞龙蟠”。
大山小山整把南京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了个口儿。
造物主偏爱南京,又送给她什么
长江,对了。
古人没翅膀,没大桥,没飞机,没大炮,敌人只能望江兴叹。
所以嘛,封建帝王想:“南京好,美景多,美人娇,躺在里面睡大觉”。
更关键的是,南京有个凝聚了金陵王气的宝物,就是貔貅,南京的市徽。
它是上古的神兽,英勇善战而且招财进宝、驱邪消灾。
大家要记得带个回去哟,是个好东西。
于是乎,11个朝代在南京这个大摇篮中,上演了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历史剧。
想当年,蒋家王朝也曾妄想据长江天险二分天下。
哪十一家,有你家吗
我们游客中有姓孙的,姓朱的吗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有几家了
十。
还有一家,哪去了
再加上南唐前的“杨--徐政权”。
杨指杨行密、徐指徐温,南唐始建政权者是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也即唐烈祖李昪。
从去年年底始,南京已被定格为十一朝古都,还说十朝古都的,以后可没说当初导游没讲过呀。
南京深得帝王宠爱,可总是红颜薄命。
因为兵家必争之地,自然会血雨腥风。
改朝换代就像小孩子搭积木一样,不满意,推翻再重来;牺牲的将士就像朱元璋手中捏的鸡,死了还有鸭子替代;从天子到臣子到小卒子最后到凡夫俗子的坟墓就像路上的红绿灯一样,没两步就亮起来。
不好,不能讲了,要不然大家夜里睡不着找我唠磕,怎办
不好意思,少说点,就打对折,就说近几百年的吧。
明朝。
葬朱元璋马皇后的明孝陵,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提到朱元璋,不能不提长
【第35句】:267公里的明城墙,这个数据是最新的,用美国佬的军用卫星测量出来的。
当年朱元璋采纳谋士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借沈万三的聚宝盆修筑了固若金汤的城墙。
如今以中华门城堡最雄伟,也是保存得最好。
如果有机会,登临中华门,我们既可领略明城墙的雄伟坚固,又可以回味书上报上口头上的种种历史传说,还可以幻想种种可能的结果。
当年,为了不按约定在五更鸡叫时还聚宝盆,朱元璋下令杀光全城的鸡。
从此,南京没有鸡子,就吃鸭子了。
南京的板盐、盐水鸭,皮白肉粉骨头绿,极具地方特色。
至于其中详细故事过会一一道来。
为了江山社稷安稳,朱元璋建城墙;为了集中政权,树立朱氏子孙的威信,朱元璋比“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更狠毒,造了一座功臣楼。
皇上的心计只有刘伯温一人知晓,就装病告老还乡,临行前到中山王徐达府上——瞻园。
忘了,这园子是朱元璋亲自在泱泱金陵挑选的宝地,建成豪华的王府作为自己当初的吴王府,后来登基作了皇帝,送给徐达的。
军师悄悄说:“楼成摆庆功宴时,你要紧追皇上,寸步不离。
切记切记。
兄弟过此别过”。
结果,除徐达外,其它功臣元老都随一声炮响而无影无踪。
究竟徐达在朱元璋心目中是何等地位,晚上我们瞻园里的江南美美自然会告诉我们的,白天时间比较紧张,我们还要去—— 清朝。
南京遭到的罪孽与扬州相比较少,康熙赞朱元璋“治隆唐宋”,就是夸他功劳高过唐太宗和宋太祖。
为什么
得民心者得天下。
南京是明都遗都,反清复明的首领都集聚于此,清朝要国泰民安,想让鱼米之乡的江南搞好农业生产,就得收拢人心。
康熙甚至拜明孝陵,乾坤六下江南也有这原因。
所以,南京的清朝的孤魂野鬼较少。
怕人呀。
太平天国。
清军镇压,无数军兵死于战乱。
天王洪秀全本葬在荣光大殿下,后曾国荃令士兵掘墓、鞭尸、焚烧,最终真可谓灰飞烟灭。
想想生前贵为万人之上的天子,死后连安身之地都没有。
人生在此,在好好享受每一天的同时,再想想还有什么地方没去的,什么景点没玩的,什么好吃的没尝的,什么漂亮的没买的。
短短人生几十年,少太了,我还要向苍天再借五百年,唉呀,那不成了老不死的了吗。
扯远了。
在当年烧成废墟的天王宫殿上建两江总督府,后又扩建为总统府。
人们常说,北有故宫,南有总统府。
故宫是封建文化的最高代表,体现了帝王之风;总统府是中外文化碰撞的火花,中西合璧。
二者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帝王由故宫走向金銮殿,却从总统府走向坟墓。
如今总统府是中国最大的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到南京不去总统府就等于去北京不去故宫一样,白来一趟。
瓦屋山的讲解词
瓦屋山冰雪节开幕咯 下面是瓦屋山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欢迎来到瓦屋山森林公园。
来溧阳旅游,瓦屋山这一青山碧水的世外仙境可不能错过。
瓦屋山因与九华山有着历史渊源关系,故有小九华之称,这里的宝藏禅寺、神女湖、北山竹海、丫髻山等都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瓦屋山在溧阳市的西端,北与道教圣地茅山相呼应,西邻东屏湖国际度假村,南靠碧波荡漾的天目湖,距镇江市区50多公里。
瓦屋山的自然风景由五山四湖组成,方圆约30平方公里(约3000公顷)。
这里植被茂盛,峰峦奇秀。
置身山中,耳听林涛合着鸟鸣,眼望青山伴着绿水,信步游览,风光无限,真可谓山山显秀,处处见景。
经专家评定,瓦屋山的生态环境在全省旅游景点中排名首位。
溧阳瓦屋山休闲旅游区,包括瓦屋山森林公园、神女湖、花木园、果博园、永和度假村及宝藏禅寺等,发展山水观光、生态休闲、宗教文化等旅游产品。
这里植被茂盛,峰峦奇秀。
置身山中,耳听林涛合着鸟鸣,眼望青山伴着绿水,信步游览,风光无限,真可谓山山显秀,处处见景。
大山口是瓦屋山风景区的门户。
走进大山口,映入眼帘的是波光潋滟的上杆湖,峰峦绵延,水气接天,湖岸边清风徐徐,水中白鹅凫波,岸上白鹭飞掠,这一切,无不散发出一种自然飘逸的灵性。
山中有一条小溪,终年流水不断,这就是龙台泉。
泉下小潭清澈见底,这样的情景,则不由得令人想起柳宗元那脍炙人口的名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与龙台泉相比,高踞山巅的穿石洞则呈现出瓦屋山鬼斧神工之妙,贯通巨石的那浑然天成的赫然孔洞,令人遐想无限。
东北坡的情侣树,形似一对热恋中的男女相依相偎。
还有那形状酷似狮子的怪石和那些多株同根的奇树,更派生出种种美妙动人的传说。
这些数不胜数的景物,为瓦屋山平添了许多神奇的魅力。
相传,始皇帝嬴政和三国吴大帝孙权都曾涉足于此。
可见,瓦屋山不仅被古代君王视为宝地,并且具有战略上的重要地位。
山峦中的马山和丫髻山之间的山谷中有一座石桥。
据说:这是太平军为方便与首都天京(今南京)的交通而建造的,故名“通京桥”。
瓦屋山是人文荟萃之地,早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溧阳酒楼(旧县集镇)写了《游溧阳·登山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这首名篇;孟郊在溧阳任县尉时,数次登临瓦屋山远眺,评览江南山水风光;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幼子陆子任溧阳知县时,曾数次登上瓦屋山,他还把自己的家迁至瓦屋山南麓的陆笪村,现此处陆姓便是他的后裔;明代大文学家汤显祖留下《游溧阳洞山》七律:“瓦屋如云青作花,华阳绛气屋青蛇,中开百尺仙人掌,摇漾金光落紫霞”;溧阳清代状元马世俊留下“瓦屋成高筑,平岚净远氛,阴晴峰变化,俯仰气氤氲”的优美诗章。
其实,瓦屋山许多自然景观有着神秘的传奇色彩。
相传,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粟裕、谭振林、廖海涛、罗忠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军转战茅山根据地,曾在瓦屋山驻扎,留下许多传奇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在此屯兵时圈养战马的马埂、点将台以及美人地、荷花地、野猪岭等充满传奇色彩。
西山南坡的白沙烈士墓,庄严肃穆,记载了中国抗日军民浴血奋战,抗击外侮的事迹。
在海拔近400米的瓦屋山巅,有一座驰名江南的寺庙--宝藏寺。
据史料记载,瓦屋山与安徽的九华山在宗教史上具有密切的关系,佛事交流十分频繁。
唐天宝五年(747年),德高望重的诗僧金地藏二弟子道明大和尚到瓦屋山建造了宝藏禅寺,那时寺中僧侣近百人,直至1937年寺庙被抢掠毁坏。
《全唐诗》中录有一首《送童子下山》诗,诗中写道: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瓶添涧底休拈月,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这首诗篇,就是金地藏赠与道明和尚的。
在师父的殷殷勉励下,道明和尚兢兢业业,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瓦屋山,献给了这里的佛教事业。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法师为宝藏禅寺题了楹联:“天宝物华修行胜境,地藏闵老弘法道场。
”概括了瓦屋山宝藏寺山水云壑,数峰迭翠,风光秀丽,龙池泉水长年不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奇特胜景。
现在瓦屋山被规划为重点名胜风景区,道路交通,园林建设正在实施之中,其中已修筑了盘山公路,瓦屋山宝藏禅寺已正式对外开放,日常游人络绎不绝,如遇庙会和佛事,更是人声如潮,最多时达数千人。
瓦屋山将灵气、秀气、人气融于一体,如今的瓦屋山基本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风貌,良好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山里有松、柏、杉、樟、栎、榉、檀、枫、楸、银杏、合欢等木本植物;有葛藤、紫藤等藤本植物;有党参、太子参、何首乌、薄荷、桔梗、芍药、白芨、金针、红根、苍术、铁柴胡、金银花、半夏、射干、大蓟、一支黄花、马蹄香、车前草等中药材;有灵芝、金蝉花、竹荪等珍奇菌类;有白鹭、山鸡、斑鸠、野山羊、野兔、獾、狼、蛇等野生动物。
毛栗、锥栗、山枣、山楂、毛桃、棠梨、茶叶、兰花、杜鹃、迎春等果类和观赏植物更是随处可见。
集旅游和休闲于一体的瓦屋山森林公园,已加快了建设的步伐,她既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又有现代的开拓创新,不久的将来,她将和天目湖、南山竹海形成溧阳两山一湖、南北呼应的大旅游格局,将共同衬托着长三角后花园的风采。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祝大家玩的愉快
中国哪座城市名人故居最多?
北京,名人故居最多的城市。
京华烟云■ 洪烛 旧时代北京城的风俗民情,在今人的回眸中已笼罩着浓重的烟云。
难怪林语堂在异乡追怀北平生涯而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要以《京华烟云》命名。
冠盖满京华,象征着权贵与名流的宝马香车以及冠盖如云,曾经遮蔽过六朝古都的街道与天空,掩饰了数不清的英雄业绩、文坛佳话、风流韵事乃至官场现形记……我们也只能以凭吊的心情,抽蚕剥茧地借助岁月之手梳理发生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的如烟往事,屏住呼吸,放轻脚步,生怕惊散了纸张般单薄的尘封的梦境、冻结的繁华抑或逝者的呓语。
究竟现实是往事的翻版,或者往事是现实的投影?若隐若现,忽暗忽明,以至我在文字的迷宫中蓦然回首之际,不禁怀疑自己也是古人的替身,在延续他们的进取与失落、喧嚣与躁动、恭顺与抗争、彷徨与呐喊……久久不能自拔。
作为城市,北京是不朽的;但对于在这座历史舞台上演过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而言,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是过客,无论什么声名显赫的人物,轰轰烈烈的事件。
\ 北京的名人故居多。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故宫(皇帝们的故居),其次属形形色色的王府,雍容华贵的程度确实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南池子有睿忠亲王府,正义路有肃亲王府,什刹后海有醇亲王府(其西花园后来又是宋庆龄故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我在宽街的板厂胡同住过,黄昏散步路过胡同深处一座破落的四合院,发现苔痕斑驳的灰墙上,镶嵌一块文物局立的牌子,走近一瞧,居然是僧格林沁王爷的旧宅,而当时我恰恰在读这位骁勇善战的蒙古王爷的传记。
真使人感概于世事莫测:想当年这里肯定门庭若市、贵宾如织,而今蛛网密布,门可罗雀。
若随便在街上问一个年轻倒爷,他恐怕不知道僧王是谁。
这对于我有时也难免:某次应邀赴虎坊桥一家叫晋阳饭庄的老店聚餐,酒过三巡,多亏东道主介绍,我才知道这幢翻修的楼即是纪晓岚的阅微草堂——乾隆年间他在此地写过著名的《阅微草堂笔记》。
再饮酒,觉得滋味似乎醇厚了许多。
这杯酒的源头可上溯到清朝,且有文化味。
\ 香山脚下有个古朴的农家院落,被发现为曹雪芹故居(但又有部分红家学反对这种考证)。
我是买了门票进去参观的。
带着将信将疑的态度, 听凭导游讲解得天花乱坠:石碾、枣树、墙上模糊的字迹、一盏生锈的油灯,都是有来历的。
但我内心还是希望它是真的:曹雪芹在这里呕心沥血给中国文学留下了一部残局:而我,伫立在《红楼梦》诞生的地方,也算是沾了古人的光。
以后再读红楼,我脑海里总浮现着那堵断墙,墙头没心没肺地疯长的荒草……\ 梅兰芳故居在北京有多处。
从李铁拐斜街(出生之地)、百顺胡同、鞭子巷三条、芦草园,到无量大人胡同、护国寺街、西旧帘子胡同。
他多次迁徒。
其中无量大人胡同的宅第最有名,瑞典皇太子以及印度诗人泰戈尔等都来做过客。
那个年代,一批又一批国外慕名者,都把“游故宫、登长城,到梅兰芳家做客”列为主要活动日程向外交部提出。
至于芦草园的房子,是把两所四合院打通内墙合并起来的,梅兰芳经常邀齐白石、徐悲鸿等来这养有牵牛花的院落吟诗作画。
\ 北京的大小名人故居多得几乎无法——列出,大多数并未专门辟作参观场所,而改作单位办公地点,或由平民居住。
在北京生活过的历代名人太多了。
譬如张自忠的欧阳予倩故居,由多家市民合住,门洞里停有自行车,走廊推有蜂窝煤,窗台上晾晒储存过冬的大白菜,如果不看临街墙上所立文物局的字牌,你怎么能想象到原先的主人谁?我有个朋友,就住在史家胡同的赛金花故居里。
我去做客时跟他开玩笑:“小心,做梦时别沾上那浓得化不开的脂粉气。
”他也诙谐地说:“我在这儿住了几年,越来越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了。
”\ 张中行在《画梦集》中屡屡述及豪华的历史旧迹:“限于人而有文名的,其故居,只是宣南,就可以找到几十处吧?人而有艳名的就更容易引起思古之幽情,如铁狮子胡同有明末田畹府,从门前过,我们就禁不住想到陈圆圆。
这样的幽情也许不该有吗?人生就是这么回事,我们是俗人,俗是本分事,不矫情,也可以说无伤也。
”是啊,想到陈圆圆,又会辗转想到吴三桂、李自成乃至清兵入关,想到“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警句。
更主要的是想到历史, 历史居然是这样演绎的。
\ 旧迹尚存,往事如烟,在这座有三千年历史的城市,我们触及到的永远是它历经岁月冲刷的部分。
更多的已消散为纸张、传说、记忆之外的烟云。
那无法记载的人类的心情。
从空白中来,又返回空白,这“空白中的空白”(诗人莫非的句子)。
空白使我们获得真正富有的感觉。
而每一个顽强的墨点、线条,都作为时间的证据,唤醒我们更为丰富的回忆。
每个人的回忆,都是一部个人化的历史;而历史本身,则是整个人类的回忆,是集体回忆的总和。
所以写过《京华烟云》的林语堂要说:“巴黎和北京被人们公认为世界上两个最美的城市,有些人认为北京比巴黎更美。
几乎所有到过北京的人都会渐渐喜欢上它。
它的难以抵御的魅力恰如其难以理解和描绘的奥秘……所有古老的城市都是经历若干世纪成长演变的产物。
它们饱经战争的创伤,蕴含历史的积淀痕迹。
它们是已经的人们的梦想的见证……一个城市绝不是某个人的创造。
多少代人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创造成就给这个城市留下宝贵遗产,并把自己的性格融于整个城市。
朝代兴替,江山易主,可北京老百姓的生活依然如故……城市永在,而他们的人生岁月转瞬即逝。
可见任何城市都要比一时主宰它的人伟大。
” 他把这段文字命名为“老北京的精神。
”精神比物质更能达到不朽的境界。
北京有多少古墓名陵?挖完了没?比秦始皇陵更早的古代王侯陵墓区曹操墓找到了,孙权墓在哪里?明朝皇帝陵为何沿用妃嫔殉葬制度?颐和园昆明湖边有哪位大名人的墓地?康熙最宠爱的诗人之墓如何发现的哪位太监预留墓地能抗衡帝王陵?头号汉奸汪精卫墓何时被炸开
【图】蒋介石在南京中山陵附近预留了墓地?2009年最让我惊叹的三本书
【图】她是一个处女网络上开博客最多的是什么群体?[图]谁是世界第一美女 中国哪座城市的爱情最开放?[图]嫦娥与后羿为何闹两地分居?中国四大美女之外倾国倾城的美女[图]中国哪座城市的女人最大方?新疆的女人和刀中国四大美女之外的少数民族美女[图]中国哪座城市的女人最爱美?谁是美国精神的代言人?西施为什么是中国四大美女之首? 慈禧一生中哪一天不敢穿旗袍?[图]中国四大美女之外的悲剧美女 八大胡同,老北京的红灯区?[图]中国的哪座桥最适合赏月?中国哪座城市最女性化?慈禧太后为什么要修颐和园?[图]李白为什么要跳水捞月亮
哪位女人配做南京的形象大使? 北京人和上海人的是是非非韩美林听见哪三个词就想哭
\\\\东西方推举出的两大顶级美女[图]谁是西方文学之父? 苏东坡与杨贵妃有共同的嗜好
中国历史上最缺德的亡国之君是谁?[图]新疆的睡美人哪位外国作家与鲁迅一样酷?哪座城市的人比上海人更精明?
【图】新疆那被抢夺的王位 鲁迅为什么走下圣坛?毛主席为何题写“劳动人民文化宫”?[图]美丽的混血儿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中南海为办公室?
【图】毛主席在哪家图书馆办过特殊借书证?[图] 青年毛泽东在北京的恋爱史
【图】毛主席为何爱吃武昌鱼?[图]在西域遇见香妃
【图】这个女人美丽得就像是一件样品那么多不食人间烟火的空姐所有伟大的爱情都不过如此中国哪座城市最有诗意
[图]实在想不出还有谁比你更美
延长一位美女的青春期嫦娥的裸奔康熙皇帝最喜欢的地方鲁迅未获诺贝尔奖照样令人尊敬[图]“中华第一街”的世代变迁八十岁还会爱上十八岁姑娘的大师比四大美女更美的新疆美女为了染红一位美人的石榴裙上大学有哪些敲门砖
现场支招[图]我获散文金奖的《母亲》最新增补稿[2]高居在月亮上的皇后最美的花是最美的女人变成的屈原的姐姐比国王更重要我的宝马在流血,我的妃子在流泪 能让读者泪流满面的文章为美女打起来才算得上圣战[入选中国散文排…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帝王?记忆中的一位少女
【获央视电视诗歌散文大赛…北京有多少倾国倾城的名女人?[图]蒋一谈《鲁迅的胡子》(新星出版社)鲁迅的胡子比李白的胡子还硬
【图】■ 洪烛
五一3天假准备去南京玩玩(和女友),有那位熟悉南京的朋友,指点一下,最好能详细到线路、景点,多谢
请你参考: 从南京回来到今天,已经是整整三个月了,这期间,曾几次拿起笔来想梳理一下当时的思绪和行程,却又诚惶诚恐地放下。
金陵城,太沉重,又太繁缛,真正地让我体会到了一次不知从何处下笔的境遇。
余秋雨说:一个对山水和历史同样寄情的中国文人,恰当的归宿地之一,是南京。
朱自清说: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
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 年代再久远些的,诗仙李白曾无限感慨地为我们留下: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听呵,前辈们的话语恰似浑然天成的导游词,会不会引领着我,在金陵城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中,迷失了自己
1 “无情最是台城柳”,话题还是从城墙开始吧。
登上鸡鸣寺的药师塔望台城,已是黄昏时分。
细雨初歇,雾蒙蒙一片,恰恰应了这首诗的下半句:依旧烟笼十里堤。
只是台城的柳树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满地的荒草,沧桑依旧。
台城上的行人很少,只有一对情侣,执手徐徐地前行。
无情柳换成了有情人,让我们于沧桑之中,还是读出了一抹靓丽与欣喜。
鸡鸣寺里的女尼们开始做起了晚课。
她们围绕着经堂唱起了“阿弥陀佛”,梵音袅袅,打在湿漉漉的空气中,荡漾开来。
远处,是一望无垠的玄武湖,霎时,我的心豁然开朗起来,一如这湖水般澄静。
安静的,是中山门。
曾经在南京上学的朋友提到了它,我便寻着名声而来。
清晨细雨的中山门城墙上空无一人,踩在坑洼不平的城砖上,我和友人各自无言地默默走着,仿佛与城下那个忙忙碌碌的景象,冥冥间是两个世界。
城道两旁是没腕的蔓草,只有中间被人踩出一条细长的过道延伸而去。
他们到底通往何处
会不会走到尽头,一抬头,望见那里的人们长衣布鞋,却是到了另一个朝代
热闹的,是中华门。
前一天晚上在秦淮河的橹船上遥遥地望见了它,第二天便急不可待地登了上来。
中华门又叫聚宝门,朱元璋向江南首富沈万三借聚宝盆修瓮城的故事,在我还很小的时候,从小人书中就知道了。
名声在外,引来的游人自然是络绎不绝。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谴沙场匹马还。
”站在中华门城堡之上,读几句边塞诗,眼望四方,不由得就豪情万丈起来了。
2 从中华门上望下去,便能看到秦淮河的西水关。
从西水关到东水关,悠悠十里,便绘出了金陵城里,乃至中国文化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轴画卷。
天夜了,夫子庙店铺的灯火在细雨中次第亮了起来,也映红了这十里秦淮的妩媚。
橹船在河中发出“吱吱哑哑”的调子,仿佛是一种召唤,而我,又怎么能拒绝呢
跳上一支橹船,坐在船头,任风将雨点打在脸上,也不去抹它,反而闭上眼睛,再深深地体味一番“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情画意。
船晃晃悠悠地开起来了,船头打着浪花,河水绿恹恹地泛着光泽。
不多时,王献之的桃叶渡过了,李太白的白鹭洲过了,吴敬梓的故居过了,李香君的媚香楼过了。
又经过一处,船娘朗朗地吟起了“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哈
不消问,大名鼎鼎的王谢故居也过了。
这一夜,没有饮酒,竟昏昏然有些沉醉。
短短三十分钟的船程,却仿佛渡过了千年。
多少朝代的更替,多少风景的转换,稍纵即逝间,竟不知今夕何夕。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是杜牧的秦淮河,是唐朝的秦淮河。
多少岁月过去了,天上人间,物是人非,惟有那一轮月光依旧,那一怀诗情依旧,在这一段河水之上,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之上,熠熠地泛着光华。
3 “山围故国周遭到,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里写的,就是清凉山。
我们赶到清凉山的时候,已将近闭园的时间。
夜已暮,雨刚停,没有月亮。
走在山道之中,山影黝黑,弥漫着浓郁的桂花香气。
这里曾是战国时期的楚国都邑,这里曾是东吴孙权所建的石头城,这里曾是长江岸边,这里曾是兵征之地,但这一切,随着长江改道,而归于寂寞。
豪情没有了,便多了几份柔情。
张爱玲的《半生缘》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六个年轻人一起去清凉山游玩,其中包括叔惠和翠芝,他俩为了去看清凉寺里有家眷的和尚而和大家走散。
去看和尚也许只是他们的借口,他们真正去了哪里,谁也不曾知道,只知道那一晚,他们过得格外愉快。
读《半生缘》,往往只注意到了世钧与曼桢的悲剧,而忽略了叔惠与翠芝这一对同样有情而不能眷属的苦命人儿。
天越来越黑了,没有看成清凉寺和扫叶楼,就连山中的游人也看不到一个了。
匆匆忙忙地下山,山如其名,已经有了些许寒意。
蓦然回首,这么一个既有金戈铁马又有儿女情长的地方,溶在沁人心脾的桂花香中,已经分不清楚到底是个什么味道了。
4 南京人讲究“春游牛首,秋游栖霞”,而我在这个秋天赶到牛首山,只为了能看一眼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里葬的是国主李昪和中主李璟。
而有趣的是,来这里的人有九成是冲着后主李煜来的。
而李煜的墓,则在千里之外的洛阳。
实在是李煜的名声太大了,超过了父亲和祖父,就连陵园的管理人员也很顺应人心地在走廊的两旁,刻满了李煜的诗词。
不过也没办法,谁叫中主李璟的诗词传到如今,只剩下区区四首了呢。
南唐有位大臣叫冯延巳,在当时的文坛,与温庭筠和韦庄齐名。
他有一首《谒金门》,第一句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句词被广为流传,据说李璟知道之后有些妒意,便在朝堂之上与冯延巳开玩笑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而小冯也颇为知趣,连忙鞠躬打揖装谦虚道:“我的这一句哪里有陛下您的‘小楼吹彻玉笙寒’更出彩呢
”说完之后,君臣两人相顾哈哈大笑。
一直对南唐这个小朝廷很感兴趣。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方水土,为什么上到国主,下到大臣,个个都是填词高手
最心有不甘的恐怕就是南唐的开国皇帝李昪了,自己戎马一生,宦海浮沉,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江山,谁承想交到两个文人儿孙的手里,不出四十年,就伴着孙子李煜那一句“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而付诸东流了…… 5 南京的地下埋着很多开国的君主或英雄。
比如东吴的孙权,比如南唐的李昪,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比如国父孙中山…… 很多人相信金陵有王气,纷纷在此建都,在此立业。
可结局往往不过是南柯一梦。
孙皓受降归了西晋,李煜辞庙随了北宋,建文帝朱允文被叔叔打得仓皇出逃,不知下落,蒋介石妄图倚着长江天堑守住霸业,结果最终也被打到台湾。
更是出了一个可笑的陈后主,国破之日,竟带着妃子躲进鸡鸣寺的胭脂井里,死活不肯出来,结果成了被后世贻笑千年的笑柄。
细细算来,突然发现,这些个想依靠金陵王气统治千秋的朝廷们,竟然没有一个超过三代
难怪诗豪刘禹锡早在1200年前,就在他的《金陵怀古》中感叹到:“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 6 号称“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燕子矶是此次南京之行的最后一站。
下了三天的雨突然放晴了,让我想一睹“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愿望落了空。
不过也好,可以更清楚地看看景物,看看辽阔的江面。
李白当年云游金陵的时候,曾形容这里为“吞江醉石”,可见气势如虹。
倚栏望江,江风吹乱了头发,心情也像这江水般的汹涌澎湃。
江面上万吨的巨轮来来往往,远处是新建不久的南京长江二桥,身影雄姿英发。
不远处还有观音阁、头台洞、三台洞等景区,时间紧促,只匆匆游览了三台洞,已等不及欣赏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燕矶夕照”,便登上了去火车站的汽车,结束了这四天难忘的金陵之行。
尾声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这是李白离开金陵时写下的诗。
我没有他的才情,也没有他的心情。
离开的时候,遗憾似乎在心中占了更多的分量。
短短几天,是游不完一座金陵城,游不完这上千年历史与文化的沉淀的。
“我最爱的城市,我还会再来的,还会再来……”喃喃自语的时候,火车已经轰然启动。
导游词作文 500字 南京
游吧,一路游来,江南的美景游了不少,美食也品了不少,美女呢,也见过不少。
大家开心我也开心。
不过肯定还有不少的遗憾,江南的美景太多了,不可能在这短短的几天就全部看到,我所能做的就是带大家欣赏更多的美景,多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文物特产。
也许有的人还有机会再来,也许有的人可能再没有机会来了,一路上大家对我的工作都很支持,我很感谢,让我们一起抛开遗憾,收藏美丽
快到南京了,说起南京带给我的感受,可谓爱恨交加。
为什么呢
听我慢慢道来。
在南京呆过一年半载的人,都知道,夏天像个大火炉,那个热呀,恨不得苍蝇蚊子都能中暑;冬天像个大冰窖,那个冷呀,好像睡觉也会冻翘翘。
三言两语难以表达我的讨厌。
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要说到它的地势了。
听听诸葛孔明怎么说的。
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应孙权之约,下江南共商抗曹大计,骑着小毛驴,摇着鹅毛扇,考察建邺后(今南京),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也就是说,在南京,东有绵延起伏的钟山,像一条盘龙;西有巍然的石头城屹立于大江之滨,像一只猛虎蹲踞着,这一切暗合古时传统的好风水:左青龙,右白虎,后人简称为“虎踞龙蟠”。
大山小山整把南京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了个口儿。
造物主偏爱南京,又送给她什么
长江,对了。
古人没翅膀,没大桥,没飞机,没大炮,敌人只能望江兴叹。
所以嘛,封建帝王想:“南京好,美景多,美人娇,躺在里面睡大觉”。
更关键的是,南京有个凝聚了金陵王气的宝物,就是貔貅,南京的市徽。
它是上古的神兽,英勇善战而且招财进宝、驱邪消灾。
大家要记得带个回去哟,是个好东西。
于是乎,11个朝代在南京这个大摇篮中,上演了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历史剧。
想当年,蒋家王朝也曾妄想据长江天险二分天下。
哪十一家,有你家吗
我们游客中有姓孙的,姓朱的吗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有几家了
十。
还有一家,哪去了
再加上南唐前的“杨--徐政权”。
杨指杨行密、徐指徐温,南唐始建政权者是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也即唐烈祖李昪。
从去年年底始,南京已被定格为十一朝古都,还说十朝古都的,以后可没说当初导游没讲过呀。
南京深得帝王宠爱,可总是红颜薄命。
因为兵家必争之地,自然会血雨腥风。
改朝换代就像小孩子搭积木一样,不满意,推翻再重来;牺牲的将士就像朱元璋手中捏的鸡,死了还有鸭子替代;从天子到臣子到小卒子最后到凡夫俗子的坟墓就像路上的红绿灯一样,没两步就亮起来。
不好,不能讲了,要不然大家夜里睡不着找我唠磕,怎办
不好意思,少说点,就打对折,就说近几百年的吧。
明朝。
葬朱元璋马皇后的明孝陵,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提到朱元璋,不能不提长
【第35句】:267公里的明城墙,这个数据是最新的,用美国佬的军用卫星测量出来的。
当年朱元璋采纳谋士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借沈万三的聚宝盆修筑了固若金汤的城墙。
如今以中华门城堡最雄伟,也是保存得最好。
如果有机会,登临中华门,我们既可领略明城墙的雄伟坚固,又可以回味书上报上口头上的种种历史传说,还可以幻想种种可能的结果。
当年,为了不按约定在五更鸡叫时还聚宝盆,朱元璋下令杀光全城的鸡。
从此,南京没有鸡子,就吃鸭子了。
南京的板盐、盐水鸭,皮白肉粉骨头绿,极具地方特色。
至于其中详细故事过会一一道来。
为了江山社稷安稳,朱元璋建城墙;为了集中政权,树立朱氏子孙的威信,朱元璋比“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更狠毒,造了一座功臣楼。
皇上的心计只有刘伯温一人知晓,就装病告老还乡,临行前到中山王徐达府上——瞻园。
忘了,这园子是朱元璋亲自在泱泱金陵挑选的宝地,建成豪华的王府作为自己当初的吴王府,后来登基作了皇帝,送给徐达的。
军师悄悄说:“楼成摆庆功宴时,你要紧追皇上,寸步不离。
切记切记。
兄弟过此别过”。
结果,除徐达外,其它功臣元老都随一声炮响而无影无踪。
究竟徐达在朱元璋心目中是何等地位,晚上我们瞻园里的江南美美自然会告诉我们的,白天时间比较紧张,我们还要去—— 清朝。
南京遭到的罪孽与扬州相比较少,康熙赞朱元璋“治隆唐宋”,就是夸他功劳高过唐太宗和宋太祖。
为什么
得民心者得天下。
南京是明都遗都,反清复明的首领都集聚于此,清朝要国泰民安,想让鱼米之乡的江南搞好农业生产,就得收拢人心。
康熙甚至拜明孝陵,乾坤六下江南也有这原因。
所以,南京的清朝的孤魂野鬼较少。
怕人呀。
太平天国。
清军镇压,无数军兵死于战乱。
天王洪秀全本葬在荣光大殿下,后曾国荃令士兵掘墓、鞭尸、焚烧,最终真可谓灰飞烟灭。
想想生前贵为万人之上的天子,死后连安身之地都没有。
人生在此,在好好享受每一天的同时,再想想还有什么地方没去的,什么景点没玩的,什么好吃的没尝的,什么漂亮的没买的。
短短人生几十年,少太了,我还要向苍天再借五百年,唉呀,那不成了老不死的了吗。
扯远了。
在当年烧成废墟的天王宫殿上建两江总督府,后又扩建为总统府。
人们常说,北有故宫,南有总统府。
故宫是封建文化的最高代表,体现了帝王之风;总统府是中外文化碰撞的火花,中西合璧。
二者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帝王由故宫走向金銮殿,却从总统府走向坟墓。
如今总统府是中国最大的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到南京不去总统府就等于去北京不去故宫一样,白来一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759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