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情淮河风景导游词
描写“南京风景名胜”的句子有哪些
山风景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方山,因像一个巨大的印章又被称为天印山。
它是传说中南京第一个被人工改造过的山,秦始皇凿山通淮泄王气,晋宋时人就认为是在这儿。
传说往往是历史的影子,方山至少在东吴——六朝的第一个朝代,就被纳入“誓把山河重安排”的宏大工程之中。
南京被定为一国之都,作为中枢,它需要一个能够顺畅联结王朝各个部分的交通体系。
南人以舟为车,水路交通自然是首选。
南京向北,有天堑长江,同时也是黄金水道,再向北有邗沟和巢湖两条水路,一东一西沟通江淮;南京向南,则是水路交通的薄弱环节,金陵地势高于三吴的太湖流域,没有河流通航。
通过占天斗地的人工改造,将南京与太湖水系的河道串连成线,成为弥补天然缺陷的唯一选择。
吴人把工程起名为“破岗渎”,这个是真正的凿山断垄。
方山是破岗渎的终点,山南筑有方山埭。
埭就是横截河道的土坝。
破岗渎中间高,两头低,要通过沿途上下十四埭,太湖船才能层层抬升至句容,再下航方山,经秦淮河入城,最后走运渎入吴宫。
过埭时,用牛牵绳引船,要缴牛埭税,有点像现在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在方山设有津主一人负责管理。
所以古人相送,关系近、感情好的也就送到方山,由于方山距 城有四十里,大多还要住一晚才依依惜别。
迎来送往,客货中转,方山便热闹起来。
晋元帝时,南京老百姓因为大官张廷尉私建大门侵占民宅,到处打官司无人敢 理,后来听说另一个高大的官贺司空出城,便跑到方山拦住他告状,张廷尉吓坏了,赶紧拆掉大门,还亲自去方山请罪。
晋成帝逝世,名士阮裕自会稽晋京,千里赴 丧,不见京中名流,事毕了就打道回府,众人齐追至方山,不及而返。
这两件事都记在《世说新语》里,所以方山津是东南方向出入京城的必经之地,与著名的石头 津南北相对。
王彪之、谢灵运也都有方山送别诗为证:与诸兄弟方山别诗 晋·王彪之脂车总驰轮,泛舟理飞棹。
丝染墨悲欢,路歧杨感悼。
邻里相送至方山 宋·谢灵运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
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谢灵运此去就任永嘉太守,其永嘉山水诗是中国诗风的一大转折。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两句已见山水寄情之端。
过往的人多了,方山之奇便为人所注意,六朝人又爱山水泉林之幽隐。
元嘉末,尚书令何尚之退休后即僦居方山,还写了《退居赋》以明其志。
何尚之是“赞扬佛 教”的著名居士。
此后,孝武帝时,又有高僧释法瑗庐于方山,注《胜鬘》及《微密持经》。
这是方山与佛教搭上关系的最早明证。
方山这么好,于是皇帝也来凑热闹,齐武帝就梦想着要在这儿起离宫,大诗人王融、沈约都有《侍游方山应诏》诗,估计和此事有关: 王融巡躅望登年,怅饮临秋县。
日羽镜霜浔,云旗落风甸。
四瀛良在目,八寓婉如见。
小臣窃自嘉,预奉栢梁讌。
关于秦淮河的诗词和故事,越多越好
知道的告诉我
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傅若金《金陵晚眺》金陵古形胜,晚望思迢遥。
白日余孤塔,青山见六朝。
燕迷花底巷,鸦散柳阴桥。
城下秦淮水,平平自落潮。
求南京概况的导游词
我前年也是在南京考的导游证,考导游证不是有本《南京导游词》的书吗
这本书前面有南京简介的,值得提醒你一句的是,你最好自己总结,这样就有条理了,背诵的时候也好记住
另外考试的时候不要太紧张,就像面对自己的老师就好
祝成功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761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