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光雾山香炉山的导游词
光雾山哪个景区最好
门票价格: 门票:桃园景区70元米仓山30元 景点介绍 十八月潭 十八月潭看水,感水之灵性。
该景区主要有九角山、玉印台、十八月潭十九瀑等精品景点。
该景区路 龙潭跌瀑 森林茂密,瀑潭众多,环境幽静,被称为“川东北的九寨”。
“月潭赛九寨,红叶天下绝”的十八月潭,以花岗石为底,古木镶边,瀑潭珠连,漫步其间,溪水时而直泻而下,时而一片静谧,时而穿过林海,时而流淌于山涧,瀑潭相连相接,令人心旷神怡。
玉印台位于十八月潭腹心地,峰峦叠嶂,烟波浩淼,红叶映天。
位于十八月潭景区东北方向的九角山,因相互拱卫的九座山峰而得名,九角山山峦叠嶂,峰回路转,颇为壮观。
一到秋天,层林尽染,万山红遍。
山顶上一株极为怪异的 “夫妻树”,形似恩爱夫妻,令人叫绝。
桃园景区 桃园看山,感山之灵气。
该景区由四川光雾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中大旅业公司经营,景区内主要有龙驾烟云、桃花山庄、三道关、大象迎宾、南天门、七女峰、燕子岭、万圣朝佛、燕岩石林、樱桃河谷、截贤驿、寒溪峡、两河口 蜀门秦关 、天马恋、天门溶洞、狐假虎威、仙猿岩、太极天坑、感灵寺等70多处精品景点。
入门第一景--龙架烟云,酷似一条酣睡的巨龙,伟岸奇丽,清晨或雨后初晴,巨龙如梦初醒,驾着云浪,翻腾盘旋,若隐若现;燕子岭,以秀丽多姿的岩溶峰丛群落为特色,奇峰突兀,云遮雾绕,群峦叠嶂,万山竞秀,凉风徐徐,群燕飞翔;三道关,酷似关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南天门,豁然洞开;七女峰,隔峰招手,各展风姿;万佛朝圣,巍然挺立,舍我其谁,远看群峦族拥,众佛朝拜,近观燕岩石林、石柱、石笋、石峰、石墙,如同排兵布阵,万千胜景尽收眼底;同时,溯韩溪河而上,米仓古道、棋盘石、截贤驿、樱桃河谷等景观奇特无比,蜿蜒于峭壁幽谷之中,惊险奇趣;顺焦家河而下,可以欣赏风光神奇的仙女望夫、石鼓石虎、仙猿岩、太极天坑、感灵寺等景观。
还有焦家河五彩斑斓、如诗如画、奇景争辉,莲花洞藏娇于“青莲峰”下,睡莲铺地,“莲叶荷田田”和“莲花微步淡梳妆”的韵味体现得淋漓尽致;金墩剑峰直指苍穹,峰顶云雾缠绕,在阳光照耀下,形成无数七彩光环,被称为“光雾佛塔”;神奇天马相依相恋、庞然石鼓擂山涧、情侣峰并肩缠绵,最让人感到神奇的是感灵寺,感灵寺对面山壁上生长着三个天然的佛像,左拜观音,右拜佛,上拜弥勒佛,让人叹为观止,众多游客说此地许愿特别灵验,凡来旅游的游客都要在此朝拜,并有许多人实现了愿望后纷纷来此还愿,留下了千古神话,搏得了“光雾天下灵”之美誉。
牟阳故城 大坝看叶,感红叶之灵幻。
该景区由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有限责任公司经营。
沿途主要有铁炉坝生态观光园、巴山游击队纪念馆、贾郭山、天然画 天马恋 廊、牟阳故城、温带珍稀植物园、黑熊沟、香炉山、大小兰沟等精品景点。
金秋十月,当最早的那场秋霜悄然降临,一夜之间,光雾山便成了国画大师笔下的经典秋色。
色彩的海洋能勾起无限的遐想,起初是零星的红叶在层林中点缀,伴着秋日的脚步,一团团金黄、橙红、橘红、深红渐渐在绿海中蔓延开来,绿托着红,红托着黄,彼此偎依,相互映衬。
秋意泛浓,那火红渐渐掩盖了所有的绿,简直让人沉醉。
光雾山的红叶是一日一色,一步一景,红得风韵特别,红得多姿多彩,红出了“丹枫烂漫锦装城,要与春花斗眼明”的奇妙佳境,被誉为:“天下红叶第一山”。
小巫峡景区 蜀中一奇的小巫峡位于川陕交界的四川巴中南江县城东26公里,距赶场镇6公里,是光雾山国家重点名胜区五大片区之一,景区集奇峡、秀洞 、雄峰、 怪石 、湖泊、 云海于一体。
春夏秋冬,景色奇幻;珍禽异兽,野趣横生;巴山民俗,村风独具;隧道漂游,惊险刺激;“十怪三绝”,独具特色,耐人寻味。
景区峡谷幽深,天开一线;石门欲阖,势如冲天;山峰奇特,壁峭如画;怪石嶙峋,蜂房水涡;菊花石砚,上供朝廷;二郎石像,头顶蓝天,神女无恙,俯瞰急流;碧水似玉,层林叠翠;猕猴飞鼠,飞攀其间;猴子岩上,金猴望山;青狮崖前,白象饮水;诗仙观景,双龟迎龙;溶洞密布,景象万千,已开发的有通天洞(又名五彩洞)、穿花洞、逍遥洞。
探明有岳家洞 、阳鱼洞、景洞、双龙洞、猴子洞、飞云洞等20余个,所构成的溶洞群洞体结构奇特,洞中有洞,洞外有洞,石笋、 石柱、石花、石幔遍布其洞,纵横交错,景象万千,琳琅满目,拟人状物,惟妙惟俏,大自然的神奇诡异构成天然画卷,是规模巨大,造型奇特 ,洞穴集中,峡洞相依的岩溶资源库, 它是中国溶洞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秦巴瑰宝、川北一绝”。
它把美的形象,美的色彩和莫测的科学奥秘结合在一起,不仅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而且还是从事岩研究的理想场所,也是修身养性,安乐之所。
180余处景点,步移景换,目不暇接。
小巫峡素有“天下第一奇峡”之美誉,据专家考证,其地质地貌极具科考价值,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型生态旅游风景胜地;是观光旅游、探奇览胜、休闲度假的绝好去处。
通天洞又名五彩洞,因洞中景色五光十色,灿烂缤纷,自然天成, 光雾山风光、植物(25张) 直通天外而得名。
洞内有一巨型岩画,两大石窟,三大厅堂,四条支洞,五层迷宫,六泓碧潭,七道飞瀑。
通天洞全长1万余米,12万平方米,其中阴河流水1800米,已开发2800米,10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曲径阡陌,层层叠叠,瀑潭相连,秀水纵横,洞中有洞,景中有景,景色奇幻,百态千姿,玲珑剔透,壮丽精巧,妙趣横生,尤以“天上粮仓”、“银河飞瀑”景色为甚,其景气势恢宏,雄伟壮美,堪称地下奇观,世上奇绝。
穿花洞位于小巫峡中峡东岸,距峡底100余米,因主洞附近有20余个明洞,且洞洞相邻,洞洞相通,在数洞之间穿来穿去,如同穿花一样,一会儿可看到这边峡,一会儿可看到那边山,游览如同捉迷藏,故名穿花洞。
穿花洞亦称“川花洞”因洞外有三个明洞直穿对山,三洞口各成条形,错落有致,相距排列,如同四川的“川”,其洞内石花甚多,且独具特色,故又名“川花洞”。
穿花洞全长1万余米,可游面积30万平方米,已开发1200米,游览面积10万平方米。
此洞有风洞、旱洞、水洞三类,由七个大厅组成,它们是饱经风霜的古战场遗址;祥瑞喜庆的百兽呈祥;神奇瑰异的仙女撒花堂;历史再现的合璧宫廷;雄伟神奇的巨瀑飞歌;鬼斧神工的天廷大舞台;探幽思源的龙洞神泉。
尤以“巨 万笏朝圣 瀑飞歌”、“天廷大舞台”景色为甚,其景宏伟壮美,堪称溶洞一绝。
穿花洞洞体景观构造独特,洞内景色蔚然壮观,可峡里看洞,洞中观峡。
溶洞奇观与雄奇峡谷相映成趣,别具特色,可谓川内溶洞之花、旅游之花。
穿花洞集雄伟、奇异、险峻、神秘于一体,傍峡而生,曲折跌宕,其地势险要,有峡谷天险屏障,自古以来是兵家常争之地,其洞洞通达,风光奇丽,环境优美,自古以来也是山民安乐之所。
小巫峡历史文化厚重。
康熙五年南江知县王经芳作《小巫山赋》和唐人石刻“小巫峡养生潭”及同治、光绪年间石刻于峭壁间。
辛亥革命三老何彩霞故居位于小巫山之巅。
明代和近代战场遗址依傍峡谷奇观。
四川南江小巫峡旅游有限公司将为广大游客提供导游、餐饮、住宿、娱乐一系列优质服务,还将为游人提供根艺奇石、巴山特产等旅游产品。
热忱欢迎广大游人前来观光旅游。
贵州旅游十大景点有哪些
可以说说吗
【第1句】: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
【第12句】:9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
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全岛面积
【第12句】: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山当曲处皆藏寺 路欲穷时又遇僧】 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
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山上原始道教、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
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遂有“不肯去观音”。
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
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
每逢佛事,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 。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观音大士结缘四海,“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
【以山而兼海之胜 当推普陀】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
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
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
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
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
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各呈奇姿,引人入胜。
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
不少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普陀山三大寺】 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
普陀山的标志南海观音大铜像、紫竹林,还有以自然景观和寺庙相结合的西天景区。
每到夏日来临,来普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五朝恩赐无双地 四海尊崇第一山】 普陀山凭借其特有的山海风光与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很早就吸引众多文人雅士来山隐居、修炼、游览。
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
秦安其生、汉梅子真、晋葛雅川,都曾来山修炼。
普陀山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
至今山上仍留有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等事迹。
自观音道场开创以来,观光揽胜者络绎不绝。
宋陆游、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士,都先后登山游历。
历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赋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迹极为丰厚;唐宋元明清五朝近20位帝王为了祈求国泰民安,特遣内侍携重礼专程来普陀山朝拜观音。
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还多次召见普陀山高僧,赐金、赐紫衣、赐字、赐佛经,礼遇有加;新中国历任中央领导人也都亲自莅临普陀山视察、指导工作。
五朝恩宠,千年兴革,佛国香火,由是鼎盛,赫赫声名,广播远扬。
【众生心里佛心藏 改换人间皈马列 共建天堂】 历经数十年艰辛的建设、开发和保护,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旅游秩序井然,景区社会稳定,相继荣获了“国家级安全山、文明山、卫生山”、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旅游消费者权益示范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还通过了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和获得全国第四家ISO14001国家示范区荣誉等。
优越的人文环境、一流的旅游服务使普陀山常年游人如织,佛事四季不断。
2004年接待游客 230多万人次。
每年三大香会节以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普陀山之春”旅游节期间,游客更多,香火更旺。
路上行人摩肩接踵,虔诚朝拜,一派“海天佛国、琉璃世界”庄严而又繁荣的景象. 普陀山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为集礼佛观光、避暑度假、文物考古、海岛考察、书画写生、影视摄制,民俗采风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
【普陀山十二景】 普陀以山兼海之胜,风光独特,四时景变,晨昏物异。
其风景点数又以百计,可谓风光无限。
如其他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一样,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
游览普陀山的历代名人曾凭各自的观感,分别有“普陀八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景”。
“普陀十六景”之颂赞。
明代文学家屠隆的咏“普陀十二景”诗: 梅湾春晓、茶山夙雾。
古洞潮音、龟潭寒碧、大门清梵、千步金沙 莲洋午、香炉翠霭、洛迦灯火、静室茶烟、磐陀晓日、钵盂鸿灏。
清代裘班所编的《普陀山志》十二景: 短姑圣迹、佛指名山、两洞潮音、千步金沙、华顶云涛、梅岑仙井 朝阳涌日、磐陀夕照、法华灵洞、光照雪霁、宝塔闻钟、莲他夜月。
【第2句】:杭州西湖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度16分、东经120度12分。
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
【第16句】:2℃,夏季平均气温
【第28句】:6℃,冬季平均气温
【第3句】:8℃。
无霜期230-260天。
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西湖位于杭州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湖面南北长
【第3句】:3公里,东西宽
【第2句】:8公里,水面原面积
【第5句】: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
【第6句】: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
水的平均深度在
【第2句】:27米左右,最泞处有5米多,最浅处不到1米。
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为
【第6句】: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
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
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
中国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个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单称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
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
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评出的新西湖十景。
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理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在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
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
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 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西湖名景演变〗 自从南宋的迁都,给西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出现了名传千载的“西湖十景”,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
元人效仿宋代设了六桥烟柳、九里云松、灵石樵歌、孤山霁雪、北关夜市、葛岭朝暾、浙江秋涛、冷泉猿啸、两峰白云和西湖夜月的这个元十景。
清代添设的湖山春社、功德崇坊、海霞西爽、梅林归鹤、鱼沼秋蓉、莲池松舍、宝石凤亭、亭湾骑射、蕉石鸣琴、玉泉鱼跃、凤岭松涛、湖心平眺、吴山大观、天竺香市、云栖梵径、韬光观海及西溪探梅十八景。
直到现代的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和宝石流霞都无不流露出人们对西湖的喜欢之情。
【西湖之名的由来】 杭州西湖,最早据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记载:“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处出。
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一般认为,武林山即今灵隐、天竺一带群山的总称,而发源于这一带的南涧,北涧等山涧汇合为金沙涧,东流注入西湖,是西湖最大的天然水源。
因此“武林水”之名是最早见于记载的西湖的名字。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县南江侧,有明圣湖,父老传言,湖有金牛,古见之,神化不测,湖取名焉”。
此时衍生出西湖较早的另外两个古称:明圣湖和金牛湖。
约东汉时,一名叫华信的地方官,在西湖以东地带筑塘抵捍钱塘江咸潮而得名钱塘湖。
这是唐唐以前西湖通用的名称。
白居易诗文中每每提及钱塘湖,如《答客问杭州》中“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塘泻绿油”。
诗人张祜也有诗作题为《早春钱塘湖晚》。
出现“西”湖之称,是由于早前的钱塘县城,隋以后从位处西湖之西,迁建到西湖之东,也就是原来在城东的钱塘湖,现在位于城西了。
湖居城西,故名西湖,这和全国其他地方同名西湖者是一样的。
至迟在唐代,“西湖”这个称呼已经被频繁使用,同样是白居易诗文,就经常用“西湖”一词,如其诗题有《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西湖别》等等。
【第3句】:灵隐寺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是一处古丰富、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灵隐寺的历史】 它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
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清康熙南巡时,曾登寺后的北高峰顶揽胜。
他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雾之中,显得十分幽静,于是就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
现在天王殿前的那块“云林禅寺”四个巨匾,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笔”。
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
北宋时,有人品第江南诸寺,气象恢宏的灵隐寺被列为禅院五山之首。
灵隐寺确实深得隐字的意趣,整座雄伟寺宇就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浓绿之中。
寺前有冷泉、飞来峰诸胜。
【描写灵隐寺的诗】 灵隐寺 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第4句】:岳庙 岳飞墓亦称岳坟,位于杭州栖霞岭南麓,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经历了 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代代相传一直何存到现在。
现存建筑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建 ,1918年曾大修,1979年全面整修,使岳庙更加庄严肃穆。
岳庙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
岳飞是南宋初抗击金兵的主要将领,但被秦桧、张俊等人以“莫须有 ”罪名诬陷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
岳飞遇害前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岳飞遇害后 ,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背负岳飞遗体,越过城墙,草草地葬于九曲丛祠旁。
2l年后宋孝宗下令给岳飞昭雪 ,并以五百贯高价悬赏求索岳飞遗体,用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就是现在岳坟的所在地。
嘉泰四年( 1204年)即岳飞死后63年朝廷追封为鄂王。
游人进岳庙参观,头门是一座二层重檐建筑,巍峨庄严,正中悬挂“岳王庙”三字竖匾,继而是一个天井 院落,中间是一条青石铺成的甬道,两旁古木参天。
正殿忠烈祠重檐中间悬着一块“心昭天日”横匾,是叶剑 英的手笔。
大殿正中是彩色4.5米的岳飞塑像,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显示了武将的英雄气概。
岳飞生 前是无资格穿蟒袍的,因后封鄂王,所以身着蟒袍。
殿两面壁上是明代莆田人洪珠写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座像上面悬着一块“还我河山”的横匾,是岳飞 手迹,左右两边各悬一块“碧血丹心”与“浩气长存”横匾,是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已故西泠印社社长沙孟 海所书,正殿后面两旁是岳母刺字等巨幅壁画,展示了岳飞保卫国家的英雄业绩。
大殿天花板上绘有“百鹤图 ”,373只鹤形态各异,生动自然,可谓岳飞浩然气节和坚贞性格的象征。
正殿西面有一组庭园,入口处有精忠柏亭,内有枯柏8段,传说这棵柏树原在大理寺风波亭边上,岳飞遇害后 树就枯死了,后来就移放在岳坟边上,称为精忠柏。
现经鉴定,此枯柏并非南宋古柏,而是属于松柏科的植物 化石,其历史有一亿二千万年以上了。
入庭园,南北各有一条碑廊,北面碑廊陈列的是岳飞的诗词、奏札等手迹,南面是历代修庙的记录以及历代 名人凭吊岳飞的诗词。
庭园中间有一石桥名精忠桥;过精忠桥便是墓阙,造型古朴,是1978年重修时按南宋的 建筑风格造的。
墓阙边上有一口井名忠泉。
进墓阙重门就是岳飞墓园,墓道两侧有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石俑 三对正中便是岳飞墓,墓碑上刻着”宋岳鄂王墓”,左边是岳云墓,墓碑上刻着“宋继忠侯岳云墓”,两墓保 持宋代的式样。
墓前一对望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
墓阙后面两侧分列秦 桧等4人的铸铁跪像,供人唾骂,遗臭万年。
墓阙后重门旁有对联一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 。
墓园一侧,另有一组庭园,现已辟成岳飞纪念馆,供游人瞻仰。
【第5句】:六合塔 位于钱塘江边的六合塔,位于钱塘江大桥一侧,甚为壮观。
钱塘江畔六和塔 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屹立在钱塘江北岸,西湖以南的月轮山上。
该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是吴越王钱弘俶应延寿、赞宁两个和尚之说,为镇服汹涌的江朝而建造的。
此地旧有六和寺,六和的原义有说指的是天地及四方,又有说出自佛经:身和同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当时钱王以保境安民、不事战事为国策,塔名命为六和。
六和塔初建时,塔身共有9级,高50余丈,塔顶装有塔灯,可供夜航的的船舶作航标之用。
由于历史上兵燹不断,六和塔屡毁屡建,现存砖结构塔身系南宋绍兴二十六年所重建,外部木檐为清光绪二十六年改建修缮的。
重建的塔身高
【第59句】:89米,八面七级,全部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900平方米。
从外部观看,六和塔有13层,实际塔内只有7级,每两层为一级,每级中心都有小室,小室外面为廊道。
沿着螺旋形阶梯盘旋而上,可通顶层。
塔内各级的须弥座上,饰有砖雕神人、飞天、花卉、鸟兽、鱼虫等图案,雕刻精致、生动传神。
在塔的每层飞檐翘角上共挂有104只大铁铃,临铮铮有声。
六和塔造型优美,比例适度,虽经多次修缮,仍基本保持着当时的风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临并于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塘江大桥位于六和塔附近,是联系沪杭、浙赣两铁路的桥梁,也是中国自行建成的第一座公路铁路双层桥。
桥全长1453米,有15座桥墩,建桥历时3年,于1937年落成。
由于钱江水流湍急,且地质条件恶劣,曾有某些外国工程师排除了在此建桥的可能,最终是中国工程师茅以升完成了这一设计和施工。
白塔同样位于钱塘江北岸,位置比六和塔稍靠上游,建于五代时期,八面九层,为白石仿木绍构建筑。
塔身四周启蒙刻经文、浮雕佛像或菩萨像。
传说宋代时塔下有白塔桥,是水陆交通要道。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7746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