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南昌起义导游词15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导游词10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宁冈,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中国革命进入低潮。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湖南改组省委,并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许多人纷纷响应,很多有志青年也加入了进来。

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毅然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

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政权和赤卫队。

与此同时,经过团结、教育、改造工作,将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自卫军编入工农革命军。

至1928年2月底,包括宁冈全县,遂川西北部,永新、酃县、茶陵等县部分地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

4月,朱德、陈毅率领工农革命军由湘南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红军第4军。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5月,组成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别委员会;接着成立了袁文才任主席的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

红军在赤卫队和人民群众配合下,接连打破了江西国民党军的多次“进剿”。

至6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宁冈、永新、莲花3个县,和遂川、酃县、吉安、安福等县的部分地区。

之后,又打破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两次“会剿”。

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同红4军会师。

此后,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根据地不断扩大。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后,留下一部红军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工农革命国要在井冈山落脚,不得到袁文才、王佐的允许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事情并不那样简单。

他们两人虽然参加过大革命,袁文才还是共产党员。

但他们对前来的这支工农革命军毕竟没有多少了解,还担心这支比他们力量大得多的部队上山会不会火并山寨,夺取他们原有的地盘,心中难免存有疑虑。

在古城会议期间,袁文才的代表曾表示:可以接济工农革命军一些给养,但请工农革命军另找高山。

怎样说服和争取这两支农民武装

毛泽东选定先从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袁文才入手,再通过他去做王佐的工作。

他从袁文才的代表陈慕平的谈话中已经知道,他们最看重枪,人可以少一个,枪却不能少一支。

袁部有一百五六十人,只有六十支枪。

于是,毛泽东向前委提议,准备一下子送他们一百支枪,将袁文才的全部人员都武装起来。

前委成员听到这个大胆的设想,有的人表示怀疑,余洒度坚决反对。

经过毛泽东反复说明,才以多数通过。

古城会议后,毛泽东从绿林重义气、多猜疑的特点出发,只带几个随员到宁冈大仓村去会见袁文才。

那是十月六日。

袁文才原来还有些怕,预先在林家祠堂埋伏下二十多人,二十多支枪。

见到毛泽东只来几个人,他就比较放心了,埋伏的人始终没有出来。

见面中,毛泽东说明是由江西省委介绍来找他们的,充分肯定他们劫富济贫的革命性,同时说到工农革命军品目前的困难。

双方谈得很投机。

毛泽东当场宣布送给他们一百支枪,这很出袁文才的意料,也使他很受感动。

袁文才向毛泽东表示,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工农革命军解决各种困难,随即回赠给工农革命军六百块银元,并同意革命军在茅坪(这是一个有六十多户人家的村子)建立后方医院和留守处,答应上山做王佐的工作。

当然,问题并不是在一次见面中就能全部解决的。

袁文才当时对毛泽东说:你们既然来了,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伤员和部队的粮油我管,但钱宁冈有限,还需要到酃县、茶陵、遂川一带去打土豪。

话讲得很客气,但显然已包含着推托的意思。

至于王佐的态度如何,那时还不知道。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些时间而不能操之过急。

因此,毛泽东决定工农革命军主力在井冈山周围盘旋打游击,先向湘南的酃县方向挺进,筹些款子,熟悉周围环境探听南昌起义军进入广东后的情况,而把留守部门和伤病员安置在茅坪,请袁文才代管。

不久,又应袁文才的要求,派游雪程、徐彦刚、陈伯多等党员军事干部到袁文才部队里帮助他们进行政治和军事训练,工农革命军和袁、王部队的关系一天天密切起来了。

工农革命军到了井冈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军队和地方的建党工作。

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形成核心,军队也好,根据地也好,都会松散无力,难以巩固和发展。

所以,毛泽东把这件事看作一切的根本。

关于井冈山的导游词100字

好了,我们下高速开始上井冈山了,大家都知道井冈山是革命的摇蓝,红色的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但现在更是发展成为一个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1966年陆定一老先生重上井冈山时写过一首诗,第一句话就说了:井冈山二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我们这次上井冈山除了学习井冈山精神,重温当年毛主席在井冈山创建农村根据地的那段光辉岁月外,还可以领略井冈山秀丽的自然风光(讲山林好、这山林好的介绍,大家随便到哪里抄一点介绍井冈山风光的资料就行了,只是要注意如果要推销野味拿回扣的话,就多介绍那些可怜的野生动物吧) 所以说井冈山是一座风景如画的旅游风景区,但大家在领略这美丽风光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毛主席在井冈山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多么艰辛,是多少革命先烈士用血肉之躯铺就面成的啊

这些才是大家来井冈山的主要意义吧

(讲井冈山发展历史)井冈山其实原先只是一个不为外界所知的山而已,井冈山发展的历史也比较短

当然通过考古发现,井冈山在西汉开始有人居住,但没有史料记载,到了明代开始有记载,因为在这时发生一件重大的事情,一是明朝朱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后来受到王阳明的镇.压,为了逃命就躲到这井冈山深山老林里面来了,成为土籍井冈山人

也就是第一批土匪!二是清末广东福建为躲战乱逃到井冈山,成为客籍井冈山人!(这里插入井冈山的名字的由来)土籍客籍开始为了争夺土地,井冈山进入腥风血雨的年代,辛亥革命后一些地痦流氓也窜入井冈山,加入土或客籍当中,这样打来打去形成后来的袁文才,王佐二大土匪帮,不过这土匪和其它土匪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它们只是土客籍集团的力量代表

三是毛主席上山赋予井冈山新含义,因被国民党称为共.匪

所以毛主席曾开玩笑说,井冈山自古以来是匪类聚居之地

当然现在井冈山是革命摇蓝,红色根据地,但毛主席上山也是经过一段曲折的过程的

(讲井冈山历史红)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讲: 一是毛主席为什么要上井冈山,二是毛主席是如何上井冈山的,三是毛主席上井冈山后做了什么事情,四是井冈山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说到毛主席上井冈山,我们还得从27年4月12日开始说起,(毛主席为什么要上井冈山)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8月1日南昌起义——8月7日八七会议——9月9日秋收起义(四个团6000来人,攻浏阳取长沙,失败)——9月19文家市集合(确定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打游击战争)——9月22日萍乡芦溪战役(卢德铭牺牲,军心动摇)——9月29日三湾改编(士兵自由可以回家,建士兵委员会,党支部建在连上,把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整编为第一团)——10月3日古城会议(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从三湾来到这里,当天在古城文昌宫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即“古城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前委委员,工农革命军营以上干部,党的活动分子以及宁冈县党组织负责人共60余人。

毛泽东在会上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阐明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

会议着重讨论和决定了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和开展游击战争问题,明确了团结当地农民武装力量和土客籍群众共同建设根据地的方针。

古城会议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了思想上和政策上的准备)(毛主席怎么样上井冈山)经过古城会议后,决定上井冈山,派宛希先,何长工分别去找袁文才,王佐部队,10月6日宁冈大仓村会面(毛主席阐述上井冈山的理由:一是山险有利打游击,二是地理位置可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是物产丰富,四是革命基础好,五是看中袁王二兄弟手上的枪

)(在这里也可以讲毛主席初次见贺子珍的情景,这是客人感兴趣的!)——10月24日到大井村,受到王佐部队的热烈欢迎——10月27日到茨坪,(毛主席上井冈山做了什么)为了方便新导游更容易记住井冈山斗争史,我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你们自己补充一点内容就可以了,至于其它还有一些内容:象什么湘赣边界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什么土地革命啊,你们就可说也可以不说了,免得搞不清头绪.1927年10月27——1928年2月井冈山根据地创建时期一是自已部队休息——二是团结改造袁王的部队,着重说清楚团结改造和整编意义有什么不同——三是毛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开,主动出击——攻打湖南茶陵县,建茶陵县人民政府,红色政权的建立标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随便政府主席陈浩叛变,枪毙后改为茶陵县工农兵政府——随便遂川,永新,莲花,宁冈都建工农兵政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东起拿山,西至水口村,南起黄坳村,北至茅坪村,周长500里,俗称“五百里井冈1928年2月——1929年1月井冈山根据地巩固和建设时期南昌起义部队回到湖南湘南暴动——湖南省委派周鲁上山命令毛主席带部队下山与南昌起义会合,攻打长沙——毛下山,工农兵政府被人占领,导致三月失败——到了长沙,由于敌军力量强大,失败,毛提出回井冈山,派何长工去找朱德,朱德派毛泽覃找毛——1928年4月28日朱毛宁冈龙市会师,成产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才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夺回失去的工农兵政府——5月26日毛贺在宁冈象山庵结婚——国民党一看朱毛会师——28年

【第5句】:6月派二个团第一次会剿(会剿和围剿是有区别的,新导游特别要注意,不要瞎讲啊,会剿是发生在井冈山根据地中,围剿是发生湘赣根据地中,国民党对共产党发生二次进剿,三次会剿,五次围剿),龙源口大捷——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平江起义,又出现湘南革命高潮——湖南省委派杜修经上山命令毛下山去湖南和彭会合,攻打长沙——毛下山,红色政权又被国民党破坏,导致八月失败——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知道红四军主力下山——7月8月派四个团第二个会剿,直攻黄洋界,(这里着重讲黄洋界保卫战,讲《西江月。

井冈山》)——毛进攻长沙失败回井冈山,听说井冈山保住了,非常高兴,重新夺回红色政权(也就是工农兵政府)——国民党一看二次进剿都进攻失败,知道攻打五大哨口是件困难的事情,于是强攻不成,心生一计,就是经济封锁,想把红军困死在井冈山——毛为了反经济封锁,做了好多好多的事情,建被服厂,挑粮,建医院,边境圩场,公卖外,联合中农发挥白区商人的优势等等——经济封锁失败,国民党没办法,还是要强攻——28年12月宁冈新城毛彭会师,成立红五军——29年1月,在宁冈茅坪陈开恩的一个牧民的带领下,绕开五大哨口,抄小路进攻井冈山腹部,打小井红军医院——由于寡不敌众,事发突然,被迫下井冈山,去了第二个革命根据地“九陇山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在山上“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第三次反会剿失败1929年1月——1930年2月坚持井冈山的斗争29年5月,王佐带部队重新夺回井冈山,但面目全非,毛说不要花更多的人力物力去重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我们只要守住井冈山,主要花力气去山下建立一个更大的湘赣革命根据地,这山上只发生一些小战争——1930年2月24日,袁、王被杀,点击看具体内容,王佐哥哥王云龙叛变革命下山,带国民党上山,井冈山根据地从此失败。

(井冈山产生的影响)星星之火燃遍全国——毛泽东思想初具雏形——军队和党的建设重要里程碑,确立党领导枪的原则等——形成了著名的井冈山精神.这井冈山的导游词,新导游只要记住我的这根线(提纲),掌握这提纲后再补充内容,因为时间地点人物比较多,新导游都很怕讲井冈山,所以帮你们整理一下

天安门导游词

你可以去北京的图书城买一本北京的景点导游词

去完井冈山研学旅行作文

长的话自己删点爱祖国,就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特别是学习活的知识,学习做人的好方法。

随着空间的跨越,我们完成了时间的转换,来到那火热的年代。

通过这次时空大转移的活动,我们了解的不仅是地理知识和历史故事,更了解了中国的社会,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

我们思考之后弄懂了:许多伟大的事件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他们有什么意义。

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

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

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韧不拔的前行。

我们感激前人,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

我们也将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的脚印。

江西是革命的摇篮。

这个说法主要缘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一片白色之中,它独具红色的耀眼标志,的确,这里是红色的土壤。

这是1927年到1930年之间的革命断代史——1930年之后,井冈山军事根据地因袁文才、王佐被错杀而丧失,后虽力图恢复均未奏效。

建国之后,人们提到井冈山,多是景仰的口吻,正是井冈山这个摇篮,才有后来的延续,于是有了种种类似我们这个团队性质的探访,执政者总希望我们能够在这片土地中寻找到当年的力量,这的确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心目中,这里具有非同寻常的典型意义,他们希望后人能够明白创业的艰辛,能够体会当时的浪漫。

我们一行50余人正是带着这样的崇敬心情上山的。

导游小姐说,毛泽东第一次上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那是1927年。

第二次上山时毛泽东已是国家最高领导人,那是1965年,坐汽车只用了一天。

我们的时代是21世纪,高速公路异常发达,正常情况下,从南昌到井冈山只需要6个小时。

当年,毛泽东在湖南的秋收起义惨遭失败,5000人的队伍仅存1000人,竟出现了枪多人少的局面。

行军至罗霄山脉中段,听闻此处井冈山的两大地头蛇袁文才和王佐的经历,决定用他的雄才大略去拉拢他们,送给他们急需的枪支。

这二人对毛泽东的个人魅力异常赞赏,接纳了这支队伍,让他们休养生息。

那时国民党不满井冈山武装,数次围剿,伤员很多,于是有了我军的一个医院,小井红军医院。

我们在医院的药铺里,发现都是草药,原来国民党对此区实行经济封锁,根本弄不到西药,只好完全用中医的方式来治疗,真正是靠山吃山,据史书记载这片大山里采出的药材不仅供给伤员用,一些居民也到这里来买药。

伤员的草铺挨着,条件艰苦,吃的食品是红米饭、南瓜汤,这些东西在当时已是上等的饭菜了。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成功了,但时间仅有几天,8月7日即被迫离开,于是朱德部队遥遥来到井冈山,实现了伟大的汇合。

不管是赣南三整还是三湾改编,都不仅是历史课本的符号,而且是现实中我党我军领导管理的一次良好经验积累。

至于后来的九月“洗党”,由于三六九等的人物混进党内,使党的威信遭到质疑,他们毅然决定洗党,纯洁了队伍,锻造了作风,更是展现了高超的领导风范,对于党员的管理起了很好的作用。

由于朱毛会师,队伍壮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也是在这段时间,毛泽东与贺子珍的浪漫爱情在八角楼盛开。

导游饶有兴趣地讲起了他们的爱情与婚姻,说贺子珍是当年永新一枝花,而且文武双全,是耍双抢的,甚至连他们之间的偶尔争执也描述得颇有兴味。

革命时期的浪漫不仅指戎马岁月中的爱情与婚姻,还有每个人心中存在的梦想,那便是土地——这实际上是一个古老的梦想,使耕者有其田。

打土豪,分田地,恐怕是支撑着这些穷苦士兵们英勇作战的原动力,而更为远大的目标则是建立自己的政权,改变几代人的面貌,并使全中国的穷苦人民得到解放。

因此,在全盛时期兴起了土地革命风暴,边界工农兵政府成立,后来还有造币厂等等。

革命的残酷,一方面在于险峻的生活和军事环境。

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人们不得不互相厮杀抢夺,按照自己的伦理逻辑和思维习惯来区分是非、判断成败。

就说黄洋界战役吧。

我军设壕沟、用毒竹针来对付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士兵,并通过很多巧妙的办法击退了敌人,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后来国民党痛恨到骨髓,发誓不放过井冈山一根草,要井冈山人换种。

我们登临黄洋界,叹云海之美,纷纷拍照,又感慨山势之陡,即便站在防御工事面前,也无法想象当年战争之残酷。

革命的残酷,另一方面还在于人员的牺牲。

黄洋界保卫战役的指挥者,这些功臣,大多夭折于此后的战斗中,还有在井冈山历史博物馆中见到的诸多面孔,均殒命于战场,可见新中国的建立,有多少热血儿女铺路啊。

井冈山,天时地利人和,养育了革命队伍。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没有接受瞿秋白的邀请进城,而是进山当起了“山大王”,历史记载的“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出政权”等思想均在井冈山时期产生,这些思想含蕴于青山、淬火于实践,指导着工农红军的方向。

作为伟大思想的诞生地,井冈山拥有独特的人文资源。

朱德的扁担、井冈翠竹等课文从小就让我们感动。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我们在一个下午里参观了五龙潭,在参观五龙潭瀑布时,我和几个队友一起徒步上下,得山水灵秀,心情豁然开朗。

心想那时红军的革命激情,也许与这种锻炼有关。

走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吧。

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建立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走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吧。

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开辟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证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它告诉人们只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井冈山红色之旅结束了。

这些革命纪念地,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纪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灿烂的革命精神。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

未来的红色旅程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

我们就是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

刘伯承的生平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战争起,刘伯承就威名远扬。

他以一个旧军队名将的身份毅然投身于革命,被朱德赞誉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

正是这种传统的美德与革命求新精神结合,为党的军事工作特别是其中的教育训练起到了奠基作用。

韬略凝国粹 青史记殊荣刘帅伯承,古名将风。

精于兵法,兼擅词工。

平生百战,伤残遍身。

昔年寿诞,贺诗如丛。

叶帅此律,可赞一生: 太行游击费纠缠, 撑住平辽半壁山。

遍体弹痕余只眼, 寿君高唱凯歌旋。

细柳营中寂不哗, 枪垣炮堵即吾家。

将军五十人称健, 斩得倭酋不自夸。

生平 ■丰都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右太阳穴钻入,从右眼飞出。

德医为他施手术共割74刀,术后称赞他是“军神” ■从苏联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归国后,立即被中央任命为军委参谋长,党内领导将他比作古代的兵圣孙子 ■在江西瑞金,毛泽东希望他像黄埔军校那样,办一个“红埔”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不得不表扬刘伯承智计过人;日本第一军专门组织“挺身队”,深入根据地,偷袭八路军总部并欲刺杀刘伯承等 刘伯承,原名明昭,字伯承,1892年出生于四川省开县农村。

因父亲是个务农兼教私塾的“泥腿文人”,刘伯承从小就被督促读书练字,后靠族亲资助入县城高等小学堂。

15岁时父亡家贫,刘伯承回家务农,还到镇上卖字。

1912年,他到重庆考入军政府将校学堂,毕业后被分配到川军当司务长、排长,此后因善于用兵在战火中职务不断提升。

在丰都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右太阳穴钻入,又从右眼飞出。

德医诊所为他施手术共割74刀,他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忍受。

那个傲慢的日耳曼军医手术后称赞他是“军神”。

刘伯承虽被称为川军名将,却痛感旧军队和官场黑暗,经同乡共产党员吴玉章启发,他离川到北京等地同赵世炎等结交,接受了马列主义,于1926年4月加入共产党。

顺泸起义失败后,他东下武汉,拒绝国民党要人的拉拢。

这时,周恩来要到南昌组织起义,他对刘伯承倾慕已久,刚刚相见便邀他作为军事助手。

1927年8月1日起义时,刘伯承任统辖全军的参谋团参谋长,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军史上第一位总参谋长。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失败后,刘伯承转赴苏联,先入高级步兵学校,又入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

1930年回国后到上海,刘伯承立即被中央任命为军委参谋长,党内领导还将他比作古代的兵圣孙子。

1932年,刘伯承进入江西瑞金。

毛泽东希望他像大革命时办黄埔军校那样,办一个“红埔”。

长征到达贵州时,中央又要他复任总参谋长。

进入四川后,他因熟悉当地情况,率先遣队行动,抢渡金沙江,又与彝民首领歃血结盟,保证全军安全通过,接着又去指挥抢渡大渡河。

抗战开始后,刘伯承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率部挺进太行山。

在创建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斗争中,他与日寇作战时因地设伏,屡创歼灭战的奇迹。

蒋介石在1938年洛阳的军事会议上也不得不表扬说,刘伯承智计过人,不愧是军事家。

日本第一军专门组织敢死的“挺身队”,深入根据地,偷袭八路军总部并欲刺杀刘伯承等,刘伯承却以“敌进我进”的态度与之周旋。

别人劝他注意安全,他不在乎地说:“自打从军起,我就做好了准备。

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

”解放战争中,他与邓小平一同率军挺进中原,决战淮海,进军大西南,在全国五大战略区中担负了打苦仗的重任。

解放后,刘伯承请辞西南军区司令员等职。

当军委问他是否想任总参谋长时,他说,年纪大了,总长已当过四次了,还是去办学校、当教书先生吧

1951年年初,在他主持下于南京成立了军事学院。

1955年,他被授予元帅军衔,后受到不正确的批判。

他自称是一名“残废军人”、“编外参谋”,潜心研究如何保卫国家安全。

60年代中后期,刘伯承身体日衰。

1972年,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口授信件,对战略问题提出看法。

后来他失去思维能力。

1986年病逝。

背景 ■当苏联军事百科全书要称他为“军事家”时,却被他改为“革命军人” ■解放后筹建陆军大学时,有人认为圆明园遗址的地理位置最佳,刘伯承却认为这里是文化遗迹,军队不应占用 刘伯承不愿别人称他为军事家。

当苏联军事百科全书要称他为“军事家”时,被他改为“革命军人”。

这不仅是出于谦虚,而且更在于他深知革命与军人两者结合的意义。

回顾刘伯承走过的道路,与朱德、叶挺有近似之处,即同样出身于中国近代受压迫的农家,为改变自身、家庭和国家的命运走上投军之路,并接受清朝“新政”后开办的讲武堂的教育。

然而,这些依照德国、日本模式建立的军校,并不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和腐败内乱的面貌,从这里毕业的军官大都成为军阀的工具。

刘伯承与他川军中的同事最后分道扬镳,选择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并把自己的军事才能奉献出来,才创造了战史上的辉煌。

在将星灿烂的近代战争史上,刘伯承是把国外先进军事科学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典范。

他特别注重翻译外国军事书籍,同时也珍爱中国的优良传统。

1950年,中央军委决定筹建陆军大学时,有人认为圆明园遗址的地理位置最佳。

刘伯承却认为这里有文化遗迹,军队不应占用,最后选择了南京国民党中央军校的旧址。

故事 ■刘伯承打仗善于总结,南昌起义失利后他到了苏联,马上总结出四项弱点和八条行动错误 ■当他率勇士们星夜兼程夺下泸定桥后,无比激动地上去连跺三脚 自古猛将往往出自伍卒。

刘伯承军校毕业后当排长打第一仗,见对方是乌合之众的土匪,就下令冲锋并带头猛扑上去。

上司虽表扬其勇敢,他却自认“有勇无谋,没有打好”。

此后,他每打一仗都要思考,都要总结。

南昌起义失利后,他到了苏联,马上总结出四项弱点和八条行动错误。

在红军中,他虽是参谋长,却总在第一线指挥,并结合实地考察提出办法。

抢渡大渡河时,他亲自站在河岸上组织炮火掩护并调配部队。

在安顺场以一条小船抢渡成功后,他又计算以现有渡船全军需一个月才能过河,必须再夺北面的泸定桥。

当他率勇士们星夜兼程夺下此桥后,无比激动地上去连跺三脚说:“泸定桥啊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多少心血

” 进入抗日前线后,面对狡猾又凶悍的日军,刘伯承注意勘察战场设巧计。

神头岭伏击战前,司令部按地图先是确定在岭上埋伏,打岭下公路上通过之敌。

刘伯承亲自去看地形,发现公路实际是在岭上,连说:“粗枝大叶可要害死人啊

”他及时改变了设伏方案,一战歼灭了鬼子1000多人。

刘伯承也注意学习日军的长处,百团大战中关家垴一战后,他马上去看敌人阵地,发现鬼子临时挖的“猫耳洞”对防炮很有用,便推广到各部队。

国内盛传刘伯承是“武神投胎”,其实他打仗巧的原因恰恰在于擅长动脑并深入实践,这也正是革命军队一向提倡的勇敢加智慧的结果。

■为体现平等,他确定各级职务后均加一“员”———“司令员”、“警卫员”、“公务员”、“炊事员”,沿用至今 ■邓小平曾说:“假如有人问伯承同志有无缺点呢

我想只有一个……” 30年代初,刘伯承从苏联回国,组织左权、叶剑英等人一起翻译带回的各种条令,同时为中国红军确定内部的称呼。

他在旧军队中多年,一向痛恨等级森严和对勤务人员的歧视。

于是,他确定红军中的“司令”后面要加一个“员”,将旧称呼“护兵”、“勤务兵”改称“警卫员”、“公务员”,将“伙夫”改称“炊事员”……这种称谓沿用到今天。

在革命军队中,刘伯承一直职务很高,却最看不惯别人搞特权。

在江西根据地时,他看到共产国际顾问、德国人李德傲慢地在红小鬼面前耍威风,嫌他们做饭的锅挡路就一脚踢翻时,当面怒斥其为“帝国主义行为”。

结果,李德到中央告状,说这是“不尊重国际顾问”,使刘伯承一度被免职。

刘伯承在南京担任军事学院院长时,身为开国元勋却自命为普通“教书先生”,带头发扬“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精神,自己备课和登台讲课。

在他迎来50岁诞辰时,邓小平曾撰文这样写过他的特点———“假如有人问伯承同志有无缺点呢

我想只有一个,就是他的一生,除掉工作读书之外,没有一点娱乐生活。

他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他不会下棋打球,闲时只有散散步、谈谈天。

郭沫若总共有多少个老婆

1912年,郭沫若与(1890年-1980年)(1)在父母的包办下结婚,五天后郭沫若离家,两人没有离异,以后68年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

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与安娜(原名佐滕富子,1893年-1994年)(2)同居,安娜为此断绝了与父母的关系。

他们生有五个子女:长男,次男,三男佛生,女儿淑子,四儿志鸿。

1937年,郭沫若不辞而别离开日本,与安娜断绝了联系。

结束后,安娜带着孩子来到中国,当他知道郭已另有家庭后,选择了离开,以后中共为他们提供了生活上的帮助。

1938年,郭沫若跟(1916年-1979年)(3)同居,并于1939年夏补办婚礼。

共生四男二女,儿子汉英、世英、民英,女儿庶英、平英,另一小儿子姓名不详。

1967年,自杀。

1968年,郭世英年被的红卫兵抓去刑讯逼供,不久从四楼坠下而死。

1979年,缢死于北京故居。

郭沫若正式娶的老婆就以上三位。

但他还有多位情人,包括彭漪兰(4)、(1912年-1937年,的胞姊)(5)、(,1907年- )(6)等。

导游说法显然是包括了所有情人。

但已经公开的有名有姓的就以上6位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7877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