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玉的导游词
谁有北京市的导游词(急需,跪求)
龙门涧风景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西部清水镇,距市中心约100公里。
她西临京都最高峰灵山风景区、南望京西大花园百花山风景区、北有黄草梁风景区、东近明清古居爨底下;居中的位置得天独厚。
龙门涧风景区现有龙门涧大峡谷、鬼谷、京西悬空寺三个分景区:大峡谷怪石嶙峋、奇峰高耸、岩洞星布、碧水涓涓;鬼谷幽谧静穆、奇幻莫测;京西悬空寺清风习习、翠柏林立。
龙门涧风景区人文景观历史久远:这里有蚩尤兄弟鏖战的雄魂;有大禹治水的遗迹;有于谦保卫京师的古战场;有东仙泉奇妙的来历;有八戒降妖的故事;有金罗峰美丽的传说;有张仙得道的经历;有尹志平(丘处机的大弟子)督建的庙宇;更有革命英烈为民族解放而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足迹。
集远古传说、历史史实、宗教文化、神鬼文化于一身。
龙门涧风景区以其奇险、惊妙、清幽、灵秀的自然景观,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于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一批市级风景名胜区,成为新兴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胜地。
景区自建度假村,建有标准客房2-3人间,共26间(24小时热水、独立卫生间);普通客房5人间、10人间若干,适应各类人员居住条件。
度假村餐厅以山珍野味、风味烧烤、农家饭为主,可以同时容纳近200人同时就餐,餐厅还另外配备雅间若干供游客选择。
度假村的娱乐项目有:台球、乒乓球、羽毛球、棋牌娱乐、卡拉OK、篝火晚会、山野垂钓、骑马观光等等,另外还可根据游客的具体要求安排更精彩的娱乐项目。
真诚欢迎各界朋友来龙门涧风景名胜区游览观光、休闲度假。
在这里您可以享受看山不爬山、人在峡谷走、水在脚下流的乐趣,而且在这中国“北方的地质博物馆”里您可以尽情欣赏它给您的奇、野、秀、美、险、峻、幽兼备的自然风景,深深体会一下投身自然的闲情雅致;享受一下我们优质周到的服务,追随一下自然、质朴、健康、纯真的生活时尚。
云岫谷游猎区位于新城子境内,距北京130公里,这里自然环境优越,山场面积广阔,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是一处集观光、度假、疗养为一体的游猎区。
景区山谷基岩为红色安山岩,春、夏、秋三季清沏湍急的溪水奔流于红色的岩石之上,辅之以葱郁的林术,在阳光的照射下,色彩斑斓,其色彩美令人称奇,当属华北一绝。
景区内三块数百吨重的巨石,据专家考证,是北京地区最大的冰川漂砾,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景区内开办的密云国际狩猎场,包括开放式猎场和封闭式猎场。
有鹿、抱、山羊、狐狸、山鸡、野兔等野生动物达20多种,是华北地区设施最齐全,规模最大,而又唯一经国家批准的狩猎场。
飞碟射击场呈明代古朴风情,四周封闭,旌旗招展,有4台电动控制抛靶机,安全系数较高,置身其中您可大显身手,该景区东临国家级森林公园一一雾灵山、西临司马台长城、北对遥桥峪民俗度假村. 华北地下迷宫 位于北京房山区佛子庄乡下英水村,距市区60公里。
景点特色:是中国华北地区唯一开放的水旱洞为一体的自然风景溶洞。
特色景观是洞顶倒挂着长近2米、形似猫头狐狸身的雪白方解石晶体,被称“中华国宝”银狐。
洞内1500米的地下暗河,可戏水泛舟,河水清澈见底,水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具有神奇的医疗作用。
雁栖湖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4A及旅游风景区,连续6年被评为首都文明景区,2001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雁栖湖位于怀柔城北8公里处,是燕山脚下一处风光旖旎的旅游风景区。
因每年春秋两季常有成群的大雁来此栖息,故此得名。
近年来,时有白天鹅、淡水鸥来湖中戏水,为湖区曾添了勃勃生机。
雁栖湖水面宽阔,水质优良。
旅游区内空气清新,风光秀丽。
登临望湖亭,南可眺望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北可望重峦叠嶂的起伏群山,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雁栖湖旅游区有水上、陆地娱乐项目40余种,可供不同年龄的游客选择。
其中水上跑车、水上飞伞、水上飞降、水上摩托、火箭式蹦极、攀岩、空中飞人等项目深受游客喜爱。
盛夏时节,雁栖湖畔绿荫遮日,湖面凉风习习,成为人们消夏避暑的胜地。
雁栖湖西岸,林木茂盛,鸟语花香,人们休闲漫步其间,呼吸含有丰富氧粒子的新鲜空气,尽享回归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雁栖湖旅游区建有宾馆饭店、度假别墅,服务及娱乐设施完备。
不同档次的餐厅为游人提供餐饮服务。
雁栖湖距离北京城区60公里,距首都机场45公里,交通便利。
从北京东直门、宣武门、崇文门、东四十条乘旅游车,可直达雁栖湖景区,也可由西直门乘火车直达。
雁栖湖地理位置优越,西邻慕田峪长城,南临红螺寺,北依云蒙山风景区,是旅游度假、休闲健身的理想场所。
竭诚欢迎您来雁栖湖旅游观光。
慕田峪长城位于怀柔县境内,西接居庸关,东连古北口,是明代长城的精华部分,自古就是“京师北门,长陵玄武”的要地。
慕田峪长城旅游风景区山峦重叠,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松柏苍翠,果树满坡,四季景色绚丽。
春季群芳射蕊 ,争奇斗妍;夏季满目青翠,绿荫遮日;秋季果实累累,层林尽染,是观赏红叶的好地方;冬季如遇雪后,峰峦树梢,白雪皑皑,一派北国风光。
被中外游人誉为“万里长城慕田峪独秀”。
旅游风景区内建有体现大自然野味情趣的“鹿鸣动物游乐园”,流满诗情画意的“中华梦石城”和惊险剌激的“施必得滑道”。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距市中心70公里。
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
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我国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宝库。
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作为世界上保存石刻经版最多的寺庙入选“北京旅游世界之最”,同年云居寺塔及石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1997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明旅游景区”,同年被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9年荣获“京郊环境建设示范景区”和“北京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2001年荣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
2004年11月15日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
两侧有配殿和帝王行宫、僧房,并有南北两塔对峙;寺院坐西朝东,环山面水,形制宏伟,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
1942年云居寺被 日军炮火夷为废墟。
1985年成立云居寺修复绿化委员会,进行了一期修复工程和周边绿化。
1998年后,进行了石经回藏及二期修复工程。
目前,云居寺已恢复了昔日的庄严。
云居寺是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三绝”。
“石刻佛教大藏经”始刻于隋大业年间(605年),僧人静琬等为维护正法刻经于石。
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镌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
象这样大规模刊刻,历史这样长久,确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壮举,堪与文明寰宇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是世上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被誉为“北京的敦煌”、“世界之最”。
“房山石经”是一部自隋唐以来绵延千年的佛教经典,不仅在佛教研究、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
而且在书法艺术上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北塔是辽代砖砌舍利塔,又称“罗汉塔”,始建于辽代天庆年间(1111~1120年),高30多米,塔身集楼阁式、覆钵式和金刚宝座三种形式为一体,造型极为特殊。
塔的下部为八角形须弥座,上面建楼阁式砖塔两层,再上置覆钵和“十三天”塔刹。
这种造型的辽塔,十分少见。
四座唐塔都有明确的纪年,塔的平面呈正方形,七层,分单檐和密檐式两种,而造型大致相同。
塔身上雕刻着各种佛像,其中唐开元十五年(727年)所建的石塔,内壁雕刻有一个供养人,此人深目高鼻,推断应为外国人形象,这与当时唐代与中西亚交流广泛、大量任用外族为官有直接关系。
雕刻的服饰十分华丽,线条细腻流畅,反映了盛唐中外文化交流的繁盛景象。
纸经现藏22000多卷,为明代刻印本和手抄本,包括明南藏、明北藏和单刻佛经等。
而其中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为妙莲寺比丘祖慧刺破舌尖血写成,被誉为“舌血真经”,尤为珍贵。
《龙藏》木经始刻于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至乾隆三年(1738年),现存77000多块,内容极为丰富,是集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来译著之大成。
堪称我国木板经书之最。
世界上现存两部汉文大藏经,一部为云居寺现存的《龙藏》,另一部是韩国海印寺的《高丽藏》。
石经山海拔450公尺,山腰有9个藏经洞,其中雷音洞为开放式,洞内宽广如殿,四壁镶嵌经板大都是静琬早期所刻。
洞中有四根石柱,石柱上雕佛像1056尊,故称千佛柱,九洞共藏经4196块。
石经山现存唐塔两座,还有石凿古井、隋唐碑刻等大批历史遗存。
为了便于游客上山观光揽胜,云居寺于1999年10月24日开通了全长830米的石经山索道,在乘坐途中可一览云居寺全貌及石经山四周优美的自然风光。
云居寺不仅藏有佛教三绝与千年古塔,而且珍藏着令世人瞩目的佛祖舍利。
舍利(佛教名词)意为尸体或身骨。
相传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
1981年11月27日在雷音洞发掘赤色肉舍利两颗,这是世界上唯一珍藏在洞窟内而不是供奉在塔内的舍利,与中国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为“海内三宝”。
为千年古刹增添一份祥光瑞气。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云居寺给予高度重视。
50年代末,利用三年时间对石经进行发掘整理,并组织专家对房山石经进行研究。
出版了《房山石经影印本》和《房山石经题纪汇编》等一批研究著作。
1974年房山区政府建立云居寺文管所,1988年扩编成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
主抓云居寺文物保护、研究和利用工作。
1987年10月,云居寺作为社会历史类专题遗址博物馆对国内外游人开放。
1995年12月正式注册登记为云居寺石经陈列馆。
现在的云居寺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寺院,著名的宗教活动场所,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
云居寺特有的幽静地理环境,奇特迷人的秀丽风光,蕴涵着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是藏经纳宝之地、祈福迎祥之所。
石花洞是中国华北地区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被专家评价为中国罕见的多层洞、岩溶景观最丰富的溶洞。
石花洞以天然形成的石花而得名。
石花形式繁多,异彩纷呈,数量庞大,为国内洞穴之最。
石花洞的总体特征是洞体多层多支,从上到下共8层,每层景观各不相同,被誉为“北京的地下明珠”。
其中由月奶石形成的“石莲花”,由540余片石钟乳组成的高10米,长18米的石幔以及石旗、双彩石盾、龙宫双柱等景观都是中外洞穴岩溶景观精品,被评为北京首批市级风景名胜区。
服务设施:景区内有石花洞餐厅、洞天饭店等餐馆十几家。
周围景点分布:东侧有青龙湖,西侧有银狐洞,南侧有上方山、云居寺,北侧有将军坨。
有塞外漓江,小三峡美誉的龙庆峡长约7公里,古称“古城九曲”,融南国秀水北国群山于一体,乘船顺水而行,大自然挥洒天地之间的浓墨重彩徐徐向您展开:碧水青天之间凝聚自然景观无限,随形而喻的镇山如来,凤冠岛,月亮湾,鹊桥石,人文古迹更有神仙院的清灯古佛,金刚寺的晨钟暮鼓,最好看的恐怕还是龙庆峡的冰灯,从1987年开始每年的1-2月都要举办冰灯艺术节,这里可是世界上纬度最低的大型室外露天冰灯。
您可能不知道延庆有夏都的别称,这里夏季的平均气温比北京市区低
【第6句】:4℃,自古就成为一处绝佳避暑胜地;到了冬季,气候寒冷,结冰期长,所以冰灯之花才可在此长开不败。
您可以乘坐腾龙电梯上大坝观光。
腾龙电梯被誉为亚洲第一梯,共六节,全长258米,一条五彩巨龙腾空苍翠青山之上,龙尾蜿蜒起伏消失远山之间。
另外还有蹦极滑道等惊险项目,游山玩水的同时体验夏都的活力时尚。
“玉门关”的传说 古时候,在甘肃小方城西面,有个驿站叫马迷兔,又叫马迷途。
商队从边陲于阗运玉到中原都要经过此地。
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
每当运玉石的商队赶上酷热天气上路时,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总是喜欢晚上凉凉快快赶路。
因此,每当马队走到这里,总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马迷途的名字就是这样叫起来的。
有一支专贩玉石和丝绸的商队,常年奔波于这条路上,也常常在马迷途迷失方向。
有一次商队刚进入马迷途就迷路了。
人们正在焦急万分之际,忽然不远处落下一只孤雁。
商队中一个小伙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怀里,准备带台马迷途后再放掉。
不一会儿,只见大雁流着眼泪对小伙子咕噜咕噜地叫着说:咕噜咕噜,给我食咕噜咕噜,能台迷途。
小伙子听后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为饿得飞不动才掉队的,便立即拿台自己的干粮和水让大雁吃个饱。
大雁吃饱以后,呼的飞上天空,不断盘旋,领着商队走台了马迷途,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小方盘城。
过了一段时间,这支商队又在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只大雁又飞来在空中叫着:咕噜咕噜,商队迷路。
咕噜咕噜,方盘镶玉。
边叫边飞,又引着商队走台了迷途。
只有那只救大雁的小伙子听懂了大雁的话语,并转告领队的老板说:大雁叫我们在小方盘城上镶上一块夜光墨绿玉的玉石,以后商队有了目标,就再也不会迷路了。
老板听后,心里一盘算,一块夜光墨绿玉要值几千两银子,实在舍不得,就没有答应。
没想到下一次商队又在马迷途迷了路,数天找不到水源,骆驼干渴得喘着粗气,人人嘴干舌燥,口渴得寸步难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时,那只大雁又飞来了,并在上空叫道:商队迷路,方盘镶玉,不舍墨玉绝不引路。
小伙子听罢急忙转告给老板,老板慌了手脚,忙问小伙子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小伙子说:你赶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镶玉,绝不食言。
"。
老板马上照小伙子说的,跪着向大雁起誓,大雁听后,在空中旋转片刻,把商队又一次引台了马迷途,商队得救了。
到达小方盘城后,老板再也不敢爱财了,立刻挑了一块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绿玉,镶在关楼的顶端,每当夜幕降临之际,这块玉便发台耀眼的光芒,方圆数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过往商队有了目标,再也不迷路了。
从此,小方盘城就改名玉门关。
其实玉门关是汉武帝时所建,因这里是古代我国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从西域输入和阗玉石就从此入关,故名。
哈素海成吉思汗导游词怎么写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游览呼和浩特市区内外某些景点后,大家一定感触很深。
这会儿,也许有的朋友还在感叹五塔寺独特的建筑,回味 昭君出塞 那民族友好的动人故事,或沉浸于草原上碧野连天的美妙境界和喇嘛教召寺的虔诚氛围中。
现在,我将带领各位到被人们誉为 塞外西湖 的旅游胜地、国家3A级旅游区 哈素海旅游度假村去揽胜观光。
首先让我把哈素海的概况、历史、旅游项目给大家介绍一下。
哈素海,蒙古语意为 墨玉之海 ,是一个天然的淡水湖泊,面积约30平方公里,约是杭州西湖的五倍大,远离大海的内蒙古人称之为 海 。
哈素海平均水深
【第1句】:5米,最深处3米,蓄水量达到6000万立方米。
它位于土默川中部,距已故蒙古族革命家、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的故居仅20公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的故乡就是乌兰夫故居所在地 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
为什么呢?外地的朋友可能不知,布赫是乌老的长子。
哦,土默川可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啊!哈素海东距呼和浩特市73公里,西距包头市80公里,京兰铁路、110国道和呼包高速公路在它的北侧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哈素海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宛如一块美玉镶嵌在土默川上。
这里碧水青山相映成辉,芦荡鱼跃,野趣横生,更有 澄波落照 、 烟波渔歌 、 芦海探幽 , 云川郁秀 等几大景致。
不管是它的面积,还是它的景致,都堪称土默川上第一湖。
著名的哈素海旅
关于乐山大佛的资料,快!非常急
不要导游词。
乐山大佛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
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乐山大佛 发鬈用石块嵌就 两耳以木为之 排水系统布全身 胸部有残碑 宗教内涵 设计特点 凌云寺 乐山大佛四次神秘显灵: 乐山大佛景区简介 凌云胜景 东方佛都 麻浩崖墓 乌尤寺 相关介绍 门票 乐山交通:铁路: 公路: 水路: 航空: 小贴士: 旅游专线: 特色餐饮 购物 特色活动 游乐山大佛乐山大佛 发鬈用石块嵌就 两耳以木为之 排水系统布全身 胸部有残碑 宗教内涵 设计特点 凌云寺 乐山大佛四次神秘显灵:乐山大佛景区 简介 凌云胜景 东方佛都 麻浩崖墓 乌尤寺 相关介绍门票乐山交通: 铁路: 公路: 水路: 航空: 小贴士: 旅游专线:特色餐饮购物特色活动游乐山大佛展开 编辑本段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5张) 乐山大佛正面像 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
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死后,海通的弟子接手修筑。
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
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
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乐山大佛双手抚膝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
大佛通高71米,头高
【第14句】: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
【第5句】:6米,眉长
【第5句】:6米,嘴巴和眼长
【第3句】: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
【第8句】: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
【第8句】: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
右侧是九曲栈道。
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大佛阁”,宋时称“天宁阁”。
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被张献忠的起义军焚毁。
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
而今日,梁柱早已被拆除,而雄壮的大佛仍巍然屹立着。
乐山大佛 大佛两侧的岩石是红砂岩,乐山的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
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
乐山大佛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
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
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侵蚀,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1962年,政府拨专款对佛像作全面维修,1982年2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政府拨款对大佛头部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维修。
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
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大佛来历 海通和尚:自目可剜 佛财难得 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
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
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
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
于是,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
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地方官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
海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
海通这种专诚忘身之行,激励众心,克诚其志。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
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
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 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
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
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韦皋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载录了开凿大佛的始末,原碑尚存大佛右侧临江峭壁上。
乐山大佛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
构造拾趣 乐山大佛头部近照 发髻用石块嵌就 观赏这尊唐代佛像,往往只看到依山凿就的外表,看到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而对大佛部位结构则看不真切。
编辑本段发鬈用石块嵌就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2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
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
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
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
【第31句】:5×
【第31句】:5厘米,根部24×24厘米。
乐山大佛耳朵 编辑本段两耳以木为之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1],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
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
由此可知,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
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
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编辑本段排水系统布全身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
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
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
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
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
【第1句】:26米、高
【第3句】: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
【第16句】:5米、宽0.95米、高
【第1句】:35米,左洞深
【第8句】:1米、宽0.95米、高
【第1句】:1米。
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
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
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
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编辑本段胸部有残碑 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
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
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
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
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
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
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1966年被人毁掉了。
编辑本段宗教内涵 乐山大佛神圣庄严 乐山大佛是是一尊弥勒佛。
唐代崇拜弥勒佛,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涅盘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将接替佛祖的地位,于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渡众生。
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
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
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乐山大佛 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
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
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
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祟尚肥胖美的时尚。
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布袋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
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大佛特色 编辑本段设计特点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
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
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
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
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
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
栈道沿著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
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
此处可观赏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
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
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
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
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
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
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
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
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
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遭毁。
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于后来被毁。
编辑本段凌云寺 大佛头部的右后方是建于唐代的凌云寺,即俗称的大佛寺。
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经楼等三大建筑群。
轶事传说 乐山陈列室中保存的大佛闭眼照片 传说唐朝初年,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有一个老和尚,叫海通。
当时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
海通和尚眼看船毁人亡,心中十分不忍。
他想三江水势这样猖獗,水中必有水怪。
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
编辑本段乐山大佛四次神秘显灵: 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死人无数,乐山大佛脚下的河流,饿殍泛滥,大佛不忍目睹人间惨剧,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1976年,毛、朱、周三领导俱逝,唐山大地震死伤数十万,大佛怨天不公,面露怒色。
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申奥成功,喜事连连, 2002年出现的佛光 乐山大佛再现难得一见的“神秘光环”——佛光。
2002年5月7日上午9时43分,乌云还未褪去的乐山大佛上空,突然出现日晕现象,刚刚升起的太阳四周闪现出一个直径约300米、内红外紫的五彩光环,色彩时明时暗。
千年难遇万人争睹。
11时许光环开始散发出耀眼强光,来自四海的游客无不赞叹这一天下奇观。
不少人双手合十,闭目祈愿,纷纷庆幸大佛之旅带来的吉祥。
中午时分佛光慢慢淡化、散去。
整个佛光现象持续了3个多小时。
以上三次,乐山陈列室内有照片为证。
最神秘的是,1989年大雨,乐山被雨水冲开一洞,内现一佛,佛面酷似那年上任的国家领导人。
编辑本段乐山大佛景区 简介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巨型睡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 凌云胜景 凌云山各峰上的寺宇,现在还保存的有栖峦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
凌云寺规模颇大,大佛就凿于离寺不远的崖上。
从这里可以沿一条凿于悬崖边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脚边,在此凭栏看佛,可以仔细观赏大佛头部各个部位的细微之处。
因为大佛凿于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称为凌云大佛。
而凌云寺也因有了这尊大佛,而被人们称为大佛寺。
凌云山有了大佛,山更出名,大佛在凌云山上,山更增色。
凌云山周围还有东坡楼、竞秀亭等亭台楼阁。
山上还有很多汉崖墓,有的悬崖深达十多米,周围有精细的雕塑,里面还有陶佣之类的陪葬品,这是四川特有的古迹。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是著名的“九曲栈道”,是与修建佛像闪光灯同时开凿的。
栈道最宽处
【第1句】: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阶,沿崖迁回而下,可到大佛脚底。
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
绕过佛脚是位于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
削壁穿洞,隐藏在乐山大佛左侧悬崖绝壁间。
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竣工,同年十月开放,全长 约500米,与大佛右侧 的九曲栈道一起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
凌云寺是建于唐代,位于大佛头部的右后方,俗称大佛寺。
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凿佛像时,寺字又有扩建。
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战乱,明代进行了两次较大修复,明末又经毁。
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
以后又经多次修葺。
寺门正中匾上集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
两旁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
此联既使人有佛法庄严之感,又表明了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还巧妙地将“大佛”两字嵌于其中。
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经楼等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
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发起建造者海通法师、以及继任建造者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
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十三级。
塔体中空,内有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
塔顶为四角攒尖式。
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
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
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灵宝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东坡楼是凌云山著名古迹之一,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
位于栖鸾峰巅,系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
东坡楼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
门额横匾“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
东坡楼正对临崖处有一亭,即清音亭。
在清音亭凭栏远眺,江天悠远,山清水秀。
佛国天堂融古建筑、摩崖造像、雕塑、壁画、彩 绘为一体,景色优美,仿唐式古建筑有天桥、天门、 天梯、云台、云梯、三大宝殿等 东方佛都 1994年5月建成开放。
距乐山大佛仅一里之遥,是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佛文化的延伸、是乐山大佛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20万平方米范围内,集中仿制了国内外佛像三千多尊,利用自然山体延伸,采用摩崖圆雕、浮雕、雕刻、壁画等表现形式,选用不同材质,有石刻、铜铸、彩塑、墨玉等各类大小佛像雕塑。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
崖墓是川西,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一种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的砂质岩层由人工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遗体和殉葬品。
从外部看去,是一个个神秘的山洞。
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
麻浩崖墓早年就以规模大,画像雕饰精美而被誉为“南安各墓之冠”。
墓中保存着汉代画像石和汉崖墓出土的精美文物。
不仅包括了各式汉代建筑、画像石棺、人物服饰、车马伎乐、鸟兽虫鱼图形,而且有不少历史题材和神话故事以及书法题刻。
已开放的是一个“前堂三穴”的大型墓。
墓门上均有精工雕刻,飞檐、瓦当、斗拱,花纹图案,无一雷同,乐山东汉崖摹分布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沿岸和浅山谷的崖壁上,数以万计。
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石刻之丰富居蜀中之首。
麻浩崖墓系汉代墓葬,麻浩一带较为集中,是乐山崖墓群中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墓葬群,在长约200米、宽约25米的范围内有崖墓544座,墓门披连,密如蜂房。
该汉代墓群于1988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尤寺 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时蜀郡守李冰开凿,以“避沫水之害”。
乌尤山与凌云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滨,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
乌尤山因孤卧江中,好似一头乌牛,故又名“乌牛山”,相传宋代诗人黄庭坚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见山上古木繁荫,便更名“乌尤山”。
山上有创建于盛唐的乌尤寺,和凌云寺毗邻,两山之间隔一水,有吊桥相通,和凌云山合成一个完整的风景区。
山上有乌尤寺,建筑顺山势设计,曲折高低,玲珑雅致,别具一格。
除了佛殿以外,还有旷怡亭、听涛轩、尔雅阁等精巧建筑。
现存庙宇系清以后的建筑,是四川省内保存较完整的寺庙。
旅游服务 相关介绍 [2]相关介绍 发源于川北大雪山的岷江,进入成都平原,来到乐山城下,已经是一条水面开阔的大江了。
在这里,同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水流湍急的青衣江汇合。
世界上最高的弥勒石刻大佛——乐山凌云大佛,位于凌云山上三江汇合得地方。
大佛背靠得这座凌云山早在隋唐时就是著名的风景区和佛教胜地。
凌云山紧傍岷江,上有凌云寺,建于唐代。
凌云山共有9个山峰,最高峰140米。
峰峦错落,临木葱茏,俯视浩瀚三江,再加上合峰上建有寺庙,因此,一千多年前就受到人们的称赞。
宋代文人邵博曾赞美说:“天下山水之冠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嘉州之胜曰凌云”(嘉州就是乐山)。
乐山大佛以人文遗产精粹和自然遗产的有机结合为特色,乐山大佛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体态雍容,深情自若。
比例匀称,山水交融,与峨眉山遥相呼应。
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
大佛背靠山崖,面临大江。
当游客们观赏大佛时,同时也就游览了凌云山的胜景。
[3] 1989年一位广东游客在大佛附近发现了乐山大佛背后的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
山形似一尊巨型睡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
“巨型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线上,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仰面朝天,慈祥凝重。
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的心胸部位。
巨佛的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组成。
佛头由整个乌尤山构成,山上的石、翠竹、绿荫、山径、亭阁、寺庙,分别呈现为巨佛的发髻、睫毛 鼻梁、双唇和下颚;景云亭如“睫毛”,山顶树冠各为“额、鼻、唇、颌”。
佛身由凌云山构成,山上九峰相连,犹如巨佛宽广的胸膛、浑圆的腰和健美的腿;脚板翘起的佛足是龟城山的一部分。
佛的整个体态十分逼真、自然、和谐,这是大自然无意的巧合,是天造地设的奇迹,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凿成,观看卧佛的最佳位置就在乐山市滨江路“福全门”。
游览乐山大佛和凌云山,可以从成都搭公共汽车或旅游车前往,有高速公路连接成都。
从成都到乐山的高速公路于1999年全线贯通,全长为169公里。
从乐山至峨嵋山只有30多公里,也通公共汽车。
因此,游览乐山,观赏大佛,可以和游览峨嵋山安排同一游程。
编辑本段门票 [4]门票:
【第1句】:乐山大佛景区门票:90元\\\/人次(含乐山大佛、乌尤寺、麻浩崖墓)东方佛都票价:70元\\\/人 佛国天堂票价:8元\\\/人
【第2句】:乐山大佛优惠票:50元\\\/人次. A.
【第1句】:2米以上全日制大学本、专科,中专、初高中、小学学生凭学生证购买优惠票; B. 60至69周岁的老年人凭身份证或老年优待证购买半价票50元\\\/人;70周岁以上老人免票 C. 残疾人凭残疾证购买优惠票; D.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颁发记者证的记者凭有效证件购买优惠票; E.省级以上的五一劳动奖及劳模凭有效奖状购买优惠票
【第3句】:乐山大佛特惠票:10元\\\/人次 本地人持本人身份证在周末时候购票;
【第4句】:乐山大佛游江票(游船票、快艇票):50元\\\/人次 最佳旅游时节: 春秋两季是去乐山旅游的最佳时节.
作文( 乐山大佛的世界遗产名录的导游词)
乐山大佛的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游览。
我是你们的张导游,我负责你们今天的行程安排。
现在我们眼前看见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
耸立在我们面前的乐山大佛是世界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
【第3句】:3米,眉毛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的宽度是
【第8句】:5米,头上的发髻有1021个。
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
请注意眼看手勿动。
这一种岩石叫做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
乐山大佛可算是奇迹,它屹立在此已经1200多年了。
难怪它能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注意:不要乱扔垃圾,不要破坏世界遗产,也不要乱吐,注意安全。
祝你旅途愉快。
为什么西安的导游说水草玉髓是蓝田玉最好的玉呢
您好,从图上来看这是一只天然翡翠墨翠貔貅雕件真货无疑图片不太给力不过,从目前图上来看物件种水偏弱雕工较差实价几百不过千您是景点里买的估计要3000+了希望买的不是太坑有不明白的地方请继续追问如果回答能帮到您的话,还望采纳回答,谢啦
描写牡丹的美丽句子
喜欢牡丹花,不仅因为她高贵艳丽,还因为牡丹花是幸福美好的化身、繁荣昌盛的象征,给我带来很多的快乐。
每到开花时节,牡丹就开着雍容华贵、娇俏艳丽的花朵。
牡丹盛开的那些日子就成了我们全家的快乐节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822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