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州大庙导游词
衡山导游词的结尾怎么写
亲爱的朋友们:快乐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很快的,大家的嵩山之旅就要告一段落了。
。
。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而又短暂的时光
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和你们共叙
谢谢大家。
。
。
四大文明古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中国)导游词,50 包括:地理位置,古代建筑,以及特色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古老,名胜古迹众多,素有“世界名胜古迹博物馆”的称号。
地跨亚、非两大洲,大部分国土位于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
北濒地中海,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西临利比亚。
海岸线长2700公里左右,全国面积10
【第2句】:3万平方公里。
首都开罗,人口有1500万,是非洲最大的城市。
埃及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事业发达,除了著名的金字塔、尼罗河、狮身人面像等,这里的独特的阿拉伯的风土人情也是独具特色。
埃及的首都开罗,位于东西方交界之地,融合了东方的情调和西方的精美,是非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和阿拉伯世界的中心。
在这里处处是古迹,只要稍稍了解一点历史,那么对开罗的印象一定会十分不同的。
有人说看开罗就像“欣赏一部精心绘制的画”。
100年之后的今天,埃及依然容颜未改。
成千上万的神殿、如画的东方情调的市场、豪华的尼罗河畔的宾馆和公寓,以及广阔的居住区,形成了仍充满生气的漫长过去与蓬勃发展的现代社会的和谐的统一。
自古以来,金字塔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被受瞩目。
今天关于它的考察依然在进行,而且不时有新发现。
古埃及古王国时代的首都—孟菲斯和周围的古迹群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以位于吉萨的胡夫金字塔和巨大的斯芬克斯像最为著名。
吉萨的金字塔被认为是4500年以前建造的。
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来此观光过,从此作为观光胜地,这里已经有了2000年以上的历史。
环游此地区,您将了解到金字塔的建筑艺术是如何日臻成熟。
埃及除了金字塔之外,还留有许多巨型建筑物。
有神庙、葬祭殿,以及兼备此两种功能的建筑物等。
他们点缀着尼罗河流域,是绝妙的景点。
巨大的壁画以及石柱上的浮雕直到现在依然是彩色的,这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
如此众多的巨型建筑物的“聚居地”,就是卢克索东岸的卢克索神庙和凯尔奈克神庙,西岸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葬祭殿,是绝对不可错过的景点。
印度共和国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次大陆,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拥有十亿人口以及上百种语言。
如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印度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印度的地形分为三部分:尼泊尔以西的中,印边境为喜马拉雅山地,北部主要是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印度(旧译:“天竺”、“身毒“)这个名字来源于梵文,得名于印度河。
印度人自称“婆罗多”(भारत \\\/ Bhārata)。
与印度接壤的国家包括了孟加拉国、缅甸、中国、不丹、锡金(印度已将其归并为自己的一个邦,而不再将其视为邻国)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印度又与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整个印度次大陆遍布无数的漂亮的庙宇,雄伟的教堂,宏大的清真寺,香火旺盛的佛教庙,犹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
印度西部商业特大都市孟买可以说是印度宗教,种族,语言多样性一个缩影。
市内除了以上各教的庙,堂外,还有有著名的亚美尼亚教堂,神道教庙和大同教庙等。
古巴比伦(Ancient Babylon)文明位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古巴比伦与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一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亚述等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大约于公元前3500年产生于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国家之一。
据历史学者推断,约在公元前四千年代,居住在这一带的苏美尔人已有较为发达的文化,不仅发明了文字,而且发明了用于书写文字的《泥板书》。
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苏美尔衰落后,古巴比伦城邦兴起。
古巴比伦城垣雄伟、宫殿壮丽,充分显示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水平。
尼布甲尼撒二世对巴比伦城进行入大规模建设,使巴比伦城成为当时世上最繁华的城市,也是中东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巴比伦城以两道围墙围绕.外墙以外,还有一道注满了水的壕沟及一道土堤,城内的主干道中央以白色及玫瑰色石板铺成,另城有八个城门,其中的北门就是著名的伊丝达尔门,表面用青色琉璃砖装饰,砖上有许多公牛和神话中的怪物等浮雕。
巴比伦城被建设得宏伟壮丽,直到100多年后,希腊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来到巴比伦城时,仍称它为世界上最壮丽的城市。
幼发拉底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城,城内的主要建筑埃萨吉纳大庙及所属的埃特梅兰基塔庙,高达91米,基座每边长91.4米,上有7层,每层都以不同色彩的釉砖砌成,塔顶有一座用釉砖建成、供奉玛克笃克神金像的神庙。
据说,这就是《圣经》中耶和华变乱人们的语言,致使人们未能造成通天的巴别塔。
城内古建筑精华之一的“女神门”,高12米、宽近20米,门墙镶嵌着形象生动的釉彩动物图案,还有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的“空中花园”,引人注目的人与狮子搏斗的石刻雕像。
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亦称“悬苑”,它依偎在幼发拉底河畔,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曾以兴建宏伟的城市和宫殿建筑闻名于世,他在位时主持建造了这座名园。
相传,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
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
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
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
王妃见后大悦。
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灿烂果实。
产生中华文明的重要因素非黄河和长江莫属了。
在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
长江流域农业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黄河流域早期农业一般主要是种植粟,长江流域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
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一)重视环境整体经营 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
《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虽然未必全都成为事实,但至少说明当时已有了系统规划的大区域规划构思。
《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
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
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
秦咸阳北包北坂,中贯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的城市环境。
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北魏)、建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即使一般的府、州、县城,也将郊区包容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统一布局。
重要的风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环境经营放在首位;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魅力。
(二)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形式比较简单,大部分是定型化的式样,孤立的单体建筑不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序列来取得。
一座殿宇,在序列中作为陪衬时,形体不会太大,形象也可能比较平淡,但若作为主体,则可能很高大。
例如明清北京宫殿中单体建筑的式样并不多,但通过不同的空间序列转换,各个单体建筑才显示了自身在整体中的独立性格。
(三)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体系适应性很强。
这个体系以四柱二梁二枋构成一个称为间的基本框架,间可以左右相连,也可以前后相接,又可以上下相叠,还可以错落组合,或加以变通而成八角、六角、圆形、扇形或其他形状。
屋顶构架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无论哪一种,都可以不改变构架体系而将屋面作出曲线,并在屋角作出翘角飞檐,还可以作出重檐、勾连、穿插、披搭等式样。
单体建筑的艺术造型,主要依靠间的灵活搭配和式样众多的曲线屋顶表现出来。
此外,木结构的构件便于雕刻彩绘,以增强建筑的艺术表现力。
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美,很大程度上也表现为结构美。
(四)规格化与多样化统一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为便于构件的制作、安装和估工算料,必然走向构件规格化,也促使设计模数化。
早在春秋时的《考工记》中,就有了规格化、模数化的萌芽,至迟唐代已经比较成熟。
到宋元明三年(1100) 编成的《营造法式》,模数化完全定型,清雍正十二年(1734)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简化。
建筑的规格化,促使建筑风格趋于统一,也保证了各座建筑可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
规格化并不过于限制序列构成,所以单体建筑的规格化与群体序列的多样化可以并行不悖,作为一种空间艺术,显然这是进步的成熟现象。
中国古代建筑单体似乎稍欠变化,但群体组合却又变化多端,原因就是规格化与多样化的高度统一。
(五)诗情画意的自然式园林 中国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项突出成就,也是世界各系园林中的重要典型。
富有文化素养的人的审美情趣,采取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法,使自然美典型化,变成园林美。
其中所包含的情趣,就是诗情画意;所采用的空间构图手法,就是自由灵活、运动流畅的序列设计。
中国园林讲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重视成景和得景的精微推求,以组织丰富的观赏画面。
同时,还模拟自然山水,创造出叠山理水的特殊技艺,无论土山石山,或山水相连,都能使诗情画意更加深浓,趣味隽永。
(六)重视表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涵义 中国古代建筑的政治伦理内容,要求它表现出鲜明的性格和特定的象征涵义,为此而使用的手法很多。
最重要的是利用环境渲染出不同情调和气氛,使人从中获得多种审美感受;其次是规定不同的建筑等级,包括体量、色彩、式样、装饰等,用以表现社会制度和建筑内容;同时还尽量利用许多具象的附属艺术,直至匾联、碑刻的文字,来揭示、说明建筑的性格和内容。
重要的建筑,如宫殿、坛庙、寺观等,还有特定的象征主题。
例如秦始皇营造咸阳,以宫殿象征紫微,渭水象征天汉,上林苑掘池象征东海蓬莱。
清康熙、乾隆营造圆明园、避暑山庄和承德外八庙,模拟全国重要建筑和名胜,象征宇内一统。
明堂上圆下方,五室十二堂,象征天地万物。
某些剌嘛寺的构图象征须弥山佛国世界等。
谁知道关于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怎么写
A.迎新抢银水提示语:在中一带,至保留着除夕夜“抢银水”的风俗。
在你夺的欢声笑语中,美好的一年就此开幕。
关键词:银水、财富、大战[抢银水明争暗斗]沙坪坝区中梁镇的磨刀坎,至今保留着抢银水的风俗。
名为抢银水,抢的并非银子化成的水,而是除夕夜的第一桶水。
水井必须是村东头的那口,代表了好日子会从东而来。
村民们相信,谁能从水井里抢到第一桶水,谁家来年就会财源滚滚,好运连年。
除夕夜里十时多,村民逐渐从家里出来,聚集在水井旁。
大人谈天说地聊家常,小孩子就在附近放烟火,等待着新年的到来。
你以为这是一幅温馨感人的感情交流画卷么
错
大人所站位置都经过精心挑选,以第一时间抢到银水为目标。
各家的水桶、脸盆、水瓢等“十八般兵器”随身携带,随时准备加入抢银水大战。
[闹除夕银水进门]临近午夜12点,嘈杂的喧哗声逐渐低落,所有人都在屏息等待着倒计10秒。
最靠近水井内围的是各家的壮劳力,装水工具的位置也都越来越靠近井口,争取一刹那的领先。
村民胡群这样描述那让人窒息的等待:“我的心越跳越快,喉咙里干燥得直冒烟,身体因为紧张,或是兴奋而无法动弹,耳朵里听不到呼吸声,自己和旁边的村民们都变成了木偶。
”新年的钟声就像破除魔咒的仙术,水井旁的“木偶”们立刻恢复生龙活虎。
男人们忙不迭地在抢银水,女人们在外层高声喊着自家男人的名字,孩子们在更外的一层兴奋得又叫又跳,给自己的父亲或叔伯加油。
在这种关键时刻,没人会客气,明胳膊、暗肘子齐上。
男人们为把旁人挤开,吃奶的劲都使了出来。
最先装满水桶并不代表抢到银水,还要把银水担回家,倒进水缸才算。
挑着两只大水桶的男人们在月光下的田埂上箭步如飞,一路高喊“金水银水流进来”,女人在后面笑声不断,孩子们则早就跑回家等着。
几分钟光景,全村各家各户陆续传出欢呼声,宣告今年抢银水功德圆满。
没有裁判,没有冠军,没有奖金和奖杯,村民们得到的是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小语:抢银水是力气活,没有体力怎么和人家拼
健身房,明天就去(鼓励自己ING)。
B.正月里的“万圣节”提示语:渝东南土家族的孩子总希望天天都是正月初一,他们能够得到邻居糖果和糕点的款待。
关键词:孩子、糖果、串门土家族规矩:正月初一早晨,孩子们要挨家挨户给同村寨的长辈拜年。
接受孩子拜年的家里,要给孩子糖果、糕点、小吃当回礼,孩子年纪须在12岁以下。
西方的孩子过万圣节,首先恶作剧发出“是款待我还是要我耍花招”的威胁,而土家族的孩子只需声音甜甜地说句:“新年快乐”,然后再问候长辈们身体健康,就可以得到礼物。
孩子平日的乖巧程度和礼物数目成正比。
平时让大人头痛的孩子,这时可得老实点。
按土家族规矩,虽然每家都必须给礼物,可没规定种类和数量。
要是哪家孩子得到的礼物只有一颗糖果,甚至一颗瓜子,那家孩子的父母可真是羞也要羞死。
孩子们讨完了礼物,会聚在坝子中相互比较,得到最多礼物的孩子必定春光满面,来年的孩子王非他莫属。
小语:本人小时候还是挺乖的(哎呀,飞来一鸡蛋打肿脸),起码可以得到两颗瓜子以上的“高分”(刚才扔鸡蛋的朋友,麻烦你再扔颗葱花,葱花炒蛋还缺点材料,谢谢)。
C.惊天三炮震巫山提示语:谁打麻将都怕放炮,巫山人却巴不得放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关键词:放炮、信号、最后的疯狂春节要放“轰天炮”(即三眼炮,本报曾做报道),这是巫溪高山人家的春节传统风俗。
因为新家已经搬到县城,巫溪县宁河古镇的老霍决定最后疯狂放一把。
因炮声太大,老霍将放炮点选在屋后山头。
按惯例,老霍左手将炮举在手中,20厘米长的引线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右手用烟头将引线点燃,左手迅速平稳地向上伸出,炮口朝天,只见伴着滋滋声的引线带着火星钻入炮膛,顿时只感一炮轰天地动山摇。
火舌在黑夜里划出一道红线,足有一米多长。
接着照此法打出后两炮,三炮全响算吉。
老霍告之,今年这三炮一为喜迁新居,二为全家幸福、身体健康,三为《都市热报》的读者及采编人员送去来自巫溪深处最原始的贺年炮声。
幽默的他还特别提醒大家,打麻将放炮可别怪他。
小语:原来放炮还有双重含义,长见识
D.元宵节里火作灯提示语:都说元宵灯似火,奉节每年的正月十五那日则是以火作灯,却更加热闹非凡。
关键词:新年、乞福、火灯、奉节农村有除夕夜里烧火的风俗,火焰过了除夕并不熄灭,一直烧到正月十五。
元宵节这天,村民们开始“放灯”。
放的不是花灯,而是村民将事先准备好的谷草裹成捆,然后用除夕火点燃而成的火灯。
早上开始,田间、山坡甚至小路都会成为各家各户放灯的地方。
有人把火灯丢到耕地里,或掷在寒意浓浓的小路边,胆大者提着冒烟的谷草满山坡的奔跑,更有甚者骑着摩托将点燃的谷草拖起到处跑。
到了晌午,女人们在屋内将谷草打成捆,男人们在屋外将谷草点燃,轻轻抱着,前院后山地乱扔。
点燃的草把掉在冰冷的地面,火舌被大地给吞掉,滚滚浓烟似乎表示了它对土地的强烈不满。
为了多点灯,每家每户比赛着扔火把,好事者不时向烟堆里扔鞭炮,炸得草沫四溅。
据老人们说,烟越大越好,凡烟薰过的地方,来年才会五谷丰登。
十五的火灯晚上逐渐减少,直到烟火被茫茫黑夜吞食。
点灯,是为了祈求烧掉来年的虫害与祸害,它是烧给秋天的礼物,燃烧的是希望,放飞来年最美好的祝福。
小语:灯如火,火似灯,真想一饱眼福。
E.累人的“转转会”提示语:合川与武胜分别隶属重庆、四川,两地接壤,各自境内互有“飞地”,这里的人家过年就吃转转会。
关键词:“开水”胀肚、排号等饭飞地人家大年初一不出门,大年初二开始走人户,俗称“转转会”。
大年初二这天,合川天子村的村民起得特早,挑着年货挨亲戚家逐个送。
走到一家,放下挑子拿出备好的年货。
亲戚们虽嘴里道客气,捧着礼物却满脸欢喜,连忙拉着进屋喝“开水”(荷包蛋)。
一碗最少2个,双数图个吉利。
亲戚少的就放下挑子,坐在院内放松放松,心里盘算着下家往哪走。
转转会以拜老辈为先,拜“平班子”为后。
运气好,一上午能拜四五家,光是“开水”就让人喝得肚胀腰圆。
亲戚们若集中在一片儿,那算是运气好的;假如分散而居,将这一挑礼物分发完毕,花上两天也不算多。
收礼的主人通常会明确“警告”拜年者务必当日中午或当天晚上来吃晌午或宵夜,这礼送的家数越多,这饭就得排上号吃上两三天。
一家转至一家地吃,还有点横行乡里的味道。
看来这转转会先累脚后累肚,的确有些让人受不了。
小语:还是老话说得好,没有哪碗饭是好吃的。
神舞一跳十二年提示语:万家欢聚的除夕夜,没有热闹的团圆饭,只有神秘的舞蹈和土老司(土家族的法师)的虔诚祷告。
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嚎啕大哭的新生婴儿……关键词:新生婴儿、请神舞、百家锁酉阳后溪乡,居住的全是土家族人。
这里地理位置偏僻,山路难行,去县城要花一天时间。
因交通不便,这里还保留着不少传统的土家风俗。
年三十夜晚跳请神舞,就是其中一种。
如果有孩子在年三十当天出生,必须请土老司来家中跳舞。
以后每年除夕夜里,都要请土老司跳舞,直到孩子满12岁。
后溪乡田景洪告诉记者:“土家人认为,大年三十出生的孩子,聚集了一年中所有的灵气和煞气,必须请土老司来跳神舞驱除煞气。
”土老司吃饱喝足后,开始跳请神舞。
孩子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由家长抱着在旁观看。
首先,土老司要在屋里贴上表现土家的神图,然后头戴“封官帽”,身穿法衣,腰间围上8副罗裙。
使用的法器有八宝铜铃、牛角、令牌、竹卦,以及必不可少的司刀和法杖。
晚上约八时起,土老司左手拿法杖,右手拿司刀,围着堂屋四壁不停挥舞,口中念念有词,接着走出蝴蝶穿花步、燕子回翔步、狮子扑兔步等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步伐,再配合夸张的神情和动作。
挂在土老司身上的法器随之发出各种声响,此起彼伏。
跳了将近半小时后,土老司会端一碗清水,喝一大口,分4次分别喷在堂屋的四角,洁净冲晦。
平日里出生的孩子,会在孩子出生后40天,由外婆家人用自家锅底灰,在孩子前额画个“十”字辟邪。
年三十出生的孩子,则由土老司来画“十”字。
有的土老司在请神舞结束时,会拿司刀在孩子的小脸旁装模做样地比画几个动作,表示已经为孩子驱赶了煞气。
[百家银锁保平安]百家锁是年三十出生的孩子最明显的标志。
百家锁一般为银制,做工精细考究,不满12岁绝对不可以取下。
有的家庭,为防止孩子淘气弄坏锁头,会在锁头的地方滴上蜜蜡,随时检查是否有损坏。
小语:可怜天下父母心
好感动
谁有纸巾,借一张先,眼泪哗哗狂流。
B.天人合一的品天仪式提示语:天不亮时,老人轻手轻脚下床,带包东西悄悄出门。
这不是惊险片,而是大巴山老人新年祭天仪式开始了。
关键词:密林、漆黑、大巴山在城口县靠近陕西一带的村落里,至今保留着这样一个风俗:大年初一凌晨,家中老人登山祭天。
这风俗有个风雅的名字:品天。
寒冬的大巴山,山风狂啸,天寒地冻。
这是对老人意志的考验。
老人必须克服困难,到达附近的山顶。
名为品天,其实没有复杂的动作。
老人把带来的猪头肉、花生米、水酒等祭品摆放在一块略微平坦的地上,然后进行最重要的仪式:冥想。
找一块平地,双腿盘膝坐下,顺手放在膝盖上,闭上双眼,均匀呼吸。
品天老人屏弃杂念,心头不断默念家人的名字和自己想企求的事,一切OK
品过天的老人说,长时间保持冥想姿势,身体感觉轻盈欲飘。
当整个人感觉到世界都已经不存在,连冥想的意念也不存在时,其请求被上天应允,品天圆满成功。
最后,老人朝着日出的地平线拜3次,然后高高兴兴下山。
回家后,老人不能把品天是否成功告诉任何人,否则愿望就不会实现。
小语:对城里的年轻人来说,热乎乎的暖窝最舒服(继续睡觉,请勿打扰)
C.比汉族早一天的年提示语:土家人拥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年,那就是“赶年”。
关键词:赶年、剩饭、大糍粑赶年是土家人的春节,是土家族最隆重的节日,时间比汉族春节提早一天。
闰年过腊月二十九,平常年过腊月二十八。
关于赶年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某年,土家族先民得到敌人春节来犯的消息,便决定提前一天过年。
结果在春节当天,土家先民斗志旺盛,一举消灭了敌人。
以后这个日子约定俗成,就成了过赶年。
另一种说法是:南宋嘉定年间,有人率众在沅江、酉阳一带造反,土王接到朝廷圣旨,调兵前往征剿。
由于时间紧迫,等不到过年,于是决定提前过年。
照老规矩,过年当天做好饭后,直到正月十五土家人只能吃剩饭。
女人们当天早晨5时起床生火做饭,把平日见不到的好吃东西,统统摆到桌席上。
忙完一天后,全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吃着香甜的糍粑,喝着醉人的米酒,尝着美味的土家腊肉,其乐融融。
火炉中的火焰腾起老高,照得每个人的脸红彤彤的,土家人就这样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小语:热闹欢腾的土家新年让记者动心不已,好想回家,好想过个热闹的新年
D.拜年就拜猪圈门提示语:怎么连猪圈门都要拜,你相信吗
关键词:祭品、猪圈门、有头有尾居住在渝东门户的巫山人,在新年用“拜猪圈门”这一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来年的期望。
庙宇镇原名大庙,地处长江之南,距巫山县城约120公里。
年过60的当地人赵本林给我们讲述了“拜猪圈门”的春节民俗。
每年除夕一大早,老赵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猪圈打扫干净,然后给圈门神准备好祭品。
祭品非常奇特,是一个嘴里塞着猪尾巴的腊猪头,意味着家人在新年里有头有尾。
拜圈门神时,一家之主的老赵端着猪头走在最前面,爱人紧跟其后。
夫妻两人站在约距猪圈门两米处。
老赵将3根香烛插在猪圈门上,在圈门边放置的火盆内烧上一叠纸钱。
鞭炮顿时响起,把圈里的猪吓得直哆嗦。
此刻,老赵双手端盘置胸前,头向猪圈门拜3下,然后把盘子放在圈门上,嘴里念叨一些吉利话,预祝来年家畜兴旺。
大人敬拜时,孩子们通常跟在老赵身后嬉戏,盯着猪头笑个不停,不时说上一句“好臭哦”。
仪式完成后,把腊猪头丢入锅中煮熟,一家人高兴地吃着猪头过新年。
小语:拜猪又吃猪,嘻嘻,人类的心理活动真是难以理解
E.拜年只拜丈母娘提示语:不是重女轻男,绝非性别歧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824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