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明孝陵风景导游词300字

明显陵导游词作文300字左右

各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你们好

欢迎来到“世界遗产”之北京故宫,我是来自遂昌的翁导游,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细细游赏一番吧。

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地点位于北京城中心。

开始建造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现在说的1406年至1420年,后来经过多个朝代的劳动人民细心修改,变的非常的富丽堂皇,但仍保持着原来的布局和规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架宫殿建筑群。

最先的设计人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的人是蒯详、陆详等,名字里都有详哦

我们说完了北京故宫的历史和人物建造,现在该说说外观和排列顺序了把

这座城设四个门,南门正中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四门个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

这座城的四个角都还布有一些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

外面的墙有10米多高呢

还有护城河宽52米,够宽的吧

长3800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间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听完了一以上那些,你应该对北京故宫有些了解了吧

可能你还不知道把,连皇帝的住所都是那么井井有条

文化殿,武英殿是面阔九间的但檐歇山顶建筑。

文化殿是皇帝听大臣讲书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饭、居住和召见大臣的地方。

后三宫、东西六宫和乾清宫和坤宁宫通直御花园。

坤宁宫和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正寝,是皇帝、太后和皇后的正式居住场所,平均面积宽九间,为重檐庑殿顶。

前三殿是全宫最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达

【第8句】:5万平方米,是宫城的12%,后三供则为前三殿的25%,期于宫殿依次递减,主要突出前三殿、后三宫的主要地位。

1961年定位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过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如果你是一个小导游,打算怎样向游客介绍南京呢

请设计一段解说词写下要来。

20字

大家好,紫金山有厚重的历史。

在靠近双牌县城这一片,又名永山。

山里有一条透亮的河,名永水河。

古零陵志记载“永山永水出永州……”由此可见,紫金山是永州的正源。

如果没有紫金山下的永山永水,就不会有今日永州之名,更不会有秦汉古郡的荣耀。

芝山的何仙观,也是紫金山的一部分,那里不仅物华天宝,也是出神话故事的地方。

八仙过海里的何仙姑,相传就生于斯,长于斯。

飞腿一双绣花鞋,引出了接履桥这一典故传说。

据山里人讲,在紫金山的腹地,曾有一座仙姑庙,那是幼时何仙姑炼就奇术妙艺的地方。

只可惜,年久风雨聚,江河几更迭,早已寻不到它的踪迹了。

中国江苏省西部山岭。

在南京市东郊。

汉代称锺山。

拔地而起,形似盘曲的巨龙,称为「锺阜龙盘」。

因山坡出露紫色页岩,在阳光照射下闪耀金色光芒,东晋时改称紫金山。

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

主峰北高峰海拔448公尺。

东边的小茅山海拔350公尺,1926年在南坡建有孙中山陵墓。

其西侧有明孝陵,东侧有灵谷寺等名胜。

西边的天堡山海拔250公尺,建有紫金山天文台。

又名钟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

主峰海拔4

【第48句】:9(2007年)米,周围约30公里,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其山势险峻、蜿蜒如龙,早在三国与汉朝,即负盛名。

钟山周围名胜古迹甚多:其山南有紫霞洞,一人泉;山前正中有中山陵;西有梅花山,明孝陵,廖仲恺和何香凝墓;东有灵谷公园,邓演达墓;山北有明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陵墓。

在六朝时代,山上的庙宇很多,现仅存灵谷寺一处,位于山左。

明孝陵简介

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山西侧。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

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

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

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

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

明孝陵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哪位能将《巍巍中山陵》书后习题答案告诉偶,万谢

[南京]《巍巍中山陵》   中山陵的建筑特色,中西结合,设计者吕彦直不仅设计了中山陵,还设计了广州中山堂,在中山陵工程尚未完工时,就英年早逝,年仅36岁。

中山陵的设计整体结构与内部专修,特别是台阶的设计等等,这与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精神有什么关系

  中山陵建在南京时的钟山上,是安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的陵寝的地方,这是一座中西结合的经典建筑。

从空中看去,真个陵园被绿色所包围,显得庄严肃穆,雄伟壮观。

  据说这个陵址是孙中山先生自己选定的。

钟山又叫紫金山,中山陵的墓室就在海拔158米处,从墓室到陵墓牌坊高低相差70多米,平面距离700多米,全部建筑都是用白色花岗石和钢筋水泥构筑而成,没有围墙,加上它的附属建筑,前后共分三期完成。

  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土地规划建设处处长 朱生树:中山陵的建设是1926年开始的。

它的建筑形式经过国际招标的形式,向全国全世界整机设计方案,  最终由上海的吕彦直中标。

他的方案设计成一个警钟形,墓的上面是一个警钟,下面是一个警钟的警钟锤,是号召全国人民牢记革命尚未成功,要警钟长鸣的意思。

它的整个建筑风格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另外又容纳了西方的这种建筑形式。

  整个陵园吸取了中国传统陵墓的布局特点,采取中轴线对成的布置方法。

与古代帝王陵墓所不同的是它取消了石象生,打破了传统的神秘与压抑的气氛,并代之以严肃、开朗、平易近人的环境氛围,展示了一个中国现代陵寝的风采。

  南京海外旅行社导游 庄莉:中山陵的墓道长480米 宽数十米。

这两边是青松红桂之类的。

树木就是代表孙中山先生伟大的事迹青春长存。

这是第二道门,往后就是他的碑亭,碑亭后面是祭堂。

碑亭上有24个镏金大字,是谭炎培手书。

它是一个无字碑。

因为胡汉民和汪精卫原来准备在这上面刻孙中山先生的碑文,可是后来由于孙中山先生的功绩无法用文字来表述,所以立了无字碑。

  在中山陵的建筑中有很多的传奇故事,就拿这陵园的台阶来说吧,到底有多少级

为什么从下面看和从上面看是不一样的

  南京六朝旅行社导游 桂万胜:吕彦直设计中山陵的时候,台阶并不是随随便便建多少级台阶的,是有一定寓意的。

中山陵的台阶总共是392级, 象征当年中国三亿九千二百万国民。

登上顶峰之后看台阶,是看不见一级级的台阶,看见一座一座的平台,从地下向上看的时候,可以说看不见平台,看见的是一级一级的台阶。

它也很有寓意。

你想达到成功的顶点的话,必须要经过不断的努力,一级一级的去攀登,才能到达成功的顶点。

可是等你成功以后,再回过头来看一下自己曾走过的道路,登上成功顶点所走过的道路,其实都是平常大道,不值一提的。

  天地正气,就像这块匾牌,孙中山先生一生为着民主革命,率浩然正气长存于此,他的功绩永垂不朽。

灵堂两侧镌刻着孙先生的亲笔手书“中华民国建国大纲”。

它以民族、民生、民权为立国之本,充分体现了先生思想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崇高境界。

  孙中山先生的大理石卧像是由日本雕刻家高琪精刻而成,而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就保存在这座雕像下的五米深处,一个长方形的墓穴中。

  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土地规划建设处处长 朱生树:吕彦直先生设计的整个方案基本上充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他的行为。

首先我们看到这牌坊上的博爱和灵堂上的三民主义都反映了孙中山的思想精华所在。

吕彦直在设计当中 充分把他的思想设计到他的方案当中,体现到它的建筑当中。

特别是刚才说过的蓝瓦白墙这种建筑形式,建筑材料的选用,它和皇家的那种黄色琉璃和红墙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就充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

他这种博爱精神,向西方学习精神。

  中山陵的建筑,是中国现代陵园中最有气势的经典之作,也是孙中山先生思想精神的不朽之作。

长城导游词4年级400字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很荣幸能当你们导游,我叫陈雅茹,大家可以叫我陈导,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来问我。

我们这次去的景点就是长城了。

大家看,我们今天去的世界著名遗产之一长城像不像一条龙

他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我们现在站在山脚下,你们看上去,可能只有几千多里,实际上,他有一万三千多里。

我们现在登上去看一看吧

大家来看,多么气魄雄伟的长城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瞧

我们脚下踏着的就是方砖,现在让我们来扶着墙上的条石,走一段路,大家感觉到了什么

对,以前的劳动人民多么辛苦,她们把自己的智慧和血汗都献给了长城,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长城,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的,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里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大家知道关于八达岭的故事和长城的传说吗

八达岭的那个故事的题目叫《烽火戏诸侯》:周朝有个国君叫周幽王,他有个美女叫褒姒,她的脾气很怪,总是不笑,幽王就想办法。

于是,他点燃了求救信号(烽火),结果,引得诸侯白来一趟,可褒姒却哈哈大笑,幽王也很开心。

可是,真有敌人来进攻的时候,幽王点燃了烽火,却不见人来,幽王就被敌人杀死了。

长城的传说也很好听,名叫《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胃家喻户晓。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

现在,故事和传说都听玩了,我们可以自由玩耍,记住1小时以后,我们在这里集合,注意,不要乱扔垃圾。

为什么有些景点石碑下面有只龟

古代的石碑下常有一驮碑龟,有人把它称为龟趺,有人则称其为赑屃(两字读作“必戏”)。

其实,这两种名称分别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

追根寻源,龟曾有过神圣而显赫的地位。

自原始社会起,龟就受到中国先人的崇拜。

最早因龟头像男根而成为原始生殖崇拜的对象。

随着文化的发展,龟崇拜的内涵不断丰富。

古代神话中留存大量记载,如黄帝是龟的传人,女娲用龟足支起要坍塌的天,大禹治水也得神龟负来“洛书”相助。

“麟、凤、龟、龙”四灵之中,龟唯一不是人造物。

古人认为,龟背“上隆象天”,腹甲“下平法地”,龟甲图案是星宿或五行八卦二十四节气的象征,龟是最早的历书。

加上长寿等原因,龟居然能“知天之道,明于上古”,“先知利害,察于祸福”,成为传达上天旨意的使者,龟甲占卜风行了数千年之久。

《史记》称,听从龟的预言,能使天下归服,得到名龟的人,“家必大富至千万”。

古人以龟为宝,器物装饰用龟形十分普遍,如龟鼎、龟旗、龟印、龟符等等。

至南北朝,龟墓志、龟碑盛行。

龟出现在墓葬中的风俗,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是用龟甲。

汉代墓葬有用石龟、铜龟支棺床的。

《史记》说,南方有老人用龟支床脚,20年后,老人死而龟还活着,“支床有龟”成了长寿的祝语。

陵墓前出现龟碑是很自然的发展。

唐人《酉阳杂俎》书中已清楚地称驮碑龟为“龟趺”。

龟的负重能力来源于神话中巨龟背负海上神山的传说。

龟碑至少包含以下文化含义。

龟是吉祥物,可以保佑墓主及后代平安富贵。

古人认为,人死是回归天界,龟因长寿而成为人间与天上仙界唯一的纽带,是升仙的引路者。

古人同样也希望碑文所记事业功绩能随龟的长寿而流传久远,为后世所铭记。

后来,龟碑已不限于墓前使用。

一次大的社会变动,使龟的地位一落千丈。

清代王士祯认为是从明朝开始的,今学者刘兆元则说应从元代开始,原因是草原游牧民族不崇龟。

龟又成了“王八”,被用来嘲笑妻子与他人有染的男子,从此威风扫地。

可是,世上还大量存在古代圣贤龟碑,辱龟就辱了这些名人,为龟趺正名就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

明朝杨慎《升庵外集》就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

”龟趺改名换姓成了龙子赑屃,当然就没有不敬古圣贤之嫌了。

这也只是距今数百年的事。

赑屃,原本是形容词,唐代李善解释为“作力之貌也”,现在忽然变成了名词。

如果留心,明代以后龟趺的头常刻成不龟不龙的怪样,而前朝的却完全是龟形龟受崇拜时称龟趺,龟落难时对驮碑龟网开一面,称“赑屃”,以与龟划清界线,这就是两个名称的不同文化背景。

这样看来,导游可以用龙生九子的传说来提高旅游情趣,但作为学术名称,还是应该叫龟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8399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