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明显陵龙凤门导游词

给我一篇北京故宫的导游词,400字左右。

谢谢o(∩_∩)o...

98据ijk uiokjljkh iujihuijkh

一篇导游词 300左右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作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

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

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

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

而在乾隆年间,有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

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

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

在1918年,天坛最终还是以公园开放。

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

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

圜丘有两道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

每道墙都有四组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广利、成贞,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

大家可以注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

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

来到了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我请您留心每层坛面都要有多少台阶。

到了最高层,大家也就都发现了,坛上所有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

每登上一层,都要有9层台阶,台面上的石板中间的叫做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砌着9圈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 81块;而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围护板被四面台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有9块,而中层的围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

当然不是,因为根据阴阳五行来说,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台意念上的崇高。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在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

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

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里进行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的斋宫进行斋戒。

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现在的凌晨四点多,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始鸣钟。

到具服台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台面相应的位置,也就是七组神位,称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炉上放一只牛犊,用松枝燔烧,西南的望灯杆望灯高悬,点燃蟠龙通宵宝蜡,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奏乐队,配合着中和韶乐,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开始了,皇帝由南棂星左门登坛,这时钟声停止,到了第二层南侧拜位站好后,听候司赞人报仪程。

恭读至皇天上帝的祝文。

礼仪结束以后,要将神位前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从正位幄次撤下的祭品再次焚烧,皇帝也要一旁恭立目视,称为望燎)和燎炉(圜丘坛共有12座燎炉,在瘗坎北侧,从东向西排列着8个;内围护墙东西棂星门外各有一对。

从配位幄次车下的祭品分别送到8个燎炉内焚烧,而四个从位幄次的祭品送到棂星门处)焚烧,烟雾腾空,象征着送到天庭。

而后还要将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瘗坎掩埋,象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之意。

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刚才所说的台面中心天心石。

他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

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而且现在这里也是一样的,各位游客不妨体会一下这奇特的效果,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

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叫圜丘坛寝宫。

殿内正面的圆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位祖先神主,还有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

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的殿宇,总体呈圆形,下边是高

【第2句】: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筑成,有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出陛,也就是台阶,而在南向出陛还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

上边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

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没有横梁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步步收缩,从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圆顶。

这里边还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

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

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

在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也许您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不错,它就好像北京一个天然的氧吧。

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

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叫它九龙柏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就即将走进祈谷坛了,而现在我们脚下连接两个祭坛的就是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长360米,桥面上分为三条道,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的就是王道。

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要称为桥呢

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好像与天相连接的桥;而另一种就是说路面下边建有进牲门,类似立交桥,所以称之为桥。

说到进牲门,就是在祭祀前,牛羊都要通过桥下的一个券门被赶到 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杀,制成供品,所以这个通道也被叫做鬼门关,因为一进去就有死无生了。

好,回到正题,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的完整建筑群。

前面的这个石台是具服台,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还是要来到这里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这里还有小金殿之称。

到此,祈谷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层的圆形石台,而在正面三层石台阶中,分别装饰着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

从下之上内容分别是:瑞云山海,双凤山海,双龙山海。

各层排水孔的图案和浮雕的内容也是对应的。

东西两旁的配殿个有九间,原来是安放从祀牌位的地方,不过在家靖年间,把它们挪到了先农坛,所以现在这里也就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了。

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

圆形三重檐攒尖屋顶向上层层收缩,都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

顶部是鎏金宝顶,抬头仰视,便是龙凤藻井,中心是龙凤成祥的图案。

而巨大的三层殿顶就是靠殿内的28根落地柱支撑的,中间的四柱名叫龙井柱,东南西北方向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龙井柱外围的12个红漆金柱所分割出来的12个开间,则分别代表了一年的12个月份;外面两环的24个开间有分别代表了一年的24个节气;同时,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个星宿。

据说这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设计建造的。

在感叹殿内建筑的同时,也让我们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殿内的陈设上来。

这里的陈设是按照清朝咸丰年间原状恢复的,正面的雕龙宝座上供奉着的是满汉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左右两侧的石台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

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

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边的燔柴炉和燎炉焚烧,送上天宫。

祈谷礼节和祭天的差不多。

到这里,祈年殿也差不多讲完了,而它还有一个附属建筑,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坛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侧的皇乾殿。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连檐通脊的长廊,共有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不仅用来连接神厨神库,而且也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在长廊的东头,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说过了鬼门关的牲畜要道这里来屠宰。

而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都是风水镇石。

可是这里命名有八块石头为什么叫七星呢

原来明代在这里放的的确是七块石头,而最小的那一块则是清代增添上的。

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每个朝代都不同。

在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于国家,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

而在清代,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爱新觉罗氏寻找从东北如主中原的理论依据,就派人考察山脉,发现泰山是长白山的余脉,所以就在原来七块石头的东北方有放了一小块儿青石,象征东北长白山,如果按这种说法,那八块石头就应该叫做七峰东岳。

暂且不管他们怎么定论了。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

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有没有子长的导游词

子长县总面积23

【第95句】:36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

【第1句】:16%,占延安地区总面积的7%。

钟山石窟,又名“普济院”、“普济寺”、“石宫寺”、“万佛岩”。

始建于西晋太和年间(336年—370年),其历史比中国的四大石窟还早,是中国最早、世界罕见的石窟群,其艺术价值可与西方美神维纳斯相媲美,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第二敦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保护区包括钟山石窟、萧寺宫、石窟寺砖塔、惠善大和尚浮图塔、松岩大禅师浮图塔五部分,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现已挖掘出的石窟内石佛像数以万计,且都是连石雕刻,其手法细腻、形态生动、鬼斧神工,堪称国宝。

1980年以来,国家多次对钟山石窟进行整修,现已初步建成公园式子长县的古文化旅游风景区。

可以询问河南康辉旅行社的客服或者导游钟山石窟前有一石牌坊,通高8米,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

其后为寺院山门,门楣上方刻“石宫寺”3字。

石窟前有木结构□廊。

钟山石窟共有6个洞窟,从右至左依次编号,4号窟为主窟,5号窟和6号窟尚有部分造像,其余各窟造像大都风化湮没。

4号窟有3个窟门,均高

【第3句】:5米,宽

【第2句】:6米。

中门楣上篆书“万佛岩”3字。

窟宽

【第16句】:4米,进深

【第9句】:5米,高

【第5句】:5米,平面呈长方形。

窟中央凿石坛,长11米,宽5米,高

【第1句】:4米,有8根石柱与窟顶相接。

坛上雕3尊佛像,前为胁侍,有佛弟子和供养菩萨。

窟四壁及柱壁上,满刻千佛、弟子、菩萨等。

前壁下方为16尊罗汉像,均高70厘米左右,或合目或沉思或微笑,神情各异。

左壁雕释迦涅□图。

钟山石窟造像,朴质写实,有个性,富于生活气息。

钟山石窟在金、元、明、清各代均曾修缮。

1983年国家拨专款进行维修保护。

现由子长县钟山石窟管理所负责保护管理。

[11] 高柏山景点高柏山位于子长县李家岔镇石家湾,海拔1527米。

清道光《安定县志》载:高柏山,在县北八十里,即桥山,山有古柏,故名。

该山南北长而东西窄,南至石嘴村,北至曹家洼村,纵贯十余里,高峰耸立,山势巍峨,是大理河与淮宁河之源头交接处,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遗址,有趣的是该山还呈现出龙凤吉祥的自然景观。

1990年,子长县政府确定高柏山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北起曹家洼村,南至石嘴村,面积约50万平方米。

2009年9月以来,子长县先后投资350万元新修了10公里的上山道路,铺设了饮水工程,栽植了1000多亩松柏,免费向游人开放,吸引了不少旅客前往观光。

子长烈士纪念馆子长烈士纪念馆系全国烈士重点建筑物保护单位。

子长烈士纪念馆是1946年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为纪念谢子长烈士所建,有烈士塔、雕像、墓、陈列室和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的题词。

子长陵位于陕西省子长县瓦窑堡,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为纪念谢子长(1897-1935)将军修建了子长烈士陵园。

“革命烈士纪念塔”在门内,有10多米高。

塔身呈方形,四面正中各镶十块青色碑石。

塔顶是虎殿式建筑,精巧秀美。

塔顶和塔身之间有几何图纹,洁净朴素。

塔后是宽敞的院子,院中有笔直的砖道。

砖道两侧是陈列室。

陈列室后边,松柏成林,百花放香,雅静肃穆。

再向后,有7米高的台子。

陵园的主要部分——纪念堂和灵墓,就建在高台上。

纪念堂碧瓦红柱,古色古香,内立4块碑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给谢子长烈士的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等。

谢子长墓在纪念堂后边。

灵堂高大,棺木上覆盖着红色棉被,灵堂挂有谢子长画像。

祝大家旅途愉快 有一个好的旅游假期。

无锡 导游词

(灵山大佛)  1994年10月20日,“中国无锡灵山大佛奠基典礼”在小灵山上隆重举行,这标志着“世界第一大佛”即将诞生。

  灵山大佛是一座高达88米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投资超亿元,用铜700吨。

比耸立于纽约赫德森河口“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被誉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巨像”还高42米,用铜量是自由女神的3倍。

比“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乐山大佛--“世界第一大佛”再高17米。

由此可见,灵山大佛是世界之最。

  灵山大佛采用锡青铜材料铸造,除因青铜件持久耐用外,更重要的是青铜艺术是源于石器时代的古典艺术精粹,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发族文化中极为灿烂的一部分。

青铜的古朴素雅和优美细致,在世界艺术上享有崇高地位,这为大佛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再者,青铜时代正在佛教形成的朝代,代表着佛教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大佛的建筑结构设计则由设计上海东主明珠电视塔而名扬海内外华东建筑设计院承担。

此工程由于采用了高新技术,可防止岩层滑坡和岩石风化,可搞7级地震和12级以上大风,而且防雷,还设有烟警、温警两套报警系统,达到自动喷淋降温、防火的联防作用。

  大佛内层主体工程于1996年5月28日举行了封顶典礼。

内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只是大佛的主心骨,然后主心骨外焊接钢支架,钢支架上再安装青铜材料铸造的大佛铜板,最后将焊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灵山大佛,灵山大佛的焊缝总长度达30公里。

  大佛的铜板铸造是一顶大规模、高难度的工程,由航天工业部南京晨光机器厂承建。

该厂曾运用航天技术成功地为香港宝莲寺铸建了“天坛大佛”,赢得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致赞誉。

南京晨光机器厂根据著名雕塑家吴显林创作的8米高灵山大佛的佛像小样,通过电脑放大11倍再切割分片浇铸成铜板。

88米高的灵山大佛的佛体部分共由1560块铜板拼接而成,第块铜板平均厚8毫米,高2米,重约600公斤,共用青铜达700吨。

1995年7月24日正式开炉浇铸,耗时一年完工。

1996掂5月30日,灵山大佛第一块净重666公斤的锡青铜板佛体开始安装,1997年4月3日灵山大佛圆顶,1997年11月15日灵山大佛落成开光。

  灵山大佛高88米,加上三层裙楼基座,总高达10

【第1句】:5米。

大佛的脚趾前端高80厘米,趾甲宽有60厘米。

  灵山大佛的建造,不仅仅是创下了一个世界纪录,更主要的是他将在宗教文化、社会文明、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灵山胜境将成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人文景观,成为人们向往的游览胜地。

坤宁宫的导游词

坤宁宫是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坤宁宫在交泰殿后面,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沈阳清宁宫再次重修。

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三年(1798年)重修。

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壁之意。

  坤宁宫坐北面南,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

明代是皇后的寝宫。

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

仿盛京清宁宫,改原明间开门为东次间开门,原槅扇门改为双扇板门,其余各间的棂花槅扇窗均改为直棂吊搭式窗。

室内东侧两间隔出为暖阁,作为居住的寝室,门的西侧四间设南、北、西三面炕,作为祭神的场所。

与门相对后檐设锅灶,作杀牲煮肉之用。

由于是皇家所用,灶间设棂花扇门,浑金毗卢罩,装饰考究华丽。

坤宁宫细节:正堂  坤宁宫改建后,即成为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

坤宁宫的东端二间是皇帝大婚时的洞房。

房内墙壁饰以红漆,顶棚高悬双喜宫灯。

洞房有东西二门,西门里和东门外的木影壁内外,都饰以金漆双喜大字,有出门见喜之意。

洞房西北角设龙凤喜床,床铺前挂的帐子和床铺上放的被子,都是江南精工织绣,上面各绣神态各异的一百个玩童,称作“百子帐”和“百子被”,五彩缤纷,鲜艳夺目。

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

如果先结婚后当皇帝的,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

所以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个皇帝用过这个洞房。

康熙四年(1665年)玄烨大婚时,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宁宫行合卺礼。

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大婚,溥仪结婚也都是在坤宁宫举行。

雍正皇帝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清代改作祭神场所    坤宁宫  清朝皇室每年都要举行大大小小的祭祀。

这也是皇帝皇后的重要职责之一。

在这些祭祀中,有一些是要皇后进行的,而且地点就在坤宁宫中。

满族是一个极其敬重神明的民族,因此祭祀、祭神对于满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另外,满族的居住设计有着不同于汉族的特色,根据满族传统风俗,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

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

由于满族人以西为上,故西墙供神或祖宗牌位。

西炕一般不住人,南北炕以南炕为大,长辈住南炕,晚辈住北炕。

  由于以上的原因,在顺治十二年,清朝对坤宁宫进行了改建,除东西两头的两间通道外,按满族的习俗把坤宁宫西端四间改造为祭神的场所。

从东数第三间开门,并改成两扇对开的门。

进门对面设大锅三口,为祭神煮肉用。

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动。

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亲自祭神。

每逢大的庆典和元旦,皇后还要在这里举行庆贺礼。

每逢大的庆典和元旦,皇后还要在这里举行庆贺礼。

  自此以后,坤宁宫就成了专门的祭祀场所,也是一个十分神圣的地方。

当然,它还有另外一个功用,就是皇帝大婚的新房。

清朝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

当然,如果皇帝在即位之前就已经结婚的话,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

  因此说,清朝真正在坤宁宫里住过的皇后并不多,皇后们大多在东西六宫有自己的住所,比如说顺治孝惠皇后住在宁寿宫,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生前住在长春宫等等。

朱家溍  坤宁宫是明清两代皇后的中宫。

明代皇帝住在乾清宫,所以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时,崇祯的皇后(周皇后)就是在坤宁宫自杀的①。

到了清代,因为皇帝办公地点从外廷移进内廷的乾清官,寝宫西移养心殿,所以坤宁宫也就成为形式上的中宫了。

皇后可以住在东西六宫随便选择一处居住,只有在皇帝大婚时才在坤宁宫和皇帝住上两天②。

清朝的皇帝在即位以后才举行婚礼的,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朝。

而根据《大清会典》能肯定皇后曾经在坤宁宫住过的,只有康熙、同治、光绪三朝。

此外,辛亥革命以后,溥仪举行婚礼时也曾在这里住过。

坤宁宫  除了婚礼之外,清代历朝的皇后在元旦、冬至和她的生日(叫作千秋),率领贵妃等去朝见太后和皇帝礼毕在坤宁宫休息,再到交泰殿升座,受妃嫔们的朝贺。

坤宁宫经常的用途是祭神。

每日朝夕祭、春秋大祭、求福祭、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等④,都在坤宁宫的明间举行。

  坤宁宫虽然基本上是明代的建筑,但在清代有很大改动。

明代坤宁门在清代顺贞门的地方,今天的坤宁门在明代是一道围廊叫“游艺斋”,与御花园相接⑤。

至于清代坤宁宫的室内格局,则完全依照沈阳故宫里清宁宫的样子⑥,保存着一部分满民族的风俗习惯。

室内顺着山墙,有前后檐通连的大炕,窗纸糊在窗棂外面,在炕上祭神,在炕沿鼻柱上挂着弓矢,这些,和明代坤宁宫的室内装饰当然不会相同。

  1959年,坤宁宫布置了原状陈列,这里把布置经过和陈列依据,作一简单的介绍。

  坤宁宫共九间,除东西两间为过道之外,室内七间。

七间又可以分为三个单元,中间一个单元包括四间,是祭神、吃肉的地方;东面一个单元包括两间,即所谓坤宁宫东暖阁,是起坐的地方;西面一间是存贮佛亭的地方。

  这次布置的经过,是先研究资料,如1925年3月15日清室善后委员会刊行的《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内务府广储司所存的坤宁宫陈设档、乾隆年间纂修的《满洲祭天祭神礼》,以及《大清会典事例》《内务府办事则例》等等清代官书和清室善后委员会时期拍摄的一部分现场照片,并向曾经在坤宁宫吃过肉的老先生进行了访问⑦。

结合这些资料,对坤宁宫以往的收藏物品进行了研究之后,才进行布置。

  东暖阁的陈列  东暖阁最主要的用途是帝后合卺。

清代皇帝婚礼,极尽铺张浪费之能事,内务府对于婚礼所置办的物品,其费用往往几十倍于市价⑧。

室内的铺陈,最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布置清代皇帝婚礼期间的原状时,首先对东暖阁的室内环境和固定的装置进行研究。

东暖阁为敞两间,前檐通连大炕一座,后檐落地罩木炕每间一座,落地罩上面仙楼二间。

据康熙四年礼部奏折,内有“……今奉太皇太后懿旨,中间合卺与神幔甚近,首间次间虽然间隔尚是中宫之正间内北炕吉”,显然,中间即指正中有“坤宁宫”匾额的一间,首间即指有煮肉锅灶的一间,次间的北炕,是指东暖阁靠西边的落地罩炕而言。

又查会典载同治、光绪大婚一切具照康熙四年成案办理,可见从康熙时起这一个北炕就是这个用途。

从清室善后委员会《故宫点查报告》第二册(坤宁宫部分)上面可以看出,在这个炕的范围内有“紫檀雕龙凤炕几二张,紫檀雕龙凤双喜字桌灯二对,红呢炕罩一件,黄氆氇炕垫一件”等物品。

双喜字桌灯应该是婚礼时用的,龙凤炕几应该是平时和婚礼时都有的陈设,至于黄氆氇炕垫则仅仅是平时的铺陈(这件炕垫早已不存在)。

根据清代宫廷陈设的惯例,每一处所的陈设品,有些是长期的,有些是逢年过节才安设的,包括一些缂绣织锦的炕垫座褥等等杯内,它们有的存贮在本宫,有的收贮在广储司所属的各专库内,至于不常用的地方,陈设物品根本不齐全。

《故宫点查报告》虽然是很好的参考资料,但也不能受它的局限,例如坤宁宫所有原存的物品中,根本没有适合这个北炕的炕褥,我们在库房中找出了与这个北炕尺寸正合的大红缎绣龙凤双喜字大炕褥一件,褥里有布条写着“东暖阁北大炕”字样,从质料图案风格等方面可以断定这件炕褥是清代晚期的制品,是为同治或光绪婚礼所特制的。

同时选择了与此同一风格的大红缎绣百子图大座褥两件,正适合前檐大炕在炕桌两边的尺寸。

这三件褥子,可以表现婚礼当时的举行情形。

  坤宁宫风光(2)(15张)  自道光十五年至宣统二年,共有七册时期不同的坤宁宫东暖阁陈设档,可以看出东暖阁的陈设,前后大致没有多大变化,只是在举行婚礼时加上一整份大红绣龙凤双喜百子等图案的座褥炕垫帐幔地衣及喜字灯笼等物品。

陈设档上所载的物品和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上的登录,大部分是相符的。

例如前檐大炕东西墙上蒋廷锡和顾铨的画、案上的白玉盘、珐琅炉瓶盒(底有乾隆年制坤宁宫第一份十字款)、紫檀木嵌玉如意(柄上乾隆隶书嵌金丝坤宁宫铭)、案下的潮州扇、玻璃四方容镜、雕漆痰盒、竹帚以及墙上挂的钥匙口袋,自道光至宣统,一直是这些摆设,它们都是乾隆年间制品,结合墙上乾隆的题诗,这个陈设形式可以上溯到乾隆时代,不过我们所能找到的档案依据,最早只能及于道光而已。

在点查报告上虽然这些物品不是像陈设档上那样集中而又有次序,但物品都还存在,这些陈列品都曾经对照过几种史料,彼此都没有矛盾。

  有时,材料之间也不尽一致,例如关于北墙的东一个炕,《故宫点查报告》和七册陈设档上的记载都不同,前者说是双座,后者说是“紫垣内正宝座”,但是我们认为原状陈列应当按照长时期陈设档上设正座的形式,所以虽然《故宫点查报告》上记载得很确切,还有溥仪占居宫内时拍摄的照片为证,可是为了符合比较长久的陈设情况,就仍设正座,并且在北墙上恢复了坤宁宫铭的挂屏和几部书以及陈设(根据历年陈设档,这里有《盛京舆图》《经史讲义》《敬胜斋法帖》等书帖和陈设。

这显然是为皇帝准备的)。

又有一部分物品是陈设档所未载,而点查报告上所记载的物品和它的部位,都合乎历中情况的,例如炕沿鼻柱的大铜钉上挂着一份弓箭撤袋,虽则不是为了实用,但和坤宁宫的很多从生活实用品变成的象征性陈设品是协调统一的,因而还是摆上去。

  明间的陈列  明间的原状陈列,可以有两个方向:一为表现白天无所活动的状况,一即表现各种祭神礼节中之一种,现在陈列的属于后一种。

在各种祭神礼中从所掌握的物品来考虑以表现每日朝夕祭为宜,但朝夕二祭不能同时进行,所以只表现朝祭。

而夕祭神位平时就在北炕上,陈设的物品也可以同时存在⑨。

  朝祭的布置:故宫博物院从前有一个时期所陈列的坤宁宫祭神状况有个总的缺点,就是既非白天的状况,又不是祭时的状况,现在的布置是根据乾隆十二年《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卷二坤宁宫常祭仪注、坤宁宫常祭祝辞、卷五祭神祭天器用数目、卷六祭神祭天器用形式图的记载,对原藏坤宁宫的物品和原祭神库物品加以研究核对,有些物品已残缺不堪无法修复,例如“镶红片金黄云缎神幔”和“背灯青绸幕”已经腐朽污损,则保存原件,用复制品陈列。

  还有一些陈设,如:省猪(既杀猪)包锡红漆大桌,按制度应为两件(因为每次同时杀两只猪),但藏品只发现一张,原因是辛亥革命以后,每次改用一只猪⑩,所以多年来只剩下一张包锡红漆大桌了。

朝祭神位所供的,据《满洲祭礼》载,为释迦牟尼(在髹金小亭内)、菩萨像、关帝像(画像轴挂神幔上),现在仅存关帝像一轴。

据《满洲祭礼》载,“礼毕司香太监撤菩萨像,位关帝像于正中”,这时才开始杀猪。

现在陈列的状况是炕前有两高桌,摆着盛猪的银里木槽盆,从供品前后次序说明猪肉摆上来之后,菩萨像当然是已经撤收了,所以现在朝祭神位的陈列中,只在神幔正中挂关帝像,和炕前的银里木槽是一致的。

  夕祭所供的神根据《满洲祭礼》卷二夕祭仪的记载:“穆里罕神,自西按序供奉架上,画像神安奉于神幔正中,设蒙古神于左,皆于北炕南向。

”从卷六“器皿形式图”供奉古神连靠黑漆座的图式和各种文件上都记载着蒙古神列于最末,可以断定原存北炕的连靠黑漆座上的两个绸制偶像就是蒙古神。

《清史稿》礼志第四解释坤宁宫夕祭祝辞中“喀屯诺延为蒙古神”,所以这两件偶像现在就定名为喀屯诺延。

在供夕祭神位绘花黑漆抽屉桌中原有画像一轴,当即是画像神。

内容为七个盛装女子端坐椅上,上有飞鹊二只,下有清代服装的供养人二人。

夕祭祝辞中有“纳丹岱珲”,《清史稿》礼志和《国朝宫史》解释纳丹岱珲为七星之祀,这个画像神是七个女子,可能就是纳丹岱珲。

至于穆里罕神,估计原来可能是牌位而不是画像,在藏品中尚未发现此项物品。

  煮肉蒸糕锅灶部分的布置:这一部分在正间之东的首间(即对着门的一间)向南的隔扇内。

灶上有大锅三个,两只猪各占一锅,另一锅蒸切糕。

  灶的北窗棂上挂着煮猪用的铁钩、铁勺、铁铲,窗台上放着照明用的铁板灯、木板蜡台。

东墙上设着“东厨司命灶君之位”的木牌。

隔扇外靠东墙设着“盛净水瓷缸”二件,放在红漆缸架上,两缸架之间放着一块圆形石头,叫作“打糕石”。

据《满洲祭礼》卷五解释,打糕是“以稷米蒸饭,置于石,用木榔头打烂”,是粘糕一类的食物。

  关于宝座的布置,《啸亭杂录》载:“大内于元旦次日及仲春秋朔,行大祭神于坤宁宫。

钦派内外藩王、贝勒、辅臣、六部正卿吃祭神肉。

上(指皇帝)面北坐……”《啸亭杂录》的作者是乾嘉时代的人,可以知道在那个时代以前,皇帝坐在南窗大床,而朝北。

又据《曝直纪略》:“每年坤宁宫吃肉三次,枢臣皆与(按:指的是大祭,这和每日常祭只有少数侍卫参加吃肉的情况不同)。

两宫祭神毕,太后坐北床,皇上坐南床,如太后不御坐则皇上坐北床。

”从这个材料知道到了同、光年间,除了南床上安设座褥靠背隐枕一份宝座以外,在北床上又增设一份。

这次陈列是按这种形式来布置的,坐北面南的一份最初曾经设在正间,后来经过文史馆衡亮先生提供照片核对后才改陈在西一间。

还有南北两份宝座各安设铜座牛角灯两个于座褥左右,也是参考照片布置的。

  总言之,坤宁宫原状陈列所表现的时间是包括清朝整个朝代的。

在东暖阁内具体地表现同治、光绪婚礼期间内的状况,但并不排斥乾嘉以来遗留下来的陈设品。

在明间内具体地表现举行朝祭的状况,这是坤宁宫从有祭神活动以来的原状,同时也不排斥同治以后南北对面设两份座位的状况。

我们从一切能够找到的可靠史料中选择适当的内容,把原地点历史上积累下的室内陈设面貌,重新复原了。

这次布置故宫中路的原状陈列自太和殿至坤宁宫都是在这种情形下进行的,这种陈列的方法,是否正确,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指正。

  ① 见《明季北略》。

  ② 见《翁文恭公日记》。

  ③ 见《国朝宫史》。

  ④ 见《大清会典事例》。

  ⑤ 见《垣宸识论略》。

  ⑥ 见乾隆《御制诗集》坤宁宫铭。

  ⑦ 我们曾经特请文史馆的衡亮先生到院参加意见。

衡先生曾经当过清朝的御前侍卫和都统等职,当年他每隔几天在月华门值宿。

他说:“每逢值宿的日子到五更天的时候,就听见乾清门有太监喊‘请大人们吃肉’,当时的习惯语是‘叫肉’。

所有乾清门的侍卫进来到坤宁宫门口领肉。

那时候我是伊立答(满语即站班的头目),还有几个御前的和卓钦(即侍卫中管理蒙文翻译事)、太医院值班的,共六人。

进门来,从南窗下每人拿一块毯垫(白心红边),地当中有一灯架子(现在尚在坤宁宫),在灯前放下垫子,向西一叩首,坐下。

有太监给拿出一盘整方的肉,另有一人给盘内撒一把细盐,用手来撕吃,吃完把盘子一举,就有太监接过去,倘愿意再要也可以。

”这是他谈每日吃肉的情况。

  ⑧ 据衡亮先生谈:同治大婚时,内务府堂郎中文索曾经把价值不过数千两的紫檀龙柜,开价十万两。

  ⑨ 有些器物是举行祭祀时才陈设出来,平时则撤收,有些器物则是固定的。

  ⑩ 据衡亮先生口述。

  编辑本段相关故事  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

面阔九间,原来是正面中间开门,有东西暖阁。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 坤宁宫  时,崇祯皇帝的皇后周氏就是在坤宁宫自缢身亡的。

  清代重建时,除东西两头的两间通道外,按照满族的习俗,将正门开在偏东的一间,改菱花格窗为直条格窗,殿内西部改为三面环形的大炕,使此殿的内外装修都不同于其他宫殿。

坤宁宫西端四间改造为祭神的场所。

从东数第三间开门,并改成两扇对开的门。

进门对面设大锅三口,为祭神煮肉用。

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动。

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亲自祭神,所祭的神像包括释迦牟尼、关云长、蒙古神等画像15—16个。

每逢大的庆典和元旦,皇后还要在这里举行庆贺礼。

  清代,坤宁宫的东端二间是皇帝大婚时的洞房。

房内墙壁饰以红漆,顶棚高悬双喜宫灯。

洞房有东西二门,西门里和东门外的木影壁内外,都饰以金漆双喜大字,有出门见喜之意。

洞房西北角设龙凤喜床,床铺前挂的帐子和床铺上放的被子,都是江南精工织绣,上面各绣神态各异的一百个玩童,称作“百子帐”和“百子被”,五彩缤纷,鲜艳夺目。

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

如果先结婚后当皇帝的,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

所以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个皇帝用过这个洞房。

  皇帝大婚极为豪华,挥霍十分惊人。

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皇帝载淳大婚,共耗费白银一千一百万两;光绪十五年(1889年),光绪皇帝载湉大婚,在国家极为贫困的条件下,仍然耗费白银五百五十万两。

现在洞房内的装修和陈设,是光绪皇帝大婚时布置的原状

清东陵导游词六百字作文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4A级景区清东陵。

我是东陵导游XX。

也许有人认为,来清东陵参观,用一个小时就可以参观完毕,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因为清东陵在历史上占地幅员辽阔,曾经达到过2500平方公里。

这个大的陵区分为两个部分,以燕山余脉昌瑞山为界,昌瑞山以北为后龙地带,北接承德,西接密云,过去有重兵把守,防火防洪,封山育林。

没有任何古建筑,昌瑞山以南至金星山为陵墓地,占地80平方公里,在这80平方公里内。

共有帝陵5座、后陵4座、妃园寝5座,公主陵1座。

埋葬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

共计161人。

前方车行左侧有一天然形成的陵口叫做兴隆口,因为经常有鲤鱼跳出来!老百姓把那个地方叫做是龙门口。

当年的棺木就是从那个位置抬进来的!正前方的建筑叫做“石牌坊”。

高度

【第12句】:48米,宽度

【第31句】:35米。

是中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

风风雨雨300多年。

共经历了两次地震。

一次是在康熙18年。

震中在北京密云,震级6级以上。

第二次地震就是在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

虽然经历两次地震却没有丝毫破损,成为清东陵标志性的建筑。

绕过石牌坊在车子的右方可以看到一座陵寝。

这座陵寝只剩下明楼和宝鼎了!而埋藏的却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也就是康熙的祖母、顺治的母亲。

那么,这么一位杰出的人物为什么被埋葬到风水墙之外了呢?暂且打下伏笔,适当时间解答。

正前方出现的门户叫做“大红门”,是清东陵的总门户,进入大红门就进入清东陵陵区了!大红门的两侧都有风水墙,风水墙全长40多华里,西至民长城,东至上关湖水库。

右方出现一个院落,这个“具服殿”,顾名思义,就是换衣服的地方,皇帝在这里换上白色的孝服并且做短暂的休息!在具服殿的后面有一个净房,也就是所谓的茅厕。

2500平方公里陵区内只有这一处有茅厕。

那么大家肯定十分惊讶了!皇帝也是人啊!在陵区内要方便的时候怎么办呢?皇帝在陵区内上厕所的时候用的是“官房”也就是可以移动的厕所,太监们顶到头上,皇帝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当然,现在的厕所有的是。

前侧高大的建筑物,高度

【第33句】:33米。

名字叫做“圣德神功碑楼”,里面是一块石碑,石碑上是满汉合璧洋洋洒洒5000多个汉字镌刻了顺治皇帝一生的丰功伟绩。

碑楼的四周有四根华表,华表的顶端有四个小动物。

这个小动物叫做“蹲龙”,也叫做“望天吼”。

南面的脸朝南,北面的脸朝北。

意思是“盼君出、望君归”意思是皇帝贪图皇宫生活,要时常出去体察民情,  同时也希望皇帝不要过分留恋南方美景。

早点回来料理朝政。

因此,清朝的皇帝从历史角度讲没有昏君。

清朝入关后共经历10位皇帝。

分别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共有5位皇帝有功德碑楼,因为在道光年间割地赔款所以以后的皇帝就没有资格建功德碑楼了!前方低矮的山丘叫做“影壁山”是清东陵的案山,就像是皇帝办公桌一样,虽然不大,却是天然形成,是清东陵风水学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在清东陵游览可以涉及到很多领域,建筑学,哲学,美学,风水学,天文地理。

佛教道教儒教,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前方出现的就是一系列的石像生。

石像生在汉代叫做“翁仲”秦朝大将,当年抗击匈奴,用来看门户的,明清两代增加石兽。

这18对石像生由北向南分别是:文官,武将,马,麒麟,大象,骆驼,狻猊(suan ni)狮子,和望柱.狮子是百兽之王,给皇帝看守门户,外面的游魂野鬼是不能够进入的,也就相当于现在的警卫员,狻猊区别于狮子的是毛发,狻猊的是直发并且在头上有独角,也叫独角兽,官方成为獬豸(xie zhi)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他面前就可以说明白了!没理的人当时就被吃掉了,所以清朝有一级官员的官服上就是绣的獬豸,相当于想在的检察院院长。

然后就是骆驼,被喻为沙漠之舟,性格比较温顺,代表皇帝拥有忠臣良将。

大象代表和平,取“和平有象,天下太平”之意。

麒麟,有麒麟送子之说,保佑皇家子孙兴旺之意,然后就是马了,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马至今都是满族图腾,所以马肉,狗肉满族人都是不吃的文臣武将的品级大小按照胸前补服判断。

龙是亲王等级。

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燕、五品鸿、六品白鹇、七品鸳鸯,八品鹌鹑,九品麻雀然后就是龙凤门了!像是西游记的南天门,这里曾经是西游记的外景地,据说皇帝的棺木穿过此门就可以进入到极乐世界了!

颐和园导游词怎么说

The Summer Palace Situated in the western outskirts of Haidian District, the Summer Palace is 15 kilometers (

【第9句】:3 miles) from central Beijing. Having the largest royal park and being well preserved, it was designated, in 1960 by the State Council, as a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Site of China. Containing examples of the ancient arts, it also has graceful landscapes and magnificent constructions. The Summer Palace is the archetypal Chinese garden, and is ranked amongst the most noted and classical gardens of the world. In 1998, it was listed as one of the World Heritage Sites by UNESCO.Constructed in the Jin Dynasty (1115-1234), during the succeeding reign of feudal emperors; it was extended continuously. By the time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it had become a luxurious royal garden providing royal families with rest and entertainment. Originally called "Qingyi Garden" (Garden of Clear Ripples), it was know as one of the famous "three hills and five gardens" (Longevity Hill, Jade Spring Mountain, and Fragrant Hill; Garden of Clear Ripples, Garden of Everlasting Spring, Garden of Perfection and Brightness, Garden of Tranquility and Brightness, and Garden of Tranquility and Pleasure). Like most of the gardens of Beijing, it could not elude the rampages of the Anglo-French allied force and was destroyed by fire. In 1888, Empress Dowager Cixi embezzled navy funds to reconstruct it for her own benefit, changing its name to Summer Palace (Yiheyuan). She spent most of her later years there, dealing with state affairs and entertaining. In 1900, it suffered again, being ransacked by the Eight-Power Allied Force. After the success of the 1911 Revolution, it was opened to the public.Composed mainly of Longevity Hill and Kunming Lake, The Summer Palace occupies an area of 294 hectares (7

【第26句】:5 acres), three quarters of which is water. Guided by nature, artists designed the gardens exquisitely so that visitors would see marvelous views and be amazed by perfect examples of refined craftwork using the finest materials.Centered on the Tower of Buddhist Incense (Foxiangge) the Summer Palace consists of over 3,000 structures including pavilions, towers, bridges, and corridors. The Summer Palac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court area, front-hill area, front-lake area, and rear-hill and back-lake area.Front-Hill Area: this area is the most magnificent area in the Summer Palace with the most constructions. Its layout is quite distinctive because of the central axis from the yard of Kunming Lake to the hilltop, on which important buildings are positioned including Gate of Dispelling Clouds, Hall of Dispelling Clouds, Hall of Moral Glory, Tower of Buddhist Incense, the Hall of the Sea of Wisdom, etc.Rear-Hill and Back-Lake Area: although the constructions are fewer here, it has a unique landscape, with dense green trees, and winding paths. Visitors can feel a rare tranquility, and elegance. This area includes scenic spots such as Kunming Lake and Back Lake , which presents a tranquil beauty, Garden of Harmonious Interest , built by imitating the layout of Southern China’s classical gardens, and Suzhou Market Street, endowed with a strong flavor of the water town Suzhou.Court Area: this is where Empress Dowager Cixi and Emperor Guangxu met officials, conducted state affairs and rested. Entering the East Palace Gate, visitors may see the main palace buildings: the Hall of Benevolence and Longevity served as the office of the Emperor, the Hall of Jade Ripples where Guangxu lived, the Hall of Joyful Longevity, Cixi"s residence, the Garden of Virtue and Harmony where Cixi was entertained, Yiyun House , where once lived the Empress Longyu, and Long Gallery, which measures the longest in Chinese gardens.Front Lake Area: covering a larger part of the Summer Palace, opens up the vista of the lake. A breeze fluttering, waves gleam and willows kiss the ripples of the vast water. In this comfortable area there are the Eastern Bank and Western Bank, Seventeen-Arch Bridge, Nanhu Island, the largest island in Summer Palace, Bronze Ox, an imposing statue beside the lake, and Marble Boat, built in western style with elaborate decorations . On the western bank float six distinct bridges amongst which the Jade-Belt Bridge is the most beautiful.

需要一下云南十个景点的导游词。

是暑假作业。

求助啊。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风光以峰称奇、以谷显幽、以林见秀。

其间有奇峰3000多座,这些石峰如人如兽、如器如物,形象逼真,气势壮观。

峰间峡谷,溪流潺潺,浓荫蔽日。

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美称。

现主要有金鞭溪、黄狮寨、琵琶溪、腰子寨、砂刀沟、袁家界、杨家界等几个小景区游览线。

美国好莱坞曾到张家界来拍照取景,这些照片被卡梅隆导演看上,用在了电影《阿凡达》上。

推荐行程若游玩时间充分,从国家森林公园门票站进入后,第一天上午可游杨家界,下午游黄狮寨,住锣鼓塔。

第二天花半天的时间看金鞭溪,经砂刀沟,上袁家界,看天下第一桥、后花园,然后赶往天子山。

金鞭溪金鞭溪位于张家界,因流经金鞭岩而得名。

金鞭溪很长,沿线是武陵源风景最美的地界,从张家界森林公园门口进入后,往前步行300米左右就是金鞭溪的入口。

全溪穿行在峰峦幽谷间,溪水明净,跌宕多姿,小鱼游弋其中。

溪畔花草鲜美,鸟鸣莺啼。

途中会看到点歌台,金鞭溪一般游览时间在2个半到3个小时左右。

推荐景点:醉罗汉、神鹰护鞭、金鞭岩、花果山、水帘洞、劈山救母、千里相会、楠木坪、水绕四门等。

最佳游览时间:最好是在雨过天晴之后进山,这时金鞭溪水涨得很高,景色格外优美。

黄狮寨 亦名黄石寨。

相传汉留侯张良隐居此地受难被其师黄石公搭救,故名黄石寨。

它位于森林公园中部,为一巨大方山台地,海拔1080米,为张家界森林公园最大、最集中的观景台。

寨顶西南稍高,东北略低。

周围则悬崖绝壁,绿树从生,伸出许多淩空观景台。

黄狮寨有南北两条步行登寨游道,还有后山车道自老磨湾通上山来。

俗话说“不上黄石寨,枉到张家界”。

推荐景点:天书宝匣、定海神针、南天门、南天一柱、摘星台、天桥遗墩、六奇阁等。

琵琶溪琵琶溪一带林木繁茂,岩峰嶙峋,是森林公园中一道精彩的风景线。

琵琶溪发源于枇杷界,名字由来有二:一说溪水常年丁冬不息,如拨金属琵琶而得名;二说小溪源头有成片枇杷树,故又称“枇杷溪”。

溪谷呈不对称“V”字形,局部谷地宽阔,流向变化很大,上游从三姊妹峰向北奔流直下,至中游龙凤庵突然急转,向东流去,于老磨湾处汇入金鞭溪。

推荐景点:夫妻岩、九重仙阁、望郎峰、朝天观等。

游览路线:从清风亭出发,上夫妻岩、田家台,然后上朝天观,再从朝天观绕一个大湾到达龙凤庵,在从九重仙阁、望郎峰、鞭子铺、山荷花(凹叶厚朴)到达“山里钟馗”等景观景点。

腰子寨腰子寨是张家界森林公园仅次于黄狮寨的第二条重要游览线,寨顶海拔1500米,形状就像一个腰子,故而得名。

寨顶有一个开阔的平地,是绝妙的天然观景台,四周悬崖深谷,非常险要。

据说明清和民国年间,这里是当地百姓躲避兵匪的地方,现存有石寨遗址。

腰子寨的景点多数都是直上凌空,适宜冒险者前往。

推荐景点:天桥、老鹰嘴、万水千山、梭标岩、巴东木莲、玉兔望月等。

袁家界袁家界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北面,它东邻金鞭溪、远眺鹞子寨;南望黄石寨,连接天波府;西通天子山;北距索溪峪,是张家界公园又一处风景集中地。

袁家界名称相传来源于后唐时期,黄巢起义失败后,朝庭为彻底肃清乱党,四处张榜,捉拿义军。

当时黄巢手下有一名将士,姓袁,为躲避追捕,便来到了这远离人世的深山野岭——青岩山隐居,他在这里结庐为舍,垦荒种粮,并以自己的姓氏为这里命名,起名“袁家界”。

推荐景点:天悬白练、天下第一桥、迷魂台、后花园等。

交通:自金鞭溪紫草潭左入杉刀沟可上袁家界;顺袁家界台地边沿,绕荒径小道亦可下至金鞭溪千里相会处;亦可从袁家界去天子山、杨家寨。

砂刀沟砂刀沟为“U”形深谷,沟的东、西口依次位于金鞭溪畔的“千里相会”、紫草潭。

该处奇峰兀立,林密苔滑。

从沟中观景,峰高天远,涧深水清,充满神话情趣,有“人间迷宫”之称。

推荐景点:五女拜师,龙宫舞女,金龟登天、童子拜观音、斜塔等。

小天门沟有武陵源第二号鸟的王国。

往返路程约14公里。

杨家界到武陵源旅游,是不能不去杨家界的。

杨家界景区位于张家界西北部,北邻天子山,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继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之后,新发现的一片神奇景区。

推荐景点:白鹤坪、杨家众将、天波府、香芷溪、乌龙寨、空中走廊、龙泉瀑布等。

天子山天子山原名青岩山,因宋代土家族领袖向大坤率领当地农民起义自称“天子”而得名。

它东起天子阁,西至将军岩,南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绵延盘绕近四十公里,有“峰林之王”的美称。

这一带风光旖旎,尤以云海、石涛、冬雪、霞日最为壮观,有“凭栏览尽天上景”之誉。

黄龙泉黄龙泉游览线为天子山的西北门户。

仰视岿然挺立的岩峰,令人叹为观止。

主要景点有将军岩、黄龙泉等。

黄龙泉 坐落在泗南峪西边,日夜喷水,终年不息,色呈金黄,形如巨龙,因此得名。

黄龙泉的水被称为“有色水”、“金色水”,黄龙泉是天子山诸景中一大奇观。

将军岩 将军岩高90余米,拔地而起。

这位“将军”背手而立,身披大衣,身材魁伟,恰似出阵前的将军。

相传,他曾是向王天子手下的一名虎将,在镇守泗南峪战斗中立过大功。

他用过的利箭,如今还立在他身边不远,这就是将军岩附近那座形同利箭一样的山峰,当地山民都叫它“箭杆岩”。

茶盘塔茶盘塔形似巨大的土家茶盘的平台,身临其境,可饱览四周奇妙风光。

主要景点有仙人桥、一步难行、情人幽会、双合洞、舌子岩、天子峰等。

仙人桥 仙人桥为红砂岩构成,飞架于深渊之上。

仙人桥两端有巨石支撑似桥,桥面两端隆起的石块对称似堡。

桥下为万丈绝壁,云涌雾绕,惊心动魄。

一步难行 从仙人桥东行数百米,一座危崖断开,大小并出两块巨石,是极佳观景台。

但并非所有人都敢站上去一领天子风韵。

因为一道宽仅1米、深临100米的裂缝将二山隔开,唯胆大者可一步跨越前往,大部分游人至此,往往临涧却步。

故名“一步难行”。

情人幽会 距仙人桥约3公里旷谷之中, 一座秀峰自然分成两半,一高一矮,相偎而立,酷似一对男女躲在这深山僻静处幽会。

左侧密林里,一块山石半截露出林外,像是在窥探这情人的秘密,其景观奇特,饶有情趣。

双合洞 从一步难行绕道前行约500米,一溶洞高大宽敞,分旱、水两洞。

旱洞有石柱林立,钟乳倒悬,上有“天下太平”四字依稀可辨。

水洞幽深狭窄,有滩有潭,可行竹筏,涓涓流水,叮咚有声。

舌子岩 舌子岩在茶盘塔以东约200米处,向西海峡谷方向伸出三个天然观景台,中间一台宽仅10平方米,前伸则达100米,极像伸出的一根长舌。

天子峰 天子峰位于茶盘塔西南侧,海拔12

【第62句】:5米,是天子山的制高点。

老屋场老屋场奇峰密布,村落处梯田重迭,山水相对,洋溢着醇浓的田园风光。

该游览线有神仙锁、神兵聚会、空中田园、鸳鸯瀑布等景点。

神仙锁 位于天子山盘山道旁,形状如同健身石锁。

神兵聚会 天子山景区的精华景点,汇聚着30多座形态各异的峰林,仿佛一支神兵天将,藏于深山密林之中。

空中田园 座落在天子山左侧2000米的土家寨旁,下面是万丈深渊的幽谷,幽谷上有梯形良田,登上“田园”,清风拂袖,云雾缠身,如临仙境。

鸳鸯瀑布 位于老屋场的西部,一条白练似的飞流从百余米的石崖顶泻下,中间因石头阻截,将水分成两股,然后流入水潭融为一体,故称鸳鸯瀑布。

凤栖山凤栖山位于天子山西面,因为山石的形状酷似凤头而得名。

这里异石林立,幽谷纵横,风光绮丽。

当地有民谣,“凤栖山,峰连天,峰像画,人似仙”。

若到天子山,不可不游凤栖山。

主要景点有屈子行吟、御书岩、孤柱独伞等。

孤峰独伞 凤栖峰下,有一石柱,柱上有奇松,形如巨伞,所以,命名为“孤峰独伞”。

相传是土家族起义领袖向王天子的满妹子(满即小的意思,方言)在撑着绿伞替婆婆守灵。

屈子行吟 凤栖山北面,可看到一座山峰,很象我国古代诗人屈原正站在那里吟诵诗句。

他头略抬,并戴有一顶玉兰做成的冠。

其他必游景点御笔峰 谁人识得天子面,归来不看天下山。

”天子山景观奇特,惊险万端。

峰高、峰大、峰多,是它的一大特色。

而御笔峰,正是峰林之王的代表,它的雄姿,已在国内外多家报刊上展现。

神堂湾 是一个凹形深谷,四面是刀切般的绝壁,终日雾雨霏霏。

传说这里是向王天子归天的地方。

逢阴雨天气,谷中有如战场厮杀般的神秘声响。

贺龙公园 坐落在1200米的千层岩左侧。

公园内主要游览点有贺龙元帅铜像、兵器馆、贺龙元帅陈列馆、将军碑林等。

屹立在“云青岩”上的贺龙铜像是我国近百年塑造的最大的一尊铜像。

索溪峪索溪峪西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相连,北与天子山毗邻。

索溪峪,是土家语音译;这三个字按其意为:“suo”雾,“xi”大,“yu”山庄,连起来就是“雾大的山庄”。

景区内以军地坪为中心,开通了至各小景区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多条车行游道。

有绿喁山庄—天子山、十里画廊—卧龙岭—西海、天台宝峰桥、鹰窝寨—宝峰湖游船码头等步行游道。

景区呈盆地状,四周高,中间低,山、丘、川并存,峰洞、湖俱备。

峰秀、谷幽、水碧、洞奥为其景观的主要特征。

现已开发小景区8个,西海峰林、十里画廊、水绕四门、一线天等,共约200多个景点。

水绕西门位于索溪峪景区西部,距十里画廊谷口2公里。

金鞭溪、索溪、鸳鸯溪、龙尾溪四条溪流在这块山谷盆地里盘绕汇流。

四周峰岩奇秀,溪流潺潺,奇峰石壁间有一个芳草萋萋的绿洲,几条山溪切割出东南西北四道山门,人称“水绕四门”。

推荐景点:万岁牌、将军岩、笔架山等西海西海位于索溪峪景区的西部,为一盆地型峡谷峰林群。

西海白云一向被称为绝景,尤宜是登上通天门、天台观赏。

这一带还有数以千计的石峰。

步入西海,宛若置身于石林海洋之中。

据传很久很久之前这里是真正的大海,后来海水退去,这一带便形成了现今岩谷幽深、万石峥嵘的奇特自然风光。

春夏或秋初雨后初晴,则云如浪涛,极为壮观,是为“云海”。

西海的特色是“峰海”、“林海”、“云海”三海合一。

推荐景点:天台、卧龙岭、宝塔峰。

十里画廊位于索溪峪景区西北部。

为一狭长峡谷,谷深

【第5句】:8公里,一溪中流。

峡谷两侧群峰凛然而列,造型各异,组成一幅幅生灵活现的天然雕塑画。

主要景点寿星迎宾 在十里画廊观光,第一个景点便是“寿星迎宾”。

那一座酷似老寿星的石峰,形同一个耄耋老人正招手示意。

采药老人 又名老人岩、老人峰。

这位采药老人,身背竹篓,佝偻而行。

有诗云:“采药老人应解语,当年何术慰苍生。

”仙女拜观音 看过“采药老人”一景以后,再行100米左右,在右侧的山峰上即是仙女拜观音。

海螺峰 游人行至画廊底时,便可见海螺峰,它下大上小,盘旋生长,酷似海螺。

两面神 这是十里画廊一绝。

它由一座孤峰构成,从南从北看,均构成人面。

连眼睛、鼻子和嘴唇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猴子坡 这里猴子很多。

仅这一个地方就有猕猴四五群,两三百只。

在这里游览,随时都可以看到猴子。

仙女洞与仙女桥 仙女洞又名“仙侣洞”。

门额上还有斑驳的“仙侣洞”3个大字。

离仙女洞不远,便是仙人桥一景。

黄龙洞黄龙洞位于索溪峪自然保护区东部,索溪峪镇东7公里(索溪峪河口村)的一座山腰上。

洞内景观面积约20公顷,分旱洞和水洞。

最大洞厅面积12000平方米,可容纳上万人。

现分龙宫、水晶宫、石琴山、天仙水、响水河、迷宫等游览线。

龙宫是黄龙洞中的精华,“龙王宝座”位居中央,数以千计的石柱、石笋林立四周。

此外,洞中有水有山,尤其是洞中有山,在国内溶洞中实为罕见。

叩击洞中石琴山上的钟乳,便能发出动听的丝竹管弦之音。

宝峰湖宝峰湖地处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的核心地带,以奇秀的高峡平湖绝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宝峰飞瀑、神秘的深山古寺闻名。

宝峰湖是一座罕见的高峡平湖,电视剧《西游记》中花果山水帘洞外景就拍摄于“奇峰飞瀑”。

韩剧《九天洞》拍摄的湖水也是宝峰湖。

宝峰湖主要景点由宝峰湖和鹰窝寨两大块组成。

其中宝峰湖、奇峰飞瀑、鹰窝寨、一线天被称为武陵源“四绝”。

湖中有两座叠翠小岛,在湖中漫游,还可以见到湖心岛上的一些佳景,如“仙女照镜”、“高峡平湖”、“金蟾含月”等。

游船上还有土家山歌表演,值得欣赏。

梯玛神歌 宝峰湖的梯玛神歌是一台讲述土家起源、演变、战争、生产生活等内容的大型山水原生态歌舞史诗实景演出,真实演绎出湘西土家的神秘历史。

有黑夜版、月光版,烟雨版等三个版本。

节目共分“神之殇”、“神之韵”、“神之怆”、“神之天堂”等四个部分。

梯玛神歌梯玛,土语,俗称土老司,意为敬神的人。

土家族一年一度的“调年摆手”敬神祭祀活动,都由梯玛一手执掌,祭祀过程中梯玛演唱的敬神之歌就叫“梯玛神歌”。

梯玛神歌的音乐旋律源于远古土家部落的牛角号,其篇幅浩繁,长达数万行。

在唱述时,以土家语为主要表述语言,在形式上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文学性很强。

天门山天门山古称云梦山,又名玉屏山,坐落在张家界市区以南10公里处,分为天门洞开、天界佛国、碧野瑶台、觅仙奇境四大景区。

它是张家界海拔最高的山,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

公元263年,因山壁崩塌而使山体上部洞开一门,南北相通。

三国时吴王赐名“天门山”。

天门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湘西第一神山”和“武陵之魂”之称。

山顶的千年古刹天门山寺也一度香火鼎盛。

登上天梯,拜天门的登天祈福习俗,已成为表达人们祈求吉祥平安的方式之一。

天门洞 位于海拔1260多米的绝壁之上,门洞高1

【第31句】:5米,宽50余米,南北对开于千寻素壁之上,气势磅礴,巍峨高绝,是罕见的高海拔穿山溶洞。

天门山索道 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山客运索道,它以张家界市中心的城市花园为起点,直达天门山顶的原始空中花园。

新刘海砍樵 《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取材于湖南传统花鼓戏《刘海砍樵》,以此基础进行了艺术再创造。

剧中,山寨吊脚楼的木门在晨曦里推开,劳作的汉子、打情骂俏的婆娘、快乐单纯的樵夫猎人、美丽多情的洗衣少女、动听的桑植民歌,一幅幅男耕女织的生活画面等构成美丽湘西的风情画卷,使观众恍若身临其境,融入其中。

天门未解之谜天门翻水天门洞右侧绝壁之顶,会在旱季晴天忽泻洪水,而出水之处并无任何水源,本地人基本都多次目睹过这一奇特现象。

更为神秘的说法是,出现翻水的年份总与发生重大历史事件或自然灾害的年份吻合。

天门转向当地居民几乎都很肯定地认为,天门洞的方向近几十年来在悄悄转动,以前在市内几处能清楚看见天门洞的位置,现在却因方向不对,见山不见洞,只有天门洞从北向西北方向发生转动才会如此。

龙王洞龙王洞是张家界旅游核心景点之一,被溶洞专家称赞为“世界溶洞奇葩”,是中国最大、最古老的溶洞之一。

龙王洞总长约30公里,洞中石笋、石钟乳、石幔、石花遍布,琳琅满目。

更有“天下第一柱”之称的龙王宝柱,顶天立地、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在龙王洞洞口右下方87米处有一深潭名曰“龙王潭”,潭水深度至今还是一个迷,无人探知。

龙王潭一年四季保持水位不变,在季节、气候变化中时有涨潮现象,人称“阴海”。

潭中早晚雾气朦胧,时而隐约可见游鱼游弋、野鸭戏水、白鸽起落,让人感觉如梦似幻。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8405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