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陵导游词500字
明显陵导游词作文300字左右
各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你们好
欢迎来到“世界遗产”之北京故宫,我是来自遂昌的翁导游,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细细游赏一番吧。
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地点位于北京城中心。
开始建造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现在说的1406年至1420年,后来经过多个朝代的劳动人民细心修改,变的非常的富丽堂皇,但仍保持着原来的布局和规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架宫殿建筑群。
最先的设计人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的人是蒯详、陆详等,名字里都有详哦
我们说完了北京故宫的历史和人物建造,现在该说说外观和排列顺序了把
这座城设四个门,南门正中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四门个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
这座城的四个角都还布有一些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
外面的墙有10米多高呢
还有护城河宽52米,够宽的吧
长3800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间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听完了一以上那些,你应该对北京故宫有些了解了吧
可能你还不知道把,连皇帝的住所都是那么井井有条
文化殿,武英殿是面阔九间的但檐歇山顶建筑。
文化殿是皇帝听大臣讲书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饭、居住和召见大臣的地方。
后三宫、东西六宫和乾清宫和坤宁宫通直御花园。
坤宁宫和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正寝,是皇帝、太后和皇后的正式居住场所,平均面积宽九间,为重檐庑殿顶。
前三殿是全宫最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达
【第8句】:5万平方米,是宫城的12%,后三供则为前三殿的25%,期于宫殿依次递减,主要突出前三殿、后三宫的主要地位。
1961年定位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过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用英语介绍随州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的导游词
三峡旅游概况导游词尊敬的客人:大家好!欢迎大家乘船游览美丽的长江三峡。
我叫***,是***旅行社的职业导游,持证号码是******号,市旅游投诉电话号码是:*********。
今天能为大家服务和导游,我十分高兴和荣幸。
希望三峡之旅和我的服务都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长江三峡美丽的风光,去发现三峡古代文化的辉煌灿烂。
第一部分:长江与三峡(介绍长江概况)三峡是长江上的一段河道,了解三峡首先得从了解长江开始。
大家都很熟悉《长江之歌》吧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慨。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这首歌已经成为中国音乐的经典旋律,它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表达了长江之水从雪山一路奔腾而来的磅礴大气。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西南侧,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长度居世界第三位;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
占中国河川径流总量的36%左右,水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亚麻逊河和刚果河,相当于黄河水量的20倍。
长江支流数以千计,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等49条。
嘉陵江、岷江、雅砻江4大支流的流域面积均在10万平方公里以上。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淡水湖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主要有鄱阳湖、洞庭湖、大湖、巢湖等。
长江不同河道常用称谓有: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以上分别称沱沱河和通天河;巴塘河口至四川宜宾岷江口称金沙江;宜宾至湖北宜昌俗称川江;长江三峡一带称峡江;湖北枝城至湖南岳阳城陵矾,俗称荆江;江苏扬州镇江以下江段,因古有扬子津渡口,得名扬子江。
现在所称杨子江泛指武汉以下长江下游。
长江纳百川容千流,穿山越谷,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在重庆至湖北境内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造就了雄奇壮丽的三峡百里山水画廊。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大峡谷的总称,从自然上说三峡是美丽长江的标志性河段,从人文上说三峡是长江文明的华彩乐章。
长江三峡犹如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是集游览观光、科考怀古、艺术鉴赏、文化研究、民俗采风、建筑考察等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雄伟壮观的山水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名胜古迹使三峡成为我国著名的黄金旅游线和举世闻名的观光旅游胜地。
因为有了三峡,长江变得更加雄伟,风光变得格外秀丽。
三峡风光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三峡留下了历代骚人墨客畅游的千古绝唱,三峡旅游一直是万里长江不变的主题。
三峡因长江而存在,长江以三峡而骄傲。
美国人罗斯福曾说,每个美国人都一定要去看看科罗拉多大峡谷,因为峡谷是用时间缓慢雕刻出的惊心动魄。
和科罗拉多大峡谷纯粹沙石沟壑的粗犷相比,三峡更完美地将山、水、文化景观结合到了一起,而且三峡是全球排名前五位的大峡谷中唯一可以乘船在大江上游览大峡谷。
世界上大江大河很多,大峡谷也不少,但是要么有江无峡,要么有峡无江,只有我国的长江三峡才同时拥有著名的大江和雄壮的峡谷两者兼备的风光。
如果长江是一首交响曲,那么进入三峡就开始了它最华彩的乐章。
第二部分:造化三峡(介绍三峡地理演变)长江三峡是大自然的杰作。
关于三峡的形成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最典型、流传最广的是“大禹开江”的说法,是说长江的主流最早不是经现在的三峡流下,而是流经古之南江“涔水”。
由于当时天下洪水泛滥,大禹决巫山,令江水得东过,终于使长江“东流之注五湖(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之处,三峡之水从此畅通,长江的主流才改从现在的河道(即北江)流淌。
大禹导江治三峡,是有史料记载的。
春秋孔子、汉代诸葛亮、晋代郭璞、北魏郦道元等历代名人都有论述。
(另一传说见附一)这些关于三峡形成的美好的神话传说只不过反映了古代人民在与洪水长期斗争中的强烈愿望。
从地质发育看,长江三峡显然不是人工开凿或鬼斧之功,而是强烈的造山运动所引起的海陆变迁和江河发育的结果。
三峡地貌变化之大,可以用沧海桑田来形容。
远古时代,三峡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
距今
【第1句】:8亿年前的印支造山运动,使华南地区形成陆地与华北陆地联成整体,中国地势东高西低,西南地区仍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古长江从东向西流向古地中海。
距今7000万年前,燕山造山运动使巫山山脉自北而南隆起,切断古长江,于是,巫山以东的古长江即向东流,巫山以西的古长江仍向西流。
距今4000万年前新生代之初,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气势非凡,使中国的西部地区迅速抬升,形成世界第三极高峰和整个青藏高原和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强迫浩淼的西部之水向东流去,去冲刷切割阻挡长江的巫山山脉。
长江左突右冲,终于波涛汹涌劈开巫山山脉,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大峡谷。
长江就永远的“大江东去”,从此“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峡形成的阶段见附二)三峡横空出世,鬼斧神工的地理奇观,雄、壮、险、奇的天然美景,是造物主在大地上刻画雕琢出的惊世杰作。
三峡是大自然的运动在地球表面留下的种种奇迹中最惊心动魄、最雄奇壮观的精彩华章,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
三峡两岸可以欣赏到举世罕见的峡谷地貌、溶洞景观、名山水景、原始森林及距今4000多年历史文化和200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迹。
山,是三峡的骨架与躯体;水,是三峡的灵魂与血脉。
三峡保存着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又完整丰富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和地质地貌现象,是中国最大的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地质博物馆”。
第三部分:历史三峡(介绍三峡的文明发展史)长江三峡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大峡谷,还是我国乃至亚洲最早居住古人类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和世界人类远古文明出现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著名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曾预言说:“我们现在称北京猿人为我们的老祖宗,但北京猿人的老祖宗又在哪里
我觉得应该到长江三峡一带探寻。
”现在,考古学家在大量的遗址遗迹中已经找出三峡人类活动的大致轮廓,在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巫山龙骨坡,发现200多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证明“巫山人”是全球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人类;新石器时代遗址大溪文化展示了三峡人类的聪明才智;三峡地区古代巴人的遗址和墓地反映了三峡是巴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是解开古代巴人历史之谜的主要地段。
长江文明堪与黄河文明媲美。
三峡也是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文明的另一个摇篮和重要通道。
在历史进程中,长江串接起下游的吴越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上游的巴蜀文化。
而三峡,像一个巨大的纽结,沟通了江汉平原和成都平原,将巴蜀文明和荆楚文明连接起来,造就了完整的长江文明。
三峡两岸夏商周遗址、秦时栈道、楚国阳台、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奉节白帝城,云阳张飞庙、夷陵(湖北宜昌)古战场,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八阵图、永安宫、涪陵白鹤梁、黄陵庙等古代建筑和文化遗迹,与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向人们展开了一册数千年文化历史的巨卷。
可以说,百里三峡是一根哺育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脐带,如果没有这个通道,中华民族文化史就是残缺的。
第四部分:瑰丽三峡(介绍三峡自然风光)三峡是中国让人记忆最深刻的景观,小学课本收入的《长江之歌》使不少人第一次认识长江的豪迈;中学课本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名诗,和刘白羽的《长江三峡》,让我们进一步领略了三峡的雄奇与壮丽;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三峡》一文中把长江三峡那独具魅力的风光名胜和意境渲染得淋漓尽致,一次又一次的加深了我们对三峡的印象。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
我们通常所的三峡风光是指泛从重庆到宜昌全长600公里的峡江风光。
整个三峡位于崇山峻岭之中,两岸山高谷深,悬崖绝壁,群峰竞秀。
三峡“山水峡林泉洞,包罗万象;雄奇秀险峻幽,无奇不有”;其景色之壮观,气象之宏阔,占尽天下所有自然景色,被称为天然博物馆,是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位居全国十大风景区之首。
瞿塘峡是三峡中最短的峡谷,以雄奇之美著称于世。
瞿塘峡山势雄峻,两岸的山就像大斧切成的一样,其中夔门山势尤为雄奇,是瞿塘峡的代表景观,也是长江三峡在景观上特征最明显的景观。
古人诗称夔门为:“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人们常称“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
巫峡是三峡中最长的峡谷,以幽深秀丽闻名中外。
巫峡最享盛名的是巫山十二峰,峰峰奇绝,就像一串翠绿的宝石镶嵌在江畔,其中以神女峰最富魅力。
由于巫峡湿气蒸腾不散,容易成云致雾,随时可见云雾或缠绕于山腰,或飘浮于江面之上,因此,古代骚人墨客游历三峡时,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三峡的云和三峡的雨。
用巫山云比喻爱情的莫过于唐代诗人元稹。
他在《离思•五首之四》中这样吟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据说这是元稹为悼念亡妻而作,诗中以巫山之云比喻他对爱妻无限眷念之情——经历过沧海水、看过巫山云的人不再以其它地方的水云为美。
诗人之挚爱与真情可谓感人肺腑。
美丽的山水加上美丽的诗句,可见巫山云雨乃是天下云雨之冠了。
(关于巫山云雨的传说见附三)巫峡小三峡更是王冠上的明珠,为天下绝境。
小三峡雄奇之中又带着秀美,龙门峡峭壁高耸入云,巴雾峡云霞飘渺,滴翠峡水嫩苍翠。
西陵峡自古因滩多水急名声在外,两坝建成后,又以山灵水秀著称。
长江东出南津关后,江面骤然展宽,由400米增至2000米左右,流速由急变缓。
宜昌古称夷陵,就是根据“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
大自然把所有雄奇的力量都整合在三峡,把所有瑰丽的色彩都附丽在三峡,峡长、谷深、江险,构成了三峡壮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完成了一章最完美最奇异的诗篇。
雄奇壮丽的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吸引一代又一代的中外游人。
第五部分:诗歌三峡(介绍三峡的文化源流)三峡是诗歌的圣殿,中国再也没有一个地方像三峡这样聚集了那么多的瑰丽诗篇。
几百里三峡画廊,到处都可以拾到古代文豪们遗留的不朽诗篇;长长的峡江两岸,遍地是骚人迁客万古流芳的华章。
《唐诗三百首》中有30首写长江,有12首写三峡,历代歌咏三峡的诗作超过4000首。
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如屈原、宋玉、诸葛亮、郦道元、李煜、张九龄、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孟郊、刘禹锡、元稹、李贺、黄庭坚、王安石、司马光、苏洵、苏轼、苏辙、寇准、欧阳修、陆游、范成大、杨慎、王士桢、李调元等大文豪,有的曾在峡区为官作吏,有的在峡区旅居、漫游,写下了大量歌咏三峡、堪称千古绝唱的不朽诗篇,赋予了三峡山水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更高层次的文化品味。
三峡壮美的山川孕育、熏陶并激励着人们的情感。
诗人一踏上长江三峡,就才情迸发、诗情涌动,“三峡”也就随着诗歌在中国文学史成为令人向往的地名。
中国诗歌史上最沉重、最深刻、最痛快、最雅致的诗篇有相当数量都与三峡有关。
屈原《九章》、《九歌》里大量的篇章讴歌了三峡的风土人情;宋玉的《神女赋》和《高塘赋》使“巫山云雨”变成了长江三峡的代名词;李白三到三峡,一首《早发白帝城》成为千古绝唱;白居易在三峡为官,写了200多首诗;曾在云阳和奉节白帝城旅居两载的诗圣杜甫,作诗437首,写下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名篇佳作,占到杜甫传世作品的一半。
刘禹锡曾任夔州(今奉节)刺史,发掘出当地民歌竹枝词,开一代新风,一曲古典情歌“杨柳青青将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让竹枝词这种艺术形式走上文坛,使三峡地区民歌在文化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声情并茂。
历代的大诗人,多在三峡有过杰作。
这座长达193公里的峡谷,不仅仅是轴山水长卷,更是座诗书长廊。
可以说三峡就是一首壮丽的诗歌,每一段峡谷,每一片江面,无不平仄和谐。
从雄壮的瞿塘峡,到婉约的巫峡,再到行云流水的西陵峡,三峡是段落分明而又酣畅淋漓的黄钟大吕。
三峡是对中国诗人才情的最大挑战。
一个文人到了三峡如果不写诗,写不出好诗就不是真正的诗人。
三峡成就了这些千古绝唱,名篇佳句加深了三峡的魅力,三峡之灵山秀水给文人们以灵气和灵感;而文化名人留下的足迹和诗篇又使三峡声名远播;山水与文化相得而益彰,三峡山水因富有文化内涵而流芳千古。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风景如画的三峡外在美,而其内在美,则是历朝历代的优秀文人用心灵铸造。
在世界著名的大峡谷中,中国的长江三峡是惟一一座将鬼斧神工的自然和浓郁深厚的文化完美凝聚的峡谷。
《三国演义》有40多个故事发生在三峡,在三峡留下了众多的三国遗迹;历史悠久的巴楚文化,留下了长江三峡的三大悬谜——悬棺、古栈道、古洞(巴人神秘失踪的衢塘峡黄金洞);荡气回肠的三峡纤夫文化和码头文化,有被国外称为中国的“伏尔加船夫曲” 的川江船工号子为代表;闻名遐迩的丰都“鬼城”,是集儒、道、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的宝库,《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等小说,塑造了一个中国民间影响巨大的“幽冥世界”——丰都“鬼城”;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宝寨,距今四百多年,寨楼依山而建,飞檐展翼,孤峰拔地,四壁如削,造型奇异,被列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是长江三峡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江上明珠”;奉节白帝城东、西碑林70多块石刻镶嵌着一个灿烂的文化世界,远观是画,近看是诗,画面栩栩如生,诗画浑然一体,堪称二绝。
云阳张飞庙,现存早至汉唐、晚至明清的石碑、摩崖石刻300余幅、木刻217幅。
三峡的旅游文化积淀深厚,让人叹为观止。
第六部分:坚韧三峡(介绍三峡人的人文精神)三峡自然山水与人文结合,产生了三峡文化独特人文历史精神——三峡精神。
三峡精神是三峡人民依托三峡山水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精神,包含以巴人为代表的忠勇刚烈的品格、以楚人为代表的开创奋进的精神,以及承担大义、舍身为国的自我牺牲精神。
上下几千年,纵横数千里,三峡人每每在中华民族危重关头,象峡江中的山脉,以负重和牺牲为代价,承担着一个民族希望的人文历史形象和品格。
远在武王伐纣平定天下,邀三峡巴人逐鹿中原时,其骁勇善战,无所畏惧,前歌后舞的战斗形象已成千古绝唱。
后至宋末钓鱼城抗敌,巴人拼死苦战,视死如归,不容外强染指河山的气概,气壮山河。
再到八年抗战,他们忍受饥饿,承受狂轰滥炸,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守卫着中国大后方,苦苦保全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抗战时期,三峡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
当时***人已经过了武汉,为了抢运中国的工厂设备和北京的国宝,卢作孚无私出动重庆民生轮船公司全部的船只,连夜运输。
当时老百姓用绞盘拖船,用人力拉一艘艘分装船。
那是一场意志与力量的竞争,中国民众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当时美国报刊登载了中国全***的纤夫抢运战时物资照片,震撼了全世界,知道这样一个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会用肉体与钢铁搏斗。
最后终于在***人进攻前以运完了全部物资,而船只损失惨重。
但那大船小船齐头并进,齐心协力的场面永远留在这个民族的精神史上。
三峡为最终赢得民族保卫战作出了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精神意义上保全了中国。
三峡纤夫是三峡人最典型的缩影。
过去三峡两岸,一群群头包布帕腰缠麻片足蹬草鞋的纤夫,身背长纤,力挽狂澜,与三峡的恶水险滩搏斗。
长江三峡船夫面对的危险要远远超过在平岸上拉纤的伏尔加船夫,纤夫必须光着脚行进在江边尖利的岩石上,夏天顶着炎热的骄阳,冬天经受刺骨的寒水,奋力拉船。
伏尔加河的纤夫在莽苍的伏尔加河上显得无奈,凝重,悲怆,而三峡纤夫则表现出在长江峡谷中为生存抗争奋进,有着中国独特的进取人生、积极生命的文化意义。
与三峡纤夫相伴的是铿锵有力、纯朴粗犷《船工号子》,这是与自然、与命运、与意志抗争动人心魄的搏斗之歌。
千百年来三峡船工面对艰险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的探索***和开拓闯关的精神正是三峡最豪壮、最浪漫的乐章。
三峡人与急流险滩博斗的“闯滩”精神,永远是三峡文化的精髓,是值得不断开凿和利用的珍贵遗产。
另外,三峡移民反映出来的开拓奋进和无私奉献的移民精神也是三峡精神的延续。
正在建设的长江三峡工程是世界水利史上移民最多的水利枢纽工程,今后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范围涉及重庆市的16个县市区,湖北的四个县,共计20个县(市、区)。
须迁移的总人口将达1
【第13句】:18万人,称为“百万大移民”。
“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移民”。
截至2004年三峡库区已经迁出移民上百万人。
一批又一批的三峡移民,为了三峡工程早日建成,毅然舍弃眷恋的家园,离开视为生命的热土,离开了他们熟悉的山村,熟悉的长江三峡,迁往一个个陌生的地方。
将他乡作故乡,去异地扎根创业。
坦然接受了命运的挑战,重新创造新的生活。
三峡移民为三峡工程作出了特殊的奉献。
第七部分:腹地三峡(介绍三峡成库后的神奇风光)2003年三峡二期蓄水,水位上溯回水在重庆境内形成约400多公里长的狭长形巨型水库,云阳以西江面开阔,形成“平湖”,以东依然“高峡”。
2009年三峡水库蓄水后,将形成总面积达1084多平方公里的巨型人工湖泊。
长江三峡水库是峡谷河道型水库,完全与千岛湖等湖泊式水库不同。
因此,三峡水库完工后并不会损害峡区的基本风貌,三峡仍然会保持峡多、山高、水清、景奇的景色。
三峡蓄水后江面大大展宽,江水流速变小,对水势的改变多于山势。
瞿塘峡两岸和巫峡十二峰高程大都在1000—1500米,三峡工程全部完工后,水深也仅比成库前增加10到110米。
水位上升的幅度,不会改变千米以上的峭壁悬崖的景观特色。
回水到夔门只抬高40多米,“夔门天下雄”的壮观气势依然存在。
神女峰水位抬高约50米,可以说“神女应无恙”。
历史人文景观绝大部分也依然屹立长江两岸。
被淹没的云阳张飞庙、秭归屈原祠、瞿塘峡沿岸的摩崖石刻、古栈道、孟良梯、粉壁墙以及大宁河岸的大昌古镇等都已原物原貌迁建到距原址不远的江岸。
据统计,三峡成库后,将全部淹没兵书宝剑峡等9个自然景观和张飞庙等15个人文景观;部分淹没14个自然和人文景观。
但其中8处重要景点通过集中陈列或异地复建得以保存。
库区几处著名的旅游胜地,随着水位的壅高和江面的展宽,反倒会增展秀色。
奉节的白帝城将形成天然小岛,大有仙岛“蓬莱”之胜景。
忠县石宝寨依附的玉印山成为水中孤峰,12层的塔楼被江水环绕,宛如水上浮宫。
号称“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水文站”的涪陵白鹤梁,将修成水下博物馆,用玻璃钢罩起白鹤梁,以后人们透过航空玻璃罩才能看到白鹤梁石刻。
大昌传统民居也将随着新的大昌集镇一起搬到对面的山坡上。
三峡库区的形成本身也是最大的自然景观,新增不少景点使三峡旅游更加多姿多彩。
成库后将出现涪陵湖、石宝湖、万州湖、白帝湖、巫山湖等11个大的湖面和白帝岛、石宝岛、隍华岛、广阳岛等14个大型岛屿。
同时,由于水位上溯向两侧腹地回灌,三峡腹地更多幽深的峡谷和大量旅游资源在不会“养在深闺人未识”了,极高旅游观赏价值的乌江十三峡、鲜为人知的上古盐都宁厂古镇、世界奇景奉节小寨的天坑地缝、高山草原巫溪红池坝、夏冰洞以及有洞穴科学博物馆美誉的武隆芙蓉洞等43处人间佳境将呈现在游客的眼前。
水库蓄水后形成的峡谷及37处漂流河段,15个溶洞,更加丰富了三峡旅游的内容。
现在那些交通不便的奇山秀水,到时都可以乘坐游艇前去游览。
新三峡将以三峡风光依旧、大坝风光无限、平湖秀色迷人、库区新生千岛、腹地美景无数的旅游形象自然地展现出来。
第八部分:“水利三峡”(介绍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通常简称“三峡工程”或“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中段三斗坪,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由拦河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3大部分组成。
三峡大坝全长2335米,坝顶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
【第21句】:5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分洪区的库容。
五级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大坝通航建筑物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的客货轮。
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
主体工程总工期17年,分3个阶段进行,一期工程5年,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均为6年。
三峡工程于1993年开工,1997年实现大江截流,2003年三峡成库蓄水到135m高程,启用永久通航建筑物和首批机组发电,目前已进入三期工程施工,2009年全部工程竣工投产。
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综合效益。
防洪是三峡工程的主要功能,可使长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基本上消除洪涝灾害的影响。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将是世界八大水电站中最大的水电站,装机26台,总容量达1820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达到847亿度,一年上交的利税可以建一座葛洲坝枢纽工程。
目前三峡电站已投产11台机组,2004年累计发电358亿千瓦时,缓解了当前华东、华中和广东地区的缺电压力。
三峡水库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使万吨级船队可以从重庆直达汉口。
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在三峡谱写一首新的民族之歌。
世界第一的三峡大坝和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以及通航建筑物,成为三峡新的世界奇观。
三峡大坝是三峡旅游的终点,给三峡之旅画上了一个充分显示人为力量的句号。
附一:三峡形成的另一种 传说另一个传说与成语“杜鹃啼血”相关。
很早以前,位于四川的蜀国有个国王,叫做望帝。
望帝是个人人爱戴的好皇帝。
他带领人民辛苦了许多年,把蜀国建成了天府之国。
在湖北的荆州地方,有一个井里的大鳖成了精灵,幻成了人形。
可是,他刚从井里来到人间便不知何故死了。
奇怪的是,那死尸在哪里,哪里的河水就会向西流。
于是,鳖精的尸体就随着西流水,从荆水沿着长江直往上浮,浮过了三峡,最后到了岷江。
这时候,他突然活了过来,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称叫做“鳖灵”。
说来也巧,鳖灵正碰见望帝愁眉不展,便忙问为什么如此惆怅,望帝见到鳖灵, 便告诉了他缘故。
原来,有一大群被蜀人烧山开荒赶走的龙蛇鬼怪,不愿离开, 便使了妖术,把现在川西原来一带的大石,都运到夔峡、巫峡一带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岭, 将大水挡住了。
结果, 水位越来越高,将老百姓的房屋、 梯田等淹没了,望帝因而一筹莫展。
鳖灵听后,向望帝自荐治水, 望帝大喜过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开河放水救民。
鳖灵领了圣旨,带了许多有本领的兵马和工匠, 和龙蛇鬼怪斗了若干天才制服了它们, 接着鳖灵又把巫山一带的乱石高山,凿成了夔峡、巫峡、西陵陕等弯曲峡谷,终于将汇积在蜀国的滔天洪水,顺着七百里长的河道,引向东海去了。
望帝他见鳖灵立了如此大的功劳,才能又高于自己,便将王位让给了鳖灵,他自己隐居到西山去了。
殊不知鳖灵做了国王后, 情况慢慢起了变化。
他居功自傲,变得独断专行,不大倾听臣民的意见,不大体恤老百姓的生活了。
消息传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着急,常常食不好寝不安, 他决定亲自走一趟,进宫去劝导丛帝鳖灵。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 大家便跟在望帝的后面,进宫请愿。
这一来, 鳖灵丛帝认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带着老百姓来推翻他的。
便下令紧闭城门, 望帝无法进城,他靠着城门痛哭了一阵,也只好无奈地回西山了。
最后他终于想到只有变成一只会飞的鸟儿,才能飞进城门, 把爱民安天下的道理亲自告诉丛帝。
于是,他便化为一只会飞会叫的杜鹃鸟了。
由于苦苦地劝鳖灵和以后的帝王要爱民,叫出的血,把嘴巴染红了。
这就是“杜鹃啼血”的故事的来历。
附二:三峡形成的三个阶段三峡的形成大致有这样三个阶段:
【第1句】:退出古地中海。
早在距今二亿年前的三迭纪,现今长江流域是一个片辽阔的大海,它与古地中海相通。
在三迭纪末,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 它使三峡地区地壳上升,古地中海向西大规模地退出了三峡地区。
现今著名的黄陵背斜(湖北西部)露于海平面之上。
在它的西面留下姊归湖、巴蜀湖、西昌湖、滇池等几个大水域,除姊归湖之外,它们被一个水系串连起来,从东到西,由南涧海峡(云南西南部)流入地中海,这就是西部古“长江”的雏形;在它的东部有当阳湖、鄂湘湖、鄱阳湖及其它众多湖泊,它们也有大河相连,这是古东部“长江”的雏形。
【第2句】: 两水背流。
在距今大约七千万年前, 又发生了一次燕山运动( 在我国许多地区,地壳因为受到强有力的挤压,褶皱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北京附近的燕山,就是典型的代表),四川盆地和三峡地区开始隆起,姊归湖消失,洞庭、云梦盆地开始下降。
三峡地区的巫山、黄陵三段山地背斜,就是在燕山运动中形成的。
这些背斜隆起之后,东西两坡上顺着坡面发育的河流,各自形成相反的流向,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长江?\\\/cn>
有关世界遗产的资料 50字
【第1句】:明清皇陵
【第2句】:天坛
【第3句】:颐和园
【第4句】:孔庙
【第5句】:周口店遗址
【第6句】:故宫
【第7句】:长城
【第8句】:高句丽壁画墓
【第9句】:沈阳故宫
【第10句】:云冈石窟
【第11句】:平遥古城
【第12句】:承德避暑山庄
【第13句】:秦始皇陵
【第14句】:莫高窟
【第15句】:龙门石窟
【第16句】:都江堰
【第17句】:大足石刻
【第18句】:苏州古典园林
【第19句】:皖南古村落
【第20句】:庐山国家公园
【第21句】:武当山
【第22句】:丽江古城
【第23句】:拉萨布达拉宫 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12月 中国的长城始建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联成万里长城。
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
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
从公元前7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持续了两千多年修筑过长城,今天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长城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
在万里城墙 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西藏布达拉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4年12月 布达拉宫在中国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海拔3700多米,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
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
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节空气。
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
宫内还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绸缎上彩绘的唐卡以及历代文物。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12月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距北京城约50公里。
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以后陆续在龙骨山上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
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生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类遗址。
北京人的平均脑量达1088毫升(现代人脑量为1400),据推算北京人身高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
北京人属石器时代,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动物。
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
【第68句】:2%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
【第4句】:5%。
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研究,证明北京猿人距今约69万年,其创造出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对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北京猿人的发现,还将用火的历史提早了几十万年,他们居住过的洞穴里留下了很厚的灰烬堆。
云南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7年12月 丽江地处云南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
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
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
依山就水的丽江大研镇,既无高大围城,也无轩敞大道,但它古朴如画,处处透出自然和谐。
镇内屋宇因地势和流水错落起伏,人们以木石与泥土构筑起美观适用的住宅,融入了汉、白、藏民居的传统,形成独特风格。
当地常见的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
丽江一带迄今流传着一种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
这种纳西族先民用来记录东巴教经文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
如今分别收藏在中国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图书馆、博物馆中的2万多卷东巴经古籍,记录着纳西族千百年辉煌的历史文化。
云冈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1年12月 云冈石窟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
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共有大小石窟53个,佛雕51000多尊,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千佛洞、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像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
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
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
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
武当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4年12月 武当山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西南,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
武当意为“非真武不足当之”。
名胜区面积为321平方公里,有众多的自然胜景和人文胜景,武当山不但风景秀美,而且是一座重要的文化宝库,山上古代建筑中规模宏伟、工程浩大的道教宫观,称得上是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
山上人文景观丰富,唐、宋、元、明、清各代在此均有构筑。
如今山上现存的大量古建筑多为明代所建。
作为一座道教名山,武当山今日香火依然,那历经沧桑的宫观,悠扬的道家音乐,丰富的神话传说,连同那些虔诚的香客,传递着古老的文化气息。
北京颐和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8年11月 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也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总面积约290公顷。
这个由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建造的园子,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环绕山、湖间是一组组精美的建筑物,全园分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主体的帝后生活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游览区。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吸收了中国各地建筑的精华,41米高的佛香阁是颐和园的象征。
万寿山下昆明湖畔,共有273间、全长728米的长廊将勤政区、生活区、游览区联为一体。
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一个一个的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长廊以精美的绘画著称,计有546幅西湖胜景和8000多幅人物故事、山水花鸟,1992年以“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
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一道“苏堤”把湖泊一分为二,十足的江南格调;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筑;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横,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
都江堰-青城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0年11月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建于公元3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观。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为都江堰渠首工程。
渠首主要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引水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
李冰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17米的楔形口子。
峡口枯水季节宽19米,洪水季节宽23米。
飞沙堰是中段的泄洪道,有排泄洪水和沙石的功能,宝瓶口具有引水和控制进水的作用。
因而,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排水和引水的难题,收到了“行水灌田,防洪抗灾”的功效。
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称丈人山,方圆100余公里,高峰海拔1800多米,山林青翠,景色清幽。
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
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神秘绮丽如世外桃源。
青城山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主要风景名胜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上清宫等。
建福宫是游山的起点,始建于唐代,现尚存二殿三院;天然图画西距建福宫1000米,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天师洞是青城主庙,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其主殿——三皇殿中供有唐朝石刻三皇,殿内现存历代石木碑刻中最著名的有唐玄宗旨书碑、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等。
出天师洞,过访宁桥,是祖师殿,北面有朝阳洞、上清宫。
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
重庆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9年12月 重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位于四川省重庆市,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中国唐、宋时期的石刻造像艺术的总称。
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而且“三教”、“两教”合一的雕刻也很多。
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
大足石刻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具有很高的文物、雕刻和旅游价值,是一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0年11月 宏村 宏村位于安徽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
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
古宏村人独出机杼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像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
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
西递 西递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多。
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且“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北京天坛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8年11月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
它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总面积为273万平方米,相当于紫禁城的四倍。
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
北围墙为弧圆形,南围墙为方形。
这种南方北圆,象征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主体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
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高38米,是三重檐亭式圆殿,宝顶鎏金,碧蓝琉璃瓦盖顶。
大殿结构十分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檐顶以柱和枋桷承重,中央的四根立柱代表一年中的四季,外围两排各有12根柱子,分别代表十二月和十二时辰。
大殿建于高6米的三层汉白玉石台上,使大殿产生出高耸云端的巍峨气势。
北京故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历时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执政。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它显示着中国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文物。
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有文物约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
敦煌莫高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12月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是敦煌石窟的代表。
莫高窟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
始凿于公元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
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为研究4~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7年12月 苏州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
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迩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
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田园生活(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
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0年11月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
它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宋等朝代达400余年之久。
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
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
【第17句】: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龙门石窟不仅佛像雕刻技艺精湛,而且石窟中造像题记也不乏艺术精品。
龙门石窟还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
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明清皇家陵寝 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0年11月 明显陵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
【第7句】:5公里的纯德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陵墓面积
【第1句】:83平方公里,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
其“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明显陵的建筑格局,从整体看,宛如一个巨大的“宝瓶”,分内外围城,外围城高6米,宽
【第1句】:8米,长3500余米,红墙黄瓦,随山势起伏,雄伟壮观。
外围城南端为两重陵门,称新、旧红门。
明显陵布局巧夺天工,工艺浮雕精美绝伦。
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的马兰峪,界于京津、唐山、承德之中。
陵园大小建筑580座,是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五个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161人的大陵园。
清东陵四面环山,是清王朝帝王的主要陵寝之一,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由217座主要单体建筑组成,比中国最大的古建筑群——北京故宫还大10万平方米。
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的永宁山下,是清代帝王陵寝之一,与河北省遵化县东陵东西相对而称西陵。
这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他们的后妃、王爷、公主、阿哥等76人。
共有陵寝14座,还有配属建筑行宫、永福寺,这里风景秀丽,环境幽雅,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
其中崇陵位于泰陵东侧、是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陵墓,是中国最后一座帝陵。
北京明十三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3年7月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东、西、北三面环山,是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和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陵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群山之内,各陵均依山面水而建,布局庄重和谐。
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建于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是陵区第一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前。
此后明朝营建的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等11陵分别坐落在长陵两侧山下。
陵区中部长达7公里的长陵神道(总神道)与各陵,相通。
明崇祯帝朱由检的思陵是最后一陵,此外,陵区内还建有明代妃坟7座、太监墓1座,并曾建有行宫、苑囿等附属建筑,周围曾筑有10个关城。
明末清初,陵区的部分建筑受到战争破坏,此后其他建筑也不断残坏。
为此,于乾隆五十到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对十三陵的主要建筑进行过一次规模较大的修葺,民国后,北平市政府又于公元1935年修葺了长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对长、献、景、永、昭、定、思7陵和神道建筑进行修茸,并成功地发掘了定陵地下宫殿。
明孝陵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3年7月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墓。
建陵工程始于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前后历时30余年之久。
规模宏大,周围
【第22句】:5公里,是中国现存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
孝陵历经沧桑,屡遭破坏,现存建筑包括碑亭(俗名四方城)、神道、碑殿、享殿(孝陵殿)、方城、明楼和宝顶等。
从起点下马坊到金水桥为导引部分,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历经600余年依然保存完好的神道石刻和金水桥以北的陵墓主体部分。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12月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营建。
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中国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
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
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有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
秦始皇陵封土原高约115米,陵基近似方形,状如覆斗。
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
现存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
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
【第56句】:25平方公里。
主要陪葬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历史文物出土。
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
【第1句】: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20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4年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
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
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
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这就是外八庙,外八庙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创造了中国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
文化自然双重遗产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9年12月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市境内,在市区以南约15公里,处在武夷山脉北段的东南麓,景区面积约70平方公里。
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奇峰峭拔、秀水潆洄、碧水丹峰、风光绝胜的美景,古人说它“水有三三胜,峰有六六奇”,被誉为“奇秀甲东南”。
武夷山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此居住40多年,设帐授徒,著书立说,被誉为“道南理窟”。
而古越人的架壑船棺、汉代的古城墟、宋代的古瓷窑遗址和元代的御茶园等,使武夷山更成为人们访古探奇,寻幽览胜之地。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区内峰峦林立,原始森林茂密,景色融雄浑、古朴、隽秀于一体,而且有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被纳入联合国“人与自然”保护区。
泰山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 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誉。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
累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岚光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成为中国山水名胜的集大成者。
泰山是天然的历史、艺术博物馆,泰山中轴线上现存各种石刻1800余处,泰山岱庙天贶殿,与北京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殿内有著名的《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是一幅模拟封建帝王封禅巡狩的大型古壁画。
灵岩寺千佛殿内的40尊宋代罗汉塑像也很有特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之说,从秦皇汉武,到清代帝王,或封禅,或祭祀,绵延不断,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千百年来,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
黄山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0年12月 黄山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
风景区内重峦叠嶂、争奇献秀,有千米以上高峰77座。
“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均海拔1800米以上,鼎足而立,高耸云外,称为“三天子都”。
山中林木茂密,古树繁多,森林覆盖率达
【第86句】:6%,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
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
黄山的历史文化沉积丰厚,历代遗留的寺庙、亭阁、盘道、古桥和摩崖石刻共200多处,散布在名峰秀水之间,增添了不少古雅意趣。
黄山脚下的歙县、屯溪等地古迹繁多,尤以明代徽派古典建筑艺术著称于世。
峨眉山—乐山大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6年12月 峨眉山 峨眉山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
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
峨眉山也是一座佛教名山,相传是释迦牟尼身旁的普贤大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
它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道场。
由于历史变迁,现在峨眉山景区内尚存十余处古寺,如报国寺、万年寺、仙峰寺、洗象池、金顶等。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东31公里的乐山市,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坐像,是乐山最著名的景观。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
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
大佛头长
【第14句】: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
【第8句】:5米,可坐百余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
大佛依凌云山的山路开山凿成,面对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汇流处,造型庄严,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
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左侧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
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
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731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841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