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故城三孔导游词
南宋故城导游词
湖南有句很有名的民间谚语:“茶陵的城墙,安仁的城隍”。
“茶陵的城墙”指的就是茶陵的南宋古城。
如今,“安仁的城隍”已不存在,而茶陵南宋古城基本保存完好,是湖南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头城。
200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保护文物。
以家乡历史古迹郑韩故城印象非常深刻,编导游词
欢迎到郑王陵遗址博物馆参观。
我馆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韩故城东城郑王陵遗址而建立起来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
郑王陵遗址博物馆是我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我市最具特色的一处文物旅游景点。
郑王陵遗址博物馆位于郑韩故城东城西南部郑国贵族墓地北侧。
整个郑国贵族墓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
新郑市文物管理局对整个墓地进行了钻探普查,发现墓葬分布极为密集,墓葬总数在3000座以上,其墓葬数量在全国已发现的春秋墓地中为最多,密集程度在全国同期墓地中极其罕见,可用无卧牛之地来形容。
特别是规格多样的车马坑群的发现,在春秋墓地中尚无先例。
如果将车马坑大面积的发掘,其盛况将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以来又一处现场展示我国古范文吧光辉文明的盛大舞台。
第一展厅 中字型大墓发掘现场 在我国古范文吧,由于认识上的局恨性,人们事死如生,生前享有什么等级的生活,死后也按这个等级进行陪葬。
中字型大墓2002年8月开始发掘,是目前发掘出的第一座春秋时期带墓道大墓。
南墓道总长
【第20句】:85米,北墓道长10米,葬具形式巨大,为三椁一棺或重棺。
在全国已发掘的春秋诸侯墓中,三层椁极为少见。
《庄子.天下》及《荀子.礼论》均云:“天子棺椁七重,诸候五重,大夫三重,士两重。
”此墓三椁二棺,正与记载相符,从而印证了这是一座郑国国君墓。
这座墓的南北墓道中均有大量的实用葬车。
而且车辆形制多样,装饰各异,均为拆车葬。
目前在南墓道内已发现多种车40辆,在北墓道5辆。
这些车绝大多数都有棕红色的漆。
综观中字大墓不计陪葬坑3号车马坑中的葬车,墓道中车辆总数45辆,车辆之多在我国目前已发掘墓葬中为最多。
是难得一见的春秋车辆奇观。
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些车辆中发现了象牙龙饰车、青铜饰车、骨雕车、象牙饰车、楼车、漆绘花纹车等珍贵车辆,多属全国首次发现,完全与《周礼.春官.巾车》中所记载“王之五路”相对应。
这些车辆是目前发掘中所发现的最高级别、最为考究的郑国车辆。
郑国国君为伯爵,按周范文吧礼制,其国君埋葬不能用墓道,但这座墓葬既有宽大的南北墓道,墓道葬车中又有宽大的车辆,与郑国诸候国的地位不相对应,反映的是这位国君已经“僭越”不服周礼的客观现象。
如果把它的陪葬坑3号与2号车马坑内的葬车数量加在一起,其车辆总数可能超过百辆,这对于当时号称“千乘之国”的郑国来说,无疑是太奢侈了。
但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此国君在位时可能也是郑国比较强盛时期。
在此墓东侧约7米的地方最近发现1座总长25米的甲字形大墓,是发现的郑国墓中第二座带墓道大墓,可能是此国君夫人墓。
另外,考古发现这里是韩国的铸铁遗址,韩灭郑后在都城内兴建的大型官营作坊,在此大挖大烧郑主墓破其风水的历史场景,刻意体现了改朝换范文吧后韩人惧怕郑人复国。
在此墓的南边,有一些韩国残疾人和小孩的墓葬。
第二展厅 五号车马坑及中型大夫级贵族墓 5号车马坑在中字型大墓南墓道东南约10米,坑中葬4马车1辆,2马车2辆,马8匹,犬1条。
马骨被压在车体之下,马匹侧躺放置,头向西,1号车为仪仗类的大车,放在坑的中间,2号车与3号车都是小型游猎车。
另外,犬骨斜爬在3号车厢上,有明显的挣扎痕迹,形象十分生动可怜。
这座陪葬坑的墓主人是大夫级贵族墓葬,作为葬具的木质棺椁均已腐朽,依其遗迹可知葬具为一椁一棺,出土了一些小件玉器和青铜器片。
从故城中已发掘的10余座中小型车马坑的情况看,5鼎墓,也就是中大夫的级别才能殉葬1辆车,个别殉葬4辆车,这种级别的车辆都没有发现任何装饰品,这和国君所陪葬的车辆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了它们的级别和地位是明显不同的。
整个郑国陵区从1999年发现至今,共探明不同规模的车马坑达23座,这里展出的只是其中的3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而且不乏15米以上的特大型墓葬,长宽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就有4座,位于中字型大墓西侧的3号车马坑长
【第13句】:5米,宽
【第11句】:5米,深
【第7句】:5米,面积几乎是1号车马坑的2倍。
2002年3月开始清理,7月份清理到5米深时发现车辆非常密集,现暂停清理,开始挖砌坑底防渗过洞和四周防渗墙,目前防渗工程已竣工。
该坑葬车数量可能在30辆以上。
2000年发掘的1号车马坑在社会上引起很大轰动,新郑市委、市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又建立了中字型大墓发掘现场和中大夫级贵族墓展示厅,并对陵区进行了绿化和建设,以车马坑群的展示为主要特色,车马坑群数量众多,葬车多样,在这样一个极为有限的区域内有如此多的车马集中,不能不说是一个罕见的奇观。
它构成了我国截止目前春秋时期葬车最多,规模最大的地下车马军阵。
成为以军阵形式随葬的渊源,比闻名中外的秦陵兵马俑军阵早400多年。
第三展厅 一号车马坑 1号车马坑是我国目前发现春秋时期葬车最多的车马坑。
它的平面呈长方形,口长
【第10句】:4米,宽
【第8句】:4米,口部略大,底部略小,深5米,四角各有两道供古人上下的脚窝,内葬多种豪x、实用、形式多样的车辆22辆和许多马骨。
春秋战国时期,一坑多车制似乎已成为一种更新颖、更时髦的追求。
郑国1号车马坑葬车众多,就其典型范文吧表它的葬制规律一般为车轮摘掉后侧靠在坑的四壁,马匹杀死后平铺坑底,车体则放在马匹之上,摘下的车饰、马鞍、马蹬、马衔等活动车马具放在主墓内,这与其它列国车轮不摘,马匹放在车辕下的葬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可能与郑人的观念有关,推测应是墓主人对珍贵的车马占有权的充分体现。
1号车马坑内的葬车车体是斜靠西壁分三排纵向相互叠压放置的,东边的车体依次叠压西边的车体,绝大多数车轮上都有两根加固的辅撑,这些车辆都是实用车辆,目前已发现37个车轮侧靠在四边坑壁上,轮子的外立面(轵端)向里,轮子的直径大多数为
【第1句】:4米左右,有30根左右的辐条,有两个车轮直径很大,约
【第1句】:7米,可能是大型车辆用轮。
坑内车辆斜靠西壁向东分三组依次斜压,北组8辆,中部7辆,南组7辆。
共22辆。
由于车辆摆放密集,为了展出和保护车辆,马骨只做了部分清理。
初步分析,这些马均是杀死后平铺在坑底,马身上再放置车辆躯干,马匹头西尾南侧躺放置,肢体依次叠压,分东西向4组,每组约12匹,另外,按一辆车两匹马来推算,此坑内22辆车应埋有44匹马。
在5号车马坑中我们看到了一具十分生动的狗骨。
此坑的东北角19号车处也有一狗骨。
可见犬是郑国车马坑中不可缺少的配置。
这座马坑面积虽小,但葬车众多,车辆大小有异,装饰豪x,做工甚为考究,极具观赏与展示价值。
经专家考证,这两座车马坑和中字型大墓中的葬车全是木质的实用战车,车的表面施有棕红色漆。
由于车辆摆放密集并相互叠压,多数车的车底与后门尚没有清出。
车在我国有着很早的使用历史,它的发明者一说是黄帝,一说是夏禹时的大臣奚钟,据说,他们是看到风吹着圆形的蓬草在地上不停地滚动,而触发了灵感,发明了车轮,造成了第一辆车。
这样,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已出现了车子,由于车的机动性强,冲锋起来锐不可挡,所以,它一出现,主要使用于作战。
作为战车,限于当时的生产水平,车子是很少的,灭纣的牧野之战,武王直接统帅的战车不过才300乘(1乘就是1辆),跟随的方国也不过才4000乘,却一举打败商纣王统帅的几十万军队,取得了灭商战争的胜利。
因此,商周时期,战车的多少成了衡量一个国家和家庭军事权力的标志。
即所说的“百乘之国”、“千乘之国”、“万乘之国”。
考古中所见到的车的遗迹,多是商范文吧晚期到战国时期的。
这时期由于等级制度的限制,有身份的贵族坐车,一般平民不准有车,有车不坐,为当时的社会习俗所不容。
这时期的车马成了显示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准。
身份越高所拥有的车越多、越豪x,平时乘坐它,战时用于作战,主人死后也可将其随葬,郑国贵族以大量车马随葬,不仅反映了郑国人高超的造车技术,同时也反映出郑国贵族身份地位高及崇尚武勇,偏爱车马的世风。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实物资料的不足,郑国之迷还有许多没有揭开。
在郑王陵博物馆的东南部还有3000多座墓和几十座车马坑,随着文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的深入,难解的郑国之迷将逐步被揭开,同时也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文物向社会各界展出。
急求一份新疆吐鲁番新坎儿井导游词和交河故城的。
淄,是我国古代东方历史名都。
周初年姜太公封齐建国,经春秋桓公称战国威宣称雄,开下学宫,倡百家争鸣,至西晋废齐,临淄作为诸侯王国的都城累计 1300 余年。
战国时,临淄城中 7 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联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西汉时期,临淄仍是一个“有户十万,市租千金,人众殷富,钜于长安”的天下名都。
姜太公、齐桓公、管仲、晏婴、司马穰苴、齐威王、孙膑、田单等圣君明主、贤相良将,都曾在这里施展过他们的雄才大略,为齐国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为齐文化,为华夏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两千多年过去了,那宏伟华丽的宫室台榭虽不复存,但齐国故城垣和宫殿台基依然存在,故城内外还耸立着 150 多座齐王和名士陵墓。
齐国故城人为景观荟萃,文物古迹闻名遐迩,地上地下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物,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美誉。
国家已经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市、区人民政府充分利用齐文化,发展文物旅游事业,建起了既有文物价值,又有观赏游乐性的文物旅游景点,如仿城堡式的齐国历史陈列馆、东周殉马馆、临淄石刻艺术馆、齐故城排水道口、孔子闻韶处等,形式各异,各具特色。
仅从十几处文物景点便可窥视到泱泱大国之风貌,领略那昔日霸主之雄风。
我们先来看一下齐国历史博物馆。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式的建筑是齐国历史博物馆,是全国十大异型博物馆之一。
它是以齐国故城大、小相衔接的形式而建,建筑面积 2600 平方米,设有东、南两个拱形圆门,门楣上嵌有“齐琼元府”四个金文大字,意思是“收藏陈列齐国精美瑰丽珍宝的第一府地”。
其内部装修取汉代风格,古朴典雅,别具一格,使陈列内容、形式与外部环境、室内气氛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大家先来看序厅。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齐长城的照片。
齐长城是我国最古老的长城之一,修建于公元前 480 年到公元前 500 年左右,它从平阴县的防门开始,绵延东行,到胶州市小珠山入海,全长一千多里。
序厅的中间耸立着三根直径为 0.6 米的巨型原木,顶端镶嵌着对角线为
【第1句】:2 米的菱形不锈钢图案,粗糙的原木与精致的图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寓意深刻。
它是齐国历史博物馆的标志物,也是古“齐”字的象征。
序厅的第三大部分是齐国地理位置图,这是一张春秋时代晚期的齐国地图,高
【第3句】:5 米,宽 6 米,防汉代漆画制作,古朴典雅,做工精细。
齐国地处黄河下游,华北平原的东部,东至黄海、渤海,西至黄河,南到沂水的穆棱,北到无棣,方圆二千余里,疆域占山东省的大部分地区。
接下来我们看先齐时期展厅。
先齐时期陈列内容为五大部分, 15 个展厅,既突出了历史,又突出了文物,形成了齐国历史陈列序列。
下面我们先从先齐时期看起。
在齐国还没有建立之前,在临淄周围已形成了丰富的古文化,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后李文化,因为是 1990 年在临淄后李官庄发现的,所以叫后李文化,距今 8300----7300 年,它是早于北辛文化千余年的一种文化。
这些文物都是从后李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主要特点是造型古朴,质地松软,以夹砂红陶为主,红褐色占绝大多数。
生产工具多为蚌器,石器少见。
大汶口文化是由北辛文化发展而来, 1959 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大汶口而得名,距今 6500 年 --4500 年,社会已进入父权制。
陶器以红陶为主,也有灰、黑陶和少量硬质白陶,手工为主,晚期出现轮制,造型较规正。
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骨、角、牙器也多而精致。
1973 年临淄薛家遗址出土红陶、灰陶等大汶口文化陶器多件。
以后,大汶口文化又过渡到了龙山文化,这个场景就是龙山文化时期齐地的先民们在生产和生活时的情景。
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龙山文化。
请大家继续参观。
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晚期的一种文化。
1928 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所以称龙山文化,距今 4500 年 --3900 年。
临淄地区已经发现了 12 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最大的是桐林田旺遗址,面积 50 万平方米。
这幅照片就是遗址的地层剖面图,上面划分的层次分别代表不同时期的文化层。
陶器以灰陶为主,黑陶次之,红陶和白陶极少。
黑陶中有一种薄而有光泽的“蛋壳陶”,象这种“薄如纸,明如镜,黑如漆”的黑陶,显示了先民的制陶工艺的精美绝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这一件叫做陶甗,是一种炊具。
上半部可以蒸饭,叫做甑,下半部可以烧水,叫鬲,中间细腰内有孔往上透蒸汽。
通高 115 厘米。
一次蒸煮的饭食可供十几个人同时用餐,反映了父系大家族的昌盛。
岳石文化是晚于龙山文化而早于商代文化的一种文化,得名于平度岳石遗址,距今 3900 年 --3600 年,即处于夏代纪年之内,即有其器物形制上的共同特征,又各自显示出不同的地方色彩;使新石器文化与青铜文化有机的联系起来。
临淄地区出土的方孔石铲是岳石文化的代表器物。
商部落本是东夷族的一支,其早期活动范围大多数都在今山东境内。
商代农业比较发达,已用多种谷类酿酒。
手工业已能铸造精美的青铜器和烧制白陶。
交换也比较扩大,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城市。
齐故城遗址及其周围出土的铜戈、玉戈、陶鬲等,说明齐都是建立在商代遗址上。
3 、西周时期 周灭商以后,姜太公以首功,被封到营丘建立了齐国。
姜太公,名尚,字子牙,炎帝后裔,东海人。
先祖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 ,受封于吕地,所以又称吕尚。
姜太公死后,是返祖而葬的,后来齐地人民为怀念他的功德,把他的衣帽葬在这里,称“太公衣冠冢”。
周武王把齐地封赏给了姜太公。
太公率众人去自己的封国,半路上住在一起有人说:“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这些客人睡的这样安逸,恐怕就没有去封国就任的心”。
太公听后,便连夜穿衣上路,姜太公黎明赶到了齐营丘,正遇上莱侯率兵攻打,与太公争国。
经过一场激烈的争夺战,打败莱夷,太公才在营丘安定下来。
姜太公封齐建国后,以尊贤尚功,富民强国为立国之本,兴开放务实之政,求富民强国之效。
所采取的治国方略主要有三条:第一,简化君臣之礼,顺其当地风俗,平易近民,所以他到齐国仅 5 个月,就初步奠定了开国主政的大基业。
当周天子十分惊讶地问他,怎么如此之快时,姜太公胸有成竹,微笑作答:“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也”。
第二,推行调理阴阳,治国安邦之术,尊崇贤智,奖赏有功的任人唯贤的政策。
第三,开放工业、商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同时劝勉妇女做工,发展手工业,所以人和物都聚集到齐国来,使齐国很快成为“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衽而往朝”,这就说,当时齐国的衣饰鞋帽领导着周朝个诸侯国的服装新潮流。
难怪到了西汉,皇家贵族还要在这里专门设立制作春夏秋冬三季服装的“三服官”呢。
姜太公的五世孙哀公,因受纪侯的诬陷而被周夷王烹死,他的弟弟胡公迁都薄姑(今博兴县境内)。
哀公的同母少弟山,率营丘人攻杀胡公而自立,就是齐献公。
公元前 859 年齐献公复都营丘,因临淄水而更名临淄。
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分布图(电动图表)。
齐国兴建国都时,地理位置是经过周密考虑和科学安排的,它利用系水、淄水作为西、东天然屏障,又在大、小城南北墙,挖护城河,使水系相连,四面环绕,构成了一完整的排水网络。
使这个具有 7 万户,达 30 多万人口的繁华城市内的废水、积水得以顺利排出,即使大雨滂沱也安然无恙。
这是位于齐故城西北部的一处排水道口,如此既能排水,又能御敌的科学建筑,是世界同时代古城排水系统建筑史上所仅见的。
4 、春秋时期 公元前 686 年,齐国内乱,襄公被杀,国内无君。
逃往国外避难的公子纠和小白,于公元前 685 年,分别率兵从鲁国和莒国日夜兼程奔赴齐都,以求继承王位。
不料途中相遇被辅佐哥哥的管仲一箭射中,险些丧了性命。
后来,大难不死的公子小白终于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本来他想杀掉管仲,报一箭之仇。
但是他却能听取劝告,捐弃前嫌,沐浴更衣,亲自迎接满腹经纶、治国有方的管仲,并拜为丞相。
从此两个人携手共进,于是就有了著名的“桓管改革”,也因此成就了一匡天下的宏图大业。
姜子牙在建立齐国时带来的舒张、达观的国风,自由、开朗的民风,终于为齐国后来的称霸春秋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不过,真正给齐国带来盛世雄风的还是他,这位长眠在牛山的一代贤相 --- 管仲。
管仲临危受命,辅政 40 年,殚精竭虑。
公元前 685 年,出任宰相时,正面临着一个充满动荡和白废待兴的局面。
管仲上台后,立刻治理整顿,稳定局势。
首先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通渔盐之利,兴山林、海河、农工之业,壮大经济,增强国力。
其次铸行货币,繁荣商业,打开关禁,降低关税,不搞地区封锁。
齐国规定,带 4 马 1 车来的商人,免费吃饭;带 12 匹马 3 辆车的既免费吃饭又免费供给饲料;带 20 匹马 5 辆车的除上述条件外,还专门配备 5 个俑役人员,以供使唤。
一时到齐国作买卖搞贸易的人,竟“归之若流水
”大家看这边陈列的便是当时流通的货币 --- 齐刀币。
管仲改革的第三点是相地衰征。
把土地分给农民,根据土地的肥瘦决定加减税收,休养生息。
“养桑麻,育六畜”,“通货积财”,结果赢得了民富国强,社会稳定。
第四,在军事上“作内政而寄军令”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
在外交上,反对“远交近攻”,主张首先要与自己相邻国家建立睦邻关系,保持一个和平的环境。
第五,实行“三选法”,举贤任能。
所谓三选,就是先由基层推荐,再试聘官职,加以政绩考核,最后由最高当局下基层考察确定,认为合格者委以重任。
即便是通过了三选,也不是终身制,期间还要经过多次的考核,发现问题随时罢免。
古齐国法律规定,如果有人出于私心,有贤不报,泯灭人才,一旦发现,就犯了忌贤妒能,有贤不让的罪。
重者,可开刀问斩
不用人才就是对国家犯罪,这恐怕是在古今中外的法律上都是首创吧。
桓管改革,短短几十年,齐国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郭沫若先生曾经这样充满热情地写道:“齐桓公称霸,并不是仅仅由于产生了一位特殊的政治家管仲,而是由于这位特殊的政治家找到了使国富民强的基本要素”。
这个基本要素就是“不圄现状,勇于改革”。
导游词包括哪些内容
湖南江永千家峒瑶族乡导游词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介绍 罗荣桓故居和纪念馆导游词 湖南新民学会旧址导游词 湖南沈从文故居导游词 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介绍 秦皇岛祖山风景区导游词 秦皇岛新澳海底世界导游词 秦皇岛北戴河联峰山公园导游词 辽宁锦州笔架山导游词 吉林关东三宝讲解 东北三宝导游词(关东三宝) 吉林通化靖宇陵园导游词 西南地区四川峨眉山完整导游词四川峨眉山完整导游词 广安邓小平故居导游词 布达拉宫导游词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导游词 贵州镇远古城导游词 英语导游词殷墟遗址英语导游词 少林寺英语导游词 长江三峡英文导游词 周庄英文导游词 青岛海底世界英语导游词 北戴河英文导游词 满城汉墓英文导游词 湖南凤凰古城英文导游词 云南西双版纳英语导游词 山东趵突泉英语导游词 山东栈桥英语导游词 山东碧霞祠英语导游词 导游欢迎词华东地接导游欢迎词 导游词的格式与要求 特色导游欢迎词 全陪欢迎词 写好导游词应掌握的基础 新疆导游欢迎词 陕西西安导游欢迎词(幽默 关于缘分的欢迎词开场白 如何说好导游欢迎词 导游欢迎词(大连版) 导游欢送词原创导游欢送词一则 苏州一日游欢送词 内蒙古之旅导游欢送词 地接导游欢送词[转载] 无锡导游欢送词 煽情导游欢送词一则 导游欢送词(大连版) 全陪导游欢送词 煽情的导游欢送词 女导游原创欢送词 华东地区福州三坊七巷导游词各位团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福州三坊七巷导游词 福州西湖公园导游词 福州青云山赤壁景区导游词 福州青云山九天峡谷导游词 安徽省博物馆概况介绍 华南地区广东温泉导游词广东温泉 讲解线索:
【温泉的形广东温泉导游词 广州白云山导游词 广东梅州阴那山灵光寺导游词 广州花都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导游词 广东广州莲花山导游词 华中地区湖南沈从文故居导游词朋友们
现在我们开始游览沈从文湖南沈从文故居导游词 湖南江永千家峒瑶族乡导游词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介绍 罗荣桓故居和纪念馆导游词 湖南新民学会旧址导游词 华北地区秦皇岛旅游概况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魅秦皇岛旅游概况导游词 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介绍 秦皇岛祖山风景区导游词 秦皇岛新澳海底世界导游词 秦皇岛北戴河联峰山公园导游词 东北地区哈尔滨市太阳岛导游词 各位朋友,哈尔滨市太阳岛导游词 辽宁锦州笔架山导游词 吉林关东三宝讲解 东北三宝导游词(关东三宝) 吉林通化靖宇陵园导游词 西南地区四川峨眉山完整导游词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四川峨眉山完整导游词 广安邓小平故居导游词 布达拉宫导游词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导游词 贵州镇远古城导游词 西北地区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导游词各位游客: 新疆的吐鲁番有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导游词 陕西法门寺导游词 黄河风情线导游词 2009年陕西省红色旅游导游讲解词:八路军 秦兵马俑博物馆导游词 特别行政区台湾概况介绍 一、概况 (一)位置、面台湾概况介绍 台湾秋茂园导游词 大三巴牌坊导游词 澳门大炮台城堡导游词 阳明山国家公园导游词
祭孔的祭孔仪式
门票价格: 门票:桃园景区70元米仓山30元 景点介绍 十八月潭 十八月潭看水,感水之灵性。
该景区主要有九角山、玉印台、十八月潭十九瀑等精品景点。
该景区路 龙潭跌瀑 森林茂密,瀑潭众多,环境幽静,被称为“川东北的九寨”。
“月潭赛九寨,红叶天下绝”的十八月潭,以花岗石为底,古木镶边,瀑潭珠连,漫步其间,溪水时而直泻而下,时而一片静谧,时而穿过林海,时而流淌于山涧,瀑潭相连相接,令人心旷神怡。
玉印台位于十八月潭腹心地,峰峦叠嶂,烟波浩淼,红叶映天。
位于十八月潭景区东北方向的九角山,因相互拱卫的九座山峰而得名,九角山山峦叠嶂,峰回路转,颇为壮观。
一到秋天,层林尽染,万山红遍。
山顶上一株极为怪异的 “夫妻树”,形似恩爱夫妻,令人叫绝。
桃园景区 桃园看山,感山之灵气。
该景区由四川光雾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中大旅业公司经营,景区内主要有龙驾烟云、桃花山庄、三道关、大象迎宾、南天门、七女峰、燕子岭、万圣朝佛、燕岩石林、樱桃河谷、截贤驿、寒溪峡、两河口 蜀门秦关 、天马恋、天门溶洞、狐假虎威、仙猿岩、太极天坑、感灵寺等70多处精品景点。
入门第一景--龙架烟云,酷似一条酣睡的巨龙,伟岸奇丽,清晨或雨后初晴,巨龙如梦初醒,驾着云浪,翻腾盘旋,若隐若现;燕子岭,以秀丽多姿的岩溶峰丛群落为特色,奇峰突兀,云遮雾绕,群峦叠嶂,万山竞秀,凉风徐徐,群燕飞翔;三道关,酷似关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南天门,豁然洞开;七女峰,隔峰招手,各展风姿;万佛朝圣,巍然挺立,舍我其谁,远看群峦族拥,众佛朝拜,近观燕岩石林、石柱、石笋、石峰、石墙,如同排兵布阵,万千胜景尽收眼底;同时,溯韩溪河而上,米仓古道、棋盘石、截贤驿、樱桃河谷等景观奇特无比,蜿蜒于峭壁幽谷之中,惊险奇趣;顺焦家河而下,可以欣赏风光神奇的仙女望夫、石鼓石虎、仙猿岩、太极天坑、感灵寺等景观。
还有焦家河五彩斑斓、如诗如画、奇景争辉,莲花洞藏娇于“青莲峰”下,睡莲铺地,“莲叶荷田田”和“莲花微步淡梳妆”的韵味体现得淋漓尽致;金墩剑峰直指苍穹,峰顶云雾缠绕,在阳光照耀下,形成无数七彩光环,被称为“光雾佛塔”;神奇天马相依相恋、庞然石鼓擂山涧、情侣峰并肩缠绵,最让人感到神奇的是感灵寺,感灵寺对面山壁上生长着三个天然的佛像,左拜观音,右拜佛,上拜弥勒佛,让人叹为观止,众多游客说此地许愿特别灵验,凡来旅游的游客都要在此朝拜,并有许多人实现了愿望后纷纷来此还愿,留下了千古神话,搏得了“光雾天下灵”之美誉。
牟阳故城 大坝看叶,感红叶之灵幻。
该景区由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有限责任公司经营。
沿途主要有铁炉坝生态观光园、巴山游击队纪念馆、贾郭山、天然画 天马恋 廊、牟阳故城、温带珍稀植物园、黑熊沟、香炉山、大小兰沟等精品景点。
金秋十月,当最早的那场秋霜悄然降临,一夜之间,光雾山便成了国画大师笔下的经典秋色。
色彩的海洋能勾起无限的遐想,起初是零星的红叶在层林中点缀,伴着秋日的脚步,一团团金黄、橙红、橘红、深红渐渐在绿海中蔓延开来,绿托着红,红托着黄,彼此偎依,相互映衬。
秋意泛浓,那火红渐渐掩盖了所有的绿,简直让人沉醉。
光雾山的红叶是一日一色,一步一景,红得风韵特别,红得多姿多彩,红出了“丹枫烂漫锦装城,要与春花斗眼明”的奇妙佳境,被誉为:“天下红叶第一山”。
小巫峡景区 蜀中一奇的小巫峡位于川陕交界的四川巴中南江县城东26公里,距赶场镇6公里,是光雾山国家重点名胜区五大片区之一,景区集奇峡、秀洞 、雄峰、 怪石 、湖泊、 云海于一体。
春夏秋冬,景色奇幻;珍禽异兽,野趣横生;巴山民俗,村风独具;隧道漂游,惊险刺激;“十怪三绝”,独具特色,耐人寻味。
景区峡谷幽深,天开一线;石门欲阖,势如冲天;山峰奇特,壁峭如画;怪石嶙峋,蜂房水涡;菊花石砚,上供朝廷;二郎石像,头顶蓝天,神女无恙,俯瞰急流;碧水似玉,层林叠翠;猕猴飞鼠,飞攀其间;猴子岩上,金猴望山;青狮崖前,白象饮水;诗仙观景,双龟迎龙;溶洞密布,景象万千,已开发的有通天洞(又名五彩洞)、穿花洞、逍遥洞。
探明有岳家洞 、阳鱼洞、景洞、双龙洞、猴子洞、飞云洞等20余个,所构成的溶洞群洞体结构奇特,洞中有洞,洞外有洞,石笋、 石柱、石花、石幔遍布其洞,纵横交错,景象万千,琳琅满目,拟人状物,惟妙惟俏,大自然的神奇诡异构成天然画卷,是规模巨大,造型奇特 ,洞穴集中,峡洞相依的岩溶资源库, 它是中国溶洞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秦巴瑰宝、川北一绝”。
它把美的形象,美的色彩和莫测的科学奥秘结合在一起,不仅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而且还是从事岩研究的理想场所,也是修身养性,安乐之所。
180余处景点,步移景换,目不暇接。
小巫峡素有“天下第一奇峡”之美誉,据专家考证,其地质地貌极具科考价值,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型生态旅游风景胜地;是观光旅游、探奇览胜、休闲度假的绝好去处。
通天洞又名五彩洞,因洞中景色五光十色,灿烂缤纷,自然天成, 光雾山风光、植物(25张) 直通天外而得名。
洞内有一巨型岩画,两大石窟,三大厅堂,四条支洞,五层迷宫,六泓碧潭,七道飞瀑。
通天洞全长1万余米,12万平方米,其中阴河流水1800米,已开发2800米,10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曲径阡陌,层层叠叠,瀑潭相连,秀水纵横,洞中有洞,景中有景,景色奇幻,百态千姿,玲珑剔透,壮丽精巧,妙趣横生,尤以“天上粮仓”、“银河飞瀑”景色为甚,其景气势恢宏,雄伟壮美,堪称地下奇观,世上奇绝。
穿花洞位于小巫峡中峡东岸,距峡底100余米,因主洞附近有20余个明洞,且洞洞相邻,洞洞相通,在数洞之间穿来穿去,如同穿花一样,一会儿可看到这边峡,一会儿可看到那边山,游览如同捉迷藏,故名穿花洞。
穿花洞亦称“川花洞”因洞外有三个明洞直穿对山,三洞口各成条形,错落有致,相距排列,如同四川的“川”,其洞内石花甚多,且独具特色,故又名“川花洞”。
穿花洞全长1万余米,可游面积30万平方米,已开发1200米,游览面积10万平方米。
此洞有风洞、旱洞、水洞三类,由七个大厅组成,它们是饱经风霜的古战场遗址;祥瑞喜庆的百兽呈祥;神奇瑰异的仙女撒花堂;历史再现的合璧宫廷;雄伟神奇的巨瀑飞歌;鬼斧神工的天廷大舞台;探幽思源的龙洞神泉。
尤以“巨 万笏朝圣 瀑飞歌”、“天廷大舞台”景色为甚,其景宏伟壮美,堪称溶洞一绝。
穿花洞洞体景观构造独特,洞内景色蔚然壮观,可峡里看洞,洞中观峡。
溶洞奇观与雄奇峡谷相映成趣,别具特色,可谓川内溶洞之花、旅游之花。
穿花洞集雄伟、奇异、险峻、神秘于一体,傍峡而生,曲折跌宕,其地势险要,有峡谷天险屏障,自古以来是兵家常争之地,其洞洞通达,风光奇丽,环境优美,自古以来也是山民安乐之所。
小巫峡历史文化厚重。
康熙五年南江知县王经芳作《小巫山赋》和唐人石刻“小巫峡养生潭”及同治、光绪年间石刻于峭壁间。
辛亥革命三老何彩霞故居位于小巫山之巅。
明代和近代战场遗址依傍峡谷奇观。
四川南江小巫峡旅游有限公司将为广大游客提供导游、餐饮、住宿、娱乐一系列优质服务,还将为游人提供根艺奇石、巴山特产等旅游产品。
热忱欢迎广大游人前来观光旅游。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84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