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闽中司令部导游词

永泰什么时候是莆田管的啊

【第1句】:抗日战争时期,福建人民抗日游击队闽中司令部设在莆田县大洋,当时永泰就是莆田管的。

【第2句】:1970年5月,莆田地区成立,管辖莆田、仙游、永泰、闽清、福清、平潭、长乐和闽侯8县,这也是莆田历史上管辖范围最大的时期。

直到1983年5月,莆田地区被撤销,永泰等县才被划归福州市管辖。

玉清宫导游词怎么写

道教导游词武当廉文化导游词 领导、各位来宾:好

我叫xx,欢迎来武当山检查指导工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为各位领导介绍武当山道廉文化建设情况。

希望能用我的真心、热(转载于: 在点 网)心和细心,换来您的舒心、称心和开心。

“道廉文化”这个名词,也许有的领导是第一次听说,也许有的领导还颇有研究。

那么,大家会问,什么是道廉文化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十堰市纪委何万勤书记给了一个科学的定义。

所谓道廉文化,是指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中的廉洁、廉政文化。

它蕴含着思想道德修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利益观事业观教育、廉洁从业从政教育等丰富内容。

这里的“道”字特指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这里的“廉”字则是指廉洁、廉政文化。

道廉文化的提出与形成,有其思想、理论、实践和现实条件。

表面上看,道家思想、道教文化和廉洁、廉政文化毫不相干,前者是延绵数千年,带有一定宗教色彩的古老传统文化,后者是中国共产党时下大力倡导的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基础性教育工程和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先进文化。

但细细琢磨,它们确有许多相融相通的精神元素。

大家都知道,武当山是联合国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我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

为此,十堰市纪委、武当山特区纪委依托武当山道家思想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将道家思想传承与廉政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着力打造道廉文化教育品牌,使广大党员干部和游客在游览中养廉,自觉接受廉政文化熏陶和滋养,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成为新形势下廉政文化建设的有益尝试。

那么,大家会问,道廉文化的现代教育价值或者说核心内容是什么呢

通过深度挖掘和科学借鉴,我们认为道家廉洁廉政文化元素的现代教育价值集中体现在十个方面:一是道法自然的思维方式,就是要倡导大道从简,遵循规律; 二是无为而治的施政理念,就是要倡导政事协调,用权有度; 为了彰显道廉文化的核心教育价值,使古老的道家文化在现代廉政文化建设中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使道廉文化开花结果,我们以“磨针井道廉文化教育基地”为载体,将道廉文化建设与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相结合。

以“道廉文化街”为载体,将道廉文化建设与引导经营业主文明诚信经商相结合。

以“道德苑”主题公园为载体,将道廉文化建设与提高居民群众人文素质相结合。

以“清风之旅”旅游专线为载体,将道廉文化建设与提升普通游客旅游品质相结合。

以“红三军司令部”革命遗址和部分庙观中神像为载体,将道廉文化建设与弘扬道人传统美德相结合。

有针对性的打造了干部党员、私营经商户、居民群众、游客、庙观道人“五位一体”的立体式道廉文化教育格局。

同时,我们在形式上、臸度上不断创新,着力拓展道廉文化教育的宣传渠道,努力构建道廉文化教育的长效机臸。

先后组建了武当山道廉文化共建委员会;成立了道家思想与廉政文化研究会;开辟了道廉文化旅游专线;编印了武当道廉文化读本;臸作了道廉文化专题片、宣传画册;开发了清风扇,道廉文化剑等一系列道廉文化工艺品;开辟了道廉网、道廉专版、道廉电视专栏,道廉短信平台、政风行风热线,形成电视、报纸、网络、通讯、广播电台五位一体的“多媒体”宣传格局。

同时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医院、进工程项目的“八进”活动,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努力实现廉政文化的全覆盖,促进廉荣腐耻社会风尚的形成。

我们开展道廉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先后被《党风廉政建设》、《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旅游报》、《湖北日报》、《楚天风纪》等10余家报刊媒体宣传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截至目前,已有将近30余万名参观者慕名而至参观学习,取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今年,武当山道廉文化教育基地已成功申报为湖北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这些都离不开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对武当山寄予的亲切关怀。

同时,也离不开兄弟地市的指导与关怀。

党和国家领导人贺国强、尉健行、吴官正、黄树贤以及省领导李鸿忠、王国生、黄先耀等都曾先后来到武当山视察指导工作。

中纪委副书记黄树贤对武当山道廉文化建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对后期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

省委常委、纪委书记黄先耀多次亲临武当山指导工作,对我们不断拓展 和深化道廉文化建设活动成果作出了重要指示。

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殷切关怀,同时也是我们开展道廉文化工程建设的强大动力。

武当山道廉文化工程正在被建设成为有艺术品味、有道家特色、有启迪作用、有深刻影响力的廉政文化知 名品牌。

道廉文化,如仙山圣水一般,正浸润大岳武当。

刚才,我把我们推进道廉文化建设情况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

也许,大家已经对道廉文化的建设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下面,我们马上要抵达今天实地参观的第一站:道廉观(又名磨针井、纯阳宫)——武当山道廉文化教育基地。

道廉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后被打造成道廉文化教育基地。

武当道教认为,每天太阳初生,居高临下的道廉观首先接纳到纯一的阳气,故称其为纯阳宫。

还有一种说法是唐代高道吕洞宾曾在此修炼,因为吕洞宾道号纯阳子,他的后代弟子王重阳受吕纯阳传道思想的影响,弘法传道扩大影响,在北宋的时候创立全真教。

为了纪念吕洞宾,就在他曾经修炼过的道廉观修建了一处道观,名为纯阳宫。

“井”字在我们中华华夏5000年的历史中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前蜀毛文锡《赞成功》词:“昨夜微雨,飘洒庭中,忽闻声滴井边桐”,这里的“井”指水井;《吕氏春秋〃本味》:“水之美者,三危之露,昆仑之井”,这里的“井”指泉水;《广雅〃释诂》:“井,灋也”,这里的“井”篇二:老君山道教文化区导游词 老君山道教文化区导游词(郑鑫编写)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今天来到老君山观光游览,在此,请允许我给大家作一下自我介绍,我是老君山景区的讲解员(×××),大家在游览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希望能够提出来,我将会尽最大努力去解决,预祝大家在老君山游览期间玩的开心,吃的顺心,住的舒心。

中国旅游第一人魏小安说过:“中国旅游看两川,省级看四川,县级看栾川”,接下来我就把栾川的旅游情况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栾川在生态旅游兴起后,自1992年以来先后开发了鸡冠洞、龙峪湾、重渡沟、老君山、九龙山、养子沟、通天峡、鼎室山、寨沟、倒回沟、石笼沟、伏牛山滑雪场、蟠桃山等十几个景区,而且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旅游,分别为:以老君山为代表的山水游;以鸡冠洞为代表的溶洞游;以重渡沟为代表的家庭宾馆游;以龙峪湾为代表的森林氧吧游;以九龙山为代表的温泉游;以伏牛山滑雪场为代表的滑雪游。

老君山生态旅游区内,良好的保存着19亿年来地壳演化过程中稀有、典型、连续、完整并具极高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和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地质旅游景观。

我们在游览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的同时,与地质学知识溶为一体,定会增加无限情趣。

在老君山生态旅游区大门处,也就是高山区与低缓山丘接壤地带的伊河南岸,分布着发生在距今19亿年,西入陕西,东进安徽,横跨我省南部的巨型地 质构造带,称为“黑沟——栾川断裂带(栾川为命名地,足以显示构造遗迹保存的典型性)。

这条在地壳演化不同历史阶段均起重要作用的北板块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界线,它记录着19亿年来华北古陆块南缘裂解、离散、增生、聚合、碰撞、造山等构造演化过程,具极高科学研究价值。

老君山1982年6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12月晋升为“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为天然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老君山现有国家级保护植物66种,国家级保护动物31种。

老君山在1994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自2000年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先后投资了5500万元,前后开发了以庙宇文化及伏牛山主峰自然风光为主题的道教文化区和以潭瀑原始林为主题的追梦谷生态观光区。

在这里我先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道教文化区的景点:人文景点有灵官殿、淋醋殿、救苦殿、菩萨殿、老君庙、亮宝台、玉皇顶、朝阳洞等;自然风光景点有:舍身崖、飞来石、传经楼、连心石、仙人观云海、唐僧石、栓牛柱、仙人桥、马鬃岭、石林、老子悟道石等,上述景点等我们下车之后一一详细的游览。

灵官殿旧殿年久失修,自然倒塌。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91年又集资重建的,殿中供奉的是道教护法神之一的灵官。

他的塑像多为红脸,满髯高翘,开口露獠牙,身披金甲,手执钢鞭,正对山门,额上又火眼金睛,能辨识真伪,因此只要职责为镇守山门,惩恶扬善,造福百姓。

据明清时期的神仙传记称,王灵官原名王恶,湘阴城隍庙的城隍,因其吞噬童男童女,为西河的第三十代天师虚靖真人的弟子萨守坚,飞符火焚,将王恶烧成火眼金睛,王恶不服,奏告天庭,玉皇大帝即赐慧眼并金鞭,准其阴随萨真人,察有过错,即可报复前仇,十二年间,王恶以慧眼观察无遗,竟无过错可归咎于萨真人,后于闽中,拜萨真人为师,誓佐行拭,萨真人乃以善易其名,改王恶为王善,并且奏告天庭,录王善为雷部三五火车雷公,又称豁落灵官。

淋醋殿 随着车子的行驶,我们现在已行至到了山半腰,大家请看前面这股山泉流水从石缝中溢出,色黄似醋,这里就是淋醋殿,关于淋醋殿有一则民间故事流传至今。

说的是有一年瘟疫流行,山下的村庄死了不少人,有一个姓林的 老太太,和她的儿子两人相依为命,然而瘟疫流行,她的儿子未能幸免,卧床不起,病情沉重。

但是在那个时代是缺医少药的,无奈之下老太太只好上山求太上老君,到了老君庙,老太太就烧香磕头并许下心愿。

待祈祷完毕,出得庙门行至一石头旁,老太太便坐下歇脚,没想到由于老太太年岁已大,加上上山劳累,坐下没一会便睡着了,梦见一个须发皆白得老汉给他说:“下面的山腰有一眼泉水,接回去用小米做醋,喝了可以救你儿性命,快下山去吧

”老太太醒来,知道是老君应验指点迷津,于是急忙下山接了泉水回到家里做醋,让其儿服之果然奏效。

一传十,十传百,附近得病的老百姓都来向林老太太求醋治病,林老太太母子为了救助大家,于是就搬到半山腰泉水处,开了个林家醋店。

林老太太死后,乡邻为了感激她救命之恩,在这里盖了这座庙,取名淋醋殿。

摞摞石 现在车右前方这块巨石,名叫摞摞石,当年太上老君骑青牛驾彩云来到景室山,因青牛走路用力过猛,将这块石头踩翻滚落山下,当时山崩地裂,响彻云霄。

太上老君忙将手中拂尘一扬,大石飞起,落回原处,严丝合缝,才松了口气对青牛说:“大石落山,有伤害生灵之忧,你我务必小心才是”,青牛“哞”地一声点了点头往峰顶而去。

九百年后唐朝诗人李贺听说了这个故事,写出了“石破天惊逗秋雨”的千古绝句。

老子骑牛石雕 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叫救苦殿洼,大家看到的老子骑牛石雕是根据司马迁在《史记》当中对老子的描述,在被汉武帝誉为“雕刻之乡”的河北曲阳用青石雕刻而成。

整个像高

【第3句】:8米,长

【第4句】:5米,重18吨,因为老子得道成仙了,所以他骑的青牛也是神牛,是有灵性的,因此在这里流传着一句话:“摸摸青牛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青牛颈,一辈子不生病,从头摸到尾一辈子无后悔。

”另外大家可以绕着老子坐骑转圈,传说“正转三圈升官,倒转三圈发财”,大家不仿一试。

从救苦殿洼到山顶老君庙是二公里,一般需要四十分钟左右。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下游览道教文化区的注意事项:

【第1句】:安全问题:人们常说安全重于泰山,安全第一,大家出来旅游时刻要注意自身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由于山上台阶比较多,因此大家一定要记住:“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也就是大家说游览过程中遇到好景色时,就停下脚步专心的去领略景色的神韵,不看景时就脚踏实地的去赶路;

【第2句】:进殿的规矩:无论进佛教的庙宇或道教的府观,进殿的时候一定要一步跨进殿,不要站在门槛上,因为那不仅是对神的不尊重,另外也有寓意门槛就像我们生活道路上的坎坷,我希望大家在生活的道路上遇到坎坷时都能一步跨过去,不希望任何一个朋友停留在坎坷上过不去;

【第3句】:要记住:“僧不言姓,道不言寿”,就是大家在和师父们攀谈时不要问师父的年龄俗称;

【第4句】:团体步调一致:在游览的过程中,走在前面的朋友就请脚步稍微慢一些等一下后面的朋友,走在后面的朋友就请脚步适当快一些尽量跟上前面的朋友;

【第5句】:“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

今天对大家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希望都能好好把握,做一个征服老君山的成功者。

救苦殿 (中天门到救苦殿一共518个台阶)人们常说:“自古名山僧占多”“深山藏古寺”, 因此佛教的寺庙和道教的府观,最早都叫山门,后来寺院的建立发展到平地上来,寺院的“山门也就因为“山”和“三”是谐音,而发展成建立三道门或者是一座门三个门洞。

在这里刚才我们大家在两个平台上休息,可能大家心里会认为那两个平台就是为大家休息而设计的,其实那是为了建立与中天门同一中轴线上的另外两道牌坊而留下的平地,等三道门都建成之后,这个地方就成为我们由人间向仙界的过渡地带。

救苦殿原建于唐代,清末时被火烧,甲申年又集资重建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新殿。

殿内供奉的是太乙救苦天尊,《太上三洞表文》中称天尊有九,即:太乙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火炼丹界天尊、法桥大度天尊、金阙化身天尊、逍遥快乐天尊、宝华圆满天尊等。

太乙救苦天尊居九天尊之首。

太乙救苦天尊之职就是「至圣至仁,极慈极爱,乘九师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浮生」,传称,太乙救苦天尊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当人如遇到苦难,只要口中念诵太乙救苦天尊名号,太乙救苦天尊就会随声应化,帮助人解忧排难,化凶为吉。

对於积功行善、功行圆满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会「乘九师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升仙。

道教的主要宫观一般都有太乙殿,供奉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或神位。

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常作天尊骑狮子状。

道教徒 通常只是在上中下三元之日或为亡魂举行黄箓超度道场时,才奉祀太乙救苦天尊。

宋元以来,道教科仪中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神的,名目繁多。

例如:《太乙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灵宝炼度》、《九幽灯仪》等等。

在此类科仪中,太乙救苦天尊除了接引浮生以外,还主持以水火交炼亡魂、主持清荡血湖地狱、破狱拔度罪魂等等。

舍身崖 (站在救苦殿门口)向右走是通往舍身崖景区的,由于我们今天的主要目的地是山顶老君庙和伏牛山主峰的自然风光,所以在这里我就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舍身崖,等我们大家回来的时候有时间愿意去我们再过去。

翘首而望,看那古松摩云,危崖欲倾,确实雄伟壮观。

这就是老君山一处胜景“舍身崖”,每当日落之时,此处“余辉返照千山色,满峪参差人画中”,瑰丽的晚霞映着诡奇万状的险峰怪石,奇光异景,色彩缤纷,令人赞叹不已。

关于这美丽如画的“舍身崖”,还流传着一个悲壮动人的故事:民间传说古时山下有一个叫春女的孝媳,公公、婆母身染重疾,久治不愈,听说老君灵验,便登山拜老君求医。

在向老君祈祷的过程中,孝媳许愿说只要双亲病愈, 愿舍去自己的性命来报答神灵。

果然,当返回家中时,公公、婆母都已康复,且已下地干活。

于是春女还愿来到山上,毫不犹豫的从此处跳下深渊。

石老汉夫妇见天黑了媳妇还没有回来,便打听,后来有人说见到她上山了,于是夫妇两人就请了十几个小伙上山寻找,在舍身崖的下边山谷里找到了媳妇的尸体,用木匣往回抬,越抬越沉,好不容易抬到石家门口,却看见春女容光焕发,端着热茶从屋里走出来,吓得小伙子们撂下匣子就跑。

一传十,十传百,都说石家出鬼了。

围观的人很多,这时候一个白眉毛白胡子的老道士来到当院给村民说“此家有孝媳,精诚感天地,黄金赐千两,增寿七十七”,说罢拂尘一扬,木匣自开,黄亮亮的黄金滚了出来。

老道化作一缕青烟不见了,这时围观的人才明白过来,原来老君显灵,人们跪地叩头不止。

后人为了纪念的春女的孝道,就将此处命名为舍身崖。

观景台 朋友们向西边看,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座山叫中鼎山,稍远一点的叫华室山。

中鼎山海拔2052米,山顶上大家可以看到一个透亮的山洞。

实际上篇三:茅山导游词 道教名山茅山。

茅山位于句容境内,总面积72平方公里,主峰为大茅峰,海拔3

【第72句】:5米。

现为国家4a级景区,目前,茅山景区及句容市正全力争创5a级景区。

茅山自然风景十分秀丽,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盛产药材,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时就以茅山为第一站,并记载了380多种中药材。

茅山是道教十大名山之一,素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称,为上清派的祖庭,在我国道教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极大的影响。

茅山旅游资源的特色除了道教文化还有红色文化,曾作为苏南抗战根据地的中心,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线路之一。

茅山还有“三怪”,“蜂窝当做戒指戴”;“客来泉喜冒得怪”;“纪念碑的鞭炮响出军号来”,请大家随我一一观赏。

九霄万福宫位于珠峰大茅峰的山顶,因此又称顶宫,是茅山道院中影响最大的一座宫观。

始建于西汉,茅式三兄弟在茅山得道飞升后,人们在此建坛建屋,供奉祭祀三茅真君,齐梁时建殿宇,元朝时称“圣佑观”,明万历年间得敕建殿宇,并赐名“九霄万福宫”。

坐北朝南,东西对称,红墙萦绕。

整个建筑以山借势,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自南至北,层层而上。

入口处的灵官殿上镶嵌着神宗亲书的“敕赐九霄万福宫”石刻匾额。

舍级而上,进入灵官殿。

正中供奉着道教的护法神王灵官,他身披金盔金甲,脚踏风火轮,手执九节鞭,怒目而视,镇守宫门。

两侧供奉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之神,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方。

出灵官殿后门就到了藏经楼。

藏经楼为砖木结构,宽三间,深二楹。

上下两层,上层为藏经处,藏道藏5840卷,下层为祖师殿,供 奉茅山道教发展史上几位德高望重的道长。

包括正中供奉的上清派创始人魏华存,以及两侧的张道陵、杨毅、葛洪和陶弘景。

藏经楼北侧东西各有一室,东为宝藏库,是信徒进香焚表的地方,终年香火不断;西为坎离宫,是出入藏经楼的通道。

坎和离是八卦中的两卦,分别代表水和火。

坎离宫的西侧为龙池,池水终年不涸,东侧为宝藏库,香火终年不断。

水火相济、阴阳协调,使得茅山道教流传至今,茅山道教长盛不衰。

绕过3米高的铜炉,就到了茅山道院的主殿——太元宝殿。

太元宝殿面宽三大间,进深四楹多,是顶宫道士们早晚诵经及举行道教活动的场所。

店内前侧悬挂一钟一鼓,均为报时和举行活动时所用法器,按理应为晨钟暮鼓,即左钟右鼓,但此处钟鼓位置却异于常规。

一般道院主殿供奉的应试三清尊神,而太元宝殿正中供奉的则是茅山的三位主神——三茅真君。

中间的大哥毛盈以及两侧的两个弟弟茅固茅衷,三人被封为祖师三茅真君,在道教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分列于三茅真君前的四尊神像为值年、值月、值日、值时四值功曹,负责想天庭呈递人间焚烧的表文。

殿内两侧的神态上供奉马善、温良、赵公明、岳飞四大元帅,护法道场。

三茅真君神像背后是道教仙道,共供奉有32尊神情各异、形态不同的道教神仙,是道教多神信仰思想的突出体现。

殿后东西两侧各供奉茅山土地神刘甫和武财神赵公明。

出太元宝殿后门,有一座三层石台,即为飞升台,相传此处即为大茅真君毛盈飞升之地。

古时茅山道士在此拜符上表,因此又称升表台台上石坊处是茅山主峰的最高点,正所谓“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 元符万宁宫坐落于茅山积金峰山腰的绿树丛中,始建于南朝梁代,兴于宋朝。

因宋徽宗所赐玉印原来放置在元符宫中,因此元符宫又称印宫。

南朝梁代,著名道教学者陶弘景在此结茅修炼,宋哲宗时,茅山上清派宗师刘混康以高超的医术治好了哲宗母亲的病,龙颜大悦,敕建元符万宁宫并亲书匾额。

后来经国一系列的天灾人祸建筑几乎全部损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以重新修建。

钱东亮的泉州事变——钱旅长技惊八闽

天宝年间,天下太平明皇耽于声色派高力士到全国采选美女。

高力士自至两粤,倒是选了一些,但不甚满意。

无意间听说闽中兴化县有个少女名叫江采苹,不仅貌美无双,而且对诸子百家、涛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通。

高力士让当地官员派专人护送,火速进献京城。

唐明皇见江氏果然美如天仙,聪明伶俐,才思敏捷。

于是喜动天颜,大赏群臣,三天没有上朝。

江采苹自幼喜爱梅花,自号梅芬。

来到皇宫,明皇赐名梅妃,并在后花院专门修了梅园。

各州府为了逢迎,将上好的梅花快马进呈宫中,好让皇上和梅妃开心。

一日,明皇在梅园宴请诸王。

酒过三巡,忽闻宫中笛声嘹亮,仿佛从天上飞来一般。

明皇见太子和诸王惊讶不已,于是很骄傲地说:是我新选的梅妃在弄笛。

为了在儿子面前显示老子的艳福.他命高力士去请梅妃来和诸王相见。

不多一会儿,梅妃如风摆杨柳一般来到梅园。

明皇称赞说:梅妃是梅精。

她吹白玉笛作惊鸿舞,能使满座生辉。

诸王说,那就让我们开开眼吧。

明皇命梅妃起舞。

于是梅妃在园中飘飘曼舞起来。

果然如紫燕翻飞,如海棠花飘,如梅朵轻盈。

舞毕,诸王拍手叫好,纷纷向她敬酒。

明皇十分得意,欣赏儿子们那一双双艳羡的目光。

这时,宁王已经喝得大醉。

当他向梅妃敬酒时,有意无意间踩了梅妃的绣鞋。

梅妃不悦,拂袖向宫中而去。

明皇不知何故,怎么也没能挽留住梅妃。

梅妃一脸怒气而去,把个宁王惊得魂不附体。

回到王府,他越想越怕。

调戏父皇的爱妃,罪该万死。

倘若梅妃在父皇面前说他的不是,你就是有千张嘴也辩不清楚。

他猛地想起驸马杨回足智多谋,又颇得皇上宠信。

宁王马上差人去请杨回来密议。

杨回不愧是智多星,他的脑瓜子转了两转,小眼睛眨巴了几下,伸出两个指头,在宁王耳边低声献了两条妙计。

第二天早朝,宁王双膝跪于殿前,向明皇请罪说:’父皇,昨日因不胜酒力,失错踩了梅妃娘娘的绣鞋,请父皇饶恕。

” 明皇正为昨晚梅妃生气而纳闷,此刻听宁王这么一说,心里大不痛快。

他看了杨回一眼,平静一下情绪,说:“我若计较起来,天下人会说我看重色貌,而轻于人伦。

你既无心,这事就算了,以后多加小心就是。

” 宁王叩头谢恩。

驸马杨回趁机说:“皇上,我见宫中嫔妃不少,怎么见高力土又在各地选美?”明皇说:’嫔妃是不少,但中意的不多。

”杨回说:’我听说寿王妃杨玉环,生得花容月貌,姿色盖世,非人间之女。

” 明皇听了不觉愣了一下。

寿王真的有此女?可从未听说过。

按辈份论,寿王是他的儿子,杨氏是他的儿媳妇。

但是,好色之心压倒了人伦之理。

明皇一听大喜,立即差高力土到寿王府去取杨玉环。

圣旨难违。

寿王不管多么不愿意,只好拱手奉送。

杨玉环并不愿侍候皇上,她和寿王十分恩爱,情深意切。

寿王和玉环抱头痛哭。

谁都知道这一去,夫妻情份从此了断;这一去是生离,也是死别。

不过寿王仍抱着些许侥幸:若父皇看不中,杨妃不就回来了吗! 寿王想错了。

杨玉环参见明皇时,正值阶前月影横空,宫中银烛高照。

在灯月之下,明皇定睛细瞅玉环,就见她肌肤雪白,容光夺魄,丰满而不胖,胜似越国西施。

真个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朝想美人,暮想美人,美人果真在眼前。

明皇大喜,他决意留下 这个儿媳妇。

但他既要堵外人的闲话,又要杨玉环心里转过弯来,于是他让高力土将玉环送往宫中的太真观,去当女道士。

明皇赐她道号太真。

由于宁王和杨回给他推荐了一个可心可意的美人,明皇重赏他俩。

宁王诡计得逞,既免了自己的罪过,又满足了父皇的色欲;而直接受到伤害的,自然是那个无辜的倒霉蛋寿王。

不久,明皇为寿王又娶了一房,算是对他的安慰。

这个时候,他才心安理得地将杨玉环接到宫中,册封“太真宫女道土为贵妃”。

那天傍晚,明皇命乐队奏霓裳羽衣曲,亲授她金钗钿盒,五天没有上朝。

有时玉环早妆,明皇亲自给她描眉插花,薄施粉黛,哂笑玩乐,愉悦无比。

宠了杨妃,自然疏了梅妃。

一天,梅妃问高力士:“高公公,皇上这些日子怎么没到我宫中来?”高力土不敢隐瞒,说:“娘娘,你还不知道吧,皇上新纳了寿王的杨妃,宠幸无比哩。

” 梅妃很有见识。

她让宫女把她打扮得花枝招展,迳直来到皇上的寝宫。

只见明皇独自在花阴下站立。

梅妃上前见了,说恭喜皇上另有新人。

明皇笑着说:“我偶惹闲花野草,何必提她。

”梅妃说:“可叫出来让我们姐儿俩相见。

”明皇不得已,一再嘱咐说:“杨妃来时,你可不要生气呀。

”梅妃点头。

明皇遂让杨妃出来参见梅妃。

明皇为了讨好两个爱妃,便设宴款待她们。

美人相见,互为仇敌。

先是客气一番,称赞一番;后来两个吟诗作词,暗中讥讽。

你笑我太瘦,我骂你太肥。

渐渐地,两个人的脸色不那么好看。

明皇装着没看见。

高力士一个劲儿地在旁边打圆场,讲笑话,也没能把两个美人逗乐。

明皇一手挽着梅妃,一手挽着杨妃说:“我今日得了二位美人,正是我们取乐之时,二位见面为什么一定要争吵呢!” 由于梅妃才华出众,性傲情柔,不像杨妃那样会哄会逗,于是杨妃常在皇上面前说她的不是。

明皇终日让杨贵妃陪伴,听曲跳舞,饮酒赏花,欢乐无比。

一天,明皇闲步梅园,忽然想起了梅妃。

梅妃之美,美在雅,美在文;杨妃之美,美在会哄人,柔情似水,随心可意。

好久没见梅妃了,他让高力士着快马去把梅妃接来,并叮嘱说:“你须悄悄地去,不要让杨妃知道了。

” 杨贵妃同样精明得很。

这些日子,皇上每晚必招她去侍寝。

这天,她一直等到深夜,一直等到天亮,始终没见高力士来招她。

她问宫女,有知情宫女说:听说昨晚皇上把梅妃接到了寝宫。

杨贵妃十分生气。

她同样打扮得花枝招展,怒气冲冲直闯寝宫。

大小太监见了,一个个惊得鸡飞狗跳,想拉不敢拉,想拦拦不住。

杨玉环自恃娇宠,当面指责皇上,辱骂梅妃,并将皇上所赠的金钗、翠钿扔在地上,扬长而去。

爱之深则惧。

明皇既对杨玉环无比宠爱,当然就有几分惧她。

他只好让人先送梅妃回,他去劝哄玉环。

杨玉环只让皇上宠她一个,不让他身边有第二个女人。

她仗着父兄俱为高官,便常常驱使大臣们为她办事。

她的哥哥杨国忠为宰相,权倾朝野;还有边将安禄山认她为干妈;她的两个姐姐皆被封为一品夫人,随意出入后宫,和明皇关系暖昧;她爱吃荔枝,明皇传令岭南官府不分昼夜快马传来。

唐明皇排行老三,杨玉环常私下叫他“三郎”。

正是这样,当时大诗人白居易说杨玉环是三千宠爱集一身。

这天,明皇嘱咐太监高力士、裴力士在百花亭中摆宴,特邀杨贵妃去陪他赏月观花,抚琴赋诗。

杨贵妃十分高兴,等不到黄昏,她又是洗澡,又是喷香,又是更衣,收拾打扮的时间,比平日着实下了一番工夫。

她早早地来到百花亭,满心欢喜地去陪皇上。

她漫步在百花丛中,其实心不在花上,不时冲那边张望,看皇上来了没有。

那边一有动静,她会快步走去迎接的。

她立在玉石桥上,抬眼眺望天幕,就见一轮明月初上,皎洁如冰轮。

桥下有鸳鸯戏水,玩耍自由;一条金鱼朝她游来,摇头摆尾张嘴吹泡,仿佛在向她问好。

玉环常见得花儿们鱼儿们比她快乐,比她自在。

它们不需要逢迎谁,不需要侍候谁,更不会像她这么孤零零地等人。

忽然间,闻得一阵雁叫声。

举头看,一队大雁正从头顶上飞过。

雁声凄切,哀婉悲鸣,动人情怀。

杨玉环心中不免升出天涯此时的愁惆来,要是在寿王身边,决不会有这等苦楚。

见贵妃早早地来了,高力土、裴力士颠儿颠儿地跑过来。

贵妃问宴席准备好了没有,乐队到齐了没有,还特别嘱咐说,一会儿圣驾到来,务必早早告诉她,好让她去迎驾。

”于是,她继续到各处赏花,眼睛不时瞅亭子外面。

玩的时间不短了,夜幕深了,可是还不见皇上的人影。

她很焦急,也很纳闷。

平日这个时候,皇上该来了;即使被什么事拖延住了,也会派太监来报个消息。

怎么今天既不见人来,也没有消息。

贵妃对高力土说:你去瞧瞧。

去了半个时辰,高力士终于打听清楚了,他说:“娘娘,万岁爷到梅妃那儿去了。

”杨贵妃心里咯噔一下,不相信地问:“你可打听清楚了?”高力士说:“我不仅打听清楚了,还见了皇上停在那儿的宝辇。

” 杨贵妃心头涌起一股酸楚,与其说是醋意,不如说是悲哀。

每一代皇上即位后,都要派人到各地选美。

宫中嫔妃数干,而像她杨玉环这么受宠的,只有她一个。

而其他女子,从进宫到老死,恐怕一辈子也难得见到皇上的面。

从这一点来说,她是幸运的。

但比起普通人家的女子,能和丈夫朝朝暮暮,耳鬓厮磨,为人妻为人母,她当然感到不满足。

身享荣华富贵,但心里没有安全感,说不定哪天会被冷落。

而那个当皇上的,想宠幸谁就宠幸谁。

夫妻本该举案齐眉,可嫔妃们还得向他下跪谢恩…… 想到这里,杨玉环把酸楚进出眼外,为了不让两个太监看到自 己的眼泪,便对高力土和裴力士说:“既然这样,我也回宫去了。

” 高、裴二人说:“娘娘,要是皇上一会儿来厂,您不在,如何向皇上交待?” 杨玉环转念一想,也是,他能自由,我可自由不得。

这样,难免会连累两位太监。

女人就是命苦。

干脆,我一面自个儿饮酒,一面等他李三郎。

于是她说:“暂且不走了,你们给我斟几杯酒来!” 高力士和裴力士不敢怠慢,让宫女端莱,他们进酒。

玉环喝了几杯,不觉头晕脑胀,心里混沌一片。

先是儿子的老婆,后为老子的宠妃。

人们奉承她,巴结她,走她的门子。

她锦衣玉食,身价不菲,可到头来有什么用?其实人生是一场梦。

酒力发作,浑身发躁,她把凤衣脱去,又端起大杯来喝。

高力士和裴力士劝她不要再喝了,可她不听,干脆自斟自饮,决心喝它个一醉方休。

这时她真地醉了,摇摇晃晃,还要太监们扶她去赏花。

什么牡丹花、玉兰花、海棠花、兰花、月季,还有那香气扑鼻的桂花。

看鲜花,想自己。

观花自怜,满腹愁绪涌上心头。

杨玉环要边赏花边饮酒。

高力土和裴力土明白,贵妃娘娘此刻一肚子气,谁也不愿做她的出气筒。

他们小心侍候,不敢大意。

果然,贵妃一会儿说酒太凉,一会说酒太烫。

备的酒都被她喝光了,可她还要,一个劲地催太监们进酒。

高力士和裴力士劝她不要再喝了,小心喝坏了身子。

她骂他们是狗奴才,给了他们一人一耳光。

她让太监把桌子移到高处,说皇上来时,她能第一个看见。

就这样,杨贵妃一直喝到半夜。

她真地太醉了,心里苦得很。

可她趁着酒兴,要像男人们一样找乐。

她摘掉高力士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脱掉裴力土的靴子,穿到自己脚上,学着皇上的样子,大摇大摆地走路。

昂首挺胸,目中无人。

一直闹到明月西转,晨星将出,自己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夜冷、身冷、心冷,她恨不能大哭一场。

在太监和宫女的搀扶下,她一步三摇地回到宫中。

一路上,她脚下踉跄,心里翻腾着无限哀怨,口中抛出串串醉语:“李三郎,你,你太不够意思了。

关于历史

只要数字吗连名字都不要吗名人71名,男68人,女3人。

明细如下:黄 璞(867-

)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诗人,官至崇文阁校书郎,故居现黄巷36号; 余 深(生卒不详)宋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等职,封卫国 公,曾居安民巷内,门号不详; 陆 蕴(约1071-1120)宋宣和年间人,官至御史中丞,后任福州知州,曾居衣锦坊; 陆 藻(

-1129)宋宣和年间人,陆蕴之弟,以列曹侍郎出知泉州,曾居衣锦坊; 陈 烈(1012-1087)宋著名学者,曾任福州州学教授,故居在郎官巷内,门号不详; 陈 襄(1017-1080)宋庆历二年进士,理学家,曾任开封府推官、刑部郎中、提举司天监等职。

故居在塔巷内,门号不详; 郑 穆(1018-1092)宋皇佑五年进士甲科,曾任国子监直讲、汾州通判、杨王府赞善等职。

故居在文儒坊内,门号不详; 郑性之(1172-1255)宋嘉定元年状元,朱熹学生,官至参知政事(副相)兼知枢密院事(最高军事长官)。

故居在吉庇巷(今吉庇路),现无存; 林 瀚(1434-1519)明成化二年进士,曾任南京兵部尚书,府第现文儒坊42号; 张 经(1492-1555)明正德十二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故居现文儒坊尚书里; 林 泮(

-约1524)明成化八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

其兄清源、弟浚渊皆进士,时称“闽中三凤”。

曾居黄巷内,门号不详; 林廷玉(

-约1530)明成化二十年进士,官至都御史。

曾在衣锦坊内居住,门号不详; 许 友(1615-1663)清顺治年间人,不仕,以诸生终。

工书、善画、能诗,时称“三绝”。

故居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陈 帙(生卒不详)林则徐之母,故居现文儒坊19号; 林 佶(1660-

)康熙三十八年举人,五十一年钦赐进士,书法家,官至内阁中书,故居在光禄坊,门号不详; 林 侗(1628-1716)清康熙年间贡生,林佶之兄,工隶书,研究金石,著作颇丰。

故居在光禄坊,门号不详; 李 馥(1662-1745)清康熙年间官至浙江巡抚,曾在内黄巷居过,门号不详; 黄莘田(1683-1768)康熙四十一年举人,诗人,官至广东四会县知县,故居现光禄坊早题巷4号; 林枝春(1699-1762)乾隆二年榜眼及第,历任武英殿纂修官、翰林院侍讲学士、江西学政等,曾居黄巷,门号不详; 甘国宝(1709-1776)清雍正十一年武进士,历任福建提督、台湾总兵、九门提督等,故居现文儒坊51号; 沈绍安(1767-1835)福州脱胎漆器创始人。

漆器店曾开在杨桥巷双抛桥附近; 张际亮(1799-1843)道光十五年举人,诗人。

曾居郎官巷,门号不详; 郭阶三(生卒不详)清嘉庆二十一年举人,曾任连城、同安县教谕,所生的五个儿子皆登科第,盛及一时,故居现黄巷4号; 郭柏荫(1805-1884)清道光十二年进士,郭阶三之子,历任广西巡抚、湖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等职,故居现黄巷4号; 郭柏苍(1815-1890)清道光二十一年举人,郭阶三之子,一生大都致力于福州的水利建设和研究整理地方文献,故居现黄巷4号; 郭化若(1904-1995)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郭阶三之重孙,解放后历任上海防空司令员兼政委、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为一代儒将,故居现黄巷4号; 赵 新(1802-1876)清咸丰二年进士,官至陕西督粮道。

故居在黄巷内,门号不详; 林昌彝(1803-约1854)道光十九年举人,文学家,曾在建宁、邵武、广州等地讲学,一生著作颇丰。

故居在宫巷内,门号不详; 刘齐衔(1815-1877),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林则徐长婿,官至河南巡抚,故居现宫巷14号; 刘齐衢(1813-1860)道光二十一进士,刘齐衔兄,历知四川兴文、荣县、江津等县。

故居光禄坊10-13号,现无存; 刘崇佑(1877-1942)清光绪二十年举人,刘齐衔之孙,著名律师,故居现宫巷14号; 刘崇伟(1878-1958)刘齐衔之孙,著名工商企业家,福州电气公司和电话公司创始人之一,故居现宫巷14号; 刘崇杰(1880-1956)刘齐衔之孙,著名外交家,民国时期曾任外部部常务次和、驻德意志兼奥地利特命全权公使等职。

故居现宫巷14号; 陈寿祺(1771-1834)清嘉庆四年进士,学者、教育家,.官至记名御史,故居现黄巷36号; 梁章钜(1775-1849)清嘉庆七年进士,文学家,官至广西巡抚、江苏巡抚,故居现黄巷36号 沈葆祯(1820-1879)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林则徐次婿,曾任福建船政大臣等职,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故居现宫巷26号; 沈瑜庆(1858-1918)清光绪十一年举人,沈葆祯之子,官至贵州巡抚。

故居现宫巷26号; 沈觐寿(1907-1995)沈葆祯曾孙,著名书法家,曾任福州书画院副院长、福建省书法协会副主席、福州市书法篆刻研究会会长等。

故居现宫巷26号; 林聪彝(1824-1878)林则徐之子,历任内阁中书、六部主事、衢州知府、浙江补用道、署浙江按察使、杭嘉湖海防兵备道等职。

故居现宫巷24号; 林炳章(1875-1923)光绪二十年进士,林聪彝之孙,陈宝琛长婿,曾任福建省财政厅长、闽海关监督等职,故居为现宫巷24号; 林 翔(1881-1935)日本明治大学法学博士,林聪彝孙,历任民国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特别刑事审判所所长、最高法院院长、考试院铨叙部部长等职。

故居现宫巷26号; 林恩溥(1893-1933)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林聪彝孙,民国时间任福建省建设厅正兼福州务局局,主持拓宽改建鼓楼至万寿桥主干道(今八一七路)、在台江兴建6座码头等。

故居现宫巷26号; 梁鸣谦(1826-1877)清咸丰九年进士,被聘入福建船政局幕府,此后一直追随沈葆祯,成为得力助手。

后回福州鳌江书院任教。

故居在文儒坊闽山巷,门号不详; 陈承裘(1827-1885)清咸丰元年进士,清工部尚书、刑部尚书陈若霖之孙,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之父,故居现文儒坊47号; 罗丰禄(1850-1901)福建船政学堂驾驶专业毕业,曾任李鸿章幕僚,从事外交翻译工作,后出使英国并兼任驻意大利、比利时两国大使。

故居在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严复(1854-1921),近代著名思想家。

故居现郎官巷20号; 严叔夏(1897-1962)严复三子,解放前曾任福建协和学院(福州大学前身之一)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曾任福州市副市长。

故居现郎官巷20号。

蓝建枢(约1856-

)福建船政学堂第三期毕业生,留学美国。

清末曾任“海镇”巡洋舰管带、海军管理部部长,民国初任海军总司令部左司令(后改称第一舰队司令)、海军总司令等职。

故居在吉庇巷内,门号不详; 陈衍(1856-1937),清光绪八年举人,《福建通志》总纂,故居现文儒坊大光里8号; 林葆怿(1863-1927),清光绪六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后赴英留学,民国7年任海军总长。

故居现衣锦坊酒库弄,门号不详; 郑孝胥(1860-1938)清光绪八年举人,曾由陈宝琛推荐任溥仪老师,后又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故居现衣锦坊洗银营14号; 刘冠雄(1857-

)民国海军总长,故居现宫巷11号; 陈元凯(生卒不详)清光绪十五年举人,曾任粤东县令,林觉民岳父。

故居现大光里23号; 何振岱 (1867-1952)清光绪二十三年举人,诗人,书法家,曾受聘重修《福州西湖志》,任总纂。

一生诗作颇丰。

故居现文儒坊大光里21号 林白水(1874-1926)近代民主革命者,报人,教育家,曾在文儒坊创办福建省第一所具有进步色彩的中小学“福州蒙学堂”,旧址在今文儒坊36号福州第九塑料厂内; 林 旭(1875-1898)戊戌六君子之一,曾在郎官巷居住,门号不详; 陈 箓(1877-1939)福建船政学堂学生,后获巴黎法律大学法学学位,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外交司司长、驻墨西哥特命全权公使、驻法国全权公使、外交总长、南京日伪“维新政府”外交部长等职。

故居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陈季良(1883-1945)江南水师学堂驾驶班毕业,原名“陈世英”,轰动中外的中日“庙街事件”主角,民国时期曾任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兼任厦门警备司令,后又任海军陆战队总指挥等职。

故居现文儒坊 号; 林觉民(1887-191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故居现杨桥东路17号; 谢葆璋(1865-1940)天津北洋水师学堂驾驶班首届学生,冰心之父,曾任烟台海军练营管带、民国海军部次长、海道测量局少将局长等职。

故居现杨桥东路17号; 谢冰心(1900-1999)著名女作家,故居现杨桥东路17号; 王冷斋(1892-1960)曾就读福建陆军小学堂,为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学生,民国26年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宛平县县长,与日军正面交锋,亲历“芦沟桥事变”。

曾居黄巷,门号不详; 郁达夫(1896-1945)著名作家,1936年至1938年间出任福建省政府参议、公报室主任,曾客居光禄坊10-13号刘家大院内; 刘攻芸(1900-1973)英国伦敦大学经济院毕业,获博士学位,民国时期曾任中央银行总裁,又任财政部部长。

1948年建议蒋介石再发银圆券,并为蒋介石秘密运送黄金去台湾。

故居光禄坊10-13号,现无存。

高拜石(1901-1969)民国时曾任《福建民报》、《建国日报》总编辑,后赴台,任台湾省新闻处主任秘书。

1958年起在台湾《中央日报》副刊上开设专栏,前后达十年之久。

故居在杨桥巷口,今无存; 王 助(1914-1941)革命先烈,1931年入党,曾任XXXXX福建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部长,1939年5月受新四军委派,与范式人一起在安民巷53号设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驻福州办事处; 范式人(1909-1986)1932年入党,曾任红军闽东独立师政治部主任、XXXXX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等职,解放后任江西省委副书记,中央人民政府粮食部副部长、邮电部副部长,XXXXX福建省委第二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等职,1939年在安民巷53号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驻福州办事处工作; 沈幼兰(1890-1964)福州“兰记”漆器店创办者,曾是全市最大的漆器店。

民国15年在美国费城建一百五十周年展览会上,“兰记”产品获一等执照奖,三年后以菲律宾召开的工商业交易会上其产品又获特等金牌奖。

故居在今杨桥路,门号不详; 陈体诚(1896-1942)工程师,毕业于美国加基钢铁学院桥梁工程专业,民国七年被选为首届中国工程学会会长,后任福建省建设厅厅长兼财政厅长、西北公路特派员兼甘肃省建设厅厅长等职。

故居在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庐 隐.(1899-1934)著名女作家,出生于南后街,具体地址不详。

翁良毓(1905-1926)省立福州师范学校毕业,曾在上海受到李大钊的教导,民国十四年当选为福建学生联合会副理事长,后开设“福州书店”,销售进步书刊,该店也成为团组织地下交通联络点,后被特务杀害。

故居在衣锦坊雅道巷内,门号不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8535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