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安古镇导游词
关于朱子文化的文章有哪些
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
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张建光漫谈朱子文化 再读朱熹新儒学,“新”在集大成朱子理学与孔孟之道一脉相承,是中国文化并峙的两座高峰。
圣贤们称朱子为“三代下的孔子”,与孔子的直系弟子们一起配祀孔庙。
朱熹何以赢得如此高的赞誉
朱熹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是“照着讲”,而是“接着讲”,把孔子学说系统化、理论化,建立起“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新儒学,回应了价值理想(理崩乐坏)的挑战、外来文化(佛教文化)的挑战、理论转型(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挑战。
朱子理学不仅集理学之大成,而且集释、道等中国文化之大成,是那个时代精神的表征和主流思想。
也正因如此,朱子学说被称之为“后孔子主义”“新儒学”。
学者陈寅恪评价说:“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朱子建构了以“理”为中心的学术思想体系,地位与西方哲学史中的康德相当。
可让张建光不解的是,这么伟大的人物,长期以来竟没有多少人深入研究他,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朱子理学蕴含自然科学有人认为南宋以降,中国科技发明走向式微,朱子理学更多的是社会科学内容,对自然科学毫无裨益,甚至是桎梏。
朱子文化阻碍科技进步吗
朱子不仅是社会学家,而且是自然科学家。
他自制浑天仪,观测星象,提出了东方古典星云说,第一个辨出化石。
朱熹还发现了雪花六边形的事实,比西方天文学家开普勒早上四五百年。
曾提出“李约瑟难题”的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对朱子也给予极高的评价,在其《科学思想史》上称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
值得一提的是,朱熹对周易研究的成果,特别是那张阴阳回互相抱的古太极图,极大地影响了波尔和莱布尼茨,引发了现代物理大师的创造发明的灵感。
波尔公开宣称,他的量子理论的互补概念同东方古典文化的太极阴阳思想有惊人的一致。
莱布尼茨则受此启发发明了二进位制,于是有了电子计算机。
朱子理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自然科学思想,至少是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朱子可敬可亲自朱子理学形成以来,对朱子其人其学的评价就是冰火两重天。
最客气的说法就是可敬不可亲。
事实果真如此吗
“朱子不是‘冬烘先生’,也不是‘伪道学家’,而是饮食男女,性情中人。
”张建光说,朱子的可敬可亲之处体现在其为官、为人、为友、为文上。
为官,以民为本,注重教会。
朱熹当了不到9年官,做了两件大事:化民成俗、救灾。
朱熹从政期间,整顿扩大了官学,修复了著名书院,并亲授儒道理学。
为从根本解决救灾问题,朱熹结合五夫镇的实际,建议设社仓。
如今五夫社仓砖雕匾额仍安在,他亲自撰写的《建州崇安县五夫社仓记》,还是那样暖人心房。
为人,与人为善,清理相待。
“鹅湖之辩”,朱熹与陆九渊各持己见,不欢而散。
但是,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后,依然邀陆九渊前去讲学,自己在下听讲,说明朱熹心胸坦荡,不以学术观点分歧心存芥蒂。
为友,志同道合,情真意笃。
陆游被贬回绍兴之时,同在病中的朱熹托人千里赠送武夷纸被,放翁为此赋诗两首,诗云“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软如锦”。
朱子对朋友的情谊由此可知一二。
为文,灵山秀水,生动活泼。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对朱子的理学而言,他的诗歌得到历代一致的认同。
至于那脍炙人口的十首《九曲棹歌》,用民歌乐府写就,早已成为武夷山水的第一导游词。
朱子文化可以走出去朱熹创立的闽学,是闽台文化的核心、两岸交流的思想文化之本源。
闽学于明清之际传入台湾,成为台湾地区的主流文化,对台湾人民影响深远。
台北孔庙每次祭孔之后便是祭朱,台湾地区形成了“紫阳儒宗、海隅仰止”的浓厚氛围。
“朱子文化可以增进两岸认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在推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朱子文化是政要认同、专家首肯、民众信仰。
”张建光说,朱子学说不仅极大影响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而且远播东亚诸国和欧美国家,具有走出去的价值和条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武夷山文化遗产时指出,“作为一种学说,后孔子主义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曾达很多世纪,并在哲学和政治方面影响了世界很大一部分”。
朱子文化是朝鲜李朝500多年的官方哲学,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近300年的官方意识形态,越南陈、黎、阮三朝600多年的官方指导思想。
日本思想史学会会长子安宣邦教授认为:“在近代东方哲学中,唯一能够与西方在体系规模上等量齐观的,只有朱熹的哲学体系。
”
馒头上怎么印字
一般都是刻了章后,用食品色盖上去的,
赞美鼓岭的词句
福州东郊鼓岭是一处风水宝地,盛夏的避暑好去处。
古时鼓岭(古书多作古岭)十分荒凉,山路险窄,人们很少到此,留下的文字很少,诗词更少,已知清代诗歌只有9首:魏杰诗6首,郭柏苍诗3首。
最近,我读福建人诗集,发现福州诗人王廷俊写的有关鼓岭诗有27首之多。
王廷俊(1792~1869年),字伟甫,号樵隐山人、芙蓉别岛主人,侯官(今福州市)人。
出生于鼓岭南洋村地主家庭,12岁迁居福州城内朱紫坊,宅名芙蓉别岛,为鳌峰书院山长陈寿祺的学生。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考中举人,第二年十一月赴京考进士,“志所历之境,皆系以诗,成《北游草》一卷”(《北游草·自序》)。
榜发落第。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四月十二日出都,至六月初三日到闽”。
从此放弃科举,以教读为业,《停云阁诗话》作者李家瑞、《紫霞轩诗稿》作者卢蕴真等都是他的学生。
咸丰二年(1852年)被东门外盐商魏杰聘为家塾静修书屋教师。
与魏杰有诗唱和,魏杰《逸园诗钞》卷一《题王伟甫先生樵隐山房诗集后》诗注云:“王伟甫先生廷俊,世居南阳山,遂迁于省垣朱紫坊芙蓉园衅。
”南阳为鼓岭南洋的雅称(下文以“南阳”代“南洋”)。
《逸园诗钞》卷四有《读樵隐山房诗集,赋成七绝三首,以赠芙蓉别岛主人》。
同治八年(1869年)病逝,享年78岁。
著有《樵隐山房诗钞》《北游草》《归田集》《略存稿》《樵隐笔记》《碧桃花馆诗话》等。
王廷俊对老家南阳村怀有很深的情结,读书期间就十分想念,睹物思乡,《白菊花》诗云:“绿意红情尽扫除,寒花似亦悟真如。
杜陵白发羞相见,石氏朱门丽不居。
北雁声寒传信后,西风人瘦卷帘初。
近来野兴多萧散,拟向南阳结一庐。
(《水经注》:南阳有甘谷,其上多菊。
予祖宅东门外双溪山村,亦名南阳。
)”福州东门外有桑溪和鳝溪,故有双溪里,亦称桑溪里,南阳村属于双溪里。
道光十四年(1834年),王廷俊43岁,仍是秀才。
这一年生日,他又想起了南阳村,《六月初八生日书怀》诗云:“四十三年岁月深,浮名虚博一青衿。
老之将至惊非昨,壮不如人直到今。
天与庸才闲是福,云栖古树淡无心。
南阳自有佳山水,何日躬耕返故林。
”(《樵隐山房诗钞》卷二)自叹老大功名无成,很想归隐老家南阳村。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王廷俊考中举人。
第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王廷俊离开福州北上,准备参加会试,在闽浙交界仙霞岭,又想起故乡南阳村,《雨中度仙霞岭作》诗云:“仙霞雄镇控天关,青翠峰峦面面环。
百道泉声清洗耳,依稀风景似家山。
(余故居南阳溪山之胜,与此相似。
)”此诗也可作南阳村环境的写照。
不过,王廷俊很少回到南阳村。
咸丰五年(1855年)十二月,王廷俊回到故乡,由鼓岭牛头寨下来,至鳝溪而归。
山路崎岖,弯弯曲曲,孤云高飞,似与人相逐,可见回乡之路多么艰难。
这一年,他64岁,但不坐轿,而以手杖登山,其精神可嘉。
此行留下《山行》《题杖》《过南阳山村故里》《归南阳家山偶成》《山村冬夜闻溪声》等诗。
王廷俊家芙蓉别岛在朱紫坊芙蓉园旁,具有花木之胜,是福州一处有名的花园。
他虽有教书收入,但家庭经济很大部分还是靠田租收入。
他从南阳村回家后,仍然念念不忘故里,3年后,将多年对老家的回忆汇集在10多首诗中,如《秋夜怀人》《田收,忆故居十首》《南阳山村田收杂诗》等,写出南阳山村的农事和诗人的感受。
《田收,忆故居十首》写道:“一带溪流水绕门,磳田百亩给饔飱。
盘中米粒皆辛苦,乃祖贻谋到子孙。
天运循环岁月驰,几家田舍屡迁移。
先畴能服儿孙福,仓有余粮不苦饥。
儒素家风砚作田,何论恶岁与丰年。
既勤耕种书还读,与世无求便是仙。
躬耕世业守农书,我亦南阳有故庐。
烟火数家山数面,卧龙如在此中居。
村北村南我稼同,黄鸡话年丰。
不知不识安耕凿,人有羲皇太古风。
禾稻登场先纳税,山中鸡犬静无喧。
草茅自识君在义,不费催科吏到冂。
肃瑟严阴冷不香,干戈满地正愁人(近闻顺昌、汀州失守,贼匪侵扰漳州境界)。
深山便是桃源洞,隔断红尘可避秦。
钓游曾忆戏溪边,谁是儿时白首亲。
五十年前诸故老,即今唯有两三人(余十二岁迁居省城,今年六十七矣)。
岭头初日挂铜钲,破晓山禽格格鸣。
最是清和好天气,插秧歌和读书声。
枷板喧闻打谷声,夕阳西下半村明。
天心得知农夫意,无雨无风十日晴。
”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854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