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导游词400字
民族英雄纪念馆导游词400字
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猖獗作乱,民不聊生.备倭将领戚继光在山东备倭有功被调至浙江抗倭,首战取得龙山所大捷后,队伍士气高涨。
戚继光军纪严明,开创鸳鸯阵,结交挚友谭纶,军师徐文长和随从戚尘空,戚家军名声四起。
因不善奉承,戚继光与举荐自己的胡宗宪失和,锒铛入狱。
幸得倾慕他的含巧费心周旋,才得以出狱,含巧却为倭寇所害。
桃渚城一战后,戚继光调任台州,建造空心战台,研发火器,与当地民众配合,取得数次大捷,百姓欢欣鼓舞,倭寇避之不及。
福建沿海倭寇猖獗,戚继光受命前往福建抗倭。
配合胡宗宪招安走私头目徐海,徐海却几次出尔反尔。
戚继光与徐文长抓住徐海惧内的弱点,用计剿灭徐海一部,平息南海寇乱。
戚继光抗倭有功,被封太子太保。
民间广传他抗倭的事迹,声名名垂千古。
维吾尔族导游词400字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
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完成。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有一座白雪皑皑的天山,天山脚下聚居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
总人口达987万人(2009年),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族共计9
【第41句】:3796万人(2006年),约占新疆总人口的46%。
根据史籍记载:维吾尔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游牧民族。
由于受部落间战争的影响,各个部落的分支逐渐迁徙西域(今新疆),先后曾被译为“韦纥”、“乌纥”、“袁纥”、“回纥”、“回鹘”、“畏兀儿”,以后才改为“维吾尔”,沿袭至今,是“团结”、“联合”之意。
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
此外还擅长园林艺术。
中国最大面积的葡萄生产基地,即葡萄沟就在离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东南184公里的吐鲁番盆地。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联合”。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开封、郑州等地。
维吾尔族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如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
维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
维吾尔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游词400字
答:导游词400字黄山风景导游词游客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世界遗产——黄山风景名胜区。
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闻名中外。
今天我就给大家重点介绍黄山的奇松吧。
大家请看,黄山的松树能在岩石缝中生存,生命力极强。
它们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黑虎松、龙爪松、连理松、迎客松等很多松树都因为它们的形状而得名呢
迎客松是黄山着名的景点之一,外形更是特别:它的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
等会儿我们还可以在那儿尽情拍照,作为纪念。
黄山的奇观说也说不完,看也看不够。
现在,请大家尽情去欣赏黄山的美景吧
请大家在游玩的时候不要乱扔果皮和和食品包装袋,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
祝大家玩得愉快
名胜古迹导游词400字
杭湖是我国十大名胜之一,面积5.6公里。
西湖旧称武林水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站在西湖岸边,胸中顿觉朗然:满眼一片烟波浩渺的湖水,环绕着绵延起伏的山峦。
在波光粼粼的湖面周围,繁花似锦,芳草如碧,曲径风荷,树影斑驳。
经过历代装点,使江湖、山林、洞壑、溪泉、春华秋实、夏荷冬雪等自然之胜与左刹、丛林及园林艺术家的雕凿融为一体。
早在南宋年间,西湖即有“十景”著名天下,它们是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首,堤上遍种桃柳。
每当春天的黎明时刻,月落星稀,晨钟初响,悠扬悦耳。
此刻堤上垂柳低拂,晓霭迷茫;放眼晓雾中的湖光山色,耳闻百鸟和鸣的啾啾之声,使人飘飘欲仙。
断桥残雪,是神话《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相会定情的地方。
断桥是白堤与陆地相接的一座石拱桥,由于神话传说,使它家喻户晓。
断桥两旁,桃披红云,柳笼绿雾,香风送爽,波光摇翠。
待到冬末积雪末化时,这里又是观赏雪景的好地方。
三潭印月是在苏东坡治理西湖后,作为湖界而在水中立的三座小塔。
塔状如花瓶,浮漾水中。
塔面有五个距离相等的圆洞。
月明之夜,塔内点起灯火,水面上就会映出很多月亮。
其景扑朔迷离,忽兮晃兮,胜似仙境。
杭州为吴越古都,又是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人物辈出,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史实和传诵千古的诗篇,与西子湖畔大量名胜古迹如在西子湖畔的岳王墓、秋谨墓等,互为印证。
另外,还有游客必往的灵隐寺、虎跑泉、六和塔等,构成以西湖为主体的30平方公里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如今的西湖正以其更加妩媚的美姿,吸引着五洲四海的宾朋游人
写一篇介绍茶峒的导游词400字
边城茶峒即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镇,原名茶峒, 地处湘黔渝三省交界处,“一脚踏三省”。
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著名中篇小说《边城》把茶峒优美的风景、善良的风俗和淳朴的人情等融为一体,勾画出田园牧歌般的边城风貌,引得国内外无数文人骚客前来观光采风,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
2005年茶峒正式更名为边城镇。
为与国内其它以边城为名的地方相区别,媒体常以边城茶峒指称该地。
这里西与重庆秀山县接壤,南与贵州松桃县接壤,界以一河相隔,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人口居多,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自然美景茶峒城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以青石筑成,坚固巍峨。
此城背靠太山,左依九龙山,右傍香炉山,面朝风鸣山;城由群山环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因位于湘、黔、川三省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
此城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垂柳下的石级上,仨俩姑嫂在捶衣洗菜,清水江上,四五渔民正放鹭鸶叼鱼——好一幅如诗如画、美轮美奂的风情。
评论家司马长风说:“《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而茶峒城就是这位仙女的人间化身。
离开花垣县城25公里地,在酉水河边,茶峒小镇安静地伏在那里。
它的模样浮现在沈从文的记忆里,是这样的:“茶洞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
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直到今天,这种展现优美意境的人文自然环境依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
人文历史沈从文与边城以《边城》为代表,沈从文在他的湘西系列中借助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
“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文学创作所要负载的内容,而茶峒的风俗民情正符合这种人生哲学。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是沈从文《边城》的开首语,茶峒的风土人情也由此逐渐展现在读者的脑海中,并最终在《边城》发表后的七十一年即2005年更名为了“边城”,这怕是沈大师始料未及的。
历史沿革边城茶峒由于地理位置险要,历史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清嘉庆七年(1802),这里建成了一座石堡城,设东西南北4门,门楼上各有4座炮台,420个365kUaIlE.cn垛口。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残兵败奖经此地逃往四川。
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也是从这里推进大西南。
解放后,城墙城门虽被毁坏,但翠翠岛、吊脚楼、石板街依然保存完整。
近年来,建起了34级石级石头台阶组成的近万米沿河观光带。
如今茶峒旧貌换新,城内有吊脚楼,城边有河,河中有岛,岛上有林,林中有碑,碑中有文,成为闻名世界的边城。
2005年6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茶峒镇更名为边城镇。
传统民俗如今茶峒还是老习惯,每逢农历w五、十赶集,叫赶“边边场”。
早上八、九点钟,三省边界的各族人民便三五成群,向茶峒汇集。
无论男女老少,大都像节日出门做客似的,经过收拾打扮,特别是青年妇人,一律盛装,胸前的银饰和耳上的大耳环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当然,也有不少穿T恤、牛仔裤,脚蹬“松糕鞋”的新潮少男少女。
中午时分,集市进入高潮。
这时候广场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集市上除了百货、土产摊档各色货物斑驳杂陈之外,有拔牙的游医,占卦的相士,照相的,补锅的,阄鸡的,甚至还有最古老的染布缸。
也有个别赤膊短裤的壮汉,肩扛长管火铳,高挑几只羽毛斑斓的野鸡,昂昂然在人丛中穿行。
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熟食摊档,柴火灶烟火四燎,大汤锅沸腾翻滚。
男女老少围拢周边,手捧大碗满头大汗吃辣椒米粉。
茶峒的“边边场”是很吸引人的,它保留了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
自然人文茶峒城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以青石筑成,坚固巍峨。
此城背靠太山,左依九龙山,右傍香炉山,面朝风鸣山;城由群山环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因位于湘、黔、川三省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
此城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垂柳下的石级上,仨俩姑嫂在捶衣洗菜,清水江上,四五渔民正放鹭鸶叼鱼——好一幅如诗如画、美轮美奂的风情。
评论家司马长风说:“《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而茶峒城就是这位仙女的人间化身。
离开花垣县城25公里地,在酉水河边,茶峒小镇安静地伏在那里。
它的模样浮现在沈从文的记忆里,是这样的:“茶洞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
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直到今天,这种展现优美意境的人文自然环境依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
旅游信息交通指南茶峒地处湘西州花垣县西北边境,距县城25公里,北临张家界荷花机场(距离147km),东临铜仁机场(距离120km),南靠枝柳铁路吉首站(距离71km),西靠渝怀铁路秀山站(距离50km),更有吉茶、张花高速以及G20
【第9句】:G319国道在县城交汇,自古以来有西南门户之称,是湘黔渝三省(市)边区重要的交通中心、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
航班:可乘飞机到长沙下,在长沙有直接去茶峒的大巴。
火车:这是相对便捷的方式。
坐火车到吉首下,出站后乘坐到花垣的车,或者打车去汽车西站换乘去花垣的巴士,到边城公园或者凉水井下车,再转乘去茶峒的公交。
汽车:张家界汽车站——花垣汽车站。
每天一班,13:40——17:40,票价47元,到达后可换乘去茶峒(边城)的中巴,票价10元以内。
美食信息在茶峒当地的农家饭庄可以品尝到各种地道的茶峒菜,菜品美味且价钱也不高。
这些美食有米豆腐、血粑鸭子、苗家酸鱼、凤凰腌罗卜、苗家菜豆腐、苗家酸菜豆腐汤等。
碰到农历二、八还可以赶“边边场”,很是热闹。
在这里可以吃到油炸河蟹、口味龙虾、蒿草粑粑、油炸水蜈蚣、血粑鸭、大锅盘鳝、油炸竹虫、焖田螺、松脆蜂蛹、麻辣知了等地地道道的湘西菜,价格也不贵,每道菜不超过20元。
最佳旅游时间最佳旅游时节:4月—10月。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854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