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鄢陵的导游词
求许昌花都温泉度假区的导游词.
花都温泉度假区导游词: 大家好,相聚即是有缘,很高兴跟大家一起去花都温泉,花都温泉度假区就坐落在腊梅的故乡——许昌鄢陵。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鄢陵,鄢陵乃是中国“花木第一县”又称“花都”,全县拥有40余万亩花卉草木,是第一座天然氧吧,这里是树的故乡、草的世界、花的海洋、鸟的天堂。
咱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花都温泉,花都温泉度假区(四星标准)占地面积1036亩,总投资
【第1句】:7亿元人民币。
是由许昌永达集团公司投资兴建。
“花都温泉”是集温泉泡汤、酒店餐饮、商务休闲、会议度假、保健养生、SPA水疗、康体娱乐为一体的温泉文化主题酒店。
这里还有以四季为主题的亭台廊榭、山峦飞瀑,奇花名木等主题园林景观。
度假区丰富优质的深井矿泉水水温达63度,且富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均超过天然矿泉水质的国际标准。
据专家论证,长期饮用和沐浴,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调节神经等功效,并可预防心脑血管、骨关节及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的多种疾病。
且水质属低钠盐、重碳酸钙镁型,观之清冽,饮之甘甜。
以之泡茶,汤浓稠密,香气浓郁,饮用具有清凉、止渴、利尿、消疲、提神、美容、消脂去腻、清心怡神、祛病延年之功效。
话说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在采药途中,路过此地,口渴难耐,突然发觉有一处清泉,喝上一口,顿时觉得神清气爽、香气浓郁,就此,他根据医史记载,外加自己判断,就脱口而出一句话:“此水可医人”。
度假区利用了天然优质矿泉水建造了星座池、生肖池、五行池等80余座风格各异的室外园林式汤池和室内中庭式汤池。
开发了名花汤、名酒汤、名木汤、香薰汤,以及牛奶浴、中药浴、矿砂浴、石板浴、盐浴、泥浴、氡汽浴、天体浴等适合各类客人的SPA水疗设施。
其功效奇妙,智能化电子导浴屏使客人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汤池,是澡身沐德、强身健体的新休闲生活方式的选择。
镶嵌在36万亩林海花园中的花都温泉度假区,空气清新,负离子浓度数倍于城市,是一座天然大氧吧。
它浓缩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湖光山石、薄雾袅袅„„,既突出了生态、自然的主题,还注入了中原文化,三国文化主题,以及民俗风情凸显。
大家有没有感觉走进“花都温泉”,就像走进一个人与花、人与水交融的泉都世界,人工天鹅湖碧波荡漾,游鱼成群,野鸭戏水„„;冲浪池波涛拍岸,浪花飞溅,各种戏水玩具、构造奇妙„„;华佗百草园、奇花异卉园、腊梅园等,四季姹紫嫣红,万花摇曳,争奇斗艳„„;茶酒楼里各种风味传菜、民间小吃、青梅煮酒,对酒当歌„„。
一个融水文化、花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温泉文化为一体,把森林浴、花卉浴、温泉浴巧妙自然结合起来的度假区物我交融、天人合一,是花丛中的香格里拉、中原的花都温泉。
今天咱们要去的花都温泉有大大小小二十多个汤池(原来有103个,现在正在升级改造),都是露天的,除了小鱼温泉和理疗外,全部都可以泡,现在给大家介绍几个代表性的汤池, 一,(1)五行汤:五行,是华佗“阴阳”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金\\\/木\\\/水\\\/火\\\/土,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辅之韵意,分别叠加鄢陵五大名花卉熬汤加料而成,汤池的颜色分别为白\\\/青\\\/黑\\\/红\\\/黄,并分别对人体的肺\\\/肝\\\/肾\\\/心\\\/胃具有很好得疗效,长泡可舒经活血,延年益寿,是中老年朋友的理想健身场所。
(2)十二星座泉区:(共12个池)花都温泉秉承“不求第一、但求唯一”的特色化经营理念,根据西方独特的《星座学》学说适时开发了该泉区。
宾客朋友可参照星座属性,选择属于自己的汤池浸泡。
池边的星座命运介绍,让您在泡汤的同时能够预知未来、驾驭命运。
(3)御泉池:仿照三国鼎盛时期魏国的版图修建而成,池中心魏国古都许昌岛与池边下沉式服务台相映成趣,让客人在闭目休憩、体验温泉养生文化的同时,缅怀故人、感悟历史,以古博今,喻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4)天体浴:是体现花都温泉源于自然的一个主题区域。
篱笆相隔,男女分浴,闻其声不见其人,符合中国消费者思想习惯,男方女圆的更衣室就表达了各自的性别符号。
自高而下的水瀑布平分两区,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新时尚,是联系两性的一条纽带,整体突出返朴归真、天人合一。
二,泡温泉注意事项 1.一定要记得把身上的金属饰品摘下来,不然你会很难过地发现自己心爱的首饰已经被硫化成黑色的了。
2.避免空腹、饭后、酒后泡温泉,泡温泉与吃饭时间至少应间隔半个小时。
3.选择适应自身的高、中、低温度的温泉池,一般从低温到高温,每次15—20分钟即可
【第4句】:温泉不宜长时间浸泡,否则会有胸闷、口渴、头晕等现象。
在泉水中感觉口干、胸闷时,就得上池边歇歇,或喝点饮料补充水分。
5.皮肤干燥者浸泡温泉之后最好立刻抹上滋润乳液,以免肌肤水分大量流失引起不适。
7.最好不要独自一人泡,以免发生意外。
8.泡完温泉后不必再用清水冲洗,但是强酸性温泉和硫化氢温泉刺激性较大,最好还是再冲洗一下,以防有副作用,皮肤容易过敏的人更要注意了。
9.泡温泉前可以用沐浴液洗个冲凉,泡温泉后起来用水冲一下就可以了,不能用沐浴液,会把泡温泉时附在身上的矿物质冲掉的. 三,不宜泡温泉的人群 1.皮肤过敏者不宜泡温泉。
2.孕妇及手术过后者不宜泡温泉。
3.糖尿病患者不宜长时间泡洗热水澡、蒸桑拿浴和泡温泉,因为水温过高可让患者注射的胰岛素吸收加快,而且长时间身体过热使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很容易出现意外。
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洗澡时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水温不要超过40℃,以免出现意外。
4.容易失眠的人,不要长时间浸泡。
5.凡有心脏病、高血压或身体不适者,不宜泡温泉,除非经医生允许。
四,泡温泉的步骤 第一步,探试池温。
先用手或脚探测泉水温度是否合适,千万不要一下子泉泳池中。
第二步,脚先入池坐在池边,伸出双脚慢慢浸泡,然后用手不停地将温泉水泼淋全身,最后时不时让全身浸入到泉水中。
第三步,先暖后热。
温泉区内设不同温度的泳池,从低温度泉到高温度泉浸泡要循序渐进,逐步适应泉水温度。
第四步,掌握时间,一般温泉浴可分次反复浸泡,每次为20至30分钟,如果感觉口干,胸闷,就上池边歇一歇,做一做舒展体操运动,再喝一些蒸馏水以补充水分。
有些人喜欢让全身泡得通红,但要注意是否会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的现象。
第五步,按摩配合。
适当的穴位按摩会加强温泉保健的功效,对一些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第六步,注意冲身,尽量少用洗发水或沐浴液,用清水冲身则可。
五,汤区卫生防护措施:
【第1句】:水处理系统: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臭氧杀菌消毒系统,无任何副作用,消毒效果比普通消毒剂高6万倍。
【第2句】:花都温泉的温泉水是从地下喷出后由管道直接引入各种温泉池,全部采用不间断注水,自然不断流失,绝不循环使用,每一刻均能保证泉水新鲜,原汁原味。
每隔四小时的按序换水大清池,每隔四小时的清洗消毒,定时对露天地面的清洗消毒,所有出入口及卫生间门口均设立了消毒池和消毒毡等有效措施,彻底保证了温泉水质的清洁卫生,游客尽可放心使用。
【第3句】:汤区设水质化验室,由经验丰富的水质化验师 对水质进行24小时跟踪监测,确保水质达标。
现在就请大家去好好享受一下花都温泉的完美吧
写樱花导游词开头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欢迎您来到美丽的桂阳樱花园。
说起樱花,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樱花,日本樱花世界闻名,但其实樱花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
秦汉时期,宫廷皇族就已种植樱花,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到唐代时,据说由一位日本僧人从云南带到日本,日本人通过精心培育不断增加品种,使樱花成为一个品种丰富的樱花家族,并成为日本的国花。
全世界共有樱花150余种,中国有50多种。
全世界40余种野生樱花中,原产于中国的有33种,其他的则是通过园艺杂交衍生得到的人工品种。
樱花象征纯洁、高尚,樱花盛开的时候,落英缤纷,花色优美,令人陶醉,给人以浪漫的遐想,激发文人才子的无限情思,受到老百姓的喜爱。
就连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年轻时也留下了“樱花红陌上,杨柳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的绝美诗句。
樱花虽美,但花期不长,一般只有半个月左右。
中国有很多观赏樱花的好去处,武汉珞珈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每年赏樱的季节,武汉大学的樱花大道就人流如织,交通堵塞。
但是赏樱何必去远方
桂阳樱花园就别具一格,值得好好欣赏。
桂阳樱花园的樱花与武汉大学的樱花不同,武汉的樱花主要是重瓣樱花和垂枝樱花,桂阳樱花园的主流樱花品种属寒绯樱,也叫钟花樱桃,福建山樱花。
顾名思义,寒绯樱就是开在寒冷的早春的红色樱花。
寒绯樱是中国内地一年里最早开放的樱花,花期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初,比武汉的晚樱要早一个月左右,花冠呈钟形,花序就像一个个的小铃铛,从整个花形来看,寒绯樱比重瓣樱花和垂枝樱花要小,花色也比较单一。
但是没关系,你看到的樱花比武汉看到的樱花足足早了一个月,你赚了一个月时间
你快乐了
是不是呀
本来是因为爱情而产生的创业故事,无意之间为老百姓创造了一个假日休闲的好去处,现在桂阳樱花园发展到3000多亩,分农科所、宝岭公园、仁义白云、浩塘深村(以上待核实)等几大片区,大约 株,是湖南乃至中国南方规模最大的一片樱花园。
每年樱花怒放的季节,周边县市的户外爱好者蜂踊而至,每年来赏樱的游客达三十多万人次。
为更好地发展壮大樱花园,为百姓提供一个更舒适的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县委县政府正在优化樱花园的旅游设施,丰富樱花种类,相信不久的将来,桂阳樱花园将以更美的风姿展现在我们面前,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桂阳游玩。
河南郑州历史博物馆简介
一、从河南博物馆到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是我国历史上创建较早的博物馆之一。
早在1927年6月,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冯玉祥将军在治豫政纲中就提出了“教育为立国根本要政”的主张,并身体力行,极力扶持文化教育事业。
同年7月,在冯玉祥将军的亲切关怀下,由省政府委派郭须静、徐金泉 、何日章三人为河南博物馆筹备委员,隶属省教育厅,指定开封法院西街前法政学校校舍为馆址(即今开封市三圣庙街),是为河南博物院发韧之始。
然而,这座解放前河南唯一的博物馆,从其诞生之日起,便随着时局的动荡,走上了一条坎坷之路。
1928年5月,原河南省政府为表现各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宣传民族共和和世界大同的理想,遂将河南博物馆改名为“民族博物院”,并改由省政府直接领导,同时划拨 刘师古堂充公遗产的一部分为专款,限期开放。
民族博物院以“启发民众知识文明、激增命思想、促进社会文明”为办院宗旨,广泛征集历史、自然科学、农业、艺术、生理卫生等方面的实物料。
同年10月10日,在藏品缺乏的情况下,大量运用模型等手段,成功举办了第一次陈列展览。
1930年12月1日,河南省政府将“民族博物院”恢复为“河南博物馆”,并确定为社会教育机关,直属省教育厅领导。
12月23日教育厅委任关百益为馆长,并收回民众师范房舍为古物陈列室。
1931年1月20日,河南省教育厅又颁布了《河南博物馆组织条例》,其中明确博物馆的宗旨为:“一、发扬固有文化;二、提倡学术研究;三、增长民众知识;四、促进社会文明”。
同时设立了保管部、搜集研究部两个大部,成立了由民政厅厅长、教育厅厅长、河南大学校长、博物馆馆长等组成的7人理事会,将原民族博物院的19个陈列室调整为7个,撤去了大量民族服饰和模型,充实了历史文物。
1930年至1937年的8年间,是河南博物馆空前发展的时期,藏品中的历史文物最为丰富、精致,具有河南地方特点,而且涌现出以关百益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人员。
从此,河南博物馆名声鹊起,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大肆侵入。
为避免文物被毁,馆藏主要文物68箱被迫移运重庆,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1940年日伪期间,河南博物馆被更名为“河南省立博物馆”,下设事务部、保馆部、研究部等。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河南省政府派谢孟刚为接收委员,接收了日伪当局控制下的河南省博物馆,但终因解放战争的爆发,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经济严重匮乏,经费拮据,博物馆步履维艰。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一举解放了古都开封。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和文博事业,立即成立了以赵干亭为主的三人管理小组,进驻博物馆,整饬馆务。
1949年11月,河南省政府任命省教育厅厅长曲乃生兼任馆长,开始组织人员,整理文物、展室,修缮房舍、设施,进行业务活动,博物馆再次出现生机,蓬勃发展。
1953年,根据中央文化部颁发的《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河南省博物馆被确定为地志性博物馆。
1961年,河南省博物馆由开封迁至省会郑州,有了较好的陈列展览场地。
然而,正当博物馆有计划、有秩序地全面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时候,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文革10年中,博物馆组织瘫痪,业务荒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河南省博物馆渐入佳境,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尤其是进入80年代,博物馆力量不断壮大,机构设置趋于合理,设立了陈列部、保管部、社会教育 部、图书室、研究部、《中原文物》编辑部、办公室、行管科、保卫科等科室,建立建全了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博物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日月交替,沧桑更迭。
历史的车轮驶入90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间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进一步促进带动了全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由于河南省博物馆建筑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突击在郑州兴建的,它无论在建筑形式、建筑规模、还是在内部设施上,都很难适应今天博物馆日益发展的需要。
为此,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高瞻远瞩,决定“八五”期间在省会郑州建设一座具有当今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博物馆。
1991年秋,根据李瑞环同志的有关指示,经原省委书记侯宗宾、原省长李长春等领导同志的积极争取,国务院决定由国家和河南省共同投资筹建新馆舍。
新馆位于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占地10 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第7句】: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历时5年建成。
主体展馆位于院区中央,呈金字塔形,后为文物库房,四隅分布有电教楼、综合服务楼、办公楼、培训楼等。
整体建筑结构严谨、气势宏伟,造型古朴典 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特点。
按照国家级现代化博物馆的要求,新馆内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
内有自动消防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文物保护系统、电教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等设施。
1997年7月,河南省政府决定,将中原石刻艺术馆与河南省博物馆合并,成立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的成立,是河南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一桩盛事。
二、从白手起家到文物收藏大馆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物丰富,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古代文化,这就为河南博物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河南博物院创建之初,就十分重视文物的征集工作,但由于当时缺泛经验,博物馆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征集藏品往往是单纯的网罗珍奇,藏品颇为复杂,而且良莠不齐。
1930年至1936年间,是旧河南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繁荣时期,无论是在藏品的征集、整理或在对藏品的研究上,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尤其是在关百益先生的带领下,先后接收了古物保存委员会所存的所有文物,其中包括1923年新郑出土的春秋铜器,1925年11月鄢陵城关出土的宋代窖藏瓷器,洛阳等地的历代石刻等。
1934年、1935年又先后征集了大量的古代名人书画及现代艺术品,从而大大丰富和提高了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和质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还主动进行了几次田野发掘,获得了大量的出土文物。
这个时期拥有的藏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精,弥足珍贵。
如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大型列鼎、王子婴次炉、编钟等;登封县的九柄玉如意;石刻中的北魏石棺,刘根造像碑、魏志8种、隋代四面造像、舍利塔铭、唐代泉男生墓志、宋代二体石经、金代进士题名碑等。
正因为拥有大量的文物精品,所以在全国博物馆界的地位大大提高,在国外也深受赞扬。
当时曾有这样的评论:“统中国博物馆所藏物品,除故宫博物院外,河南博物馆堪居第二之位置。
”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确保文物安全,河南博物馆工作人员以满腔的爱国热忱和高度的责任心,精心挑选文物珍品5678件,拓片1162张,图书1472套(册),分装68箱运汉口,存放于法国租界。
1938年9月,随着国内形势日趋危急,存放于汉口的文物又辗转运至重庆,从而避免了日寇的劫掠和破坏。
而存留于开封的文物,在开封沦陷后,大部分铜器、铁器下落不明。
存放于重庆的68箱文物,于1949年11月,由国民党政府挑选38箱,其中文物5119件,图书1450套(册)运往台湾。
至此,河南博物馆元气大伤,苦心经营20余年的文物大馆,已无精品可言,博物馆名存实亡。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河南博物院得天时,占地利,重整旗鼓,大力开展文物征集工作,通过调查、收购、接受捐赠、发掘、拣选、调拨等,很快恢复了元气。
而且,馆藏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已非昔日可比。
迄今为止,馆藏文物达十万件,特别是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和历代陶瓷器,享誉世界,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如郑州的大河村遗址出的新石器彩陶、临汝出土的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郑州窑藏青铜器、淅川下寺出土的楚国青铜器、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铜器、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铜器、扶沟出土的楚国金银币、洛阳唐三彩、汝瓷、钧瓷等。
另外,从1954年开始,博物院还曾多次派出征集人员,分赴革命老区,进行调查访问,征集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
同时,还接收了省军区、省民政厅等单位拨交的部分革命文物和有关资料,其中有许多珍品,如太平天国的布告、义和团的旗帜、吉鸿昌烈士就义时的血衣、彭雪枫烈士的遗物、《响导》周报、《新青年》杂志、《红旗报》、《中州评论》、《拂晓报》等。
近十年,随着文物工作的不断深入,湮埋已久的地下文物精品,终于重见天日,再现风采。
为了配合河南博物院建设,发挥河南文物大省的优势,从不同侧面再现灿烂的河南古代文化,在省委、省政府及文化厅、文物局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又陆续从中央、省直及各地市文物单位征调一大批文物精品。
这些文物精品,犹如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颗颗明珠,放射出斑斓璀灿的光华,它必将以无穷的魅力,吸引无数海内外的观光客。
三、从《民族模型陈列》到《河南古代文化之光》 陈列展览是各项业务工作的中心环节。
河南博物院创建伊始,就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
民族博物馆时期的《民族模型展览》,是河南博物院历史上举办的第一次陈列展览。
陈列以塑像为主,配合照片,展出古今中外各民族模型。
展出后,引起了当时开封各阶层和市民的轰动,参观者为之途塞。
1930年至1937的河南博物馆时期,在广泛收集历史文物、民俗文物和各类自然标本的基础上,先后开放的陈列室有13个。
如安阳殷墟出土器物陈列室、新郑古器物陈列室、洛阳古物陈列室、岩石陈列室、民族模型陈列室、开封相国寺旧藏文物陈列室、石刻室、藏经陈列室、植物、矿物标本陈列室、书画陈列室等。
由于当时的陈列水平有限,在唯器物论的思想指导下,采取器物堆砌的办法,陈列质量较差,但仍能看出当时的河南博物馆已初具规模,是我国博物院中的皎皎者。
1937年,在馆藏文物精品运抵重庆后,开封本馆所属藏品仍继续陈列开放,但数量和质量均大为逊色。
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开封,博物馆被迫停止活动,直到1940年日伪统治下,把博物馆改名为河南省立博物馆,才将原陈列开放。
解放后,河南博物院获得了新生。
1949--1961年间,除举办《河南自然环境与资源》、《河南历史》、《河南革命文物》三个基本陈列外,还举办展览数十个,内容多数与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政治运动有关。
如《从猿到人展览》(1950年)、《镇压反革命展览》(1951年)、《伟大祖国展览》(1952年)、《青铜器展览》(1952年)、《历代服饰展览》(1954年)、《肃反展览》(1956年)等。
1961年至1966年五六年间,是河南博物院稳步发展的时期,也是举办展览较多的一个时期。
迁郑之初,立即与省文物队联合举办了《河南省历史文物展览》,展出文物2000余件,每天观众如潮,川流不息,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1963年举办的《河南革命文物展览》、以实物、图片、绘画、文字等较为系统地再现了河南革命斗争史。
1964年,在原有《历史文物展览》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研究、设计、制作,举办了迁郑后的第一个基本陈列--《河南历史陈列》,集中反映了河南古代历史概况。
文化大革命时期,陈列展览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展览被污为黑展览而被查封。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博物院职工还是以高度的责任心举办了几次富有教育意义的展览。
如《抗大校史展览》、《焦裕禄事迹展》、《林县红旗渠展览》、《洛阳煤矿史展览》等。
1977年到1997年的20年,可以说是河南博物院大发展的20年,陈列展览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并逐步确立了全国文物大馆的地位。
首先于1980年重新恢复了《河南历史陈列》。
该陈列在文革前陈列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采用了新的陈列设备和手段,使之更趋于科学化和大众化,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园地。
1981年以来,又先后举办了《河南革命文物陈列》、《古代雕塑艺术陈列》、《古代建筑艺术陈列》、《馆藏明清书画展》、《馆藏文物精品展》以及《楚国青铜器展》等几十个展览,观众人数逐年递增,年平均观众达30余万人次。
尤为引人注目是,通过六年多的酝酿和深入研究,集河南博物院集体的智慧,在中央、省、地市各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河南博物院在落成之日便隆重推出了《河南古代文化之光》、《中原百年风云》、《河南古代石刻艺术》、《河南古代玉器》、《河南古代建筑》、《楚国青铜器》、《明清工艺珍品》、《恐龙世界》等1个基本陈列和7个专题陈列,内容丰富,蔚为大观。
尤其是《河南古代文化之光》,是70年来河南博物院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内容更充实的大型陈列,展厅面积达3200多平方米、展览文物1000多件(套),均属馆藏文物精品,重点展示了河南古代文化的光辉成就。
在内容上,一改传统的模式,尽可能地增加了观众参与项目;在形式上,普遍采用了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使观众真正能够赏心悦目;在讲解手段上,配备了电脑控制的自动扩放录音讲解、扩放录像、声控幻灯、感应录音讲解等先进设备,增加了观众参与的一些项目,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对文物的求知鉴赏、娱乐等需求。
另外河南博物院自创建以来,一直在中原文物如何走出河南、走向世界这个问题上做出积极的努力和尝试。
如1935--1936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当时河南博物馆选送的新郑出土的8件青铜器,在伦敦引起轰动,受到海外观众的高度赞扬。
70年来,举办和参加的出国展览还有:1980年丹麦、瑞士的《中国珍宝展览》,1985年日本的《中国历代陶俑艺术展》,1986年日本的《黄河文明展》,1987年美国的《中国历代陶俑艺术展》,1990年日本的《河南省文物展》,1990年新加坡的《中国汉代文明展,1991年法国的《河南省史前文物展》,1992年澳大利亚的《帝王的中国展》,1993年丹麦的《华夏帝王展》,1996--1997年英国、德国、瑞士和丹麦的《人与神展》,1998年的《大黄河文明展》等。
通过展览,增强了我们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使更多的海外观众进一步了解河南,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
四、从《河南博物馆馆刊》到《中原文物》 有着70年历史的河南博物院,不仅是文物荟萃之地、文化教育的场所,同时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特别是在解放后的40多年来,河南博物院人才辈出,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1929年,殷墟文物进馆之后,当时的河南博物馆即聘请考古学家关百益为编辑委员,研究考订甲骨文字和各种器物刊印成书。
1930年底,关百益先生接任馆长职务,同时成立了研究部,科学研究工作步入正规。
据粗略统计,1931-1938年间,河南博物馆出版文物图录和研究著述达一百多册、卷。
比较重要的如《伊阙石刻图表》(关百益)、《石华》(关百益)、《殷墟器物存真》(关百益)、《殷墟文字存真》(关百益)、《新郑古器图考》(关百益)、《南阳汉画像集》(关百益)、《河南金石志图》(关百益)、《老君洞石墨撷英》(关百益)、《繁塔石墨撷英》(关百益)、《南阳汉画像汇存》(孙文青)、《殷墟文字存真第一集考释》(许敬参)、《馆藏石刻整理汇报》(孙文青)、《河南博物馆自然科学汇报》一、二、三册(傅桐生)等。
在研究内容上,具有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充分发挥了地方博物馆的优势。
在研究方法上,他们重视实践,研究人员经常走出书斋,亲自参加文物、标本的搜集和整理。
如1935年8月,关百益在汲县山彪镇发掘战国墓;1936年春,孙文青参加殷墟第十三次发掘;1936年9月至11月,许敬参、郭豫才等在辉县琉璃阁进行发掘等。
1936年7月,王幼侨任馆长后,为了阐扬文化,研究学术,创办了《河南博物馆馆刊》,到1938年3月因日寇入侵而停刊。
短短的两年时间,共出版15期,其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真所谓琳琳琅琅,萃集一堂,遂为中州古代文化之大观。
不仅能够从中详细地了解到河南博物院的发展史,而且还有一批重要的考古学理论、考古调查报告和考古研究论文,直至今天,仍不失为重要的学术参考资料。
建国以后,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逐步走向深入。
40多年中,虽然经受了多次政治运动的冲击,但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考古发掘报告、学术论文数以千计,出版专著目录和普及读物也有几十部之多,比较重要的如《中国陶瓷小品》(河南省博物馆编)、《龙门造像题记》(河南省博物馆编)、《河南省博物馆》(中国博物馆之七)、《中国奴隶社会》(许顺湛)、《汉代叠铸》( 汤文兴)、《中原远古文化》(许顺湛)、《夏文化研究论集》(郑杰祥编)、《中岳汉三阙》(吕品)、《河南汉代画像砖》(汤文兴、吕品)、《黄河文明的曙光》(许顺湛)、《河南文博考古文献叙录》一、二(孙传贤主编)、《汉画--河南汉代画像研究》(周到、王晓)、《河南博物院落成论文集》等。
1977年,由河南省博物馆主办的全国第一家省级文博期刊《河南文博通讯》创刊,已故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了刊名。
刊物问世后,很快引起了国内外读者的关注。
1980年,为了进一步扩大其影响,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并于1981年更名为《中原文物》。
20年来,《中原文物》始终担负着向社会宣传文物保护政策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术繁荣的多重使命,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独特风格的学术期刊,越来越受到文博界的重视,已成为研究史前文化、夏商文化、汉画、楚文化及科技考古等领域的重要园地,并且连续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和中国社科类核心期刊。
截至目前,《中原文物》出版发行近百期,发表学术论文、考古报告等2000多篇,并出版了《河南省考古学会论文集》、《魏晋南北朝佛教学会论文集》、《论仰韶文化》等特刊,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中原大地文物博物馆工作的面貌。
从《河南博物馆馆刊》到《中原文物》,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河南博物馆数十年来的光辉历程,同时也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累累硕果的背后,有着河南博物院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他们呕心沥血,默默耕耘,为河南博物院的发展和科学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百益先生,是30年代著名学者,近代考古学家,也是河南博物院的奠基人。
他知识渊博,著述宏富,于史学、金石学、考古学、甲骨学、方志学等皆有很深的造诣和卓绝的创建。
孙文青先生,早在30年代,就开辟了汉画研究的新天地,为汉画研究奠定了基础。
解放后,河南博物馆更是人才济济。
诸如许顺湛、韩绍诗、杨焕成、孙传贤、任常中、周到、王瀛三、张维华、汤文兴、吕品等同志,著述甚丰,在国内乃至国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如今,他们有的已年届七旬,有的已接近退休年龄,但在文博战线默默奉献,不知老之将至。
更为可喜的是,在老一辈专家学者的带领和鼓舞下,涌现出一大批后起之秀,他们不仅有扎实的文博知识,而且善于接受新思想、新方法,这是我们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
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河南博物院美好的未来。
河南博物院辉煌的今天,是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
是河南博物院几代人共同奋斗的结果。
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丰富的文物资源以及全体职工的不懈追求,河南博物院将会以更加坚实的步伐,以崭新的姿态、现代化的管理、多功能的服务、优美典雅的环境独领风骚,为中原大地增添新的光彩。
歌词风风火火,惶惶张张,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是哪首歌里的歌词
活着
我和 (焦作古代女名人)的对话作文600字
第一,你去没去过桂林市古莲文化街,如果去过,按照你的印象写。
第二,如果没有去过,下有没有“桂林市古莲文化街”简介。
如有,稍微改动即可。
我的家乡作文300字
【第1句】:我赞美我的家乡美景,因为在我眼里多美的家乡,一个亲切的词;家乡,一个温暖的家;家乡,一个优雅的地方。
地方。
也及不上家的温暖。
我的家乡四面彬都是绿油油的景田野,人们天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田野里,一到春天,到处都是高大的大棚铁架,像一座小部落;夏天,大棚的塑料一取,里面全是绿油油的瓜枝和金灿灿的甜瓜;秋天,村子里飘着成熟地气息,眺望去田野一片金黄,村子人人都笑开了花;冬天,,为村子穿上了一件雪白棉袄。
田野,更是一片美景,雪花落在景田野上,田野显得分外美丽辽阔。
我家乡拥有四季不同的美景,陶醉了我的心。
让我沉浸在的优美景色之中。
真是“身在福中早知道”。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它的美景陶醉了我,因为它生育了我。
因为它教育了我。
爱家乡,它是一片育人的沃土,又是一片育人的净土;在我心里它有着许多名胜古迹所不及的独特之处。
【第2句】:我爱家乡的美景我的家乡在长江的边上,因此,我特别喜爱家乡的美景――山和长江。
家乡的山真团结啊,一座挨着一座,谁也不分开谁 ,就像朋友似的团结友爱;家乡的山真奇啊,它们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家乡的山真绿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小草的绿,看后让人心旷神怡。
家乡的山在下雨的时候影影绰绰的,仿佛一个窈窕淑女,正腼腆地拿着一张白色的纱巾,将自己的花容月貌般的俏脸遮了起来。
这些山在下雨之后,显得十分清晰,仿佛连山上的一草一木都能看见。
远远望去,山上的绿颜色使人分外惬意。
长江也不逊色。
长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仿佛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长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长江的水真美啊,一处有一处的特点,让人百看不厌。
清晨,坐着船行驶在长江上,会发现江面上有一层薄薄的雾水,好似一层薄纱,让人感到像是走进了世外桃源一般。
虽然家乡没有名胜古迹,也没有一些风景区美,但是仍然可谓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第3句】:当春天的时候,春姐洒下了春雨让竹笋弟弟发芽了;让花儿妹妹开放了;让小草哥哥从枯黄变绿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丽,那春天的美景让每个人都忍不住要赞美她,但在彩云之下有个山清水秀的金色坝子她最美的时候却在冬末,这时候放眼望去是云雾迷茫的金色花海,美的让人赞不绝口。
的家乡——罗平
每年菜花最盛的时候这里都会过一次菜花节,菜花节的精彩表演和坝子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我的家乡在菜花节的前后,到处都开满金黄色的油菜花,你从地的一边看就像在清晨霞光笼罩的大海的一样,都是一望无际的金黄色,还有那地高低起伏就像海里涨潮一样有高有低。
风一吹,菜花就滚动起来,就像潮水向岸边“驶”来,那不就是一片黄色的花潮么
这种迷人的景色明明就是一副美到极点的画,不管你站到那里,都可以看到那美丽的一片金色。
如果是再近些,你就可以看到一些蜜蜂在花上采着花粉,发出那嗡嗡嗡美妙的音乐。
除了这些,在不觉的时候,你融入了这黄色的花海,听着美妙的音乐,看着花海的“舞踏家”或是“音乐家”们的表演,那时,自己也仿佛成了菜花呀
我的家乡除了那美丽的菜花外还有那神奇的雾,那雾也是让人沉醉。
当你早晨起床一打开窗户,一股清香飘洒进来,眼前的一切都是白色,整个地球就像天堂一样,就连快要升起的太阳也被雾这位神奇的“魔术师”给变得若隐若现,可美了。
慢慢的雾越来越大,我们都伸手不见五指了,就连向自己直来的人也看不清,就好像是雾这个神奇的魔术师变出来的。
雾就好像把我们变到了海洋里去了,楼房是海里的小石堆,而汽车和人群就是鱼儿。
要不是汽车的灯光和喇叭声比起彼伏,我们还会以为我们来到了仙镜了。
清真寺里的伊玛目、阿訇、哈里发是什么职务
伊玛目是伊斯兰教教职称谓。
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领袖、表率、率领者和思想、理论界的权威等。
有多种用法:伊玛目公开出面行使宗教的领导职权,引导信众走上正道。
指清真寺内率领穆斯林群众举行拜功的宗教师,亦称清真寺伊玛目。
伊玛目还是对教义学、教法学、圣训学、经注学、哲学等领域和各教派、学派的思想、理论奠基人和权威人物的遵称。
如:艾布哈尼法、马立克、罕百里、沙菲尔等均被称为伊玛目或大伊玛目。
\ 阿訇是中国伊斯兰教教职称谓。
波斯语音译,意为教师、学者,亦译阿衡、阿洪、阿宏等。
约自明代后期胡登洲开办经堂教育时起,中国穆斯林开始称教授经文的教师为阿訇,后逐渐流行。
由清真寺经堂大学或经学院穿衣毕业,具有较高宗教学识的宗教人员的通称。
一般担任小寺阿訇的条件是:必须受过经学教育;懂得基本教义和教法;能诵读、通晓《古兰经》;能为经堂中小学生授课。
担任大寺阿訇的条件是:通晓13本大学经典;熟悉教法、教义;能胜任教授大学学生;品学兼优。
阿訇受到穆斯林的尊敬和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因教众大多不通阿拉伯文,对于诵经、了解经义都有很大困难,对教法礼仪也知之甚少,所以需阿訇来教育、讲解、引导并代为执行。
阿訇的职责是替圣传道,领导穆斯林从事宗教活动。
按照宗教学识素养、地位、职责等不同,历史上曾有如下几种阿訇称谓:①掌教阿訇。
即清真寺的伊玛目,亦称掌教,一般由本地人担任,专管本坊一切宗教事宜并带领礼拜。
历史上曾一度变成世袭,近代已变为推举聘任。
②开学阿訇。
即向外地寺坊聘请的为经文大学授经的高级讲学阿訇,或称统教,其讲学期间称之为开学。
以上两种阿訇颇受尊敬,地位较高,俗称阿訇老人家。
③三道阿訇。
即协助掌教负责唤拜的穆安津(Mu‘adhdhin)、念呼图白和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海推布(Khatib)及阐释和执掌教法的穆夫提(Mufti),亦称鸣教、督教、副教,合称三掌教或三道。
④住学阿訇。
凡上经堂大学称为住学,其学员则称为住学阿訇或海里凡、满拉。
⑤小学阿訇。
即专教经文小学的阿訇。
⑥二阿訇。
较大清真寺内专管宰牲和教经堂小学的阿訇。
⑦散班阿訇。
即不在职的阿訇,多以为本坊穆斯林举办婚丧、诵经等宗教仪式之所得维持生活。
\ 哈里发是伊斯兰教职称谓。
中国穆斯林俗称海里凡。
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代理人或继位人。
《古兰经》中有我必定在大地上设置一个代理人(2:30)的经文。
穆罕默德及其以前的众先知即被认为是安拉在大地上的代理人、代治者。
后该词被用于指称穆罕默德逝世后继任伊斯兰教国家政教合一领袖的人,伊斯兰教初期执政的四大哈里发即属此范围。
中国内地穆斯林以哈里发称呼在清真寺学习宗教知识,力求达到阿訇水平的学生,类同海里凡、满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86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