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泰山俗语导游词
用导游词的欢迎词和成语俗语介绍农丹丹这个名字
引人入胜yǐn rén rù shèng[释义] 胜:引人进入佳境。
优美的境界。
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
[语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伍诞》:“王右军云:‘酒正自引人著(着)胜地。
’”[正音] 引;不能读作“rěn”。
[辨形] 胜;不能写作“盛”。
[近义] 令人神往[反义] 味同嚼蜡[用法] 含褒义。
形容风景或艺术品等很美妙;非常吸引人。
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
[结构] 兼语式。
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
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写篇三峡的导游词
【根据郦道元的三峡来写】50字就可以了
欢迎各位游客来三光。
七百里三峡,雄起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异。
春冬之时水碧绿,青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
夏季水涨,江流汹涌。
秋景凄寒,猿鸣婉转。
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你的到来
三峡导游词(
【第40句】:50字左右)
长江三峡是指在重庆市至湖北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长193千米。
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因而得名。
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
最窄处不足百米。
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 因此水力资源极为丰富。
五分钟的导游词
国清寺讲解词 :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天台山旅游,我是来自台州华顶旅行社的实习导游,我叫许某某,言午许,大家可以叫我小许。
在我右手方开车的师傅姓B,B师傅有30多年驾龄了,开车很沉稳,大家可以安心乘坐。
【国清寺概况】国清讲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山南麓,五峰环抱,双涧萦流,古木参天,伽蓝巍峨,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唐代时与齐州的灵岩寺(山东长清),润州的栖霞寺(江苏南京),荆州的玉泉寺(湖北当阳)并称为“天下四绝”。
国清寺创建于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晋王扬广承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遗愿建立。
历代经过多次整修,现存建筑系清代重修。
1973年政府拨款又作了全面整修。
有殿宇十四座,房屋六百多间。
主要建筑多依清代宫式营造,分布在五条轴线上。
占地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二万多平方米。
国清寺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塔】大家请跟着我往前走,请大家先看一下前方的这座塔,这座塔被称为“隋塔”,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也叫做“报恩塔”,这是因为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为报答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而命名的纪念塔。
我们现在看到的赭黄色砖砌塔身,六面九级,高
【第59句】:4米,边长
【第4句】:6米。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隋塔在南宋重修。
关于这座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隋朝年间的一天晚上,南海观世音路过天台,被天台的美景吸引,便和五百罗汉斗法要为天台人民做件好事,五百罗汉人多便在国清附近造塔,而观音来到罗汉道场附近的瀑布,看到两条蛟龙打斗,便把它们拉到一起,这样就在瀑布的中间形成了一座石梁,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梁飞瀑。
【七佛塔】请大家往这边走,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是七佛塔,国清寺山门前的七佛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他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
因为是祭祀过去七佛,所以建在寺院门前。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七佛塔为1973年在旧址上重建的,它只有30多年的历史。
但很少有人会记得这一点,新建的七佛塔旁也没有任何的文字说明。
旧七佛塔,毁于文革期间,关于旧佛塔,历书记载为明朝天顺年间建造,也就是1460年左右。
新七佛塔与旧七佛塔在造型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新塔为实心,而旧塔为是镂空。
旧七佛塔的塔身正面,也刻有过去七佛塔的佛名,右侧凿有供佛灯的小洞穴,与塔身内部的洞穴相通。
旧时信徒们常将经文、纸钱、祈祷文等投入洞内,但多被佛灯的灯火所引燃,以至于烟火把整个塔身都熏黑了。
大家往七佛塔的上方看,我们可以看到“一行禅师墓”。
据说这只是一行的衣冠冢,据说一行大师为了测量子午线到天台向当时国清寺的主持学算数时,喜欢上来这里的山水,便想死后安葬在这里,于是便在这边安置了衣冠冢。
【寒拾亭】再往里走,满眼都是古树绿荫,绵延的黄墙掩映在树荫里依稀可见,,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过街式的亭子叫。
是为了纪念唐代在国清寺隐修的寒山、拾得两位高僧而命名的,寒拾亭的前后亭额上分别题写“五峰胜境”和“万松源处”。
导游开场白怎么说 经典导游开场白大全
记得去年几次跟媳妇回娘家时,都会听到她不停念叨着要去茯茶镇转转的想法。
或许正是应了“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句俗语,总会因为临时发生的种种原因,让这个念头每每的化作还没有升空就破灭了的泡影,期间总会时不时感觉到与这茯茶镇在冥冥之中的不解之缘。
终于,趁着大年初三,我夫妇俩陪同着媳妇的奶奶,我们一行三人驱车二十多公里赶往这位于泾阳县的茯茶镇。
从下高速到看到茯茶小镇的引导牌,这一路上内心还不断庆幸着人应该不会很多,还乐呵呵的想着等会怎样享受这里的美食。
但是,刚一拐弯这个幻想就破灭了,不必说什么眼前的人山人海,不必说道路两旁停的满满如火车般的车,更不必说那一望无际的车海。
在忙活了一阵子后,刚踏进茯茶镇时,扑面而来的那一派熙攘攘的热闹景象,瞬时间就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之前的还零零星星出现的阵阵倦意也随着嘈杂的人群声四散而去,换之而来的是阵阵好奇。
露天一个接一个的摊位,一下子让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在西仓周四、周六那当子里一个接一个的摊位里摆放着的各种各样的“古玩”和稀奇古怪的用具……跟随着人群,漫步在唯一一座小巧而又精致的石桥。
这座石桥虽然没有卢沟桥那样的壮观,但绝对与苏州园林里的石拱桥有着一样的韵味。
石桥两边还分别挂着锦旗,在风的吹拂下,一个个都昂首挺胸起来,无形中给形单影只的石桥增添了一些动感。
站在石桥上,不用远眺,直接映入眼帘的是集聚陕西特色的房屋样式。
正如“陕西八大怪”里描述的那样,都具有“房子半边盖”的特色,毕竟陕西属于西北缺少降雨的地区,对于着贵如油的雨水还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刚过石桥,不远处就传来了土乡土色的陕西戏曲——秦腔,台上艺人们各司其职的给台下的听众们演唱着具有着悠久历史背景的戏曲。
然而,在台下听戏,怎能少的了来一壶茯茶镇得以闻名的泾阳茯砖茶,此茶色泽黑褐油润,菌香四溢,品一口醇厚悠长。
真是没有品尝过这茯砖茶后,很难能感受老板所说的“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当然也少不了买上一些,以备日后继续回味。
由于上了年纪的奶奶不胜脚力,加之又特别喜欢听秦腔,于是奶奶就一边休息听戏,一边帮忙看着大包小包。
戏台东边有一座仿古的木制灌溉水车,不时的传来阵阵人们的嬉笑声。
这灌溉水车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有如自行车踏板的动力装置,另一个如摩天轮式的给水装置。
虽然它现在只是供有了嬉戏的娱乐工具,但是在古代,它可是最先进的灌溉工具,它的应运而生完完全全展示着那时候劳动人们的智慧结晶。
试想一下,在耕作一天后,倚靠在椅子上,品上几口茶来润润嗓子,然后对着渐渐西行的夕阳吼上那么几句秦腔,那会是多么的惬意,多么的舒服,多么的解乏……在接到催促回家吃的电话后,仍有不舍的放下茶杯,踱步过石桥,离开茯茶镇。
行车时,媳妇问我临走前有没有拿椅子下边的茶时,我拍了拍脑门说给忘记了。
被留下的那茯砖茶,它也许并不单单只是茶而已,或多或少夹还杂着我的一些情愫,这或许就是那冥冥之中的留恋之情吧。
榆次县衙导游词大全
短美文网手机版 谚语正文有关戏曲的谚语2022-05-15
【第1句】: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第2句】: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第3句】: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第4句】: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第5句】: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第6句】: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第7句】: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第8句】: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第9句】: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第10句】: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第11句】: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第12句】: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第13句】: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第14句】: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第15句】: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第16句】: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第17句】: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第18句】: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第19句】: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第20句】:字不清,唱不明。
【第21句】: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第22句】: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第23句】: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第24句】: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第25句】: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第26句】: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第27句】: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第28句】: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第29句】: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第30句】: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第31句】: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第32句】: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第33句】: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第34句】: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习并领悟唱念做打
【第35句】: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第36句】:私下练,台上见。
【第37句】: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第38句】: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第39句】: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第40句】: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第41句】: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第42句】: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习并领悟唱念做打
【第43句】: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第44句】: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第45句】: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第46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第47句】: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第48句】: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第49句】: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第50句】: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第51句】: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第52句】: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第53句】: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第54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第55句】: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第56句】:字不清,唱不明。
【第57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第58句】: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第59句】: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第60句】: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第61句】: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第62句】: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第63句】: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主角。
【第64句】: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第65句】: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第66句】: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第67句】: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第68句】: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第69句】: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第70句】:私下练,台上见。
【第71句】: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第72句】: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第73句】: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第74句】: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第75句】: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第76句】: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第77句】: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第78句】: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第79句】: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第80句】: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第81句】: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第82句】: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第83句】: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第84句】: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第85句】: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第86句】: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第87句】: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主角。
【第88句】: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第89句】: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第90句】: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第91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第92句】: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第93句】: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365kUaIle.cN
【第94句】: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第95句】: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第96句】:腔好唱,味儿难磨。
【第97句】: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第98句】: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第99句】: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100、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10
【第1句】: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10
【第2句】: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10
【第3句】: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10
【第4句】: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10
【第5句】: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10
【第6句】: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10
【第7句】: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10
【第8句】:腔好唱,味儿难磨。
10
【第9句】: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1
【第10句】: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86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