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徽州的导游词
徽州导游词
举例如下: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部落”的徽州,昔时下辖有黟、歙、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六县,因其历史悠久,故此显得古味盎然,就连其地名的取定也都透现出厚重浓烈的历史文化意蕴。
从历史沿革角度看,徽州故地是置县居前,设郡(或州或府)在后,所以在此就先说六县的地名由来。
黟县创设于秦始皇统治时期,它的得名与黄山有关,因黄山的花岗岩山体苍黛黝黑,故秦代前后人们称作黝山,始皇置县于其南,故名黝县。
三国孙吴当政时将黝易作黟,于是黝山就成了黟山 [注:直到唐天宝六年即公元747年,崇信道教的唐玄宗下诏改黟山为黄山才退隐其名]。
同样始置于秦始皇时代的歙县之取名则跟秀水相牵连。
它出自“翕”,意为水流汇合,在今歙县雄村境内渐江(新安江)与练江汇合处有古地名曰歙浦,秦始皇于此地界置县,故名歙县。
休宁县缘于县城附近的灵鸟山之名,该山原曾名鸺山(今名凤凰山),公元208年孙吴政权曾于其南置县,称为鸺阳县,未久即简化成休阳县;后到公元598年,隋文帝把它改称休宁县。
婺源县的取名同水系有缘,该县境内流淌着一条谓称婺江的河流,据《婺源县志》载云:“以婺州水之源,因名。
”,婺源由此得名。
祁门县则因由当地的两处地方而来,据《续文献通考》载云:“以其县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乃合名祁门。
”“祁门”由此而来。
绩溪县的得名则与河流脱不了干系。
据《元和县志》载云:其县境内“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
” 至于“徽州”,据《宋书•地理志》载:“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 古往今来其地名来源众说纷纭。
其中因地理因素与词义因素而取名者就各有两种: 地理因素方面,其一缘于山水之名,其二缘于地方之名,这些均与上述六县地名由来或近或同。
“山水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有徽岭与徽溪,故得名徽州,自南宋罗愿《新安志》始载起,后世元、明、清的历代志书都沿用这一传统说法,如清弘历(乾隆帝)《徽州府志》云:“盖郡境存徽岭、徽溪,扬之水出焉,说者以为取诸此”;“地方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另有“大徽村”,徽州由此取得,《太平广记》及《徽州府志》里就持存有此说法。
词义因素方面,也有两种解释:其一,“徽”字含有“绳索、捆绑、囚禁、束系、约束”等意思。
其二,“徽”字还有美好之意。
对于前一种解释,汉朝杨雄在《解嘲》中有云:“徽以纠纆,制以斧锧”。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曰:徽,“纠绳也”。
徽绳意同徽索,指捆绑囚犯的绳索。
所以南朝时期的梁朝统治者叫嚣对宣扬“神灭论”的范缜其人宜“置之徽纆,肃正国典。
”其中徽纆同为绳索,所区别者在于两股盘成之绳索称纆,而三股绞成之绳索叫“徽”。
有趣的是,在宋朝,规定歙州进贡朝廷的物品,仅是白苎和澄心堂纸。
那白苎正是用以结绳的原料。
历史上竟然也有这样的巧合。
当然,徽字还可作动词用。
唐代刘良曾经注解说:“徽,系也”,就是捆绑的意思。
北宋统治者改用徽字作州名,实际上与当时发生的一桩重大历史事件有关,那是北宋宣和二年十月,歙籍人方腊在毗邻歙州的睦州建德军青溪村聚众起义,十二月,他率领起义军攻陷歙州。
未久连战攻略东南六州五十二县。
赵宋王朝急遣童贯统领禁军及秦晋蕃汉兵十五万围击镇压,历时一年,“杀贼八千”,到翌年四月平息了战乱。
五月,朝廷诏令改歙州为徽州,同时将睦州建德军改为严州遂安军。
这一举措意思很明显,它是朝廷对策动农民起义之地人们实行牢牢束缚和严加管制的体制,透现出宋徽宗及其臣僚们对方腊起义者们畏惧且心存余悸的心态。
由此可见,徽州因其取名,历史依据之可信性更强。
对于后一种解释,清弘历《徽州府志》记载:“或云:徽,美也,故以为名。
”虽然有人认为这样解释未免牵强,理由在于改名时正值战乱初平,统治者惊魂甫定,在宋徽宗及其臣僚们看来,似此出现方腊之辈的“首恶之地”,何美之有
然而,倘若从积极良善的方面来看,人们倒是宁可更愿意把“徽”字释作美好,因为徽州此地毕竟山辉川媚,南朝梁武帝称赞“新安大好山水”,南宋思想文化界巨擘朱熹曾题“新安大好河山”六字,而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赋诗写到:“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难道这些不都正是有力的佐证根据么
古徽州的导游词200字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为浙江省最早雏形之一浙江西道的组成部分,也是江南省拆分后安徽之“徽”的命名来源。
徽州地处黄山与天目山脉间,东临吴越故都杭州,与浙西的金衢严三州唇齿相依,风光秀美,山水人文系之,粉墙黛瓦的江南徽派建筑与之相得益彰,素有“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之美称。
徽州向号“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
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沏,溪水回环,到处清荣峻茂,水秀山灵,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
徽州古城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徽城镇中心,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国家5A级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组成部分。
内有许国石坊、许国相府、南谯楼、阳和门、徽州府衙、徽园以及斗山街等府城街巷,还有江南都江堰渔梁古坝,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渔梁街等,是展示和体现徽州文化的重要实物建筑,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的汉族文化特色。
歙县徽州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关于黄山的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你们好
我是本次游览的导游,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导。
我将带领大家到安徽黄山去游览一番。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南边重镇汤口。
在这里先向诸位介绍一下黄山风景的概况。
黄山,位于中国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
黄山山系中段,是黄山的精华部分,也就我们要游览的,面积约154。
它在境内,南邻歙县、徽州区、休宁县和黟县,北连黄山区;这五个县、区也都属于管辖。
是的,黄山是绝美的,可说天第奇山,能够登临它,亲眼看看它,确实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在很久以前,在漫长地质历史年代,大自然的无穷力,塑造了黄山那绝美的风采和种种奇特的景观。
一般说,有土的才能出草木和庄稼,而黄松则是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
黄山到处都生长着松树,它们长峰顶,长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
千百年来,它们就是这样从岩石迸裂出来,根儿深深扎进岩石缝里,不怕贫瘠干旱,不怕风雷雨雪。
黄山松还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
从总体来说,黄山松的针叶短粗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处松树,每一株松树,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又各有不同,都有一种奇特的美。
怪石,是构成黄山胜景的又一“绝”。
在黄山到处都可以看到奇形怪异的岩石,这些怪石的模样儿千差万别,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都活灵活现,生动有趣。
在121处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飞来石”、“仙人下棋”、“”、“”、“仙人晒靴”、“蓬莱三岛”、“”等。
这些怪石有的是庞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珑。
再说云海。
虽然在中国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那样壮观和变幻无穷。
大约就是这个缘故,黄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黄海”。
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学家叫潘之恒,在黄山住了几十年,写了一部60卷的大部头书——黄山山志,书名就叫。
最后,介绍一下温泉。
我们常讲的和游览的温泉是前山的宾馆,古时候又叫汤泉,从紫石缝中拥出。
用它命名的温泉景区,是进入黄山南大门后最先到达的景区。
温泉水量充足,水温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质良好,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对皮肤病,风湿病和消化系统的疾病,确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只能浴,不能饮。
亲爱的游客朋友:今天我们对黄山的游览到此结束,明天我们将游览长城。
黄山导游词作文400描写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的.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
黄山山系中段,是黄山的精华部分,也就我们要游览的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
它在黄山市境内,南邻歙县、徽州区、休宁县和黟县,北连黄山区;这五个县、区也都属于黄山市管辖。
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
传说咱们中华族的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
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这个说法,就在天宝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黄山。
意思是,这座山是黄帝的山。
从那以后,黄山这个名字就一直到现在。
安徽导游考试桃花潭风景区和龙川风景区导游词
桃花潭风景区导游词 车还未到目的地,下面小王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目的地——桃花潭。
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桃花潭位于泾县以西40公里处,南临黄山、西接九华山与太平湖紧紧相连。
桃花潭古名武陵源之所以以桃花潭著称于世则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唐天宝14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来到当涂投靠他族叔李阳冰便欣喜万分。
因为汪伦十分欣赏李白的才华。
于是写了一封书信托人交给李白信中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家。
”这对于既爱喝酒又爱游玩的李白来说正合其胃口。
于是李白欣然而来。
可是等他到了之后汪伦才将实情告诉李白此地并没有十里桃花只是在十里之外有一个渡口名为桃花渡地也没有万家酒家只是有一家酒店的店主姓万。
李白听后并没有生气却很感激汪伦的这番盛情便在桃花潭与汪伦诗酒唱和流连忘返。
李白离开的那一天,当他乘上船刚要走时忽然听到岸上有踏歌声这是汪伦特意为送李白而安排的李白深深地感动了,当即诗性大发吟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如今虽然豪士、诗仙都已逝去但一首《赠汪伦》 道出了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更让桃花潭名扬天下。
各位朋友,我们的车已经到了桃花潭了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沿着诗仙留下的踪迹去品味诗仙的豪情。
咱们刚刚走过幽深、别致、古色古香的老街现在映入大家眼帘的就是曾经汪伦送别李白的地方——踏歌岸阁。
下面大家随我去体验下当年送别的意境。
踏歌岸阁因李白《赠汪伦》诗中“忽闻岸上踏歌声”之句而得名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踏歌岸阁的平面布局既简单又奇特底层为对直的通道为便于路人休息候船两侧砌有通长的卵石条凳。
楼下向潭的立面为了框景特意做成实墙仅开一上部半圆下部平直的门洞使路人的视线集中正对桃花潭。
临街的一头为敞开到边的几级踏步。
使较高而又拐弯的街道不显得闭塞。
楼上靠河向潭的一面是窗台式栏杆,可以凭栏休息远眺,临街的一面为神龛挡住了视线。
上楼的踏步设在两侧,与中间的通道之间用实墙截然分开,互不干扰。
这种稍有不对称的、立面形式,反倒跟周围环境十分融合,比那绝对对称的严谨布局更符合自然情趣,更显得山村的古朴和自由与李白浪漫主义的诗人气质也相投合。
踏歌岸阁的旁边是梦潭轩,里面陈列着近年来收集的石坊、匾额。
前院、后院和后庭有花草树竹以及假山盆景院墙上还嵌有几块石雕,工艺精湛令人叹服。
走过踏歌岸阁,现在横亘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久负盛名的桃花潭了,潭水清冷镜洁烟波无际江心小洲芦苇簇拥临风摇曳芦叶萧萧。
立身潭上看潭面小船悠然而行踏歌岸阁傲然耸立西岸的怀仙阁亭亭玉立。
两岸民宅粉墙黑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远处的田垄层层舒展如遇夕阳西下,一抹远山苍黛宜人其景致仿佛是一幅浓墨淡彩的田园风景画。
为什么叫桃花潭呢
这是因为潭边的玉屏山上当年满山桃花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桃花映红潭水潭上潭下火红一片,因此叫桃花潭。
与踏歌岸阁隔潭对峙的是怀仙阁顾名思义是为怀念诗仙而建。
红色怀仙阁立于绿丛中分外醒目,这也正像李白逸然超群、脱颖而出的儒雅风度一样。
登阁远眺,静静的桃花潭尽收眼底。
下面给大家10分钟拍照留恋。
之后我们去文昌阁游览。
好了各位团友前面就是文昌阁了,文昌阁是文人兴会之所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阁重檐飞角造型别致气宇轩昂。
龙川风景区导游词欢迎词---仁和园---龙堤·凤街---如心亭---奕世尚书坊---胡氏宗祠---灵山庵---胡炳衡故居---欢送词 各位来宾,大家好
欢迎来到国家4A级景区龙川景区观光游览
首先作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姓**,是此次行程的讲解员,景区内主要景点有仁和园、水街、都宪坊、省保单位奕世尚书坊、国保单位胡氏宗祠和佛教圣地灵山庵等景点,整个游览行程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大约2华里路程。
龙川,从宋代著名风水学家赖文正到当代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高级顾问、高级建筑师郑孝燮,都说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
历史上,龙川人把来到这里的客人,看作是贵人,今天你们从南边来,经过天马山、贵人峰,更是道道地地的贵人,我能为你们导游,深感荣幸
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就由我带领大家进入景区,一起去探索风水宝地的奥秘。
仁和园 这里,曾是龙川胡氏世祖念五公当年接待有“地仙”之称的风水大师赖文正的馆驿旧址。
传说赖文正自江西来徽州,相当长时间无人识货,到龙川却受到念五公盛情接待,他们在这里论风水,谈国事、家运,宾主相得。
在赖文正的指导下,念五公对村中阳基的朝向,水系的走向进行了治理调整,又对这处驿馆的阳基风水进行了改造。
现在,景区依据有关历史资料,进行了恢复。
名为“仁和园”,典出《论语》:“以德行仁者王”,《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前者说,处世以德,取义成仁,后者说,人与人之间当亲爱友善,和平相处。
关于“仁德”与“和平”理念,在胡氏宗祠还有更充分的展示,留待后说。
仁和园究竟有哪些风水改造
关键在水。
各位在进接待大厅前已看到,门前有一道曲折水渠,厅后有一口池塘,门前水渠不是所谓的“护城河”,厅后池塘也不仅仅是作为风景设置,而是因为园朝向的南方属火,因局面开阔,无所遮挡,火气直逼村庄,容易导致火烧屋,所以引水、蓄水以克火。
这与清代著名的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在“地六生水”的位置挖地蓄水防火是同样的目的。
传说当年念五公在池上建有“留仙亭”和“会缘桥”,纪念他与赖文正的交往是仙缘巧合,各位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不妨登桥入亭,拍照留作永久纪念如何
龙堤·凤街 这是龙川河流经村中的地段,两岸民宅鳞次栉比,是典型的徽州古村落枕山面水的格局,胡氏族人因以两岸河堤为街,故俗称其为“水街”。
但从风水角度,两岸河堤却各有一个非同小可的名字—龙堤、凤街
我们脚下踩的就是“龙堤”,它衍出于河东的龙山,对面的“凤街”因脉接西面的凤凰山而得名。
在构造上却大有讲究。
请看,龙堤中间纵铺石板代表“龙脊”,两侧鹅卵石垒铺,代表“龙鳞”。
对面凤街用白凤凰麻石横铺,代表凤凰的一片一片羽毛,两道街合称“龙凤呈祥”。
用今天的时髦话说,是不是创意巧妙
随着前行的脚步,我们可以看到龙堤、凤街都在逐步降低,并且展示出另一层奥妙:那就是龙堤总是高于凤街,这体现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
从夫妇纲常说,龙为乾,代表男子,凤为坤,代表女子。
男具阳刚之气,故龙堤在河之阳,女子阴柔和婉,故凤街在河之阴,过去民间称男女完婚为“乾坤已定”。
又认为“夫为妻纲”,“阴阳顺,夫妻和,家道成”,龙堤设置比凤街高,正体现了“阴阳顺”的宗旨。
关于黄山奇松的导游词
黄山景区距市府所在地屯溪64公里,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东经118°09′,北纬30°08′),横亘在黄山区、徽州区、歙县、黟县和休宁县之间,南北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华部分为154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与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洲同处于神秘的北纬三十度线上,雄峻瑰奇、奇中见雄、奇中藏幽、奇中怀秀、奇中有险。
黄山景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峨嵋之清凉、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衡山之烟云。
景区内奇峰耸立,有36大峰、36小峰,其中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二游黄山,叹曰:“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 黄山以变取胜,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山上山下不同天。
独特的花岗岩峰林,遍布的峰壑,千姿百态的黄山松,惟妙惟肖的怪石,变幻莫测的云海,构成了黄山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巨幅画卷。
这幅画卷风采神奇、魅力无穷、灵性永恒。
前人有道: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妙绝,到此方知。
目前,黄山的开发建设已具相当的规模,景区内已先后开通云谷索道、玉屏索道和太平索道。
黄山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黄山的导游词怎么写?
黄山风景区(Huangshan Mountain)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
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
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
黄山集名山之长。
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四绝著称于世。
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
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
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
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
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
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蜚声中外,令世人难忘。
古今有很多黄山诗词流传于世。
2007年5月8日,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山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意境之美,有着让人产生太多联想的人文之美。
无论是艳阳高照下显现出的铁骨峥嵘之阳刚之美,还是云遮雾绕下若隐若现的妩媚之美,亦或是阳春三月里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透出的浪漫之美,甚至在雪花纷飞的严冬处处银妆素裹下的圣洁之美,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黄山一年365天只有51天可以看到云海。
游过黄山的人都说:黄山的“主旋律”是在云雾中。
这就是说黄山最好的景色是在高峰地带,而且是有云雾时为最佳。
当人们在高山之巅俯首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
黄山云海,特别奇绝。
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一幅奇特的千变万化的云海大观。
每当云海涌来时,整个黄山景区就被分成诸多云的海洋。
被浓雾笼罩的山峰突然显露出来,层层叠叠、隐隐约约,山之秀之奇在这里完美的表达出来。
飘动着的云雾如一层面纱在山峦中游曳,景色千变万化,稍纵即逝,每一分每一秒都不一样。
黄山年平均有雾淞62天,雨凇
【第35句】:9天。
黄山大部分是粒状雾凇,气温在-2至-7℃时,就容易形成。
当雾滴扩大到毛毛细雨时,就能形成雨凇。
黄山地形复杂,小气候差异明显,所以有的地方多雨凇,有的地方多雾凇,有时两者可同时出现。
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的区分 黄山市成立后,因历史的原因,形成了三个基本相同的地名,这就是: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
黄山市原为徽州地区,是我国三大地方学之一“徽学”(其他两个是“藏学”“敦煌学”)的发源地。
1987年,为发展黄山旅游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同时将原黄山市(县级市,原太平县)改为黄山区,这样就有了三个不同性质的“黄山”:黄山市(屯溪)、黄山区(太平,黄山风景区北大门)、黄山风景区(汤口镇,黄山风景区南大门)。
黄山风景区(也就是要游览的黄山脚下)目前在黄山区的政区内,不在黄山市政府所在区,黄山市政府所在区以及黄山车站、黄山机场距黄山风景区约70公里。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黄山山脉东起绩溪县的大嶂山,西接黟县的羊栈岭,北起太平湖,南临徽州山区。
具体位于东经118°1"度,北纬30°1",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风景区154平方公里。
编辑本段黄山名称由来 黄山古代秦时称黟山,相传公孙轩辕黄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来此炼丹,并最终得道升天,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依此传说,唐玄宗赦改黟山为黄山。
编辑本段地质地貌 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
黄山群峰林立,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最高峰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横的立体画面。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 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 7处、关2处。
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蚀残留的刃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垱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传为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编辑本段气候 黄山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
黄山阴雨天多,云雾天多,接近于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四季平均温度差仅20摄氏度左右。
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年均气温
【第7句】:8°C,夏季平均温度为25℃,冬季平均温度为0℃以上。
年平均降雨日数183天,多集中于4-6月,山上全年降水量为2395毫米。
西南风、西北风频率较大,年平均降雪日数49天。
编辑本段生态 黄山自然环境条件复杂,生态系统稳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带明显,群落完整,还保存有高山沼泽和高山草甸各一处,是绿色植物荟萃之地,森林覆盖率为56%,植被覆盖率达83%。
黄山野生植物有1452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水杉,二类保护的有银杏等4种,三类保护的8种,有石斛等10个物种属濒临灭绝的物种,6种为中国特有种,黄山特有2种,首次在黄山发现或以黄山命名的植物有28种,尤以名茶“黄山毛峰”、名药“黄山灵芝”驰名中外。
黄山动物种类300多种,有梅花鹿、黑麂、毛冠鹿、苏门羚、长尾雉等14种中国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
编辑本段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16世纪中叶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871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