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蒙古族的宗教信仰导游词

天津是一个文化古城,请写一篇导游词,完整地介绍天津。

天津(Tianjin),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永乐初年(公元1403年),为燕王朱棣所起,因这里是他到京城夺取帝位时的渡口,所以起名为天津,意为天子渡河的地方,自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设卫建城。

翌年设天津左卫,转年又增设天津右卫。

清顺治九年(1652年),三卫合一,归并于天津卫。

  天津,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仅次于上海、北京的第三大城市;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

中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的三大中心之一,是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北方国际物流中心。

  经历600余年的沧海桑田,特别是近代百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近代百年看天津”,成为世人共识。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环渤海湾的中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扼守京畿。

天津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北部的渤海湾,拥有中国第四大的工业基地、第三的外贸港口。

有超过1000万人居住和生活在天津地区。

天津解放前为亚洲第二大城市,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的天津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天津逐渐背上了过去的包袱,没有及时实现发展的转型。

在经济上一度落后于其他城市。

  自从2006年滨海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政策,2008年10月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天津重新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2009年11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使得天津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代。

天津将承办2012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

  拼音:Tiānjīn   注音:ㄊ一ㄢ ㄐ一ㄣ ㄕˋ   经纬度   位于北纬38°34"至40°15",东经116°43"至118°04"之间。

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10分,东经117度10分。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辖区   16个。

天津市共辖13个区、3个县(静海县、宁河县、蓟县)。

   天津行政区图  乡镇240个   政府 地铁站的风景  天津市政府位于河西区。

市委书记张高丽,市长黄兴国。

  面积   全市面积11,7

【第60句】:26平方公里(中国省级行政区第30名)。

市区面积43

【第34句】:72平方公里。

建成中心城区面积530平方公里,滨海新区城区面积350平方公里。

天津市南北长189公里,东西宽117公里,海岸线长156公里。

  海拔   天津市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城市,全市一般海拔2-5米。

最北部燕山南麓的低山丘陵区海拔在100-500米之间。

九山顶为天津市最高点,海拔10

【第78句】:5米。

  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1293万(2010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7名),其中本市户籍9

【第68句】:87万。

人口密度861人\\\/平方公里(中国省级行政区第5名)。

城镇人口7

【第83句】:83万人,占全市人口

【第75句】:15%。

全市人口出生率

【第8句】:13‰,人口死亡率

【第5句】:94‰,人口自然增长率

【第2句】:19‰(2008年末)。

  民族   天津市拥有中国56个民族中的50个。

人口最多的为汉族,占全市人口的97%。

少数 民族人口

【第30句】:38万人,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2%,172358人)、满族(0.6%,56555人)、蒙古族(11331人)、朝鲜族(11041人)。

50人以下的少数民共有26个。

  宗教   天津市主要宗教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全市教徒共

【第26句】:7万人,宗教职业人员近200人。

  时间   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

UTC+8。

  汽车号牌   津A、B、C、D、E(出租车)、F、G、H、J、K、L、M、N、   O(政府牌照)。

  地区生产总值   初步核算,2010年天津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10

【第8句】:85亿元,比上年增长

【第17句】: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

【第49句】:48亿元,比上年增长

【第3句】:3%;第二产业增加值48

【第37句】:57亿元,比上年增长

【第20句】:2%;第三产业增加值41

【第21句】:78亿元,比上年增长

【第14句】:2%。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

  新天津站(3张)  人类发展指数   0.855(高,2005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第6名,次于香港、台湾、上海、澳门、北京)。

  市花   月季   市树   绒毛白蜡  编辑本段天津市情  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天津全景  [1]天津是华北一大工业城市,油气、海盐资源丰富,又有一定的工业技术基础,现有工业门类多达一百五十四个,综合性较强。

天津又是华北重要商业中心和口岸城市,许多产品销往全国,而以华北,华东,西北为主销地区。

国外同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天津还是我国北方重要港口,是首都北京的出海门户。

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具有先进的电信通信网和便利的邮政网。

[2]天津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包括独乐寺、大沽口炮台、望海楼教堂、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等。

天津的城市建筑独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

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哥特式、法国的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等,天津人通常把这些西洋建筑称之为“小洋楼”。

故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天津,位于东经1

【第17句】:2°,北纬

【第39句】:1°,海拔2~5米。

在华北平原东北,北屏燕山,东临渤海。

是华北平原的最低点和海河水系的汇流处,素有“渤海明珠”之称。

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上,年降雨量为500~700毫米。

一般认为天津是中国第三大城市。

接邻省市:河北、北京。

隔海与山东、辽宁相望   天津是北方大端口,世界十大港口之一,环渤海地区的经济、金融中心,三北(东北西北华北)的主要出海口,首都的海上门户,工商业都市。

工业产值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

电子、冶金、石化、汽车、纺织等轻重工业发达。

2002年天津的国内生产总值达20

【第51句】:2亿元。

  天津人口  根据《天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天津市常住人口为12

【第93句】:8224万人。

其中,男性人口为6906858人,占

【第53句】:38%;女性人口为6031366人,占

【第46句】:62%。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0-14岁人口为1267508人,占

【第9句】:80%;15-64岁人口为10568370人,占

【第81句】:68%;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02346人,占

【第8句】:52%;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26162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67229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93595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20587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编辑本段语言特点  天津方言,不是天津地区的方言,而是特指以天津旧城为中心的一个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方言岛内人们所说的土语,即天津话。

这个方言岛以北的居民,语言接近北京话,东北一带接近唐山一带方言,西南和东南则接近静海方言。

因此,这个方言区内的语言与“岛”周围的天津土语有很明显的区别。

  天津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简称津,又称津沽、沽上、直沽、丁沽、津门、三津、瀛津等。

天津市位于北纬38°34"至 40°15",东经 116°43"至118°04"之间,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的东北部, 海河流域下游。

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南北长189  公里,东西宽117公里,总面积119

【第19句】:7平方公里。

从市中心计算,天津距北京137公里,为首都之门户。

蒙古族 那达慕简介

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

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或以嘎查(村屯)、苏木(区乡)为单位,或以旗县为单位举行。

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

大型那达慕,摔跤选手为512名,骏马300匹左右,会期7~10天;中型那达慕,摔跤手256名,马100~150匹,会期5~;小型那达慕,摔跤手64名或128名,马30或50匹左右,会期3~5天。

无论何种民族与宗教信仰的人,均可报名参加。

怎样当小导游介绍草原

现有人口4806849人。

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 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

被誉为“草原骄子”。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 (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

“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

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 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学。

蒙古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蒙古”一词的音译始见于《旧唐书》记载,最初称“蒙兀室韦”,有人认为“蒙古”的原意是“天族”。

人口及分布 蒙古族人口 截止到1990年为4

【第80句】:6849万人。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甘肃、青海、宁夏、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区)市。

历史由来 蒙古族始源于大约公元7世纪的唐朝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南岸)的一个部落,与中国北方的东胡、鲜卑、契丹、室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公元840年,回醐汗国崩溃后,这个部落的大部分向西迁移至不儿罕山(今蒙古大肯特山)一带,发展繁衍为许多部落,各有名号。

辽金时期,多以“鞑靼”或“阻卜”泛称蒙古草原各部。

公元12世纪,蒙古部首领铁木真,连续击败蒙古纷争部落,统一蒙古。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大聚会,建大蒙古国。

铁木真被推戴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

于是“蒙古”开始成为民族的族称。

大蒙古国随即统一了中国北方,此后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不断西征,先后建立了钦察、察合台、窝阔台、伊儿四个属国(汗国)。

打通了亚洲和欧洲的陆路交通线,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和经济的交流。

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1368年)并统一全国。

空前统一而强盛的元朝,确立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巩固和发展了我们多民族的国家。

到明代蒙古族分为“鞑靼”和“瓦刺”两大部分。

清代在蒙古族地区建立“盟旗制度”,或编旗设置总管制度加以统治。

语言文字 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分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里亚特三种方言。

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以畏吾儿字母创制,经过本民族多次改革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蒙古文。

忽必烈时,曾创制蒙古新字句“八思巴文”,17世纪中叶,喇嘛僧人“咱雅班第达”为准确表达卫拉特方言的语音,稍改变通用的蒙古文字,制成一种叫作“托忒”的蒙古文,在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中通用。

宗教文化 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元代以后大都改信喇嘛教格鲁派(即黄教)。

在明、清时期,全族喇嘛的人数占全部人口的1\\\/3。

请专业导游人士进行回答

中华人和国建立初期,在全续出现的单位名称就有400多个,其中云南一达260多个。

众多的待识别的不同族称,归纳起来基本上可划分为两大类:一是要弄清待识别的民族共同体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二是在少数民族内确定究竟是单一民族,还是某一民族的一部分。

经过几十年的民族识别,1979年确认了第56个民族——基诺族,这就是中国56个民族说法的来历。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之内的所有中国公民是不是只有“56个兄弟民族”呢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数据显示,我国大陆人口总数为1242612226人,其中汉族1137386112人,占

【第91句】:53%,55个已经确认的少数民族共104490795人,占

【第8句】:41%,此外还有未识别的民族人口734438人,外国人加入中国籍941人,二者相加占0.06%。

中国境内未识别的和外国人加入中国籍的民族人口,他们当然是中华民族的成员。

除外国人加入中国籍的难以划为某个民族外,这些未识别民族也基本上认为自己不同于已经识别的民族,而是单一的民族共同体,政府也就将他们很难合并到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当中。

这些族群主要有:

【第1句】:八甲人。

有人认为八甲人迁徙自缅甸,应属哈尼族一支,但未能证实。

八甲人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阿镇勐康村委会的上、下纳懂、曼倒,纳京村委会的2组、6组、7组、8组,贺建村委会的6组、7组、8组,少部份散居在机关单位,共有人口1106人。

八甲人自称“八甲”。

八甲人有自己的语言,与傣语比较接近,能与傣族相互交流。

八甲人的住房为汉式平房,过去有自己的服饰,妇女包包头,穿对襟连身裙,后围围裙。

男子穿对襟衣,头顶上结发结。

现妇女还保留着自己的民族服饰,但只在过年过节或结婚时穿,平时穿汉装,男子则已改穿汉装。

八甲人信仰原始宗教,建有小庙,逢年过节要到庙里杀鸡献祖。

八甲人死后行土葬,正常死亡者葬入公共墓地。

八甲人的姓氏有捧、刀、李、罗、马等。

八甲人过火把节、春节、七月半。

【第2句】:克木人。

亚洲中南半岛民族。

主要分布在老挝、越南和泰国。

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

克木人无文字,有自己的语言,与布朗语、佤语、崩龙语以及柬埔寨的高棉语关系密切,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多住山坡,村寨稀疏。

长期过着游耕生活,以玉米、薯类和豆类为主食。

克木人主要从事旱地农业。

过去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妇女已会用自己种的棉花纺织。

男女衣饰穿戴和傣族相同;男子耳垂上留有大孔,可见原来戴过沉重的耳环。

使用克木语,属孟高棉语族。

我国的克木人集中分布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嘎洒镇和勐腊县勐腊镇、勐捧镇等地的热带雨林中,解放前,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

上世纪70年代,克木人开始走出山林,来到河谷平坝边缘定居。

目前云南省约有克木人738户3291人。

【第3句】:菜族人。

主要分布在贵州山区一带。

统计的有32户,170人。

通用汉语。

【第4句】:亿人。

也称米什米人,自称“达让”或“格曼”,按藏语俗称“亿巴”。

在旧西藏,“亿人”备受歧视,被蔑称为“猴子”、“野人”,意思就是“不开化的人”。

全世界的“亿族”,有2万多人,大部份居住在印度及邻接小国家。

中国的“亿人”有1400多人,主要居住在川藏线“318”在线的“然乌镇”往南靠近中印边境地区,在海拔1000多米的森林里面。

“亿人”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叫“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第5句】:格鲁人。

说嘉绒语,分布在四川阿坝州的马尔康、黑水、理县、汶川、金、川、小金等县,雅安地区的宝兴县,甘孜州的丹巴县。

使用嘉绒语的人口约

【第11句】:69万人。

【第6句】:顾羌人。

说贵琼语,分布在四川甘孜州康定县的舍联、时济、前溪、麦笨、三合等乡,泸定县的长征、烹坝、泸桥乡以及雅安地区宝兴县硗碛乡的部分村寨,人口约6千人。

行进在陈塘途中的夏尔巴背夫。

【第7句】:夏尔巴人。

又称:雪巴人、谢尔巴人。

人口约15万人,散居在尼泊尔、中国、印度和不丹等国边境喜玛拉雅山脉两侧,主要居住在尼泊尔境内,中国西藏境内有约1200人,主要生活在定结县陈塘镇和聂拉木县樟木镇。

夏尔巴人有自己的语言,夏尔巴语属藏语群,但无文字,书面使用藏语。

【第8句】:茂族人。

说扎贝语。

分布在四川甘孜州道孚县的亚卓乡、红顶乡、仲尼乡、扎拖乡、下拖乡和雅江县的瓦多乡、木绒乡,人口约8千人。

【第9句】:莽人。

莽人是一个跨国民族,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和中国。

莽人有自己的语言,莽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支,没有文字。

莽族在越南是官方认定的54个民族之一,人口为2,663(1999年)。

中国的莽人集中居住在云南金平县勐拉的南课新寨、平河中寨、下寨、雷公打牛四个村子的高山箐林地带,目前仅有681人。

2009年4月经国家民委批准归族为布朗族。

【第10句】:土生葡人。

归为葡萄牙后裔居民(《澳门基本法》第42条)是一个由多种族群混合而成的群体,难以分类。

土生葡人在中国澳门特区通常为葡萄牙人或其人于东南亚各地的后裔与澳门当地的汉人结婚后生下来的人群。

现时大多数人只在澳门及东南亚生活。

中国澳门特区政府把土生葡人法律确定为澳门少数族群,享有法律认证的政治权利;中国大陆把土生葡人定为未识别民族。

土生葡人主要说葡萄牙语,一些人说中文;他们曾经创造过土生葡文,作为自己的语言。

【第11句】:艾努人。

归为维吾尔族,说艾努语。

维吾尔群众称他们为“阿布达里人”。

(阿布达里一词在《维吾尔语详解辞典》中为“卡兰达尔,乞丐,要饭的”。

)比较集中在疏勒县罕艾里克镇帕依那甫村(现谢依赫勒村)、和田市肖尔巴克乡和尼村和洛浦县布亚乡塔米格勒村,总人口为7704人(2004年元月)。

据说在全疆范围内的人口有1万人左右。

【第12句】:穿青人。

又称川青人。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部的毕节、安顺、六盘水市、黔西南、黔南五个地、州、市所属大方、黔西、织金、威宁、纳雍等20多个县,第五次人口普查自报填写穿青人族称的人数约67万人,其中半数以上聚居在织金、纳雍两县,每县均超过20万人。

国家民委对于穿青人的身份认证一直不明确,根据《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公安厅(黔族(政)发字第(1996)19号)文件》现定为“穿青人”。

【第13句】:革家人。

归为苗族,革家人现人口约5万,主要集中分布在贵州的黄平、凯里、关岭三个地区,其中又以黄平的重兴乡、凯里的龙场镇最为集中。

区。

革家人没有文字,自称是上古传说中的射日英雄羿的后代。

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栏目曾在2003年作过一次专题节目介绍革家人,较为详细的介绍了革家的起源、历史发展以及民俗风情,革家人遂开始为世人所关注。

于是革家人开始积极请求政府承认为独立民族。

【第14句】:苦聪人。

归为拉祜族,居住在云南省边睡的哀牢山、无量山一带海拔1800米的山区,人口约4万。

《新唐书》记载的“锅挫蛮”,就是源于古代氏羌部落的苦聪人。

清代前后,又称苦聪人为“郭搓”,“古宗”等。

苦聪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山峻岭中,对亚热带森林中各种动、植物的识别和利用有许多独到的经验知识。

目前苦聪人正积极申请识别成为独立民族。

【第15句】:摩梭人。

云南归为纳西族,四川归为蒙古族。

中国唯一一个母系社会为主的人群,人口约6万人。

“走婚”是摩梭人中一种历史悠久的两性关系结合方式。

图瓦人射箭比赛。

【第16句】:图瓦人。

归为蒙古族。

现代图瓦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在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约20万人),居住在蒙古的约

【第3句】:1万人。

中国的图瓦人约2400人,主要居住在中国新疆阿勒泰喀纳斯湖附近。

【第17句】:布里亚特人。

归为蒙古族。

布里亚特人总人口约

【第43句】:6万,现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蒙古国和中国的一些地方。

其中,俄罗斯有42万多人,蒙古国有4万多人,中国有近8000人。

俄罗斯境内的布里亚特人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联邦的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是俄罗斯少数民族,中国的布里亚特人主要居住在中国新疆和内蒙古附近。

【第18句】:西家人。

归为苗族。

主要分布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带。

现有750户左右,人口有三千多人。

西家人不认同自己是苗族,当外人问他是哪个民族的时候,他们会说是西家人。

目前他们积极向中国政府申请识别成为独立民族。

【第19句】:羿人。

有人口约300余人,生活在赤水河两岸川黔交界地带(四川省叙永县赤水镇、古蔺县纳盘沟和贵州省毕节县普宜和阴底一带)。

史料把羿人称为“羿子”和“白猡猡羿子”;羿人自称“gau”(告),苗族称他们“qie”,当地汉族叫他们“羿子”。

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现已失传。

【第20句】:犹太人。

有部份被划为回族,有部份被划为未识别民族,传统上被称为“蓝帽回回”。

中国的犹太人散居于中国大陆各处,尤其是在黑龙江省和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连接的中俄边境附近。

【第21句】:者来寨人。

归为汉族。

居住在甘肃永昌县境内的者来寨。

者来寨的村民们讲汉语,族系也为汉族,共有400多人,其中200多人有欧洲人的相貌特征。

经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进行的DNA分析,认为这里的村民们确实有欧洲人血统。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谢小冬博士研究组在者来寨大规模采集血测试,证明生活在这里的很多人是“罗马人后裔”。

【第22句】:内恕 其中察隅县中国实际控制区内有1391人(2006年),其余的主体部分生活在麦克马洪线以南。

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

【第23句】:毕苏人。

分布在中国、泰国、缅甸、老挝四国的边界地区。

总人数将近1万,其中中国境内5000多人。

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县、勐海县和西盟县等地。

澜沧等地的毕苏人经过识别,已于1990年归入拉祜族,勐海的毕苏人则尚未确定族属。

有自己的语言,毕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彝语群。

【第24句】:拉基人。

归为壮族、彝族。

也被称为獭僰人,是史书上所记载的“僰人”的后代。

拉基族是越南官方认定的53个少数民族之一,越南共有拉基族10,765人(1990年)。

中国境内有1600多拉基人,主要生活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及麻栗坡县(马关县内的拉基人归为壮族,麻栗坡县的拉基人归为彝族)。

拉基人有自己的语言,拉基语属于壮侗语系仡央语族。

【第25句】:高山族。

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

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大陆地区高山族总人口为0.45万人。

高山族主要聚居在我国台湾,2001年,台湾高山族人口突破40万人(

【第41句】:5万人)。

1947年4月台湾当局把“高山族”改为“山地同胞”(简称“山胞”),1994年8月台湾当局改称“山胞”为“原住民”,截止2007年台湾当局正式承认把原住民划分为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邹族(原来的曹族更名)、鲁凯族、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邵族、噶玛兰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等13族。

介绍世界文化遗产作文150字

傣族:泼,泼水节其实为傣族的新年。

:藏历年 ,藏历年统节日。

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

回族: 回族的传统节日是与伊斯兰教分不开的。

全国解放以后,人民政府规定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为信仰伊斯兰教各少数民族共同的民族节日,并规定节日放假1至3天。

回族一年过的节日也主要是这三大节日。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

蒙古族:查干萨日(意即白月或白节)是蒙古族的“春节”。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

那达慕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

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

这一天要沐浴净身 ,室内焚香,斋戒半日。

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

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

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少数民族兄弟传统节日大全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

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

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怒族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

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

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

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

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

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

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

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

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

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

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

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

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

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

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

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

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

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

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僳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

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

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

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

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

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

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

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

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

纪念耶稣降生。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

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

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

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

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

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

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

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

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

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

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

“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 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

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白族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 、拜日望等。

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

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

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德昂族 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

还有泼水节。

彝族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

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

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

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

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

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

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

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壮族 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哈尼族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

“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

“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

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

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

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

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

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

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

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

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基诺族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6月间举行,历时3天。

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

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布依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

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

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

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

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等。

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纳吾鲁孜节。

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

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

“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水族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

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

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

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

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

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京族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

“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

澫尾、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

“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

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8990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