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导游词400子
维吾尔族导游词400字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
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完成。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有一座白雪皑皑的天山,天山脚下聚居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
总人口达987万人(2009年),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族共计9
【第41句】:3796万人(2006年),约占新疆总人口的46%。
根据史籍记载:维吾尔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游牧民族。
由于受部落间战争的影响,各个部落的分支逐渐迁徙西域(今新疆),先后曾被译为“韦纥”、“乌纥”、“袁纥”、“回纥”、“回鹘”、“畏兀儿”,以后才改为“维吾尔”,沿袭至今,是“团结”、“联合”之意。
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
此外还擅长园林艺术。
中国最大面积的葡萄生产基地,即葡萄沟就在离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东南184公里的吐鲁番盆地。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联合”。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开封、郑州等地。
维吾尔族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如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
维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
维吾尔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写蒙古大草原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的导游,很高兴与大家一起领略无边的大草原风光。
我们今天要去蒙古大草原,这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晴朗,瞧,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
草原上的湖泊像一块块蓝宝石镶在画卷上,美丽极了。
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到什么东西,只有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看到这些,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了一句诗:天似穹庐,。
看,一个个白色的蒙古包多像从地里长出来的一只只白蘑菇。
蒙古族人民过的是游牧生活,他们住的就是这种活动的家——蒙古包。
蒙古包一般高七八尺,宽丈余,用木杆,牛皮连成圆仓式,再用圆木组成伞形。
顶中有一个圆形天窗,晴启阴合,可以流通空气,吸收阳光。
这几天,大家可以住进蒙古包,享受一下牧民的生活。
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骑马,摔跤,射箭样样精通。
在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上,小伙子会展示各自的风采。
女子喜欢唱民歌,跳民族舞蹈。
在会上还能尝到草原特色美食:奶茶、烤全羊、奶豆腐……介绍到这儿,大家肯定垂涎三尺了吧。
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早在稻谷飘香的八月份就举行了。
不过,没关系,在明年的八月份,我们旅游团会组团前往。
希望您下次也来我的旅行社,还是由我为您介绍蒙古族的重大节日-----“那达慕”大会。
小女子为你弄了一个,请笑纳
草原导游词400
给你找了两篇,你看喜欢哪个就用哪个吧
1 大家好
我是阳光的国家级导游,我姓X,今天,我将带您领略一番美景,那就是草原
大家看
草原上的小丘多美呀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一片诗情画意的情境。
牧羊人,每天都会带着羊群在山上吃草,他们奔跑,羊儿和牧羊人欢快的融入这一片美丽的风景中,羊儿在草原上尽情舞蹈,一会儿跑到小丘上,一会儿又下到小丘来,羊儿们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几层波浪,是这片草海里面最活跃的精灵
遥望这一片草海,特色蒙古包,点缀在上面像一颗颗蘑菇。
这里的风景太让人陶醉了,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是一副富有生机的流动画面啊
……大草原不仅风景美,人更美。
您来到了这里,你看啊,蒙古族老乡穿着节日的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您的到来。
蒙古人可真好客啊
他们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带上哈达,送去他们最真挚,最诚意的问候
他们面对微笑,赞同着对这片草原的喜爱,这表现出了蒙古族同胞的淳朴热情和各个民族间的团结互助,相互关爱。
怎么样
您满意今天的旅程吗
欢迎您下次再来草原作客
2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你们见过草原吗
那一望无际的绿色,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一群群的羊在草原上奔跑着,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是那么的美
草原的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人心旷神怡,在那种境界里即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就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无限乐趣。
来到蒙古包,又见我的同胞,主人迎客,群马领跑,少年套马,壮士摔跤,武士舞刀;主人举杯,老翁敬酒,少年献歌。
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也证明了蒙汉情深。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也只有在这里才可以体会到,来到这里,会使你流连忘返,时时沉浸在草原的无限乐趣,站在草原上,你会觉得天是那么的蓝,大地一片绿色,会觉得自己也是这一片绿色的一员,仿佛自己是这片绿色中的一棵小草。
否则老舍先生也不会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写蒙古大草原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的导游,很高兴与大家一起领略无边的大草原风光。
我们今天要去蒙古大草原,这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晴朗,瞧,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
草原上的湖泊像一块块蓝宝石镶在画卷上,美丽极了。
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到什么东西,只有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看到这些,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了一句诗:天似穹庐,。
看,一个个白色的蒙古包多像从地里长出来的一只只白蘑菇。
蒙古族人民过的是游牧生活,他们住的就是这种活动的家——蒙古包。
蒙古包一般高七八尺,宽丈余,用木杆,牛皮连成圆仓式,再用圆木组成伞形。
顶中有一个圆形天窗,晴启阴合,可以流通空气,吸收阳光。
这几天,大家可以住进蒙古包,享受一下牧民的生活。
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骑马,摔跤,射箭样样精通。
在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上,小伙子会展示各自的风采。
女子喜欢唱民歌,跳民族舞蹈。
在会上还能尝到草原特色美食:奶茶、烤全羊、奶豆腐……介绍到这儿,大家肯定垂涎三尺了吧。
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早在稻谷飘香的八月份就举行了。
不过,没关系,在明年的八月份,我们旅游团会组团前往。
希望您下次也来我的旅行社,还是由我为您介绍蒙古族的重大节日-----“那达慕”大会。
小女子为你弄了一个,请笑纳
草原的导游词五年级100字
给你找了两篇,你看喜欢哪个就用哪个吧
1 大家好
我是阳光旅行社的国家级导游,我姓X,今天,我将带您领略一番美景,那就是草原
大家看
草原上的小丘多美呀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一片诗情画意的情境。
牧羊人,每天都会带着羊群在山上吃草,他们奔跑,羊儿和牧羊人欢快的融入这一片美丽的风景中,羊儿在草原上尽情舞蹈,一会儿跑到小丘上,一会儿又下到小丘来,羊儿们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几层波浪,是这片草海里面最活跃的精灵
遥望这一片草海,特色蒙古包,点缀在上面像一颗颗蘑菇。
这里的风景太让人陶醉了,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是一副富有生机的流动画面啊
…… 大草原不仅风景美,人更美。
您来到了这里,你看啊,蒙古族老乡穿着节日的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您的到来。
蒙古人可真好客啊
他们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带上哈达,送去他们最真挚,最诚意的问候
他们面对微笑,赞同着对这片草原的喜爱,这表现出了蒙古族同胞的淳朴热情和各个民族间的团结互助,相互关爱。
怎么样
您满意今天的旅程吗
欢迎您下次再来草原作客
2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你们见过草原吗
那一望无际的绿色,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一群群的羊在草原上奔跑着,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是那么的美
草原的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人心旷神怡,在那种境界里即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就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无限乐趣。
来到蒙古包,又见我的同胞,主人迎客,群马领跑,少年套马,壮士摔跤,武士舞刀;主人举杯,老翁敬酒,少年献歌。
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也证明了蒙汉情深。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也只有在这里才可以体会到,来到这里,会使你流连忘返,时时沉浸在草原的无限乐趣,站在草原上,你会觉得天是那么的蓝,大地一片绿色,会觉得自己也是这一片绿色的一员,仿佛自己是这片绿色中的一棵小草。
否则老舍先生也不会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求采纳
中国文化遗产导游词400字
亲爱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您们来到,我将热情地为您们介绍
,位于北京周口店村西的龙骨山。
距北京市区48公里。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入,是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早期的人类遗址。
所以我们在游览时应当不乱扔垃圾、不触摸物品,这样才能保护和欣赏到有着“人类远古文化宝库”之称的中国主要古人类文化遗址。
首先,我们共同参观一下“周口店第一地点”。
这里俗称“猿人洞”,东西长约140米,中部最宽处约20米。
它是1921年瑞典科学家安特生、美国古生物学家格兰阶和古生物学家斯丹斯基共同发现的。
从1921年发现和发掘起,考古学家已下挖了40多米。
到目前为止,共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约40个北京猿人个体。
尤其是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学家先后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遗址外发现三枚人类牙齿化石,成为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
为研究人类早期的生物学演化及早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接下来,我们一起参观“周口店第一地点”周围的第五、七、八地点,它们是1929年被发现,在这儿里考古专家又出土了第一个化石,以及人工制作的工具和用火遗迹。
发现的第一具,从而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发现的工具,可以推算北京人属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
发现的用火遗迹,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提前了几十万年,北京人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
经研究,可知“北京人”不仅懂得用火,而且有控制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
烧火的燃料主要是草本植物,也用树枝和鲜骨。
最后,让我们步入北京猿人展览馆,领略一下考苦学家们辛勤研究成果和保护的重要意义。
根据对北京猿人骨骼化石、石器、用火遗迹等方面的研究,考古学家们认为北京猿人大约生活在距今70万年到20万年。
北京猿人头部特征较原始,但已有明显的现代的特征。
北京猿人已经懂得用火和吃熟食,知道保护火种,火的使用完备了人的特征。
北京猿人的发现,为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北京猿人的发现与研究,为理论提供了有利实证,解决了关于“直立人”是猿还是人的争论,是中国科学家为世界考古史做出的伟大贡献。
事实证明,北京猿人具有“直立人”的典型形态标准,而对火的使用,更加完备了其作为人的特征。
“直立人”是的最早期,处于从猿到人进化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他们是猿的后代,后来人的祖先。
北京猿人的发现,是当之无愧的人类远古文化宝库。
这次旅途到此结束,祝大家愉快
谢谢
八达岭的长城导游词急 比较长的,400字
导游词应该找些资料,然后把部分资料抄上去(要加点自己的语言,不能硬抄别人的)再加点温馨提示,比如说管好你的小孩或者钱包等财物之类的温馨提示。
对了,开头要写大家好,我是导游员***可以怎样称呼小名。
资料嘛最好写它的历史,我现在给你一篇导游词,不是长城的: 个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我姓*,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是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我们现在即将前往的就是颐和园,利用这一段时间,我向大家简短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以及现在的状况。
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
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
到了元朝,有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
而明代初期则改称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
到了万历是十六年,也就是1588年,这里已经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誉。
然而让这里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
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就是1749~1764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
而且这里还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
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这里也没能躲过入侵者的践踏,在1860年这里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烧毁了。
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经费对这里进行了重建,而且光绪皇帝下昭将这里改名为颐和园。
可是在1900年的时候,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破坏。
从此之后对这里所进行的重修,因为财力不足,所以后山部分长期都没有修复。
到了1912年,依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掌握在逊帝溥仪手中。
过了两年,这里曾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一度开放,但是因为交通不便票价昂贵等原因,没什么人来。
在1924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里正式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园。
1948年12月,人民政府接受这里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保持着其皇家园林的风貌。
而且这里还成为了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我们即将所看到的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四分之一,水面达到了四分之三。
根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点,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三个部分。
最后,祝大家玩的开心,过得愉快
草原导游词400
给你找了两篇,你看喜欢哪个就用哪个吧
1 大家好
我是阳光的国家级导游,我姓X,今天,我将带您领略一番美景,那就是草原
大家看
草原上的小丘多美呀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一片诗情画意的情境。
牧羊人,每天都会带着羊群在山上吃草,他们奔跑,羊儿和牧羊人欢快的融入这一片美丽的风景中,羊儿在草原上尽情舞蹈,一会儿跑到小丘上,一会儿又下到小丘来,羊儿们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几层波浪,是这片草海里面最活跃的精灵
遥望这一片草海,特色蒙古包,点缀在上面像一颗颗蘑菇。
这里的风景太让人陶醉了,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是一副富有生机的流动画面啊
……大草原不仅风景美,人更美。
您来到了这里,你看啊,蒙古族老乡穿着节日的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您的到来。
蒙古人可真好客啊
他们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带上哈达,送去他们最真挚,最诚意的问候
他们面对微笑,赞同着对这片草原的喜爱,这表现出了蒙古族同胞的淳朴热情和各个民族间的团结互助,相互关爱。
怎么样
您满意今天的旅程吗
欢迎您下次再来草原作客
2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你们见过草原吗
那一望无际的绿色,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一群群的羊在草原上奔跑着,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是那么的美
草原的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人心旷神怡,在那种境界里即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就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无限乐趣。
来到蒙古包,又见我的同胞,主人迎客,群马领跑,少年套马,壮士摔跤,武士舞刀;主人举杯,老翁敬酒,少年献歌。
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也证明了蒙汉情深。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也只有在这里才可以体会到,来到这里,会使你流连忘返,时时沉浸在草原的无限乐趣,站在草原上,你会觉得天是那么的蓝,大地一片绿色,会觉得自己也是这一片绿色的一员,仿佛自己是这片绿色中的一棵小草。
否则老舍先生也不会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北京故宫导游词400字
各位朋友,先自我介绍一下……。
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我先为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故宫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
故宫又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座北朝南,开有四条门。
各位朋友,这里就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意思是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
各位请看
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
它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端门之北,雄伟壮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
这里是故宫第一进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
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就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好,下面请各位去参观末代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礼的太和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这里就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
好
这里可以拍下远处太和殿的全景,各位可以在此留个影,过一会儿,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太和殿。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
后来,该叫皇极殿。
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
太和殿高35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
它面阔十一间,进深5间,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之最。
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
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
看完了太和殿,我们再来看中和殿。
大家请看
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
下面,请大家跟我来一起参观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
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
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自乾隆皇帝以后,这里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好啦
故宫的前三殿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适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各位,故宫整个院落分为两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
“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
“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
现在,我介绍一下故宫的后半部分,即“后寝”。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
乾清宫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
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按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有皇帝宝座及御案,正中挂着一块“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
东、西暖阁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先讲到这里,现在请各位随我去参观交泰殿。
各位请看,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这座建筑是明清两朝皇后过生日时举行寿庆活动的地方。
在大殿后墙匾额上有“无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制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园--御花园,这里是帝后们的休闲娱乐的场所。
大家可以在这座名字叫堆秀山的假山前拍照留念。
好啦,各位朋友,故宫中路的讲解到此结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900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