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美丽汉中导游词

地陪导游欢迎词大全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居东经103°58′至109°48′,北纬32°29′至33°13′之间。

东邻白河县、湖北省郧西县,南接平利县和湖北省竹山县、竹溪县,西连汉滨区;北与镇安县、湖北省郧西县相壤。

县境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宽约79公里,周长约390公里。

县城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新城区沿旬河西岸向上扩展延绵几公里,北段为县城老城区,因旬河入汉江处呈“S”形,故今又称“太极城”。

襄渝铁路在县城西北刘湾社区设站,由此经襄樊、郑州、石家庄至北京西全程1518公里,西经安康、达州至成都全程799公里,至重庆562公里,至汉中284公里;西康(西安至安康)铁路贯旬阳北区,在城北白柳镇设旬阳北站,由北经镇安、柞水至省会西安213公里,向西至安康46公里;西康高速公路横穿旬北,在小河镇设出入口,由此至西安1

【第58句】:9公里;十天(十堰至天水)高速纵贯旬阳南部,在吕河镇设出入接口。

全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辖21个镇,是陕西省政府批准的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省级治安模范县。

商朝末年,武王伐纣之时,其联军中的“庸”人,就活动在今湖北省郧阳西部的堵水盆地及包括今旬阳在内的陕西省安康地区。

春秋时期,庸人一度为大巴山区先进的族落之一,之后,随着熊绎受封,楚国日益强盛,庸人逐渐衰弱。

公元前611年楚国大饥,庸人叛逃,楚人依蒍贾之计,联合秦人、巴人,攻灭了庸国。

从此,旬阳地区归属楚国。

旬阳县旬阳县公元前312年,秦楚战于丹阳,楚败,秦乘机夺楚汉水上游之地,新置汉中郡,旬阳地区遂归于秦。

公元前305年(秦昭襄王二年)秦楚和好,第二年,楚怀王与秦昭王结盟,秦归还原属于楚国的上庸六县,旬阳地区又重归于楚。

公元前280年,秦伐楚,楚败,割上庸及汉水以北之地予秦,此后,旬阳地区复归于秦。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旬阳地区属汉中郡。

公元前209年,刘邦部下郦商遣将攻克旬关,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始置旬阳县。

公元8年,新都侯王莽代汉立新,曾改汉中郡为新成郡,旬阳属之。

公元25年,东汉建立,今安康地区为公孙述势力范围。

30年,光武帝刘秀遣李通攻克西城县(今安康市),旬阳地区归于东汉。

东汉时期,废旬阳县,以其地并入西城县,隶于汉中郡(治今汉中市)。

191年,张鲁攻取汉中郡,旬阳地区归属张鲁。

211年,曹操打败张鲁,于西城县治置西城郡,旬阳地区属之。

219年,旬阳地区为益州牧刘备所有。

220年(东汉延康元年),关羽兵败身死和孟达投降曹魏,西城郡归属曹魏。

三国时期,旬阳地区一直属于曹魏。

魏文帝曹丕即位初,并西城、上庸诸郡置上庸郡(治今湖北省竹山县上庸故城),由孟达任郡太守。

不久复于原西城郡地设魏兴郡,移治洵口(今旬阳县城)。

魏兴郡在三国时,隶属于魏之荆州(治今河南省新野县)。

265年,晋王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280年(太康元年),复置洵阳县,并于洧溪口(今蜀河镇)置兴晋县,洧溪(蜀河)以西属旬阳县,淯溪以东属兴晋县。

旬阳、兴晋二县,在西晋时,先属荆州(治今湖北省江陵县),继属凉州(治今陕西省汉中市),一直隶于魏兴郡(治今湖北省郧西县上津)。

西晋末年,巴氐族豪强李特率领蜀地流民起义,占据益、凉二州,旬阳地区一度归属李特及其子李雄的成国(十六国之一)。

317年,东晋建立。

东晋时期,旬阳、兴晋二县,仍属晋魏兴郡(移治西城县)。

379年,前秦(十六国之一)帝苻坚大将韦锺攻陷魏兴郡,旬阳地区归属前秦汉中郡。

384年,东晋车骑将军桓冲部将郭宝北伐,收复魏兴郡。

旬阳地区重归于晋。

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

不久,北魏统一北方,中国出现了南北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即所谓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旬阳地区归属多变,沿革纷繁。

420~479年(宋),旬阳的南区、中西区、北区为旬阳县,东区属兴晋县,均隶于魏兴郡(治西城县)。

479~502年(齐),旬阳境内的旬阳县和兴晋县仍隶于魏兴郡。

502年,萧衍乘齐内乱,夺取帝位,改国号为梁。

自宋至梁,旬阳地区一直归属南朝的梁州(治南郑县,即今汉中市)。

503年(梁天监二年),梁州刺史翟远投降北魏,旬阳地区改归北朝,属北魏之东梁州(以安康郡治置,治今石泉县东南石泉嘴)。

535年(梁大同元年),北魏东梁州刺史元罗降梁,旬阳地区又归于南朝。

梁不久改东梁州为南梁州。

552年(梁承圣元年),西魏大冢宰宇文泰遣大将王雄侵略山南(秦岭以南),攻陷魏兴郡(治西城县),以其地置东梁州,旬阳地区复归北朝。

552年,西魏于洧溪口置洧阳县,又以洧阳县置洧阳郡,并于淯阳县西16公里之汉江南岸黄土山西置黄土县。

同时,以洵州为洵阳县,并以洵阳县治置洵阳郡。

554年(西魏废帝三年)改东梁州为金州(州治及西城县治由今安康市汉江北岸移至南岸今址)。

洵阳郡及洧阳郡均属之。

556年(西魏恭帝三年),宇文氏代西魏称天王,建国号为周,史称北周。

北周初,改洧阳郡为长冈郡,并改洧阳县为长冈县,翌年废长冈郡及长冈县,将赤石县、甲县、临江县(均在今湖北省郧西县及陕西省白河县之间)并入黄土县,移黄土县治于原长冈郡地,隶于甲郡(治今郧西县甲河关)。

北周时期,洵阳郡所辖之洵阳县及甲郡所辖之黄土县,均隶于新置之金州总管府(治金州)。

581年隋朝建立,罢天下郡,洵阳郡和甲郡俱废。

607年,以郡统县,洵阳、黄土二县分隶于西城郡、上津郡。

617年底,唐王李渊遣李孝恭为山南遭招慰使,占领西城郡。

618年,李渊逼恭帝杨侑让位,建立唐朝,当年(武德元年)改西城郡为金州,洵阳县属之,改上津郡为上州,黄土县属之。

624年,废洵州,其地隶属金州。

925年,后唐中宗灭蜀,洵阳、淯阳二县归于后唐,隶属金州戎昭军节度使。

936年,石敬瑭灭后唐,建号为晋,洵阳、洧阳二县改属后晋。

947年,刘知远代后晋称帝,建号为汉,洵阳、洧阳二县归于后汉。

951年,刘知远部将郭威代汉,建号为周,洵阳、清阳二县又归于后周。

后晋、后汉、后周时,洵阳、淯阳二县均隶属金州怀德军节度使。

960年(后周显德七年),掌握兵权的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策动“陈桥兵变”,代周称帝,建立宋朝,是为北宋。

966年,省洧阳县入洵阳县,今旬阳县境域盖从此略定。

北宋时期,洵阳县一直隶于金州,属京西南路,改昭化军节度。

南宋时,洵阳县仍一直隶于金州,先后属利州路金均房州镇抚使、京西南路、西川宣抚司、金房开达宣抚使及利州路。

南宋末年,洵阳县为蒙古所有。

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是为元朝。

1279年,南宋灭亡。

元朝灭宋之后,因洵阳县境民居寥落,遂废县,设洵阳巡检司,隶于金州,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总管府。

1368年,明朝建国之后,派邓愈率军由均州、房州一路西进,攻下洵阳县东部牛心石诸山寨,在蜀河迫使陈友谅“汉”政权平章张子贵投降,占领洵阳。

1370年(洪武三年),复置洵阳县。

1372年,洵阳还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汉中府金州。

1376年,改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

1476年,以洵阳县白河堡析置白河县,析洵阳县东部汉江以北金钱河流域入新置之郧西县。

第二年,以金州兼属郧阳巡抚。

1583年(万历十一年)以水毁州城,改金州为兴安州。

1595年(万历二十三年),改兴安州为直隶州,直隶于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不再属汉中府。

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

明清之际,洵阳地区抗清斗争彼伏此起,接连不断,直至1646年(顺治三年)前后,清军才占领兴安州及所属的洵阳县。

1662年,兴安州不再兼属郧阳巡抚。

1673年(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反清。

1675年,清兴安游击王可成起兵响应,洵阳县遂为吴三桂所有。

1679年冬,侵略者清抚远大将军图海率兵由商州旧县关南下,在洵阳两河关出其不意,一举攻破吴三桂部将韩晋卿七营,乘胜侵略占领了洵阳县及兴安州。

兴安州于1782年升为兴安府,洵阳县属之。

旬阳县旬阳县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清朝的最后一位洵阳县知事白玉昆(满族)被逐。

民国初年,洵阳县隶属陕西省汉中道。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废道,直隶于省。

1935年设陕西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改为陕西省安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洵阳县属之。

1934年底至1936年间,洵阳县东北部圣驾河、竹筒河一带,曾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开创的鄂豫陕革命游击根据地的一部分。

194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洵阳县东区,中共上关县委、上关县政府迁至蜀河镇。

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东区蜀河、双河一带是共产党和国民党武装力量激烈争夺的地区。

1949年5月,洵阳县民主政府在湖北省郧西县境成立。

7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湖北西进,再次解放洵阳县东区,8月10日,洵阳县民主政府由郧西移治蜀河。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同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五十七师解放洵阳县城。

洵阳县民主政府随之迁至县城,隶于陕甘宁边区安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洵阳县改隶于陕西省安康分区专员公署。

1959年改属陕西省安康地区。

“文化大革命”中,地、县行政机构改称革命委员会。

1980年,旬阳县革命委员会改为旬阳县人民政府,安康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安康地区行政公署,旬阳县属之至今。

关于花果山参观记的作文250字

早就听说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今天有幸能去游览一次,真是让我兴奋不已。

  一大早,我们一家坐车来到花果山脚下。

抬头望去,连绵起伏的花果山像一条巨龙委婉而去,十分壮观,虽然与我想象中的有点差距,但是比其他普通的山脉要壮丽的多。

开始攀登了,我发现通往玉女峰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水泥路,大概是给汽车行驶的吧;还有一条路是石阶路,应该是供游客步行攀登的。

  我们拾级而上,迎头看到一个提示牌,上面写着“十八盘”。

十八盘是到玉女峰的必经之地,据说在十八盘中,所有的石阶都是盘旋而上,而且正好十八个这样的环节,所以喻名十八盘。

过了十八盘,就到了九龙桥,也就意味着已经爬了三分之一了。

我们到了九龙桥并没有继续“攀爬”,而是去坐索道了。

  在索道上,爸爸拿着手机在拍短片,而我却在感叹:人民真是伟大,硬是在这么陡峭的山崖上架起贯穿全山的一条长龙

时间过的真快,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索道中间站—水帘洞。

在途中,我们路过一个寺庙并进去参观一下。

这个寺庙里的雕塑十分精致:有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有所向披靡的天兵天将;还有目光炯炯的斗战胜佛,果真是雕塑大师的杰作。

里面的古树拔地而起,其中,有两棵银杏树已有千年高龄了,据说这是苏北最大的寺庙了。

  我们离开寺庙继续向水帘洞进发。

刚到那里,滔滔不绝的瀑布声就不停地在我耳畔回响。

我刚站在离水帘洞不远的地方,我的裤子就被溅湿了。

要想进去就更难了,只能打着伞挨着瀑布仅留下来的一条小细缝进去,不然准会变成“落汤鸡”的。

于是,我和妈妈便打着伞进去了。

里面光线很暗,除了里面几个很暗的电灯外,几乎没有光源。

因为我的好奇心,所以不一会儿我就把水帘洞的内部“翻了个底朝天”,里面有几个洞,有几条路我都摸地一清二楚。

我们在这里玩了一会儿,又继续向玉女峰进发。

  来到玉女峰,只见有一块大石头竖立在地上,上面写着“玉女峰”。

我十分高兴,因为爬上玉女峰就意味着登上了连云港乃至江苏省的最高峰。

放眼眺望,果真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巍峨壮丽的花果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每天都在怀念它。

关于白衣古镇的作文

白衣古镇 从达州向巴中前行,经过平昌县南端的一个小镇——白衣镇。

天色了渐晚,加之临江客栈对我们的吸引,於是在小镇的江边客栈住了下乐耒。

晚饭后散步于蒙溪河桥上与老乡聊天得知:白衣镇分新亍和老亍,而老亍,则是沿白衣河(亦称巴河)向下约两公里处的古镇。

白衣古镇历史非常悠久,自秦汉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该镇在晋代叫“柳州城”,宋时称“万云郡”,明神宗十二年(1584年)曾在此设县,名为“永穆县”,后改为“永康镇”明崇祯甲申年建白衣观音神象始称“白衣庵”,于1905年建白衣乡,正式以“白衣为名”。

老乡还告诉我们:由于古镇地处汉中大道,在汉代时己是水陆要津,至明朝时己相当繁华,镇里古迹甚多,不过由于“文革”的破坏以及长期没有受到应有的维护,至今只能看到些残垣断壁了。

…… 第二天一早,我们乘船沿白衣河而下,船行约两公里,在一个弯月形的河滩下船,便到了白衣古镇。

沿石阶而上,走在古镇老亍的青石板铺成的路上,看到无数破败的房屋,感受着静谧和冷清,让我们很难和曾经是那样繁华、热闹的集镇连系起耒。

不过,规模宏大的“白衣庵”遗址、高高的朱红色的风火墙、石牌坊、古戏台旧址、别具风味的,半截墙磴半截门板的老式售货台、古老的大树相伴的古井台、蔑竹骨泥墙、清代翰林吴镇旧居等等,却顽强地要向我们讲述:它的辉煌的历史是不争的事实。

见证千年历史的古井 除了它的历史,它那不同凡响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美景亦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

白衣古镇是建立在巴山诸水汇合的中心处形成的沃野平川之中,由于诸水围绕,人们称它为“御带围炉”,它四面环山,翠闱簇拥。

有介绍说:“白衣如诗,白衣如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此话一点不假。

这里的山:重峦迭障,钟灵毓秀。

白衣古镇是在四周的凤凰山、 黄鹤山、钟佳山等众山的环抱之中。

这里的水:曲曲环绕,明净的白衣河似一条玉带绕城而过。

辽阔的沙滩一马平川,江上帆影点点……。

老乡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着白衣十景:钟山毓秀、梯云揽月、锦鳞搏浪、小阁钟鸣、美女晒羞、黄鹤戏水、凤凰展翅、魁星点斗、沙了州牧鹤、古井龙泉。

虽然我们未能一一地品味其中的情趣,但它却让我们感受到,历尽沦桑的白衣古镇依然是那样的浪漫,充满着诗情画意。

蒙溪河的早晨 白衣古镇又被人们称为人文风水宝地,在这里,曾经先后涌现出翰林、进士、及七品以上的官员十多人,莘莘学子遍及海内,文人墨客甚多,尤以清代颇受皇帝恩宠的,以吴镇为代表的吴氏家族,给白衣古镇留下了引以自豪的许许多多的故事。

导游词200字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王导,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颐和园的风景名胜。

请大家随着我走。

现在,我手指的这个是著名的长廊。

这个长廊可不一般。

它全长700多米,分成273间。

大家可以看到,每间的横槛上都有许多五彩图画,画得各式各样,有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难怪被称为“世界第一廊”。

大家往前看,这就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

这片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游船经常从这里经过,大家可以听到船上游人们的欢歌笑语。

在昆明湖的上面,就是闻名遐迩的万寿山。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部风景。

站在这里看,整个颐和园真可谓是无比壮观。

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阁。

大家快随我看看这美丽的石桥吧

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姿态不一的活灵活现的小狮子。

这座在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

1986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家听了我的介绍,也心动了吧

那就亲自到颐和园看看吧

求一篇洋县牛头坡的作文

长江三峡是指在重庆市至湖北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长193千米。

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因而得名。

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

最窄处不足百米。

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 因此水力资源极为丰富。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9061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