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美丽的小西安岭导游词

西安有什么景色优美的地方

写一篇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王。

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今天我带大家去参观西安城墙。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

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

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

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

9公里。

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

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这就是我们今天游览的西安城墙,它是世世代代陕西人的骄傲,是唐代文明的象征。

西安8大景点导游词~(简短点的)

、钟楼和鼓楼今天我们将去参观、钟楼和鼓楼。

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

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

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

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

【第13句】:9公里。

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

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

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

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

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

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

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

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

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

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

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

【第2句】: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

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

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

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

兼用来打更。

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

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

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可屯兵。

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体建筑,是主将镇守指挥所在。

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的敌台,俗称“马面”。

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

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

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

”。

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

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

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

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通向城头的马道,便于战马上下。

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

因此守卫异常严格。

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城墙的长乐门、安定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

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

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最初作为礼器和乐器。

大约自,开始用于军事指挥。

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

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时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

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

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到了万历10年,将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华丽庄严。

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

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砖砌成。

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

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

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5米,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

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小得多。

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

现在这口钟收藏于。

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

没有办法,只有另换。

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

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和碑刻。

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

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

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

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

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

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与钟楼是姊妹楼。

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

楼体呈长方形,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

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

楼分上、下两层。

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文武盛地”,北为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声闻于天”。

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

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

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

谢谢大家

古城西安的导游词

朋友们,早上好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踏上了陕西这片沃土,也就是过去的三秦大地。

我代表关中人民真诚地欢迎大家。

我是国旅西安分社的导游×××。

为了让大家对我印象深一些,我先自我分析一下。

大家看到我鼻梁两侧的深沟了吧,我一般喜欢朝南站着讲解,所以左鼻沟颜色深一些,这两条沟可以算是泾河和渭河吧。

我的众多的抬头纹好像是关中的条条田垄,而我的眼睛长得比较横,嘴唇又很厚,是典型的陕西人。

我想2000年前的秦代工匠就是依照我的祖先雕塑兵马俑的吧

就是说,看到了我,就看到了活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

由活动的兵马俑来给大家导游,不仅幸运,而且安全。

谢谢大家。

西安导游词景点三行

Xian City Wall is the best-preserved ancient city wall in China and also the largest and most complete military facility in the world.  Xian City Wall was built in Ming Dynasty (1368-1644) expanded from the city wall remains of the Shui and Tang Dynasty. The walls are still strong and solid nowadays. Its well-preserved walls, moat, gates, drawbridge, main towers, watchtowers, parapet walls and crenels etc display an ancient defense system in integrity for the tourists today.  Walking around the City Wall takes about 3 hours as the full length is almost 14 kilometers. There are 15 exits along the City Wall and 9 of them have tickets offices and the most convenient and busy gate is the South Gate (Nan Men). Tourist cars are available on the wall as well as bicycle-renting at the South Gate (Nan Men) and the North Gate (Bei Men).  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中世纪机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  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  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历时8年  西、南两面城墙基本上和唐长安城皇城的范围相同。

东、北两面城墙分别向外扩移了三分之一。

  这座城墙的外形是一座长方形。

  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

  南城墙长4256米,北城墙长4262米,西城墙长2706米,东城墙长2886米,周长

【第13句】:9公里。

  最初的西安城墙采用黄土夯打而成。

在城墙墙基和墙顶还分别有一层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层。

  这种三合土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猕猴桃汁拌合而成。

干燥之后,坚硬如石,用镐都刨不动。

  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  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了环城公园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

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

  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深7米。

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

  吊桥的桥头两侧有铁环,贯以粗大的铁索与麻绳,系在闸楼上,用滑轮控制升降。

  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

  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

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

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

  采用了券拱式城门。

明代以前,城门沿袭砖门的过梁式结构。

  从军事角度看,这种城门的最大弱点是经不起火攻。

因此,城门上往往眼设置水池,以防敌人火攻。

也因此留下“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成语。

券拱式城门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色青砖结构不仅使得城门更加坚固,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火攻。

  在古代,双方作战,当敌人跨过护城河时,城门却又拦住了去路。

所以,在攻城的一方常有几个人扛着粗重的木桩前来撞门,要花费好长时间才能将城门撞开,而有时也可能撞不开。

  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须用木材

【第2句】:8立方米,重达

【第3句】:19吨。

门扇上下横匝着9道宽15厘米,厚23厘米的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四棱攒顶的铁蘑菇针。

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

这样密集的钉群,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有的城门还在门扇后的城门洞内,设置了拒马桩、陷马坑、铁蒺藜等,进一步阻挡敌人进攻。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

  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也叫“阙楼”、“樵楼”。

象征门阙,兼用来打更。

闸楼三面有城墙与主城墙相连,形成一个半月形的立体空间,叫“羊马城”。

敌人即使攻入闸楼城门,也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

  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

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瓮城内可屯兵。

无论敌人进入第一瓮城还是第二瓮城,箭楼均可发挥攻击作用。

  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题建筑。

城楼距地面高约32米,长

【第43句】:2米,三重飞檐,四角高翘,回廊环绕,庄重稳健,是主将镇守指挥的所在。

  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宽20米,长12米的敌台,俗称“马面”。

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正好形成一个立体交叉射击区域。

也正是弓、弩、箭等古代远射程冷兵器的有效杀伤射程。

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

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

  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

”敌楼供士兵避风雨和储备物资。

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整个城墙共有5984个矮雉。

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

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墙高1米,没有垛口,它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

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

如果你绕城一周,就会发现,城墙的四个角唯独西南角是圆形的,其它三个角是直角,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个角是保持了元代长安城蒙古式风格的转角圆状。

明城墙在隋、唐、元代城墙遗址基础上改建而成,范围和唐长安城皇城范围基本相同。

  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同向城头的马道。

缓上没有台阶,便于战马上下。

全城共建有登城马道11处。

登城马道底部道口的门是朱漆的,俗称“大红门”。

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

为防敌人奸细混入城墙守卫部队中,登城马道戒备严密,平时不允许守成士兵私下,也不许闲杂人等靠近逗留。

等到军中禁夜炮响后,铁门便紧锁了。

  西安城墙在东、西、南、北有四个门: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外,勿幕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中山门、尚德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

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它的诞生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最初作为祭礼、朝仪、娱神中的礼器和乐器。

大约自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八世纪开始用于军事指挥。

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需要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

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是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

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

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占地11260平方米,建筑面积是1378平方米。

  它建于公元1384年,也就是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距目前位置1000米左右。

  当时迎祥观是西安市的中心,但钟楼在建成200年后,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攒尖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

基座是正方形,每边长

【第35句】:5 米,高

【第8句】:6米,全部用青砖砌成。

基座四面正中各有一个高和宽都是6米的十字交叉券洞。

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边长22米,高26米,四面五开间,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

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

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达5米,里面是木心,外贴铜皮,铜皮上再箔敷一层黄金,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

这口钟建造以明成化年间,也就是公元1465年—1487年间。

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

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

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

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

没有办法,只有另换。

对于景云钟不响的原因,有人认为它是“历世久远,神武有灵”,不愿被挪动;也有人说,钟置于室内正好像是“待瓮以呼”,当时应该移到楼外。

但无论如何,这给钟楼的历史又添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

鼓楼位于钟楼的西北角。

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

鼓楼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 年,比钟楼要早四年,与钟楼是姊妹楼。

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

鼓楼占地1999平方米,建筑面积1804 平方米。

楼体呈长方形,总高33米,基座高8米。

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

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

楼分上、下两层。

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每块匾重约3吨。

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

在鼓楼的三楼有14根红色显柱,24根隐柱交叉。

里面挂有3只大宫灯, 12盏中宫灯,16盏小宫灯。

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

秦岭的200字导游词怎么写

各位游客:欢迎您们光临秦岭人与自然博物馆,让我们一起走进秦岭这块大自然的宝库,共同领略一下这片绿色净土的缩影。

秦岭人与自然博物馆是集科普、教育、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始建于1988年。

整个中心展馆共分两层,在800多平方米的展区共有12个展板和一处模拟生境,共展示了300余号动植物标本,500多幅代表秦岭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区发展图片。

展馆内奇花异草与珍禽异兽的图片相互叠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穿行竹海,尊贵幽雅的金丝猴群居密林,威武雄壮的扭角羚成群结队。

由国家林业局投资建设的“秦岭人与自然博物馆”,旨在“探索秦岭奥秘,展示神奇内涵,领略原始神韵,关爱地球家园,人与自然共存,同谋持续发展”。

以此展示以佛坪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秦岭生物多样性及其独特的自然地理。

展馆旁影视厅内充分利用声、光、电、机械等高科技手段,营造仿真实的自然空间,形成许多活动的场景,能让参观者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形成较高的展示效果。

棕色大熊猫——“丹丹”首先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的镇馆之宝—棕色大熊猫“丹丹”。

你们看它正孩童般坐在博物馆门口,招呼你们入馆参观呢。

丹丹,是个永远让人值得怀念的宝贝,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只棕色大熊猫。

1985年3月28日,在岳坝乡的悬马沟口当地村民吕国友发现了病重的它,最后,这只棕色的病大熊猫在人们的救治、呵护下康复了,潘文石教授还给他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丹丹”,其原因是丹丹的毛色带红色,又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只棕色大熊猫。

丹丹康复后离开了佛坪的家,乘车到了古城西安,被安排在动物园里供人们观赏。

丹丹在西安整天忙于接待来宾和中外媒体的记者,成了轰动世界的大明星。

遗憾的是在2000年,丹丹被癌症夺去了生命,时年28岁。

为了不让丹丹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佛坪保护区将丹丹的遗体从古城西安运回丹丹的家做成了标本,放在博物馆里,供人们怀念,所以直到今天丹丹依然活在爱它的人们的心中。

秦岭地区卫星图像秦岭乃“天下之脊”,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秦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龙脉”,以第四纪冰川遗迹和植物闻名世界。

秦岭位于中国西部地区,是东西走向的一条巨大山脉,西接昆仑山,东连伏牛山。

秦岭高大的山体及其对南北气流的屏障作用,在诸类自然因子,尤其是生物种群的分布上,使中国内地形成了具有明显差异的南北二区。

秦岭腹地沟谷交织、峰峦重叠,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变化复杂,具有多样生物生存繁衍的条件,造就了大自然的东西承接,南北过渡,四方杂居,区系交错,种类独特,多样丰富的“生物资源库”。

秦岭属褶皱断层山地,秦岭北部早在4亿年前上升为陆地,秦岭南部在距今

【第3句】:75亿年的加里东运动中隆起,后经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形成了现今秦岭地貌。

狭义的秦岭指陕西省境内段(N32°40′—34°35′,E106°05′—111°05′),面积约55,000K㎡。

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m。

秦岭北坡山麓短急,地形陡峭;南坡山麓缓长,地势缓和。

“千重山峰边民,万条河溪纵横”,是对秦岭的真实写照。

六幅图片①秦岭山势雄伟,由东向西逐渐升高,山峰多在2,000m以上。

秦岭北坡因是大断层,山势陡峭,千崖竞秀;秦岭南坡地势较缓和,但在流域中上游也多峡谷地貌。

②秦岭的河流呈南北向奔流,分别属于长江流域的汉江、嘉陵江和黄河流域的渭河、南洛河四个水系;其中汉江水系约占60%,渭河水系约占24%。

③由于印支期地质活动强烈,地层褶皱引起酸性岩浆大规模侵入,形成一条巨大的花岗岩体;佛坪保护区北临秦岭主脊,区内遍布印支期花岗岩,属侵蚀剥蚀中起伏——大起伏花岗岩中山。

④秦岭是我国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

秦岭以北气候相对干燥,属暖温带亚湿润区;秦岭以南气候温暖湿润,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⑤秦岭在第四纪冰期曾有冰川分布,形成冰川地貌和冰缘地貌;在冰期寒冻风化和强烈冻融作用下,地表岩石崩解,有的展布在山梁缓坡形成石海,有的顺坡向下移动形成石河。

⑥秦岭地区森林茂密,物种多样,资源丰富。

在植被分布上,秦岭北坡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秦岭南坡多属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植被区系成分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

沙盘模型这个沙盘模型立体的展示了秦岭中段29240公顷的地形地貌,和以佛坪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秦岭自然保护区群。

在保护区的北边有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至老县城省级自然保护区,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边有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西边有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朱鹮保护区。

无独有偶,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版图酷似一只大熊猫,镶嵌在秦岭南坡。

在这只大熊猫的肩部是佛坪自然保护区海拔最高的鲁班峰,高度为2904米,在其前肢着地的部位是保护区海拔最低为980米的地方,相对高差1924米。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秦岭自然保护区群是秦岭地区的典型代表和生物多样性的精华所在,是大熊猫分布最北线,和分布密度最大的区域。

秦岭现在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6个,面积为2900 K㎡,使被分割成5块的秦岭大熊猫栖息地重新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大熊猫等野生动物能够自由迁徙,秦岭真正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复杂多样的南北动物秦岭位于动物地理区划东洋界和古北界的交汇地带,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目前已发现兽类126种,鸟类33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8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驰名国内外,被誉为秦岭四宝。

求秦始皇陵的导游词

【第1句】:游客们,我们现在到了秦始皇陵,让我们一起游览秦始皇嬴政的安息之地吧。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它位于美丽的骊山脚下,距离西安35公里。

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有外、内两城,封土是四方锥形。

我们首先看看它的外部结构。

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

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

看完了秦始皇陵的外部结构,再来看看它的内部结构。

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形,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

但由于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

讲完了结构,我再讲两个小故事:一、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的棺木以铜铸成,始皇陵地宫里布满了宫殿及楼台亭阁的模型,藏满了各种奇珍异宝。

为了防止陵墓被盗,还安装了能自动发射的暗箭,工匠们还用水银制作出能够流动的江河湖海,如黄河、长江等以象征大地;用鲸鱼膏点的灯可以长明不灭。

二、秦二世下令凡是他父亲的没有生儿育女的妃子应该全部随他父亲而去。

这些妃子被殉葬后,一个大臣建议那些布置陵墓暗道机关的工匠太多,于是当秦始皇在墓室被安葬好,那些奇珍异宝刚刚被封好后,墓门立即被关闭,里面的工匠一个也没逃出。

然后在陵墓封土上种植草木,以使它看起来像一座自然形成的小山。

故事讲完了,我们就能感受到:秦始皇陵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

为了保护它,请游客们除了美丽的照片和美好的回忆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轻轻的脚步和由衷的赞叹什么也别留下,谢谢

至此,我们的秦始皇陵之旅结束了,再见

【第2句】:1974年3约,陕西临潼县晏寨乡西扬村村民在秦始皇陵东

【第1句】: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碎陶人,经考古工作者探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

1976年通过钻探,在此坑的北侧20和25米处分别又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

按照它们发现的时间把它们分别定名为兵马俑一、二、三号坑。

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

一号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宽62米,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东西两端各有斜坡门道5个,坑道内有10道

【第2句】:5米宽的夯土隔墙,隔墙上架著粗大的横梁,再铺芦席、细泥和填土。

底部以青砖墁铺。

一号坑兵马俑按实战军阵排列。

俑坑的东端是一个长廊,站著三排面向东的战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弩,他们是一号坑军阵的前锋部队。

长廊南边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边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头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后卫。

他们手执弓弩等远射兵器,担任整个军阵的警戒任务。

在10道隔墙隔开的11个过洞里排列着38路面向东的纵队,每路中间都排列有驷马战车。

陶俑全部身披铠甲,手执长兵器。

他们是一号坑的主力部队。

一号坑共有27个探方,根据每个探方里兵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发掘后可出土兵马俑6000余件,其中以步兵居多。

一号坑东端以北20米是二号坑,它是由4个单元内的4个不同兵种构成的一个曲尺形军阵,面积6000平方米,估计可出土陶俑1000多件,兵马和鞍马近 500多匹。

第一单元即俑坑东边突出的大斗子部分,是由334件弩兵俑组成的小方阵。

第二单元即俑坑的南半部,包括一至八过洞,是由64乘驷马战车组成的方阵,每乘战车有军士俑三件。

第三单元即俑坑的中部,包括九至十一过洞,是由19乘战车和100余件随车徒手兵俑组成的方阵。

第四单元即俑坑的北半部,包括12至14过洞,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俑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

四个单元有机联系构成一个大阵,又可以分开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能功能守,自我保护力强,反应快速。

二号坑的四个单元中就有三个布有车兵,战车占到整个军阵面积的半数以上,证明在秦代车兵仍为作战的主要力量。

木质战车因为年久已朽,但车辕、轮等却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车上的铜质构件尚存在。

三号坑在二号坑以西、一号坑以北25米的地方,平面呈凹字形,面积为520平方米,仅有4马1车和68个陶俑。

它的东边是一条长

【第11句】:2米,宽

【第3句】:7米的斜坡门道,与门道相对应的为一车马房,车马房两侧各有一东西向厢房,即南厢房与北厢房。

共出土陶俑64件。

这些陶俑的编组排列与一、二号坑不同。

一、二号坑内的陶俑都是按作战队形排列。

三号坑内武士俑所持兵器也与一、二号坑内武士俑不同。

后者配备的有长射程的弓弩,近距离格斗的矛、戈、钺、剑等,而三号坑内只发现了一种无刃兵器铜殳。

铜殳在秦代是一种专门用于仪仗的兵器,在北厢房内还发现有残鹿角一件、动物朽骨一堆。

可能是专供战前占卜或祷战活动的场所。

通观三号坑整个布局,它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阵的指挥部-军幕。

在我国,陶俑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但那时制作的陶俑体形较小,火候低,制作粗率。

而秦兵马俑不仅形体高大,而且制作精细,造型准确,工艺水平极高。

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按照发现的顺序,被编为一号和二号铜车马。

当时皆被埋在7米深的坑里,外面用一个木椁装着。

出土时,因木椁腐朽,土层塌陷,两辆铜车马都残破严重,其中二号铜车马已碎成1,555片,经过考古工作者和各方面专家两年半细心艰苦的修复,二号铜车马于1983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展出,一号铜车马也于1988年正式展出。

这两乘车都是四马单辕,呈前后纵向排列,前面的一号车应为古代的“高车”。

二号车叫“安车”,分为前御室和后乘室。

两室之间隔以车墙。

赶车的人坐在前御室,主人坐在后乘室。

乘室前面及左右两侧有三个车窗,后面留门,门窗都可以灵活启闭,窗上的小孔可以调节空气,从中外望。

车上有椭圆形伞状车盖。

此车通体施以白色为底色的彩绘,二号车配有1,500余件金银构件和饰物,显得华丽富贵。

它可能是供秦始皇灵魂出游时乘坐的。

一号车上配备有弓弩、箭头、盾牌,驾车者带有官帽,这说明此车是用来保护后面二号车的安全的。

铜车马是我国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铜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它的出土,为考证秦代冶金技术、车辆结构、工艺造型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为咸阳的导游设计经典导游词100字

咸阳,陕西省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

咸阳东邻省会西安,西接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北与甘肃接壤。

辖2区1市10县,总面积10246平方公里。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

【第97句】:24万,其中中心城市人口

【第91句】:5万,位居陕西省第三位,仅次于西安、宝鸡。

[1-2] 咸阳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秦始皇定都咸阳,使这里成为“中国第一帝都”。

咸阳也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中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

咸阳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首届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市及中华养生文化名城。

[3] 2014年国务院批复成立西咸新区为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

一种说法是:古代有:水之北为“阳”,山之南为“阳”,咸阳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

[6] “咸”字意为“皆”、“都是”等。

另外,有人根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上的陶文,以为商秧在此置 “咸亨”、“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

钟楼导游词,(100字以下)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大家就叫我常导吧。

接下来就和我一起参观西安钟楼吧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

看,在我们眼前的两层建筑就是钟楼,它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

钟楼高36米,是古色古香的砖瓦结构,四角挑檐翘起,凌空欲飞,楼顶有各色玻璃瓦鲜艳夺目,美丽极了。

钟楼四周鲜花环绕,增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基座是由巨大的城砖筑成,沿着基座北面的楼梯而上,我们便来到钟楼楼身观光台,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口青色的明代大钟,重五吨,里面能容纳五六个人,钟面上雕刻着精美的八卦图案,浑厚洪亮的钟声好像闷雷滚动,告诉周边的人们新一天的到来;如今,钟声祈祷老人的长寿、可以让小孩健康快乐……一跨入展厅大门,就看见三排钟从小到大的排列着,其中的一排钟形状大小一模一样,但一排和一排形状不同;周围还有许多美丽的水墨画和刚劲有力的书法,钟和书画向我们展现了明代人的技艺高超。

站在钟楼上极目远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今天,我很高兴为大家服务。

鼓楼和钟楼遥相呼应,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下次有机会再带大家一起参观西安鼓楼。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39079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