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导游词350字
我想写篇烈士公园的导游词,要350字。
你能告诉我吗
告诉了我后不要告诉别人。
谢谢
荀子文化公园自20043月开工建设,至有时间。
现在程已经完工,四期工程正张施工之中。
荀子文化园在传播弘扬荀子文化的同时,引进本地所有乔灌树种,建成了一个大型植物园,成为高等院校科研教学基地和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心荀子文化园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大殿、荀子塑像、荀子文化广场、登山步道、盘山车道、动植物标本楼荀子像高
【第19句】:67米,底座高8米。
像高
【第19句】:67米寓县域面积1967平方公里之广义,底座8米寄全县8万人民之深情。
据园林专家提供的信息,此类塑像当数全国之最。
沁河桥边有个奇特的滚圆石山(现民政局所在地),很像一颗珠子。
这边的南山宛若一条腾起的青龙,那边的北山好似一条盘卧的长龙。
两条巨龙围着滚圆石山,多像“二龙戏珠”。
民间传说,这颗小山似的宝珠本来是荀子的真命实体,上天派来两只神龙看护。
后来,火帝真君路过这里,心生妒嫉,用降龙剑刺穿了龙口,“宝珠”从此失去呵护,没有了灵性。
从而导致荀子离乡背井,命运多变,远走齐鲁。
龙口被刺穿的地方现在叫做穿(川)口村
关于圆明园的导游词,350字就够
历史上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
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
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
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
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
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
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
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
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并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
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收藏极为丰富,堪称文化宝库。
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煌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园内陈设豪华精美,收藏有大量的艺术珍品。
据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描述,园中富丽辉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称,亦非欧洲人所能想见。
各种宝贵的珍品,均积聚于此皇家别墅,千门万户之中。
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纹瓷器和珐琅质瓶盏,织金织银的锦缎、毡毯、皮货、镀金纯金的法国大钟,精美的圆明园总图,宝石嵌制的射猎图,风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额,以及本国其它各种艺术精制品和欧洲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品,应有尽有。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 ,请保留此标记。
)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
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
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
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
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
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
乾隆皇帝说它:实夭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
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
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北京圆明园导游词 ·北京故宫导游词参考 ·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 ·北京八达岭长城导游词 圆明园这座举世名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的焚毁,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公园,以遗址为主题,形成了凝固的历史与充满蓬勃生机的园林气氛相结合的独特的旅游景观,既具有重大的政治历史价值,又是一处难得的旅游胜地。
圆明园被毁的悲剧,曾是中华民族屈辱的象征,圆明园的重生,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图强、日益繁荣昌盛的见证。
随着专项规划的出台,2006年基本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的目标已经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坚信一个充满绿色的圆明园必将成为绿色奥运的一颗明珠;一个基本完整的圆明园必将成为人文奥运的一个亮点。
写家乡汕尾一处景色的名称的导游词400字(350字 )
我所生活的城市合肥优良的旅游资源,像“庐阳第一名山”蓬山,就是个的去处,周末,约上几个朋友,乘车沿紫蓬大道一路观光揽胜,徜徉在青山绿水间,领略大自然的奇趣,阅读苍松古柏记录下的浩淼史迹,一定会有很多感受。
紫蓬山位于肥西县农兴镇境内,主峰海拔1
【第88句】:7米,山底面积6平方公里,因其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泉水清冽,怪石嶙峋,并众多的名胜古迹,于1992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据说诸多古、近、现代名人曾与紫蓬结缘,在此留下足迹。
山上有樊哙墓,鸿门宴中的樊哙长眠于此;吴中周郎少年时曾在此攻读诗文,所以紫蓬山留有大都督的“洗砚池”;许多重要的淮军将领,如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湖南提督周盛传、周盛波兄弟、两广总督张树声等的桑梓距紫蓬山都很近,山以人名,人文荟萃,紫蓬山称得上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了。
紫蓬山还是皖中的佛教名山,传说新罗酋王子金乔觉游历于此,见“九朵莲花开佛国,五龙簇珠紫蓬山”,欣然落脚打坐,也称到中国来的第一站,故紫蓬山又称“北九华”、“小九华”。
清同治年间,太平天国将领袁宏谟解甲归田,入寺为僧,重修庙宇百余间。
此时,殿阁雄丽,规模宏大,确立了西庐寺为皖中名刹的地位。
我是在一个秋日陪同远道而来的几位朋友去紫蓬山的,很好的天气,金风习习,艳阳烁烁,心情便格外舒畅。
事先联系了一个在紫蓬山文达学院工作的同学做向导,同学大学时学的就是历史,所以对紫蓬山的掌故传闻很熟悉,而且极其健谈,在他的引领下,我们几个拾级而行,边走边聊,倒也不觉得累。
紫蓬山山门呈宫殿式建筑,三栏四门,颇为雄伟宏大。
山门上有“庐阳第一名山”匾额和三副楹联,中间一联是“紫气东来丛林千古毓锦绣;蓬山西去大众十方仰福缘。
”同学告诉我们,上下联首字嵌“紫蓬”二字,联中“丛林”语意双关,一指紫蓬山茂密的森林,二指佛教的寺院。
另两联分别为:“娱目骋怀看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凝神静气听杏雨松风梵呗钟声”;“淮军故里风云际会;林海奇观璀璨明珠”。
联语意味深长,字迹虬劲飞扬,朋友连夸上品。
沿山路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仙人湖”。
湖水清澈见底,水质优良,是天然浴场和水上乐园。
距湖百十米,为“佛园”景区,碑坊大门坐西朝东,门前一对石围栏围护的石狮,两侧山体上或雕或塑着众多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佛像。
穿过石雕坊碑,沿着弯曲的山间小道前行,不久即达“西庐寺”。
西庐寺前有一棵马尾松,高十余丈,树身苍老粗壮,直指苍穹,树顶枝蔓横生,有如孔雀“开屏”。
佛堂左侧有一棵银杏树,树高10多米,除树干略向一边倾斜,微呈龙钟老态外,依然是树叶稠密,枝蔓托天。
同学说这棵银杏树已有500多年历史,被称为“活化石”。
西庐寺周围松竹环抱,古木参天,环境幽静秀美。
寺旁的“望湖楼”是西庐寺的最高建筑物。
登楼近看大堰湾波光璀璨;远眺巢湖苍苍茫茫,范仲公登岳阳楼“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不过如此。
西庐寺是紫蓬山最重要的建筑。
同学告诉我们,三国名将李典镇守庐州时,建庙于山巅,祀其七世祖李陵,唐代改建为“西庐禅寺”,因战乱屡经兴废,明末清初,静澄、鉴容及晚清的通圆和尚,各有一次大的重修。
据《紫蓬山志》记载:通圆和尚于同治年间在修复西庐寺时,陆续建成殿房124间,计有“大山门五间,中供弥陀佛,左右四大天王像,地藏殿十五间,殿中木塔一座,殿左右十王。
加上大佛殿、后殿、宫厅、禅堂、观音堂,位于二层的八卦亭、钟楼亭、藏殿楼、寮房、通公塔、望湖楼等等,真可谓是殿宇恢弘,气势非凡。
寺内收有众多文物,最珍贵的是据说苏东坡的遗物“方宋砚”,佛堂里供奉着“三世佛”像。
遥想那时香火鼎盛,香客纷纭,西庐寺为皖中名寺的确实至名归。
出了西庐寺折向东南,便来到“仙人洞”。
这里怪石嶙峋,石象、石狗、石牛,似真非真,引人遐想。
“仙人洞”有东西两个洞口相通,历来是游人到紫蓬山游玩必到之处。
古人有诗赞颂这里“怪石嶙峋耸绿崖,天生石洞住仙家。
蔷薇烂漫风吹落,洞口蒙蒙看雨花。
” 描摹传神,入景入情,咏吟间大有古趣。
“仙人洞”的下方有一座古墓,那就是三国大将李典之墓了。
遥想李典当年,拥十万雄兵镇守庐州,横槊赋诗,睥睨天下,该是何等英豪
白云苍狗,世态炎凉,如今安眠山下,静观世变,英雄泉下有知,当为盛世含笑九泉了。
从李典墓顺道而下,不远处生长着一株五百多个年轮颇似龙颈的“龙颈古榆”,再由“龙颈古榆”向南,行一里多路,即到白云寺。
白云寺原名青龙寺,为西汉初年所建,距今已逾千年。
相传,宋苏东坡遭贬谪时曾来此避难,并在此留下一方长一尺二寸、宽七寸的巨型砚台。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为寻访苏东坡遗迹,找这块巨型砚台,曾到此拜谒,并改“青龙寺”为“白云寺”。
“白云寺”座落在“千字山”上。
“千字山”比“紫蓬山”仅低半米,又名“千童山”、“千子山”,有清乾隆、嘉庆和民国年间的石碑为证。
“千字山”双峰并峙,怪石嶙峋,松树茂密,景色优美。
宜人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这里宜人的气候,当地居民称之为“天然空调”和氧吧。
清代李恩绶《循李陵山脚上千字山示同游》诗云:“前峰接后峰,一重复两重。
云容含骤雨,秋意绘疏钟。
怪石解扶客,好山纯是松。
余行苦踯躅,安得一携筇。
”短短几句写出了此山的特点、风貌和神态。
距“白云寺”不远的山腰处有口“四川井”,民间传说此井泉通四川,故名“四川井”。
同学告诉我,据有关人士考证,光绪年间,紫蓬山东岩旧时住着一位名叫虚腹的高僧,是四川人。
西庐寺主持通圆和尚请他来紫蓬山研究佛经。
虚腹来此之后,常到千字山一带游玩,渴了即在此井汲水解渴,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将此井命名为“四川井”。
这样的说法还是比较可信的,当然,我们不是来此考证寻根,姑妄听之就可以了。
下山途中,同学对我们说,紫蓬山是近年政府着意开发的旅游景点,为了扩大知名度,合肥市人民政府和肥西县会同国家体育总局在紫蓬山举办过数次全国山地自行车比赛,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紫蓬山,而且紫蓬山不仅林茂景美,更兼植物品种浩繁,野生动物繁多,据调查,紫蓬山区有野生动物100余种,其中鸟类80种,大部分属中日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的保护鸟类,以鹭鸟为优势种群。
在山下,同学请我们品尝了地道的土菜。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4163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