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给醉翁亭记写篇导游词

醉翁亭记导游词200字的

亲爱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本次的导游小今天我作为大家进解,我感到十分荣幸。

正值五一黄金周,借着假期出来游玩,放松身心,饱览美景,愉悦身心,能够一睹千古明楼醉翁亭,览湖光山色,大伙儿肯定会不虚此行。

  环绕滁州四周全是高山,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远远望去,树木郁郁葱葱,景色幽深秀丽的事琅琊山。

沿着山我们现在大概上了六七里,前面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前面两峰之间飞泻而下的水流就是酿泉。

前面山路崎岖,因此要多走几个之字形的回路,虽然多走几步也是值得的。

大家随着我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就是著名的醉翁亭。

大家想知道谁设计了这个亭子,又是谁命名的?是山上的庙里的一个和尚设计并建造了这个亭子。

  这个醉翁就有点意思。

醉翁是谁呢?就是鼎鼎大名的欧阳修先生。

他当时任太守期间,与客人一起来这里设宴,酒不醉人人自醉,太守年纪最大,因此,大家都称呼他“醉翁”,这个亭子也就叫“醉翁亭”了。

大家看,这个醉翁亭子,全是用木头精雕而成。

看,太守这把椅子用了好多年了,但还完好如新。

整个亭子看上去古香古色,你一定要坐在当年太守常坐的椅子上,闭上眼睛,轻轻触摸这木椅,一定能体味到当年太守赏尽美景、开怀而饮那种惬意吧!

醉翁亭记导游词

游客们,大家好。

这里就是著名的滁州了。

当年欧阳修老先生就是在这里写下醉翁亭记的。

大家看这四面是山光水色,风景宜人,鸟语花香,和小石潭可是有的一比啊。

大家可一到亭上去坐坐,是不是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呢

环滁皆山,果真名不虚传。

放眼望去,是不是有在大兴按岭的感觉呢

着就是美丽的,迷人的,古老的醉翁亭了。

醉翁亭导游词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写的传世之作--,记的就是此亭。

庆历一年(公元1045年),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

为了 便于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 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

从此, 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于客来饮于 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帮自号曰醉翁也。

醉 翁亭因此得名。

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 公。

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学了《醉翁亭记》,就好像跟着作者一起去醉翁亭旅游了一次,请你以导游的身份,根据课文的内容写一篇导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为我国四大名亭之一.它和丰名亭都因镌有欧阳修文、苏东坡字而著名.醉翁亭初建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是当时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专门为欧阳修而建.当时,欧阳修因在朝得罪了左丞相等一伙*党,被贬至滁州任太守后,常在此饮酒赋文,智仙特为他建造了这亭子.欧阳修自称“醉翁”,便命亭为醉翁亭,并作了传世不衰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醉翁亭四周的台榭建筑,独具一格,意趣盎然.亭东有一巨石横卧,上刻“醉翁亭”三字,亭西为宝宋斋,内藏高约2米,近1米,刻有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两块,为稀世珍宝.亭西侧有古梅一株,传为欧阳修手植,故称“欧梅”.亭前的酿泉,旁有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见底 .再往西行,可观“九曲流觞”胜景.从醉翁亭西南方上行1公里许,便是琅琊寺.琅琊寺是我国东南名刹,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唐代宗赐名“宝应寺”,宋代易名“开化禅寺”.后因山名相沿,称“琅琊寺”.琅琊寺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潺潺泉水绕寺而过,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正如宋人诗云:“踏石披云一径通,翠微环合见禅宫.峰峦密郁泉声上,楼殿参差树色中.”

模拟旅游,在下面选一个景点,写一则导游词,向大家进行介绍(100

全文创造性地运用了21 个“也”字,创造了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无论从初中教材,还是从《古文观止》中欧阳修的《朋党论》《泷冈阡表》等13篇文章来看,都是用“也”最多的。

  全篇二十四句,有二十一句句末都用了语气词“也”。

“也”在文中的语法功能不外乎判断、解释说明、肯定、赞叹这四种。

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中“也”所起的作用就是判断,表达的当然就是判断语气了;现代汉语就是“……呀。

)”之类充满抒情赞叹意味的语句。

而“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中的 “也”表示的则是解释说明的语气及作用。

又“环滁皆山也。

”中之“也”就表示了肯定的语气及作用。

再如“而乐亦无穷也。

”中之“也”表达的更多的是一种由衷的赞叹之情。

  也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我以为并不仅仅是淋漓尽致地表达以上所述的几种语气及作用,它所起的还有很多美学的功能。

  其一,由于“也”的运用,使得散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美和音乐美。

全文24个句子,竟有21个结尾运用了“也”字句,可谓一韵到底,这样的散文不是跟散文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

正是这使文章形成了潇潇洒洒,反复吟哦,一唱三叹,淋漓尽致的抒情表达效果,这是使文章极富音乐美的一个根源。

  其二,,散文的21个“也”字句,每一句都称得上是一幅赏心悦目色彩绚丽的或风景画或风俗画或人物画或生活画,每一句都构成了滁州山美泉美亭美四季美人情关系美官民同乐美这一幅巨制长轴画卷的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同时也为当今如火如荼的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资料)。

  其三,“也”也是使文章主题美凸现的一种技巧。

散文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这一主旨,正是在这21个“也”字句的一再亮相登场中才得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渲染、体现并淋漓尽致地展示在读者眼前的。

作者其实是以一个导游的口吻在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滁州醉翁亭的独特位置、周遭美景、得名趣话及自己曾经得自此处的种种快乐——尤其是一览祖国大好河山及与民同游同赏同乐的那种乐趣与欣慰。

若没了这些“也”字,散文那种怡然自365kuaile.cn乐的情致及潇洒自如的的气度是绝对无法得以抒发和显现的。

可以说,21个“也”字,就是作者对被贬滁州的这种生活的21次肯定和赞叹,就是作者气定神闲,悠然陶醉于此,乐不思蜀的一种极好注解。

  总之,《醉》文正是运用了这二十一个长短错落、句型各异的“也”字句,加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气氛欢愉,使作者的情趣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形成一唱三叹、富有音乐美的独特语言风格,为这篇名作添色增辉,被世人称道。

同时绘制了众多各具情态充满美感的风景风俗画,并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最充分的显现和凸露。

醉翁亭导游词如题,多少不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一流传千古的名句乃是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散文《醉翁亭记》,欧阳修当年就是在醉翁亭写下它的。

今日,我有幸前往琅琊山,一睹这天下第一亭的风采,心里别提多美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41702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