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庙导游词
关于甘肃武威文庙的导游词
武威文庙也叫圣庙、孔庙。
位于武威市区东南隅,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历经扩建,规模宠大,号称“陇右学宫之冠”。
文庙坐北向南,原由东中西三组建筑物构成。
东为文昌官,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现存建筑以圣庙和文昌宫保存完好。
总面积1,500平方米,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
武威文庙 位于凉州城区东南隅,坐北向南,由三部分组成,东为文昌官,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院。
占地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98米,东西宽152米,占地面积30096平方米。
整个建筑布局对称,结构严谨,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宫阙式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壮,明清之际被誊为“陇右学宫之冠”,是凉州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的圣地,是目前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属全国三大孔庙之一。
武威文庙景点(20张) 据《凉州卫修文庙暨儒学记》碑载:武威文庙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1437—1439年),后经明成化、清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国年间的重修扩建,逐成一组布局完善的建筑群,迄今已有五百余年。
该庙目前只有东、中两组建筑,现儒学院已毁,其南面的忠烈祠和节孝祠尚存,明伦堂、存诚、敬德二斋及前后附属建筑已经无存。
现东边的文昌宫以桂籍殿为中心,前有山门、戏楼,后有崇圣祠,中为二门戏楼,左右有牛公祠、刘公祠。
文庙西以大成殿为主,前有伴池、状元桥,后有尊经阁,中有灵星门、戟门,左右有名宦、乡贤祠。
文庙原设有正门,面南而开,但最南端被一堵称“万仞宫墙”庄重稳健的影壁所隔,由于数百年来凉州一直未出状元,所以开正门之事也就搁置至今。
影壁两侧各开小门,朝东的叫“义路”,往西的称“礼门”。
由“义路”进入庙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拌池。
池上架一座石料拱桥,名“状元桥”。
棂星门是明正统时建筑的一座木质牌桥,四柱三间,翘檐飞角。
穿过棂星门,就可看到戟门,戟门两侧是乡贤、名宦祠,为供养地方贤达和清官牌位的地方。
戟门是大成殿近前的一道门,大成殿建在宽阔的石筑台基上,雄伟而壮严,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大有至圣至尊的气派。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殿,三宽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顶置九脊,鸱吻螭兽俱全,脊皆以缠枝莲纹砖砌筑。
正脊中设桥形小珠。
屋面尽覆琉璃筒板瓦。
檐下为五铺作双抄双平昂。
柱头、补间铺作华丽,棂格隔扇、腰华板、裙板等皆有简单雕饰。
周围绕以回廊、高台基,大有庄重、肃穆、文雅之风韵。
殿内迎门原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于的画像,旁立着孔子七十二弟子的牌位。
大成殿之后的尊经阁,是两层土木结构楼,重檐歇山顶,坐落在高达2米的砖包台基上,是武威现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楼建筑。
阁周绕以回廊木栅栏。
顶部三重翘角上均悬有风铃,清风徐来,铃声叮铛,为沉寂的庙宇增添了些许生气。
大成殿东侧的桂籍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
建筑自成一组,为文昌宫。
内有过殿,左右设耳房供道士居住。
过殿之后,魁星阁与桂籍殿遥相呼应。
武威文庙内古柏参天,古朴静雅,富有我国建筑庄严雄伟的特点,雕梁画栋,檐牙高啄,碑匾林立,品位之高,为世罕见。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武威市博物馆设于庙内。
《甘肃省武威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古迹名腾辞典》、《丝绸之路辞典》、《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甘肃大辞典》、《凉州年鉴(2008)》 收有辞条。
文庙原来设有正门,面南而开,它的最南端是一堵庄重稳健的影壁,称“万仞宫墙”。
影壁两侧各开小门,朝东的叫“义路”,往西的称“礼门”。
由“义路”进入庙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拌池。
池上有一座石料拱桥,名“状元桥”。
棂星门是明正统时建筑的一座木质牌桥,四柱三间,翘檐飞角。
穿过棂星门,就可看到戟门,戟门两侧是乡贤、名宦祠,为供养社会贤达和清官牌位的地方。
戟门是大成殿近前的一道门,大成殿建在宽阔的石筑台基上,雄伟而壮严,保留着宋元建筑风格,大有至圣至尊的气派。
殿内迎门原来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于的画像,旁侧侍立着孔子得意弟子颜回、子思、曾子和大名鼎鼎的“亚圣”孟子的牌位。
大成殿之后的尊经阁,是两层土木结构楼,重檐歇山顶,坐落在高达2米的砖包台基上,是武威现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楼建筑。
阁周绕以回廊木栅栏。
顶部三重翘角上均悬有风铃,清风徐来,铃声叮铛,为沉寂的庙宇增添了些许生气。
大成殿东侧的桂籍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
建筑自成一组,名日文昌宫。
内有过殿,左右设耳房供道士居住。
过殿之后,魁星阁与桂籍殿遥相呼应。
1981年9月1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重新核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这里成立了武威市博物馆。
馆 武威文庙内收藏有历代图书、字画、碑刻及其它文物3.6万余件。
其中汉简、木雕、木乃伊、铜奔马、鸠杖、凉造新泉、西夏牌、西夏铜火炮等都是举世闻名的珍品。
同时辟有7个文物陈列展室,所列历史文物、文字说明和图片,简要地反映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武威历史。
急求武威文庙,雷台和西夏博物馆的导游词
乘客们:你们好
我代表翻跟头旅行社对大家表示欢迎
现在,再去武威之前我介绍一下我们的车况。
大家乘坐的这辆车作为报废车已经有13年历史了,由于没有车闸,停车时必须与其它物体相撞才能停车。
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他创下了12分钟的事故记录,平时只需喝两瓶就上车。
本车没有速度表,如果您的上牙打下牙,那速度就是40公里;如果玻璃窗飞出去,那速度就是80公里;如果轮子掉了的话,那速度就是140公里;如果车顶飞出去的话,那我们就到了最后一——天堂。
我衷心祝愿各位旅行愉快、身体健康,现在我们开始写遗言……
武威导游词600字有没有
武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远在五千多年前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华文明由此传扬;龟兹乐舞、驼铃声响,西方文化从此流淌。
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依稀仿佛千年商贾、边塞风情在传唱。
武威——中国旅游标志之都,“铜奔马”从这里腾空而起,“马踏飞燕”向世界展示了古老中国独领风骚的精技诣良;“马超龙雀”给世人宣扬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脊梁;“龙马”昭示旅游发展的精神,“铜奔马”代表中国旅游形象。
武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文明成就了“天马之乡、五凉古都、西夏辅郡、佛教胜地”的昔日辉煌;特殊的地理地貌造就了“大漠戈壁、森林草原、冰川雪峰、丹霞砂林”的自然风光;众多的民族风情形成了“华瑞藏乡、回鹘党项、边塞羌笛、满蒙锣晌”的民俗风尚。
“日出山花红胜火,春来漠北赛江南”。
唐诗宋词中的凉州孕育了千年风情,现代旅游中的武威组装了万种姿态:历史文化的厚重打造了追根溯源的板块,大漠生态的精彩筑就了探险娱乐的休闲。
以文物古迹为主的历史文化游: 雷台旅游景区:雷台(汉墓)是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
【第12句】:4万平方米。
雷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83年雷台被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雷台汉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4月被定为甘肃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史料记载,雷台为前凉(公元301—375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
《资治通鉴》中记载:为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公元321年)始筑“周轮80余堵,基高9仞”。
现雷台保存基本完好,长106米、 宽60米、高
【第8句】:5米。
台上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10座,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胜地。
雷台旅游区文化内涵丰富,仿汉建筑大气,它是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基础上开发成旅游区的,是西部一流的旅游景区。
在景区内展示了铸造精美的天下第一马“马踏飞燕”,修建了堪称中华之最的汉风大门,铸造了放大6倍的99件铜车马仪俑,建造了凝聚汉文化精萃的三幅浮雕。
雷台旅游区的建成给武威人民乃至国内外游客提供了优美舒适的旅游观光环境,为武威对外开放树立了美好形象,提升了全市乃至全省旅游景点建设的整体水平。
文庙: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区东南部,座北向南。
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公元1437年至1439年),南北长一百八十七米,东西宽一百三十五米,占地面积
【第2句】:5万平方米。
鸠摩罗什寺:鸠摩罗什寺始建于东晋后凉时期(公元386年 至403年),距今1600多年,为西域高僧佛经大翻译家鸠摩罗什初入内地时的驻锡译经之处,后人为纪念鸠摩罗什而在此修建了鸠摩罗什寺。
鸠摩罗什寺是当时佛教东渐时期重要的佛教活动圣地。
寺内舌舍利塔内因藏有鸠摩罗什大师的舌舍利而闻名于世。
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古龟兹国人(今新疆库车),自小聪慧,幼年出家。
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於东晋时,受前秦苻坚之请,命大将军吕光率军前去迎请,于公元386年到达凉州,驻锡于此寺,达十七年之久。
长安姚兴即位后,姚兴又派遣陇西硕德西伐后凉国吕隆,鸠 摩罗什又被请到了长安,以国师之礼待鸠摩罗什,次年并敦请他到 西明阁和逍遥园翻译佛经,又遴选沙门僧契、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睿、僧肇等八百余人参加译场。
从弘始四年开始,通晓佛学、梵语和汉语的鸠摩罗什在姚兴、公卿和僧徒的拥助之下开始翻译佛经,讲解经典,培养弟子,据《开元释教录》卷四记载,鸠摩罗什翻译的佛教经论共有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近三百万字。
他的译著系统地介绍了
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的导游解说词!一定要详细啊~拜托~!
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处在东经102°30-104°
【第30句】:北纬35°5-38°之间,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在大西北处于“座中四连”的独特位置。
市 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
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层峦叠嶂,既体现了大西北的浑壮雄阔,又展现了江南的清奇秀丽。
兰州市依托独特的地理条件,成功建设“百里黄河风情线”,如今,这个标志性工程已成为兰州的“城市名片”,引起国内外游客的瞩目。
兰州市修编制定了黄河兰州市区段及其两岸地区规划设计,规划东西长近50公里,面积约27.44平方公里。
规划基于兰州城市“两山一川”的骨架,提出了“飞天锦带串明珠”的总体设想,使黄河兰州段的桥梁建设、游乐项目建设和景点改造开发统一起来,融民族风情、地方文化和现代化风格于一体,集旅游、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具有鲜明的兰州地方特色。
至目前,在黄河风情线上已相继建成西游记、水车园、绿色希望、黄河母亲、近水广场、彩色喷泉、中华《龙源》雕塑园、文溯阁与皋兰文庙、丁香园等景点,这些景点像一串明珠点缀在百里长岸。
初步完成了城区段24公里的绿化美化改造,总投资达14亿元。
今天的百里黄河风情线,一条绿色飘带与黄河交相辉映,整个风情线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水映城廓、树伴流水”的美丽风貌,被中外游客和兰州市民誉为兰州市的“外滩”。
白塔山在甘肃兰州市黄河北岸,因山头白塔而得名。
岗阜起伏,蟠结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势。
山下有金城、玉迭二关,为古代军事要冲。
白塔建于元代,明景泰年间重建,七级八面,上置绿顶,下筑圆基,通高约17米。
山上一、二、三台建筑群,依山势升高,参差错落,绿树丛中亭榭回廊连属,四通八达。
风林香袅排坊、罗汉殿、三宫殿、三星殿、迎旭客阁、白塔寺、云月寺等建筑,总面积达8,000余平方米。
等临殿阁,可凭栏远眺日出,黄河九曲,气象万千。
东、西北三山之巅各有东风亭、喜雨亭、牡丹亭。
此山原为荒山,解放后,引水上山,植树造林。
1958年辟为公园。
五泉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鄂温克自治旗大雁境内。
景区内湖光潋滟,浮光跃金;泉水潺潺,曲折回环;风吹草低,芳草萋萋;森林激荡,涛声阵阵,是一处风光秀美,景色宜人的天然公园。
景区内的五泉山、敖包山和大鹏山,气势恢浑。
神明泉、天谷泉、贲幽泉、风木泉、命门泉群日夜喷涌,冬暖夏凉,可饮可浴。
经有关部门化验表明,此处泉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宝贵自然资源。
进入冬季,五泉形成一个独特的景观,温暖的泉水在树丛中雾气升腾,形成美丽的树挂。
泉水在沼泽地里结冰成塔,形状各异,别有情趣。
夏季的旅游旺季,旅游点主要以餐饮、娱乐、观赏为主业,辅以职工休养。
景区内还有游船码头、动物园、渔场、牧场、敖包、别墅和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蒙古包、欧式风格的修养所等。
交通方便,通讯便捷,有公路直达五泉山下,是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导游服务能力为现场口试,主要测试导游讲解能力(甘肃省主要景区景点),有没有范围啊
面试主要是看你的景点讲解然后会考一些书上出现的东西,比如一些概念和定义,导游相关的一些解释、行为准则和法律法规,以及一些带团情况出现后你应该如何处理等。
面试景点每个省不一样,咱们甘肃是25个,至于面试考哪个景点要你自己抽签决定。
面试签装在不封口的信封里,每个信封一个签,每个签上有两个景点。
这两个景点你任选其一进行导游词解说就可以了。
你如果确实想过,就算你不全部背会,你至少也应该好好的全部看一遍,而且至少背会8个左右的景点。
给你教一个方法:当时我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约好,每人背八个景点,面试的时候抽完签如果自己的景点不合适没背过进到走廊了趁巡视不备就和另两个人换一下。
因为每个签两个景点,所以肯定能换。
这些景点主要有(应该是,不能太完全确定,你最好再核实一下,不过真有出入别怪我啊,我今年都已经不做导游了):白塔山公园 兰州水车园 五泉山公园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清山国家森林公园 崆峒山 拉卜楞寺 遮阳山 鸣沙山-月牙泉 嘉峪关 黄河石林 冶力关 松鸣岩 张掖大佛寺 雷台汉墓 天梯山石窟寺 武都万象洞 嘉峪关新城魏晋壁画墓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风景区 莫高窟 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 炳灵寺石窟 武威文庙 郎木寺很多导游词网上都可以下到的,你自己搜集资料写也可以,主要是你要背下来并且会说出来~~。
天水名人古诗词
天水的历史名人名祖名帝 伏羲.女娲:与西方亚当、夏娃创世纪的故事一样,中国也有自己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他们是原始部落社会时期的领袖。
“大目、山准、龙颜”的伏羲教民渔猎畜牧,创造书契,钻木取火,始创八卦,旋定历法,始创嫁娶,使人类走上文明之途。
后来人类遭遇洪水,人种灭绝,只剩伏羲与女娲兄妹二人,两人不得不成婚繁衍人类。
次后,女娲代伏羲为首领称女希氏。
诸侯共工与祝融争斗天下,头触不周山,天柱折缺,女娲乃以五彩石补天,这几乎与西方洪荒时代传说一模一样。
伏羲、女娲作为人类初祖,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
轩辕.嫘祖:历史上称为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崛起于成纪,与妻嫘祖一起成为继伏羲神农之后的氏族集团领袖。
从轩辕开始,华夏氏族逐渐归顺结盟统一,开创了战事征伐、疆域开拓、经济农桑的新时代。
嬴非子:嬴秦的先祖非子生活于公元前900年左右,居西垂宫(后称犬丘,今天水市秦城区西南边),是秦的开国君主,他因擅长养马,好畜牧而应周孝王征召(公元前897年,周孝王十三年),在 水、渭水间替周王室主持牧马,马群得到了大量繁殖,为周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马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无马不成行,无马不成军,驭马和军马在经济、交通、国防上作用十分重大。
因此,周孝王封嬴非子为附庸(国),准许在秦地(即秦亭,今张川县后川河谷)建邑,号称嬴秦。
秦由此正式成为周朝在西域的封国,开始了秦族走向强盛的历史。
秦襄公:(
--公元前766年)非自第五代孙,居犬丘。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造成内乱,犬戎族乘机攻破周都镐京,西周灭亡。
时秦襄公率兵保护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秦襄公作为东周王室第一功臣,受封诸侯,原周王室直辖的歧山以西土地也全部赐于秦作为领地。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
李 嵩(公元351年--公元417年)西凉建立者,李广16世孙,祖籍成纪(今秦安县),世居西凉,曾任宁翔将军,得河西六郡,自称凉公建都敦煌,称西凉国,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其重教育才,屯田边关的建树,为后代所颂扬。
李渊 李世民(公元566年--公元635年),祖籍陇西成纪(今秦安县)人,李之后代,隋朝时任谯州、陇州、歧州三州太守,太原留守。
隋末起义,兵出太原,直指关中,以二十万大军攻入长安,称皇帝,号唐高祖,国号唐朝。
李渊作为中国历史上辉煌、强大繁荣盛唐的缔造者,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割据战乱的局面,其史迹足以彪炳史册。
现在,天水人民把他和李广、李白并称成纪三李,以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
秦穆公:(
--公元前621年)名嬴任好,在位38年,春秋五霸之一,都雍城(系陕西凤翔县境),称霸西域戎国,从此,秦的名称随戎族(后称匈奴)流动向异域传播,“秦”成了域外民族对中国的称呼,古波斯文中“赛尼”、《圣经》中“希尼”都是“秦”的音译。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名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
13岁即位,在位35年,建都咸阳。
公元前221年,历十年之久征灭六国后,建立了大一统秦国。
其推行车同轨、书同文、实行郡县制等一系列措施,确立了历代封建王朝的统一范本,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李特、李雄:(
--公元303年)巴氏族,原为巴西宕渠人(今四川曲线渠县),后迁居略阳(今秦安县东南)。
西晋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天水等六郡饥民起义,推李特为首领,率众二万余人,与晋军作战,先后南攻广汉、成都。
公元303年,攻取成都少城建国,年号建初。
李雄(公元274年--334年),李特之子,公元303年继父位攻克成都,称成都王。
公元306年即皇帝位,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苻洪、苻坚:(公元285年--公元350年)氐族,略阳临渭人(今秦安县东南),十六国时期前秦建立者。
东晋时为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
不久,自称三秦王,建立前秦政权。
苻坚(公元338年--385年)二十岁时立自己为大秦天王,三十一岁时先后攻灭前燕、前凉等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
公元383年,征调九十万军队攻晋而败,这就是军事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
姚苌、姚兴(公元330年--公元393年)后秦国建立者,羌族,伏羌(今甘谷县)人。
公元384年攻灭前秦国,在长安称帝,史称后秦。
姚兴(公元366年--公元416年),姚苌子,在位22年,注重农业,兴办佛教和儒学,学生达一万余人,先后灭西秦及后凉,与北魏、东晋对抗。
吕光(公元338年--公元399年)后凉的建立者,略阳人(今秦安县),初为苻坚将领,率兵攻西域,后割据凉州,建国后凉。
名臣名士(天水名臣多忠良直谏之士,与刚烈秦风熏染有关。
而名士或不致仕,或退隐故里著述立说,或执教育才,堪为陇上风范。
) 李冲(公元450年--公元498年)天水人,李蒿之曾孙。
北魏孝文帝时,李冲为秘书中散,负责宫中文书,后升为秘书令,参与朝政。
公元485年,李冲提出均田制、三长制的改革建议,得到魏孝文帝采纳,实施后使北魏国力大增,鲜卑与汉文化逐渐融合。
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李冲任镇南将军、侍中少傅,负责营建新都工程,并制定尊孔崇儒重大律令。
因此拜太子少傅、咸阳王,在北魏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姜上圭人(今天水市秦城区),唐末将领姜谟之子。
唐太宗时为将作大匠,负责修造九成宫、洛阳宫殿。
后升为左屯卫将军,曾在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十八年(公元644年)先后从征高昌(新疆吐鲁番)和高丽(朝鲜)。
李仕衡:祖籍成纪人(今秦安县),北宋淳化年间(公元990年)进士及第,任彭山知县、剑州知州。
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因迎击叛乱而任尚书度之员外郎,善于理财筹措军费,直至工部尚书,知天雄军。
公元1022年,拜为尚书左丞。
任内屡为百姓上书,赈济灾民,深得民心。
胡缵宗:(公元1480年一1560年),秦安县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中进士,任翰林院检讨。
公元1510年后,历经嘉定州判官,安庆、苏州知府,山东、河南巡抚,足迹遍及江南、中原。
胡缵宗为官爱民礼士,抚绥安辑,廉洁辩治,著称大江南北。
公元1534年罢官归里,遂开阁著书,有《鸟鼠山人集》、《安庆府志》、《苏州府志》、《志》等14部著作传世。
胡缵宗还是一位书法家,现在江苏镇江有“海不扬波”、屈阜孔庙有“金声玉振”,天水伏羲庙有“与天地准”牌匾,系胡缵宗之遒劲刚健之书。
胡忻:天水人,明万历年间(公元1589年)中为进士,官山西临汾知县。
为官简政轻刑,庭无积案。
以政绩升迁工部给事中、太常寺少卿。
胡忻属东林党人,专以上疏揭发宦官结党营私闻名,先后上疏数十章,声震朝野。
今秦城区有故居北宅子。
安维峻(公元1854年--公元1925年)秦安县人,光绪年(公元1880年)中为进士,选翰林院庶士,1893年任福建道监察御史。
安维峻性情耿直,不阿权贵,中日甲午之战前夕,支持光绪皇帝为首的主战派,连续上疏六十五道,最著名的是《清诛李鸿章疏》,1894年《请明诏讨诿法》。
安维峻之上书声震京都,却因言获罪,被革职发派张家口军台。
京城时人以“陇上铁汉”四字相赠,大刀王五及京城应考文人为之送行。
1899年后,安维峻主讲陇西南安书院,在家乡办学,辛亥革命中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
总攥有《甘肃新通志》(100卷),著《谏垣存稿》、《望云山房讨集》等5部。
巩建丰(公元1673年--公元1748年)前清教育家,伏羌县(今甘谷县)人。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国史馆攥修、云南学政、侍读学士。
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告老还乡,以讲学著书为乐,学生数百人,人称“关西师表”。
著有《朱圉山人集》、《伏羌县志》等著作。
任其昌(公元1831--1900年)今秦城区人,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进士,任户部主事。
年末四十,告归故里,先后主讲天水书院、陇南书院三十年,其门下英才辈出,有名者如清光绪时内阁学士、工部侍郎刘永亨、礼部主事丁秉乾、回族名翰林哈锐、刑部主事杨润身等人。
著有《敦素堂诗文集》、《秦州新志》等6部。
一生痴情教育,忧国忧民,自挽诗云:“飞雨流云过此生,有情何似总无情。
可怜耿耿胸中血,埋血青山作五兵。
”。
王权(公元1822年--1905年)甘谷县人,晚清学者。
1844年中举后,先后主讲岷州文昌、天水、宁远书院,造就了一大批人才。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后历任兴平、富平知县,扶危济困,政声斐然。
1886年辞官回乡,潜心学问,闭门著书,著《笠云山房古文集》、《秦州直隶州新志》(与任其昌合纂)等著作10余种。
名贤名家(春秋时代,天水先贤即拜孔子、老子为师,学成返归故里创立陇上文化。
因此陇上文人、雅士、儒生、医士代有迭出。
) 尹喜:先秦时圭县人(今天水市人),少时好易(《易经》)素(《太公素书》)之书,游于终南山周至结草为楼,号宅为楼观,周王闻听后拜为大夫。
任函谷关令时,拜迎西游的老子(李耳)为师。
遂辞官问道于老子,请老子著书。
于是老子著道德经五千言。
尹喜以老子经法,研读三年,著《关尹子》九篇,备受东晋道学家葛洪推崇。
秦汉时,已有学徒聚集尹喜宅楼观台,魏晋之际,形成了道教观派。
今北道区伯阳乡元代时即有老子、尹喜道观和尹道寺,殿前有楹联曰:“华章九篇入百子,经文五千诵道德。
” 石作蜀:春秋冀县人(今甘谷县),自幼好学,跋涉万里,就学孔子门下,为七十二弟子之一。
学成返乡,传播儒学和西周文化,淳教化,移风俗,自此三陇一带文教大兴,人文蔚起。
在家乡有石子祠和石子墓,祠联曰:“梓里访遗踪,看空庭草碧,荒冢花殷,何知是唐封宋赞
杏松亲教泽,听渭水莺啼,陇山鸟语,此中有化雨表风。
” 秦祖 上圭人(今秦城区),与颜、留、闵诸贤同为孔子入室弟子,身通六艺。
唐封少梁伯,宋为鄄城侯。
秦州文庙设秦祖祠,祠联曰“圣绩怙行,眺百二河山,不碍春风时雨至儒宗传北学,数学,数三千弟子,谁携关月陇云来。
” 壤驷赤 上圭人(今秦城区),亦为孔子入室弟子,与石作蜀,秦祖号称“陇上儒学贤”。
唐封北征伯,宋封上圭侯。
秦州文庙设壤驷赤祠,祠联曰:“任人间倒海翻江,逐宇宙新潮,正学莫忘宣圣统;愿我辈模山范水,赴春秋佳日,大家来拜上圭侯。
” 赵壹 西县人(今秦城区西南),东汉著名辞赋家,生活在顺,桓,灵帝时期(约公元一至二世纪中期)。
存有辞赋二十篇,其《刺世疾邪赋》,《穷鸟赋》,《非草书》,堪为名篇,在我国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王喜 (
——公元390年)安阳县人(今秦安县),东晋著名小说家。
初为方士,有随徒数百人。
公元384年,被苻坚召人长安。
后有作品〈〈牵三歌谶〉〉志怪小说〈〈拾遗记〉〉(220篇),鲁迅先生称其为“文笔颇靡丽,而事实诞漫无实。
”王嘉是中国短篇小说最早的奠基人之一。
李白 (公元701年——公元762年)祖籍陇西成纪今秦安县人,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少具诗才好剑术,游历南北。
天宝元年(742年)因贺知章荐举,召为供奉翰林,后为权贵排挤。
此后长期漂泊。
并受安史之乱祸,险被流放夜色郎。
遗稿由堂叔李冰阳编为〈〈草堂集〉〉十卷。
李氏一生未实现济苍海,安社稷的宏大理想。
他的诗作却以半叛逆思想,豪入的风格,清新的语言,把历经千年的中国诗歌艺术推向了顶峰,人们把李白称为“诗仙”。
今天的校园,课堂上,处处有李白诗歌的吟唱。
李翱(公元772年——公元841年)成纪人(今秦安县),初唐著名散文家。
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李翱中进士,任校书郎,后历任国子博士,庐州刺史,谏议大夫等职。
李翱为文师承韩愈,主张文以载道,为道初古文运动的主将,今传《李文公集人》,《高愍女碑》,《杨烈妇传》为其名篇。
王仁裕(公元879年——公元956年)五代著名学家,秦州人。
入仕后历任秦州节度判官,翰林院学士,后任户部,兵任户部,兵部尚书。
著有《西江集》,《紫泥集》,《人洛集》,《玉堂闲话人》,《开元天宝遗》等5部。
文辞开五代学先河,名动京师。
王羌特 (公元1615年——公元1680年)伏羌县(今甘谷县)人。
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考选拔贡。
后授云南顺 府通判。
大办教育。
振修文风。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著小说《狐山再梦》,为不可多得之明清小珍品。
相名将(史称“关西(陇右)出将,关东出相(关中)”,实际上天水将相辈出,从春秋到民国,有名的将相就出了60多位。
由余:春秋时天水人,戎族。
秦穆公元年(前659年)投入秦国,被秦穆公任为上卿(即宰相),用谋略一举攻伐锦诸戎、绲戎、翟戎、义渠等十二个戎国,遂称霸西戎,使秦位列春秋五霸。
赵衰(
--公元前622年),祖籍天水,其先祖为中 后代嬴造父,因替周缪王平乱有功而受封赵城,改姓赵姓。
赵衰曾随晋文公(公子重耳)流亡于十九年后,助重耳回国即位,任晋国卿(宰相),帮助晋文公创立了霸业。
赵盾 赵衰之子,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任中军元帅,掌握国政(宰相)。
公元前607年,又拥立晋成公,在晋国执政多年,以直谏著称。
李蔡(
--公元前118年)李广堂弟。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对匈奴作战,汉武帝时受封轻车将军、安乐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任丞相,执政四年,协理汉武帝运武徒民,治吏改币,统筹盐铁,颇有政声。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古略阳第七沟(今秦安王尹乡包全村)人。
权德舆家世源远,自十二祖前秦符坚的仆射安邱公权翼以来,世代为官。
父权皋,曾为安禄山幕僚,“安史之乱”前,他果断逃离安禄山,义勇为时人称道。
权德舆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祖德清明、家风雅正的家庭里。
他从小聪明好学,“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十五岁有文章百篇,小有名气。
公元792年,经人推荐,被唐德宗征为太常博士,转右补阀,从此跨人政界。
李训(
--公元835年)陇西成纪(今秦安县)人,以进士进入京师。
曾以上疏收复河湟、清除藩镇、诛灭宦官受到唐文宗重用,任宰相。
诛宦官陈弘志、王守澄。
公元835年以宫中石榴树上有甘露为名,诱贪钱横暴的宦官仇士良观看,谋里应外合诛杀。
不慎泄露,李训、舒元舆、王涯等良臣被杀。
史称“甘露之变”,留下了千古遗恨。
李广(公元前186年--公元前119年)祖先李信为秦嬴政大将,曾率兵擒拿燕国太子丹到辽东(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成纪人氏,汉文帝时以良家子身份从军,历经文、景、武三帝,历任八郡边关太守,历经大小七十余战,以勇著称,匈奴称之为“飞将军”。
六十四岁时,出征匈奴迷路,因不堪忍受刀笔之吏讯问之耻,而自杀。
汉司马迁有《李将军列传》,唐代诗人王昌龄诗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赵充国(公元前137一前52年),字翁孙,西汉上邦人,是一位能骑善射骁勇多谋的军事家,在当时屯田政策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为人沉着勇敢,有远见深谋。
少年时,就边学兵法,边研究军事。
公元前119年,随着武帝取得了第三次大举征讨匈奴的胜利,即移民七十万口,以加强北方边防。
东起朔方,西至今居(今永登县)的地区内,设团官,供给移民牛犁谷种,变牧场为农业区。
赵充国就是这一年全家移民令居的。
姜维(202年一264年)三国时蜀汉后期主将。
字伯约,天水郡冀县(治今甘谷县东南)人。
因郡望是天水郡,故史书多称天水姜维。
推祟郑玄经学,文武全才。
初仕魏,任天水参军。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归蜀。
深受谙葛亮器重,称赞他“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凉州上士也”(时凉州州治在冀县,故有是说),征为丞相府仓曹椽,封当亭侯。
诸葛亮病逝后,姜维总领请军协助大将军蒋琬、费神共理朝政。
延熙十九年(256年),进位大将军,独力支撑岌岌可危的蜀国。
为实现诸葛亮兴复汉室的愿望,统军而后,九次北伐,七出陇右,连年转战于陇蜀之间,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才能。
其征战的武城山、落门、段谷、上圭今天水市境内,武山县民间至今有姜维大战铁笼山的传说。
景耀六年(263年),魏大举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击钟会,使之寸步难行,而后主刘禅率先投降邓艾,蜀国亡。
姜维迫于形势,伪降钟会。
次年,怂恿钟会叛乱,试图借机恢复蜀汉,泄密被杀。
陈安(
--公元323年)上圭人(今天水市西南),反抗匈奴刘曜攻占长安建立前赵而起兵,322年拥兵10余万,称凉王。
次年与刘曜大军血战,渭水变色。
陈安被杀,刘曜惊称壮士,陇右流传《壮士之歌》曰:“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
” 李穆(
--公元586年)成纪人,李陵后代,北周名将。
累迁都督、大将军、柱国大司空,屡建奇功。
公元581年,杨坚称隋文帝,拜李穆为太师,位列三公。
平阳公主:唐女将军,李渊之女。
公元617年李渊起义之后,平阳公主自户县招建数万人的队伍进行严格训练。
并招降了隋朝将领何潘仁上万名队伍,攻占户县、周至、武功、始平四县,队伍扩大到7万人。
李渊渡黄河推进长安时,平阳公主队伍与父回合。
随后,平阳公主与李世民一起荡平了西北的隋王朝势力,为唐王朝建立立下了功勋。
平阳公主队伍因纪律严明,被称为”娘子军“。
张俊(公元1086年--公元1154年)成纪人,16岁时以弓箭手投身行伍,攻西夏,御金兵,累立战功。
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北宋灭亡。
张俊护送康王赵构南渡临安(杭州),建立了南宋王朝。
张俊先后平定江南七地武装割据势力,东征西战。
在与金人战争中,先后参与明州(宁波)之战、黄天荡之役(镇江)等打战,使金人不敢窥江而渡,人称南宋四大抗金名将之一。
刘琦(公元1098年--公元1162年)成纪人,北宋将领刘仲武之子。
公元1140年率王彦旧部八字军(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一万八千人,在开封与金兵三万人激战,打败金兵。
金主帅兀术闻讯率十万人驰援,刘琦用计打破金兵,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顺昌(开封)之战。
刘琦用兵出奇制胜,有儒将风范,金帝完颜亮南下,历举南宋诸将姓名,部下争相对阵,唯问到刘琦,无人敢答,使金兵闻风丧胆。
汪惟永(公元1264年--公元1325年)元朝名将,宁远人(今武山县),元朝大将汪良臣之子。
少善骑射,精通谋略,公元1308年,升任镇国上将军,征西都元帅,在元朝讨平叛乱中屡建战功。
郭相忠(公元1798年--公元1861年)清代将领,清水县人。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中武进士,在克复新疆战役中足智果断,战无不胜,历任喀什葛尔、秦州、揄林守备。
咸丰年间任甘州提督,后于1860年统率甘肃、四川、贵州兵马,靖边云南。
在任期间,清正廉明,开仓放粮,赈恤边民,四方称颂。
咸丰十一年病逝军中,军民悲恸,诏赐振威将军。
邓宝珊(1894—1968),甘肃天水市人,16岁在新疆参加同盟会,次年参加著名的伊犁起义,后在陕西参加讨伐袁世凯,1918年在陕西三原与胡景翼创立靖国军,后参加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积极聘用共产党员训练干部,邓小平就曾在他的聘用下在那儿工作过。
1932年任新一军军长。
1936年西安事变,他支持张学良与杨虎成的八项主张,拥护共产党和平解决的正确意见。
抗战时他率部驻守榆林,任21军团军团长,与陕甘宁边区保持了良好的友邻关系。
他们中谁会写古诗,写了什么,那就慢慢发掘了。
关于描述武威雷台的作文800字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武威,有许多名胜古迹,雷台公园就是其中之一。
雷台是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
【第12句】:4万平方米。
雷台是丝绸之路精品旅游景区。
1983年,雷台被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雷台汉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雷台保存基本完好,长106米,宽60米,高
【第8句】:5米。
台上有明清时期的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等10座。
其建筑雄伟,规模宏大。
周围古树参天,碧波荡漾,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胜地。
走进南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铜车马仪仗俑队,只见仪仗俑队伍中,一匹神马,蹄踏一只急飞的巧燕。
另外三腾空,仿佛正在大地上狂奔。
它身后是一个庞大的马群,马儿们个个膘肥体胖,马腿悠长且肌肉发达,它们身后就是铜车马仪仗俑队了……再往里走,还有雷台观、雷祖殿、三星斗姆殿和天下闻名的雷台汉墓。
在雷台公园中,最美的地方就属雷台湖了。
那里景色怡人,湖水碧绿。
湖旁生着翠绿的柳树,嫩绿的小草。
湖中生活着可爱鱼儿,调皮的小蝌蚪……我爱雷台公园的美景,更爱我美丽的家乡。
作文我的家乡会宁,主要介绍会师塔
我的家乡在有着十年九旱的会宁的一个小山村里,哪里有很多山,也有大片贫瘠的黄土地。
春天来临的时候,小草露出地面,树木发出了嫩绿的枝芽,农民伯伯在浮着厚厚的黄土地里挥动着牛鞭辛勤的播种着,到了四、五月份桃树、梨树、杏树争相开放到处一片片粉色、白色、红色好看极了
会师塔是会宁人民为了弘扬红军精神纪念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50周年于1986年修建,会师塔现已成为甘肃省会宁县地标性建筑。
会师塔高达
【第28句】:78米。
共11层的纪念塔,象征长征途中总共经历了11个月。
塔的整体为三塔环抱,前九层分开,最后两层合在一起。
象征着九九归真,三军统一。
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
塔内悬有甘肃楹联学会会长安维翰撰写的对联:会一二四方面红军,忆井岗举旗,遵义筹策,大渡桥横,金沙水拍,过草地,爬雪山,除腐恶,斩荆棘,长征途中三军明良遇,将相和,肝胆相照,风云际会;宁千万亿倒悬黔首,顾祖厉激浪,香林放彩,关川穗硕,青江风徐,去郭城,穿韩砭,越沟岔,翻坡寨,枝杨镇上全民箪壶迎,袍泽与,诗文传捷,酒看犒师。
一塔,象征三军会师胜利。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421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