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甘肃地理导游词

武威导游词600字有没有

武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远在五千多年前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华文明由此传扬;龟兹乐舞、驼铃声响,西方文化从此流淌。

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依稀仿佛千年商贾、边塞风情在传唱。

武威——中国旅游标志之都,“铜奔马”从这里腾空而起,“马踏飞燕”向世界展示了古老中国独领风骚的精技诣良;“马超龙雀”给世人宣扬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脊梁;“龙马”昭示旅游发展的精神,“铜奔马”代表中国旅游形象。

武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文明成就了“天马之乡、五凉古都、西夏辅郡、佛教胜地”的昔日辉煌;特殊的地理地貌造就了“大漠戈壁、森林草原、冰川雪峰、丹霞砂林”的自然风光;众多的民族风情形成了“华瑞藏乡、回鹘党项、边塞羌笛、满蒙锣晌”的民俗风尚。

“日出山花红胜火,春来漠北赛江南”。

唐诗宋词中的凉州孕育了千年风情,现代旅游中的武威组装了万种姿态:历史文化的厚重打造了追根溯源的板块,大漠生态的精彩筑就了探险娱乐的休闲。

以文物古迹为主的历史文化游: 雷台旅游景区:雷台(汉墓)是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

【第12句】:4万平方米。

雷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83年雷台被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雷台汉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4月被定为甘肃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史料记载,雷台为前凉(公元301—375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

《资治通鉴》中记载:为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公元321年)始筑“周轮80余堵,基高9仞”。

现雷台保存基本完好,长106米、 宽60米、高

【第8句】:5米。

台上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10座,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胜地。

雷台旅游区文化内涵丰富,仿汉建筑大气,它是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基础上开发成旅游区的,是西部一流的旅游景区。

在景区内展示了铸造精美的天下第一马“马踏飞燕”,修建了堪称中华之最的汉风大门,铸造了放大6倍的99件铜车马仪俑,建造了凝聚汉文化精萃的三幅浮雕。

雷台旅游区的建成给武威人民乃至国内外游客提供了优美舒适的旅游观光环境,为武威对外开放树立了美好形象,提升了全市乃至全省旅游景点建设的整体水平。

文庙: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区东南部,座北向南。

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公元1437年至1439年),南北长一百八十七米,东西宽一百三十五米,占地面积

【第2句】:5万平方米。

鸠摩罗什寺:鸠摩罗什寺始建于东晋后凉时期(公元386年 至403年),距今1600多年,为西域高僧佛经大翻译家鸠摩罗什初入内地时的驻锡译经之处,后人为纪念鸠摩罗什而在此修建了鸠摩罗什寺。

鸠摩罗什寺是当时佛教东渐时期重要的佛教活动圣地。

寺内舌舍利塔内因藏有鸠摩罗什大师的舌舍利而闻名于世。

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古龟兹国人(今新疆库车),自小聪慧,幼年出家。

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於东晋时,受前秦苻坚之请,命大将军吕光率军前去迎请,于公元386年到达凉州,驻锡于此寺,达十七年之久。

长安姚兴即位后,姚兴又派遣陇西硕德西伐后凉国吕隆,鸠 摩罗什又被请到了长安,以国师之礼待鸠摩罗什,次年并敦请他到 西明阁和逍遥园翻译佛经,又遴选沙门僧契、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睿、僧肇等八百余人参加译场。

从弘始四年开始,通晓佛学、梵语和汉语的鸠摩罗什在姚兴、公卿和僧徒的拥助之下开始翻译佛经,讲解经典,培养弟子,据《开元释教录》卷四记载,鸠摩罗什翻译的佛教经论共有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近三百万字。

他的译著系统地介绍了

......导游词

西线一般就三个点:雅丹魔鬼城、玉门关(含汉长城)、阳关  雅丹魔鬼城  在距甘肃玉门关西90公里外,有一外观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遇有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人们俗称魔鬼城。

其整体象一座中世纪的古城,这座特殊的“城堡”,有城墙,有街道,有大楼、有广场、有教堂、有雕塑,其形象生动,维妙维肖,令世人瞠目。

这些大自然的杰作,堪称鬼斧神工,奇妙无穷。

  玉门关  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

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阳关  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

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

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宋代以后,因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

古董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而得名。

《西关遗址考》谓古董滩是汉代以后阳关,但据清《甘肃新通志》及《敦煌县志》认为红山口即阳关。

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的导游解说词!一定要详细啊~拜托~!

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处在东经102°30-104°

【第30句】:北纬35°5-38°之间,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在大西北处于“座中四连”的独特位置。

市 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

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层峦叠嶂,既体现了大西北的浑壮雄阔,又展现了江南的清奇秀丽。

兰州市依托独特的地理条件,成功建设“百里黄河风情线”,如今,这个标志性工程已成为兰州的“城市名片”,引起国内外游客的瞩目。

  兰州市修编制定了黄河兰州市区段及其两岸地区规划设计,规划东西长近50公里,面积约27.44平方公里。

  规划基于兰州城市“两山一川”的骨架,提出了“飞天锦带串明珠”的总体设想,使黄河兰州段的桥梁建设、游乐项目建设和景点改造开发统一起来,融民族风情、地方文化和现代化风格于一体,集旅游、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具有鲜明的兰州地方特色。

  至目前,在黄河风情线上已相继建成西游记、水车园、绿色希望、黄河母亲、近水广场、彩色喷泉、中华《龙源》雕塑园、文溯阁与皋兰文庙、丁香园等景点,这些景点像一串明珠点缀在百里长岸。

  初步完成了城区段24公里的绿化美化改造,总投资达14亿元。

今天的百里黄河风情线,一条绿色飘带与黄河交相辉映,整个风情线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水映城廓、树伴流水”的美丽风貌,被中外游客和兰州市民誉为兰州市的“外滩”。

白塔山在甘肃兰州市黄河北岸,因山头白塔而得名。

岗阜起伏,蟠结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势。

山下有金城、玉迭二关,为古代军事要冲。

  白塔建于元代,明景泰年间重建,七级八面,上置绿顶,下筑圆基,通高约17米。

山上一、二、三台建筑群,依山势升高,参差错落,绿树丛中亭榭回廊连属,四通八达。

风林香袅排坊、罗汉殿、三宫殿、三星殿、迎旭客阁、白塔寺、云月寺等建筑,总面积达8,000余平方米。

等临殿阁,可凭栏远眺日出,黄河九曲,气象万千。

东、西北三山之巅各有东风亭、喜雨亭、牡丹亭。

此山原为荒山,解放后,引水上山,植树造林。

1958年辟为公园。

五泉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鄂温克自治旗大雁境内。

景区内湖光潋滟,浮光跃金;泉水潺潺,曲折回环;风吹草低,芳草萋萋;森林激荡,涛声阵阵,是一处风光秀美,景色宜人的天然公园。

   景区内的五泉山、敖包山和大鹏山,气势恢浑。

神明泉、天谷泉、贲幽泉、风木泉、命门泉群日夜喷涌,冬暖夏凉,可饮可浴。

经有关部门化验表明,此处泉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宝贵自然资源。

   进入冬季,五泉形成一个独特的景观,温暖的泉水在树丛中雾气升腾,形成美丽的树挂。

泉水在沼泽地里结冰成塔,形状各异,别有情趣。

夏季的旅游旺季,旅游点主要以餐饮、娱乐、观赏为主业,辅以职工休养。

   景区内还有游船码头、动物园、渔场、牧场、敖包、别墅和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蒙古包、欧式风格的修养所等。

交通方便,通讯便捷,有公路直达五泉山下,是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关于兴隆山的介绍70字左右的导游词

兴隆山是距兰州市最近的国家级自然森林保护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五公里处,距兰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

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兰州兴隆山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兰州兴隆山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兴隆山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五公里处,距兰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

古因“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取名“栖云山”,向有“陇上名胜”之称,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早在西周时已成为道人凿洞修行之地。

  唐宋时,兴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称“洞天福地”。

清代时,这里庙宇楼阁,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画栋雕梁,飞檐红柱,甚为壮观。

后大多被毁,仅存清代所建飞跨兴隆峡的云龙桥(卧桥)一座。

清康熙年间取复兴之意,改名“兴隆山”。

本世纪五十年代,全山亭台楼阁以及庙宇达70多处,景点24处,成为佛、道胜地。

shadow© 2014 Baidu-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兴隆山是距兰州市最近的国家级自然森林保护区。

主峰由东西二峰组成,东峰“兴隆”海拔2400米,西峰“栖云”海拔2500米,二峰间为兴隆峡,有云龙桥横空飞架峡谷。

现栖云峰有混元阁、朝云观、雷祖殿等殿阁;兴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泪亭等景点。

史载,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病逝于兴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于此。

1939年,成吉思汗的灵柩运至兴隆山,密藏于大佛殿内;1949年8月才迁往青海塔尔寺;1954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寝室。

兴隆山因这段历史而更加著名。

  篇二:兰州兴隆山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兴隆山。

由于天热,早上天刚麻麻亮我们就出发了。

到了山脚下抬头一望,山高大雄伟,气势磅礴,高大耸立的松树像巨人一样挺拔着身姿,保护着兴隆山的一草一木,同时它们也见证了兴隆山风风雨雨的历史。

  顺着石阶我们一点一点往上爬,鸟儿在我们的前方带路,溪水从山上的小瀑布往下流,溪水清澈见底,周围还有许多参天大树,路上真是欢快极了。

当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们已经是满头大汗,于时我们找一块平地,平地上有2棵参天大树,我们挂上吊床,躺在吊床上,尽情地享受着阳光的滋润。

阳光隔着树叶洒下来,照在身上无比舒服暖和,几阵轻风从身边拂过,让我感受到一丝清凉和,惬意极了。

  我们继续往上爬,快爬到山顶时,我也浑身顿感有力,加紧了爬山的步伐,终于爬到山顶了,我在心底呐喊着。

山顶上竖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面刻着几个金光大字,“站的越高,看的就越远”。

往下望山脚下的商店、汽车、行人等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此时虽没有“登临泰山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是感觉自己还是无比的强大。

石碑旁边还有一帘瀑布(山间的溪水就是从这个瀑布飞泻下去的),山间竞相开放着野花,让瀑布变得更加光彩照人了。

  站在观云台上,好像一伸手就可触摸到朵朵白云,白云一会儿变成小狗,一会儿变成小猫,变化多端,形态各异。

在下山的路上林间的鸟儿叽叽喳喳,像是在演唱优美的歌曲,几只小松鼠在林间小道上快活的蹦来蹦去,山下的野花在朴素中绽放着华丽的光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像一个个小仙女在跳舞,蜜蜂嗡嗡就像歌手在唱歌。

有机会我还会再去游览兴隆山的。

我爱你,兴隆山。

  篇三:兰州兴隆山相关传说  明代皇帝朱元璋开国重臣刘伯温斩西北龙脉的传说老少皆知。

在有关史书的传说中,记载着刘伯温与西北黄土高原陇右明珠——榆中兴隆山的许多神话故事。

  兴隆山地处甘肃省省会兰州东45公里、榆中县西南

【第6句】:8公里处。

有兴龙、栖云两山峰,主峰有东西两峰组成,仙人峰、灵龟山皆系两峰支脉。

两峰间为兴隆峡,有云龙卧桥横空飞架峡谷。

其脉来自马衔山,枝连皋兰山,东结飞龙卧虎之势,西集瑞凤灵龟之象。

相传此山以东1公里有座云盘山,那里曾经是轩辕黄帝羽化升天的地方。

人们为了祭奠黄帝,决定在云盘山建道观, 不料夜间有神狐将五色道旗衔至兴隆山,于是便易地而建。

而栖云主峰建有混云阁、朝云观、雷袒殿阁;兴龙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泪亭等。

山上曾有位道士说:“山有龙兴之状,此地必出真龙天子(皇帝),藏龙卧虎之地。

”  在兴龙山与栖云峰中间有座形似弥勒佛袒腹而坐的小山叫仙人峰,这里青松如云,苍翠欲滴,鸟飞蝉鸣,宛如一处仙境。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有一年,镇海仙童触犯了天规,玉皇大帝用仙仗把镇海仙童打下天宫,镇海仙童摔倒在地上,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仙人峰。

龙王的两个太子听到,起来相劝,也变成了两座山峰,就是现在的兴龙山和栖云峰,将仙人峰团团围在当中。

仙人峰是由神仙化成的,自然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成了风水宝地。

  据有关史料记载:金代和元代时的榆中县,有一个身世显赫的女真族世家蒲察氏,先后出了五六个当过国公、将军之类的大官,其中金代的燕国公蒲察俊最有名。

过了若干年,当朱元璋坐天下的时候,蒲察氏败落改为蒲氏。

此后连个知县、把总之类的文武小官都没有了,只出了一个精通地理勘察风水的先生,便是蒲察俊后裔孙蒲察世禄。

孙蒲察世禄为巩昌路都元帅,金兰会都元帅,阖州安抚使;曾孙蒲察谊,明代列为贡生,为榆中的贤达。

  相传,在明初洪武年间,榆中县蒲家庄蒲阴阳,为了夺取江山,主宰天下,到全国各地察访风水宝地,曾汲取江南,踏遍西北,见很多地方虽然能取得江山社稷,但不能持久巩固,所以不停地选又不断地放弃。

一日凌晨,他突然看见西面的兴隆峡谷紫气氤氲佛光普照,一束龙脉徐徐从兴隆山谷腾空而起,不禁大惊失色,此地必出帝王!尤其仙人峰背靠起伏的兴龙山,面对高耸的栖云峰,内含腾飞之势,外有登天之举,谷中清流沿着山际涓涓而去,宛如玉带,三山低头,五峰朝供,此处作为墓地,可取得江山并保住千秋万代。

  他掐指一算,自己的大限已到,蒲阴阳当即进山,在兴隆山中盘亘数日,并在龙脉出没的地方为自己选中一块风水宝地,坐北朝南的仙人峰怀中埋下一枚麻钱(古币),将来帝王必出自蒲家。

  蒲阴阳还是不放心,又让自己略微懂得风水的儿子四处察访墓地。

结果儿子也选准了这块地方,将一枚绣花针穿根红线扎在地上。

第二天,父子俩一同到仙人峰察看选的坟址是否相同。

儿子顺着红线刨开黑土,见绣花针扎于铜钱方孔之中,蒲阴阳十分高兴,吩咐儿子说:“儿呀,爹爹大限已到,没能给你留下什么财产,我死后不能给我挂一针一线,你若见到蛇打鼓、马摇铃、驴骑人,就把我埋在这里,并且在我死后一百日那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太祖朱元璋必定在金柱前洗漱。

那时候,你朝着东方连射三箭,必将取代朱元璋成就帝王大业。

”蒲阴阳的儿子半信半疑,不几天,蒲阴阳死后,儿子便按其遗嘱,不给死去的爹爹穿一针一线,而他的妻子为了遮羞,硬是给老人穿上了一件裤头。

儿子便让村里人将灵柩抬到墓穴等待时机。

没料到老天连续下了七七四十九天淫雨。

这天天刚放晴,山后一个阴阳在谷中歇息,无意中将阴阳扇鼓压在一条蛇上,棺材抬进兴隆峡谷时,蒲阴阳的儿子碰巧看见这条蛇用尾巴敲打着卧龙桥头的一面石鼓玩,他大为震惊,渐渐深入幽谷,一群商人赶马走来,脖胫里的铜铃铛响成一片,在山谷里回荡无穷。

蒲阴阳的儿子更加惊奇,想看看爹爹说的驴骑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走了半晌,并不见此怪事,蒲阴阳的儿子内心犯起了嘀咕,驴怎么会骑人呢?突然峡谷乌云四起下起瓢泼大雨,一农夫的驴恰巧产下一小驴驹子,农夫怕小驴驹子被雨淋坏了,索性背在肩上下山,蒲阴阳的儿子一见大喜过望,连忙将老父亲葬在这里。

可是挖开墓坑一看,里面竟然埋着三枚麻钱,  安葬好蒲阴阳后,儿子便再没有回家,按照爹爹的遗嘱,开始昼夜不间断地为爹爹守坟。

但是在这深山老林中守一百天坟不是件容易事。

天一黑,周围的山就像一块黑幕蒙在眼上。

狐鸣狼叫,怪兽出没,加之淫雨不断,好不容易守到第九十九天。

这天红日刚出东方,他的妻子送来饭,见他住的窝棚里雨水还在滴落,心疼地说:“你整天守在这里,让我天天走几十里路送饭,我走路不要紧,就是天天担心你会不会被狼叼走,怕你生病没人照顾,你看看,你都熬成什么样了!”他的妻子边说边抹着眼泪,又接着说:“现在只差一天了,俗话说‘有个九十九,没个一百一’,你就照爹说的,照日头射上一箭我们回家吧!”  蒲阴阳的儿子听了妻子的话,心想只差一日,也无大碍,便心急火燎张弓搭箭朝着东方连射去三支金翎箭,正好射在南京紫禁城里金銮殿的金柱子上。

据说刚起床的朱元璋走到宫柱背后,突然天崩地裂三声巨响,第三支箭恰好射在金龙柱上,再差一步朱元璋必死无疑!朱元璋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军师刘伯温,刘伯温掐指一算,连呼“不好”,西北要出帝王。

  刘伯温手执朱元璋御赐上方宝剑,带着三千人马,日夜兼程到西北察访龙脉,每到一处,将有龙脉的地方挖开口子斩断脉气。

最后刘伯温一直寻到兰州榆中兴隆山,见两峰系马衔山支脉,如龙飞跃,前有凤凰岭如同屏风立于峡口,藏精聚气,一派帝王之象。

能掐会算的刘伯温深知,兰州历史上曾出过黄金,故又有“金城”之名。

古代风水堪舆理论,将山与水形成的格局,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分为五类,以论地之吉凶。

刘伯温断定兰州为一大都会,皋兰山坐南朝北,开八扇威屏,如大将屯军,黄河水自西而东,环绕而去,其形如玉带缠腰,水口紧锁,明堂开阔。

太祖为秦岭山脉,千里来龙,千里结作,少祖为黄土高原第一峰马衔山,主峰海拔3700米,其势峻险,方圆数百里,终年积雪,雄踞陇右。

其脉向东北而出,结兴隆山阴宅穴场,能产王侯将相、真龙天子,故曰“兴龙”,其脉向西北而去,结皋兰山兰州省城,与黄河水组成“金城”格局,故曰“金城”,能兴国立都。

刘伯温带几百号人凿挖兴隆山山石,取出栖云山半山的蜡烛(两锭黄金),确定兰州的黄金在兴隆山。

进一步确定西北的龙脉便在此处,随后开始斩龙、伏龙。

起初命人挖仙人峰左腿,可奇怪的是,白天挖的大坑在夜间又会长平,一连挖了十几天还是原来的模样。

  有一天晚上收工后,有个老士兵的烟袋掉在了挖取出来的土地上,走到中途又返回去寻找。

听见挖开的壑口里,有人喊叫说:“快点长!快点长!老士兵把这件事告诉了督工的官兵,官兵又禀报给了刘伯温,刘伯温便下令轮班斩挖,昼夜不停。

又挖了三天三夜,挖出个芦草根,士兵们将其斩为两段,芦苇中不断涌出鲜血,一直流到兴隆山峡河边,离峡水河边一指宽的地方有个牛蹄窝,血流到蹄窝中刚满就凝固住不流了。

刘伯温上前一看,暗暗自喜:“真好,真好若芦苇中的鲜血流到峡谷的河水里,便可借助‘青龙’,东山再起。

”有位当地老人讲了蒲阴阳儿子守父亲坟的事儿,刘伯温听后更是大吃一惊:“就因为少守了一天的缘故,不然他就成就帝王了。

刘伯温还听到蒲阴阳临终前嘱咐儿女不要给他穿一针一线,可是儿媳妇不忍心,给穿了一条裤头。

刘伯温听后暗暗窃喜,如若没有给穿那件裤头,他定能乘马飞腾,助儿子成事,给蒲家流下千古美名。

  刘伯温听说了常有恶龙盘踞在兴隆山上,担心会留下隐患,便将恶龙的一条腿斩下,落在地上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松树,树根攀岩在半山坡上,颇像龙爪。

现如今,闲暇时,邀朋友和家人去爬兴隆山时,还偶尔会听到其他游客谈论龙爪松,会有一些游客停在一棵已有500多年历史的老树前拍照留念,当人们抬头看时,发现它的树根真的酷似龙爪,深深地扎在山石中。

  刘伯温斩龙脉的故事老少能详,“刘伯温斩断龙脉后,出现了这一道河谷,马衔山的水从分水岭被“榆七兰三”分成两股,有三分水从柴沟河流入了兰州汇入黄河,七分水分成两股从上庄、羊道沟和白家堡、红庄子、马坡、卧龙窝流下汇合在龙头峰一处,向峡外流向了榆中宛川河汇入桑园子峡的黄河内。

谁知道导游词怎么写?我想马上要

Hi,大家好,我就是你们的导游,欢迎你们来参观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的历史有一千多年了,尽管大佛崖壁上数百种石刻,数千尊造像风化严重,但从幸存的部分石刻中,犹能窥见盛唐风貌,其工艺之精妙,堪与甘肃墩煌,洛阳龙门和山西云冈等地的石刻辘美。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

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崖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

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

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筑的至唐德宗贞元19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鸟龙山,巨型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

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盛区范围,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区的风景,旅游盛地。

谢谢你们来参观乐山大佛,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42252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