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瑞光风雨桥导游词
富川风雨桥上的对联内容
铁耕村正门对联
【第2句】:上联:铁铸玉楼饮一源清水沐党恩重下联:耕耘银海含三门族亲承祖德昌铁耕村门联后面的对联。
【第2句】:上联:村前春色迎几多雅客品农家乐趣下联:门后豪情敬万众亲人评园林景观铁耕村口观景亭的对联。
【第2句】:横批:观荷亭上联:眺西岭晴岗云蒸霞蔚下联:赏铁耕秀色月白风清
瑞光公园作文
瑞光公园位于富川县城西面,富江河西岸,园内林木葱茏,花草飘香,鸟语滴翠,烟渺飘森。
公园北面是巍峨雄浑的瑞光古塔,始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前,塔身:青砖叠砌,白灰轻描,瑞光普照,宝塔献吉。
临境挹爽,步境寻幽,倍有身心舒畅,乐趣盈盈之感。
与瑞光塔相映相连的慈云寺,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独占风水宝地,纳风水、风光、风景、风采于一身,寺依塔建,塔倚靠寺立,珠联壁合,关联辉映。
古刹共分欢喜、大雄、观音三座宝殿。
至殿礼佛,心智诚开,佛法超度,千里灵应,故而数百年香火连绵不断,游人络绎不绝,临寺礼佛则有混沌开悟,迷惑水散之感。
境内水绕寺流,茑为佛唱,真是:青龙护法忘岁月,黄雀啼唱易春秋。
公园的西面是革命烈士陵园,介绍了先烈们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当时革命斗争残酷、悲壮的历史,抒写了人民革命前赴后继不屈的斗争精神,现已成为凭吊先烈和进行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
公园的东面建有一座现代仿古风雨桥--瑞光桥。
而全县最大的体育场就座落于公园的南面,这里是进行各种体育比赛活动、节假日大型集会的理想场所,1993年广西第八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曾在此举行。
园内还建有园林山庄、卡拉OK音乐茶座、儿童游乐园等娱乐设施,公园同时也是县城花草苗木的培育基地。
贺州的名人和事迹
贺州历史底蕴深厚。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时期就在此设置贺县,三国时吴国黄武五年(公元226年)设置临贺县,隋朝改设贺州,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贺州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民族风情古老多姿,古朴奇异的民风民俗引人入胜。
中原文化、百越文化、湘楚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早在明清之际, 这里就是桂湘粤三省(区)的商品集散地,特殊的历史文化造就了贺州众多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
境内有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多处。
较著名的有贺州市区的临贺古城、玉印浮山、方型客家围屋、文笔塔、千年桂花井;昭平县内的素有“梦境家园”之美称, 保存着目前全国最完整明清古建筑群的黄姚古镇,“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孙中山率师北伐途经昭平时的演讲台以及何香凝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抗战期间在黄姚古镇的旧寓所; 富川县内的素有“宋明清民居博物馆”之称的秀水状元村,以及明清时代的古城、风雨桥、瑞光塔等等。
境内还出土有战国时期代表岭南文化的重点文物神兽麒 尊。
三是民族风情多姿多彩。
瑶族的“盘王节”、“情人节”、“打油茶”、“长鼓舞”;壮族的“三月三”、“庙会”、“炮期”、“舞火猫”; 苗族的“芦笙踏堂舞”等古朴奇异的民风民俗令人陶醉。
诗句解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与“孤”这两个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
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心寒哪,他不能去沙场为国杀敌,他盼望这祖国统一,作用是层层深入表达感情
形容月光或者月光照在地上的词
【第1句】:秀水状元村推荐理由:享有“宋元明清古建筑露天博物馆”之称
【第2句】:富川古明城推荐理由:广西保留较为完整的古县城遗址之一
【第3句】:福溪村景区推荐理由: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曾在此设讲学堂
【第4句】:富川凤溪村推荐理由:瑶族风情旅游村,村内有多处明代历年间古迹
【第5句】:风雨桥推荐理由:中华文化遗产,历史悠久, 造型独特
【第6句】:川岩摩崖石刻推荐理由:广西著名书法家、史学家莫乃群先生对这幅摩崖石刻的书法艺术十分赞赏
【第7句】:状元楼
【第8句】:瑞光园
【第9句】:神仙湖花海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有哪些革命先烈
富川瑶乡风景优美,特产丰茂,人杰地灵,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闪耀在祖国的南疆。
名扬遐迩的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富川瑶族自治县古城起义烈士陵园,便座落在富川县城的西南角,新风雨桥西、古瑞光塔侧畔。
古城起义的伟大壮举在富川的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孙忆冬、毛文彦等八位烈士,更是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的榜样。
古城起义的枪声,是富川人民跟党走、求解放的正义宣言;八位英烈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鼓舞我们努力奋斗把祖国建设得更富强
从瑞光风雨桥走进苍松翠柏、绿草如茵的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的古城起义纪念碑便高耸入云,孙忆冬、毛文彦等八位英烈的威武头像更令人肃然起敬。
仰视着高大的纪念碑,读着烈士们的生平简历,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参观者,都会深深地怀念英烈们的丰功伟绩,并为他们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1947年,全国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并取得节节胜利,蒋管区人民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在中国革命新高潮即将到来的大好形势下,富川地下党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以及广西省工委和桂东地下党组织的部署,于6月25日发动了震撼桂东的古城武装起义。
他们发动群众,组织队伍,举起刀枪,向国民党反动势力发起猛烈的攻击,揭开了富川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的序幕,为后来的富川解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
孙忆冬烈士18岁便参加了新四军,当过群众工作队的指导员和抗日救国联合会的秘书长。
后来又受党指派来到富川,与毛文彦等同志一起组织了古城起义。
在战场上他冲锋陷阵,英勇善战,即使是被捕入狱,他也坚决斗争视死如归,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孙忆冬同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转战大江南北,出生入死,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最后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他的革命精神永垂青史,令后人敬仰和怀念。
毛文彦烈士于1922年出生在富川古城下城头的一个农民家庭,为了抗日救国十六岁时便投笔从戎参加第三届广西学生军。
戎马生涯期间,他认真地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刘少奇的《论青年修养》等著作,用革命理论教育群众,增加大家干革命、求解放的决心和信心。
1947年古城地下党支部重建他任支委,是古城起义部队队长。
起义前他按照上级党委的指示拟出了富川武装斗争的工作计划,起义时他带领部队攻打古城乡公所,先身士卒,英勇顽强。
被捕后敌人惨无人道地向他施以酷刑,但他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大气凛然的革命气节。
最后毛文彦同志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无私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他永远活在富川人民的心中。
黄希文同志原名黄悦卿,是古城起义中的巾帼英烈。
她18岁入团,19岁入党,曾任南宁市委妇女委员,领导和组织南宁各界妇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为我区的妇女工作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后来临阳联队成立,她出任政工队妇女支部书记。
她在咸水村发动贫苦农民建立了民主政权,实行二五减租,筹粮筹款支援抗战。
1946年4月后,她受党委派到富川工作,是地下党支部的支委之一。
在白色恐怖的形势下,她和同志们共同筹划古城起义的准备工作,教同志们唱革命歌曲振奋精神,鼓舞大家的革命斗志,后在起义的行动中被捕光荣牺牲。
她以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她那“为革命可以牺牲一切”的战斗誓言。
她虽然已英勇就义五十多年,但她的革命精神在南宁、临桂、阳 朔、钟山、富川人民心中仍寄以深切的怀念,她的高尚品质永昭后人。
还有姚大年、周绍华、何民康、魏贞川、周文林等烈士,他们思想进步,紧跟党走,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投身入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为民立功。
1947年他们与孙忆冬、毛文彦、黄希文等烈士一道参加古城起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为党尽忠,为民捐躯的无产阶级大无畏精神,将彪炳春秋被世代传颂。
解放后,党和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修建了古城起义纪念亭、纪念塔和烈士墓。
1959年建龟石水库古城受淹搬迁,古城起义烈士忠骨移至富川的横山,1982年又将孙忆冬、毛文彦等英烈的忠骨移到富川县城的烈士陵园安放。
富川县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筹集资金,收集资料,请来能工巧匠,修建了高大庄严的古城起义烈士纪念碑,竖立了孙忆冬、毛文彦等八位英烈栩栩如生的人头像,砌了坪台铺设了通道,种了松柏植了花草,将古城起义烈士陵园建成了名传八桂的富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孙忆冬、毛文彦等八位烈士的英雄事迹,像富江河水的 滔滔碧浪一样,千古常流,万世长存,永远铭记在瑶乡各族人民的心中
每年的清明时分,富川县委、政府的党政领导及各界人士都会来到这里,敬献花圈,瞻仰纪念碑和烈士塑像,缅怀先烈们的英雄业绩。
各中小学师生和县直单位的干部群众也到这儿来进行一系列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他们在纪念碑前举行入队、入团、入党等重要仪式,让自己的成长过程充满爱国主义的激情。
除此,他们还请来参加过古城起义的老党员老干部,讲烈士们的生平,古城起义的经过,以自己的切身体会传授爱党爱国的革命道理,指导青少年们健康地成长,让古城起义的英烈成为世代学习、 敬仰的楷模,让富川瑶族自治县古城起义烈士陵园,发挥其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大作用,在富川瑶乡两个文明建设的活动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作出她应有的重大贡献
沐浴着党的十六大春风,三十万富川各族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开拓拼搏,使我们瑶乡经济腾飞,社会稳定,城乡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充满蓬勃生机的富川新城区与古城起义烈士陵园遥遥相望,爱国主义精神赋予瑶乡人民以智慧、勇气和力量。
当我们带着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伫立于古城起义纪念碑前,美好的未来正随旭日冉冉升起,小康社会的坦途正在我们的面前无止境地伸延。
古城起义这座象征着富川人民前仆后继、自强不息的历史丰碑,正高扬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旗帜,激励我们高歌猛进,奔向幸福美好的明天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424192.html